连接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80022684.7

文献号 : CN10907549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高桥健也

申请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摘要 :

在车辆侧连接器(VC)中,具备:壳体(20),其设置有端子收纳室(30);止动体(50),其覆盖壳体(20)的后表面开口部(40A)而安装;嵌合筒部(53),其以能与壳体(20)的后表面开口部(40A)内具有间隙地嵌合的方式设置在止动体(50)的前表面;以及密封环(70),其安装于嵌合筒部(53)的外周面,且在与后表面开口部(40A)的内周面之间弹性压缩,在密封环(70)的后表面突出形成有防脱部(75),防脱部(75)在顶端具有卡止头部(76),并且在止动体(50)的周缘部设置有能贯穿防脱部(75)的卡止孔(62),且在卡止孔(62)的孔缘部从后方卡止有卡止头部(76)。

权利要求 :

1.一种连接器,具备:

壳体,其设置有端子收纳室;

止动体,其覆盖所述壳体的后表面开口部而安装;

嵌合筒部,其以能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后表面开口部内具有间隙地嵌合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止动体的前表面;以及密封环,其安装于所述嵌合筒部的外周面,且在所述嵌合筒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后表面开口部的内周面之间弹性压缩,在所述密封环的后表面突出形成有防脱部,所述防脱部在顶端具有卡止头部,并且在所述止动体的周缘部设置有能贯穿所述防脱部的卡止孔,且所述卡止头部从后方卡止于所述卡止孔的孔缘部,所述防脱部以及所述卡止头部呈板状,所述卡止头部以从所述防脱部的两侧缘向侧方伸出的方式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密封环的外周面遍及全周地形成有唇,所述唇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后表面开口部的内周面紧贴,并且在所述密封环的内周面中的与所述唇的内侧对应的位置遍及全周地形成有切入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防脱部的所述卡止头部形成为尖细形状。

说明书 :

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适用于充电的车辆侧连接器等连接器中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在充电时与充电用连接器嵌合的车辆侧连接器的一个例子,已知如下连接器。该连接器是具备如下的结构:端子零件,其具有连接有电线末端的电线连接部;壳体,其设置有端子零件从后方插入的端子收纳室;以及止动体,其以覆盖该壳体的后表面开口部的方式安装,起到防止端子零件脱离的作用。这样的车辆侧连接器记载于例如日本特开2011-249039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
[0003] 另一方面,在这种车辆侧连接器中,需要采取壳体中的止动体的安装部分的防水对策,以往,作为比较简单的结构的连接器而提出如下连接器:在止动体的前表面设置有嵌合筒部,该嵌合筒部能与壳体的后表面开口部内具有间隙地嵌合,在该嵌合筒部的外周面安装有在其与壳体的后表面开口部的内周面之间弹性压缩的密封环。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490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8] 在采用如上述的防水结构的连接器中,密封环以与止动体的嵌合筒部预先嵌合的形态被搬送到连接器的组装现场等,但是密封环可以说仅通过摩擦卡合来进行保持,所以有可能密封环由于搬送时的振动等而发生错位。当在没有看出密封环的错位的情况下仍然将止动体安装于壳体时,有时不能期待适当的密封性能。特别是在错位微小的情况下,通过目视难以确认,所以结果有在止动体安装后必须设置有无泄漏的检查工序的问题。
[0009]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可将密封环牢固地保持于正规位置、且能通过目视容易地判别保持状态适当与否。
[0010]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1]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设置有端子收纳室;止动体,其覆盖所述壳体的后表面开口部而安装;嵌合筒部,其以能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后表面开口部内具有间隙地嵌合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止动体的前表面;以及密封环,其安装于所述嵌合筒部的外周面,且在所述嵌合筒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后表面开口部的内周面之间弹性压缩,在所述密封环的后表面突出形成有防脱部,所述防脱部在顶端具有卡止头部,并且在所述止动体的周缘部设置有能贯穿所述防脱部的卡止孔,且所述卡止头部从后方卡止于所述卡止孔的孔缘部。
[0012] 密封环一边将防脱部的卡止头部压入到卡止孔一边与止动体的嵌合筒部的外周面嵌合,在嵌合正规量时防脱部的卡止头部通过卡止孔,通过卡止头部从后方卡止于卡止孔的孔缘部,从而密封环以防脱的方式安装在嵌合筒部的外周面的正规位置上。当以这样预先安装有密封环的状态将止动体覆盖于壳体的后表面开口部时,密封环在嵌合筒部的外周面与后表面开口部的内周面之间弹性压缩并紧贴,从而止动体与壳体之间被密封。
[0013] 通过具备密封环的防脱功能,从而可防止在搬送时等密封环发生错位,在将止动体安装于壳体时能得到可靠的密封功能。另外,通过目视设置于密封环的防脱部的卡止头部向卡止孔的里侧通过,从而能判别密封环安装于正规位置,进而可担保在止动体安装时发挥正规的密封功能。因此,不必设置检查有无泄漏的大规模的检查工序,能实现连接器的组装工序的简化。
[0014] 另外,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
[0015] (1)所述防脱部呈板状,所述卡止头部以从所述防脱部的两侧缘向侧方伸出的方式形成。
[0016] 如果想要提高防脱部的防脱力,期望将卡止头部的后缘以与轴线呈直角的方式形成,但是该卡止头部需要从成型模具的模孔强制拔出,在该关系上,使卡止头部的后缘接近于直角存在界限。
[0017] 因此,因为形成为使防脱部为板状且以从该防脱部的两侧缘向侧方伸出的方式设置有卡止头部的形状,所以即使将卡止头部的后缘以与轴线呈直角的方式形成,但通过将与模孔的孔缘卡合的卡合面积抑制得小,也能够强制拔出。结果是能得到较高的防脱力。
[0018] (2)在所述密封环的外周面遍及全周地形成有唇,所述唇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后表面开口部的内周面紧贴,并且在所述密封环的内周面中的与所述唇的内侧对应的位置遍及全周地形成有切入槽。
[0019] 通过在密封环的内周面中的与唇的内侧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切入槽,从而密封环的厚度在轴方向上为大致恒定。密封环相对于止动体的嵌合筒部的外周面受到摩擦阻力地滑接并且安装,但是通过如上所述使厚度为大致恒定,从而可避免在安装时压弯,进而能更顺利地进行密封环的安装。
[0020] (3)所述防脱部的所述卡止头部形成为尖细形状。
[0021] 将防脱部的卡止头部压入到卡止孔的动作变得容易,进而密封环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
[0022] 发明效果
[0023] 根据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可将密封环牢固地保持于正规位置,且能通过目视容易地判别保持状态适当与否。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实施方式的车辆侧连接器的主视图。
[0025] 图2是实施方式的车辆侧连接器的侧视图。
[0026] 图3是实施方式的车辆侧连接器的后视图。
[0027] 图4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0028] 图5是图3的b-b线放大剖视图。
[0029] 图6是图3的c-c线放大剖视图。
[0030] 图7是安装有密封环的止动体的立体图。
[0031] 图8是止动体的主视图。
[0032] 图9是止动体的俯视图。
[0033] 图10是止动体的后视图。
[0034] 图11是图8的d-d线剖视图。
[0035] 图12是图10的e-e线放大剖视图。
[0036] 图13是图10的f-f线放大剖视图。
[0037] 图14是密封环的后视图。
[0038] 图15是密封环的俯视图。
[0039] 图16是密封环的主视图。
[0040] 图17是图14的g-g线剖视图。
[0041] 图18是图16的h-h线放大剖视图。
[0042] 图19是图16的i向视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实施方式>
[0044] 基于图1至图19说明适用于车辆侧连接器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侧连接器VC与搭载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的电池(未图示)连接,在对该电池充电时与充电用连接器(未图示)嵌合连接。车辆侧连接器VC是5极连接器,如图1至图4所示,具备:插口壳体20(以下为壳体20),其收纳未图示的端子零件,安装于车辆的车身;以及止动体50,其为了防止端子零件脱离而安装于该壳体20的后表面侧。
[0045] 虽然未作图示,但是端子零件由两根电源端子、一根接地端子以及两根信号用端子构成,有时根据种类使直径尺寸等不同,但是基本的结构同样。以下采用接地端子为例进行说明。
[0046] 端子零件在整体上形成为圆棒状的锻造品,从前侧依次设置有小径的端子连接部、凸缘部、以及大径的电线连接部。
[0047] 端子连接部的顶端侧能与对方的充电侧端子(未图示)连接,在该端子连接部的顶端嵌合有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盖子(未图示)。
[0048] 在电线连接部的后部侧形成有在后表面开口的压接孔(未图示)。未图示的电线被实施绝缘包覆层的末端被切除(剥皮)预定长度的末端处理,通过露出的芯线的末端插入并压接于上述的压接孔,从而电线的末端与端子零件中的电线连接部电连接。
[0049] 壳体2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及图4所示,具备:装配板21,其固定于构成车辆的车身的面板;端子收纳部25,其形成有收纳端子零件的端子收纳室30,在前后方向贯穿装配板21而设置;以及周壁40,其从装配板21的背面以围在端子收纳部25的外周的方式突出形成。
[0050] 装配板21形成为方形,在四角开设有装配孔22。
[0051] 在端子收纳部25的外周形成有罩部26,端子收纳部25的前端侧与罩部26一起以突出预定尺寸的形态一体形成于装配板21的前表面。
[0052] 在端子收纳部25形成有五个端子收纳室30,以图1所示的配置来形成。端子收纳室30有时根据收纳的端子零件的种类而使长度尺寸等不同,但是基本的结构同样。图4中示出收纳接地端子的端子收纳室30。
[0053] 端子收纳室30由大致在前后两面开口的圆形孔形成,隔着中间壁32的前侧成为前部收纳室,后侧成为后部收纳室。在中间壁32的中心贯穿形成有端子插通孔33。
[0054] 端子零件从后方插入到端子收纳室30的后部收纳室,在端子连接部通过端子插通孔33压入后,凸缘部抵接于中间壁32的后表面,从而插入停止。此时,成为如下状态:端子连接部的顶端部突出到前部收纳室内,另外凸缘部以及直至电线连接部的靠后端的位置收纳于后部收纳室。
[0055] 在壳体20的后表面侧安装有合成树脂制的止动体50,止动体50用于防止各端子零件脱离。
[0056] 详细地,在端子收纳部25的后表面侧,如一部分已经描述的那样,从该端子收纳部25的后端部以围在其后方区域的周围的方式形成有后表面开口的呈圆筒形的周壁40。在该周壁40的后表面开口部40A安装有止动体50。
[0057] 如图7至图11所示,止动体50形成为在圆形的基板51的前表面外周缘突出形成有双层筒部52的盖子状,双层筒部52由内筒53和外筒54构成。如图4所示,双层筒部52中的内筒53与周壁40的后端部的内侧具有间隙地嵌合,一方外筒54与该周壁40的后端部的外侧大致紧密地嵌合。
[0058] 如图11所示,在基板51的前表面以向前方突出的形态形成有五根卡止套管55。各卡止套管55配置于与壳体20的端子收纳部25中的各端子收纳室30对应的位置,能大致紧密地嵌合于端子收纳室30中的后部收纳室内。
[0059] 如后所述,在止动体50正规地覆盖于周壁40的后表面开口部40A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五根卡止套管55的顶端进入到后部收纳室中的中间壁32的隔开预定间隔的后方位置,从后方抵接于停止向前的端子零件。
[0060] 此外,电线连接部及从电线连接部向后方引出的电线的末端的一部分从端子零件中的凸缘部插通于卡止套管55的内部。
[0061] 为了将在壳体20的前表面侧降下的水排出到壳体20外,而在该壳体20形成有排水结构,上述的止动体50构成其一部分。
[0062] 止动体50通过以将周壁40的后表面开口部40A水密地封闭的方式安装而形成排水结构。因此,在止动体50的双层筒部52中的内筒53的外周面遍及全周嵌合有橡胶制的密封环70。
[0063] 此外,作为止动体50的锁定结构,在双层筒部52中的外筒54的前缘,如图7及图8所示,隔开预定的角度间隔地形成有四个锁定片58,并且在周壁40的外周面对应地形成有嵌入到各锁定片58的锁定突部(未图示)。
[0064] 进一步对密封环70和其安装结构进行说明。
[0065] 如图14至图17所示,密封环70形成为环形,具有与内筒53的突出长度匹配的宽度(轴方向的长度)、和紧密地嵌入到内筒53的外周面与周壁40的后表面开口部40A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的厚度。如图18所示,在密封环70的外周面沿轴方向隔开预定间隔地形成有遍及全周的两条唇71。另一方面,在密封环70的内周面、且与各唇71的内侧对应的位置遍及全周地形成有两条切入槽72。由此,密封环70的厚度在轴方向上为大致恒定。
[0066] 在密封环70的后表面突出形成有上下各两个共计四个防脱部75。详细地,如图18所示,在密封环70的后端遍及全周地立起形成有高度低的凸缘74,从该凸缘74的外周部突出形成有防脱部75。如图14所示,各防脱部75的形成位置是隔着中心线向左右摇摆各25°的位置。
[0067] 防脱部75形成为具有与密封环70大致相同的厚度的板状,如图19所示,在顶端部以从该防脱部75的左右两侧缘向侧方伸出的方式形成有俯视呈大致梯形的卡止头部76。卡止头部76的成为卡止缘的后缘77与该卡止头部76的轴线(中心线)呈直角。另外,卡止头部76成为朝向顶端而逐渐地变为窄幅的所谓的尖细形状。
[0068] 另一方面,在止动体50的基板51的外周缘、详细为与上述的双层筒部52的里壁60相当的部分,如图12所示,遍及全周地形成有嵌合槽61,在嵌合槽61中嵌入密封环70的凸缘74,在该嵌合槽61的里表面对应地形成有能插通各防脱部75(等宽度的基端部)的四个卡止孔62。
[0069] 密封环70在使各防脱部75与各卡止孔62对应的转动姿势中,与止动体50的双层筒部52中的内筒53的外周嵌合,从中途使卡止头部76弹性压缩而插通于卡止孔62,并且滑接内筒53的外周面而压入。压入到凸缘74与里壁60的嵌合槽61嵌合而停止的正规位置,结果如图6所示,卡止头部76向卡止孔62的里侧脱离而弹性扩展为原形,通过卡止头部76的后缘77与卡止孔62的里侧的左右孔缘部卡止,从而可实现密封环70的防脱。
[0070] 此外,在止动体50的基板51的后表面的外周缘,如图7及图10所示,为了装配罩(未图示)而突出形成有4片呈圆弧形的装配板65,上述的卡止孔62均位于装配板65的内方而形成,特别是如图10所示,卡止孔62形成于各装配板65的靠近侧缘的位置。这是为了尽管设置于装配板65,也容易目视卡止孔62。
[0071] 止动体50从如上所述安装有密封环70的形态使各卡止套管55的顶端与对应的端子收纳室30中的后部收纳室的后端嵌合并与预定的转动姿势对位,使各卡止套管55进入到后部收纳室内,另外,一边使密封环70在内筒53的外周面与周壁40的后表面开口部40A的内周面之间在厚度方向弹性压缩,一边将周壁40的后端部插入到双层筒部52内并且压入。如图4及图5所示,周壁40的后端压入到与双层筒部52的里壁60及密封环70的凸缘74接触的位置,结果各锁定片58弹性地嵌入到锁定突部(未图示)(参照图2),由此止动体50水密地覆盖于周壁40的后表面开口部40A,并锁定为该覆盖状态。
[0072] 在止动体50正规地覆盖的状态下,如上所述,五根卡止套管55的顶端进入到后部收纳室内,从后方抵接于停止向前的端子零件。
[0073] 除此之外,在周壁40、端子收纳部25以及止动体50之间形成有闭空间。
[0074]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
[0075] 车辆侧连接器VC例如按如下步骤组装。关于止动体50,在双层筒部52中的内筒53的外周嵌合密封环70。
[0076] 详细地,密封环70在使突出设置于后表面的各防脱部75与形成于双层筒部52的里壁60中的各卡止孔62对应的转动姿势下与内筒53的外周嵌合,从中途使卡止头部76弹性压缩而插通于卡止孔62,并且滑接内筒53的外周面而压入。
[0077] 因为防脱部75的卡止头部76为尖细形状,所以压入到卡止孔62中的动作可容易完成。另外,密封环70相对于内筒53的外周面一边受到摩擦阻力一边滑动安装,但是通过密封环70的厚度在轴方向上为大致恒定,从而可避免在滑动时压弯。因此,密封环70的安装比较顺利地进行。
[0078] 如图5所示,密封环70的凸缘74压入到与里壁60的嵌合槽61嵌合而停止的正规位置,结果如图6所示,卡止头部76向卡止孔62的里侧脱离而弹性扩展为原形,卡止头部76的后缘77卡止于卡止孔62的里侧的左右孔缘部,由此实现密封环70的防脱。
[0079] 在密封环70安装后,通过在止动体50的里面侧目视四个防脱部75的卡止头部76向分别对应的卡止孔62的里侧通过,从而可判别密封环70在正规位置上正规地防脱。即使有防脱部75的卡止头部76未向卡止孔62的里侧脱离的部位,也将密封环70的预定部位压入到卡止头部76向里侧脱出为止。
[0080] 在五个端子零件以停止向前的方式收纳于对应的端子收纳室30后,在后方等待的止动体50向前方移动。之后,止动体50使各卡止套管55与对应的端子收纳室30的后部收纳室嵌合而对位,使各卡止套管55进入到后部收纳室内,另外,一边使密封环70在厚度方向弹性压缩一边将周壁40的后端部插入到双层筒部52内并且压入。
[0081] 如图4及图5所示,止动体50压入到周壁40的后端与双层筒部52的里壁60接触的正规位置,结果如图2所示,设置于止动体50的锁定片58与周壁40的未图示的锁定突部弹性地嵌合。由此,止动体50水密地覆盖于周壁40的后表面开口部40A,并锁定为该覆盖状态。
[0082] 在止动体50这样正规地覆盖的状态下,如图4所示,五根卡止套管55的顶端进入到对应的端子收纳室30的中间壁32的后方位置,从后方与停止向前的端子零件抵接,由此可实现防止各端子零件向后方脱离。
[0083] 另外,通过止动体50水密地覆盖于壳体20的周壁40的后表面开口部40A,从而在周壁40、端子收纳部25以及止动体50之间可形成闭空间。
[0084] 最后,从止动体50的各卡止套管55的后端引出的五条电线在向下折弯后汇集到一起,通过收纳于未图示的罩内并且向下方延伸,从而完成车辆侧连接器VC的组装。
[0085] 如上所述组装的车辆侧连接器VC从内表面侧(里面侧)插通于在面板开设的装配孔,通过将装配板21的四角用螺栓拧紧而固定于面板。此时,车辆侧连接器VC采取上端稍微向后方倾斜的后倾姿势而装配。
[0086] 另一方面,在车辆侧连接器VC的后表面侧,汇集到一起而向下方延伸的电线在通过波纹管、保护罩并实施防水处理后与搭载于车辆的电池连接。
[0087] 在充电作业时,在将配置于车辆侧连接器VC的壳体20(端子收纳部25)的前表面侧的盖打开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充电用连接器与车辆侧连接器VC的壳体20(端子收纳部25)嵌合,从而对电池充电。
[0088]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密封环70与止动体50的双层筒部52中的内筒53的外周面嵌合的部分,在密封环70的后表面突出形成有四个防脱部75,防脱部75在顶端具有卡止头部76,另一方面,在双层筒部52的里壁60设置有能贯穿防脱部75的卡止孔62,且成为卡止头部76从后方卡止于卡止孔62的孔缘部的结构,显然可构建密封环70的防脱功能。
[0089] 因此,在将止动体50搬送到连接器的组装现场等时,可防止密封环70从正规的安装位置错位,在将止动体50覆盖于壳体20的周壁40的后表面开口部40A时,能得到可靠的密封功能。
[0090] 另外,通过目视设置于密封环70的防脱部75的卡止头部76向卡止孔62的里侧通过,从而能判别密封环70安装于正规位置,进而也可担保在止动体50安装时发挥正规的密封功能。因此,不必设置检查有无泄漏的大规模的检查工序,能实现连接器的组装工序的简化。
[0091] 此外,在采用将带卡止头部的防脱部插入到卡止孔而实现防脱的结构的情况下,如果想要提高防脱力,则期望将卡止头部的后缘以与轴线呈直角的方式形成,但是需要该卡止头部从成型模具的模孔强制拔出,在该关系上,使卡止头部的后缘接近于直角存在界限。
[0092]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形成为使防脱部75为板状并以从该防脱部75的两侧缘向侧方伸出的方式设置有卡止头部76的形状,所以即使将卡止头部76的后缘77以与轴线呈直角的方式形成,但通过将与模孔的孔缘卡合的卡合面积抑制得小,也能够强制拔出。结果是,能得到基于防脱部75的较高的防脱力。
[0093] 本实施方式的密封环70为了提高紧贴性而在外周面形成有两条唇71,另一方面,在内周面且与各唇71的内侧对应的位置上遍及全周地形成有两条切入槽72。由此,密封环70的厚度在轴方向上为大致恒定。
[0094] 密封环70相对于止动体50的双层筒部52中的内筒53的外周面一边受到摩擦阻力一边安装,但是通过如上所述使厚度为大致恒定,从而可避免在安装时压弯,进而能更顺利地进行密封环70的安装。
[0095] 另外,因为设置于止动体50的防脱部75的卡止头部76形成为尖细形状,所以将该防脱部75的卡止头部76压入到卡止孔62中的动作变得容易,这在顺利地安装密封环70上变得有益。
[0096] <其他的实施方式>
[0097]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也包括如下各种方式。
[0098] (1)在密封环的后表面设置的防脱部75的数量、配置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示的情况,可以为任意,但优选为多个,且遍及全周平衡良好地配置。
[0099]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防脱部75为板状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为圆形、角形的棒状等其他的形状。
[0100] (3)在密封环的外周面形成的唇71的条数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两条,也可以是一条或者三条以上的多条。在该情况下,优选在密封环的内周面形成的切入槽72为与唇71的条数相同的数量。
[0101] (4)另一方面,密封环的内周面的切入槽72未必需要,也可以是没有形成切入槽72的结构、或者与外周面的唇71的位置无关地设置有内周唇的结构,那样的结构也包含于技术范围。
[0102] (5)上述实施方式例示的车辆侧连接器VC的组装步骤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可适当变更,例如使密封环70相对于止动体50的安装时机错开等。
[0103] (6)关于设置于止动体的卡止套管55的后端开口,也可以使得根据需要利用单个橡胶栓进行密封。
[0104]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在壳体20的后表面侧引出的电线呈直角折弯并延伸的情况,但是也可以是电线朝向后方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形式。
[0105] (8)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不限于车辆侧连接器,对于在收纳有端子零件的壳体的后表面开口覆盖有用于防止该端子零件脱离的止动体的形态的全部连接器的防水结构能广泛地适用。
[0106] 附图标记说明
[0107] VC…车辆侧连接器(连接器)
[0108] 20…插口壳体(壳体)
[0109] 30…端子收纳室
[0110] 40…周壁
[0111] 40A…后表面开口部
[0112] 50…止动体
[0113] 53…内筒(嵌合筒部)
[0114] 55…卡止套管
[0115] 60…里壁(止动体50的周缘部)
[0116] 62…卡止孔
[0117] 70…密封环
[0118] 71…唇
[0119] 72…切入槽
[0120] 75…防脱部
[0121] 76…卡止头部
[0122] 77…(卡止头部76的)后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