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电连接器组合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1011126.3

文献号 : CN10919321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黄常伟

申请人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供具有多个插脚的一插头向下插接,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设有多个收容孔贯穿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多个端子,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收容孔,多个所述端子的上端位于同一高度,且多个所述端子的下端位于同一高度,每一所述端子具有相对且相互靠近的二接触臂,多个所述端子的所述二接触臂位于不同高度且对应供多个所述插脚向下先后插接,不仅可降低了多个所述端子之间的信号干扰,而且降低了对于插入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插头的最大插入力。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供具有多个插脚的一插头向下插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所述本体设有多个收容孔贯穿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本体于每一所述收容孔的两侧设有两个凹槽,两个所述凹槽连通对应的所述收容孔,所述凹槽自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向下凹设形成且未向下贯穿所述下表面;

多个端子,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收容孔,多个所述端子的上端位于同一高度,且多个所述端子的下端位于同一高度,每一所述端子包括一基部、自所述基部的相对两侧弯折延伸的二第一延伸部,每一所述第一延伸部凸设有一限位部,所述凹槽的底面位于对应的所述限位部的下方用于限制所述端子向下移动,每一所述端子具有相对且相互靠近的二接触臂,每一所述第一延伸部向下延伸形成一个所述接触臂,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接触臂的上方,多个所述端子的所述二接触臂位于不同高度且对应供多个所述插脚向下先后插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端子的所述二接触臂的上端位于同一高度,且多个所述端子的所述二接触臂的下端位于不同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端子除所述二接触臂之外的其余结构均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端子包括自所述基部的相对两侧弯折延伸二第二延伸部,以及连接所述二第一延伸部和所述二第二延伸部的二连接部,多个所述端子的所述二接触臂延伸的长度不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上方,且沿上下方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第二延伸部之间的间隙沿朝所述二第一延伸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连接部相互抵接。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端子还包括自所述基部的相对两侧弯折延伸的二定位部、以及自所述基部的相对两侧弯折延伸的二夹持部,所述二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二第一延伸部和所述二定位部之间,所述二定位部用于将所述端子定位于所述本体,所述二夹持部位于所述二定位部的下方且用于夹持一焊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连接部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二定位部之间的间隙。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第一延伸部、所述二第二延伸部和所述二定位部均呈圆柱状,所述二第一延伸部的孔径等于所述二第二延伸部的孔径,且所述二定位部的孔径大于所述二第二延伸部的孔径。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第一延伸部、所述二第二延伸部、所述二定位部和所述二夹持部均自所述基部的左右两侧弯折延伸至所述基部的前侧。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沿其延伸方向宽度逐渐增大,所述定位部向外抵接所述收容孔,以在水平方向定位所述端子。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插脚向下插入至最终位置时,所述插脚的下端位于所述定位部的上方。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收容孔之间设有一个所述凹槽使两者相互连通,相邻两个所述端子的相邻两个所述限位部收容于同一个所述凹槽中。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端子具有相对的二通孔,所述限位部自所述通孔的上端向下且向外延伸形成,且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通孔的相对两侧缘均具有间隔。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缺口自所述端子的上端向下凹设形成,所述缺口与所述通孔之间具有间隔。

17.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插头,包括一基座及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多个插脚;

一电连接器,与所述插头对接,其包括:

一本体,所述本体设有上下贯穿的多个收容孔,所述本体于每一所述收容孔的两侧设有两个凹槽,两个所述凹槽连通对应的所述收容孔,所述凹槽自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向下凹设形成且未向下贯穿所述本体的下表面;

多个端子,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收容孔,多个所述端子的上端位于同一高度,且多个所述端子的下端位于同一高度,每一所述端子包括一基部、自所述基部的相对两侧弯折延伸的二第一延伸部,每一所述第一延伸部凸设有一限位部,所述凹槽的底面位于对应的所述限位部的下方用于限制所述端子向下移动,每一所述端子具有相对且相互靠近的二接触臂,每一所述第一延伸部向下延伸形成一个所述接触臂,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接触臂的上方,多个所述端子的所述二接触臂位于不同高度且对应供多个所述插脚向下先后插接。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插脚具有一头部、一插接部以及连接所述头部和所述插接部的一中间部,所述头部、所述插接部和所述中间部的直径不同,所述插接部向下延伸超出所述基座的底面且向下与所述二接触臂插接,且所述中间部与所述基座固定配合。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的直径大于所述中间部的直径,且所述中间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插接部的直径。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插脚由上至下对应铆压固定于所述基座,多个所述插脚的上端位于同一高度且与所述基座的顶面相平齐。

说明书 :

电连接器及其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电连接器组合,尤其是指一种低插入力的电连接器及其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一种插座连接器,用于供具有多个插头端子的一插头连接器向下插接,该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以及固定于绝缘本体中的多个插座端子,每一插座端子具有一对夹持臂,所有的插座端子的夹持臂位于同一高度,且所有的插头端子位于同一高度,所以,在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相互插接之初,所有的插头端子均需同时克服与插座端子间的最大插入力,因此,在插接时需施加较大的力方可将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插接,这样不但容易因插入力过大而损坏插座端子,从而降低插座连接器的使用寿命,也不利于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插接操作的进行。
[0003]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插入电连接器的插头的最大插入力,且保证高速信号稳定传输的电连接器及其电连接器组合。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电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供具有多个插脚的一插头向下插接,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设有多个收容孔贯穿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本体于每一所述收容孔的两侧设有两个凹槽,两个所述凹槽连通对应的所述收容孔,所述凹槽自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向下凹设形成且未向下贯穿所述下表面;多个端子,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收容孔,多个所述端子的上端位于同一高度,每一所述端子包括一基部、自所述基部的相对两侧弯折延伸的二第一延伸部,每一所述第一延伸部凸设有一限位部,所述凹槽的底面位于对应的所述限位部的下方用于限制所述端子向下移动,且多个所述端子的下端位于同一高度,每一所述端子具有相对且相互靠近的二接触臂,每一所述第一延伸部向下延伸形成一个所述接触臂,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接触臂的上方,多个所述端子的所述二接触臂位于不同高度且对应供多个所述插脚向下先后插接。
[0007] 进一步,多个所述端子的所述二接触臂的上端位于同一高度,且多个所述端子的所述二接触臂的下端位于不同高度。
[0008] 进一步,多个所述端子除所述二接触臂之外的其余结构均相同。
[0009] 进一步,每一所述端子包括自所述基部的相对两侧弯折延伸二第二延伸部,及连接所述二第一延伸部和所述二第二延伸部的二连接部,多个所述端子的所述二接触臂延伸的长度不同。
[0010] 进一步,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上方,且沿上下方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宽度。
[0011] 进一步,所述二第二延伸部之间的间隙沿朝所述二第一延伸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0012] 进一步,所述二连接部相互抵接。
[0013] 进一步,每一所述端子还包括自所述基部的相对两侧弯折延伸的二定位部、以及自所述基部的相对两侧弯折延伸的二夹持部,所述二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二第一延伸部和所述二定位部之间,所述二定位部用于将所述端子定位于所述本体,所述二夹持部位于所述二定位部的下方且用于夹持一焊料。
[0014] 进一步,所述二连接部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二定位部之间的间隙。
[0015] 进一步,所述二第一延伸部、所述二第二延伸部和所述二定位部均呈圆柱状,所述二第一延伸部的孔径等于所述二第二延伸部的孔径,且所述二定位部的孔径大于所述二第二延伸部的孔径。
[0016] 进一步,所述二第一延伸部、所述二第二延伸部、所述二定位部和所述二夹持部均自所述基部的左右两侧弯折延伸至所述基部的前侧。
[0017] 进一步,所述定位部沿其延伸方向宽度逐渐增大,所述定位部向外抵接所述收容孔,以在水平方向定位所述端子。
[0018] 进一步,当所述插脚向下插入至最终位置时,所述插脚的下端位于所述定位部的上方。
[0019] 进一步,相邻两个所述收容孔之间设有一个所述凹槽使两者相互连通,相邻两个所述端子的相邻两个所述限位部收容于同一个所述凹槽中。
[0020] 进一步,每一所述端子具有相对的二通孔,所述限位部自所述通孔的上端向下且向外延伸形成,且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通孔的相对两侧缘均具有间隔。
[0021] 进一步,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缺口自所述端子的上端向下凹设形成,所述缺口与所述通孔之间具有间隔。
[0022]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23]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插头,包括一基座及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多个插脚;一电连接器,与所述插头对接,其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设有上下贯穿的多个收容孔,所述本体于每一所述收容孔的两侧设有两个凹槽,两个所述凹槽连通对应的所述收容孔,所述凹槽自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向下凹设形成且未向下贯穿所述本体的下表面;多个端子,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收容孔,多个所述端子的上端位于同一高度,且多个所述端子的下端位于同一高度,每一所述端子包括一基部、自所述基部的相对两侧弯折延伸的二第一延伸部,每一所述第一延伸部凸设有一限位部,所述凹槽的底面位于对应的所述限位部的下方用于限制所述端子向下移动,每一所述端子具有相对且相互靠近的二接触臂,每一所述第一延伸部向下延伸形成一个所述接触臂,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接触臂的上方,多个所述端子的所述二接触臂位于不同高度且对应供多个所述插脚向下先后插接。
[0024] 进一步,所述插头具有一基座,多个所述插脚由上至下对应铆压固定于所述基座,且多个所述插脚的下端位于同一高度。
[0025] 进一步,每一所述插脚具有一头部、一插接部以及连接所述头部和所述插接部的一中间部,所述头部、所述插接部和所述中间部的直径不同,所述插接部向下延伸超出所述基座的底面且用于向下与所述二接触臂插接,且所述中间部与所述基座固定配合。
[0026] 进一步,所述头部的直径大于所述中间部的直径,且所述中间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插接部的直径。
[0027] 进一步,多个所述插脚由上至下对应铆压固定于所述基座,多个所述插脚的上端位于同一高度且与所述基座的顶面相平齐。
[002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连接器及其电连接器组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多个所述端子的上端位于同一高度,多个所述端子的下端高度位于同一高度,当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插头插接时,可降低多个所述端子之间的信号干扰,保证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插头之间能稳定进行高速信号传输;同时多个所述端子的所述二接触臂位于不同高度且对应供多个所述插脚向下先后插接,降低了对于插入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插头的最大插入力,提高了所述电连接器组合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与插头在插接前的立体图;
[0030] 图2为图1中插头的立体图;
[0031] 图3为图1中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32] 图4为图3中端子在另一角度上的立体图;
[0033] 图5为图1中电连接器与插头在插接前的前视图;
[0034] 图6为图5中第二端子与其对应的插脚刚插接时的示意图;
[0035] 图7为图6中电连接器与插头在插接后的示意图;
[0036] 图8为图5中电连接器沿A-A方向的剖视图;
[0037] 图9为图8中电连接器与插头在插接前且沿B-B方向的剖视图;
[0038] 图10为图9中电连接器与插头在插接后的示意图;
[0039] 图11为另一实施的端子的立体图;
[0040] 图12为图11中端子的前视图。
[0041]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0042]【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44]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100定义有一前后方向X以及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X的一左右方向Y与一上下方向Z。
[0045] 如图1和图7所示,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100,包括一插头200、与所述插头200对接的一电连接器300、以及焊接于所述电连接器300下方的一电路板400。
[0046] 如图2所示,所述插头200包括一基座1、以及固定于所述基座1的多个插脚2。
[0047] 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基座1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基座1具有相对的一顶面11和一底面12、以及上下贯穿所述顶面11和所述底面12的多个固定槽13,所述固定槽13内具有面向所述顶面11的台阶面。
[0048] 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插脚2为金属材料制成且呈圆柱状,多个所述插脚2由上至下对应铆压固定于多个所述固定槽13中,增强了多个所述插脚2在所述基座1中的固定效果。多个所述插脚2成多行且多列排布,且多个所述插脚2位于同一高度,即多个所述插脚2的上端相平齐,且多个所述插脚2的下端相平齐。
[0049] 如图2和图5所示,每一所述插脚2具有一头部21、一插接部22、以及连接所述头部21和所述插接部22的一中间部23。所述插接部22向下延伸超出所述底面12,所述中间部23与所述固定槽13干涉固定,所述中间部23的直径大于所述插接部22的直径,保证了所述中间部23与所述固定槽13之间具有充分的接触面积。所述头部21的直径大于所述中间部23的直径,增强了所述头部21的强度,不仅方便将多个所述插脚2由上至下对应铆压固定于多个所述固定槽13,而且使所述头部21向下抵接所述固定槽13中的台阶面,避免当所述插头200向上拔出所述电连接器300时,所述插脚2向下脱离所述基座1。所述头部21的上端与所述顶面11相平齐,避免所述插脚2的上端因暴露于所述顶面11的上方而造成损坏。
[0050] 如图3所示,所述电连接器300包括一本体3、收容于所述本体3的多个端子4、以及多个焊料5。
[0051] 如图3、图5和图8所示,所述本体3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本体3具有相对的一上表面31和一下表面32、及上下贯穿所述上表面31和所述下表面32的多个收容孔33。所述收容孔33呈孔径相等的圆柱状。所述本体3于相邻两个所述收容孔33之间设有一凹槽34使两者相互连通,所述凹槽34自所述上表面31向下凹设形成且未向下贯穿所述下表面32。
[0052]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端子4为金属材料制成且向上组装于所述收容孔33中。多个所述端子4呈多行且多列排布,多个所述端子4的上端位于同一高度,且多个所述端子4的下端位于同一高度。每一所述端子4包括一基部41、二第一延伸部42、二第二延伸部43、二连接部44、二接触臂45、二定位部46、以及二夹持部47。多个所述端子4包括多个第一端子
4A、多个第二端子4B、以及多个第三端子4C,且所述第一端子4A、所述第二端子4B和所述第三端子4C均仅具有一行。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4A、所述第二端子4B和所述第三端子4C也可以均具有多行且交替排布。
[0053]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基部41包括一第一部411、一第二部4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部411和所述第二部412的一第三部413。所述第一部411位于所述第三部413的上方,且所述第一部411的上端向下凹设形成一缺口414。
[0054] 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部411和所述第二部412沿竖直方向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三部413自所述第一部411朝所述第二部412倾斜延伸形成。
[0055] 如图3、图5和图8所示,所述二第一延伸部42自所述第一部411上端的左右两侧向前弯折延伸形成,且所述二第一延伸部42呈圆柱状。每一所述第一延伸部42具有一通孔421、以及自所述通孔421的上端向下且向外延伸形成的一限位部422,所述通孔421与所述缺口414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限位部422在前后方向X上与所述通孔421的相对两侧缘隔开设置。所述限位部422沿其延伸方向宽度逐渐减小,以增加所述限位部422的弹性。相邻两个所述端子4的相邻两个所述限位部422收容于同一个所述凹槽34中,所述凹槽34的底面位于所述限位部422的下方,用于限制所述端子4向下移动。
[0056] 如图3、图5和图8所示,所述二第二延伸部43自所述第一部411下端的左右两侧向前弯折延伸形成,所述二第二延伸部43呈圆柱状,且所述二第二延伸部43的孔径等于所述二第一延伸部42的孔径,且沿所述上下方向Z,所述第二延伸部43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延伸部42的宽度。所述二第二延伸部43的前端呈圆弧状,且所述二第二延伸部43前端之间的间隙沿朝所述二第一延伸部42的方向逐渐减小。
[0057] 如图3、图5和图8所示,所述二连接部44分别连接所述二第一延伸部42前端的下侧和所述二第二延伸部43前端的上侧,所述二连接部44的前端之间具有间隙。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二连接部44的前端相互抵接,从而使得所述二连接部44电性导通,可进一步提高所述插脚2与所述端子4之间的信号传输能力。
[0058] 如图3、图5和图8所示,所述二接触臂45自所述二第一延伸部42下端分别朝所述第二延伸部43向下且相互靠近延伸形成,所述二接触臂45位于所述第一部411和所述二连接部44之间,且与所述第一部411和所述二连接部44之间均具有间隔。所述接触臂45沿其延伸方向宽度不变,且所述限位部422位于所述接触臂45的正上方。
[0059]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多个所述端子4的所述二接触臂45位于不同高度且对应供多个所述插脚2向下先后插接,多个所述端子4的所述二接触臂45的上端位于同一高度,且多个所述端子4的所述二接触臂45的下端位于不同高度。多个所述端子4除所述二接触臂45之外的其余结构均相同,简化了多个所述端子4的成型工艺。所述插接部22向下插入所述二接触臂45之间且被所述二接触臂45夹持,且所述接触臂45自由端的内面形成一圆弧面451接触所述插接部22的外表面。
[0060] 如图3、图5和图8所示,每一所述第一端子4A具有相对且相互靠近的二第一接触臂45A,每一所述第二端子4B具有相对且相互靠近的二第二接触臂45B,每一所述第三端子4C具有相对且相互靠近的二第三接触臂45C,所述二第一接触臂45A向下延伸的长度小于所述二第二接触臂45B向下延伸的长度,且所述二第二接触臂45B向下延伸的长度小于所述二第三接触臂45C向下延伸的长度,使得多个所述端子4的所述二接触臂45位于不同的高度。
[0061]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当多个所述插脚2向下与其对应的多个所述端子4插接时,首先是所述二第一接触臂45A与其对应的所述插接部22插接,然后是所述二第二接触臂45B与其对应的所述插接部22插接,最后是所述二第三接触臂45C与其对应的所述插接部22插接,使得所述第一端子4A、所述第二端子4B和所述第三端子4C在不同时间上与其对应的所述插接部22进行插接,降低了多个所述端子4的最大插入力。
[0062] 如图3、图5和图8所示,所述二定位部46自所述第二部412上端的左右两侧向前弯折延伸形成,所述二定位部46呈圆柱状,且所述二定位部46的孔径大于所述二第二延伸部43的孔径,确保了在所述二定位部46与所述收容孔33定位的同时,所述二第二延伸部43与所述收容孔33之间存在间隙。所述二定位部46前端之间的间隙大于所述二连接部44前端之间的间隙,保证了所述二定位部46前端之间具有足够的变形空间。所述定位部46沿其延伸方向宽度逐渐增大,增加所述定位部46的强度,且所述定位部46的外表面抵接所述收容孔
33的内壁面,增加了所述定位部46与所述收容孔33之间相互作用的面积,以在水平方向定位所述端子4。
[0063] 如图7和图10所示,当所述插脚2向下插入至最终位置时,所述插接部22的下端位于所述定位部46的上方,可避免所述插脚2的下端由于碰撞到所述定位部46的上端而造成损坏,进而提高所述电连接器组合100的使用寿命。
[0064] 如图3、图5和图8所示,所述二夹持部47自所述第二部412下端的左右两侧向前弯折延伸形成,所述二夹持部47位于所述下表面32的下方且用于夹持所述焊料5,以将所述电连接器300焊接至所述电路板400。
[0065] 综上所述,本发明电连接器及其电连接器组合有下列有益效果:
[0066] (1)多个所述端子4的上端位于同一高度,多个所述端子4的下端高度位于同一高度,当所述电连接器300与所述插头200插接时,可降低多个所述端子4之间的信号干扰,保证所述电连接器300与所述插头200之间能稳定进行高速信号传输,也使对应收容多个所述端子4的多个所述收容孔33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方便所述本体3的成型;同时多个所述端子4的所述二接触臂45位于不同高度且对应供多个所述插脚2向下先后插接,降低了对于插入所述电连接器300的所述插头200的最大插入力,提高了所述电连接器组合100的使用寿命。
[0067] (2)多个所述端子4除所述二接触臂45之外的其余结构均相同,简化了多个所述端子4的成型工艺。
[0068] (3)每一所述端子4的所述二连接部44相互抵接,从而使得所述二连接部44电性导通,可进一步提高所述插脚2与所述端子4之间的信号传输能力。
[0069] (4)每一所述端子4的所述二第一延伸部42、所述二第二延伸部43、所述二定位部46和所述二夹持部47均自所述基部41的左右两侧弯折延伸至所述基部41的前侧,减少了每一所述端子4在所述收容孔33中的占用空间,使多个所述端子4的排布更加紧凑。
[0070] (5)所述缺口414自所述基部41的上端向下凹设形成且与所述通孔421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缺口414和所述通孔421如此设置,方便所述限位部422向内变形且向上移动至所述凹槽34中。
[0071]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