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钢球淬火件传送带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1315129.6

文献号 : CN10913649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杨卫忠王屹由洪林连业学由伟民连苒妤梁冰

申请人 : 荣成市华诚橡胶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钢球淬火件传送带,涉及传送带技术领域。该具有保温功能的钢球淬火件传送带,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输送带、传动筒、第一电机、卡料机构、供热机构、暖气机、齿轮、椭圆件、第二电机、网体、电热器和集热框,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在第二箱体的底部,输送带的下半部与上半部分别位于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内。该具有保温功能的钢球淬火件传送带,通过电热器运作对位于输送带下表面的卡料机构进行加热,使得输送带运作将位于下侧的卡料机构转动至上侧时,与钢球直接接触的卡料机构不会吸收钢球本身的较多热量,从而达到了在输送过程中对钢球的保温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钢球淬火件传送带,包括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输送带(3)、传动筒(4)、第一电机(5)、卡料机构(9)、供热机构(10)、暖气机(11)、齿轮(13)、椭圆件(14)、第二电机(15)、网体(16)、电热器(17)和集热框(1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在第二箱体(2)的底部,输送带(3)的下半部与上半部分别位于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内,传动筒(4)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传动筒(4)的侧表面分别与输送带(3)内表面的四侧滑动连接,四个传动筒(4)两个为一组分别位于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内,且位于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内的传动筒(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内壁的前后两侧活动连接,位于右下侧的传动筒(4)的后端与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第一电机(5)固定安装在第一箱体(1)的背面,卡料机构(9)等距分布在输送带(3)的表面,供热机构(10)的顶部固定安装在第二箱体(2)的内顶部,且供热机构(10)与暖气机(11)的出风口连接并连通,暖气机(11)的底部固定安装在第二箱体(2)顶部的中部,齿轮(13)并排设置在第二箱体(2)的内后壁上,且齿轮(13)背面的圆心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在第二箱体(2)的内后壁,每两个相邻齿轮(13)相互啮合,椭圆件(14)直径较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齿轮(13)正面的圆心处,且位于最右侧的齿轮(13)的背面与第二电机(1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电机(15)固定安装在第二箱体(2)的背面,网体(16)嵌装在第二箱体(2)的底部内,且网体(16)的底部贯穿第一箱体(1)的内顶部,电热器(17)的底部固定安装在第一箱体(1)的内底部,集热框(18)的顶部固定连接在网体(16)的底部,且集热框(18)的前后两侧分别位于输送带(3)底部的前后两侧;

所述卡料机构(9)包括固定件(91)、凹槽(92)、通口(93)和通槽(94),固定件(9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输送带(3)的外表面,凹槽(92)的内腔呈三角柱状开设在固定件(91)的顶部,通口(93)分别开设在固定件(91)的前后两侧,且两个通口(93)均与凹槽(92)的内腔连通,通槽(94)开设在固定件(91)右侧的顶部并与凹槽(92)的内腔连通;

所述供热机构(10)包括纵管(101)、连接管(102)、横管(103)和弯折喷头(104),纵管(101)顶部的中部与连接管(102)的底端连接并连通,且连接管(102)的顶端贯穿第二箱体(2)的顶部并与暖气机(11)的出风口连接并连通,纵管(10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个横管(103)相对一侧的中部连接,且纵管(101)与横管(103)的内腔连通,弯折喷头(104)呈排状固定连接在两个横管(103)的底部,且弯折喷头(104)的底端呈弯折状朝向输送带(3)顶部的卡料机构(9),弯折喷头(104)的内腔与横管(103)的内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钢球淬火件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2)还包括入料框(6)与出料框(7),且入料框(6)和出料框(7)的左右两侧分别贯穿第二箱体(2)左右两侧的内外两侧,入料框(6)与出料框(7)的内壁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挡帘(8),且两个挡帘(8)的底部分别靠近入料框(6)和出料框(7)的内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钢球淬火件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机构(10)的左侧设置有限位片(12)、且限位片(12)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箱体(2)内壁前后两侧左侧的顶部,限位片(12)底部的左侧呈向左上方倾斜状,且限位片(12)底部与卡料机构(9)顶部之间的距离小于限位片(12)底部与凹槽(92)内底部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钢球淬火件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件(14)直径较小的一端转动至最高处时与输送带(3)内表面的顶部接触并挤压使其产生较小形变,椭圆件(14)的转动半径小于齿轮(13)的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钢球淬火件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顶部的左右两侧和第二箱体(2)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输送带(3)和卡料机构(9)相适配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钢球淬火件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框(18)的内腔呈上窄下宽状,且集热框(18)的底部位于电热器(17)的上方,集热框(18)顶部的长边和宽边与网体(16)底部的长边和宽边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钢球淬火件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帘(8)包括固定块(81)、挡条(82)和磁铁(83),固定块(81)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入料框(6)和出料框(7)的内顶部,数量为五个一组的挡条(82)呈排状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固定块(81)的底部,磁铁(83)分别镶嵌在每两个相邻挡条(82)相对一侧的顶部内,且两个磁铁(83)相互吸附。

说明书 :

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钢球淬火件传送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传送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钢球淬火件传送带。

背景技术

[0002] 在钢件以及其他金属物料加工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加热这一过程,通过将物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得其进行后续的相关反应或者形状加工,而在输送过程中使用的传送带大多具有耐高温效果,通过改变或添加相应改良剂的方式提高传送带的耐高温性能,而钢件在淬火加工时,加热以及保温这两个阶段直接影响到了成品的物理性能,普通的耐高温传送带仅通过单方面改变自身耐热性,并不能够针对淬火钢件的输送进行有效的保温,因此在钢件淬火过程中输送时对其进行保温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钢球淬火件传送带,该具有保温功能的钢球淬火件传送带在输送加热后的钢件时主动供热保温并减少钢件本身热量的消耗。
[0004]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钢球淬火件传送带,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输送带、传动筒、第一电机、卡料机构、供热机构、暖气机、齿轮、椭圆件、第二电机、网体、电热器和集热框,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在第二箱体的底部,输送带的下半部与上半部分别位于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内,传动筒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传动筒的侧表面分别与输送带内表面的四侧滑动连接,四个传动筒两个为一组分别位于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内,且位于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内的传动筒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内壁的前后两侧活动连接,位于右下侧的传动筒的后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箱体的背面,卡料机构等距分布在输送带的表面,供热机构的顶部固定安装在第二箱体的内顶部,且供热机构与暖气机的出风口连接并连通,暖气机的底部固定安装在第二箱体顶部的中部,齿轮并排设置在第二箱体的内后壁上,且齿轮背面的圆心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在第二箱体的内后壁,每两个相邻齿轮相互啮合,椭圆件直径较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齿轮正面的圆心处,且位于最右侧的齿轮的背面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二箱体的背面,网体嵌装在第二箱体的底部内,且网体的底部贯穿第一箱体的内顶部,电热器的底部固定安装在第一箱体的内底部,集热框的顶部固定连接在网体的底部,且集热框的前后两侧分别位于输送带底部的前后两侧。
[0005] 所述卡料机构包括固定件、凹槽、通口和通槽,固定件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输送带的外表面,凹槽的内腔呈三角柱状开设在固定件的顶部,通口分别开设在固定件的前后两侧,且两个通口均与凹槽的内腔连通,通槽开设在固定件右侧的顶部并与凹槽的内腔连通。
[0006] 所述供热机构包括纵管、连接管、横管和弯折喷头,纵管顶部的中部与连接管的底端连接并连通,且连接管的顶端贯穿第二箱体的顶部并与暖气机的出风口连接并连通,纵管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个横管相对一侧的中部连接,且纵管与横管的内腔连通,弯折喷头呈排状固定连接在两个横管的底部,且弯折喷头的底端呈弯折状朝向输送带顶部的卡料机构,弯折喷头的内腔与横管的内腔连通。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二箱体还包括入料框与出料框,且入料框和出料框的左右两侧分别贯穿第二箱体左右两侧的内外两侧,入料框与出料框的内壁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挡帘,且两个挡帘的底部分别靠近入料框和出料框的内底部。
[0008] 优选的,所述供热机构的左侧设置有限位片、且限位片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箱体内壁前后两侧左侧的顶部,限位片底部的左侧呈向左上方倾斜状,且限位片底部与卡料机构顶部之间的距离小于限位片底部与凹槽内底部之间的距离。
[0009] 优选的,所述椭圆件直径较小的一端转动至最高处时与输送带内表面的顶部接触并挤压使其产生较小形变,椭圆件的转动半径小于齿轮的半径。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和第二箱体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输送带和卡料机构相适配的开口。
[0011] 优选的,所述集热框的内腔呈上窄下宽状,且集热框的底部位于电热器的上方,集热框顶部的长边和宽边与网体底部的长边和宽边相等。
[0012] 优选的,所述挡帘包括固定块、挡条和磁铁,固定块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入料框和出料框的内顶部,数量为五个一组的挡条呈排状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固定块的底部,磁铁分别镶嵌在每两个相邻挡条相对一侧的顶部内,且两个磁铁相互吸附。
[0013] 相较于现有技术:
[001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钢球淬火件传送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 (1)、该具有保温功能的钢球淬火件传送带,通过卡料机构对钢球进行固定,同时在将钢球移动至供热机构下方时通过供热机构运作对钢球进行加热,保证其温度在进入第二箱体前与进入第二箱体后不会出现较大差异,同时通过电热器运作对位于输送带下表面的卡料机构进行加热,使得输送带运作将位于下侧的卡料机构转动至上侧时,与钢球直接接触的卡料机构不会吸收钢球本身的较多热量,从而达到了在输送过程中对钢球的保温效果,保证了其最终的使用寿命以及物理性能。
[0016] (2)、该具有保温功能的钢球淬火件传送带,通过在卡料机构内开设凹槽,以及凹槽形状的特殊设计,使得钢球位于凹槽内时其底面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凹槽内壁的左右两侧相切,有效减少了钢球与凹槽内壁的接触面积,使得钢球通过直接接触丧失热量的传导面面积大大减小,并能够有效在钢球底部与凹槽内底部之间留出空隙,配合通口的特殊设计,能够有效将供热机构吹至钢球表面的热风同样经由通口吹入凹槽内对钢球的底面进行加热,从而充分保证了钢球各部分的温度持恒,提高了该传送带对钢球的保温效果。
[0017] (3)、该具有保温功能的钢球淬火件传送带,在电热器运作时,会提高第一箱体内的温度,通过网体将热量导入第二箱体内,从而能够同步提升第二箱体内的核心温度,对钢球的保温起到了辅助效果,同时通过集热框的配合设置,能够有效收集电热器运作产生的热量,避免了较多热量积攒在第一箱体内腔角落处无用的情况。
[0018] (4)、该具有保温功能的钢球淬火件传送带,通过设置限位片,以及限位片位置的特殊设计,从而能够在一次性入料量较大导致钢球位于两个卡料机构之间时,在输送带运作状态下,使限位片将位于两个卡料机构之间的钢球推入位于左侧的卡料机构内进行安置,有效避免了钢球位于卡料机构之外无法得到充分保温效果的情况出现,同时通过限位片斜面的特殊设计能够有效降低钢球与限位片碰撞时的冲击力,避免了对限位片或者钢球表面造成损伤的情况出现,延长了限位片的使用寿命。
[0019] (5)、该具有保温功能的钢球淬火件传送带,通过在供热机构内设置两个横管,以及弯折喷头的配合设置,能够有效对钢球的前后两侧进行加热保温,同时产生的热气流由于挡帘的阻挡,无法直接从第二箱体内排出,达到了保证第二箱体内高温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挡帘能够保证第二箱体并非密闭状态,保持了与外部空气的一定流通,避免了第二箱体内压力过高的情况出现。
[0020] (6)、该具有保温功能的钢球淬火件传送带,通过在挡条之间设置磁铁,从而能够在非入料以及出料状态下,将每两个相邻挡条的相对一侧相互吸附贴合,使第二箱体内的高温不易外泄,同时通过将磁铁设置在靠近挡条顶部的位置,能够有效避免入料或出料时钢球与磁铁发生摩擦导致高温损坏磁铁的情况出现,同时通过将磁铁设置在靠近挡条顶部的位置,能够使得挡条的下部之间不会吸附过于紧密,仍然保证了一定的压力流通空间。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结构后视图;
[0023] 图3为本发明供热机构侧面的剖视图;
[0024] 图4为本发明卡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为本发明限位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6为本发明挡帘的正视图。
[0027] 图中:1第一箱体、2第二箱体、3输送带、4传动筒、5第一电机、6入料框、7出料框、8挡帘、81固定块、82挡条、83磁铁、9卡料机构、10供热机构、11暖气机、12限位片、13齿轮、14椭圆件、15第二电机、16网体、17电热器、18集热框、91固定件、92凹槽、93通口、94通槽、101纵管、102连接管、103横管、104弯折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钢球淬火件传送带,包括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输送带3、传动筒4、第一电机5、卡料机构9、供热机构10、暖气机11、齿轮13、椭圆件14、第二电机15、网体16、电热器17和集热框18,第一箱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在第二箱体2的底部,输送带3的下半部与上半部分别位于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内,传动筒4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传动筒4的侧表面分别与输送带3内表面的四侧滑动连接,四个传动筒4两个为一组分别位于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内,且位于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内的传动筒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内壁的前后两侧活动连接,位于右下侧的传动筒4的后端与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第一电机5固定安装在第一箱体1的背面,第二箱体2还包括入料框6与出料框7,且入料框6和出料框7的左右两侧分别贯穿第二箱体2左右两侧的内外两侧,入料框6与出料框7的内壁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挡帘8,且两个挡帘8的底部分别靠近入料框6和出料框7的内底部,挡帘8包括固定块81、挡条82和磁铁83,固定块81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入料框6和出料框7的内顶部,数量为五个一组的挡条82呈排状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固定块81的底部,磁铁83分别镶嵌在每两个相邻挡条82相对一侧的顶部内,且两个磁铁83相互吸附,通过在挡条82之间设置磁铁83,从而能够在非入料以及出料状态下,将每两个相邻挡条82的相对一侧相互吸附贴合,使第二箱体2内的高温不易外泄,同时通过将磁铁83设置在靠近挡条82顶部的位置,能够有效避免入料或出料时钢球与磁铁83发生摩擦导致高温损坏磁铁83的情况出现,同时通过将磁铁83设置在靠近挡条82顶部的位置,能够使得挡条82的下部之间不会吸附过于紧密,仍然保证了一定的压力流通空间,卡料机构9等距分布在输送带3的表面,第一箱体1顶部的左右两侧和第二箱体2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输送带3和卡料机构9相适配的开口,供热机构10的顶部固定安装在第二箱体2的内顶部,且供热机构10与暖气机11的出风口连接并连通,暖气机11的底部固定安装在第二箱体2顶部的中部,齿轮13并排设置在第二箱体2的内后壁上,且齿轮13背面的圆心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在第二箱体2的内后壁,每两个相邻齿轮13相互啮合,椭圆件
14直径较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齿轮13正面的圆心处,且位于最右侧的齿轮13的背面与第二电机1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椭圆件14直径较小的一端转动至最高处时与输送带3内表面的顶部接触并挤压使其产生较小形变,椭圆件14的转动半径小于齿轮13的半径,第二电机15固定安装在第二箱体2的背面,网体16嵌装在第二箱体2的底部内,且网体16的底部贯穿第一箱体1的内顶部,电热器17的底部固定安装在第一箱体1的内底部,通过卡料机构9对钢球进行固定,同时在将钢球移动至供热机构10下方时通过供热机构10运作对钢球进行加热,保证其温度在进入第二箱体2前与进入第二箱体2后不会出现较大差异,同时通过电热器17运作对位于输送带3下表面的卡料机构9进行加热,使得输送带3运作将位于下侧的卡料机构9转动至上侧时,与钢球直接接触的卡料机构9不会吸收钢球本身的较多热量,从而达到了在输送过程中对钢球的保温效果,保证了其最终的使用寿命以及物理性能,集热框18的顶部固定连接在网体16的底部,且集热框18的前后两侧分别位于输送带3底部的前后两侧,集热框18的内腔呈上窄下宽状,且集热框18的底部位于电热器17的上方,集热框18顶部的长边和宽边与网体16底部的长边和宽边相等,在电热器17运作时,会提高第一箱体1内的温度,通过网体16将热量导入第二箱体2内,从而能够同步提升第二箱体2内的核心温度,对钢球的保温起到了辅助效果,同时通过集热框18的配合设置,能够有效收集电热器17运作产生的热量,避免了较多热量积攒在第一箱体1内腔角落处无用的情况。
[0029] 卡料机构9包括固定件91、凹槽92、通口93和通槽94,固定件9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输送带3的外表面,凹槽92的内腔呈三角柱状开设在固定件91的顶部,通口93分别开设在固定件91的前后两侧,且两个通口93均与凹槽92的内腔连通,通槽94开设在固定件91右侧的顶部并与凹槽92的内腔连通,供热机构10的左侧设置有限位片12,且限位片12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箱体2内壁前后两侧左侧的顶部,限位片12底部的左侧呈向左上方倾斜状,且限位片12底部与卡料机构9顶部之间的距离小于限位片12底部与凹槽92内底部之间的距离,通过设置限位片12,以及限位片12位置的特殊设计,从而能够在一次性入料量较大导致钢球位于两个卡料机构9之间时,在输送带3运作状态下,使限位片12将位于两个卡料机构9之间的钢球推入位于左侧的卡料机构9内进行安置,有效避免了钢球位于卡料机构9之外无法得到充分保温效果的情况出现,同时通过限位片12斜面的特殊设计能够有效降低钢球与限位片12碰撞时的冲击力,避免了对限位片12或者钢球表面造成损伤的情况出现,延长了限位片12的使用寿命,通过在卡料机构9内开设凹槽92,以及凹槽92形状的特殊设计,使得钢球位于凹槽92内时其底面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凹槽92内壁的左右两侧相切,有效减少了钢球与凹槽92内壁的接触面积,使得钢球通过直接接触丧失热量的传导面面积大大减小,并能够有效在钢球底部与凹槽92内底部之间留出空隙,配合通口93的特殊设计,能够有效将供热机构10吹至钢球表面的热风同样经由通口93吹入凹槽92内对钢球的底面进行加热,从而充分保证了钢球各部分的温度持恒,提高了该传送带对钢球的保温效果。
[0030] 供热机构10包括纵管101、连接管102、横管103和弯折喷头104,纵管101顶部的中部与连接管102的底端连接并连通,且连接管102的顶端贯穿第二箱体2的顶部并与暖气机11的出风口连接并连通,纵管10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个横管103相对一侧的中部连接,且纵管101与横管103的内腔连通,弯折喷头104呈排状固定连接在两个横管103的底部,且弯折喷头104的底端呈弯折状朝向输送带3顶部的卡料机构9,弯折喷头104的内腔与横管103的内腔连通,通过在供热机构10内设置两个横管103,以及弯折喷头104的配合设置,能够有效对钢球的前后两侧进行加热保温,同时产生的热气流由于挡帘8的阻挡,无法直接从第二箱体2内排出,达到了保证第二箱体2内高温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挡帘8能够保证第二箱体
2并非密闭状态,保持了与外部空气的一定流通,避免了第二箱体2内压力过高的情况出现。
[0031] 该具有保温功能的钢球淬火件传送带工作时,通过入料框6将钢球放入第二箱体2内,通过第一电机5运作带动传动筒4传动使得输送带3运作,从而带动钢球落入固定件91中的凹槽92内,位于两个固定件91之间的钢球随着输送带3运作,与限位片12接触并被推入凹槽92内,暖气机11运作将热气经由连接管102排入纵管101并输送至横管103内,经由弯折喷头104将热气流喷至固定件91上的钢球表面,并经由通口93将热气流排入凹槽92内对钢球底面进行加热,通过电热器17运作提高位于输送带3下表面的固定件91的温度,通过集热框18收集并将高温经由网体16排入第二箱体2内,通过出料框7将钢球排出。
[0032] 综上可得,该具有保温功能的钢球淬火件传送带,通过卡料机构9对钢球进行固定,同时在将钢球移动至供热机构10下方时通过供热机构10运作对钢球进行加热,保证其温度在进入第二箱体2前与进入第二箱体2后不会出现较大差异,同时通过电热器17运作对位于输送带3下表面的卡料机构9进行加热,使得输送带3运作将位于下侧的卡料机构9转动至上侧时,与钢球直接接触的卡料机构9不会吸收钢球本身的较多热量,从而达到了在输送过程中对钢球的保温效果,保证了其最终的使用寿命以及物理性能。
[0033] 同时,在电热器17运作时,会提高第一箱体1内的温度,通过网体16将热量导入第二箱体2内,从而能够同步提升第二箱体2内的核心温度,对钢球的保温起到了辅助效果,同时通过集热框18的配合设置,能够有效收集电热器17运作产生的热量,避免了较多热量积攒在第一箱体1内腔角落处无用的情况。
[0034] 同时,通过设置限位片12,以及限位片12位置的特殊设计,从而能够在一次性入料量较大导致钢球位于两个卡料机构9之间时,在输送带3运作状态下,使限位片12将位于两个卡料机构9之间的钢球推入位于左侧的卡料机构9内进行安置,有效避免了钢球位于卡料机构9之外无法得到充分保温效果的情况出现,同时通过限位片12斜面的特殊设计能够有效降低钢球与限位片12碰撞时的冲击力,避免了对限位片12或者钢球表面造成损伤的情况出现,延长了限位片12的使用寿命。
[0035] 同时,通过在卡料机构9内开设凹槽92,以及凹槽92形状的特殊设计,使得钢球位于凹槽92内时其底面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凹槽92内壁的左右两侧相切,有效减少了钢球与凹槽92内壁的接触面积,使得钢球通过直接接触丧失热量的传导面面积大大减小,并能够有效在钢球底部与凹槽92内底部之间留出空隙,配合通口93的特殊设计,能够有效将供热机构10吹至钢球表面的热风同样经由通口93吹入凹槽92内对钢球的底面进行加热,从而充分保证了钢球各部分的温度持恒,提高了该传送带对钢球的保温效果。
[0036] 同时,通过在供热机构10内设置两个横管103,以及弯折喷头104的配合设置,能够有效对钢球的前后两侧进行加热保温,同时产生的热气流由于挡帘8的阻挡,无法直接从第二箱体2内排出,达到了保证第二箱体2内高温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挡帘8能够保证第二箱体2并非密闭状态,保持了与外部空气的一定流通,避免了第二箱体2内压力过高的情况出现。
[0037] 同时,通过在挡条82之间设置磁铁83,从而能够在非入料以及出料状态下,将每两个相邻挡条82的相对一侧相互吸附贴合,使第二箱体2内的高温不易外泄,同时通过将磁铁83设置在靠近挡条82顶部的位置,能够有效避免入料或出料时钢球与磁铁83发生摩擦导致高温损坏磁铁83的情况出现,同时通过将磁铁83设置在靠近挡条82顶部的位置,能够使得挡条82的下部之间不会吸附过于紧密,仍然保证了一定的压力流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