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684332.X

文献号 : CN10938829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郑启涛许邹明张雷王静田健谢晓冬陈彤田新斌何敏

申请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面板,包括触控区,触控区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导电部,多个导电部所在区域包括电极区;多个电连接部,将电极区中的导电部电连接以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彼此交叉,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彼此绝缘,且沿第二方向,每个第一电极包括至少两个导电部;沿第一方向,每个第二电极包括至少两个导电部。该触控面板中的触控电极采用间隔排布的多个导电部,并通过电连接部电连接位于电极区的导电部以形成触控电极代替一般的大尺寸电极块,可有效消除触控面板中的内应力,提升触控面板的耐弯折性能。

权利要求 :

1.一种触控面板,包括触控区,所述触控区包括:

间隔排布的多个导电部,所述多个导电部所在区域包括电极区;

多个电连接部,将所述电极区中的所述导电部电连接以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彼此交叉,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彼此绝缘,其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导电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每个所述第二电极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导电部,其中,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每个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五部分均包括所述导电部,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交汇处,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一部分被所述第二电极包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第四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第五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每个所述电连接部最多与三个所述导电部重叠,所述电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导电部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多个导电部所在区域还包括虚设区,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多个导电部在所述触控区中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触控区中的每个所述导电部的平面形状以及尺寸均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每个所述导电部的边缘为折线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导电部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导电部的材料与所述电连接部的材料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每个所述电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不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交汇处,所述第一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两排电连接的所述导电部,所述第二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至少两排电连接的所述导电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每个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导电部设置在不同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交汇处,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之一的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导电部设置在不同层;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交汇处以外,每个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导电部同层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导电部的平面形状包括矩形、三角形、菱形、正六边形或者圆形中的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相邻的所述导电部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每个所述导电部的平面形状的最大尺寸。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相邻的所述导电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0-

50μm。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触控面板为柔性触控面板。

16.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导电层;

对所述第一导电层图案化以形成间隔排布的多个导电部,所述多个导电部所在区域包括电极区;以及在所述电极区中形成多个电连接部,将所述电极区中的所述导电部电连接以在所述电极区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彼此交叉,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彼此绝缘设置,其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导电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每个所述第二电极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导电部,其中,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每个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和所述第五部分均包括所述导电部,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交汇处,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一部分被所述第二电极包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第四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第五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每个所述电连接部最多与三个所述导电部重叠,所述电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导电部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导电部所在区域还包括虚设区,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中,形成所述多个电连接部之前,在所述导电部上形成绝缘层,在位于所述电极区的所述绝缘层上形成通孔,然后在所述绝缘层上形成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导电部电连接,对所述第二导电层图案化以在所述电极区形成所述多个电连接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交汇处,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之一的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导电部形成在不同层;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交汇处以外,所述导电部与每个所述电连接部形成在同一层。

20.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说明书 :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触控面板技术中的电容式触控技术较为常用。通常,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自电容式和互电容式。自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在衬底基板上用透明导电材料制作的触控电极阵列,这些触控电极分别与地构成电容。互电容式触摸面板包括在衬底基板上用透明导电材料制作相互绝缘的横向电极和纵向电极,两组电极交叉的地方将会形成电容。当手指触摸到触控面板时,影响了触摸点附近两个电极之间的耦合,从而改变了这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容量。

发明内容

[0003] 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面板中的触控电极不再采用大尺寸电极块,而是采用间隔排布的多个导电部,并通过电连接部电连接位于电极区的导电部以形成触控电极,可有效消除触控面板中的内应力,提升触控面板的耐弯折性能。
[0004] 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触控区,触控区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导电部,多个导电部所在区域包括电极区;多个电连接部,将电极区中的导电部电连接以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彼此交叉,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彼此绝缘,且沿第二方向,每个第一电极包括至少两个导电部;沿第一方向,每个第二电极包括至少两个导电部。
[0005] 例如,在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多个导电部所在区域还包括虚设区,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
[0006] 例如,在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多个导电部在触控区中均匀分布。
[0007] 例如,在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触控区中的每个导电部的平面形状以及尺寸均相同。
[0008] 例如,在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每个导电部的边缘为折线型。
[0009] 例如,在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导电部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
[0010] 例如,在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导电部的材料与电连接部的材料相同。
[0011] 例如,在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每个电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不平行。
[0012] 例如,在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交汇处,第一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两排电连接的导电部,第二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至少两排电连接的导电部。
[0013] 例如,在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每个电连接部与导电部设置在不同层。
[0014] 例如,在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交汇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之一的电连接部与导电部设置在不同层;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交汇处以外,每个电连接部与导电部同层设置。
[0015] 例如,在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彼此垂直。
[0016] 例如,在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导电部的平面形状包括矩形、三角形、菱形、正六边形或者圆形中的一种。
[0017] 例如,在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相邻的导电部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每个导电部的平面形状的最大尺寸。
[0018] 例如,在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导电部的平面形状的最大尺寸为280μm。
[0019] 例如,在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相邻的导电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0-50μm。
[0020] 例如,在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触控面板为柔性触控面板。
[0021] 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导电层;对第一导电层图案化以形成间隔排布的多个导电部,多个导电部所在区域包括电极区;以及在电极区中形成多个电连接部,将电极区中的导电部电连接以在电极区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彼此交叉,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彼此绝缘设置,且沿第二方向,每个第一电极包括至少两个导电部;沿第一方向,每个第二电极包括至少两个导电部。
[0022] 例如,在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中,多个导电部所在区域还包括虚设区,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
[0023] 例如,在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中,形成多个电连接部之前,在导电部上形成绝缘层,在位于电极区的绝缘层上形成通孔,然后在绝缘层上形成第二导电层,第二导电层通过通孔与导电部电连接,对第二导电层图案化以在电极区形成多个电连接部。
[0024] 例如,在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中,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交汇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之一的电连接部与导电部形成在不同层;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交汇处以外,导电部与每个电连接部形成在同一层。
[0025] 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

附图说明

[002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0027] 图1为一种柔性触控面板中的一个触控单元图案示意图;
[0028] 图2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的触控区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B为图2A示出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一个交汇处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0] 图3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一示例中图2A示出的沿AB线所截的XZ平面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31] 图3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一示例中图2A示出的沿CD线所截的XZ平面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32] 图3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另一示例中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交汇处以外的电极区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33]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35]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36] 图1为一种柔性触控面板中的一个触控单元图案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触控单元包括沿X方向延伸的大尺寸的块状第一触控电极11,以及沿Y方向延伸的大尺寸的块状第二触控电极12。例如,第一触控电极11与第二触控电极12中之一为触控驱动电极,另一个为触控感应电极。由于第一触控电极11与第二触控电极12彼此绝缘设置,所以在第一触控电极11与第二触控电极12的交汇处设置桥点连接结构13,以将相邻的两块第二触控电极12电连接。
[0037] 柔性触控面板包括多个如图1所示的触控单元图案,因此,触控面板中包括多个沿X方向延伸的大尺寸的块状第一触控电极11和多个沿Y方向延伸的大尺寸的块状第二触控电极12。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1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2在交叠的位置可形成电容,当有手指触摸时,影响了触摸点附近电容的耦合,从而改变了触摸点附近电容的电容量。由此,利用这种电容量的变化可判断出触控位置。
[0038] 在研究中,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目前,在柔性触摸屏生产工艺中,GF(Glass Film)架桥工艺虽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工艺本身也有着很多难题亟待解决。例如,在触控单元图案的设计中,桥点的材料采用金属(Metal)还是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具有很大争议:采用Metal桥延展性虽好,但消影效果差;采用ITO桥,消影效果好,但延展性差,当ITO桥发生弯折时容易出现断裂;另外,触控单元中的触控电极采用尺寸较大的ITO图案(例如尺寸为4-5cm的ITO块),也会导致触控电极本身具有很大的内应力,弯折时很容易发生断裂。因此,在设计触控单元的图案时,需兼顾消影效果和耐弯折性。
[0039]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面板,包括触控区,触控区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导电部,多个导电部所在区域包括电极区;多个电连接部,将电极区中的导电部电连接以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彼此交叉,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彼此绝缘,并且,沿第二方向,每个第一电极包括至少两个导电部;沿第一方向,每个第二电极包括至少两个导电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中的触控电极不再采用大尺寸ITO块,而是采用间隔排布的多个导电部,并通过电连接部电连接位于电极区的导电部以形成触控电极,可有效消除触控面板中的内应力,提升触控面板的耐弯折性能。
[004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进行描述。
[0041] 实施例一
[0042]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图2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的触控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A所示,触控区100包括:沿X方向和Y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导电部110以及多个电连接部120。多个导电部110所在区域包括电极区111,其中,电极区111为图2A中虚线圈出的区域。多个电连接部120位于电极区111,并将电极区111中的导电部110电连接以形成沿第一方向(X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113以及沿第二方向(Y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114,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彼此交叉,第一电极113与第二电极114彼此绝缘,并且,沿第二方向,每个第一电极113包括至少两个导电部110;沿第一方向,每个第二电极114包括至少两个导电部110。
[0043] 例如,多个导电部110所在区域还包括虚设区112,位于第一电极113与第二电极114之间,即,虚设区112为虚线圈出的区域(电极区111)以外的区域,虚设区112中的导电部
110与电极区111中的导电部110绝缘设置。
[0044]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的第一电极113和第二电极114在交叠的位置可形成电容,当有手指触摸时,影响了触摸点附近电容的耦合,从而改变了触摸点附近电容的电容量。由此,利用这种电容量的变化可判断出触控位置。例如,第一电极113可以为驱动电极(Tx)通道,第二电极114可以为感应电极(Rx)通道。本实施例不限于此,驱动电极(Tx)通道与感应电极(Rx)通道也可以互换。
[0045]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的触控电极,即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不再采用大尺寸ITO块,而是采用间隔排布的小尺寸的多个导电部,并通过电连接部电连接位于电极区的导电部以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有效消除触控面板中的内应力,提升触控面板的耐弯折性能。另一方面,由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虚设区中包括间隔排布的小尺寸的多个导电部,因而可以调节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互容值。
[0046] 例如,如图2A所示,触控区100中的每个导电部110的平面形状以及尺寸均相同。
[0047] 例如,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导电部110的平面形状中的最大尺寸为280μm,即本实施例以导电部110的平面形状为近似正方形为例进行描述,则该导电部110可以为200μm*200μm的正方形。
[0048] 例如,与图1所示的沿X方向具有最大尺寸为4mm-5mm的块状第二触控电极12相比,本实施例中的触控电极(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由较小尺寸的导电部110以及电连接部120组成,可有效消除触控面板中的内应力,提升触控面板的耐弯折性能。本实施例对导电部110的具体尺寸不作限制,要根据实际触控面板的尺寸而定。
[0049] 例如,如图2A所示,相邻的导电部110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每个导电部110的平面形状中的最大尺寸。例如,本实施例中相邻的导电部110之间的最短尺寸小于280μm。
[0050] 例如,如图2A所示,相邻的导电部110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0-50μm。例如,本实施例中相邻的导电部110之间的最短距离可以设置为30μm,本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
[0051] 例如,如图2A所示,导电部110的材料可以为透明导电材料,例如为氧化铟锡(ITO)等。本实施例中将整块大尺寸的ITO触控电极替换为多个电连接的小尺寸的导电部构成的触控电极以后,考虑到设置导电部110与不设置导电部110的区域的折射率的不同会使触控面板的消影效果差,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多个导电部110在触控区100中均匀分布,即,多个导电部110在电极区111与虚设区112中的分布密度相同,以有效提升整个触控面板的消影效果。
[0052] 例如,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在虚设区112设置多个均匀分布的导电部110有利于提升触控区100的电容均匀性。
[0053] 例如,如图2A所示,每个导电部110的边缘为折线型。以本实施例中的近似正方形的导电部110为例,每个导电部110的四个边缘设计为折线型而非一般的直线型,从而避免搭配高分辨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光源时出现摩尔纹现象。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由于导电部110的边缘设计为折线型,因此称导电部110的形状为“近似正方形”。
[0054] 例如,本实施例提供的导电部110的平面形状不限于如图2A所示的正方形,例如,还可以包括矩形、三角形、菱形、正六边形或者圆形中的一种。例如,形状为矩形、三角形、菱形、正六边形或者圆形的导电部的边缘设计为折线型而非平滑的直线或者曲线,从而避免搭配高分辨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光源时出现摩尔纹现象。
[0055] 例如,如图2A所示,每个电连接部12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不平行。例如,第一方向(X方向)与第二方向(Y方向)彼此垂直,本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
[0056] 例如,多个电连接部120中用于电连接导电部110以形成第一电极113的多个电连接部120的延伸方向可以均相同,也可以部分相同。同理,多个电连接部120中用于电连接导电部110以形成第二电极114的多个电连接部120的延伸方向可以均相同,也可以部分相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本实施例中的电连接部的相对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的倾斜的设计,可以避免电连接部均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密集排布而影响视觉效果,引起人眼识别,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触控面板的消影效果。
[0057] 例如,导电部110的材料与电连接部120的材料相同,例如,均为透明导电材料,从而可以提升导电部110与电连接部120之间的连接能力。
[0058] 例如,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极113与第二电极114可以采用近似哑铃形状的排布形状,但不限于此,根据实际触控面板中对电容的要求,也可以将第一电极113沿Y方向的长度设置为处处相等,将第二电极114沿X方向的长度设置为处处相等。
[0059]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示意触控区100中电极区111以及虚设区112的平面结构示意图,除了导电部110以及电连接部120以外的其他膜层并没有示出。
[0060] 例如,图2A仅是示意性的示出电连接部的分布位置,只要电连接部可以实现对电极区的导电部的电连接以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即可,具体的分布位置在这里不做限制。
[0061] 例如,图2B为图2A示出的第一电极113与第二电极114之间的一个交汇处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以在图2A中示出的第一电极113与第二电极114中最窄的位置为第一电极113与第二电极114之间的交汇处。如图2B所示,在第一电极113与第二电极114的交汇处,第一电极113包括沿X方向排列的至少两排电连接的导电部110,第二电极114包括沿Y方向排列的至少两排电连接的导电部110。本实施例在第一电极113与第二电极114的交汇处,沿X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113中设置至少两排由电连接部120电连接的导电部110,以及在沿Y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114中设置至少两排由电连接部120电连接的导电部110,可以在任一电极中的一排电连接的导电部110中的电连接部120发生断裂时,或者,任一电极的任一排导电部110不再处于电连接状态时,仍然有至少一排导电部110保持整体处于电连接状态,从而实现较好的触控功能。
[0062] 例如,如图2B所示,第一电极113沿X方向包括三排电连接的导电部110,第二电极114沿Y方向包括两排电连接的导电部110,如仅有任一处电连接部120发生断裂时,不会影响整个触控面板的触控功能。本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第一电极113沿X方向包括两排电连接的导电部110,第二电极114沿Y方向包括三排电连接的导电部110,或者,第一电极113与第二电极114均包括三排电连接的导电部110等。
[0063] 例如,图3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一示例中图2A示出的沿AB线所截XZ面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A示出了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交汇处以外的电极区的剖视图。如图3A所示,触控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130,第一电极113中的导电部设置在衬底基板130上。在本实施例的一示例中,所有导电部110(第一电极113中的导电部110和第二电极中的导电部)均位于同一层,所有电连接部120位于同一层,电连接部120与导电部110设置在不同层,即,每个电连接部120与导电部110设置在不同层。
[0064] 例如,在导电部110远离衬底基板1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透明绝缘层140。例如,如图3A所示,在第一电极113与第二电极交汇处以外的电极区中,在第一电极113以及第二电极上设置有第一透明绝缘层140。
[0065] 例如,如图3A所示,在第一透明绝缘层140远离衬底基板130的一侧设置有电连接部120,电连接部120通过第一透明绝缘层140位于第一电极113(第一电极113的导电部110)的通孔141与第一电极113实现电连接,即,第一电极113中的导电部110彼此之间通过桥点连接。与此同时,对于第二电极,电连接部120也是通过第一透明绝缘层140位于第二电极(第二电极的导电部)的通孔141与第二电极实现电连接(图中未示出)。在第一电极113与第二电极交汇处以外的电极区,电连接部120一般用于连接相邻的导电部110,但本实施例不限于此。
[0066] 例如,电连接部120远离衬底基板130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透明绝缘层150。例如,第一透明绝缘层140与第二透明绝缘层150可以为光学胶层,例如,可以为透明光学胶,可起到绝缘、粘结和保护的作用。本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第一透明绝缘层140与第二透明绝缘层150还可以为其他绝缘材料。
[0067] 例如,图3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一示例中图2A示出的沿CD线所截的XZ平面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B示出了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交汇处的电极区的剖视图。如图3B所示,在本示例中,每个电连接部120与导电部110设置在不同层。为了避免第一电极113与第二电极114的交汇处发生短路,用于电连接第一电极113的电连接部120与用于电连接第二电极114的电连接部虽然设置在同一层,但是,用于电连接第一电极113的电连接部120不会电连接第二电极114的导电部110。
[0068] 例如,如图3B所示,在第一电极113与第二电极114交汇处,用于电连接第一电极113的电连接部120通过仅位于第一电极113的导电部110上的第一透明绝缘层140中的通孔
141连接第一电极113的导电部110,即与一般的在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交汇处的桥点连接结构相同,而图3B所示的第二电极114的延伸方向,即垂直于XZ面的方向,电连接部120电连接相邻的导电部以形成该第二电极114,而图3B示出的电连接部120不会电连接沿X方向相邻的两个导电部110。
[0069] 本示例中每个电连接部与导电部设置在不同层,即,采用导电部之间通过桥点连接的方式实现电连接以形成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结构,可以有效消除触控面板的内应力,并提升触控面板的耐弯折能力。
[0070] 例如,图3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另一示例中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交汇处以外的电极区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C示出了另一示例中与图3A相同位置的电极区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C所示,在第一电极113与第二电极交汇处以外,每个电连接部120与导电部110同层设置。在第一电极113与第二电极交汇处以外,导电部110与电连接部120设置在衬底基板130上,在导电部110与电连接部120远离衬底基板130的一侧设置透明绝缘层160,即可以采用与图3A中设置的第一透明绝缘层140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0071] 例如,在图3C所示的示例中,在第一电极113与第二电极交汇处的电极区,第一电极113以及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之一的电连接部120与导电部110设置在不同层(图中未示出)。例如,在第一电极113与第二电极交汇处的电极区,第一电极113以及第二电极中的电连接部120均与导电部110设置在不同层。例如,第一电极113与第二电极交汇处的电极区,第一电极113以及第二电极中之一的电连接部120与导电部110设置在不同层,第一电极113以及第二电极中的另一个的电连接部120与导电部110设置在同一层。例如,在图3C所示的示例中,在第一电极113与第二电极交汇处的电极区的局部剖视图与图3B所示的剖视图相同,但沿第二电极的延伸方向,即垂直于XZ面的方向,第二电极中的导电部与电连接部120既可以位于同一层,也可以位于不同层。
[0072] 实施例二
[007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包括:
[0074] S201:提供第一导电层。
[0075] 例如,在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一导电层。例如,第一导电层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铟锡(ITO),但不限于此。
[0076] S202:对第一导电层图案化以形成间隔排布的多个导电部,多个导电部所在区域包括电极区。
[0077] 例如,在第一导电层上涂敷一层光刻胶,对光刻胶进行曝光、显影等工艺制作光刻胶图案,然后以光刻胶图案为掩模,对第一导电层进行刻蚀以形成间隔排布的多个导电部。在形成了导电部之后对光刻胶图案进行剥离。
[0078] 例如,多个导电部所在区域还包括虚设区。
[0079] 例如,本实施例的一示例中,对导电层图案化形成的多个导电部之间彼此分离,没有连接部分。
[0080] 例如,触控区中形成的每个导电部的平面形状以及尺寸均相同。
[0081] 例如,形成的多个导电部在触控区中均匀分布,以提升触控区的消影效果。
[0082] 例如,虚设区中的导电部与电极区中的导电部绝缘。
[0083] 例如,虚设区中的多个导电部有利于提升触控区的电容均匀性。
[0084] 例如,形成的多个导电部中的每个导电部的边缘为折线型,从而可以避免搭配高分辨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时出现摩尔纹现象。
[0085] 例如,形成的导电部的平面形状包括矩形、三角形、菱形、正六边形或者圆形中的一种,本示例对此不做限制。
[0086] 例如,导电部的平面形状中的最大尺寸为280μm,本示例不限于此,根据实际生产中的触控面板的尺寸而定。例如,本示例中导电部的平面形状近似为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200μm。
[0087] 例如,相邻的导电部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每个导电部的平面形状中的最大尺寸。
[0088] 例如,相邻的导电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0-50μm,本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例如,相邻的导电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30μm。
[0089] 例如,在导电部上形成金属层,对金属层图案化以在非触控区形成绑定区以及用于连接到绑定区的金属走线。例如,非触控区可以为围绕触控区的周边区。
[0090] S203:在电极区中形成多个电连接部,将电极区中的导电部电连接以在电极区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彼此交叉,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彼此绝缘设置,并且,沿第二方向,每个第一电极包括至少两个导电部;沿第一方向,每个第二电极包括至少两个导电部。
[0091] 例如,虚设区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
[0092] 例如,在导电部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绝缘层,即第一透明绝缘层,在位于电极区的绝缘层上形成通孔,且对位于绑定区的绝缘层进行镂空设计处理以暴露绑定区。
[0093] 例如,在绝缘层以及绑定区上形成第二导电层,例如,形成的第二导电层的材料可与导电部的材料相同,也可与导电部的材料不相同。例如,导电部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
[0094] 例如,位于电极区的第二导电层通过通孔与导电部电连接,对第二导电层图案化以在电极区形成多个电连接部,即,每个电连接部与导电部形成在不同层。
[0095] 例如,形成在绑定区的第二导电层用于保护绑定区的金属层。
[0096] 例如,导电部的材料与电连接部的材料相同,例如,导电部的材料与电连接部的材料均为透明导电材料以提升导电部之间的电连接能力。
[0097] 例如,每个电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不平行以进一步提升触控面板的消影效果。
[0098] 例如,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交汇处,形成的第一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两排电连接的导电部,形成的第二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至少两排电连接的导电部。因而,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交汇处,在任一电极中的一排电连接的导电部中的电连接部发生断裂时,仍然有至少一排导电部保持整体处于电连接状态,从而实现较好的触控功能。
[0099] 例如,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中,可以在图案化形成导电部的同时形成一部分电连接部,即,可以图案化第一导电层以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交汇处以外区域的导电部之间同层形成电连接部。
[0100] 例如,在本示例中,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交汇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之一的电连接部与导电部形成在不同层。例如,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中的之一的电连接部与导电部同层形成,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中的另一个的电连接部与导电部形成在不同层,即,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中的一个的电连接部与导电部同层形成,而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中的另一个的多个导电部通过形成在另一层的电连接部实现桥点连接。
[0101] 例如,在本示例中,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交汇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的电连接部均与导电部形成在不同层,即,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中的每个电极中的导电部均通过形成在另一层的电连接部实现桥点连接。
[0102] 例如,本实施例提供的制作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制作的触控面板可以为柔性触控面板。
[0103] 本实施例形成的触控面板中的触控电极,即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不再采用大尺寸ITO块,而是采用间隔排布的小尺寸的多个导电部,并通过电连接部电连接位于电极区的导电部以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有效消除触控面板中的内应力,提升触控面板的耐弯折性能。另一方面,由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虚设区中包括间隔排布的小尺寸的多个导电部,可以调节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互容值。
[0104] 实施例三
[010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实施例一提供的任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中的触控电极不再采用大尺寸ITO块,而是采用间隔排布的小尺寸的多个导电部,并通过电连接部电连接位于电极区的导电部以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有效消除触控面板中的内应力,提升触控面板的耐弯折性能。
[0106] 例如,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柔性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装置等显示器件以及包括该显示装置的电视、数码相机、手机、手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本实施例不限于此。
[0107]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0108] (1)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实施例以及附图中,同一标号代表同一含义。
[0109] (2)本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0110] (3)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区域被放大。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0111]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