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发动机进气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579729.7

文献号 : CN10908044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板垣圭亮

申请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动机进气结构。用于车辆(1)的内燃机(13)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包括:车身开口(6),该车身开口形成在车辆的发动机舱(3)的前部中;进气导管构件(22),该进气导管构件限定了面向前方的空气入口(22A)以及从空气入口向后延伸的空气通路,空气入口定位成高于车身开口;以及流动阻碍构件(60),该流动阻碍构件典型地由辅助装置(诸如喇叭)组成,流动阻碍构件(60)定位在从车身开口延伸至空气入口的笔直路径中。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车辆的内燃机的发动机进气结构,该发动机进气结构包括:车身开口,所述车身开口形成在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舱的前部中;

进气导管构件,所述进气导管构件限定了面向前方的空气入口以及从所述空气入口向后延伸的空气通路,所述空气入口被定位成高于所述车身开口;

流动阻碍构件,所述流动阻碍构件定位在从所述车身开口延伸至所述空气入口的笔直路径中;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舱的前部中;以及

盖构件,所述盖构件覆盖被限定在所述车身开口与所述散热器之间的空间的上部,其中,所述盖构件形成有向下凹槽,所述向下凹槽的后端打开并且所述向下凹槽的前端中具有穿过所述盖构件的开口,所述进气导管构件被至少部分地接收在所述凹槽中,并且其中,所述凹槽设置有底壁和前壁,所述空气入口从所述前壁向后间隔开,所述开口包括多个槽缝,所述槽缝形成在所述前壁以及形成在所述底壁的前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其中,所述流动阻碍构件包括车辆的辅助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其中,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喇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其中,每个槽缝在所述前壁中竖直地延伸,并且连续延伸至所述底壁的前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其中,所述进气导管构件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横向地延伸得超过所述凹槽的外周并且紧密地叠置在所述覆盖构件上。

6.一种用于车辆的内燃机的发动机进气结构,该发动机进气结构包括:车身开口,所述车身开口形成在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舱的前部中;

进气导管构件,所述进气导管构件限定了面向前方的空气入口以及从所述空气入口向后延伸的空气通路,所述空气入口被定位成高于所述车身开口;

流动阻碍构件,所述流动阻碍构件定位在从所述车身开口延伸至所述空气入口的笔直路径中;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舱的前部中;以及

盖构件,所述盖构件覆盖被限定在所述车身开口与所述散热器之间的空间的上部,其中,所述盖构件形成有向下凹槽,所述向下凹槽的后端打开并且所述向下凹槽的前端中具有穿过所述盖构件的开口,所述进气导管构件被至少部分地接收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发动机进气结构进一步包括上导流板,所述上导流板在被限定于所述车身开口和所述散热器之间的空间中大致水平地延伸,在侧视图中与所述流动阻碍构件形成重叠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所述发动机进气结构进一步包括:下导流板,所述下导流板以间隔开的关系在所述上导流板下方大致水平地延伸;以及主动进气格栅,所述主动进气格栅设置成与所述散热器的前侧对置,其中,所述主动进气格栅包括框架构件,所述框架构件沿着所述主动进气格栅的外周延伸,并且所述上导流板和所述下导流板分别由所述框架构件的上横向构件和下横向构件支撑。

8.一种用于车辆的内燃机的发动机进气结构,该发动机进气结构包括:车身开口,所述车身开口形成在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舱的前部中;

进气导管构件,所述进气导管构件限定了面向前方的空气入口以及从所述空气入口向后延伸的空气通路,所述空气入口被定位成高于所述车身开口;

流动阻碍构件,所述流动阻碍构件定位在从所述车身开口延伸至所述空气入口的笔直路径中;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舱的前部中;以及

盖构件,所述盖构件覆盖被限定在所述车身开口与所述散热器之间的空间的上部,其中,所述盖构件形成有向下凹槽,所述向下凹槽的后端打开并且所述向下凹槽的前端中具有穿过所述盖构件的开口,所述进气导管构件被至少部分地接收在所述凹槽中,并且其中,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盖构件的相对于所述散热器的横向中心横向地偏置的一部分中,并且所述发动机进气结构进一步包括分割壁,所述分割壁竖直地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位于所述凹槽的前面,在向内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开口的横向中心成偏置关系。

说明书 :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进气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内燃机的发动机进气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在已知的用于车辆的发动机进气结构中,进气导管的空气入口由悬垂壁和直立壁限定,该悬垂壁从进气导管的上壁悬垂并向后倾斜,该直立壁从进气导管的下壁延伸至位于悬垂壁的后方,使得空气入口向下开口。参见JP2013-130186A。在这种进气结构中,通过上格栅引入车辆的发动机舱中的空气作为向上指向的流动而沿着悬垂壁穿过空气入口。因此,避免可能包含在进气空气中的水分以及其他较重的外来物质被引入空气导管。
[0003] 根据该现有技术,因为当进气空气流入所述进气导管的空气入口时需要急转弯,所以进气空气的流动阻力是显著的。因此,进气入口以及进气导管的其他部分需要具有大的截面面积。

发明内容

[0004] 鉴于现有技术的这种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其能够在不急剧弯曲进气空气的流动路径的情况下从进气空气中除去外来物质,从而不需要过度增加空气入口以及进气导管的其他部分的截面面积。
[0005]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1的内燃机13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其包括:车身开口6,其形成在车辆的发动机舱3的前部中;进气导管构件22,其限定了面向前方的空气入口22A以及从空气入口向后延伸的空气通路,该空气入口定位成高于车身开口;以及流动阻碍构件60,其定位在从车身开口延伸至空气入口的笔直路径中。
[0006] 因为空气入口定位成高于车身开口,所以从车身开口至空气入口的空气流遵循向上倾斜的路径。结果,可能包含在进气空气中的水分以及其他较重的外来物质从气流分离,防止被引入空气入口。由于流动阻碍构件的存在,在进气空气被引入空气入口之前进气空气的流动路径是弯折的。这还有助于在气流到达空气入口之前,外来物质从气流的分离,因此防止将外来物质引入进气导管构件。因为进气导管构件限定了面向前方的空气入口并且限定了从空气入口向后延伸的空气通路,所以进气空气的流动路径不会急剧弯折(特别是恰好在空气入口的上游位置),因而,进气空气的流动阻力被最小化,不会过度增加空气入口以及进气导管的其他部分的截面面积。空气入口可以定位成高于车身开口,使得在空气入口和车身开口之间不存在重叠。可替换地,空气入口可以定位成高于车身开口,使得空气入口的质心高于车身开口的质心。
[0007] 流动阻碍构件可以包括车辆的辅助装置。
[0008] 从而,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构件作为流动阻碍构件,从而不需要额外成本。
[0009] 辅助装置可以包括喇叭。
[0010] 由于喇叭位于车辆的前部以便不会向前受到阻碍,因此从喇叭发出的声音能够以有效的方式向前方传递。
[0011] 发动机进气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散热器11,其设置在发动机舱的前部;以及盖构件10,其覆盖限定在车身开口与散热器之间的空间12的上部,其中,盖构件形成有向下凹槽50,该向下凹槽50的后端打开并且该向下凹槽具有在盖构件的前端中穿过该盖构件的开口
50E,并且进气导管构件至少部分地被接收在凹槽中。
[0012] 盖构件控制发动机舱中的空气流动,改善了发动机舱的外观。通过车身开口引入发动机舱的空气基本上仅经由开口进入凹槽,然后被引入进气导管构件的空气入口。从而,防止可能存在于盖构件上方的加热空气被吸入空气入口。而且,该结构允许防止进气导管构件在盖构件上方过度突出。
[0013]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凹槽设置有底壁50A和前壁50B,空气入口从前壁向后间隔开,并且开口包括多个槽缝51,该槽缝51形成在前壁中以及形成在底壁的前部中。
[0014] 由于开口由多个槽缝构成,因此能够防止较大的外来物质进入空气入口。由于空气入口从前壁向后间隔开,因此开口可以延伸至前壁以及底壁的前部中,使得确保开口有大的开口面积。
[0015] 优选地,每个槽缝在前壁中竖直地延伸,并且连续延伸至底壁的前部。
[0016] 从而,能够经济地形成具有期望构造的开口,而不损害盖构件的机械强度和刚度。
[0017] 进气导管构件可以设置有凸缘37,该凸缘37横向地延伸超出凹槽的外周并且紧紧地覆盖在盖构件上。
[0018] 从而,防止发动机舱中的热空气被吸入进气导管构件。
[0019]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发动机进气结构进一步包括上导流板58,其在车身开口和散热器之间限定的空间中大致水平地延伸,在侧视图中与流动阻碍构件成重叠关系。
[0020] 上导流板以有利的方式与气流阻碍构件协作以将从车身开口引入的气流经由开口和散热器而分配到空气入口。
[0021]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发动机进气结构进一步包括:下导流板59,其以间隔开的关系在所述上导流板的下方大致水平地延伸;以及主动进气格栅56,其设置成与散热器的前侧对置,其中,主动进气格栅包含框架构件57,该框架构件沿着主动进气格栅的外周延伸,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由框架构件的上横向构件和下横向构件支撑。
[0022] 从而,能够以有利的方式控制供应至散热器的冷却空气。
[0023] 在优选实施例中,凹槽形成在盖构件的相对于散热器的横向中心横向地偏置的一部分中,并且发动机进气结构进一步包括分割壁66B,分割壁在前后方向上竖直地延伸并且位于凹槽的前方,在向内方向上相对于开口的横向中心成偏置关系。
[0024] 分割壁防止发动机舱中的加热空气被吸入空气入口。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机动车辆的前部的立体图;
[0026] 图2是图1示出的上游侧导管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0027] 图3是图1示出的机动车辆的前部的局部平面图;
[0028] 图4是沿着图3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
[0029] 图5是机动车辆的前部的局部平面图,上游侧导管模块从图中省略;
[0030] 图6是沿着图3的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以及
[0031] 图7是从图6中箭头VII所指示的方向看到的发动机舱的前部的剖视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文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0033]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机动车辆1的前部。发动机舱3限定在车身2的前部中。发动机罩4(图4)从上方覆盖发动机舱3。在图1的视图中省略了发动机罩4和与本发明不相关的其他装置。
[0034] 前保险杠5在车身2的前端横向延伸。上车身开口6被限定在前保险杠5的上边缘的上方,下车身开口7限定在前保险杠5的下边缘的下方。一对前灯8设置在车身2的前端的每一横向端上。上车身开口6包括上开口6A和下开口6B,它们一个在另一个的上方并且在横向上位于两个前灯8之间。上开口6A安装有前上部格栅9(图4)。下车身开口7还包括上开口7A和下开口7B,它们横向地延伸并且一个位于另一个上方。
[0035] 具有框架结构的前隔板设置在发动机舱3的一部分中,与车身2的限定了上、下车身前开口6和7的部分相距一距离,前隔板支撑发动机散热器11。由塑料板材构件制成的盖构件10从隔板的上端延伸至车身2的对置前端部,以便覆盖被限定在前隔板与车身2的对置前端部之间(或者在上车身开口6和散热器11之间)的空间12的上部。因而,盖构件10在发动机罩4的下方大致水平地延伸。
[0036] 发动机舱3的后部容纳内燃机13,该内燃机13具有横向延伸的曲轴。发动机13设置有进气系统20,该进气系统20包括:上游侧导管模块22,其具有空气入口22A(图4)并且并入有上游共振器;波纹管23,其上游端连接至上游侧导管模块22的后端(下游端);以及下游侧导管模块25,其上游端连接至波纹管23的后端(下游端)并且并入有下游共振器。
[0037] 上游侧导管模块22附接至盖构件10的位于其左手侧的一部分。下游侧导管模块25在前后方向上延长,并且与其宽度相比具有小的竖直尺寸。下游侧导管模块25沿着发动机13的左侧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至位于发动机13后方的空气滤清器26。空气滤清器
26的下游端连接至在图中未示出的发动机13的进气歧管。
[0038] 图2示出了上游侧导管模块22的分解立体图。上游侧导管模块22由通路部28和共振器部29(上游共振器)组成,该通路部28限定了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进气通路(空气通路),共振器部29(上游共振器)从通路部28的后部悬垂。上游侧导管模块22由三件(第一至第三件)31-33制成,每件由模制塑料构件组成。第二和第三件32和33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结合,并且第一件结合至第二件32的上端。
[0039] 第二件32包括:第一环形部28B,其具有沿前后方向定向的中央轴线;下半部28A,其从第一环形部28B的下半部向前延伸;以及前半部29A,其从第一环形部28B悬垂并且形成共振器部29的前壁。第一环形部28B在内部限定大致圆形开口。下半28A设置有横向长形槽形状,下半部28A的左侧朝其前端横向地扩展,使得下半部28A形成为下扩张部28D或者漏斗形部。下半部28A经由连接竖直壁28C(图4)连接至第一环形部28B的下边缘,使得下半部28A的底表面(上表面)定位成高于第一环形部28B的内开口的下端。
[0040] 舌状件32A从下半部28A的右后端部向右延伸,并且设置有开口,用于通过使用紧固件将上游侧导管模块22固定至车身2。具有H形截面的梁构件32B从下半部28A的左后端部向左延伸。直立支撑壁32C(图4)从下半部28A的底表面向上突出,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两对接合爪32D从下半部28A的侧壁的上端向上突出。
[0041] 前半部29A向前凸出并且具有外轮廓,该外轮廓连续连接至第一环形部28B的外轮廓,以便共同地限定面向后方的齐平匹配表面32E。
[0042] 第一件31包括上半部28E,其具有与下半部28A对置的半柱形构造并且构造为与下半部28A协作而形成通路部28;以及凸缘37,其从上半部28E的下边缘横向地延伸。上半部28E与下半部28A一致地向前分叉,以便共同地形成通路部28,通路部28朝向前部稍微横向地扩张。凸缘37从下半部28A的任一侧横向地延伸,并且向前延伸得超出下半部28A的前边缘。
[0043] 第三件33包括第二环形部28F,其具有内开口,内开口限定通路部28的内周;以及后半部29B,其从第二环形部28F悬垂并且具有向后凹陷的构造,以便与前半部29A共同地形成共振器部29。后半部29B的下端部一体地设置有安装腿33A,安装腿33A具有用于供紧固构件(图中未示出)穿过的孔。第二环形部28F的后端设置有管状连接部22B,管状连接部22B向后以及向上延伸以连接至波纹管23的前端。第二环形部28F的外周和后半部29B的外周共同地形成环形齐平匹配表面33E,环形齐平匹配表面33E构造为保形地(conformally)抵靠第二件32的匹配表面32E。
[0044] 第二件32和第三件33均由较坚硬的模制塑料构件(诸如PP)制成,可以通过例如振动焊接彼此结合。共振器部29在内部限定共振器室35,共振器室35经由窄颈部36连通由通路部28限定的进气通路。
[0045] 第一件31由较软塑料材料(诸如热塑性树脂)制成。上半部28E的后端抵接第一环形部28B的上半部,上半部28E的侧壁的下端抵接第二件32的下半部28A的相应侧壁的上端。下半部28A的侧壁的上端的接合爪32D通过对应接合孔31D接合,该接合孔31D形成在上半部
28E和凸缘37之间的边界中。因而,第一件31和第二件32共同地限定空气入口22A和进气通路的前端部(上游端)。上半部28E的前部与支撑壁32C的上端间隔开,使得当向下按压时上半部28E能够向下偏转一定程度,但是防止过度塌陷。凸缘37的左侧由梁构件32B从下方支撑,凸缘37的左侧比凸缘37的右侧在横向上更延长。第一件31附接至第二件32,但是不直接附接至第三件。
[0046] 上游侧导管模块22的通路部28限定进气通路的一部分,该部分具有朝向其上游端逐渐增加的横向尺寸,而竖直尺寸在其整个长度上大致恒定(朝向其上游端稍微减小竖直高度)。在任何情况下,由通路部28限定的进气通路的截面面积朝向其上游端逐渐增加。
[0047] 图3是图1示出的车辆的前部的平面图,图4是沿着图2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如图3和图4所示,前隔板的上梁构件40定位在盖构件10的后边缘部分的下方。上横梁构件40横向地延伸并且由片状金属带、角构件、通道构件或者这些构件的组合构成。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上横梁构件40由一对片状金属带构成,该片状金属带铺放在彼此上,以便通过含有水平上壁和从上壁的后边缘悬垂的后壁限定L形截面。
[0048] 散热器11包括:散热器芯部11A,其被接收在前隔板中;散热器风扇,其设置在散热器芯部11A的后侧;以及护罩11B,其从后方覆盖风扇并且限定面向后方的空气出口11C。散热器11设置在发动机舱3的位于车身2的横向中央部分的一部分中,固定地附接至前隔板的上横梁构件40和下横梁构件(图中未示出)。上游侧导管模块22的共振器部29定位成与护罩11B的位于空气出口11C的左侧的一部分对置。
[0049] 图5是类似于图3的视图,图中省略上游侧导管模块22。如图4和图5所示,盖构件10的左手侧部分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槽50。凹槽50由底壁50A、前壁50B、右侧壁50C和左侧壁50D限定,使得凹槽50的底表面在向后方向上大致水平地延伸,凹槽50的前端部由前壁50B的朝向前侧线性地上升的倾斜表面限定。如图4所示,由于在底壁50A的前端部中存在横向延伸的台阶,凹槽50的底壁50A的前端部在高度上低于底壁50A的剩余部分,并且从上横梁构件40的前边缘悬垂。底壁50A也在横向方向上倾斜,使得其右侧低于其左侧。上横梁构件
40的对应部分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底壁50A的横向倾斜部一致的对应倾斜部。
[0050] 凹槽50的前壁50B形成有多个竖直的长形槽缝51,该槽缝51以规则的间隔横向地布置。这些槽缝51可以经由在底壁50A的前端部中横向地延伸的台阶儿延伸至底壁50A的前端。这些槽缝51形成开口50E,开口50E将凹槽50的内部(盖构件10上方的区域)与发动机舱3的前部(空间12)连通。凹槽50的前壁50B和底壁50A与上游侧导管模块22的扩张前端相比具有更大的横向宽度,从而可以最大化槽缝51的组合开口面积。
[0051] 左侧壁50D的后端部比左侧壁50D的其余部分进一步向左延伸,底壁50A的延伸至左侧壁50D的该延伸部分中的一部分设置有安装孔52A。另一安装孔52A设置在底壁50A的右后端部。一对类似的安装孔52B形成在底壁50A的前边缘的任一侧上。这些安装孔52A和52B用来将上游侧导管模块22的凸缘37附接至盖构件10。
[0052] 如图3至图5所示,上游侧导管模块22附接至盖构件10,使得下半部28A被接收在凹槽50中,并且上半部28E从盖构件10的上轮廓向上突出。凸缘37包括:覆盖部37A,其与上半部28E共同且连续地覆盖凹槽50以限定进气通路的一部分;以及重叠部37B,其从上半部28E和覆盖部37A大致水平地延伸以紧密叠置在盖构件10的上表面的围绕凹槽50的部分上。
[0053] 凸缘37的重叠部37B具有大致矩形外轮廓,并且在四个拐角处设置有安装孔37,用于接收紧固件(诸如夹),紧固件穿入盖构件10的安装孔52A和52B中。
[0054] 如图4所示,在上游侧导管模块22的安装状态下,空气入口22A与凹槽50的前壁50B间隔开一定距离。形成在下半28A的前边缘中的下扩张部28D从底壁50A中的台阶的前边缘悬垂,并且向下延伸得超出台阶的前边缘。空气入口22A定位成稍微在上梁构件40和散热器11之前。
[0055] 保险杠横梁44在前保险杠5后方横向地延伸,具有两个端部,两个端部经由图中未示出的延伸件附接至车身2。主动进气格栅56定位在上车身开口6和散热器11之间以及被框架构件57保持,该框架构件57在其上端处附接至上横梁构件40并且在其下端附接至下横梁构件。上导流板58从框架构件57的上部大致水平地向前延伸,下导流板59从框架构件57的下部大致水平地向前延伸,以便将从上车身开口6准许进入的空气引入主动进气格栅56。上导流板58的横向端分别终止在特定右手侧位置和特定左手侧位置,以便限定空间来接收辅助装置(诸如喇叭60),该喇叭60经由相应的喇叭托架61由框架构件57支撑。
[0056] 图6是沿着图3的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如图4和图6所示,左喇叭60定位在上车身开口6的上边缘的上方,并且位于凹槽50的下端的前方及下方(可能与之稍微重叠)。此外,左喇叭60在平面图中大致与空气入口22A对齐。从而,左喇叭60放置在从上车身开口6延伸至空气入口22A的笔直路径中。因此,从上车身开口6准许进入的空气朝向槽缝51斜向上流动,并且被迫沿着左喇叭60的横向侧和/或上和下端绕过左喇叭60。
[0057] 图7是从图6的箭头VII所指示的方向看到的发动机舱的前部的剖视后部立体图。如图3、图4和图7所示,盖构件10的后边缘部分放置在上横梁构件40的上表面上,并且通过用来固定上游侧导管模块22的紧固件53和63(图3)附接至上横梁构件40。如图4和图7所示,盖构件10的前边缘部分放置成抵靠车身2的限定了发动机舱3的上开口3A的前边缘的部分的下表面,横向延伸的支撑构件65放置成抵靠盖构件10的下表面,并且通过使用前夹(图7)固定地紧固至车身2,该前夹穿过支撑构件65和盖构件10以及通过设置在车身2的限定了发动机舱3的上开口3A的前边缘的一部分中的孔而接合。支撑构件65在其下表面上形成有网状格肋以用于改善的刚度,并且利用支撑构件65的平滑上表面从下方支撑盖构件10。
[0058] 导流构件66附接至支撑构件65的下侧,以便定位在盖构件10的凹槽50的前面。导流构件66包括:主部66A,其水平地延伸并且具有平面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平面上表面抵接支撑构件65的下表面,主部的下表面形成有网状格肋;以及分割壁66B,其从主部66A的右边缘悬垂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如图4和图6所示,分割壁66B的下边缘处于与凹槽50的下端大致相同的高度,并且邻近凹槽50的右端,从而准许从上车身开口6进入发动机舱3中的外部空气被引入到槽缝51中,同时防止空气从右侧被吸入槽缝51中。
[0059] 车辆1的进气结构以如上所述方式来构造。下面描述该进气结构的操作模式。
[0060] 如图4所示,因为空气入口22A位于上车身开口6的上方,所以从上车身开口6流入空气入口22A的空气流遵循向上倾斜的路径。结果,在空气到达空气入口22A之前,准许从上车身开口6进入发动机舱3的空气中可能包含的水粒子以及其他外来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与空气流分离,防止被引入上游侧导管模块22(或者进入发动机的进气系统20)。由于喇叭60放置在从上车身开口6延伸到空气入口22A的直线路径中并且阻碍从上车身开口6至空气入口22A的笔直空气流,所致使空气流绕过喇叭60,因此被迫沿着弯曲路径。这也有助于在空气流到达空气入口22A之前将外来物质从空气流分离,因此,防止将外来物质引入上游侧导管模块22。另一方面,由于上游侧导管模块22限定了空气入口22A面向前方以及限定了进气通路(空气通路)从空气入口22A向后延伸,因此进气空气的流动路径不急剧弯折,因而,最小化对进气空气的流动阻力。喇叭60作为流动阻碍构件用于阻碍从上车身开口6至空气入口22A的笔直空气流,喇叭60可以放置在上车身开口6和空气入口22A之间的宽阔空间12中,因而,喇叭60能够被定位成以便不显著影响准许进入空气入口22A的空气量。此外,在前后方向上限定在上车身开口6和空气入口22A之间的特定距离的存在有助于确保从上车身开口6供给至空气入口22A的适当量的空气。而且,沿着喇叭60流动的空气为喇叭60提供了冷却效果,喇叭60在操作过程中温度可能升高。
[0061] 需要将喇叭60放置在发动机舱的前部,用于有效地传递警报声。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喇叭60被定位成控制从上车身开口6流到空气入口22A的空气流动模式,而非使用用于控制空气流动模式的专用构件。换句话说,喇叭60用作提供听觉警告和调节空气流动的双重目的。
[0062] 由于这样将喇叭60定位成与上车身开口6对置,因此从喇叭60发出的声音能够传递至位于车辆前方的区域,而不会被车身2的一部分显著地阻挡。
[0063] 因为限定在位于发动机舱3的前部的散热器11与上车身开口6之间的空间12被盖构件10从上方覆盖,所以能够改善发动机舱3的外观。而且,朝向后方开口并且在其前部限定了开口50E的凹槽50形成在盖构件10中,并且上游侧导管模块22被接收在该凹槽50中。因此,准许从上车身开口6进入发动机舱3的外部空气被传送到上游侧导管模块22,上游侧导管模块22经由开口50E被接收在凹槽50中,该凹槽50限定在盖构件10的上侧。结果,防止了可能存在于盖构件10上方的加热空气被吸入到上游侧导管模块22中,并且防止上游侧导管模块22从盖构件10过度向上突出。
[0064] 上游侧导管模块22被接收在凹槽50中,使得上游侧导管模块22的空气入口22A与凹槽50的前壁50B间隔开,并且开口50E由形成在前壁50B以及底壁50A的前部中的槽缝51限定。因此,开口50E能够允许空气以最小流动阻力被吸入空气入口22A,同时防止任何大的外来物体被吸入空气入口22A中。
[0065] 如图3至图5所示,上游侧导管模块22设置有较大的凸缘37,凸缘37延伸得超出凹槽50的外轮廓,从而以甚至更可靠的方式防止可能存在于盖构件10上方的加热空气被吸入空气入口22A中。
[0066] 在发动机13操作期间,位于散热器11后方的散热器11和发动机13(尤其,其排气系统)发出大量的热。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游侧导管模块22相对于散热器11的中心(或者车身2的中心)向左偏置。而且,如图4、图6和图7所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分割壁66B设置在开口50E的前方及右手侧(即,分割壁60B在向内方向上相对于开口50E的横向中心偏置)。因此,分割壁66B防止由发动机13和散热器11加热的空气流入开口50E中。
[0067] 根据优选实施例已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受图示的实施例的限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和替换。例如,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上游侧导管模块22设置在车身2的左手侧,但是也可以设置在车身2的右手侧。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布置可以由图示的实施例的镜像组成。而且,分割壁66B作为导流构件66的一体部分而形成,该导流构件66又附接至支撑构件65,但是分割壁66B还可以与支撑构件65一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