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组件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80031378.X

文献号 : CN10921954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W·迈尔霍费尔M·施普林斯科利F·哈茨H·科库祖兹扬克特

申请人 : 宝马股份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活门固定在车辆车身上的铰链组件,具有:第一铰链部件、第二铰链部件和架起安全装置,架起安全装置具有配设给第一铰链部件的第一安全部件、配设给第二铰链部件的第二安全部件和锁定元件且构造使得锁定元件在关闭位置中与第一安全部件耦联并且通过第二安全部件在第一锁定位置中锁止,且第二安全部件在其从关闭位置进入到打开位置的运动的过程中松开对锁定元件的锁止并且由此释放锁定元件。架起安全装置构造使得锁定元件在松开在第一锁定位置中的锁止之后运动到第二锁定位置中,在第二锁定位置中,锁定元件引起在第一安全部件和配设给第一铰链部件的第三安全部件之间的耦联以及第一安全部件和第三安全部件在打开位置中的锁止。

权利要求 :

1.用于将活门固定在车辆车身上的铰链组件(10),所述铰链组件具有:能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的、用于固定在车辆车身上的第一铰链部件(20),能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的、用于固定在要相对于车辆车身架起的活门元件上的第二铰链部件(30),和

用于将第二铰链部件(30)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20)锁止的架起安全装置,所述架起安全装置具有配设给第一铰链部件(20)的第一安全部件(22)、配设给第二铰链部件(30)的第二安全部件(32)和锁定元件(40;46)并且所述架起安全装置构造成,使得-所述锁定元件(40;46)在关闭位置中与第一安全部件(22)耦联并且通过第二安全部件(32)在第一锁定位置中锁止,并且-所述第二安全部件(32)在其从关闭位置进入到打开位置的运动过程中松开对锁定元件(40;46)的锁止并且由此释放锁定元件(40;46),其特征在于,所述架起安全装置构造成,使得锁定元件(40;46)在松开在第一锁定位置中的锁止之后运动到第二锁定位置中,在所述第二锁定位置中,该锁定元件实现在第一安全部件(22)和配设给第一铰链部件(20)的第三安全部件(24)之间的耦联以及第一安全部件和第三安全部件在打开位置中的锁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部件(20)的第一安全部件(22)是主导杆的部分,第一铰链部件(20)的第三安全部件(24)是四活节铰链的长导杆的部分,并且第二铰链部件(30)的第二安全部件(32)是配设给所述四活节铰链的铰链上部部件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元件(40;46)是借助弹簧(42;44)朝向第二锁定位置的方向受到加载的锁紧栓(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元件(40;46)是借助弹簧朝向第二锁定位置的方向受到加载的、可转动地支承的棘爪。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铰链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42;44)是螺旋弹簧或者板簧。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全部件(22)具有用于由锁定元件(40;46)嵌接的通孔,并且第三安全部件(24)具有贴靠面(29)以贴靠在锁定元件(40;46)上。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全部件(32)具有止动端部(34)以在第一锁定位置中贴靠在锁定元件(40;46)的止动凸缘(41;

47)上。

说明书 :

铰链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活门固定在车辆车身上的铰链组件,所述铰链组件具有:能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的、用于固定在车辆车身上的第一铰链部件,能在关闭
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的、用于固定在要相对于车辆车身架起的活门元件上的第二铰链
部件,和用于将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锁止的架起安全装置,所述架起安全装
置具有配设给第一铰链部件的第一安全部件、配设给第二铰链部件的第二安全部件和锁定
元件并且所述架起安全装置构造成,使得所述锁定元件在关闭位置中与第一安全部件耦联
并且通过第二安全部件在第一锁定位置中锁止,并且所述第二安全部件在其从关闭位置进
入到打开位置的运动过程中松开对锁定元件的锁止并且由此释放锁定元件。

背景技术

[0002] 在当前机动车车型的研发中,在与机动车碰撞的情况下对行人的保护(称为“主动行人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此,一方面在于,当车辆上的——例如设置在保险杠中
的——碰撞传感器记录到与行人的碰撞时,必须将活门、通常是前盖(也称为“发动机罩”)
架起到确定的高度上,以便使卷入该事故中的行人受到的伤害尽可能小。
[0003] 在所谓的“主动地”架起相关的铰链的情况下,对铰链的操纵例如借助具有驱动加载的促动器实现,以便能够足够快速地架起铰链,从而能够通过快速打开活门实现所追求
的保护行人的目的。在此,通常首先将铰链的与车身相连接的部分——通常由四活节运动
学机构组成——并且随后才将铰链的与活门相连接的部分(在所述两个铰链部分相应地彼
此分离或者说所述铰链部分相对于彼此脱开之后)通过促动器提升。
[0004] 为了确保所述架起高度例如已知,将与活门相连接的、已架起的铰链上部部件借助受到弹性加载的栓锁定在架起位置中。然而在此,在下部铰链部件上的架起高度仅通过
气体弹簧的配合作用得到支持,但却无法借助已知的技术从机械方面确保该架起高度。
[0005] 因此,为了进一步改进与此相关的安全性,不仅必须将已架起的上部铰链部件锁定在架起位置中,而且还必须设置有附加的措施,以便也能够将下部铰链部件——在四活
节铰链的情况下其例如包括主导杆和长导杆——锁定在架起位置中,而该附加的安全措施
不会妨碍“正常的”活门运行——即在不存在碰撞的情况下活门正常的打开和关闭过程。

发明内容

[0006]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改进的铰链组件,所述铰链组件满足高的安全要求并且能够实现对下部铰链部件的单独的机械锁定,而不会因此妨碍例如用于维护目的
的正常的活门运行。
[0007] 该任务借助一种将活门固定在车辆车身上的铰链组件来解决。
[0008] 根据本发明,铰链组件具有:可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的、用于固定在车辆车身上的第一铰链部件,可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的、用于固定在要相对于车
辆车身架起的活门元件上的第二铰链部件,和用于将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锁
止的架起安全装置,其中,架起安全装置具有配设给第一铰链部件的第一安全部件、配设给
第二铰链部件的第二安全部件和锁定元件。架起安全装置这样构成,使得锁定元件在关闭
位置中与第一安全部件耦联并且通过第二安全部件被锁止在第一锁定位置中,并且第二安
全部件在其从关闭位置进入打开位置中的运动过程中松开对锁定元件的锁止并且由此释
放锁定元件。根据本发明的铰链组件的特点在于,所述架起安全装置这样构造,使得锁定元
件在松开在第一锁定位置中的锁止之后运动到第二锁定位置中,在该第二锁定位置中,锁
定元件引起第一安全部件和配设给第一铰链部件的第三安全部件之间的耦联以及第一安
全部件和第三安全部件在打开位置中的锁止。
[0009] 应当指出的是,在描述本发明时以此为出发点:所述关闭位置是在机动车在交通中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铰链组件和与其相连接的活门所处的位置。相反,打开位置则是在与
行人碰撞的情况下铰链组件和与其相连接的活门由于借助促动器打开活门以改进行人保
护而达到的位置。与此相应地,“从关闭位置进入打开位置中的运动”可理解为引导进入前
面限定的打开位置中的运动。换言之,“从关闭位置进入打开位置中的运动”不是指活门进
入“正常的”打开位置中的“正常的”打开运动(例如为了实施维护作业而实施的打开运动),
而是指由于促动器的驱动加载而引起的活门的“急速上升”。由此也将活门的第一铰链部件
机械地固定或者说锁定。
[0010] 因此,根据本发明所述组件这样设置,使得在活门“正常”打开的情况下保持通过所述架起安全装置引起的、在第一安全部件和第二安全部件之间的锁定,而当第二安全部
件通过促动器从关闭位置运动到打开位置中并且释放锁定元件时,于是恰好松开该锁定。
因此,在第一锁定位置中的所述锁定不会妨碍正常的活门运行。仅在第二安全部件主动运
动的情况下所述锁定通过第二安全部件的由促动器引起的主动运动自动地松开,并且紧接
着通过锁定元件引起在第一安全部件和第三安全部件之间的锁定,使得这些部件在锁止位
置中处于打开位置中,通过上述方式使得第一铰链部件在打开位置中的锁定仅在实际上实
现了铰链的主动架起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因而能够满足高的安全要求。
[0011] 如果将第一铰链部件构成为四活节铰链,则能够特别有利地应用本发明。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第一铰链部件的第一安全部件是主导杆的部分,第一铰链部件的第三安全部
件是四活节铰链的长导杆的部分,而第二铰链部件的第二安全部件是配设给四活节铰链的
铰链上部部件的部分。
[0012]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锁定元件是借助弹簧朝向第二锁定位置的方向受到加载的锁紧栓。该实施方式在结构方面易于制造并且同时在其作用方式方面非常可靠。根据一
个替选的实施方式,锁定元件是借助弹簧朝向第二锁定位置的方向受到加载的、可转动地
支承的棘爪。该技术构造方案也具有高的功能可靠性并且同样可以小的成本耗费制造。
[0013] 如果上述弹簧是螺旋弹簧或者板簧,则得到本发明的特别简单的并且同时可靠的构造方案。
[0014] 根据一个另外的实施方式,第一安全部件和第三安全部件这样构造,使其具有相应的通孔,锁定元件在第二锁定位置中嵌入所述通孔中或者说锁定元件能够贯穿所述通
孔。
[0015]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第二锁定部件具有止动端部以在第一锁定位置中贴靠在锁定元件的止动凸缘上。由此能够确保以特别简单的方式保持第一锁定位置。

附图说明

[0016] 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特征和特点由后续对根据本发明的铰链组件的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得出。
[0017] 图1以侧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在第一锁定位置中的铰链组件的第一实施方式;
[0018] 图2示出该第一实施方式的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0019] 图3以侧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在第二锁定位置中的铰链组件的第一实施方式;
[0020] 图4示出该第一实施方式的沿着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
[0021] 图5与图2和图4类似地以剖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在第一锁定位置中的铰链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
[0022] 图6与图2和图4类似地以剖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在第一锁定位置中的铰链组件的第三实施方式;并且
[0023] 图7与图2和图4类似地以剖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在第二锁定位置中的铰链组件的第三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在以下假定前提下描述本发明:第一铰链部件是四活节铰链,其中,本发明当然不局限于此。为了便于进一步阐述,出于简单起见由此出发:根据本发明的铰链组件被用
于固定机动车的前盖并且在各附图中大致如在处于平坦面上可投入运行的机动车中所设
置的那样示出。在此,即车身设置在“下方”,而活门则处于“上方”。因而,“下方”和“上方”的
表述均针对铰链组件,但却与铰链组件在空间中具体是如何设置的或者能够如何设置无
关。“右”和“左”的说明则针对图平面的垂直视线。
[0025] 图1以侧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铰链组件10的第一实施方式,并且图2示出该第一实施方式的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在图1的左上部,在前面部分中示出主导杆形式的
第一安全部件22,并且在其后方示出四活节铰链20的或者说第一铰链部件的长导杆形式的
第三安全部件24。该四活节铰链20典型地在其下部区域中固定在机动车的车身上。在图1的
右部,在前面部分中示出铰链上部部件形式的第二铰链部件30,该第二铰链部件固定在机
动车的前盖上并且经由连接活节50铰接在四活节铰链20上。图1示出——正如图2那样——
在第一锁定位置中的四活节铰链20和铰链上部部件30,该第一锁定位置对应于在机动车正
常使用期间这两个铰链部件的位置。
[0026] 如尤其是在进一步参考图2的情况下得出的那样,在第一锁定位置中的锁定通过如下方式引起:栓40在铰链上部部件30——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在铰链上部部件的处于图1
左侧的、用作第二安全部件的端部32——和主导杆22之间建立机械耦联。为此,栓40贯穿第
二安全部件32的向下开放的长孔33和主导杆22的通孔23。在这两个元件之间的可靠的机械
锁定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确保:一方面支撑在栓40的止动凸缘43上并且另一方面支撑在主导
杆22上的螺旋弹簧42在图2中向右对栓40进行加载,其中,设置在栓40的左端部上的止动凸
缘41贴靠在铰链上部部件30的止动端部34上并且防止栓40向右运动。因此,主导杆22、长导
杆24、栓40、设置在该栓上的螺旋弹簧42和铰链上部部件32构成架起安全装置。
[0027] 一旦在配备有根据本发明的铰链组件10的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的情况下通过促动器使铰链上部部件30向上“急速移出”,就会使铰链上部部件30连同其长孔33一起向上运
动,使得栓40与长孔33脱离嵌接并且因而不再以其止动凸缘41贴靠在铰链上部部件30的止
动端部34上。该位置在图3和图4中示出。然后通过螺旋弹簧42的压力作用使螺栓40向右运
动,直至栓以其止动凸缘41贴靠在主导杆22上并且以其右端部贴靠在长导杆24的配属的贴
靠面29上。因而在该位置(该位置构成第二锁定位置)中,栓40引起长导杆24和主导杆22相
对于彼此的固定或者说锁定。此外,通过借助连接活节50将铰链上部部件30紧固地铰接在
主导杆22上而在该第二锁定位置中确保:不仅主导杆22和长导杆24以及由此整个四活节铰
链20、而且铰链上部部件30也紧固地锁止在该第二锁定位置中。由此能够在车辆与行人发
生碰撞的情况下以最大的安全性保证已架起的活门或者说前盖保持打开的状态并且因而
确保对于主动行人保护所需的功能。
[0028] 图5示出在第一锁定位置中的根据本发明的铰链组件10的第二实施方式。该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未设置有支撑在四活节铰链20的主导杆22上和在栓
40的止动凸缘43上以实现将栓40加载到第二锁定位置中的螺旋弹簧42。代替螺旋弹簧42设
置有仅示意性示出的板簧44,该板簧作用在栓40的止动凸缘41的左侧面上,以便将栓压向
第二锁定位置或者说朝向第二锁定位置的方向对栓进行加载。第二实施方式在铰链上部部
件30和栓40的运动方面的作用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方式相同,因此为了阐述的简洁
性不再重新进行描述。因此,主导杆22、长导杆24、栓40、设置在栓上的板簧44和铰链上部部
件32构成架起安全装置(Aufstellsicherung)。
[0029] 图6和图7示出在第一锁定位置中的根据本发明的铰链组件10的第三实施方式。不同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代替栓40设置有朝向第二锁定位置加
载的、可转动地支承的棘爪46,该棘爪能够围绕竖直的、锚固在主导杆22中的并且在该实施
方式中在图平面中延伸的转动轴47枢转。棘爪46在左上部也具有止动凸缘41,该止动凸缘
在第一锁定位置中贴靠在铰链上部部件30的相应的止动端部34上。在棘爪46的在图6中可
见的右端部48上设置有朝向图平面中延伸的、在图6中不可见的嵌接部段49。一旦铰链上部
部件30的止动端部34在碰撞情况下向上急速移出(这示意性地用在左侧示出的、指向上方
的箭头表示),则棘爪46的止动端部41与止动端部34脱离嵌接,并且——例如借助在这里未
以图形示出的螺旋弹簧朝向第二锁定位置受到加载的——棘爪46围绕转动轴47转动一定
程度,直至嵌接部段49作用在或者说贴靠在长导杆24的贴靠面29上,如从图7中可以看到的
那样。因此,在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与在前两个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类似地引起在主
导杆22和长导杆24之间的、在第二锁定位置中的锁定。因此,主导杆22、长导杆24、棘爪46、
未画出的螺旋弹簧和铰链上部部件32构成架起安全装置。
[0030] 应当着重指出的是,本发明的、参考各个实施方式或者说变型方案所描述的特征(例如锁定元件的、各个铰链部件的和安全部件的以及架起安全装置的类型和构造方案)也
能够存在于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另有说明的或者出于技术原因本身禁止的除外。此外,不必
一定总是要在一个相关的实施方式中实现各个实施方式的这种类型的(以组合方式描述
的)特征中的全部特征。
[0031] 附图标记列表
[0032] 10 铰链组件
[0033] 20 第一铰链部件/四活节铰链
[0034] 22 第一安全部件/主导杆
[0035] 23 通孔
[0036] 24 第三安全部件/长导杆
[0037] 29 贴靠面
[0038] 30 第二铰链部件/铰链上部部件
[0039] 32 第二安全部件
[0040] 33 长孔
[0041] 34 止动端部
[0042] 40 栓
[0043] 41 止动凸缘
[0044] 42 螺旋弹簧
[0045] 43 止动凸缘
[0046] 44 板簧
[0047] 46 棘爪
[0048] 47 转动轴
[0049] 48 右端部
[0050] 49 嵌接部段
[0051] 50 连接活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