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及其车钩箱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1003583.8

文献号 : CN10908065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胡坤镜闵阳春金希红曹媛李明明陈尚强

申请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的车钩箱,包括固定安装于车体的固定部和连接钩缓装置的活动部,活动部通过定力连接件连接固定部的内端,定力连接件用于在碰撞时钩缓装置推动活动部向内移动过程中被拉断,以使活动部能够与固定部相互分离。提高带钩缓装置的轨道车辆的耐碰撞性能,解决列车碰撞时钩缓装置的安装结构不会失效或失效困难导致的妨碍下一级吸能装置触发吸能的问题,提高设备安全性。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包括上述车钩箱的轨道车辆。

权利要求 :

1.一种轨道车辆的车钩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于车体(1)的固定部(2)和连接钩缓装置的活动部(3),所述活动部(3)通过定力连接件连接所述固定部(2)的内端,所述定力连接件用于在碰撞时钩缓装置推动所述活动部(3)向内移动过程中被拉断,以使所述活动部(3)能够与所述固定部(2)相互分离;

所述固定部(2)包括对称设置于车体(1)纵向中心线两侧的两个箱体(2-2)和用于覆盖所述箱体(2-2)底部开口的底板(2-1),两个所述箱体(2-2)之间设置有用于钩缓装置穿过的间隔,所述箱体(2-2)的内端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定力连接件的安装孔;

所述底板(2-1)包括一体式设置的过渡板和两个覆盖板,两个所述覆盖板分别覆盖两个箱体(2-2)的底部开口,所述过渡板连接两个所述覆盖板的内端;

所述活动部(3)包括端板(3-6),所述端板(3-6)的两侧对应两个所述箱体(2-2)内端的位置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定力连接件的安装孔,所述端板(3-6)的外端设置有凸起并能够安装于两个所述箱体(2-2)的间隔内,并连接钩缓装置;

所述定力连接件具体为多个穿过所述安装孔的定力螺栓(3-8),所述定力螺栓(3-8)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车体(1)纵向中心线,所述箱体(2-2)内端侧壁及所述端板(3-6)两侧的多个所述安装孔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各部件朝向所述车体(1)端部的一端为外端,朝向所述车体(1)中部的一端为内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2)内部设置有螺纹连接所述定力螺栓(3-8)末端的螺纹板(3-9),且所述螺纹板(3-9)能够与所述箱体(2-2)的内端侧壁相抵,所述定力螺栓(3-8)头部和所述端板(3-6)的内端之间设置有垫板(3-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钩箱,其特征在于,覆盖板对应所述螺纹板(3-9)位置设有用于螺纹板(3-9)进出的方孔,所述底板(2-1)上可拆卸安装有用于覆盖所述方孔的防落板(3-4)。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车钩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全绳(3-1),所述安全绳(3-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活动部(3)和所述固定部(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绳(3-1)通过销轴及开口销可拆卸连接所述活动部(3)和所述固定部(2)。

6.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以及安装于所述车体的车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钩箱具体为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车钩箱。

说明书 :

轨道车辆及其车钩箱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车钩箱。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车钩箱的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轨道技术的发展,车体被动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耐碰撞机车车体吸能结构主要有钩缓装置、车体端部结构等多级吸能结构,应用多级吸能结构的前提是钩缓装置、车体端部结构等多级吸能结构能够有序、可控的吸能;即两车碰撞时,钩缓装置向后移动吸能,钩缓装置吸能结束后,钩缓装置安装结构失效,下一级吸能部件接触,从而使下一级吸能部件触发吸能。
[0003] 但目前这类钩缓装置的车钩箱,在车钩长度较短、强度较大等情况下,在列车碰撞时,钩缓装置吸能结束后,钩缓装置的安装结构不会失效或失效困难,吸能结束后的钩缓装置会妨碍下一级吸能装置接触,使下一级吸能装置无法触发吸能。
[0004] 因此,为了提高带钩尾框的钩缓装置的机车耐碰撞性能,需要解决车钩箱在列车碰撞时,钩缓装置的安装结构不会失效或失效困难,妨碍下一级吸能装置触发吸能的问题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车钩箱,通过定力连接件连接固定部和活动部件,碰撞时定力连接件能够被拉断,多级吸能的后续吸能元件开始变形吸能,从而实现车端多级吸能结构的可控、有序吸能。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车钩箱的轨道车辆。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车钩箱,包括固定安装于车体的固定部和连接钩缓装置的活动部,所述活动部通过定力连接件连接所述固定部的内端,所述定力连接件用于在碰撞时钩缓装置推动所述活动部向内移动过程中被拉断,以使所述活动部能够与所述固定部相互分离。
[0007]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对称设置于车体纵向中心线两侧的两个箱体和用于覆盖所述箱体底部开口的底板,两个所述箱体之间设置有用于钩缓装置穿过的间隔,所述箱体的内端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定力连接件的安装孔。
[0008] 优选地,所述底板包括一体式设置的过渡板和两个覆盖板,两个所述覆盖板分别覆盖两个箱体的底部开口,所述过渡板连接两个所述覆盖板的内端。
[0009] 优选地,所述活动部包括端板,所述端板的两侧对应两个所述箱体内端的位置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定力连接件的安装孔,所述端板的外端设置有凸起并能够安装于两个所述箱体的间隔内,并连接钩缓装置。
[0010] 优选地,所述定力连接件具体为多个穿过所述安装孔的定力螺栓,所述定力螺栓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车体纵向中心线,所述箱体内端侧壁及所述端板两侧的多个所述安装孔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
[0011] 优选地,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螺纹连接所述定力螺栓末端的螺纹板,且所述螺纹板能够与所述箱体的内端侧壁相抵,所述定力螺栓头部和所述端板的内端之间设置有垫板。
[0012] 优选地,覆盖板对应所述螺纹板位置设有用于螺纹板进出的方孔,所述底板上可拆卸安装有用于覆盖所述方孔的防落板。
[0013] 优选地,还包括安全绳,所述安全绳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活动部和所述固定部。
[0014] 优选地,所述安全绳通过销轴及开口销可拆卸连接所述活动部和所述固定部。
[0015]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以及安装于所述车头的车钩箱,所述车钩箱具体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车钩箱。
[0016]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车钩箱,包括固定安装于车体的固定部和连接钩缓装置的活动部,活动部通过定力连接件连接固定部的内端,定力连接件用于在碰撞时钩缓装置推动活动部向内移动过程中被拉断,以使活动部能够与固定部相互分离。正常行驶时,钩缓装置的拉伸力和压缩力通过车钩箱传递到车体上,由车钩箱承受钩缓装置的拉伸力和压缩力;当轨道车辆发生碰撞时,钩缓装置初始吸能结束后,接触力大于定力连接件的预设拉力时,定力连接件被拉断,车钩箱的活动部继续向内移动,使钩缓装置整体向内移动,多级吸能的后续吸能元件开始变形吸能,从而实现车端多级吸能结构的可控、有序吸能。提高带钩缓装置的轨道车辆的耐碰撞性能,解决列车碰撞时钩缓装置的安装结构不会失效或失效困难导致的妨碍下一级吸能装置触发吸能的问题,提高设备安全性。
[0017]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车钩箱的轨道车辆,由于上述车钩箱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轨道车辆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车钩箱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车钩箱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车钩箱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活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车钩箱,通过定力连接件连接固定部和活动部件,碰撞时定力连接件能够被拉断,多级吸能的后续吸能元件开始变形吸能,从而实现车端多级吸能结构的可控、有序吸能。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车钩箱的轨道车辆。
[0022]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 请参考图1至3,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车钩箱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车钩箱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车钩箱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活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4]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车钩箱,包括固定部2、活动部3和定力连接件,其中固定部2固定安装于车体1底部,活动部3连接钩缓装置,定力连接件分别连接活动部3和固定部2的内端,且定力连接件受到的拉力大于预设压力后,即可被拉断。定义各部件朝向车体1端部的一端为外端,朝向车体1中部的一端为内端。
[0025] 正常行驶时,钩缓装置的拉伸力通过固定部2传递到车体1上,钩缓装置的压缩力依次通过活动部3、定力连接件和固定部2传递到车体1上,此时定力连接件受到的拉力小于预设压力,各部件处于正常连接状态,由车钩箱承受钩缓装置的拉伸力和压缩力。
[0026] 当轨道车辆发生碰撞时,钩缓装置初始吸能结束后,继续通过活动部3向定力连接件传递力,推动活动部3向内移动,当接触力大于定力连接件的预设拉力时,定力连接件被拉断,车钩箱的活动部3继续向内移动,使活动部3与固定部2相互分离,进而使钩缓装置整体向内移动,多级吸能的后续吸能元件开始变形吸能,从而实现车端多级吸能结构的可控、有序吸能。提高带钩缓装置的轨道车辆的耐碰撞性能,解决列车碰撞时钩缓装置的安装结构不会失效或失效困难导致的妨碍下一级吸能装置触发吸能的问题,提高设备安全性。
[0027] 具体地,为了便于各部件的安装以及平衡受力,固定部2包括两个箱体2-2,两个箱体2-2对称设置于车体1纵向中心线两侧,且箱体2-2底部设置有开口,此处底部是指车辆正常放置时朝向下的一面。同时,设置有底板2-1覆盖两个箱体2-2的底部开口,使两个箱体2-2形成较为密闭的结构。在两个箱体2-2之间设置有间隔,安装时钩缓装置由外端进入穿过这一间隔与位于内端的活动部3连接,相应地,在箱体2-2内端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定力连接件的安装孔。箱体2-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车体1,也可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8] 底板2-1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分体式的两块板,分别覆盖两个箱体2-2,也可为一体式的U型板,包括过渡板和两个覆盖板,两个覆盖板分别覆盖两个箱体2-2的底部开口,过渡板连接两个覆盖板的内端,即U型板的开口朝向外端。
[0029]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车钩箱中,活动部3的主要部件为端板3-6,端板3-6的两侧同样设置有用于连接定力连接件的安装孔,且与两个箱体2-2内端设置的安装孔相对应,定力连接件至少为两组,分别连接端板3-6的一侧和位于同一侧的箱体2-2,定力连接件的一端伸入箱体2-2的安装孔内,另一端伸入端板3-6的安装孔内。也可根据箱体2-2的布置方式相应调整安装孔的布置方式。
[0030] 在端板3-6的外端设置有凸起,正常状态时凸起安装于两个箱体2-2的间隔内,并连接钩缓装置。且凸起与两个箱体2-2之间的间隔的尺寸具有配合关系,在端板3-6移动过程中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
[0031] 具体地,定力连接件可以为多个穿过安装孔的定力螺栓3-8,且定力螺栓3-8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车体1纵向中心线,在箱体2-2内端侧壁及端板3-6两侧的多个安装孔均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定力螺栓3-8的数量,如共设置八个,每个箱体2-2上连接四个定力螺栓3-8,也可根据需要的预设力调整定力螺栓3-8的数量及布置方式。
[0032] 为了方便定力螺栓3-8的连接,箱体2-2内部设置螺纹板3-9,定力螺栓3-8头部和端板3-6的内端之间设置有垫板3-7,螺纹板3-9上对应安装孔设置有螺纹孔,垫板3-7上对应安装孔设置有通孔。安装时,端板3-6贴紧箱体2-2,分别将螺纹板3-9和垫板3-7放置于箱体2-2内端侧壁即端板3-6的两侧,即螺纹板3-9位于箱体2-2内部与内端侧壁相抵,垫板3-7位于箱体2-2外部与端板3-6内端相抵,同时对应的各孔同轴相对,依次插入定力螺栓3-8,定力螺栓的末端依次穿过垫板3-7的通孔、端板3-6的安装孔和箱体2-2的安装孔,最终旋入螺纹板3-9的螺纹孔实现螺纹连接,并使定力螺栓3-8头部的螺帽与垫板3-7的内侧面相抵,使端板3-6在承受压缩载荷时,定力螺栓3-8的力通过垫板3-7传递到端板3-6上,端板3-6的受力面积增大,不至于被螺栓头的力压变形。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活动部3与固定部2的连接,拉力过大时,定力螺栓3-8被拉断,活动部3与固定部2即可相互分离。也可采用定力销或定力钩等部件实现连接,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3]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车钩箱中,为了方便以方便定力螺栓3-8的安装及定力螺栓3-8失效时取出,可以在覆盖板对应螺纹板3-9的位置设置用于螺纹板3-9进出的方孔,同时,底板2-1上可拆卸安装有用于覆盖方孔的防落板3-4,防止螺纹板3-9在定力螺栓3-8失效后掉落到轨道上,提高安全性。
[0034] 在上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车钩箱的基础上,还包括安全绳3-1,安全绳3-1的两端分别连接活动部3和固定部2。当机车发生碰撞时,定力螺栓3-8拉断,端板3-6在移动过程中,由于安全绳3-1拉着,端板3-6不会落到轨道上,造成安全隐患。
[0035] 具体地,可以在方孔的两侧设置安全托2-4,通过第一销轴3-2穿过安全托2-4以及安全绳3-1一端的连接孔实现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防落板3-4也可通过第一销轴3-2安装在底板2-1上,为了防止脱落,还可在第一销轴3-2的端部设置开口销3-3。在端板3-6的两侧设置吊耳3-10,通过第二销轴3-5穿过吊耳3-10以及安全绳3-1另一端的连接孔实现可拆卸连接。
[0036] 除了上述车钩箱,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车钩箱的轨道车辆,该轨道车辆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0037]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轨道车辆及其车钩箱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