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料加注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1401413.5

文献号 : CN10926247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辉雷勇杰张延平吴穹雷建红郭绍波熊俊邓刚洪建军

申请人 :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磨料加注装置,涉及磨料水射流切割领域,包括:密封设置的磨料罐,其内设有隔板,隔板将磨料罐的腔体分成零压腔和带压腔。加料装置,其固定在隔板上,其一部分位于零压腔内,剩余部分位于带压腔内,加料装置包括进料状态和排料状态,当加料装置处于进料状态时,加料装置位于零压腔内的部分与零压腔连通,位于带压腔内的部分与带压腔隔离,加料装置用于存储磨料。当加料装置处于排料状态时,加料装置位于零压腔内的部分与零压腔隔离,位于带压腔内的部分与带压腔连通,加料装置用于排出所存储的磨料至带压腔。驱动装置,其用于驱动加料装置在进料状态和排料状态之间切换。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实现持续磨料加注功能。

权利要求 :

1.一种磨料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密封设置的磨料罐(1),其内设有隔板(11),所述隔板(11)将所述磨料罐(1)的腔体分成零压腔(12)和带压腔(13);

加料装置(2);

驱动装置(3),其用于驱动所述加料装置(2)在进料状态和排料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加料装置(2)包括:外套筒(21),其固定在所述隔板(11)上,且所述外套筒(21)一部分位于所述零压腔(12)内,剩余部分位于所述带压腔(13)内,位于所述零压腔(12)内的部分设有外套筒进料口(22),位于所述带压腔(13)内的部分设有外套筒排料口(23);内套筒(24),其套设在所述外套筒(21)内,并与所述驱动装置(3)相连,所述驱动装置(3)用于驱动所述内套筒(24)相对所述外套筒(21)滑动,所述内套筒(24)内设有收容腔(25),所述收容腔(25)的顶端设有内套筒进料口(26),所述收容腔(25)的底端设有内套筒排料口(27);

所述加料装置(2)一部分位于所述零压腔(12)内,剩余部分位于所述带压腔(13)内,所述加料装置(2)包括进料状态和排料状态,当所述加料装置(2)处于进料状态时,所述内套筒(24)相对所述外套筒(21)滑动使外套筒进料口(22)与所述内套筒进料口(26)对齐,所述外套筒排料口(23)与所述内套筒排料口(27)错位,所述加料装置(2)位于所述零压腔(12)内的部分与所述零压腔(12)连通,位于所述带压腔(13)内的部分与所述带压腔(13)隔离,所述加料装置(2)用于存储磨料;当所述加料装置(2)处于排料状态时,所述内套筒(24)相对所述外套筒(21)滑动使外套筒排料口(23)与所述内套筒排料口(27)对齐时,所述外套筒进料口(22)与所述内套筒进料口(26)错位,所述加料装置(2)位于所述零压腔(12)内的部分与所述零压腔(12)隔离,位于所述带压腔(13)内的部分与所述带压腔(13)连通,所述加料装置(2)用于排出所存储的磨料至带压腔(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料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

升降电机(31),其固定在所述内套筒(24)的顶端;

螺母(32),其固定在所述外套筒(21)的顶端;

丝杠(33),其一端与所述升降电机(31)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螺母(32);以及电机控制器,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电机(31)正转、反转或关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料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21)上还设有:

第一接近开关(211),其被设置成:当所述内套筒(24)相对所述外套筒(21)滑动使外套筒进料口(22)与所述内套筒进料口(26)对齐时,所述第一接近开关(211)用于对电机控制器发出指令,驱使所述电机控制器关闭升降电机(31);

第二接近开关(212),其被设置成:当所述内套筒(24)相对所述外套筒(21)滑动使外套筒排料口(23)与所述内套筒排料口(27)对齐时,所述第二接近开关(212)用于对电机控制器发出指令,驱使所述电机控制器关闭升降电机(3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磨料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器被设置成:当所述第一接近开关(211)或第二接近开关(212)驱使所述电机控制器关闭升降电机(31)时,所述电机控制器在经过预设时间T后,重新启动所述升降电机(31),并改变升降电机(31)的转向。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料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电机(31)上设有用于统计旋转圈数的旋转编码器,所述旋转编码器用于将统计的旋转圈数发送至所述电机控制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料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料加注装置还包括:

进料口密封件(5),其嵌套在所述外套筒(21)的内壁上,并位于所述外套筒进料口(22)下方;

排料口密封件(6),其嵌套在所述外套筒(21)的内壁上,并位于所述外套筒排料口(23)上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料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料加注装置还包括:

顶端密封件(7),其嵌套在所述外套筒(21)的内壁上,并位于所述外套筒进料口(22)上方;

底端密封件(8),其嵌套在所述外套筒(21)的内壁上,并位于所述外套筒排料口(23)下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磨料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24)还包括沿所述收容腔(25)的周向向上延伸和向下延伸的延伸部(28),所述延伸部(28)在相对所述外套筒(21)滑动的过程中,可始终覆盖顶端密封件(7)和底端密封件(8)。

说明书 :

磨料加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磨料水射流切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磨料加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射流切割是目前唯一一种冷切割技术,具有无高温、无火花、无污染的特点,适合水下、交通事故、煤矿、石化等易燃、易爆或特殊环境下应急救援及军事用途。
[0003] 水射流切割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首先服务于航空、航天特种加工,经过了十几年的高速发展,表现为:大型化、模块化、专用化、成套化,并从特种部门拓展至各工业部门。
[0004] 目前,工业界应用还主要集中在传统水射流领域,其中纯水射流需要200MPa以上的超高压力;后混合磨料水射流需要50MPa-200MPa;而前混合磨料水射流需要20MPa-50MPa压力即可,这主要是由于磨料的加入使得水射流与物体的作用机理发生了变化。前混合磨料射流和后混合磨料射流的最大区别是磨料与水的混合位置是在喷嘴之前。
[0005] 综上所述可知,后混合磨料切割系统对压力要求较高(大于100MPa),但由于磨料采用引流方式,磨料罐内部无压力,可采用重力、虹吸引流等方式实现磨料持续供给。前混合磨料切割系统对系统压力要求相对较低(大于30MPa),但磨料罐需要带高压工作因此难以实现持续磨料加注。
[0006] 目前已有的磨料持续加注方式为双罐并联加注和双罐串联加注的方式。
[0007] 对于双罐并联,第一种实现方式是:在系统中并联两个磨料罐,一个磨料罐工作,一个磨料罐加砂(先关闭连接高压管路,然后泄压,再加砂),二者通过运用气动球阀实现磨料罐在加砂、供料两个状态间切换,同时运用射流泵自行加砂,利用不同工况,计算出单个磨料罐满砂状态下的使用时间,控制两磨料罐的状态切换,没有使用的磨料罐在间隙时间加砂,即可实现不同实验条件下系统的连续加砂,但是该系统需要并联两个高压磨料罐,安全性及系统复杂性上存在隐患,同时会导致整个系统变得复杂,在实际运用中受限。
[0008] 第二种实现方式是:采用液压泵驱动两个蓄能器,一个用来切割,一个用来加砂,两者状态相互切换。具体而言,这种蓄能式前混合连续磨料水射系统采用了两个蓄能器,蓄能器隔膜其中一端为液压油,在另一端为磨料浆体,液压油被液压泵站给蓄能器压力反复变化,带动隔膜运动不断排出、吸入磨料浆液,通过高压胶管打到喷嘴,通过切割喷嘴进行加速喷射。和第一种实现方式相比,省略了高压管路、泄压的过程,但添加了液压泵站和控制阀组。但是该系统需要在供液端提前准备好浆液池,且磨料浆液介质形成成本较高,同时需要液压泵站及相应的控制系统,此外,活塞或隔膜的使用寿命短,磨损较为严重,活塞或隔膜运动速度制约了系统能提供的流量。
[0009] 第三种实现方式是:采用引流泵原理,加砂不再额外添加加料泵,而使用射流泵系统自身的一部分装置,通过射流泵的虹吸原理(也是后混合切割系统的持续磨料加注原理)加注到加砂罐中。
[0010] 具体而言,在系统中并联两个磨料罐,运用气动闸阀控制使得处于供料状态的磨料罐与高压管道连通,处于加砂状态的磨料罐与高压管道断开,磨料属于硬度较高的颗粒,用螺旋输送机等直接接触式输送磨料会对输送机械产生较严重的磨损,射流泵利用高速射流作为工作动力传递能量,输送流体或固体颗粒,其结构简单,无易磨损部件,无需增加其他动力装置,运用射流泵作为磨料输送装置较为合适。但是其缺点是通过引流泵损失切割系统一部分能量,影响切割能力。
[0011] 综上所述,对于双罐并联加注的方式,其共同缺点是:双罐供料工作系统作业,应用中存在着明显的弊端。首先,两个磨料罐交替时,低压罐有一个升压过程,此时对高压喷射来说,当刚接通低压罐时,因为压力大幅度下降而无法进行正常喷射作业,再加上装料时有少量的空气混入罐内,会积累在磨料罐顶部,以及容器因压力升高产生弹性变形等因素,使接通的低压罐压力升到稳定工作的压力值需要一段时间,也就是说,这种供料方式使喷射作业有一个短暂的间断,不能保证始终平稳地连续工作,这显然不能适合高要求的作业场合。其次,并列的两罐需配备两套相应的管路和阀件,不仅提高了初始造价,且操作时需不断启闭许多阀门,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
[0012] 对于双罐串联,整个系统还是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预升压接纳系统,上下重叠设置有两个高压罐,上罐承担装料,下罐承担供料(供料给射流切割系统),上下罐的中间用一个高压大通径砂浆截止阀与接纳阀相连通,另一部分是循环置换装加系统,用来给上罐供料,主要有混浆斗、砂装泵、装料罐以及有关管路阀件组成。
[0013] 工作原理为首先给上罐加注磨料,然后关闭所有外围管路阀门,打开接纳阀,通过重力让上罐中的磨料进入下罐中,然后关闭接纳阀,打开泄压阀,从新给上罐加注磨料。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双罐体积过于庞大,系统较为复杂。
[0014] 由上述分析可知,现有技术中的各类型前混合水射流切割系统均没有一种能较好实现持续磨料加注功能的加注装置。

发明内容

[0015]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磨料加注装置。
[0016]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17] 一种磨料加注装置,包括:
[0018] 密封设置的磨料罐,其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磨料罐的腔体分成零压腔和带压腔;
[0019] 加料装置,其固定在所述隔板上,所述加料装置一部分位于所述零压腔内,剩余部分位于所述带压腔内,所述加料装置包括进料状态和排料状态,当所述加料装置处于进料状态时,所述加料装置位于所述零压腔内的部分与所述零压腔连通,位于所述带压腔内的部分与所述带压腔隔离,所述加料装置用于存储磨料;当所述加料装置处于排料状态时,所述加料装置位于所述零压腔内的部分与所述零压腔隔离,位于所述带压腔内的部分与所述带压腔连通,所述加料装置用于排出所存储的磨料至带压腔;以及
[0020] 驱动装置,其用于驱动所述加料装置在进料状态和排料状态之间切换。
[0021]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加料装置包括:
[0022] 外套筒,其固定在所述隔板上,且所述外套筒一部分位于所述零压腔内,剩余部分位于所述带压腔内,位于所述零压腔内的部分设有外套筒进料口,位于所述带压腔内的部分设有外套筒排料口;
[0023] 内套筒,其套设在所述外套筒内,并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内套筒相对所述外套筒滑动,所述内套筒内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顶端设有内套筒进料口,所述收容腔的底端设有内套筒排料口;同时
[0024] 当所述内套筒相对所述外套筒滑动使外套筒进料口与所述内套筒进料口对齐时,所述外套筒排料口与所述内套筒排料口错位;
[0025] 当所述内套筒相对所述外套筒滑动使外套筒排料口与所述内套筒排料口对齐时,所述外套筒进料口与所述内套筒进料口错位。
[0026]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0027] 升降电机,其固定在所述内套筒的顶端;
[0028] 螺母,其固定在所述外套筒的顶端;
[0029] 丝杠,其一端与所述升降电机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螺母;以及
[0030] 电机控制器,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电机正转、反转或关闭。
[0031]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套筒上还设有:
[0032] 第一接近开关,其被设置成:当所述内套筒相对所述外套筒滑动使外套筒进料口与所述内套筒进料口对齐时,所述第一接近开关用于对电机控制器发出指令,驱使所述电机控制器关闭升降电机;
[0033] 第二接近开关,其被设置成:当所述内套筒相对所述外套筒滑动使外套筒排料口与所述内套筒排料口对齐时,所述第二接近开关用于对电机控制器发出指令,驱使所述电机控制器关闭升降电机。
[0034]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电机控制器被设置成:当所述第一接近开关或第二接近开关驱使所述电机控制器关闭升降电机时,所述电机控制器在经过预设时间T后,重新启动所述升降电机,并改变升降电机的转向。
[0035]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升降电机上设有用于统计旋转圈数的旋转编码器,所述旋转编码器用于将统计的旋转圈数发送至所述电机控制器。
[0036]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磨料加注装置还包括:
[0037] 进料口密封件,其嵌套在所述外套筒的内壁上,并位于所述外套筒进料口下方;
[0038] 排料口密封件,其嵌套在所述外套筒的内壁上,并位于所述外套筒排料口上方。
[0039]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磨料加注装置还包括:
[0040] 顶端密封件,其嵌套在所述外套筒的内壁上,并位于所述外套筒进料口上方;
[0041] 底端密封件,其嵌套在所述外套筒的内壁上,并位于所述外套筒排料口下方。
[0042]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套筒还包括沿所述收容腔的周向向上延伸和向下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在相对所述外套筒滑动的过程中,可始终覆盖顶端密封件和底端密封件。
[004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44] (1)本发明中的磨料加注装置,其加料装置采用了外套筒、内套筒的嵌套结构,并通过两者之间的进料口密封件、排料口密封件、顶端密封件和底端密封件。将带压的磨料罐中高压流体和零压区域隔离,利用内套筒内部收容腔作为转运工具,将零压区域的磨料顺利转移至带有高压流体的带压腔中。其和现有技术中的双罐并联加注和双罐串联加注的方式相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0045] (2)本发明中的磨料加注装置,其延伸部是沿收容腔的周向延伸,内套筒横截面呈两个连起来的H,在收容腔的上下设置这样的形状的延伸部后,一方面给顶端密封件和底端密封件预留安装空间,又因为内套筒在相对外套筒滑动的过程中,延伸部始终覆盖顶端密封件和底端密封件。即可以保证顶端密封件和底端密封件不会从外套筒的内壁上脱落。此外,和设置成一个圆柱形的套筒相比,设计成本实施例中这样的形状还可以给丝杠的运动留出空间,也预留了顶部和底部两个腔体,防止空气大幅度压缩导致气压阻力升高。

附图说明

[004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磨料加注装置进料时的结构示意图;
[0047]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磨料加注装置排料时的结构示意图
[0048] 图中:1-磨料罐,11-隔板,12-零压腔,13-带压腔,2-加料装置,21-外套筒,211-第一接近开关,212-第二接近开关,22-外套筒进料口,23-外套筒排料口,24-内套筒,25-收容腔,26-内套筒进料口,27-内套筒排料口,28-延伸部,3-驱动装置,31-升降电机,32-螺母,33-丝杠,4-U形管,5-进料口密封件,6-排料口密封件,7-顶端密封件,8-底端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50]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磨料加注装置,其包括密封设置的磨料罐1、加料装置2和驱动装置3。
[0051] 其中,磨料罐1,其内设有隔板11,隔板11将磨料罐1的腔体分成零压腔12和带压腔13。零压腔12通过两条管路连接外置的磨料供给单元,这两条管路中,一条用于将带压水排出到磨料供给单元,另一条用于将磨料混浆输送到零压腔12内。
[0052] 加料装置2,其固定在隔板11上,加料装置2一部分位于零压腔12内,剩余部分位于带压腔13内,加料装置2包括进料状态和排料状态,当加料装置2处于进料状态时,加料装置2位于零压腔12内的部分与零压腔12连通,位于带压腔13内的部分与带压腔13隔离,加料装置2用于存储磨料;当加料装置2处于排料状态时,加料装置2位于零压腔12内的部分与零压腔12隔离,位于带压腔13内的部分与带压腔13连通,加料装置2用于排出所存储的磨料至带压腔13。驱动装置3,其用于驱动加料装置2在进料状态和排料状态之间切换。
[0053] 进一步地,带压腔13内还设有U形管4,U形管4的一端从磨料罐1的底端伸出。U形管4穿过磨料罐1的底端的部分会与外部高压进水管路连接。
[0054] 优选的,作为一个较好的实施方式,加料装置2包括:
[0055] 外套筒21,其固定在隔板11上,且外套筒21一部分位于零压腔12内,剩余部分位于带压腔13内,位于零压腔12内的部分设有外套筒进料口22,位于带压腔13内的部分设有外套筒排料口23;
[0056] 内套筒24,其套设在外套筒21内,并与驱动装置3相连,驱动装置3用于驱动内套筒24相对外套筒21滑动,内套筒24内设有收容腔25,收容腔25的顶端设有内套筒进料口26,收容腔25的底端设有内套筒排料口27;同时
[0057] 当内套筒24相对外套筒21滑动使外套筒进料口22与内套筒进料口26对齐时,外套筒排料口23与内套筒排料口27错位;
[0058] 当内套筒24相对外套筒21滑动使外套筒排料口23与内套筒排料口27对齐时,外套筒进料口22与内套筒进料口26错位。
[0059] 优选的,作为一个较好的实施方式,驱动装置3包括:
[0060] 升降电机31,其固定在内套筒24的顶端;
[0061] 螺母32,其固定在外套筒21的顶端;
[0062] 丝杠33,其一端与升降电机31相连,另一端穿过螺母32;以及
[0063] 电机控制器,其用于驱动升降电机31正转、反转或关闭。
[0064] 进一步地,外套筒21上还设有:
[0065] 第一接近开关211,其被设置成:当内套筒24相对外套筒21滑动使外套筒进料口22与内套筒进料口26对齐时,第一接近开关211用于对电机控制器发出指令,驱使电机控制器关闭升降电机31;
[0066] 第二接近开关212,其被设置成:当内套筒24相对外套筒21滑动使外套筒排料口23与内套筒排料口27对齐时,第二接近开关212用于对电机控制器发出指令,驱使电机控制器关闭升降电机31。
[0067] 进一步地,电机控制器被设置成:当第一接近开关211或第二接近开关212驱使电机控制器关闭升降电机31时,电机控制器在经过预设时间T后,重新启动升降电机31,并改变升降电机31的转向。
[0068] 这样通过第一接近开关211、第二接近开关212与电机控制器之间的配合,便可以实现升降电机31在外套筒21内往返移动,进而实现进料和排料。
[0069] 与此同时,为了实现升降电机31在外套筒21内往返移动,还可以在升降电机31上设置用于统计旋转圈数的旋转编码器,旋转编码器用于将统计的旋转圈数发送至电机控制器。这样当旋转编码器统计到升降电机31转动到预设的圈数时,电机控制器将会控制升降电机31停止转动,然后经过预设时间T后,再控制升降电机31反转,这里在升降电机31停止转动经过一个预设时间T,主要是考虑到了进料和排料的时间。
[0070] 优选的,作为一个较好的实施方式,磨料加注装置还包括进料口密封件5、排料口密封件6、顶端密封件7和底端密封件8。
[0071] 其中,进料口密封件5,其嵌套在外套筒21的内壁上,并位于外套筒进料口22下方。
[0072] 排料口密封件6,其嵌套在外套筒21的内壁上,并位于外套筒排料口23上方。
[0073] 顶端密封件7,其嵌套在外套筒21的内壁上,并位于外套筒进料口22上方。
[0074] 底端密封件8,其嵌套在外套筒21的内壁上,并位于外套筒排料口23下方。
[0075] 在本实施例中,进料口密封件5在排料状态下实现外套筒进料口22和内套筒进料口26之间的密封。排料口密封件6在进料状态下实现外套筒排料口23和内套筒排料口27之间的密封。顶端密封件7防止水进入顶部空腔中影响升降电机31工作,底端密封件8防止水进入底部空腔中阻碍内套筒24运动。
[0076] 优选的,作为一个较好的实施方式,内套筒24还包括沿收容腔25的周向向上延伸和向下延伸的延伸部28,内套筒24在相对外套筒21滑动的过程中,延伸部28始终覆盖顶端密封件7和底端密封件8。
[0077] 由于本实施例中延伸部28是沿收容腔25的周向延伸,内套筒24横截面呈两个连起来的H,在收容腔25的上下设置这样的形状的延伸部28后,一方面给顶端密封件7和底端密封件8预留安装空间,又因为内套筒24在相对外套筒21滑动的过程中,延伸部28始终覆盖顶端密封件7和底端密封件8。即可以保证顶端密封件7和底端密封件8不会从外套筒21的内壁上脱落。此外,和设置成一个圆柱形的套筒相比,设计成本实施例中这样的形状还可以给丝杠33的运动留出空间,也预留了顶部和底部两个腔体,防止空气大幅度压缩导致压力阻力升高。
[0078] 下面对磨料加注装置的原理进行介绍:
[0079] 当升降电机31驱动丝杠33转动时,由于螺母32固连在外套筒21的顶端不能转动,因此丝杠33会旋转升降并带动升降电机31上升或下降,从而带动内套筒24随之上升或下降;在内套筒24上升过程中,当升降电机31转动到设定圈数时,或者被第一接近开关211感应到时,外接的电机控制器将会控制升降电机31停止转动,此时外套筒进料口22与内套筒进料口26基本对齐,磨料通过重力从零压腔12流动到内套筒24的收容腔25中。经过设定时间T后,电机控制器控制升降电机31反向转动,内套筒24进入下降过程,当升降电机31反向转动到设定圈数时,或者被第二接近开关212感应到时,电机控制器又会控制升降电机31停止转动,此时外套筒排料口23与内套筒排料口27基本对齐,磨料通过重力流动到带压腔13中。经过设定时间T后,电机控制器再次控制升降电机31反向转动;通过循环上述运动环节,从而在系统高压工作状态下实现磨料的持续加注。
[0080] 下面再介绍一下利用本磨料加注装置在固定工作环境条件下的长时间、连续切割工作原理:
[0081] 1.接通并开启外接水源、外部电源,外部磨料供给单元;
[0082] 2.开启驱动电机控制器并设定升降电机31的转速,根据第一接近开关211、第二接近开关212的状态设定升降电机31的初始旋向;设定升降电机31驱动丝杠33顺时针旋转时,内套筒24上升;升降电机31处于待启动状态;
[0083] 3.启动水射流切割系统,水射流切割系统的压力、流量逐步升高至设定值,开始对被切割对象进行磨料射流切割作业;同时开启升降电机31;
[0084] 4.在内套筒24上升过程中,当被第一接近开关211感应到时,电机控制器控制升降电机31停止转动,此时外套筒进料口22与内套筒进料口26基本对齐,磨料通过重力从零压腔12流动到内套筒24的收容腔25中;
[0085] 5.经过设定时间T后,电机控制器控制升降电机31反向转动,内套筒24进入下降过程;
[0086] 6.在内套筒24下降的过程中,当被第二接近开关212感应到时,电机控制器控制升降电机31停止转动,此时外套筒排料口23与内套筒排料口27基本对齐,磨料通过重力流动到带压腔13中;
[0087] 7.经过设定时间T后,电机控制器再次控制升降电机31反向转动;
[0088] 8.通过循环执行上述5~8步骤中动作,即可实现磨料的持续加载;
[0089] 9.切割完成后,关闭水射流切割系统,关闭电机控制器,断开外部电源,断开外接水源,断开磨料加注接头连接的磨料供给单元,系统恢复初始状态。
[0090] 综上,本磨料加注装置,其加料装置2采用了外套筒21、内套筒24的嵌套结构,并通过两者之间的进料口密封件5、排料口密封件6、顶端密封件7和底端密封件8。将带压的磨料罐1中高压流体和零压区域隔离,利用内套筒24内部收容腔25作为转运工具,将零压区域的磨料顺利转移至带有高压流体的带压腔13中。其和现有技术中的双罐并联加注和双罐串联加注的方式相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0091]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