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平衡车的操纵杆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1362819.7

文献号 : CN10939855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胡慎聪陈剑

申请人 : 深圳瑞迪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平衡车的操纵杆,所述操纵杆顶部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设有坐垫,所述操纵杆上内设有设备腔,所述设备腔设于所述操纵杆两侧,所述操纵杆上设有通腔,所述通腔底部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上活动连接有制动轮组件,所述操纵杆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制动轮组件相配合的制动组件。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动平衡车的操纵杆,所述操纵杆(1)顶部设有第一连接块(11),所述第一连接块(11)上设有第一连接杆(111),所述第一连接杆(111)两端分别设有坐垫(12),所述操纵杆(1)上内设有设备腔,所述设备腔设于所述操纵杆(1)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1)上设有通腔(13),所述通腔(13)底部设有第二连接块(14),所述第二连接块(14)上活动连接有制动轮组件,所述操纵杆(1)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制动轮组件相配合的制动组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平衡车的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轮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杆(2)、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2)上的第一凹槽(24)、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24)内壁上的滚轮(21)及设于所述滚轮(21)侧壁上的转盘(22),所述转盘(22)上设有与所述制动组件相配合的凸块(221)。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平衡车的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2)内设有第一活动腔(27),所述第一活动腔(27)内设有第一配重块(28),所述第一配重块(28)可沿着所述第一活动腔(27)内壁滑动;所述第一活动腔(27)内壁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配重块(28)的固定组件。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平衡车的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腔(13)内壁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杆(2)的限位组件,所述第二连接杆(2)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组件相配合的第一限位槽(261);所述通腔(13)内壁内还设有与所述限位组件相配合的支撑组件。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平衡车的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操纵杆(1)侧壁上的安装箱(3)、设于所述安装箱(3)内的安装腔(31)及穿设于所述安装腔(31)内的限位杆(32);所述限位杆(32)与所述凸块(221)相配合。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平衡车的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32)一端设有导向板(321),所述安装腔(31)内设有与所述导向板(321)相配合的导向杆(33),所述导向杆(33)穿设于所述导向板(321)上;所述导向杆(33)上套设有限位弹簧(331)。

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平衡车的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腔(27)一端设有第一缓冲弹簧(271),另一端设有第二缓冲弹簧(272);所述第一配重块(28)底部设有第二连接块(281),所述第二连接块(281)底部设有滑板(282),所述滑板(282)与所述第一配重块(28)相互配合形成第二限位槽。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动平衡车的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活动腔(27)内壁上的第二活动腔(273)、设于所述第二活动腔(273)内的连接弹簧(2731)及设于所述连接弹簧(2731)一端的固定凸块(2732),所述固定凸块(2732)底部和所述第一配重块(28)顶部均为弧面结构。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动平衡车的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2)内设有第三活动腔(29),所述第三活动腔(29)内设有金属弹片(291),所述金属弹片(29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凸块(2732)相连;所述第三活动腔(29)内穿设有推杆(210),所述推杆(210)顶部设有推板(2101)。

10.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平衡车的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通腔(13)内壁上的第四活动腔(132)、穿设于所述第四活动腔(132)内的限位凸块(131)、设于所述限位凸块(131)一端的第一限位板(1311)及套设于所述限位凸块(131)上的连接弹簧(1312);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四活动腔(132)一侧的第五活动腔(133)、设于所述第五活动腔(133)内的第三连接杆(134)、套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杆(134)上的第二配重块(135)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二配重块(135)顶部和底部的支撑弹簧(1341)。

说明书 :

一种电动平衡车的操纵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电动平衡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平衡车的操纵杆。

背景技术

[0002] 电动平衡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摄位车等。市场上主要有独轮和双轮两类。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Dynamic Stabilization)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是现代人用来作为代步工具、休闲娱乐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的产物。
[0003]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电动车的数量与日俱增。两轮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它与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车轮前后排列方式不同,而是采用两轮并排固定的方式。两轮电动平衡车采用两个轮子支撑,蓄电池供电,无刷电机驱动,加上单片机控制,姿态传感器采集角速度和角度信号,共同协调控制车体的平衡,仅仅依靠人体重心的改变便可以实现车辆的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等动作。其中,平衡车的车杆也在平衡车运行中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辅助平衡车行驶。
[0004] 中国专利CN108407950A公开的一种平衡车操纵杆,可同时实现脚控和手控,方便不同人群的需求,但当平衡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意外时,操纵杆无法提供辅助性帮助,特别是是当操作者跳车后,平衡车在惯性的作用下倾倒后继续滑行时,只依靠电机和摩擦力的作用无法使平衡车快速停下,易造成二次交通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制动平衡车的电动平衡车的操纵杆。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平衡车的操纵杆,所述操纵杆顶部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设有坐垫,所述操纵杆上内设有设备腔,所述设备腔设于所述操纵杆两侧,所述操纵杆上设有通腔,所述通腔底部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上活动连接有制动轮组件,所述操纵杆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制动轮组件相配合的制动组件;当平衡车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发生倾倒后,制动轮组件绕着连接点从通腔内伸出,使制动轮组件与地面相接触,通过制动轮组件与制动组件的相互配合,使制动轮组件辅助平衡车内的电机对平衡车起制动作用,避免平衡车在翻倒的情况下滑行过长距离,降低因平衡车而引发的二次交通事故几率;通过制动组件和制动轮组件的配合,降低电机的负担,对电机起保护作用,使平衡车在失去控制后能够快速制动。
[0007] 作为优选,所述制动轮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杆、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的第一凹槽、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壁上的滚轮及设于所述滚轮侧壁上的转盘,所述转盘上设有与所述制动组件相配合的凸块;当平衡车在失去控制发生倾倒后,第二连接杆从通腔内伸出,使滚轮与地面相接触,滚轮的转动带动转盘在转动,通过凸块与制动组件的相互配合,读转盘起制动作用,从而为滚轮提供阻力,使滚轮在转动的过程中配合滑动,对平衡车起到良好的制动效果;通过滚轮与制动组件的设置,使滚轮在与地面接触时既能转动又能滑动,避免滚轮表面磨损过大,对滚轮起保护作用。
[0008]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杆内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设有第一配重块,所述第一配重块可沿着所述第一活动腔内壁滑动;所述第一活动腔内壁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配重块的固定组件;第一配重块在平衡车发生倾倒时沿着第一活动腔进行滑动,使第一配重块滑动到第一活动腔的一端与固定组件相互配合,在第一配重块的作用下使第二连接杆绕着连接点进行快速转动,使第二连接杆转动到水平位置,滚轮与地面相接触,配合电机对平衡车起制动作用,降低二次交通事故概率。
[0009] 作为优选,所述通腔内壁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限位组件,所述第二连接杆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组件相配合的第一限位槽;所述通腔内壁内还设有与所述限位组件相配合的支撑组件;通过限位组件与第一限位槽的配合,对第二连接杆起固定作用,使第二连接杆在平衡车正常的使用过程中处于通腔内部,避免第二连接杆从通腔内伸出,便于平衡车的携带;通过支撑组件与限位组件的相互配合,增加第二连接杆与通腔的固定效果,使第二连接在平衡车的正常使用过程中被稳定的置于通腔内,提升平衡车的美观度。
[0010] 作为优选,所述制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操纵杆侧壁上的安装箱、设于所述安装箱内的安装腔及穿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所述凸块相配合;当第二连接杆从通腔内伸出后,滚轮与地面相接触,凸块与限位杆端部相接触,凸块随着转盘的每次转动均与限位杆端部相接触,推动限位杆端部,使限位杆端部对凸块起阻挡作用,从而对转盘起到一定的制动效果,配合电机使平衡车快速制动。
[0011]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杆一端设有导向板,所述安装腔内设有与所述导向板相配合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穿设于所述导向板上;所述导向杆上套设有限位弹簧;通过导向板对导向杆起限位作用,使限位杆只能沿着导向杆限定的方向进行运动,增加凸块与限位杆的配合效果,为转盘提供更好的制动作用;通过限位弹簧使限位杆持续的与凸块相接触,通过弹簧的形变对平衡车的动能进行吸收,使平衡车在失控后能够快速制动,降低二次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0012]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活动腔一端设有第一缓冲弹簧,另一端设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一配重块底部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底部设有滑板,所述滑板与所述第一配重块相互配合形成第二限位槽;通过缓冲弹簧对第一配重块起缓冲作用,使第一配重块在第一活动腔内运动时不直接与第一活动腔端点直接接触,对第一活动腔内壁起保护作用,延长操纵杆使用寿命;通过第二限位槽便于使第一配重块与固定组件形成配合,使第一配置块在平衡车发生倾倒时运动到第一活动腔另一端,辅助第二连接杆快速的从空腔内转出,使滚轮与底面相接触,配合电机对平衡车起制动作用,利于平衡车的快速制动。
[0013]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活动腔内壁上的第二活动腔、设于所述第二活动腔内的连接弹簧及设于所述连接弹簧一端的固定凸块,所述固定凸块底部和所述第一配重块顶部均为弧面结构;当第一配重块在平衡车倾倒时运动到第一活动腔一端时,固定凸块嵌入到第二限位槽内,对第一配重块起固定作用,使第一配重块被固定在第一活动腔一端,使第二连接杆在第一配重块的作用下从通腔内快速转出,实现在平衡车发生倾倒时转轮快速与底面相接触的目的,对平衡车起辅助制动的目的,对平衡车上的动能进行吸收,完成平衡车的快速制动。
[0014]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杆内设有第三活动腔,所述第三活动腔内设有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凸块相连;所述第三活动腔内穿设有推杆,所述推杆顶部设有推板;当平衡车制动成功后,按动推板,使推板推板推杆挤压金属弹片,在金属弹片的作用下使固定凸块从第二限位槽内脱出,使固定组件失去对第一配重块的固定作用,第一配重块运动时第一活动腔底部,便于将第二连接杆转入到通腔内,完成第二连接杆的复位。
[0015]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通腔内壁上的第四活动腔、穿设于所述第四活动腔内的限位凸块、设于所述限位凸块一端的第一限位板及套设于所述限位凸块上的连接弹簧;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四活动腔一侧的第五活动腔、设于所述第五活动腔内的第三连接杆、套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杆上的第二配重块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二配重块顶部和底部的支撑弹簧;用过限位凸块与第一限位槽的相互配合,对第二连接杆起限位作用,将第二连接杆固定在通腔内,避免平衡车在正常使用中第二连接杆从通腔内掉出,减少第二连接杆对平衡车正常使用时的影响;通过支撑组件增加限位组件与第二连接杆的配合效果,使限位组件对第二连接杆提供可靠的固定箱效果;当平衡车发生倾倒时,通过第二配重块和第三连接杆的作用,使配第二配重块与第一限位板错开配合,便于限位凸块从第一限位槽内脱出,使第二连接杆失去固定效果,从而便于第二连接杆在平衡车倾倒时快速的从通腔内伸出,使滚轮与地面相接触对平衡车起制动作用。
[0016]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当平衡车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发生倾倒后,制动轮组件绕着连接点从通腔内伸出,使制动轮组件与地面相接触,通过制动轮组件与制动组件的相互配合,使制动轮组件辅助平衡车内的电机对平衡车起制动作用,避免平衡车在翻倒的情况下滑行过长距离,降低因平衡车而引发的二次交通事故几率;通过制动组件和制动轮组件的配合,降低电机的负担,对电机起保护作用,使平衡车在失去控制后能够快速制动。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制动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第二连接杆的纵向剖视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第二连接杆的横向剖视图。
[0021] 图5为本发明制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本发明限位组件与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4] 如图1-6所示,一种电动平衡车的操纵杆,所述操纵杆1顶部设有第一连接块11,所述第一连接块11上设有第一连接杆111,第一连接杆穿设于第一连接块上,所述第一连接杆111两端分别设有坐垫12,坐垫为海绵材料制成,当操作人员站立在平衡车上时,操作人员的双腿可夹持在坐垫两侧,与坐垫形成配合,通过对坐垫的控制对平衡车进行控制;操作人员可坐在坐垫上对平衡车进行操控,增加平衡车的舒适感;所述操纵杆1上内设有设备腔,所述设备腔设于所述操纵杆1两侧,操纵杆上的线路均设于设备腔内,设备腔与平衡车内部相通,便于通过操纵杆对平衡车进行控制;所述操纵杆1上设有通腔13,所述通腔13底部设有第二连接块14,所述第二连接块14上活动连接有制动轮组件,所述操纵杆1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制动轮组件相配合的制动组件;在操纵杆前后两侧均设置制动组件,使平衡车在向前倾倒和向后倾倒时均能触发制动轮组件与制动组件相互配合,对平衡车起制动作用;当平衡车在正常运行时,制动轮组件竖直置于通腔内,通过通腔为制动轮组件提供容纳空间;当平衡车发生意外事故时,操作人员的误操作使平衡车发生倾倒,平衡车在倾倒时制动轮组件从通腔内伸出,制动轮组件与底面相接触,在制动轮组件和制动组件的相互配合下对平衡车起制动作用,避免平衡车滑行过长距离引发二次交通事故,同时通过制动轮组件与地面接触对操纵杆起支撑作用,避免操纵杆直接与地面接触,防止操纵杆表面磨损,减少对平衡车的损伤程度。
[0025] 所述制动轮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杆2、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2上的第一凹槽24、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24内壁上的滚轮21及设于所述滚轮21侧壁上的转盘22,所述转盘22上设有与所述制动组件相配合的凸块221,第二连接杆底部设有与第二连接块相配合的第三连接块25,第三连接块铰接于第二连接块上,转盘与滚轮同轴设置,转盘固连于滚轮上;转盘上穿设有连接轴,连接轴两端分别固连与第一凹槽内壁上,第一凹槽顶部设有固定块
23,固定块与第一凹槽相互配合对连接轴起固定作用,确保滚轮连接的可靠性;滚轮表面包裹有橡胶套,橡胶套表面设有防滑纹,增加滚轮与底面的摩擦力,减少滚轮的磨损;当平衡车发生倾倒往前滑动时,第二连接杆绕着铰接点快速的从通腔内转出,直至第二连接杆侧壁转动到与第一凹槽底部相接触,第二连接杆无法继续往下转动,滚轮与地面相接触,滚轮转动带动转盘转动,转盘转动使凸块与制动组件相互配合,在制动组件的作用下为转盘的转动提供阻力,从而对滚轮形成阻力,使滚轮在随着平衡车的移动中既有滚动摩擦又有滑动摩擦,减少滚轮的磨损,同时为平衡车的移动提供阻力,配合电机是平衡车快速制动,避免平衡车滑行过长距离引发二次交通事故。
[0026] 所述第二连接杆2内设有第一活动腔27,所述第一活动腔27内设有第一配重块28,所述第一配重块28可沿着所述第一活动腔27内壁滑动;所述第一活动腔27内壁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配重块28的固定组件;当第二连接杆置于通腔内时,第一配重块被置于第一活动腔底部,通过第一配重块增加第二连接杆底部的重量,使第二连接杆被稳定的置于通腔内,避免平衡车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第二连接杆从通腔内掉出,避免第二连接杆影响平衡车的正常使用;当平衡车发生倾倒时,在惯性的作用下,第一配重块沿着第一活动腔内壁运动到第一活动腔顶部,使第二连接杆顶部重力增加,第二连接杆顶部在重力的作用下往下翻转,使第二连接杆绕着铰接点转动,便于第二连接杆在平衡车发生倾倒时快速的从通腔内转出,使滚轮与地面形成配合,为平衡车提供制动效果。
[0027] 所述通腔13内壁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杆2的限位组件,所述第二连接杆2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组件相配合的第一限位槽261;所述通腔13内壁内还设有与所述限位组件相配合的支撑组件;当第二连接杆被置于通腔内时,通过限位组件与第一限位槽相配合,对第二连接杆起固定作用,增加第二连接杆在通腔内的稳定性,避免第二连接杆在平衡车的正常使用中从通腔内掉出,避免制动轮组件对平衡车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通过支撑组与限位组件相互配合,使限位组件与第二连接杆形成更稳定的配合,使第二连接杆在平衡车未发生倾倒时被稳定的置于通腔内,提升平衡车的美观度,便于平衡车的携带。
[0028] 所述制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操纵杆1侧壁上的安装箱3、设于所述安装箱3内的安装腔31及穿设于所述安装腔31内的限位杆32;所述限位杆32与所述凸块221相配合;所述限位杆32一端设有导向板321,所述安装腔31内设有与所述导向板321相配合的导向杆33,导向杆为两组,所述导向杆33穿设于所述导向板321上;所述导向杆33上套设有限位弹簧331,导向杆一端设有第二限位板332,限位弹簧一端置于第二限位板上,另一端与导向板顶面相接触;当第二连接杆从通腔内转出后,滚轮与地面相接触,凸块一侧与限位板底部相接触,限位杆对凸块起限位作用,当滚轮带动转盘转动时,凸块对限位杆产生推力,凸块推动限位杆往安装腔内部运动,导向板沿着导向杆往第二限位板一侧运动,使导向板压缩限位弹簧,通过限位弹簧的弹力对平衡车的动能进行吸收,当凸块推动限位杆进入到安装腔内后,凸块运动到限位杆另一侧,限位杆在限位弹簧的作用下从安装腔内伸出,对下一个凸块起阻挡作用,使下一个凸块重复上一个凸块的动作;通过凸块连续的与限位杆相接触,使限位弹簧对平衡车的动能进行吸收,起到减小平衡车动能的作用;同时在凸块推动限位杆运动时滚轮与地面产生滑动摩擦,增大滚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同样起到吸收平衡车动能的目的,使平衡车在失控后能够快速制动,降低平衡车滑动引发二次交通事故概率;通过导向杆与导向板的相互配合,对限位杆的运动轨迹起限位作用,使限位杆只能沿着导向杆限定的位置运动,确保限位杆与凸块配合的稳定性,使限位杆与凸轮形成更好的配合,对平衡车起制动作用。
[0029] 所述第一活动腔27一端设有第一缓冲弹簧271,另一端设有第二缓冲弹簧272;第一缓冲弹簧固连于第一活动腔顶部,第二缓冲弹簧固连于第一活动腔底部;所述第一配重块28底部设有第二连接块281,所述第二连接块281底部设有滑板282,所述滑板282与所述第一配重块28相互配合形成第二限位槽;第一配重块横截面小于第一活动腔横截面,第一配重块通过滑板在第一活动腔内部滑动,同时滑板对第一配重块起限位作用,避免第一配重块在第一活动腔内发生倾倒现象;当第一配重块在第一活动腔内滑动时,通过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对第一配重块起缓冲作用,避免第一配重块直接与第一活动腔内壁两端相接触,对第一活动腔内壁起保护作用。
[0030]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活动腔27内壁上的第二活动腔273、设于所述第二活动腔273内的连接弹簧2731及设于所述连接弹簧2731一端的固定凸块2732,第二活动腔为两组,分别设于第一活动腔内壁两侧,相对应的固定凸块也为两组;所述固定凸块2732底部和所述第一配重块28顶部均为弧面结构;当平衡车发生倾倒事故时,第一配重块沿着第一活动腔内壁滑动到第一活动腔顶部,使第二连接杆顶部重量增加,使第二连接杆顶部在第一配重块的带动下进行翻转,带动第二连接杆快速的从通腔内翻出,使滚轮与地面相接触,对平衡车起制作用;当第一配重块运动到第一活动腔顶部时,第一配重块顶部与固定凸块底部相接触,第一配重块推动固定凸块往第二活动腔内运动,使两组固定凸块间的距离增加,第一配重块插入到两组固定凸块之间,直至固定凸块嵌入到第二限位槽内,与第二限位槽形成固定配合,将第一配重块固定在第一活动腔顶部,防止第一配重块掉落至第一活动腔底部对第二连接杆的转动造成影响,通过第一配重块的作用使第二连接杆在平衡车倾倒的瞬间即能从通腔内转出,提升制动轮组件的可靠性。
[0031] 所述第二连接杆2内设有第三活动腔29,所述第三活动腔29内设有金属弹片291,所述金属弹片29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凸块2732相连;所述第三活动腔29内穿设有推杆210,所述推杆210顶部设有推板2101;推杆为两组,分别穿设于第三活动腔两侧,推杆设于第二连接杆前后两侧;当平衡车在制动完成后,需要将第二连接杆重新装回通腔内时,按动推板,将推杆往第三活动腔内部挤压,推杆在往第三活动腔内运动时推动金属弹片,使金属弹片受力产生形变,金属弹片两端往外扩张,金属弹片的形变推动固定凸块往第三活的活动腔内部运动,使固定凸块从第二限位槽内脱出,固定组件失去对第一配重块的固定效果;
绕着铰接点转动第二连接杆,使第二连接杆往上转动,第一配重块在失去固定效果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至第一活动腔底部,将第二连接杆转入到竖直状态,使第二连接杆被重新置于通腔内,便于对制动轮组件进行放置,放置制动轮组件对平衡车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
[0032]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通腔13内壁上的第四活动腔132、穿设于所述第四活动腔132内的限位凸块131、设于所述限位凸块131一端的第一限位板1311及套设于所述限位凸块131上的连接弹簧1312;连接弹簧一端固连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上,另一端固连于第四活动腔内壁上,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四活动腔132一侧的第五活动腔133、设于所述第五活动腔133内的第三连接杆134、套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杆134上的第二配重块135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二配重块135顶部和底部的支撑弹簧1341;第二配重块可沿着第三连接杆进行滑动,设于第二配重块顶部的支撑弹簧与第五活动腔顶部内壁相固连,设于第二配重块底部的支撑弹簧体与第五活动腔底部内壁相固连;当连接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时,限位凸块一端穿设于第四活动腔内,第二配重块设于第一限位板一侧,对第一限位板起支撑作用,第二配重块置于第三连接杆中部;第二连接杆侧壁上还设有导向槽26,第一限位槽设于导向槽中部,导向槽侧壁向内凹陷,第一限位槽设于导向槽底部最低处。
[0033] 当第二连接杆置于通腔内时,限位凸块嵌入到第一限位槽内,与第一限位槽形成固定配合,通过限位组件对第二连接杆起固定作用,避免第二连接杆在平衡车正常使用时从通腔内掉出;当平衡车发生倾倒时,在惯性的作用下,第二配重块沿着第三连接杆往上运动,使第二配重块压缩顶部的支撑弹簧,第二配重块与第一限位板错开配合,使第二配重块失去对第一限位板的支撑效果,在第一配重块的作用下带动第二连接杆快速转动,从而使限位凸块沿着从第一限位槽内进入到导向槽内,使限位凸块在导向槽的作用下进入到第四活动腔内,限位凸块与第二连接杆失去配合,使第二连接杆顺利的从通腔内转出,滚轮与地面接触,对平衡车起制动作用。
[0034] 第二配重块上设有第四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穿设于第五活动腔内,第四连接杆一端设于第五活动腔外侧,当平衡车制动完成后,拉动第四连接杆,使第四连接杆带动第二配重块移动,从而使第二配重块与第一限位板错开配合,将第二连接杆重新转回至通腔内,使通腔内壁上的限位组件重新与第二连接杆形成配合,使第二连接杆被稳定的固定在通腔内,完成制动轮组件的复位,便于制动轮组件的下次工作。
[003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