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和跨座式轨道交通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526553.4

文献号 : CN10920845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洁王传方任林高克军曾浩

申请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和跨座式轨道交通系统,所述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包括:实心梁;预应力筋,所述预应力筋沿所述实心梁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实心梁,所述预应力筋的中部相对于所述预应力筋的两端向下弯曲;其中,所述预制轨道梁的恒载与活载的比值为0.8‑1.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具有跨度大、施工工艺简单、工程造价成本低等优点。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实心梁;

预应力筋,所述预应力筋沿所述实心梁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实心梁,所述预应力筋的中部相对于所述预应力筋的两端向下弯曲;

其中,所述预制轨道梁的恒载与活载的比值为0.8-1.8,在所述实心梁的水平截面内,所述预应力筋的投影为直线且该直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实心梁的长度方向,预应力筋为多个,多个预应力筋布置在实心梁的下部,且多个预应力筋的合力点位于实心梁的横截面的竖向中心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轨道梁的恒载与活载的比值为0.8-0.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梁的横截面为长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梁的横截面的高为1490mm-1510mm,所述实心梁的横截面的宽为698mm-702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梁的横截面的高为1500mm,所述实心梁的横截面的宽为7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筋为多个,在所述实心梁的横截面内,多个所述预应力筋关于所述实心梁的横截面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筋为钢绞线。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梁的端面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预应力筋的铆具。

9.一种跨座式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轨道梁,所述轨道梁由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的预制轨道梁安装而成;

车体;

转向架,所述转向架安装在所述车体的底部,所述转向架跨座在所述轨道梁上,所述车体由所述转向架牵引沿所述轨道梁行驶。

说明书 :

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和跨座式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交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和具有所述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的跨座式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相关技术中的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通常采用具有一定空心率的混凝土梁和提供预应力的钢绞线,在梁高、梁宽和空心率一定情况下,其为满足各项性能要求跨度受到限制,无法做到更大,而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建设期和运营期轨道梁的正常使用及行车运营安全,钢绞线的需求数量较多,由于轨道梁空心内模的干涉,钢绞线可布置的空间有限,故在施工中经常出现钢绞线干涉的问题。此外,由于轨道梁的跨度有限,需布置较多的支座。桥墩和桩基,导致工程造价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该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具有跨度大、施工工艺简单、工程造价成本低等优点。
[0004]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的跨座式轨道交通系统。
[0005]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所述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包括:实心梁;预应力筋,所述预应力筋沿所述实心梁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实心梁,所述预应力筋的中部相对于所述预应力筋的两端向下弯曲;其中,所述预制轨道梁的恒载与活载的比值为0.8-1.8。
[0006]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具有跨度大、施工工艺简单、工程造价成本低等优点。
[0007]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预制轨道梁的恒载与活载的比值为0.8-0.9。
[0008]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所述实心梁的横截面为长方形。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实心梁的横截面的高为1490mm-1510mm,所述实心梁的横截面的宽为698mm-702mm。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实心梁的横截面的高为1500mm,所述实心梁的横截面的宽为700mm。
[0011]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在所述实心梁的水平截面内,所述预应力筋的投影为直线且该直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实心梁的长度方向。
[0012]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所述预应力筋为多个,在所述实心梁的横截面内,多个所述预应力筋关于所述实心梁的横截面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
[0013]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预应力筋为钢绞线。
[0014]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实心梁的端面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预应力筋的铆具。
[0015]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跨座式轨道交通系统,所述跨座式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梁,所述轨道梁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的预制轨道梁安装而成;车体;转向架,所述转向架安装在所述车体的底部,所述转向架跨座在所述轨道梁上,所述车体由所述转向架牵引沿所述轨道梁行驶。
[0016]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跨座式轨道交通系统,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工程造价成本低等优点。
[0017]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的侧视剖视图。
[0020]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的俯视剖视图。
[0021]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的端面示意图。
[0022]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的端面示意图。
[0023] 附图标记:
[0024] 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1、
[0025] 实心梁10、
[0026] 预应力筋20、
[0027] 铆具30。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1]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1。
[0032]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1包括实心梁10和预应力筋20。其中,跨座式轨道车辆是指,车体底部的转向架跨座在轨道梁上,该转向架从轨道梁的两侧向下包覆轨道梁,例如,跨座式单轨车辆、跨座式双轨车辆。
[0033] 实心梁10为实心结构,即空心率为零,实心梁10可以为实心混凝土梁。预应力筋20沿实心梁10的长度方向贯穿实心梁10,对于同一预应力筋20而言,预应力筋20的中部低于预应力筋20的两端,换言之,预应力筋20的中部相对于预应力筋20的两端向下弯曲。其中,预制轨道梁1的恒载与活载的比值为0.8-1.8。
[0034] 具体而言,预制轨道梁1在制造时,在预制轨道梁1的两端对预应力筋20施加拉力,预应力筋20的两端在该拉力作用下,其中部向上运动,使实心梁10的中部向上凸,以抵消轨道梁自身的重力以及二期恒载产生的的压力。
[0035]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是,预制轨道梁1承受的恒载为梁自重和二期荷载和预应力,而活载为车辆的重力,恒载作用下需保证实心梁10的上表面不开裂,活载作用下需保证实心梁10的下表面不开裂。
[0036]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1,通过采用实心结构的实心梁10,且优化预制轨道梁1的恒载和活载的比值,能够在保证预制轨道梁1的高和宽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跨度,突破现有跨座式轨道梁跨度的瓶颈,例如突破现有跨座式轨道梁在1.5m梁高下跨度仅能做到24m的瓶颈,以使跨度能够达到26m,由此可以减少同里程预制轨道梁1的支座、桥墩以及桩基的布置数量,同时能够减少预应力筋20的使用量且可以省去空心内模的布置,进而简化施工工艺。
[0037] 并且,相关技术中的预制轨道梁,由于混凝土梁采用钢筋编制腔体形成空心结构,且腔体内需填充内模,这样从混凝土梁的水平截面来看,由于钢绞线需避让空心部分,因此钢绞线需向外弯曲,进一步增加了施工工艺的难度。
[0038] 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1,采用实心结构的实心梁10,一方面无需加工腔体以及填充内模,另一方面预应力筋20在水平向上无需弯曲,即如图2所示,在实心梁10的水平截面内,预应力筋2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实心梁10的长度方向,即预应力筋20在实心梁10的水平截面内的投影为直线,且该直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实心梁10的长度方向。由此,可以使预应力筋20的布置更加灵活,进一步降低了施工工艺难度。
[0039]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1具有跨度大、施工工艺简单、工程造价成本低等优点。
[0040]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1。
[0041]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1包括实心梁10和预应力筋20。
[0042] 进一步地,预制轨道梁1的恒载与活载的比值为0.8-0.9。
[0043] 可选地,预应力筋20为钢绞线。
[0044]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实心梁10的横截面为长方形,且实心梁10具有恒定的横截面,即实心梁10的长度方向上的各处横截面,其高度一致且宽度一致,实心梁10的上下左右四个外表面均为平面。
[0045] 其中,实心梁10的横截面是指,实心梁10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
[0046] 进一步地,实心梁10的横截面的高为1490mm-1510mm,实心梁10的横截面的宽为698mm-702mm。
[0047] 更进一步地,实心梁10的横截面的高为1500mm,实心梁10的横截面的宽为700mm。
[0048]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预应力筋20为多个。在实心梁10的横截面内,多个预应力筋20关于实心梁10的横截面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多个预应力筋20向实心梁10均匀提供预应力,且多个预应力筋20的合力点位于实心梁10的横截面的竖向中心轴线上。
[0049] 进一步地,实心梁10的端面上设有用于固定预应力筋20的铆具30,实心梁10的每个端面上的铆具30为多个且与多个预应力筋20一一对应,实心梁10的两端面上的铆具30分别固定预应力筋20的两端。
[0050] 举例而言,如图3所示,实心梁10的每一个端面上,铆具30为六个且在实心梁10的端面上排列成沿上下方向分布的四排,其中,由上至下第一排和第三排分别包含一个铆具30且该铆具30位于实心梁10的横截面的竖向中心轴线上,由上至下第二排和第四排分别包含两个铆具30且每排中的两个铆具30关于实心梁10的横截面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
[0051] 再例如,如图4所示,实心梁10的每一个端面上,铆具30为六个且在实心梁10的端面上排列成沿上下方向分布的两排,两排铆具30均位于实心梁10的下部,每排包含三个铆具30,每排中间的铆具30位于实心梁10的横截面的竖向中心轴线上,每排两侧的铆具30关于实心梁10的横截面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
[0052]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是,实心梁10的端面上的铆具30分布,对应多个预应力筋20的端部在实心梁10的端面上的分布。
[0053]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跨座式轨道交通系统。
[0054]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跨座式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梁、车体和转向架。
[0055] 所述轨道梁由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1安装而成。所述转向架安装在所述车体的底部,所述转向架跨座在预制轨道梁1上,所述车体由所述转向架牵引沿所述轨道梁行驶。
[0056]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跨座式轨道交通系统,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预制轨道梁1,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工程造价成本低等优点。
[0057]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跨座式轨道交通系统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0058]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59]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