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挠性联轴器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1320818.6

文献号 : CN10935694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于广滨张元王俊棋

申请人 : 盐城哈力动力传动及智能装备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新型挠性联轴器结构,涉及一种机械部件。左半联轴套连接端设有球铰圆球,右半联轴套连接端设有球铰外壳,球铰圆球与球铰外壳球铰连接,球铰圆球中间固定有弧形卡头,球铰外壳内壁设有与弧形卡头相配合的弧形卡槽,两个卸荷耗能板上下并列固定在左半联轴套及右半联轴套连接端之间,左半联轴套及右半联轴套分别套装固定有一个法兰盘,法兰盘边缘位置设有多个径向豁口,两个法兰盘的多个径向豁口之间均匀卡设有多个长条环,半圆筒状弹性件内侧壁设有多条沟槽,两个半圆筒状弹性件对接固定呈圆筒状并同轴紧密设置在两个法兰盘之间。满足扭矩传递的同时,具有较强的承受径向荷载的能力。

权利要求 :

1.一种新型挠性联轴器结构,包括同轴相对设置的左半联轴套(1)及右半联轴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挠性联轴器结构还包括两个卸荷耗能板(3)、两个法兰盘(4)、两个半圆筒状弹性件(6)以及多个长条环(5),所述左半联轴套(1)连接端中心轴向延伸并设有球铰圆球(1-1),所述右半联轴套(2)连接端中心轴向延伸并设有球铰外壳(2-1),所述球铰圆球(1-1)与所述球铰外壳(2-1)球铰连接,球铰圆球(1-1)中间竖向贴合固定有弧形卡头(1-

2),球铰外壳(2-1)内壁设有与所述弧形卡头(1-2)相配合的弧形卡槽(2-2),所述两个卸荷耗能板(3)上下并列固定在左半联轴套(1)及右半联轴套(2)连接端之间,左半联轴套(1)及右半联轴套(2)侧壁临近连接端分别套装固定有一个法兰盘(4),所述两个法兰盘(4)边缘位置分别沿其圆周方向等角度设有多个径向豁口(4-1),两个法兰盘(4)的所述多个径向豁口(4-1)之间均匀卡设有多个长条环(5),所述两个半圆筒状弹性件(6)内侧壁分别设有多条与对应的所述长条环(5)相配合的沟槽(6-1),两个半圆筒状弹性件(6)对接固定呈圆筒状并同轴紧密设置在两个法兰盘(4)之间,每个长条环(5)紧密设置在对应的两条所述沟槽(6-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挠性联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半圆筒状弹性件(6)两端分别向外延伸有连接部(6-2),两个半圆筒状弹性件(6)每对应的两个所述连接部(6-2)利用两个金属板条(7)夹持后,通过至少三个螺栓螺母(8)紧固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挠性联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法兰盘(4)的多个径向豁口(4-1)数量为偶数个并至少为6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挠性联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半圆筒状弹性件(6)均采用工业塑料或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多个长条环(5)均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挠性联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卸荷耗能板(3)为V形板材,其两端分别同向垂直设置有安装部(3-1),每个所述安装部(3-1)通过两个固定螺栓(9)与对应的左半联轴套(1)或右半联轴套(2)连接端固接,每个卸荷耗能板(3)的开口侧正对球铰圆球(1-1)及球铰外壳(2-1)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挠性联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卸荷耗能板(3)的夹角为90°135°,并采用弹簧钢制成。

~

说明书 :

一种新型挠性联轴器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部件,尤其是一种新型挠性联轴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联轴器是用来联接不同机构中的两根轴,使之传递扭矩得以共同旋转的机械部件,其中挠性联轴器因具有一定缓冲和减振作用,应用更为广泛。
[0003] 然而,目前常用的挠性联轴器普遍不宜承受径向荷载,随着社会发展对机械质量要求地日益严格,各机械部件承受荷载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在机械领域中荷载的传递通常十分复杂,传统的挠性联轴器难以满足径向荷载的冲击,越来越难以满足现阶段机械制造的使用需求。因此,亟需对挠性联轴器进行结构优化,使之具有较强的承受径向荷载的能力。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挠性联轴器结构。
[0005]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挠性联轴器结构,包括同轴相对设置的左半联轴套及右半联轴套,所述新型挠性联轴器结构还包括两个卸荷耗能板、两个法兰盘、两个半圆筒状弹性件以及多个长条环,所述左半联轴套连接端中心轴向延伸并设有球铰圆球,所述右半联轴套连接端中心轴向延伸并设有球铰外壳,所述球铰圆球与所述球铰外壳球铰连接,球铰圆球中间竖向贴合固定有弧形卡头,球铰外壳内壁设有与所述弧形卡头相配合的弧形卡槽,所述两个卸荷耗能板上下并列固定在左半联轴套及右半联轴套连接端之间,左半联轴套及右半联轴套侧壁临近连接端分别套装固定有一个法兰盘,所述两个法兰盘边缘位置分别沿其圆周方向等角度设有多个径向豁口,两个法兰盘的所述多个径向豁口之间均匀卡设有多个长条环,所述两个半圆筒状弹性件内侧壁分别设有多条与对应的所述长条环相配合的沟槽,两个半圆筒状弹性件对接固定呈圆筒状并同轴紧密设置在两个法兰盘之间,每个长条环紧密设置在对应的两条所述沟槽内。
[000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左半联轴套及右半联轴套采用球铰连接,又通过弧形卡头和弧形卡槽限制摆动方向,结合两个卸荷耗能板对左半联轴套及右半联轴套进行固定,两个半圆筒状弹性件、两个法兰盘及多个长条环相互定位,结构简单巧妙,在满足扭矩传递的同时,卸荷耗能板、半圆筒状弹性件及长条环可对径向荷载进行耗能,具有较强的承受径向荷载的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现阶段机械制造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本发明的新型挠性联轴器结构的整体结构轴测图;
[0008] 图2是本发明的拆分结构轴测图;
[0009] 图3是本发明的左半联轴套及右半联轴套的装配结构轴测图;
[0010] 图4是本发明的卸荷耗能板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2]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 图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挠性联轴器结构,包括~同轴相对设置的左半联轴套1及右半联轴套2,所述新型挠性联轴器结构还包括两个卸荷耗能板3、两个法兰盘4、两个半圆筒状弹性件6以及多个长条环5,所述左半联轴套1连接端中心轴向延伸并设有球铰圆球1-1,所述右半联轴套2连接端中心轴向延伸并设有球铰外壳2-
1,所述球铰圆球1-1与所述球铰外壳2-1球铰连接,球铰圆球1-1中间竖向贴合固定有弧形卡头1-2,球铰外壳2-1内壁设有与所述弧形卡头1-2相配合的弧形卡槽2-2,所述两个卸荷耗能板3上下并列固定在左半联轴套1及右半联轴套2连接端之间,左半联轴套1及右半联轴套2侧壁临近连接端分别套装固定有一个法兰盘4,所述两个法兰盘4边缘位置分别沿其圆周方向等角度设有多个径向豁口4-1,两个法兰盘4的所述多个径向豁口4-1之间均匀卡设有多个长条环5,所述两个半圆筒状弹性件6内侧壁分别设有多条与对应的所述长条环5相配合的沟槽6-1,两个半圆筒状弹性件6对接固定呈圆筒状并同轴紧密设置在两个法兰盘4之间,每个长条环5紧密设置在对应的两条所述沟槽6-1内。
[0013] 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每个所述半圆筒状弹性件6两端分别向外延伸有连接部6-2,两个半圆筒状弹性件6每对应的两个所述连接部6-2利用两个金属板条7夹持后,通过至少三个螺栓螺母8紧固定位。
[0014] 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2、3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或具体实施方式二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每个所述法兰盘4的多个径向豁口4-1数量为偶数个并至少为6个。
[0015] 具体实施方式四: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三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两个半圆筒状弹性件6均采用工业塑料或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多个长条环5均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0016] 具体实施方式五:如图3、4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每个所述卸荷耗能板3为V形板材,其两端分别同向垂直设置有安装部3-1,每个所述安装部3-1通过两个固定螺栓9与对应的左半联轴套1或右半联轴套2连接端固接,每个卸荷耗能板3的开口侧正对球铰圆球1-1及球铰外壳2-1设置。
[0017] 具体实施方式六: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五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每个所述卸荷耗能板3的夹角为90°135°,并采用弹簧钢制成。~
[0018] 本发明未对外部轴的固定形式进行改变,因此,使用时将外部需要联接的两根轴的自由端分别插装在左半联轴套1及右半联轴套2内,采用传统联轴器常规固定方式即可,如定位螺丝固定或键槽型固定。
[0019]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装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条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0]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