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劲性骨架的连续刚构桥及其施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1036967.X

文献号 : CN10908302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孙测世周水兴郑铁

申请人 : 重庆交通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采用劲性骨架的连续刚构桥及其施工方法,所述连续刚构桥,包括墩顶和连接在墩顶两侧的梁体,墩顶和梁体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墩顶内埋设有墩顶劲性骨架,梁体内埋设有梁体劲性骨架,梁体劲性骨架与墩顶劲性骨架固定连接形成整体结构;制作梁体时,利用梁体劲性骨架作为支撑结构进行挂篮浇筑作业;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出了一种采用劲性骨架的连续刚构桥及其施工方法,该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操作风险和施工成本。

权利要求 :

1.一种采用劲性骨架的连续刚构桥,包括墩顶和连接在墩顶两侧的梁体,墩顶和梁体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墩顶内埋设有墩顶劲性骨架,墩顶劲性骨架与墩顶内的钢筋笼交错设置;所述梁体内埋设有梁体劲性骨架,梁体劲性骨架的内端与墩顶劲性骨架固定连接形成整体结构,梁体劲性骨架的外端延伸至梁体的合龙段处,梁体劲性骨架与梁体内的钢筋笼交错设置;单个梁体劲性骨架由多个骨架段组成,多个骨架段沿梁体轴向排列;

单个骨架段由两套支撑结构组成,单套支撑结构由上弦杆、下弦杆、内腹杆、外腹杆、斜腹杆、第一主斜撑和第二主斜撑组成;内腹杆和外腹杆竖向设置,内腹杆比外腹杆更靠近墩顶;上弦杆的一端与内腹杆的上端连接,上弦杆的另一端与外腹杆的上端连接;下弦杆的一端与内腹杆的下端连接,下弦杆的另一端与外腹杆的下端连接;上弦杆和内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上内接点,上弦杆和外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上外接点,下弦杆和内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下内接点,下弦杆和外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下外接点;斜腹杆的一端与上内接点连接,斜腹杆的另一端与下外接点连接;第一主斜撑的一端与上弦杆的中部连接,第一主斜撑的另一端与内腹杆的中部连接;第二主斜撑的一端与上外接点连接,第二主斜撑的另一端与下内接点连接;所述上弦杆的轴向与梁体轴向平行;斜腹杆和第一主斜撑的交叉部焊接固定,斜腹杆和第二主斜撑的交叉部焊接固定;

单个骨架段所辖的两套支撑结构沿梁体横向分布,两套支撑结构的上弦杆通过多个上横向联系板焊接固定,两套支撑结构的下弦杆通过多个下横向联系板焊接固定;

将顺次相连接的三个骨架段分别记为骨架段一、骨架段二和骨架段三,设骨架段一最靠近墩顶,则骨架段二的内腹杆即为骨架段一的外腹杆,骨架段二的外腹杆即为架段三的内腹杆;

两个梁体劲性骨架结构对称;

单根上弦杆由两根型钢组成,两根型钢沿梁体横向分布,所述型钢的截面为T形,两根型钢的顶面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单根外腹杆由两根第一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一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一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一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单根内腹杆由两根第二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二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二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二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单根斜腹杆由两根第三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三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三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三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单根第一主斜撑由两根第四钢板条组成,两根第四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四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四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单根第二主斜撑由两根第五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五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五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五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单根下弦杆为宽口U形截面型钢。

2.一种采用劲性骨架的连续刚构桥的施工方法,所述连续刚构桥包括墩顶和连接在墩顶两侧的梁体,墩顶和梁体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墩顶内埋设有墩顶劲性骨架,墩顶劲性骨架与墩顶内的钢筋笼交错设置;所述梁体内埋设有梁体劲性骨架,梁体劲性骨架的内端与墩顶劲性骨架固定连接形成整体结构,梁体劲性骨架的外端延伸至梁体的合龙段处,梁体劲性骨架与梁体内的钢筋笼交错设置;单个梁体劲性骨架由多个骨架段组成,多个骨架段沿梁体轴向排列;

单个骨架段由两套支撑结构组成,单套支撑结构由上弦杆、下弦杆、内腹杆、外腹杆、斜腹杆、第一主斜撑和第二主斜撑组成;内腹杆和外腹杆竖向设置,内腹杆比外腹杆更靠近墩顶;上弦杆的一端与内腹杆的上端连接,上弦杆的另一端与外腹杆的上端连接;下弦杆的一端与内腹杆的下端连接,下弦杆的另一端与外腹杆的下端连接;上弦杆和内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上内接点,上弦杆和外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上外接点,下弦杆和内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下内接点,下弦杆和外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下外接点;斜腹杆的一端与上内接点连接,斜腹杆的另一端与下外接点连接;第一主斜撑的一端与上弦杆的中部连接,第一主斜撑的另一端与内腹杆的中部连接;第二主斜撑的一端与上外接点连接,第二主斜撑的另一端与下内接点连接;所述上弦杆的轴向与梁体轴向平行;斜腹杆和第一主斜撑的交叉部焊接固定,斜腹杆和第二主斜撑的交叉部焊接固定;

单个骨架段所辖的两套支撑结构沿梁体横向分布,两套支撑结构的上弦杆通过多个上横向联系板焊接固定,两套支撑结构的下弦杆通过多个下横向联系板焊接固定;

将顺次相连接的三个骨架段分别记为骨架段一、骨架段二和骨架段三,设骨架段一最靠近墩顶,则骨架段二的内腹杆即为骨架段一的外腹杆,骨架段二的外腹杆即为架段三的内腹杆;

两个梁体劲性骨架结构对称;

单根上弦杆由两根型钢组成,两根型钢沿梁体横向分布,所述型钢的截面为T形,两根型钢的顶面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单根外腹杆由两根第一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一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一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一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单根内腹杆由两根第二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二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二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二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单根斜腹杆由两根第三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三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三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三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单根第一主斜撑由两根第四钢板条组成,两根第四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四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四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单根第二主斜撑由两根第五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五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五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五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单根下弦杆为宽口U形截面型钢;

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墩顶制作和梁体制作,墩顶制作完成后,再进行梁体制作;

所述墩顶制作包括:

墩柱制作好后,在墩柱上搭建出墩顶劲性骨架和墩顶钢筋笼,然后制作墩顶模板,然后浇筑出墩顶;

所述梁体制作包括:

对于单个梁体,按从内至外的方式,将单根梁体划分为1号段、2号段、3号段......n号段,多个号段与多个骨架段一一对应;墩顶制作完成后,在墩顶两侧同步搭建出两个1号段所对应的骨架段,然后在两个1号段所对应骨架段的上弦杆上铺设轨道,然后在两个1号段所对应的轨道上各搭建一个挂篮系统,然后利用挂篮系统搭建出1号段所对应的梁体钢筋笼及模板,然后同步对两个1号段进行浇筑;然后同步搭建出两个2号段所对应的骨架段,然后在两个2号段所对应骨架段的上弦杆上铺设轨道,然后将两个挂篮系统分别移动至两个2号段所对应的轨道上并驻停,然后利用挂篮系统搭建出2号段所对应的梁体钢筋笼及模板,然后同步对两个2号段进行浇筑;然后同步搭建出两个3号段所对应的骨架段,然后在两个3号段所对应骨架段的上弦杆上铺设轨道,然后将两个挂篮系统分别移动至两个3号段所对应的轨道上并驻停,然后利用挂篮系统搭建出3号段所对应的梁体钢筋笼及模板,然后同步对两个3号段进行浇筑......然后同步搭建出两个n号段所对应的骨架段,然后在两个n号段所对应骨架段的上弦杆上铺设轨道,然后将两个挂篮系统分别移动至两个n号段所对应的轨道上并驻停,然后利用挂篮系统搭建出n号段所对应的梁体钢筋笼及模板,然后同步对两个n号段进行浇筑;

所述挂篮系统包括走行机构和模板系统;所述走行机构包括支撑架和四个走行轮;所述走行轮设置在支撑架底部,四个走行轮呈矩形分布,左侧的两个走行轮与骨架段左侧上弦杆上的轨道接触,右侧的两个走行轮与骨架段右侧上弦杆上的轨道接触,支撑架能通过走行轮沿轨道轴向运动;四个走行轮所在平面形成支撑面,挂篮系统的重心在支撑面上的投影位于四个走行轮所围区域的中部;所述模板系统通过多根吊杆吊装在支撑架上;骨架段和梁体钢筋笼位于模板系统的内腔中;位于支撑架前端的走行轮和位于支撑架后端的走行轮,在骨架段轴向上的间隔距离记为B,B的大小可以调整;单套支撑结构中,第一主斜撑上端和第二主斜撑上端的间隔距离记为A,B=A;挂篮系统驻停时,支撑架前端的走行轮的位置与第二主斜撑的上端对应,支撑架后端的走行轮的位置与第一主斜撑的上端对应。

说明书 :

采用劲性骨架的连续刚构桥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建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劲性骨架的连续刚构桥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在建造连续刚构桥时,其梁体通常采用后支点挂篮方式进行逐段悬臂浇筑。由于后支点挂篮和模板系统承载力有限,单个浇筑节段的长度不能太长,通常仅有3~4米,合龙段一般仅有2米;受单个浇筑节段长度限制,梁体需要分成许多浇筑节段进行浇筑,施工工期较长;此外,在将挂篮从一个工位移动至另一工位时,由于后支点的锚固索已经松开,仅有反扣装置,挂篮运动过程中存在倾覆风险。由于浇筑节段数量较多,相应地也需要对挂篮进行多次移动,操作较为麻烦,施工成本也较高,并且操作的风险性也会随着移动次数的增加而提高。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采用劲性骨架的连续刚构桥的施工方法,所述连续刚构桥包括墩顶和连接在墩顶两侧的梁体,墩顶和梁体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墩顶内埋设有墩顶劲性骨架,墩顶劲性骨架与墩顶内的钢筋笼交错设置;所述梁体内埋设有梁体劲性骨架,梁体劲性骨架的内端与墩顶劲性骨架固定连接形成整体结构,梁体劲性骨架的外端延伸至梁体的合龙段处,梁体劲性骨架与梁体内的钢筋笼交错设置;单个梁体劲性骨架由多个骨架段组成,多个骨架段沿梁体轴向排列;
[0004] 单个骨架段由两套支撑结构组成,单套支撑结构由上弦杆、下弦杆、内腹杆、外腹杆、斜腹杆、第一主斜撑和第二主斜撑组成;内腹杆和外腹杆竖向设置,内腹杆比外腹杆更靠近墩顶;上弦杆的一端与内腹杆的上端连接,上弦杆的另一端与外腹杆的上端连接;下弦杆的一端与内腹杆的下端连接,下弦杆的另一端与外腹杆的下端连接;上弦杆和内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上内接点,上弦杆和外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上外接点,下弦杆和内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下内接点,下弦杆和外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下外接点;斜腹杆的一端与上内接点连接,斜腹杆的另一端与下外接点连接;第一主斜撑的一端与上弦杆的中部连接,第一主斜撑的另一端与内腹杆的中部连接;第二主斜撑的一端与上外接点连接,第二主斜撑的另一端与下内接点连接;;所述上弦杆的轴向与梁体轴向平行;斜腹杆和第一主斜撑的交叉部焊接固定,斜腹杆和第二主斜撑的交叉部焊接固定;
[0005] 单个骨架段所辖的两套支撑结构沿梁体横向分布,两套支撑结构的上弦杆通过多个上横向联系板焊接固定,两套支撑结构的下弦杆通过多个下横向联系板焊接固定;
[0006] 将顺次相连接的三个骨架段分别记为骨架段一、骨架段二和骨架段三,设骨架段一最靠近墩顶,则骨架段二的内腹杆即为骨架段一的外腹杆,骨架段二的外腹杆即为架段三的内腹杆;
[0007] 两个梁体劲性骨架结构对称;
[0008] 单根上弦杆由两根型钢组成,两根型钢沿梁体横向分布,所述型钢的截面为T形,两根型钢的顶面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0009] 单根外腹杆由两根第一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一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一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一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0010] 单根内腹杆由两根第二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二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二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二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0011] 单根斜腹杆由两根第三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三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三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三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0012] 单根第一主斜撑由两根第四钢板条组成,两根第四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四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四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0013] 单根第二主斜撑由两根第五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五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五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五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0014] 单根下弦杆为宽口U形截面型钢;
[0015] 其创新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墩顶制作和梁体制作,墩顶制作完成后,再进行梁体制作;
[0016] 所述墩顶制作包括:
[0017] 墩柱制作好后,在墩柱上搭建出墩顶劲性骨架和墩顶钢筋笼,然后制作墩顶模板,然后浇筑出墩顶;
[0018] 所述梁体制作包括:
[0019] 对于单个梁体,按从内至外的方式,将单根梁体划分为1号段、2号段、3号段......n号段,多个号段与多个骨架段一一对应;墩顶制作完成后,在墩顶两侧同步搭建出两个1号段所对应的骨架段,然后在两个1号段所对应骨架段的上弦杆上铺设轨道,然后在两个1号段所对应的轨道上各搭建一个挂篮系统,然后利用挂篮系统搭建出1号段所对应的梁体钢筋笼及模板,然后同步对两个1号段进行浇筑;然后同步搭建出两个2号段所对应的骨架段,然后在两个2号段所对应骨架段的上弦杆上铺设轨道,然后将两个挂篮系统分别移动至两个2号段所对应的轨道上并驻停,然后利用挂篮系统搭建出2号段所对应的梁体钢筋笼及模板,然后同步对两个2号段进行浇筑;然后同步搭建出两个3号段所对应的骨架段,然后在两个3号段所对应骨架段的上弦杆上铺设轨道,然后将两个挂篮系统分别移动至两个3号段所对应的轨道上并驻停,然后利用挂篮系统搭建出3号段所对应的梁体钢筋笼及模板,然后同步对两个3号段进行浇筑......然后同步搭建出两个n号段所对应的骨架段,然后在两个n号段所对应骨架段的上弦杆上铺设轨道,然后将两个挂篮系统分别移动至两个n号段所对应的轨道上并驻停,然后利用挂篮系统搭建出n号段所对应的梁体钢筋笼及模板,然后同步对两个n号段进行浇筑;
[0020] 所述挂篮系统包括走行机构和模板系统;所述走行机构包括支撑架和四个走行轮;所述走行轮设置在支撑架底部,四个走行轮呈矩形分布,左侧的两个走行轮与骨架段左侧上弦杆上的轨道接触,右侧的两个走行轮与骨架段右侧上弦杆上的轨道接触,支撑架能通过走行轮沿轨道轴向运动;四个走行轮所在平面形成支撑面,挂篮系统的重心在支撑面上的投影位于四个走行轮所围区域的中部;所述模板系统通过多根吊杆吊装在支撑架上;骨架段和梁体钢筋笼位于模板系统的内腔中;位于支撑架前端的走行轮和位于支撑架后端的走行轮,在骨架段轴向上的间隔距离记为B,B的大小可以调整(不同号段所对应的骨架段的轴向长度存在差异,这就使得第一主斜撑上端和第二主斜撑上端的间隔距离会发生变化,因此,B的大小要随A的大小变化而变化,具体实施时,可通过调节走行轮与支撑架的相对位置来实现B的大小调节);单套支撑结构中,第一主斜撑上端和第二主斜撑上端的间隔距离记为A,B=A;挂篮系统驻停时,支撑架前端的走行轮的位置与第二主斜撑的上端对应,支撑架后端的走行轮的位置与第一主斜撑的上端对应。
[0021] 本发明的原理是:现有技术之所以采用后支点挂篮施工方式来对连续刚构桥的梁体进行浇筑,主要是考虑到梁体的结构特点:连续刚构桥的梁体通常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节段成形前,不具备承载力,只能利用模板系统和后支点挂篮将新浇筑混凝土的重量转移到已浇筑好的节段上并由已浇筑好的节段来承担,因此,后支点挂篮只能锚固和支撑在已浇筑节段上;单个节段需要浇筑的混凝土越重,对模板和挂篮的承载力及抗倾覆要求就越高,为了降低难度,现有技术中每次浇筑的混凝土节段长度通常仅有3~4m,对于超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而言,就需要很多节段,施工周期较长。
[0022] 如欲加大混凝土浇筑节段长度,必须改变挂篮的受力情况,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为挂篮提供新的支撑结构,于是发明人对现有的其他桥梁进行了分析。发明人发现,可以借鉴现有混凝土拱桥的劲性骨架施工法,利用劲性骨架作为承载结构,浇筑节段成型前,劲性骨架可以作为挂篮的支撑结构;浇筑时,可以直接将劲性骨架浇筑在梁体内,无需拆除,操作较为方便,于是发明人就劲性骨架在连续刚构桥上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0023] 制作新的浇筑节段时,可以先在已成型节段的外端搭建出劲性骨架,然后将挂篮放置在裸露的劲性骨架上。在劲性骨架内设置2道斜撑,挂篮的支点正好与斜撑一一对应,挂篮对劲性骨架的压力通过斜撑以轴力的形式传递到已成型的浇筑节段上,传力方式更简单,更合理,这样挂篮的结构就可以大大简化,重量大大减轻,便于施工操作和移动;此外,挂篮的重心始终在支撑平面中部,挂篮不存在倾覆力矩,可以彻底解决倾覆风险,不需要作“防倾覆”锚固;还有,劲性骨架具备较大的承载力,因此可以增加浇筑节段的长度,减少节段数量。该方法不仅操作更加简便,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都能得到较好的改善。
[0024]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对于完整的连续刚构桥而言,除了梁体制作外,还应制作相应的合龙段和边跨现浇段,采用本发明方案制作合龙段,合龙段的长度也可以得到相应增大。
[0025] 基于前述方案,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采用劲性骨架的连续刚构桥,包括墩顶和连接在墩顶两侧的梁体,墩顶和梁体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创新在于:所述墩顶内埋设有墩顶劲性骨架,墩顶劲性骨架与墩顶内的钢筋笼交错设置;所述梁体内埋设有梁体劲性骨架,梁体劲性骨架的内端与墩顶劲性骨架固定连接形成整体结构,梁体劲性骨架的外端延伸至梁体的合龙段处,梁体劲性骨架与梁体内的钢筋笼交错设置;单个梁体劲性骨架由多个骨架段组成,多个骨架段沿梁体轴向排列;
[0026] 单个骨架段由两套支撑结构组成,单套支撑结构由上弦杆、下弦杆、内腹杆、外腹杆、斜腹杆、第一主斜撑和第二主斜撑组成;内腹杆和外腹杆竖向设置,内腹杆比外腹杆更靠近墩顶;上弦杆的一端与内腹杆的上端连接,上弦杆的另一端与外腹杆的上端连接;下弦杆的一端与内腹杆的下端连接,下弦杆的另一端与外腹杆的下端连接;上弦杆和内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上内接点,上弦杆和外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上外接点,下弦杆和内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下内接点,下弦杆和外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下外接点;斜腹杆的一端与上内接点连接,斜腹杆的另一端与下外接点连接;第一主斜撑的一端与上弦杆的中部连接,第一主斜撑的另一端与内腹杆的中部连接;第二主斜撑的一端与上外接点连接,第二主斜撑的另一端与下内接点连接;所述上弦杆的轴向与梁体轴向平行;斜腹杆和第一主斜撑的交叉部焊接固定,斜腹杆和第二主斜撑的交叉部焊接固定;
[0027] 单个骨架段所辖的两套支撑结构沿梁体横向分布,两套支撑结构的上弦杆通过多个上横向联系板焊接固定,两套支撑结构的下弦杆通过多个下横向联系板焊接固定;
[0028] 将顺次相连接的三个骨架段分别记为骨架段一、骨架段二和骨架段三,设骨架段一最靠近墩顶,则骨架段二的内腹杆即为骨架段一的外腹杆,骨架段二的外腹杆即为架段三的内腹杆;
[0029] 两个梁体劲性骨架结构对称;
[0030] 单根上弦杆由两根型钢组成,两根型钢沿梁体横向分布,所述型钢的截面为T形,两根型钢的顶面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0031] 单根外腹杆由两根第一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一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一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一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0032] 单根内腹杆由两根第二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二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二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二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0033] 单根斜腹杆由两根第三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三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三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三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0034] 单根第一主斜撑由两根第四钢板条组成,两根第四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四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四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0035] 单根第二主斜撑由两根第五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五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五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五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0036] 单根下弦杆为宽口U形截面型钢。
[0037] 基于现有技术可知,连续刚构桥上通常都需要设置相应的预应力束,为了避免劲性骨架与预应力束发生干涉,本发明的劲性骨架上的内腹杆、外腹杆、斜腹杆、第一主斜撑和第二主斜撑都采用两根钢板条来构成,以及两根钢板条之间通过多块钢板焊接,相应的预应力束可以布设在钢板条之间并通过(焊接)钢板之间的间隙延伸,这就能够避免劲性骨架与预应力束发生干涉。
[0038]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出了一种采用劲性骨架的连续刚构桥及其施工方法,该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操作风险和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39] 图1、本发明的连续刚构桥骨架结构示意图;
[0040] 图2、梁体劲性骨架局部示意图;
[0041] 图3、单个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4、本发明的施工方式示意图;
[0043] 图5、梁体劲性骨架横截面示意图;
[0044] 图中各个标记所对应的名称分别为:上弦杆1、下弦杆2、内腹杆3、外腹杆4、斜腹杆5、第一主斜撑6、第二主斜撑7、走行机构8、吊杆9、模板系统中的施工平台10、型钢11、宽口U形截面型钢12。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一种采用劲性骨架的连续刚构桥,包括墩顶和连接在墩顶两侧的梁体,墩顶和梁体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创新在于:所述墩顶内埋设有墩顶劲性骨架,墩顶劲性骨架与墩顶内的钢筋笼交错设置;所述梁体内埋设有梁体劲性骨架,梁体劲性骨架的内端与墩顶劲性骨架固定连接形成整体结构,梁体劲性骨架的外端延伸至梁体的合龙段处,梁体劲性骨架与梁体内的钢筋笼交错设置;单个梁体劲性骨架由多个骨架段组成,多个骨架段沿梁体轴向排列;
[0046] 单个骨架段由两套支撑结构组成,单套支撑结构由上弦杆、下弦杆、内腹杆、外腹杆、斜腹杆、第一主斜撑和第二主斜撑组成;内腹杆和外腹杆竖向设置,内腹杆比外腹杆更靠近墩顶;上弦杆的一端与内腹杆的上端连接,上弦杆的另一端与外腹杆的上端连接;下弦杆的一端与内腹杆的下端连接,下弦杆的另一端与外腹杆的下端连接;上弦杆和内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上内接点,上弦杆和外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上外接点,下弦杆和内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下内接点,下弦杆和外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下外接点;斜腹杆的一端与上内接点连接,斜腹杆的另一端与下外接点连接;第一主斜撑的一端与上弦杆的中部连接,第一主斜撑的另一端与内腹杆的中部连接;第二主斜撑的一端与上外接点连接,第二主斜撑的另一端与下内接点连接;所述上弦杆的轴向与梁体轴向平行;斜腹杆和第一主斜撑的交叉部焊接固定,斜腹杆和第二主斜撑的交叉部焊接固定;
[0047] 单个骨架段所辖的两套支撑结构沿梁体横向分布,两套支撑结构的上弦杆通过多个上横向联系板焊接固定,两套支撑结构的下弦杆通过多个下横向联系板焊接固定;
[0048] 将顺次相连接的三个骨架段分别记为骨架段一、骨架段二和骨架段三,设骨架段一最靠近墩顶,则骨架段二的内腹杆即为骨架段一的外腹杆,骨架段二的外腹杆即为架段三的内腹杆;
[0049] 两个梁体劲性骨架结构对称;
[0050] 单根上弦杆由两根型钢组成,两根型钢沿梁体横向分布,所述型钢的截面为T形,两根型钢的顶面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0051] 单根外腹杆由两根第一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一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一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一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0052] 单根内腹杆由两根第二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二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二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二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0053] 单根斜腹杆由两根第三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三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三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三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0054] 单根第一主斜撑由两根第四钢板条组成,两根第四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四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四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0055] 单根第二主斜撑由两根第五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五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五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五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0056] 单根下弦杆为宽口U形截面型钢。
[0057] 一种采用劲性骨架的连续刚构桥的施工方法,所述连续刚构桥包括墩顶和连接在墩顶两侧的梁体,墩顶和梁体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墩顶内埋设有墩顶劲性骨架,墩顶劲性骨架与墩顶内的钢筋笼交错设置;所述梁体内埋设有梁体劲性骨架,梁体劲性骨架的内端与墩顶劲性骨架固定连接形成整体结构,梁体劲性骨架的外端延伸至梁体的合龙段处,梁体劲性骨架与梁体内的钢筋笼交错设置;单个梁体劲性骨架由多个骨架段组成,多个骨架段沿梁体轴向排列;
[0058] 单个骨架段由两套支撑结构组成,单套支撑结构由上弦杆、下弦杆、内腹杆、外腹杆、斜腹杆、第一主斜撑和第二主斜撑组成;内腹杆和外腹杆竖向设置,内腹杆比外腹杆更靠近墩顶;上弦杆的一端与内腹杆的上端连接,上弦杆的另一端与外腹杆的上端连接;下弦杆的一端与内腹杆的下端连接,下弦杆的另一端与外腹杆的下端连接;上弦杆和内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上内接点,上弦杆和外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上外接点,下弦杆和内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下内接点,下弦杆和外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下外接点;斜腹杆的一端与上内接点连接,斜腹杆的另一端与下外接点连接;第一主斜撑的一端与上弦杆的中部连接,第一主斜撑的另一端与内腹杆的中部连接;第二主斜撑的一端与上外接点连接,第二主斜撑的另一端与下内接点连接;;所述上弦杆的轴向与梁体轴向平行;斜腹杆和第一主斜撑的交叉部焊接固定,斜腹杆和第二主斜撑的交叉部焊接固定;
[0059] 单个骨架段所辖的两套支撑结构沿梁体横向分布,两套支撑结构的上弦杆通过多个上横向联系板焊接固定,两套支撑结构的下弦杆通过多个下横向联系板焊接固定;
[0060] 将顺次相连接的三个骨架段分别记为骨架段一、骨架段二和骨架段三,设骨架段一最靠近墩顶,则骨架段二的内腹杆即为骨架段一的外腹杆,骨架段二的外腹杆即为架段三的内腹杆;
[0061] 两个梁体劲性骨架结构对称;
[0062] 单根上弦杆由两根型钢组成,两根型钢沿梁体横向分布,所述型钢的截面为T形,两根型钢的顶面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0063] 单根外腹杆由两根第一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一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一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一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0064] 单根内腹杆由两根第二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二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二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二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0065] 单根斜腹杆由两根第三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三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三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三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0066] 单根第一主斜撑由两根第四钢板条组成,两根第四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四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四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0067] 单根第二主斜撑由两根第五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五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五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五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0068] 单根下弦杆为宽口U形截面型钢;
[0069] 其创新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墩顶制作和梁体制作,墩顶制作完成后,再进行梁体制作;
[0070] 所述墩顶制作包括:
[0071] 墩柱制作好后,在墩柱上搭建出墩顶劲性骨架和墩顶钢筋笼,然后制作墩顶模板,然后浇筑出墩顶;
[0072] 所述梁体制作包括:
[0073] 对于单个梁体,按从内至外的方式,将单根梁体划分为1号段、2号段、3号段......n号段,多个号段与多个骨架段一一对应;墩顶制作完成后,在墩顶两侧同步搭建出两个1号段所对应的骨架段,然后在两个1号段所对应骨架段的上弦杆上铺设轨道,然后在两个1号段所对应的轨道上各搭建一个挂篮系统,然后利用挂篮系统搭建出1号段所对应的梁体钢筋笼及模板,然后同步对两个1号段进行浇筑;然后同步搭建出两个2号段所对应的骨架段,然后在两个2号段所对应骨架段的上弦杆上铺设轨道,然后将两个挂篮系统分别移动至两个2号段所对应的轨道上并驻停,然后利用挂篮系统搭建出2号段所对应的梁体钢筋笼及模板,然后同步对两个2号段进行浇筑;然后同步搭建出两个3号段所对应的骨架段,然后在两个3号段所对应骨架段的上弦杆上铺设轨道,然后将两个挂篮系统分别移动至两个3号段所对应的轨道上并驻停,然后利用挂篮系统搭建出3号段所对应的梁体钢筋笼及模板,然后同步对两个3号段进行浇筑......然后同步搭建出两个n号段所对应的骨架段,然后在两个n号段所对应骨架段的上弦杆上铺设轨道,然后将两个挂篮系统分别移动至两个n号段所对应的轨道上并驻停,然后利用挂篮系统搭建出n号段所对应的梁体钢筋笼及模板,然后同步对两个n号段进行浇筑;
[0074] 所述挂篮系统包括走行机构和模板系统;所述走行机构包括支撑架和四个走行轮;所述走行轮设置在支撑架底部,四个走行轮呈矩形分布,左侧的两个走行轮与骨架段左侧上弦杆上的轨道接触,右侧的两个走行轮与骨架段右侧上弦杆上的轨道接触,支撑架能通过走行轮沿轨道轴向运动;四个走行轮所在平面形成支撑面,挂篮系统的重心在支撑面上的投影位于四个走行轮所围区域的中部;所述模板系统通过多根吊杆吊装在支撑架上;骨架段和梁体钢筋笼位于模板系统的内腔中;位于支撑架前端的走行轮和位于支撑架后端的走行轮,在骨架段轴向上的间隔距离记为B,B的大小可以调整;单套支撑结构中,第一主斜撑上端和第二主斜撑上端的间隔距离记为A,B=A;挂篮系统驻停时,支撑架前端的走行轮的位置与第二主斜撑的上端对应,支撑架后端的走行轮的位置与第一主斜撑的上端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