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1227741.8

文献号 : CN10909914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文丝

申请人 : 南京溧水高新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自动变速器,其结构包括变速箱、滑入固定条、可调节变速润滑装置、连接轴管、离合器箱,滑入固定条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变速箱顶端远离可调节变速润滑装置正端面右侧,可调节变速润滑装置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变速箱顶端正中间位置,连接轴管远离变速箱一端与离合器箱靠近变速箱一端轴心位置固定连接在一起,本发明主要利用圈数检测机构与圈数检测机构相互配合,在加速器内部运转至额定值时通过分流输出机构在油箱拆换机构定量输入润滑油进行补充,从而保护加速器防止其因为失去润滑而时加速轮直接接触由于过大的摩擦力发生磨损,从而降低汽车由于加速器导致的故障。

权利要求 :

1.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变速箱(1)、滑入固定条(2)、可调节变速润滑装置(3)、连接轴管(4)、离合器箱(5),所述滑入固定条(2)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变速箱(1)顶端远离可调节变速润滑装置(3)正端面右侧,所述可调节变速润滑装置(3)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变速箱(1)顶端正中间位置,所述连接轴管(4)远离变速箱(1)一端与离合器箱(5)靠近变速箱(1)一端轴心位置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轴管(4)远离离合器箱(5)一端与变速箱(1)靠近离合器箱(5)中间靠上位置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可调节变速润滑装置(3)包括外变速机构(31)、内变速机构(32)、分流输出机构(33)、油箱拆换机构(34)、压力闸机构(35)、触发型过电机构(36)、圈数检测机构(37),所述变速箱(1)内部正端面左侧端安装与外变速机构(31)、内变速机构(32),所述内变速机构(32)设于外变速机构(31)正上方且与外变速机构(31)机械连接在一起,所述变速箱(1)顶端内部安装有油箱拆换机构(34),所述油箱拆换机构(34)正下方依次设有压力闸机构(35)、分流输出机构(33),所述油箱拆换机构(34)正下方安装有压力闸机构(35)且与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分流输出机构(33)顶端与压力闸机构(35)底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触发型过电机构(36)设于压力闸机构(35)右侧,所述圈数检测机构(37)安装于触发型过电机构(36)正下方且通过导线与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变速机构(31)包括外变速轴(311)、外变速轮(312)、第一联动组(313)、转轴(314),所述外变速轴(311)外表面贯穿于外变速轮(312)中间位置并且处于同一轴心,所述外变速轮(312)底端与第一联动组(313)顶端相啮合,所述转轴(314)外表面贯穿于第一联动组(313)中间位置并且处于同一轴心,所述转轴(314)一端与内变速机构(32)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外变速轴(311)内表面与内变速机构(32)一端活动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变速机构(32)包括内变速轴(321)、第二轴套(322)、内变速轮(323)、第二联动组(324),所述内变速轴(321)靠近外变速轮(312)一端贯穿于外变速轴(311)轴心位置,所述第二轴套(322)共设有六个且三个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内变速轮(323)轴心位置另外三个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第二联动组(324)轴心位置,所述内变速轴(321)外表面贯穿于第二轴套(322)轴心位置,所述内变速轮(323)底端通过啮合的方式与第二联动组(324)顶端机械连接在一起,所述转轴(314)一端通过贯穿于第二联动组(324)轴心位置与第二轴套(322)内表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输出机构(33)包括润滑点滴头(331)、三级分流管(332)、二级分流管(333)、一级分流管(334)、分流锥(335),所述润滑点滴头(331)共设有5个且其底端通过镶嵌的方式分别安装在变速箱(1)内部顶端,所述三级分流管(332)底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润滑点滴头(331)顶端,所述二级分流管(333)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三级分流管(332)顶端,所述一级分流管(334)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二级分流管(333)顶端,所述分流锥(335)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一级分流管(334)内部底端中间靠左位置,所述一级分流管(334)顶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压力闸机构(35)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拆换机构(34)包括被动推杆(341)、复位弹簧(342)、制动端(343)、L型撬杠(344)、固定翘件(345)、顶出弹簧(346)、第一定距拉线(347)、第二定距拉线(348)、活动滑块(349)、活动支杆(3410)、活动推块(3411)、固定导滑板(3412)、T锤杆(3413)、第二复位弹簧(3414)、长支杆(3415)、第二导滑板(3416)、限位块(3417),所述被动推杆(341)靠近活动推块(3411)一端贯穿于复位弹簧(342)内环面,所述被动推杆(341)远离复位弹簧(342)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活动推块(3411)靠近复位弹簧(342)一端,所述活动推块(3411)正端面通过销钉与活动支杆(3410)底端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动支杆(3410)顶端通过销钉与活动滑块(349)正端面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动滑块(349)外表面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固定导滑板(3412)内部,所述活动滑块(349)顶端通过第二定距拉线(348)与长支杆(3415)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L型撬杠(344)顶端通过第一定距拉线(347)与长支杆(3415)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414)远离长支杆(3415)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T锤杆(3413)底端面中间位置,所述顶出弹簧(346)、正端面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L型撬杠(344)远离制动端(343)一端背部,所述L型撬杠(344)远离活动滑块(349)一端贯穿于固定翘件(345)且通过销钉与制动端(343)正端面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T锤杆(3413)远离第一定距拉线(347)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变速箱(1)内部靠近长支杆(3415)一端中间靠上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闸机构(35)包括气缸(351)、开关箱体(352)、通管(353)、阀块(354)、阀块滑板(355)、气杆(356),所述开关箱体(352)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变速箱(1)内部顶端中间位置,所述开关箱体(352)内部远离阀块滑板(355)一端安装有气缸(351),所述气杆(356)远离阀块滑板(355)一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气缸(351)靠近阀块滑板(355)一端,所述阀块(354)顶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阀块滑板(355)底端,所述阀块(354)靠近气缸(351)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气杆(356)远离气缸(351)一端,所述开关箱体(352)底端安装有一级分流管(33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型过电机构(36)包括加压泵(361)、输气管(362)、第一电源线(363)、固定架(364)、计数触发器(365)、第二电源线(366)、通电端子(367)、接触端子(368),所述固定架(364)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变速箱(1)内部顶端中间靠右位置,所述计数触发器(365)外表面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固定架(364)内部,所述通电端子(367)靠近固定架(364)一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计数触发器(365)靠近压力闸机构(35)一端,所述接触端子(368)设于通电端子(367)正下方且靠近固定架(364)一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计数触发器(365)靠近压力闸机构(35)一端,所述第二电源线(366)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通电端子(367)顶端,所述接触端子(368)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一电源线(363)远离加压泵(361)一端,所述输气管(362)末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远离气杆(356)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数检测机构(37)包括线套(371)、传输线(372)、识别块(373)、空心环(374)、检测灯(375)、导电环(376),所述传输线(372)外表面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线套(371)内部,所述线套(371)底端与空心环(374)顶端黏合,所述传输线(372)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导电环(376)顶端外环面,所述检测灯(375)共设有六个且采用电焊的方式分别固定连接在导电环(376)内环面远离识别块(373)一端,所述识别块(373)背部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转轴(314)远离第一联动组(313)一端外表面。

说明书 :

自动变速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变速器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自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具有高效率、高舒适性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逐渐成为发展趋势,而在高速持续长时间的行驶过程中加速向极容易由于高速运转而快速消耗润滑油,现有技术由于润滑油的快速消耗而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加速器容易因为失去润滑而时加速轮直接接触由于过大的摩擦力发生磨损,并产生大量热量导致汽车发生故障。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自动变速器,其结构包括变速箱、滑入固定条、可调节变速润滑装置、连接轴管、离合器箱,所述滑入固定条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变速箱顶端远离可调节变速润滑装置正端面右侧,所述可调节变速润滑装置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变速箱顶端正中间位置,所述连接轴管远离变速箱一端与离合器箱靠近变速箱一端轴心位置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轴管远离离合器箱一端与变速箱靠近离合器箱中间靠上位置固定连接在一起。
[0004] 所述可调节变速润滑装置包括外变速机构、内变速机构、分流输出机构、油箱拆换机构、压力闸机构、触发型过电机构、圈数检测机构,所述变速箱内部正端面左侧端安装与外变速机构、内变速机构,所述内变速机构设于外变速机构正上方且与外变速机构机械连接在一起,所述变速箱顶端内部安装有油箱拆换机构,所述油箱拆换机构正下方依次设有压力闸机构、分流输出机构,所述油箱拆换机构正下方安装有压力闸机构且与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分流输出机构顶端与压力闸机构底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触发型过电机构设于压力闸机构右侧,所述圈数检测机构安装于触发型过电机构正下方且通过导线与其电连接。
[0005]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变速机构包括外变速轴、外变速轮、第一联动组、转轴,所述外变速轴外表面贯穿于外变速轮中间位置并且处于同一轴心,所述外变速轮底端与第一联动组顶端相啮合,所述转轴外表面贯穿于第一联动组中间位置并且处于同一轴心,所述转轴一端与内变速机构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外变速轴内表面与内变速机构一端活动连接在一起。
[0006]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内变速机构包括内变速轴、第二轴套、内变速轮、第二联动组,所述内变速轴靠近外变速轮一端贯穿于外变速轴轴心位置,所述第二轴套共设有六个且三个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内变速轮轴心位置另外三个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第二联动组轴心位置,所述内变速轴外表面贯穿于第二轴套轴心位置,所述内变速轮底端通过啮合的方式与第二联动组顶端机械连接在一起,所述转轴一端通过贯穿于第二联动组轴心位置与第二轴套内表面贴合。
[0007]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分流输出机构包括润滑点滴头、三级分流管、二级分流管、一级分流管、分流锥,所述润滑点滴头共设有个且其底端通过镶嵌的方式分别安装在变速箱内部顶端,所述三级分流管底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润滑点滴头顶端,所述二级分流管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三级分流管顶端,所述一级分流管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二级分流管顶端,所述分流锥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一级分流管内部底端中间靠左位置,所述一级分流管顶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压力闸机构底端。
[0008]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油箱拆换机构包括被动推杆、复位弹簧、制动端、L型撬杠、固定翘件、顶出弹簧、第一定距拉线、第二定距拉线、活动滑块、活动支杆、活动推块、固定导滑板、T锤杆、第二复位弹簧、长支杆、第二导滑板、限位块,所述被动推杆靠近活动推块一端贯穿于复位弹簧内环面,所述被动推杆远离复位弹簧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活动推块靠近复位弹簧一端,所述活动推块正端面通过销钉与活动支杆底端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动支杆顶端通过销钉与活动滑块正端面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动滑块外表面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固定导滑板内部,所述活动滑块顶端通过第二定距拉线与长支杆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L型撬杠顶端通过第一定距拉线与长支杆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远离长支杆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T锤杆底端面中间位置,所述顶出弹簧、正端面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L型撬杠远离制动端一端背部,所述L型撬杠远离活动滑块一端贯穿于固定翘件且通过销钉与制动端正端面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T锤杆远离第一定距拉线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变速箱内部靠近长支杆一端中间靠上位置。
[0009]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压力闸机构包括气缸、开关箱体、通管、阀块、阀块滑板、气杆,所述开关箱体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变速箱内部顶端中间位置,所述开关箱体内部远离阀块滑板一端安装有气缸,所述气杆远离阀块滑板一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气缸靠近阀块滑板一端,所述阀块顶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阀块滑板底端,所述阀块靠近气缸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气杆远离气缸一端,所述开关箱体底端安装有一级分流管。
[0010]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触发型过电机构包括加压泵、输气管、第一电源线、固定架、计数触发器、第二电源线、通电端子、接触端子,所述固定架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变速箱内部顶端中间靠右位置,所述计数触发器外表面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固定架内部,所述通电端子靠近固定架一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计数触发器靠近压力闸机构一端,所述接触端子设于通电端子正下方且靠近固定架一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计数触发器靠近压力闸机构一端,所述第二电源线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通电端子顶端,所述接触端子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一电源线远离加压泵一端,所述输气管末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远离气杆一端。
[0011]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圈数检测机构包括线套、传输线、识别块、空心环、检测灯、导电环,所述传输线外表面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线套内部,所述线套底端与空心环顶端黏合,所述传输线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导电环顶端外环面,所述检测灯共设有六个且采用电焊的方式分别固定连接在导电环内环面远离识别块一端,所述识别块背部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转轴远离第一联动组一端外表面。
[0012] 有益效果
[0013] 本发明自动变速器,通过对外变速轴的控制移动第一联动组和外变速轮在啮合与错位调节,从而实现单离合外变速,通过对内变速轴的控制移动内变速轮和第二联动组在啮合与错位调节,从而实现单离合内变速,在其大小不一的齿轮的调节啮合下实现不同速度的调节,并通过嵌入在转轴上的识别块在转轴带动旋转时,通过检测灯的识别器转动圈数,并通过线套将数值记录在计数触发器中,通过计数触发器设置上限额定值,当转轴转动的圈数值达到额定值时,转轴与接触端子在计数触发器的作用下相互贴合,令加压泵与外部泵体相连接并做功通过输气管对气缸进行加压,使气杆被动压出并推动与其相固定的气杆,使润滑油通过通管进入通管中,并在分流锥的作用下进行分流,在通过二级分流管与三级分流管的导流之后进入润滑点滴头中,在润滑点滴头的精确引导下滴落在各个加速调节齿轮上端,上部分通过与下部分相互啮合从而实现润滑油的高效传递,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加速器内部齿间在高速啮合中放置润滑油消耗过快,加速轮失去润滑产生直接接触磨损而润滑油使用完后可通过制动端实现对润滑油箱的快速拆换补充。
[0014] 基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主要利用分流输出机构与圈数检测机构相互配合,在加速器内部运转至额定值时通过分流输出机构在油箱拆换机构定量输入润滑油进行补充,从而保护加速器防止其因为失去润滑而时加速轮直接接触由于过大的摩擦力发生磨损,从而降低汽车由于加速器导致的故障。

附图说明

[0015]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6] 图1为本发明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自动变速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自动变速器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发明自动变速器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发明自动变速器的油箱拆换机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变速箱-1、滑入固定条-2、可调节变速润滑装置-3、连接轴管-4、离合器箱-5、外变速机构-31、内变速机构-32、分流输出机构-33、油箱拆换机构-34、压力闸机构-35、触发型过电机构-36、圈数检测机构-37、外变速轴-311、外变速轮-312、第一联动组-313、转轴-314、内变速轴-321、第二轴套-322、内变速轮-323、第二联动组-324、润滑点滴头-331、三级分流管-332、二级分流管-333、一级分流管-334、分流锥-335、被动推杆-341、复位弹簧-342、制动端-343、L型撬杠-344、固定翘件-345、顶出弹簧-346、第一定距拉线-347、第二定距拉线-348、活动滑块-349、活动支杆-3410、活动推块-3411、固定导滑板-3412、T锤杆-
3413、第二复位弹簧-3414、长支杆-3415、第二导滑板-3416、限位块-3417、气缸-351、开关箱体-352、通管-353、阀块-354、阀块滑板-355、气杆-356、加压泵-361、输气管-362、第一电源线-363、固定架-364、计数触发器-365、第二电源线-366、通电端子-367、接触端子-368、线套-371、传输线-372、识别块-373、空心环-374、检测灯-375、导电环-376。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实施例
[0023] 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提供自动变速器,其结构包括变速箱1、滑入固定条2、可调节变速润滑装置3、连接轴管4、离合器箱5,所述滑入固定条2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变速箱1顶端远离可调节变速润滑装置3正端面右侧,所述可调节变速润滑装置3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变速箱1顶端正中间位置,所述连接轴管4远离变速箱1一端与离合器箱5靠近变速箱1一端轴心位置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轴管4远离离合器箱5一端与变速箱1靠近离合器箱5中间靠上位置固定连接在一起。
[0024] 所述可调节变速润滑装置3包括外变速机构31、内变速机构32、分流输出机构33、油箱拆换机构34、压力闸机构35、触发型过电机构36、圈数检测机构37,所述变速箱1内部正端面左侧端安装与外变速机构31、内变速机构32,所述内变速机构32设于外变速机构31正上方且与外变速机构31机械连接在一起,所述变速箱1顶端内部安装有油箱拆换机构34,所述油箱拆换机构34正下方依次设有压力闸机构35、分流输出机构33,所述油箱拆换机构34正下方安装有压力闸机构35且与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分流输出机构33顶端与压力闸机构35底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触发型过电机构36设于压力闸机构35右侧,所述圈数检测机构37安装于触发型过电机构36正下方且通过导线与其电连接。
[0025] 所述外变速机构31包括外变速轴311、外变速轮312、第一联动组313、转轴314,所述外变速轴311外表面贯穿于外变速轮312中间位置并且处于同一轴心,所述外变速轮312底端与第一联动组313顶端相啮合,所述转轴314外表面贯穿于第一联动组313中间位置并且处于同一轴心,所述转轴314一端与内变速机构32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外变速轴311内表面与内变速机构32一端活动连接在一起。
[0026] 所述内变速机构32包括内变速轴321、第二轴套322、内变速轮323、第二联动组324,所述内变速轴321靠近外变速轮312一端贯穿于外变速轴311轴心位置,所述第二轴套
322共设有六个且三个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内变速轮323轴心位置另外三个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第二联动组324轴心位置,所述内变速轴321外表面贯穿于第二轴套322轴心位置,所述内变速轮323底端通过啮合的方式与第二联动组324顶端机械连接在一起,所述转轴314一端通过贯穿于第二联动组324轴心位置与第二轴套322内表面贴合。
[0027] 所述分流输出机构33包括润滑点滴头331、三级分流管332、二级分流管333、一级分流管334、分流锥335,所述润滑点滴头331共设有5个且其底端通过镶嵌的方式分别安装在变速箱1内部顶端,所述三级分流管332底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润滑点滴头331顶端,所述二级分流管333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三级分流管332顶端,所述一级分流管334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二级分流管333顶端,所述分流锥335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一级分流管334内部底端中间靠左位置,所述一级分流管334顶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压力闸机构35底端。
[0028] 所述油箱拆换机构34包括被动推杆341、复位弹簧342、制动端343、L型撬杠344、固定翘件345、顶出弹簧346、第一定距拉线347、第二定距拉线348、活动滑块349、活动支杆3410、活动推块3411、固定导滑板3412、T锤杆3413、第二复位弹簧3414、长支杆3415、第二导滑板3416、限位块3417,所述被动推杆341靠近活动推块3411一端贯穿于复位弹簧342内环面,所述被动推杆341远离复位弹簧342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活动推块3411靠近复位弹簧342一端,所述活动推块3411正端面通过销钉与活动支杆3410底端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动支杆3410顶端通过销钉与活动滑块349正端面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动滑块
349外表面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固定导滑板3412内部,所述活动滑块349顶端通过第二定距拉线348与长支杆3415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L型撬杠344顶端通过第一定距拉线347与长支杆3415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414远离长支杆3415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T锤杆3413底端面中间位置,所述顶出弹簧346、正端面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L型撬杠344远离制动端343一端背部,所述L型撬杠344远离活动滑块349一端贯穿于固定翘件345且通过销钉与制动端343正端面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T锤杆3413远离第一定距拉线347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变速箱1内部靠近长支杆3415一端中间靠上位置。
[0029] 所述压力闸机构35包括气缸351、开关箱体352、通管353、阀块354、阀块滑板355、气杆356,所述开关箱体352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变速箱1内部顶端中间位置,所述开关箱体352内部远离阀块滑板355一端安装有气缸351,所述气杆356远离阀块滑板355一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气缸351靠近阀块滑板355一端,所述阀块354顶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阀块滑板355底端,所述阀块354靠近气缸351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气杆356远离气缸351一端,所述开关箱体352底端安装有一级分流管334。
[0030] 所述触发型过电机构36包括加压泵361、输气管362、第一电源线363、固定架364、计数触发器365、第二电源线366、通电端子367、接触端子368,所述固定架364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变速箱1内部顶端中间靠右位置,所述计数触发器365外表面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固定架364内部,所述通电端子367靠近固定架364一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计数触发器365靠近压力闸机构35一端,所述接触端子368设于通电端子367正下方且靠近固定架364一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计数触发器365靠近压力闸机构35一端,所述第二电源线366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通电端子367顶端,所述接触端子368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一电源线363远离加压泵361一端,所述输气管362末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远离气杆356一端。
[0031] 所述圈数检测机构37包括线套371、传输线372、识别块373、空心环374、检测灯375、导电环376,所述传输线372外表面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线套371内部,所述线套371底端与空心环374顶端黏合,所述传输线372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导电环376顶端外环面,所述检测灯375共设有六个且采用电焊的方式分别固定连接在导电环376内环面远离识别块373一端,所述识别块373背部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转轴314远离第一联动组
313一端外表面。
[0032] 本发明的原理:通过对外变速轴311的控制移动第一联动组313和外变速轮312在啮合与错位调节,从而实现单离合外变速,通过对内变速轴321的控制移动内变速轮323和第二联动组324在啮合与错位调节,从而实现单离合内变速,在其大小不一的齿轮的调节啮合下实现不同速度的调节,并通过嵌入在转轴314上的识别块373在转轴314带动旋转时,通过检测灯375的识别器转动圈数,并通过线套371将数值记录在计数触发器365中,通过计数触发器365设置上限额定值,当转轴314转动的圈数值达到额定值时,转轴367与接触端子368在计数触发器365的作用下相互贴合,令加压泵361与外部泵体相连接并做功通过输气管362对气缸351进行加压,使气杆356被动压出并推动与其相固定的气杆354,使润滑油通过通管353进入通管334中,并在分流锥335的作用下进行分流,在通过二级分流管333与三级分流管332的导流之后进入润滑点滴头331中,在润滑点滴头331的精确引导下滴落在各个加速调节齿轮上端,上部分通过与下部分相互啮合从而实现润滑油的高效传递,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加速器内部齿间在高速啮合中放置润滑油消耗过快,加速轮失去润滑产生直接接触磨损,加速轮失去润滑产生直接接触磨损而润滑油使用完后可通过制动端343实现对润滑油箱的快速拆换补充。
[0033] 本发明所述的变速箱1主要指的是汽车的变速箱,它分为手动、自动两种,手动变速箱主要由齿轮和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而自动变速箱AT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液压变距系统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所述限位块3417,就是限制位置的“铁块”,用螺钉将限位块固定在机床相关部位,控制行程的,有固定式,有可调节式。
[0034]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由于润滑油的快速消耗而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加速器容易因为失去润滑而时加速轮直接接触由于过大的摩擦力发生磨损,并产生大量热量导致汽车发生故障,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发明主要利用分流输出机构与圈数检测机构相互配合,在加速器内部运转至额定值时通过分流输出机构在油箱拆换机构定量输入润滑油进行补充,从而保护加速器防止其因为失去润滑而时加速轮直接接触由于过大的摩擦力发生磨损,从而降低汽车由于加速器导致的故障。
[0035]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或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不仅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因此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0036]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