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1442581.9

文献号 : CN10919972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晓丽姜南张超郑涵

申请人 : 吉林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椅,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不仅可以使用轮椅自己通过自动扶梯下楼,而且还可以调节靠背角度,还设有减震装置。压杆的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横杆的上端;连接杆Ⅱ与滑槽Ⅲ间隙配合;所述连接杆Ⅲ与滑槽Ⅳ间隙配合;所述矩形筒固定连接在凹槽Ⅰ内;所述支撑板与凹槽Ⅱ间隙配合;所述活动杆Ⅱ的下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凹槽Ⅱ的底面上;所述限位杆与凹槽Ⅳ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Ⅰ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凹槽Ⅱ侧壁上;所述伸缩板的下端放置在凹槽Ⅱ的底面上;所述螺杆与螺纹孔配合;所述连接杆Ⅰ与滑槽Ⅳ间隙配合;所述固定杆的下端通过粘合固定连接在凹槽Ⅲ内;所述活动杆Ⅰ的另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靠背上。

权利要求 :

1.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包括底座(1)、调节装置Ⅰ(2)、减震装置(3)、调节装置Ⅱ(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由靠背(1-1)、扶手(1-2)、底座主体(1-3)、踏板(1-

4)、固定块(1-5)、滑槽Ⅰ(1-6)、凹槽Ⅰ(1-7)、凹槽Ⅱ(1-8)、轮Ⅰ(1-9)、凹槽Ⅲ(1-10)、滑槽Ⅱ(1-11)、凹槽Ⅳ(1-12)构成;所述底座主体(1-3)的侧面设有扶手(1-2);所述凹槽Ⅰ(1-7)设置在底座主体(1-3)的左侧下端;所述踏板(1-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底座主体(1-1)的左侧下端;所述固定块(1-5)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凹槽Ⅰ(1-7)内;所述滑槽Ⅰ(1-6)设置在底座主体(1-1)侧面,并且滑槽Ⅰ(1-6)贯穿底座主体(1-1),滑槽Ⅰ(1-6)与凹槽Ⅰ(1-7)相互连通;

所述凹槽Ⅱ(1-8)设置在底座主体(1-1)的顶端;所述凹槽Ⅲ(1-10)设置在底座主体(1-1)的右侧;所述滑槽Ⅱ(1-11)设置在底座主体(1-1)的侧面,并且滑槽Ⅱ(1-11)贯穿底座主体(1-1),滑槽Ⅱ(1-11)与凹槽Ⅲ(1-10)相互连通;所述凹槽Ⅳ(1-12)设置在底座主体(1-1)的上端;所述靠背(1-1)的下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底座主体(1-1)的右下端;所述轮Ⅰ(1-

9)设置在底座主体(1-1)上;

所述扶手(1-2)由横杆(1-2-1)、竖杆Ⅰ(1-2-2)、滑槽Ⅲ(1-2-3)、竖杆Ⅱ(1-2-4)、螺纹孔(1-2-5)、滑槽Ⅳ(1-2-6)构成;所述横杆(1-2-1)的下端左侧通过焊接固定连有竖杆Ⅰ(1-

2-2);所述滑槽Ⅲ(1-2-3)设置在竖杆Ⅰ(1-2-2)内,并且滑槽Ⅲ(1-2-3)贯穿横杆(1-2-1);

所述竖杆Ⅱ(1-2-4)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横杆(1-2-1)的下端右侧;所述螺纹孔(1-2-5)设置在竖杆Ⅱ(1-2-4)内,并且螺纹孔(1-2-5)贯穿横杆(1-2-1);所述滑槽Ⅳ(1-2-6)设置在竖杆Ⅰ(1-2-2)、竖杆Ⅱ(1-2-4)的侧面,并且滑槽Ⅳ(1-2-6)分别与滑槽Ⅲ(1-2-3)、螺纹孔(1-2-5)相互连通;所述滑槽Ⅳ(1-2-6)还与滑槽Ⅰ(1-6)、滑槽Ⅱ(1-11)相互连通;

所述调节装置Ⅰ(2)由螺杆(2-1)、滑块Ⅰ(2-2)、活动杆Ⅰ(2-3)、固定杆(2-4)、通孔(2-

5)、连接杆Ⅰ(2-6)构成;所述连接杆Ⅰ(2-6)的一端套在螺杆(2-1)上,连接杆Ⅰ(2-6)与螺杆(2-1)过盈配合,连接杆Ⅰ(2-6)的另一端通过粘合固定连有滑块Ⅰ(2-2);所述活动杆Ⅰ(2-3)的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滑块Ⅰ(2-2)上;所述通孔(2-5)设置在固定杆(2-4)上,并且活动杆Ⅰ(2-3)与通孔(2-5)间隙配合;

所述减震装置(3)由坐板(3-1)、连杆(3-2)、限位杆(3-3)、支撑板(3-4)、弹簧Ⅰ(3-5)、伸缩板(3-6)、活动杆Ⅱ(3-7)、活动杆Ⅲ(3-8)构成;所述坐板(3-1)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有连杆(3-2);所述连杆(3-2)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有支撑板(3-4);所述支撑板(3-4)放置在伸缩板(3-6)的上端;所述活动杆Ⅱ(3-7)的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活动杆Ⅲ(3-8)的下端,活动杆Ⅱ(3-7)的另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伸缩板(3-6)的侧面;所述活动杆Ⅲ(3-8)的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伸缩板(3-6)的侧面;所述弹簧Ⅰ(3-5)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伸缩板(3-6)的外侧;所述限位杆(3-3)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支撑板(3-4)的下端;

所述调节装置Ⅱ(4)由压杆(4-1)、槽Ⅰ(4-2)、连接杆Ⅱ(4-3)、活动装置(4-4)、壳体(4-

5)、弹簧Ⅱ(4-6)、移动装置(4-7)、连接杆Ⅲ(4-8)构成;所述压杆(4-1)的内部设有槽Ⅰ(4-

2);所述连接杆Ⅱ(4-3)的上端与槽Ⅰ(4-2)间隙配合,连接杆Ⅱ(4-3)的下端与连接杆Ⅲ(4-

8)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Ⅲ(4-8)的另一端连有活动装置(4-4);所述活动装置(4-4)与壳体(4-5)配合;所述弹簧Ⅱ(4-6)的一端连接在活动装置(4-4)上,弹簧Ⅱ(4-6)的另一端连接在移动装置(4-7)上;所述移动装置(4-7)设置在壳体(4-5)的下端,并且移动装置(4-7)与壳体(4-5)配合;

所述活动装置(4-4)由滑块Ⅱ(4-4-1)、连接杆Ⅳ(4-4-2)、杆(4-4-3)、弧形槽(4-4-4)、卡爪(4-4-5)构成;所述滑块Ⅱ(4-4-1)的侧面固定连有连接杆Ⅳ(4-4-2);所述连接杆Ⅳ(4-4-2)的下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有杆(4-4-3);所述杆(4-4-3)的内侧设有弧形槽(4-4-4),并且杆(4-4-3)的下端固定连有卡爪(4-4-5);所述连接杆Ⅲ(4-8)固定连接在滑块Ⅱ(4-4-

1)上;

所述壳体(4-5)由矩形筒(4-5-1)、弧形凸块(4-5-2)、槽Ⅱ(4-5-3)、槽Ⅲ(4-5-4)构成;

所述矩形筒(4-5-1)的外侧固定连有弧形凸块(4-5-2);所述槽Ⅱ(4-5-3)设置在矩形筒(4-

5-1)的侧面上端;所述槽Ⅲ(4-5-4)设置在矩形筒(4-5-1)的前端;所述连接杆Ⅲ(4-8)与槽Ⅲ(4-5-4)间隙配合;所述连接杆Ⅳ(4-4-2)与槽Ⅱ(4-5-3)间隙配合;所述弧形凸块(4-5-

2)与弧形槽(4-4-4)配合;

所述移动装置(4-7)由轮Ⅱ(4-7-1)、滑块Ⅲ(4-7-2)、滑块Ⅳ(4-7-3)、弹簧Ⅲ(4-7-4)、槽Ⅳ(4-7-5)、轴(4-7-6)、卡块(4-7-7)构成;所述轮Ⅱ(4-7-1)设置在轴(4-7-6)上;所述轴(4-7-6)通过轴承连接在滑块Ⅲ(4-7-2)上;所述滑块Ⅲ(4-7-2)侧面设有槽Ⅳ(4-7-5);所述滑块Ⅳ(4-7-3)与槽Ⅳ(4-7-5)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Ⅲ(4-7-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滑块Ⅳ(4-7-3)、槽Ⅳ(4-7-5)内;所述卡块(4-7-7)固定连接在滑块Ⅲ(4-7-2)的侧面下端;所述滑块Ⅲ(4-7-2)与矩形筒(4-5-1)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Ⅱ(4-6)分别连接在滑块Ⅱ(4-4-1)、滑块Ⅲ(4-7-2)上;

所述压杆(4-1)的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横杆(1-2-1)的上端;所述连接杆Ⅱ(4-3)与滑槽Ⅲ(1-2-3)间隙配合;所述连接杆Ⅲ(4-8)与滑槽Ⅳ(1-2-6)间隙配合;所述矩形筒(4-5-1)固定连接在凹槽Ⅰ(1-7)内;所述支撑板(3-4)与凹槽Ⅱ(1-8)间隙配合;所述活动杆Ⅱ(3-7)的下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凹槽Ⅱ(1-8)的底面上;所述限位杆(3-3)与凹槽Ⅳ(1-

12)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Ⅰ(3-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凹槽Ⅱ(1-8)侧壁上;所述伸缩板(3-6)的下端放置在凹槽Ⅱ(1-8)的底面上;所述螺杆(2-1)与螺纹孔(1-2-5)配合;所述连接杆Ⅰ(2-6)与滑槽Ⅳ(1-2-6)间隙配合;所述固定杆(2-4)的下端通过粘合固定连接在凹槽Ⅲ(1-

10)内;所述活动杆Ⅰ(2-3)的另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靠背(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轮Ⅰ(1-

9)、轮Ⅱ(4-7-1)的曲面上均设有环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轮Ⅱ(4-7-1)与轮Ⅰ(1-9)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时,固定块(1-5)与杆(4-4-3)的侧面最上端接触。

说明书 :

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椅,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

背景技术

[0002] 在当下生活中,由很多人因腿部疾病或者其他疾病导致不能行走,只能靠轮椅自己移动。目前市面上轮椅仅能在平地上移动,若患者想去一些仅设有自动扶梯的场所则导致其上下楼很不方便,所以设计了这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有益效益是不仅可以使用轮椅自己通过自动扶梯下楼,而且还可以调节靠背角度,还设有减震装置。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轮椅,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包括底座、调节装置Ⅰ、减震装置、调节装置Ⅱ,不仅可以使用轮椅自己通过自动扶梯下楼,而且还可以调节靠背角度,还设有减震装置。
[0005] 所述底座由靠背、扶手、底座主体、踏板、固定块、滑槽Ⅰ、凹槽Ⅰ、凹槽Ⅱ、轮Ⅰ、凹槽Ⅲ、滑槽Ⅱ、凹槽Ⅳ构成;所述底座主体的侧面设有扶手;所述凹槽Ⅰ设置在底座主体的左侧下端;所述踏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底座主体的左侧下端;所述固定块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凹槽Ⅰ内;所述滑槽Ⅰ设置在底座主体侧面,并且滑槽Ⅰ贯穿底座主体,滑槽Ⅰ与凹槽Ⅰ相互连通;所述凹槽Ⅱ设置在底座主体的顶端;所述凹槽Ⅲ设置在底座主体的右侧;所述滑槽Ⅱ设置在底座主体的侧面,并且滑槽Ⅱ贯穿底座主体,滑槽Ⅱ与凹槽Ⅲ相互连通;所述凹槽Ⅳ设置在底座主体的上端;所述靠背的下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底座主体的右下端;所述轮Ⅰ设置在底座主体上;
[0006] 所述扶手由横杆、竖杆Ⅰ、滑槽Ⅲ、竖杆Ⅱ、螺纹孔、滑槽Ⅳ构成;所述横杆的下端左侧通过焊接固定连有竖杆Ⅰ;所述滑槽Ⅲ设置在竖杆Ⅰ内,并且滑槽Ⅲ贯穿横杆;所述竖杆Ⅱ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横杆的下端右侧;所述螺纹孔设置在竖杆Ⅱ内,并且螺纹孔贯穿横杆;所述滑槽Ⅳ设置在竖杆Ⅰ、竖杆Ⅱ的侧面,并且滑槽Ⅳ分别与滑槽Ⅲ、螺纹孔相互连通;所述滑槽Ⅳ还与滑槽Ⅰ、滑槽Ⅱ相互连通;
[0007] 所述调节装置Ⅰ由螺杆、滑块Ⅰ、活动杆Ⅰ、固定杆、通孔、连接杆Ⅰ构成;所述连接杆Ⅰ的一端套在螺杆上,连接杆Ⅰ与螺杆过盈配合,连接杆Ⅰ的另一端通过粘合固定连有滑块Ⅰ;所述活动杆Ⅰ的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滑块Ⅰ上;所述通孔设置在固定杆上,并且活动杆Ⅰ与通孔间隙配合;
[0008] 所述减震装置由坐板、连杆、限位杆、支撑板、弹簧Ⅰ、伸缩板、活动杆Ⅱ、活动杆Ⅲ构成;所述坐板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放置在伸缩板的上端;所述活动杆Ⅱ的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活动杆Ⅲ的下端,活动杆Ⅱ的另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伸缩板的侧面;所述活动杆Ⅲ的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伸缩板的侧面;所述弹簧Ⅰ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伸缩板的外侧;所述限位杆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下端;
[0009] 所述调节装置Ⅱ由压杆、槽Ⅰ、连接杆Ⅱ、活动装置、壳体、弹簧Ⅱ、移动装置、连接杆Ⅲ构成;所述压杆的内部设有槽Ⅰ;所述连接杆Ⅱ的上端与槽Ⅰ间隙配合,连接杆Ⅱ的下端与连接杆Ⅲ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Ⅲ的另一端连有活动装置;所述活动装置与壳体配合;所述弹簧Ⅱ的一端连接在活动装置上,弹簧Ⅱ的另一端连接在移动装置上;所述移动装置设置在壳体的下端,并且移动装置与壳体配合;
[0010] 所述活动装置由滑块Ⅱ、连接杆Ⅳ、杆、弧形槽、卡爪构成;所述滑块Ⅱ的侧面固定连有连接杆Ⅳ;所述连接杆Ⅳ的下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有杆;所述杆的内侧设有弧形槽,并且杆的下端固定连有卡爪;所述连接杆Ⅲ固定连接在滑块Ⅱ上;
[0011] 所述壳体由矩形筒、弧形凸块、槽Ⅱ、槽Ⅲ构成;所述矩形筒的外侧固定连有弧形凸块;所述槽Ⅱ设置在矩形筒的侧面上端;所述槽Ⅲ设置在矩形筒的前端;所述连接杆Ⅲ与槽Ⅲ间隙配合;所述连接杆Ⅳ与槽Ⅱ间隙配合;所述弧形凸块与弧形槽配合;
[0012] 所述移动装置由轮Ⅱ、滑块Ⅲ、滑块Ⅳ、弹簧Ⅲ、槽Ⅳ、轴、卡块构成;所述轮Ⅱ设置在轴上;所述轴通过轴承连接在滑块Ⅲ上;所述滑块Ⅲ侧面设有槽Ⅳ;所述滑块Ⅳ与槽Ⅳ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Ⅲ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滑块Ⅳ、槽Ⅳ内;所述卡块固定连接在滑块Ⅲ的侧面下端;所述滑块Ⅲ与矩形筒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Ⅱ分别连接在滑块Ⅱ、滑块Ⅲ上;
[0013] 所述压杆的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横杆的上端;所述连接杆Ⅱ与滑槽Ⅲ间隙配合;所述连接杆Ⅲ与滑槽Ⅳ间隙配合;所述矩形筒固定连接在凹槽Ⅰ内;所述支撑板与凹槽Ⅱ间隙配合;所述活动杆Ⅱ的下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凹槽Ⅱ的底面上;所述限位杆与凹槽Ⅳ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Ⅰ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凹槽Ⅱ侧壁上;所述伸缩板的下端放置在凹槽Ⅱ的底面上;所述螺杆与螺纹孔配合;所述连接杆Ⅰ与滑槽Ⅳ间隙配合;所述固定杆的下端通过粘合固定连接在凹槽Ⅲ内;所述活动杆Ⅰ的另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靠背上。
[0014]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所述轮Ⅰ、轮Ⅱ的曲面上均设有环形凹槽。
[0015]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所述轮Ⅱ与轮Ⅰ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时,固定块与杆的侧面最上端接触。
[0016] 本发明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的有益效果为:
[0017] 本发明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不仅可以使用轮椅自己通过自动扶梯下楼,而且还可以调节靠背角度,还设有减震装置。

附图说明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图1中A-A方向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图1中B-B方向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本发明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的扶手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为本发明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的轮Ⅰ结构示意图。
[0025] 图7为本发明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的调节装置Ⅰ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6] 图8为本发明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的调节装置Ⅰ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7] 图9为本发明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的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0为本发明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的调节装置Ⅱ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1为本发明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的连接杆Ⅲ位置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2为本发明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的活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3为本发明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4为本发明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的移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5为本发明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的调节装置Ⅱ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4] 图中:底座1;靠背1-1;扶手1-2;横杆1-2-1;竖杆Ⅰ1-2-2;滑槽Ⅲ1-2-3;竖杆Ⅱ1-2-4;螺纹孔1-2-5;滑槽Ⅳ1-2-6;底座主体1-3;踏板1-4;固定块1-5;滑槽Ⅰ1-6;凹槽Ⅰ1-7;
凹槽Ⅱ1-8;轮Ⅰ1-9;凹槽Ⅲ1-10;滑槽Ⅱ1-11;凹槽Ⅳ1-12;调节装置Ⅰ2;螺杆2-1;滑块Ⅰ2-
2;活动杆Ⅰ2-3;固定杆2-4;通孔2-5;连接杆Ⅰ2-6;减震装置3;坐板3-1;连杆3-2;限位杆3-
3;支撑板3-4;弹簧Ⅰ3-5;伸缩板3-6;活动杆Ⅱ3-7;活动杆Ⅲ3-8;调节装置Ⅱ4;压杆4-1;槽Ⅰ4-2;连接杆Ⅱ4-3;活动装置4-4;滑块Ⅱ4-4-1;连接杆Ⅳ4-4-2;杆4-4-3;弧形槽4-4-4;卡爪4-4-5;壳体4-5;矩形筒4-5-1;弧形凸块4-5-2;槽Ⅱ4-5-3;槽Ⅲ4-5-4;弹簧Ⅱ4-6;移动装置4-7;轮Ⅱ4-7-1;滑块Ⅲ4-7-2;滑块Ⅳ4-7-3;弹簧Ⅲ4-7-4;槽Ⅳ4-7-5;轴4-7-6;卡块
4-7-7;连接杆Ⅲ4-8。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具体实施方式一:
[0036] 下面结合图1、2、3、4、5、6、7、8、9、10、11、12、13、14、1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涉及一种轮椅,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使用自动扶梯下楼的轮椅,包括底座1、调节装置Ⅰ2、减震装置3、调节装置Ⅱ4,不仅可以使用轮椅自己通过自动扶梯下楼,而且还可以调节靠背角度,还设有减震装置。
[0037] 所述底座1由靠背1-1、扶手1-2、底座主体1-3、踏板1-4、固定块1-5、滑槽Ⅰ1-6、凹槽Ⅰ1-7、凹槽Ⅱ1-8、轮Ⅰ1-9、凹槽Ⅲ1-10、滑槽Ⅱ1-11、凹槽Ⅳ1-12构成;所述底座主体1-3的侧面设有扶手1-2;所述凹槽Ⅰ1-7设置在底座主体1-3的左侧下端;所述踏板1-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底座主体1-1的左侧下端;所述固定块1-5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凹槽Ⅰ1-7内;所述滑槽Ⅰ1-6设置在底座主体1-1侧面,并且滑槽Ⅰ1-6贯穿底座主体1-1,滑槽Ⅰ1-6与凹槽Ⅰ1-7相互连通;所述凹槽Ⅱ1-8设置在底座主体1-1的顶端;所述凹槽Ⅲ1-10设置在底座主体1-
1的右侧;所述滑槽Ⅱ1-11设置在底座主体1-1的侧面,并且滑槽Ⅱ1-11贯穿底座主体1-1,滑槽Ⅱ1-11与凹槽Ⅲ1-10相互连通;所述凹槽Ⅳ1-12设置在底座主体1-1的上端;所述靠背
1-1的下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底座主体1-1的右下端;所述轮Ⅰ1-9设置在底座主体1-1上;
[0038] 所述扶手1-2由横杆1-2-1、竖杆Ⅰ1-2-2、滑槽Ⅲ1-2-3、竖杆Ⅱ1-2-4、螺纹孔1-2-5、滑槽Ⅳ1-2-6构成;所述横杆1-2-1的下端左侧通过焊接固定连有竖杆Ⅰ1-2-2;所述滑槽Ⅲ1-2-3设置在竖杆Ⅰ1-2-2内,并且滑槽Ⅲ1-2-3贯穿横杆1-2-1;所述竖杆Ⅱ1-2-4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横杆1-2-1的下端右侧;所述螺纹孔1-2-5设置在竖杆Ⅱ1-2-4内,并且螺纹孔
1-2-5贯穿横杆1-2-1;所述滑槽Ⅳ1-2-6设置在竖杆Ⅰ1-2-2、竖杆Ⅱ1-2-4的侧面,并且滑槽Ⅳ1-2-6分别与滑槽Ⅲ1-2-3、螺纹孔1-2-5相互连通;所述滑槽Ⅳ1-2-6还与滑槽Ⅰ1-6、滑槽Ⅱ1-11相互连通;
[0039] 所述调节装置Ⅰ2由螺杆2-1、滑块Ⅰ2-2、活动杆Ⅰ2-3、固定杆2-4、通孔2-5、连接杆Ⅰ2-6构成;所述连接杆Ⅰ2-6的一端套在螺杆2-1上,连接杆Ⅰ2-6与螺杆2-1过盈配合,连接杆Ⅰ
2-6的另一端通过粘合固定连有滑块Ⅰ2-2;所述活动杆Ⅰ2-3的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滑块Ⅰ2-2上;所述通孔2-5设置在固定杆2-4上,并且活动杆Ⅰ2-3与通孔2-5间隙配合;当需要调节靠背1-1的角度时,转动螺杆2-1,螺杆2-1向下移动带动连接杆Ⅰ2-6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滑块Ⅰ2-2向下移动,滑块Ⅰ2-2带动活动杆Ⅰ2-3的左端移动,活动杆Ⅰ2-3的右端反向移动,并且推动靠背1-1倾斜,完成角度调节;
[0040] 所述减震装置3由坐板3-1、连杆3-2、限位杆3-3、支撑板3-4、弹簧Ⅰ3-5、伸缩板3-6、活动杆Ⅱ3-7、活动杆Ⅲ3-8构成;所述坐板3-1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有连杆3-2;所述连杆3-2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有支撑板3-4;所述支撑板3-4放置在伸缩板3-6的上端;所述活动杆Ⅱ3-7的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活动杆Ⅲ3-8的下端,活动杆Ⅱ3-7的另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伸缩板3-6的侧面;所述活动杆Ⅲ3-8的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伸缩板3-
6的侧面;所述弹簧Ⅰ3-5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伸缩板3-6的外侧;所述限位杆3-3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支撑板3-4的下端;减震装置3使用时坐板3-1向下移动带动连杆3-2进而带动支撑板3-4向下移动,支撑板3-4压缩伸缩板3-6,并且带动活动杆Ⅲ3-8运动,使伸缩板3-6压缩弹簧Ⅰ3-5达到减震的目的;
[0041] 所述调节装置Ⅱ4由压杆4-1、槽Ⅰ4-2、连接杆Ⅱ4-3、活动装置4-4、壳体4-5、弹簧Ⅱ4-6、移动装置4-7、连接杆Ⅲ4-8构成;所述压杆4-1的内部设有槽Ⅰ4-2;所述连接杆Ⅱ4-3的上端与槽Ⅰ4-2间隙配合,连接杆Ⅱ4-3的下端与连接杆Ⅲ4-8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Ⅲ4-8的另一端连有活动装置4-4;所述活动装置4-4与壳体4-5配合;所述弹簧Ⅱ4-6的一端连接在活动装置4-4上,弹簧Ⅱ4-6的另一端连接在移动装置4-7上;所述移动装置4-7设置在壳体4-5的下端,并且移动装置4-7与壳体4-5配合;使用本乘坐自动扶梯下楼时,使用者双手推动轮Ⅰ1-9将轮椅移动至自动扶梯边缘处,在为踏上自动扶梯之前向下压动压杆4-1,压杆4-1带动连接杆Ⅱ4-3向下移动,连接杆Ⅱ4-3带动连接杆Ⅲ4-8向下移动,连接杆Ⅲ4-8带动滑块Ⅱ4-4-1沿着槽Ⅲ4-5-4向下移动,滑块Ⅱ4-4-1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连接杆Ⅳ4-4-2向下移动,连接杆Ⅳ4-4-2带动杆4-4-3向下移动滑块Ⅱ4-4-1向下移动压缩弹簧Ⅱ4-6,同时杆4-4-3向下移动时由于弧形凸块4-5-2的阻挡,使杆4-4-3向下移动的同时向外张开,[0042] 然后将轮椅移动至自动扶梯上,当自动扶梯位于轮Ⅱ4-7-1下端的台阶向下移动时,滑块Ⅲ4-7-2在弹簧Ⅱ4-6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直至台阶不再移动,此时滑块Ⅳ4-7-3在弹簧Ⅲ4-7-4的弹力作用下弹出,卡在矩形筒4-5-1的下端,使坐板3-1保持水平,避免摔倒,当自动扶梯带动轮椅快要移动至最下端时,反向拉动压杆4-1至其移动路线的中间位置,压杆4-1带动连接杆Ⅱ4-3、连接杆Ⅲ4-8、滑块Ⅱ4-4-1向上移动,并且向上拉伸弹簧Ⅱ4-6,当轮椅移动至扶梯末端后,用力拉动压杆4-1使其移动至最末端,滑块Ⅱ4-4-1移动至最上端,并且带动杆4-4-3移动至最上端,固定块1-5与杆4-4-3接触,使杆4-4-3合并即贴在矩形筒
4-5-1侧面,此时卡爪4-4-5将滑块Ⅳ4-7-3推入槽Ⅳ4-7-5内,并且在弹簧Ⅱ4-6的作用下滑块Ⅲ4-7-2向上移动,直至卡块4-7-7移动至矩形筒4-5-1的下端,此时轮Ⅰ1-9与轮Ⅱ4-7-1的最低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坐板3-1仍处于水平状态,完成乘坐自动扶梯下楼的目的,在轮椅移动至最下端时,有一段时间轮椅处于倾斜状态,轮Ⅰ1-9与轮Ⅱ4-7-1上设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陷入自动扶梯台阶上的槽内,可以防止轮椅自动滚动以及倾斜;
[0043] 所述活动装置4-4由滑块Ⅱ4-4-1、连接杆Ⅳ4-4-2、杆4-4-3、弧形槽4-4-4、卡爪4-4-5构成;所述滑块Ⅱ4-4-1的侧面固定连有连接杆Ⅳ4-4-2;所述连接杆Ⅳ4-4-2的下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有杆4-4-3;所述杆4-4-3的内侧设有弧形槽4-4-4,并且杆4-4-3的下端固定连有卡爪4-4-5;所述连接杆Ⅲ4-8固定连接在滑块Ⅱ4-4-1上;
[0044] 所述壳体4-5由矩形筒4-5-1、弧形凸块4-5-2、槽Ⅱ4-5-3、槽Ⅲ4-5-4构成;所述矩形筒4-5-1的外侧固定连有弧形凸块4-5-2;所述槽Ⅱ4-5-3设置在矩形筒4-5-1的侧面上端;所述槽Ⅲ4-5-4设置在矩形筒4-5-1的前端;所述连接杆Ⅲ4-8与槽Ⅲ4-5-4间隙配合;所述连接杆Ⅳ4-4-2与槽Ⅱ4-5-3间隙配合;所述弧形凸块4-5-2与弧形槽4-4-4配合;
[0045] 所述移动装置4-7由轮Ⅱ4-7-1、滑块Ⅲ4-7-2、滑块Ⅳ4-7-3、弹簧Ⅲ4-7-4、槽Ⅳ4-7-5、轴4-7-6、卡块4-7-7构成;所述轮Ⅱ4-7-1设置在轴4-7-6上;所述轴4-7-6通过轴承连接在滑块Ⅲ4-7-2上;所述滑块Ⅲ4-7-2侧面设有槽Ⅳ4-7-5;所述滑块Ⅳ4-7-3与槽Ⅳ4-7-5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Ⅲ4-7-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滑块Ⅳ4-7-3、槽Ⅳ4-7-5内;所述卡块4-
7-7固定连接在滑块Ⅲ4-7-2的侧面下端;所述滑块Ⅲ4-7-2与矩形筒4-5-1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Ⅱ4-6分别连接在滑块Ⅱ4-4-1、滑块Ⅲ4-7-2上;
[0046] 所述压杆4-1的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横杆1-2-1的上端;所述连接杆Ⅱ4-3与滑槽Ⅲ1-2-3间隙配合;所述连接杆Ⅲ4-8与滑槽Ⅳ1-2-6间隙配合;所述矩形筒4-5-1固定连接在凹槽Ⅰ1-7内;所述支撑板3-4与凹槽Ⅱ1-8间隙配合;所述活动杆Ⅱ3-7的下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凹槽Ⅱ1-8的底面上;所述限位杆3-3与凹槽Ⅳ1-12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Ⅰ3-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凹槽Ⅱ1-8侧壁上;所述伸缩板3-6的下端放置在凹槽Ⅱ1-8的底面上;所述螺杆2-1与螺纹孔1-2-5配合;所述连接杆Ⅰ2-6与滑槽Ⅳ1-2-6间隙配合;所述固定杆2-
4的下端通过粘合固定连接在凹槽Ⅲ1-10内;所述活动杆Ⅰ2-3的另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靠背1-1上。使用本乘坐自动扶梯下楼时,使用者双手推动轮Ⅰ1-9将轮椅移动至自动扶梯边缘处,在为踏上自动扶梯之前向下压动压杆4-1,压杆4-1带动连接杆Ⅱ4-3向下移动,连接杆Ⅱ4-3带动连接杆Ⅲ4-8向下移动,连接杆Ⅲ4-8带动滑块Ⅱ4-4-1沿着槽Ⅲ4-5-4向下移动,滑块Ⅱ4-4-1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连接杆Ⅳ4-4-2向下移动,连接杆Ⅳ4-4-2带动杆4-
4-3向下移动滑块Ⅱ4-4-1向下移动压缩弹簧Ⅱ4-6,同时杆4-4-3向下移动时由于弧形凸块
4-5-2的阻挡,使杆4-4-3向下移动的同时向外张开,然后将轮椅移动至自动扶梯上,当自动扶梯位于轮Ⅱ4-7-1下端的台阶向下移动时,滑块Ⅲ4-7-2在弹簧Ⅱ4-6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直至台阶不再移动,此时滑块Ⅳ4-7-3在弹簧Ⅲ4-7-4的弹力作用下弹出,卡在矩形筒4-5-1的下端,使坐板3-1保持水平,避免摔倒,当自动扶梯带动轮椅快要移动至最下端时,反向拉动压杆4-1至其移动路线的中间位置,压杆4-1带动连接杆Ⅱ4-3、连接杆Ⅲ4-8、滑块Ⅱ4-4-
1向上移动,并且向上拉伸弹簧Ⅱ4-6,当轮椅移动至扶梯末端后,用力拉动压杆4-1使其移动至最末端,滑块Ⅱ4-4-1移动至最上端,并且带动杆4-4-3移动至最上端,固定块1-5与杆
4-4-3接触,使杆4-4-3合并即贴在矩形筒4-5-1侧面,此时卡爪4-4-5将滑块Ⅳ4-7-3推入槽Ⅳ4-7-5内,并且在弹簧Ⅱ4-6的作用下滑块Ⅲ4-7-2向上移动,直至卡块4-7-7移动至矩形筒4-5-1的下端,此时轮Ⅰ1-9与轮Ⅱ4-7-1的最低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坐板3-1仍处于水平状态,完成乘坐自动扶梯下楼的目的,在轮椅移动至最下端时,有一段时间轮椅处于倾斜状态,轮Ⅰ1-9与轮Ⅱ4-7-1上设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陷入自动扶梯台阶上的槽内,可以防止轮椅自动滚动以及倾斜;减震装置3使用时坐板3-1向下移动带动连杆3-2进而带动支撑板3-4向下移动,支撑板3-4压缩伸缩板3-6,并且带动活动杆Ⅲ3-8运动,使伸缩板3-6压缩弹簧Ⅰ3-5达到减震的目的;当需要调节靠背1-1的角度时,转动螺杆2-1,螺杆2-1向下移动带动连接杆Ⅰ2-6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滑块Ⅰ2-2向下移动,滑块Ⅰ2-2带动活动杆Ⅰ2-3的左端移动,活动杆Ⅰ2-3的右端反向移动,并且推动靠背1-1倾斜,完成角度调节。
[0047] 具体实施方式二:
[0048] 下面结合图1、2、3、4、5、6、7、8、9、10、11、12、13、14、1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轮Ⅰ1-9、轮Ⅱ4-7-1的曲面上均设有环形凹槽。
[0049] 具体实施方式三:
[0050] 下面结合图1、2、3、4、5、6、7、8、9、10、11、12、13、14、1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轮Ⅱ4-7-1与轮Ⅰ1-9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时,固定块1-5与杆4-4-3的侧面最上端接触。
[0051]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本乘坐自动扶梯下楼时,使用者双手推动轮Ⅰ1-9将轮椅移动至自动扶梯边缘处,在为踏上自动扶梯之前向下压动压杆4-1,压杆4-1带动连接杆Ⅱ4-3向下移动,连接杆Ⅱ4-3带动连接杆Ⅲ4-8向下移动,连接杆Ⅲ4-8带动滑块Ⅱ4-4-1沿着槽Ⅲ4-5-4向下移动,滑块Ⅱ4-4-1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连接杆Ⅳ4-4-2向下移动,连接杆Ⅳ4-4-2带动杆4-4-3向下移动滑块Ⅱ4-4-1向下移动压缩弹簧Ⅱ4-6,同时杆4-4-3向下移动时由于弧形凸块4-5-2的阻挡,使杆4-4-3向下移动的同时向外张开,然后将轮椅移动至自动扶梯上,当自动扶梯位于轮Ⅱ4-7-1下端的台阶向下移动时,滑块Ⅲ4-7-2在弹簧Ⅱ4-6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直至台阶不再移动,此时滑块Ⅳ4-7-3在弹簧Ⅲ4-7-4的弹力作用下弹出,卡在矩形筒4-5-1的下端,使坐板3-1保持水平,避免摔倒,当自动扶梯带动轮椅快要移动至最下端时,反向拉动压杆4-1至其移动路线的中间位置,压杆4-1带动连接杆Ⅱ4-3、连接杆Ⅲ4-8、滑块Ⅱ4-4-1向上移动,并且向上拉伸弹簧Ⅱ4-6,当轮椅移动至扶梯末端后,用力拉动压杆4-1使其移动至最末端,滑块Ⅱ4-4-1移动至最上端,并且带动杆4-4-3移动至最上端,固定块1-5与杆4-4-3接触,使杆4-4-3合并即贴在矩形筒4-5-1侧面,此时卡爪4-4-5将滑块Ⅳ4-7-3推入槽Ⅳ4-7-5内,并且在弹簧Ⅱ4-6的作用下滑块Ⅲ4-7-2向上移动,直至卡块4-7-7移动至矩形筒4-5-1的下端,此时轮Ⅰ1-9与轮Ⅱ4-7-1的最低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坐板3-1仍处于水平状态,完成乘坐自动扶梯下楼的目的,在轮椅移动至最下端时,有一段时间轮椅处于倾斜状态,轮Ⅰ1-9与轮Ⅱ4-7-1上设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陷入自动扶梯台阶上的槽内,可以防止轮椅自动滚动以及倾斜;减震装置3使用时坐板3-1向下移动带动连杆3-2进而带动支撑板3-4向下移动,支撑板3-4压缩伸缩板3-6,并且带动活动杆Ⅲ3-8运动,使伸缩板3-6压缩弹簧Ⅰ3-5达到减震的目的;当需要调节靠背1-1的角度时,转动螺杆2-1,螺杆2-1向下移动带动连接杆Ⅰ2-6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滑块Ⅰ2-2向下移动,滑块Ⅰ2-2带动活动杆Ⅰ2-3的左端移动,活动杆Ⅰ2-3的右端反向移动,并且推动靠背1-1倾斜,完成角度调节。
[0052]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