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铝合金型材氧化条纹的熔铸生产工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1108627.3

文献号 : CN10913668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岗颜鹏张源硕

申请人 : 广亚铝业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铝合金型材氧化条纹的熔铸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以质量百分比分别为0.37~0.41%的硅、0.47~0.49%的镁、≤0.13%的铁、≤0.01%的铜、≤0.01%的锰、≤0.01%的锌、≤0.01%的其他杂质单项和剩余比例均为铝的组分配比原料;步骤二,以725℃~745℃的温度对原料进行熔炼;步骤三,以730℃~750℃的温度进行精炼;步骤四,静置所述铝液;步骤五,以700℃~720℃的温度以及115~130mm/min的铸造速度进行铸造形成铸棒;步骤六,对所述铸棒进行均匀化处理。

权利要求 :

1.一种改善铝合金型材氧化条纹的熔铸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以质量百分比分别为0.37~0.41%的硅、0.47~0.49%的镁、≤0.13%的铁、≤0.01%的铜、≤0.01%的锰、≤0.01%的锌、≤0.01%的其他杂质单项和剩余比例均为铝的组分配比原料;

步骤二,以725℃~745℃的温度对原料进行熔炼,将原料熔融为铝液;

步骤三,不添加Al-Ti-B线,以730℃~750℃的温度对所述铝液进行精炼;

步骤四,静置所述铝液;

步骤五,以700℃~720℃的温度以及115~130mm/min的铸造速度进行铸造形成铸棒;

步骤六,对所述铸棒进行均匀化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铝合金型材氧化条纹的熔铸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精炼次数不低于2次,每次精炼时间不低于20分钟;精炼时每吨铝液的精炼剂用量为0.8~1.2kg,所述精炼剂放入精炼罐内,通过氮气吹入熔融状态的铝液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铝合金型材氧化条纹的熔铸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静置时间为25~35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铝合金型材氧化条纹的熔铸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均匀化处理温度为560℃~570℃,所述铸棒达到所述均匀化处理温度后保温18~

20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铝合金型材氧化条纹的熔铸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进行铸造的同时向铝液中通入惰性气体并通过旋转除气,实现在线除气;同时使用过滤板和管式过滤器进行双级过滤,所述过滤板在使用前加热至720℃以上。

说明书 :

一种改善铝合金型材氧化条纹的熔铸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熔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铝合金型材氧化条纹的熔铸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近年来铝挤压技术的蓬勃发展,铝合金挤压型材已经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建筑装饰、3C电子产品、印刷包装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其中以智能终端为首的3C电子产品,持续在外观工业设计方面、质感及美观上给用户以新的体验,特别是铝合金机壳代表着外观创新的一大重要方向,并已形成规模应用。
[0003] 与常规铝合金型材重点关注强度、塑性、耐蚀性等不同的是,3C电子产品用型材更关注的是产品表面的质量,其次才是兼顾其他性能,故如何获得优质的表面质量,是生产3C电子产品用型材首要解决的问题。常规的表面质量问题主要是氧化后呈现的花斑、色差、条纹、黑线等,涉及的因素较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困扰广大的供应商。其中氧化后的条纹问题,目前国内主要是通过挤压工艺、模具质量、合金成分等方面的调整来改善,关于铸棒晶粒度方面,主流方向是控制晶粒度以获得细小晶粒。无报道显示能够通过调整熔铸工艺,获得大晶粒度铸棒来改善该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改善铝合金型材氧化条纹的熔铸生产工艺。
[0005]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改善铝合金型材氧化条纹的熔铸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7] 步骤一,以质量百分比分别为0.37~0.41%的硅、0.47~0.49%的镁、≤0.13%的铁、≤0.01%的铜、≤0.01%的锰、≤0.01%的锌、≤0.01%的其他杂质单项和剩余比例均为铝的组分配比原料;
[0008] 步骤二,以725℃~745℃的温度对原料进行熔炼,将原料熔融为铝液;
[0009] 步骤三,以730℃~750℃的温度对所述铝液进行精炼;
[0010] 步骤四,静置所述铝液;
[0011] 步骤五,以700℃~720℃的温度以及115~130mm/min的铸造速度进行铸造形成铸棒;
[0012] 步骤六,对所述铸棒进行均匀化处理。
[0013] 更进一步的说明,步骤三中精炼次数不低于2次,每次精炼时间不低于20分钟;精炼时每吨铝液的精炼剂用量为0.8~1.2kg,所述精炼剂放入精炼罐内,通过氮气吹入熔融状态的铝液内部。
[0014]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步骤四中静置时间为25~35分钟。
[0015] 更进一步的说明,步骤六中均匀化处理温度为560℃~570℃,所述铸棒达到所述均匀化处理温度后保温18~20h。
[0016]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步骤五进行铸造的同时向铝液中通入惰性气体并通过旋转除气,实现在线除气;同时使用过滤板和管式过滤器进行双级过滤,所述过滤板在使用前加热至720℃以上。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9]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实施例8、实施例11和实施例7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22] 一种改善铝合金型材氧化条纹的熔铸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23] 步骤一,以质量百分比分别为0.37~0.41%的硅、0.47~0.49%的镁、≤0.13%的铁、≤0.01%的铜、≤0.01%的锰、≤0.01%的锌、≤0.01%的其他杂质单项和剩余比例均为铝的组分配比原料;
[0024] 步骤二,以725℃~745℃的温度对原料进行熔炼,将原料熔融为铝液;
[0025] 步骤三,以730℃~750℃的温度对所述铝液进行精炼;
[0026] 步骤四,静置所述铝液;
[0027] 步骤五,以700℃~720℃的温度以及115~130mm/min的铸造速度进行铸造形成铸棒;
[0028] 步骤六,对所述铸棒进行均匀化处理。
[0029] 硅和镁的含量会影响到产品的硬度,硅镁含量过低会导致产品性能在硬度上无法满足国标要求,如果硅镁含量过高会导致相应的熔点上升,进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产品表面会产生毛刺、渣粒,影响产品质量。配比采用0.37~0.41%的硅以及0.47~0.49%的镁,可以保证产品硬度≥8HW,达到国标要求,同时也能满足高效生产的工业应用上的需求。Fe含量限定在≤0.13%,在铁的含量高于0.13%时就会出现不明显的氧化条纹,随着铁含量的继续增大,氧化条纹会越来越明显,当铁的含量≥0.17%以上,产品氧化后都会有条纹存在。熔炼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在725~745℃范围内,才能确保熔炼的顺利进行,兼顾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温度不应>745℃,否则会加剧铝的氧化、镁元素的烧损以及出现吸气,提高了生产成本并降低了成品质量,增加了出现气孔气泡的概率。如果熔炼温度过低则铝液呈粥状,使熔渣及杂质不易分离,降低生产效率。在精炼时将温度控制在730℃~750℃,因为精炼温度过低会降低熔体中原子氢的扩散速度,不利于扩散除氢。但是精炼温度高会增加镁的烧损,并增加吸氢,对产品整体性能有害。本发明在精炼的过程中精炼过程不加Al-Ti-B线;Al-Ti-B线有显著的晶粒细化作用,如果使用会影响成品的晶粒尺寸,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增大晶粒尺寸以消除氧化纹影响,故不使用。本发明减少氧化条纹的关键在于控制好铸造温度以及铸造速度,采用较低的铸造温度710~730℃,结晶前沿液体中的温度梯度变缓,使形成成分过冷的倾向加大,并使过冷带变宽,同时也有利于控制吸气,并控制金属液流动;采用较高的铸造速度115~130mm/min,变相降低冷却强度,减弱传热效果,促使晶粒更容易长大。铸造温度过高或铸造速度过慢则容易在产品表面出现氧化条纹,如果铸造温度过低或铸造速度过快,会导致熔融状态的铝液出现开裂或难以成型的问题。
[0030] 更进一步的说明,步骤三中精炼次数不低于2次,每次精炼时间不低于20分钟;精炼时每吨铝液的精炼剂用量为0.8~1.2kg,所述精炼剂放入精炼罐内,通过氮气吹入熔融状态的铝液内部。
[0031] 精炼过程不少于2次且每次精炼时间不低于20分钟,保证铝液内部的氢可以和精炼剂充分反应,可以有效清除铝液内部的氢和浮游的氧化夹渣,使铝液更纯净。在精炼过程中通入氮气,可以保护铝液不被快速氧化,同时可以促使精炼剂与铝液均匀反应。
[0032]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步骤四中静置时间为25~35分钟。
[0033] 静置时间过长,会导致氢含量显著增加,故需控制静置时间。过短则会降低除气除渣的效果。
[0034] 更进一步的说明,步骤六中均匀化处理温度为560℃~570℃,所述铸棒达到所述均匀化处理温度后保温18~20h。
[0035] 足够的均匀化处理温度560℃和保温时间18h,一方面可以促进Mg2Si相的回熔,提高成品最终性能硬度1~2HW;另一方面可以保证高熔点Al(Mn)FeSi相从β相转化为α相。温度过低或时间过短会导致均匀化效果变差;温度>570℃情况下,考虑到炉温均匀性有过烧风险,会导致产品报废;保温时间过长效果较差,因此不宜>20h。
[0036]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步骤五进行铸造的同时向铝液中通入惰性气体并通过旋转除气,实现在线除气;同时使用过滤板和管式过滤器进行双级过滤,所述过滤板在使用前加热至720℃以上。
[0037] 以旋转的方式向铝液中通入惰性气体,利用在铝液中上升的惰性气体气泡将铝液中的氢气带出,同时带出氧化夹杂,保证铸造的铸棒的纯度较高同时不会有气泡产生。采用80PPi陶瓷过滤板和RC级管式过滤的双级过滤方式,提高过滤效果,过滤板使用前预加热至
720℃以上,防止铝液骤冷导致凝固堵塞,影响铸造效果。
[0038] 实施例组A:
[0039] 步骤一,原料组分中的硅镁含量分别按表一组分配比,剩余组分一致,剩余组分包括:0.13%的铁、0.01%的铜、0.01%的锰、0.01%的锌、0.01%的其他杂质单项、其余比例均为铝;
[0040]序号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硅含量的质量百分比 0.37% 0.39% 0.41% 0.35% 0.43%
镁含量的质量百分比 0.47% 0.48% 0.49% 0.46% 0.50%
[0041] (表一)
[0042] 步骤二,将步骤一的原料分别放入20吨燃气再生式熔炼炉中并完全熔融,将测温偶插入液面1米以下,实测熔炼温度;打渣剂用量达到1.3kg/T铝液。
[0043] 步骤三,精炼温度718℃,总共精炼3次,每次精炼时间25分钟,采用氮气加溶剂的混吹方式,精炼剂用量为0.8kg/T铝液,精炼过程不添加Al-Ti-B线;
[0044] 步骤四,静置前实测合金成分合格,静置时间35min;
[0045] 步骤五,铸造温度控制在717℃,铸造速度118mm/min,冷却水温度达到室温,水压0.06Mpa;在线除气流量浮子调节到2,转速设定在350rpm;使用80PPi陶瓷过滤板+RC级管式过滤的双级过滤方式,不使用Al-Ti-B线;
[0046] 步骤六,使用3级炉进行均匀化处理,设定温度560℃,铸棒两端钻孔40mm深,埋入K型热电偶并用保温棉与炉气绝热,关炉门约2h后炉气到温,8h后铸棒金属到温,然后保温20h。
[0047] 按上述步骤制得实施例1~5,其中实施例1~3为实验组,实施例4~5为对照组,对产品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二所示:
[0048]
[0049] (表二)
[0050] 由实施例1-3与实施例4的对照可以看出,当原料中硅的含量低于0.37%、镁的含量低于0.47%时,会出现产品的硬度不达标(国标要求≥8HW)。当原料中硅的含量高于0.41%、镁的含量高于0.49%时,会在产品表面出现毛刺和渣粒,影响产品的手感。因此配比采用0.37~0.41%的硅以及0.47~0.49%的镁。
[0051] 实施例组B:步骤一,分别下述比例配比原料:0.41%的硅、0.49%的镁、0.13%的铁、0.01%的铜、0.01%的锰、0.01%的锌、0.01%的其他杂质单项、其余比例均为铝;
[0052] 步骤二,将步骤一的原料分别放入20吨燃气再生式熔炼炉中并完全熔融,将测温偶插入液面1米以下,实测熔炼温度;打渣剂用量达到1.3kg/T铝液。
[0053] 步骤三,精炼温度分别按表四设置,总共精炼3次,每次精炼时间25分钟,采用氮气加溶剂的混吹方式,精炼剂用量为1.2kg/T铝液,精炼过程不添加Al-Ti-B线;
[0054] 步骤四,静置前实测合金成分合格,静置时间25min;
[0055] 步骤五,铸造温度和铸造速度按表四设置,冷却水温度达到室温,水压0.06Mpa;在线除气流量浮子调节到2,转速设定在350rpm;使用80PPi陶瓷过滤板+RC级管式过滤的双级过滤方式,不使用TiB线;
[0056] 步骤六,使用3级炉进行均匀化处理,设定温度570℃,铸棒两端钻孔40mm深,埋入K型热电偶并用保温棉与炉气绝热,关炉门约2h后炉气到温,8h后铸棒金属到温,然后保温18h。
[0057] 按上述步骤获得相应的实施例6~11,其中实施例7和实施例9为实验组,实施例6、8、10、11为对照组;
[0058]
[0059] (表三)
[0060] 对实施例组B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表四:
[0061]序号 吸气量(cm3) 熔渣分离情况 表面氧化纹情况
实施例6 0.86 难以分离 /
实施例7 1.02 正常分离 无氧化纹
实施例8 1.02 正常分离 氧化纹明显
实施例9 1.15 正常分离 无氧化纹
实施例10 1.15 正常分离 表面开裂
实施例11 1.32 正常分离 轻微的氧化纹
[0062] (表四)
[0063] 从实施例6和7来看,当熔炼温度低于725℃时,会出现熔渣难以分离的情况,相应的产品报废。从实施例9和11来看,熔炼温度高于745℃会加剧铝的氧化,从而产品表面出现轻微的氧化条纹。从实施例7和8来看,由于铸造温度高于720℃,从而导致产品表面出现明显的氧化纹。从实施例9和10来看,由于铸造温度低于700℃,导致产品表面出现了开裂的情况。由于铸造速度变相的等于提高了或降低了铸造温度,这里不再列举具体的对照实验。
[0064] 实施例8的产品表面情况如图2(a)所示;实施例11的表面情况如图2(b)所示;实施例7产品表面情况如图2(c)所示。
[0065] 现有的熔铸方式为:将质量百分比Si为0.46%,Fe为0.12%,Cu为0.018%,Mn为0.02%,Mg为0.58%,Zn为0.018%,Ti为0.024%,Cr为0.026%,单个杂质0.007%,合计杂质0.07%,其余为Al的原材料投入熔炼炉进行熔炼,在熔炼过程中把温度控制在730℃,c步骤中,将铝液温度控制在750℃,进行精炼打渣,用无水氮气通过精炼制罐把打渣剂吹入铝液中,使铝渣分离,同时使渣变得松散,以利扒净,此时温度控制在720℃,在e步骤中,炉后化验合格后,炉内铝水静置25分钟,把铝水温度控制在740℃进行放水浇铸铝棒,静置的作用为将精炼扒渣时带入的空气,氮气析出来,以免在在熔铸时产生气孔,气泡。过滤步骤中过滤方式为45目陶瓷板过滤。冷却步骤中冷却速度为160mm/min。均质步骤中均质温度为
575℃。依照这样的铸造方式会出现极为明显的氧化条纹。
[0066] 本发明更优的方案为:步骤一,按0.401%的硅、0.487%的镁、0.107%的铁、0.002%的铜、0.005%的锰、0.001%的锌、0.01%的其他杂质单项、其余比例均为铝;
[0067] 步骤二,将步骤一的原料分别放入20吨燃气再生式熔炼炉中并完全熔融,将测温偶插入液面1米以下,实测熔炼温度742℃;打渣剂用量达到1.3kg/T铝液。
[0068] 步骤三,精炼温度738℃,总共精炼3次,每次精炼时间25分钟,采用氮气加溶剂的混吹方式,精炼剂用量为0.8kg/T铝液,精炼过程不添加Al-Ti-B线;
[0069] 步骤四,静置前实测合金成分合格,静置时间35min;
[0070] 步骤五,铸造温度控制在717℃,铸造速度118mm/min,冷却水温度达到室温,水压0.06Mpa;在线除气流量浮子调节到2,转速设定在350rpm;使用80PPi陶瓷过滤板+RC级管式过滤的双级过滤方式,不使用TiB线;
[0071] 步骤六,使用3级炉进行均匀化处理,设定温度560℃,铸棒两端钻孔40mm深,埋入K型热电偶并用保温棉与炉气绝热,关炉门约2h后炉气到温,8h后铸棒金属到温,然后保温20h。
[0072]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