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903623.8

文献号 : CN10918125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严春兰翟情情

申请人 : 山东隆昌塑业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纳米埃洛石、N‑羰基二咪唑加入二甲基亚砜中搅拌,加入氨基单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继续搅拌,过滤,洗涤至呈中性,干燥得到第一物料;将第一物料加入甲醛水溶液、饱和氨水混合均匀,再加入尿素、高氯酸氧化淀粉,升温回流,回流过程中加入乙酸,调节体系pH值为7.1‑7.4,继续搅拌得到第二物料;将第二物料、纳米二氧化硅混合均匀,再加入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聚乳酸、醚化淀粉、壳聚糖、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磷矿粉、鱼骨粉、草木灰、钾石盐、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镁、聚偏磷酸、油酸丁酯混合均匀,挤出塑化,吹塑成膜,冷却定型,收卷得到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纳米埃洛石、N-羰基二咪唑加入二甲基亚砜中搅拌,加入氨基单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继续搅拌,过滤,洗涤至呈中性,干燥得到第一物料;

S2、将第一物料加入甲醛水溶液、饱和氨水混合均匀,再加入尿素、高氯酸氧化淀粉,升温回流,回流过程中加入乙酸,调节体系pH值为7.1-7.4,继续搅拌得到第二物料;

S3、将第二物料、纳米二氧化硅混合均匀,再加入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聚乳酸、醚化淀粉、壳聚糖、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磷矿粉、鱼骨粉、草木灰、钾石盐、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镁、聚偏磷酸、油酸丁酯混合均匀,挤出塑化,吹塑成膜,冷却定型,收卷得到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将纳米埃洛石、N-羰基二咪唑加入二甲基亚砜后,搅拌2-4h,搅拌温度为90-9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纳米埃洛石、N-羰基二咪唑、二甲基亚砜、氨基单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重量比为10-

20:2-6:120-180: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回流时间为4-6h,回流温度为60-7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甲醛水溶液浓度为30-35w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第一物料、甲醛水溶液、饱和氨水、尿素、高氯酸氧化淀粉、乙酸的重量比为10-20:100-200:

2-4:40-60:4-10:2-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聚乳酸、醚化淀粉、壳聚糖的重量比为40-80:2-10:10-20:2-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第二物料、磷矿粉、鱼骨粉、草木灰、钾石盐、纳米二氧化硅、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的重量比为40-80:50-60:30-40:15-25:15-25:10-20:15-25: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镁、聚偏磷酸、油酸丁酯的重量比为40-80:1-

2:1-3:1-2:1-2。

说明书 :

一种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用地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甘蔗,学名:Saccharum officinarum,甘蔗属,多年生高大实心草本,根状茎粗壮发达,秆高3-6米,中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南方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甘蔗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减少蔗田的病、虫和杂草,为甘蔗生长提供一个保水、肥沃的土壤条件,以充分满足其根系生长的需要,从而使根系更好地发挥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0003] 农用地膜能显著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湿度稳定,并能长期保持湿润,防止害虫侵袭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也可减少养分的淋溶、流失、挥发,提高养分的利用率等,促进植物生长。中国十几亿人的粮食蔬菜完全自行解决,而且还可以出口,农用地膜不可或缺。
[0004] 目前,可降解农用地膜塑料作为高科技产品和环保产品正成为当今世界瞩目的研发热点,其发展不仅扩大了塑料的功能,而且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境矛盾,对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是一个补充,因此降解塑料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适应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0005] 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是一种生物高分子聚酯,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和生物可吸收性,然而由于材料本身的缺点,其弹性差、密封效果差,不仅保水保温效果差,而且由于土壤的不平整性,撕扯过程中易破裂,极大地限制了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在农用地膜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0006]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制备方法,可改良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的性能,不仅在甘蔗萌芽期和幼苗期地膜弹性好、密封效果好,撕扯过程不易破裂,保水保温效果显著,而且可在甘蔗进入分蘖期时快速降解,降解产物可为甘蔗分蘖期提供所需的养分,同时无污染,是一种绿色环保产品。
[0007]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 S1、将纳米埃洛石、N-羰基二咪唑加入二甲基亚砜中搅拌,加入氨基单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继续搅拌,过滤,洗涤至呈中性,干燥得到第一物料;
[0009] S2、将第一物料加入甲醛水溶液、饱和氨水混合均匀,再加入尿素、高氯酸氧化淀粉,升温回流,回流过程中加入乙酸,调节体系pH值为7.1-7.4,继续搅拌得到第二物料;
[0010] S3、将第二物料、纳米二氧化硅混合均匀,再加入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聚乳酸、醚化淀粉、壳聚糖、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磷矿粉、鱼骨粉、草木灰、钾石盐、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镁、聚偏磷酸、油酸丁酯混合均匀,挤出塑化,吹塑成膜,冷却定型,收卷得到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
[0011] 优选地,S1中,将纳米埃洛石、N-羰基二咪唑加入二甲基亚砜后,搅拌2-4h,搅拌温度为90-96℃。
[0012] 优选地,S1中,纳米埃洛石、N-羰基二咪唑、二甲基亚砜、氨基单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重量比为10-20:2-6:120-180:2-4。
[0013] 优选地,S2中,回流时间为4-6h,回流温度为60-70℃.
[0014] 优选地,S2中,甲醛水溶液浓度为30-35wt%。
[0015] 优选地,S2中,第一物料、甲醛水溶液、饱和氨水、尿素、高氯酸氧化淀粉、乙酸的重量比为10-20:100-200:2-4:40-60:4-10:2-4。
[0016] 优选地,S3中,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聚乳酸、醚化淀粉、壳聚糖的重量比为40-80:2-10:10-20:2-10。
[0017] 优选地,S3中,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第二物料、磷矿粉、鱼骨粉、草木灰、钾石盐、纳米二氧化硅、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的重量比为40-80:50-60:30-40:15-25:15-25:10-20:15-25:1-2。
[0018] 优选地,S3中,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镁、聚偏磷酸、油酸丁酯的重量比为40-80:1-2:1-3:1-2:1-2。
[0019] 本发明所得农用地膜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可完全分解成水、二氧化碳、有机物及无机物等,无污染,是一种绿色的环保产品。
[0020] 本发明S1中,将纳米埃洛石经氨基单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进行修饰,可与S2中尿素、高氯酸氧化淀粉形成很好的界面结合,而高氯酸氧化淀粉结构中由于部分葡萄糖C6羟基转化为醛基,并与甲醛在氨水催化下形成半缩醛、缩醛,固化后连接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分布极为均匀。
[0021] 本发明S3中,以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为主料,与纳米二氧化硅复配成核,可有效促使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成核,但由于纳米二氧化硅添加量过高将出现团聚现象,导致纳米二氧化硅加入量有限,从而使所得农用地膜的弹性和密封性还满足不了实际需求,采用纳米二氧化硅与第二物料复配,纳米二氧化硅可均匀分散在第二物料的纳米级孔洞中,填充量极高,不易产生团聚现象,而且可有效弥补纳米二氧化硅对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成核效果有限、弹性与密封性难以满足需求的问题,同时第二物料的三维微孔网络结构可增强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的压缩回弹性,撕扯过程不易破裂;聚乳酸由乳酸的-OH与其他乳酸分子的-COOH脱水缩合而成,聚乳酸配合油酸丁酯作用,与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相互间可塑性能极好,相互间分散程度高,成膜后在受到拉扯或挤压时将力分散均匀,密封效果好,同时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与聚乳酸、醚化淀粉、壳聚糖的相互分散程度高,可降解程度高,而壳聚糖在本发明所得农用地膜降解过程中被释放入土壤,可有效抑制土壤中的有害真菌,预防和避免甘蔗在生长过程中被感染;第二物料在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的配合下与磷矿粉、鱼骨粉、草木灰、钾石盐结合,可增强所得农用地膜密度,提高密封效果。
[0022] 本发明所得农用地膜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经测试降解时间可达120天,可满足甘蔗萌芽期和幼苗期的保温需求,而且能显著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湿度稳定,减少养分的淋溶、流失、挥发;而甘蔗下种后110-120天即可进入分蘖期,甘蔗需肥量逐步增大,通过控制使本发明所得农用地膜在110-120天彻底分解,其中第二物料与磷矿粉、鱼骨粉、草木灰、钾石盐随即进入土壤,可有效补充土壤中养分,而且其中氮磷钾的比例接近15:10:8,适于分蘖期甘蔗吸收。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甘蔗下种起120天氮磷钾需求曲线和实施例5所得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生物分解后氮磷钾释放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25] 实施例1
[0026] 一种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7] S1、将10kg纳米埃洛石、6kg N-羰基二咪唑加入120kg二甲基亚砜中搅拌4h,搅拌温度为90℃,加入4kg氨基单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继续搅拌40min,过滤,洗涤至呈中性,干燥得到第一物料;
[0028] S2、将20kg第一物料加入100kg浓度为35wt%甲醛水溶液、2kg饱和氨水混合均匀,再加入60kg尿素、4kg高氯酸氧化淀粉,升温至70℃进行回流4h,回流过程中加入4kg乙酸,调节体系pH值为7.1-7.4,继续搅拌2h,得到第二物料;
[0029] S3、将60kg第二物料、15kg纳米二氧化硅混合均匀,再加入将80kg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2kg聚乳酸、20kg醚化淀粉、2kg壳聚糖、2kg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30kg磷矿粉、25kg鱼骨粉、15kg草木灰、20kg钾石盐、1kg羧甲基纤维素、3kg氧化镁、1kg聚偏磷酸、2kg油酸丁酯混合均匀,挤出塑化,吹塑成膜,冷却定型,收卷得到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
[0030] 实施例2
[0031] 一种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2] S1、将20kg纳米埃洛石、2kg N-羰基二咪唑加入180kg二甲基亚砜中搅拌2h,搅拌温度为96℃,加入2kg氨基单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继续搅拌60min,过滤,洗涤至呈中性,干燥得到第一物料;
[0033] S2、将10kg第一物料加入200kg浓度为30wt%甲醛水溶液、4kg饱和氨水混合均匀,再加入40kg尿素、10kg高氯酸氧化淀粉,升温至60℃进行回流6h,回流过程中加入2kg乙酸,调节体系pH值为7.1-7.4,继续搅拌4h,得到第二物料;
[0034] S3、将50kg第二物料、25kg纳米二氧化硅混合均匀,再加入40kg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10kg聚乳酸、10kg醚化淀粉、10kg壳聚糖、1kg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40kg磷矿粉、15kg鱼骨粉、25kg草木灰、10kg钾石盐、2kg羧甲基纤维素、1kg氧化镁、2kg聚偏磷酸、1kg油酸丁酯、2kg脂肪醇混合均匀,挤出塑化,吹塑成膜,冷却定型,收卷得到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
[0035] 实施例3
[0036] 一种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7] S1、将12kg纳米埃洛石、5kg N-羰基二咪唑加入135kg二甲基亚砜中搅拌3.5h,搅拌温度为92℃,加入3.5kg氨基单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继续搅拌45min,过滤,洗涤至呈中性,干燥得到第一物料;
[0038] S2、将12kg第一物料加入170kg浓度为32wt%甲醛水溶液、3.5kg饱和氨水混合均匀,再加入45kg尿素、8kg高氯酸氧化淀粉,升温至63℃进行回流5.5h,回流过程中加入2.5kg乙酸,调节体系pH值为7.1-7.4,继续搅拌3.5h,得到第二物料;
[0039] S3、将53kg第二物料、22kg纳米二氧化硅混合均匀,再加入50kg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8kg聚乳酸、12kg醚化淀粉、8kg壳聚糖、1.3kg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37kg磷矿粉、18kg鱼骨粉、22kg草木灰、13kg钾石盐、1.7kg羧甲基纤维素、1.5kg氧化镁、1.7kg聚偏磷酸、1.4kg油酸丁酯混合均匀,挤出塑化,吹塑成膜,冷却定型,收卷得到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
[0040] 实施例4
[0041] 一种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2] S1、将18kg纳米埃洛石、3kg N-羰基二咪唑加入165kg二甲基亚砜中搅拌2.5h,搅拌温度为94℃,加入2.5kg氨基单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继续搅拌55min,过滤,洗涤至呈中性,干燥得到第一物料;
[0043] S2、将18kg第一物料加入130kg浓度为34wt%甲醛水溶液、2.5kg饱和氨水混合均匀,再加入55kg尿素、6kg高氯酸氧化淀粉,升温至67℃进行回流4.5h,回流过程中加入3.5kg乙酸,调节体系pH值为7.1-7.4,继续搅拌2.5h,得到第二物料;
[0044] S3、将57kg第二物料、18kg纳米二氧化硅混合均匀,再加入70kg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4kg聚乳酸、18kg醚化淀粉、4kg壳聚糖、1.7kg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33kg磷矿粉、22kg鱼骨粉、18kg草木灰、17kg钾石盐、1.3kg羧甲基纤维素、2.5kg氧化镁、1.3kg聚偏磷酸、1.6kg油酸丁酯混合均匀,挤出塑化,吹塑成膜,冷却定型,收卷得到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
[0045] 实施例5
[0046] 一种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7] S1、将15kg纳米埃洛石、4kg N-羰基二咪唑加入150kg二甲基亚砜中搅拌3h,搅拌温度为93℃,加入3kg氨基单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继续搅拌50min,过滤,洗涤至呈中性,干燥得到第一物料;
[0048] S2、将15kg第一物料加入150kg浓度为33wt%甲醛水溶液、3kg饱和氨水混合均匀,再加入50kg尿素、7kg高氯酸氧化淀粉,升温至65℃进行回流5h,回流过程中加入3kg乙酸,调节体系pH值为7.1-7.4,继续搅拌3h,得到第二物料;
[0049] S3、将55kg第二物料、20kg纳米二氧化硅混合均匀,再加入60kg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6kg聚乳酸、15kg醚化淀粉、6kg壳聚糖、1.5kg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35kg磷矿粉、20kg鱼骨粉、20kg草木灰、15kg钾石盐、1.5kg羧甲基纤维素、2kg氧化镁、1.5kg聚偏磷酸、1.5kg油酸丁酯混合均匀,挤出塑化,吹塑成膜,冷却定型,收卷得到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
[0050] 对比例1
[0051] 一种甘蔗种植用可降解地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2] S1、将15kg纳米埃洛石加入150kg浓度为33wt%甲醛水溶液、3kg饱和氨水混合均匀,再加入50kg尿素、7kg高氯酸氧化淀粉,升温至65℃进行回流5h,回流过程中加入3kg乙酸,调节体系pH值为7.1-7.4,继续搅拌3h,得到物料b;
[0053] S2、将55kg物料b、20kg纳米二氧化硅混合均匀,再加入60kg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6kg聚乳酸、15kg醚化淀粉、6kg壳聚糖、1.5kg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35kg磷矿粉、20kg鱼骨粉、20kg草木灰、15kg钾石盐、1.5kg羧甲基纤维素、2kg氧化镁、1.5kg聚偏磷酸、1.5kg油酸丁酯混合均匀,挤出塑化,吹塑成膜,冷却定型,收卷得到甘蔗种植用可降解地膜。
[0054] 对比例2
[0055] 一种甘蔗种植用可降解地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6] S1、将15kg纳米埃洛石、4kg N-羰基二咪唑加入150kg二甲基亚砜中搅拌3h,搅拌温度为93℃,加入3kg氨基单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继续搅拌50min,过滤,洗涤至呈中性,干燥得到物料a;
[0057] S2、将10.6kg物料a、20kg纳米二氧化硅混合均匀,再加入60kg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6kg聚乳酸、15kg醚化淀粉、6kg壳聚糖、1.5kg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4.9kg高氯酸氧化淀粉、35.3kg尿素、4.2kg乙酸铵、35kg磷矿粉、20kg鱼骨粉、20kg草木灰、15kg钾石盐、1.5kg羧甲基纤维素、2kg氧化镁、1.5kg聚偏磷酸、1.5kg油酸丁酯混合均匀,挤出塑化,吹塑成膜,冷却定型,收卷得到甘蔗种植用可降解地膜。
[0058] 对比例3
[0059] 一种甘蔗种植用可降解地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60kg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6kg聚乳酸、15kg醚化淀粉、6kg壳聚糖、1.5kg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55kg尿素、35kg磷矿粉、20kg鱼骨粉、20kg草木灰、15kg钾石盐、20kg纳米二氧化硅、1.5kg羧甲基纤维素、2kg氧化镁、1.5kg聚偏磷酸、1.5kg油酸丁酯混合均匀,挤出塑化,吹塑成膜,冷却定型,收卷得到甘蔗种植用可降解地膜。
[0060] 对比例4
[0061] 一种甘蔗种植用可降解地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60kg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6kg聚乳酸、1.5kg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20kg纳米二氧化硅、1.5kg羧甲基纤维素、2kg氧化镁、1.5kg聚偏磷酸、1.5kg油酸丁酯混合均匀,挤出塑化,吹塑成膜,冷却定型,收卷得到甘蔗种植用可降解地膜。
[0062] 将实施例5所得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对比例1-4所得甘蔗种植用可降解地膜和聚氯乙烯地膜进行对比实验,其厚度均为10μm,具体如下:
[0063] 1、拉伸性能实验
[0064] 将上述待测材料按《GB/T 1040.3-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中规定制备成2型试样并进行检测,其结果如下:
[0065]
[0066] 2、耐撕裂性能实验
[0067] 将上述待测材料按《GB/T 16578.1-2008塑料薄膜和薄片耐撕裂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裤形撕裂法》中规定进行检测,其结果如下:
[0068]   撕裂强度,N/mm实施例5 32
对比例1 26
对比例2 24
对比例3 21
对比例4 15
聚氯乙烯地膜 18
[0069] 3、透光性能实验
[0070] 将上述待测材料按《GB/T 2410-2008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中规定制备成50mm×50mm的方形试样并进行检测,其结果如下:
[0071]   透光率,%实施例5 85
对比例1 86
对比例2 88
对比例3 89
对比例4 90
聚氯乙烯地膜 88
[0072] 4、密封性能实验
[0073] 将上述待测材料按《GB/T 1037-88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中规定进行水蒸气透过量检测,再将上述待测材料按《GB/T 1038-2000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中规定进行气体透过量检测,其结果如下:
[0074]   水蒸气透过量,g/m2·d 气体透过量,L/m2·d·Pa实施例5 543 14.8
对比例1 624 14.0
对比例2 716 12.8
对比例3 872 11.6
对比例4 721 10.1
聚氯乙烯地膜 1000 9.2
[0075] 通过上述实验1-4可以看出:本发明所得可降解农用地膜的拉伸性能、耐撕裂性能均优于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聚氯乙烯地膜,而透光性能与聚氯乙烯地膜相近,适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不易损坏;本发明所得可降解农用地膜的水蒸气透过量低于聚氯乙烯地膜,而气体透过量高于聚氯乙烯地膜,证明本发明所得可降解农用地膜比聚氯乙烯地膜更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湿度稳定,并能长期保持湿润,而又不影响植株呼吸作用。
[0076] 5、降解性能实验
[0077] 将上述待测材料按《GB/T 19277.1-2011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第1部分:通用方法》中规定进行检测,其结果如下:
[0078]
[0079]
[0080] 上述结果说明:本发明所得可降解农用地膜达到国家降解塑料标准GB/T20197-2006(≥60%)的要求,同时随着时间推移,本发明所得可降解农用地膜分解速度逐渐加快,即本发明所得可降解农用地膜前期可满足甘蔗萌芽期和幼苗期的保温需求,而且能显著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湿度稳定,减少养分的淋溶、流失、挥发;而甘蔗下种后110-120天即可进入分蘖期,甘蔗需肥量逐步增大,通过控制使本发明所得农用地膜在110-120天彻底分解,其中尿素、铵肥、磷矿粉、鱼骨粉、草木灰、钾石盐随即进入土壤,可有效补充土壤中养分,满足分蘖期甘蔗需求。
[0081] 6、田间种植实验
[0082] 1月中旬进行整地,种蔗沟深30±2cm,沟底宽20-25cm,行距为1.5±0.2m;向种蔗沟中施用复合肥,复合肥施用量为2.5-5kg/亩,浇水形成泥浆;将水果甘蔗苗平放入种蔗沟的泥浆中,株距为20±2cm;蔗苗一半压入泥浆,一半暴露在空气中,保证蔗苗的芽眼暴露在空气中;向种植有蔗苗的种蔗沟覆盖上述待测材料,其中试验组采用实施例5所得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对照1-5组分别采用对比例1-4所得甘蔗种植用可降解地膜和聚氯乙烯地膜,后续按常规种植手段进行种植。
[0083] 6.1保温性能测试:自下种之日起120d内,每隔30d选择典型的晴天2~3d,测量地面温度;从8时至18时每小时读数一次,取平均值,其结果如下:
[0084]
[0085]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所得可降解农用地膜前期未进行降解,其保温性能与对照5组相近,可满足甘蔗萌芽期和幼苗期的保温需求,后期随着降解速度逐渐加快,土壤温度逐渐与外界温度接近。
[0086] 6.2保水性能测试:试验组和对照1-5组的田地中随机选三点,取土层为0-20cm的土样进行土壤含水量检测;自下种之日起120d内,第10d、20d、30d、60d、90d、120d各取样1次,如连续下雨,则雨停后1-2天取样;其结果如下:
[0087]
[0088]
[0089]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所得可降解农用地膜前期未进行降解,显著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湿度稳定,减少养分的淋溶、流失、挥发;后期随着降解速度逐渐加快,土壤含水量逐渐与对照5组接近,并被超越。
[0090] 6.3针对萌芽率和分蘖率进行统计,其结果如下:
[0091]
[0092] 6.4待收获后进行分析,各组数据如下:
[0093]
[0094]
[0095] 如图1所示,图1为甘蔗下种起120天氮磷钾需求曲线和实施例5所得用于甘蔗种植的可降解农用地膜生物分解后氮磷钾释放曲线图,进一步证实本发明适用于甘蔗种植,而且不污染环境。
[009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