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式煮饭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885416.4

文献号 : CN10941933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大矢弘中西清芽后藤隆博龙田修筋原康博

申请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摘要 :

提供压力式煮饭器,其具有:锅;加热装置,其对锅进行加热;盖体,其将锅的开口部封闭;压力阀,其对将锅内与盖体连通的蒸汽排出孔进行开闭;压力阀移动机构,其使压力阀在封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从而对锅内的压力进行调整;压力检测部,其检测锅内的压力;米信息取得部,其取得米信息;控制部,其对加热装置和压力阀移动机构进行控制而进行包含沸腾维持工序的煮饭工序,控制部根据米信息来设定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的任一方,在设定为第1模式的情况下,在沸腾维持工序中,使锅内的压力上升到第1目标压力之后下降,在设定为第2模式的情况下,在沸腾维持工序中,使锅内的压力上升到比第1目标压力低的第2目标压力之后下降。

权利要求 :

1.一种压力式煮饭器,该压力式煮饭器具有:锅;

加热装置,其对所述锅进行加热;

盖体,其将所述锅的开口部封闭;

压力阀,其对蒸汽排出孔进行开闭,该蒸汽排出孔将所述锅内与所述盖体连通;

压力阀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压力阀在将所述蒸汽排出孔封闭的封闭位置与将所述蒸汽排出孔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从而对所述锅内的压力进行调整;

压力检测部,其检测所述锅内的压力;

米信息取得部,其取得米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对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压力阀移动机构进行控制而进行包含沸腾维持工序的煮饭工序,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米信息取得部所取得的所述米信息来设定包含第1模式和第2模式的多个模式中的任一模式,在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的情况下,在所述沸腾维持工序中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上升到第1目标压力之后下降,在设定为所述第2模式的情况下,在所述沸腾维持工序中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上升到比所述第1目标压力低的第2目标压力之后下降,在所述第1模式中,所述控制部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上升到目标压力之后下降到大气压,从而分别产生多次压力变化,

在所述沸腾维持工序中,所述控制部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上升到所述第1目标压力之后下降,从而产生所述多次压力变化中的第1次压力变化,所述控制部将所述多次压力变化中的从第2次起的压力变化的所述目标压力设定为比所述第1目标压力低,

在所述第2模式中,所述控制部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上升到目标压力之后下降到大气压,从而分别产生多次压力变化,

在所述沸腾维持工序中,所述控制部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上升到所述第2目标压力之后下降,从而产生所述多次压力变化中的第1次压力变化,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多次压力变化中的从第2次起的压力变化的所述目标压力比所述第

2目标压力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式煮饭器,其中,在所述第1模式中,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上升到所述第1目标压力之后,在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下降之前,使所述锅内的压力在所设定的期间内保持为所述第1目标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式煮饭器,其中,该压力式煮饭器具有蒸汽供给部,该蒸汽供给部向所述锅内供给蒸汽,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加热装置、所述压力阀移动机构以及所述蒸汽供给部进行控制而进行续煮工序,在所述续煮工序中,根据所述米信息取得部所取得的所述米信息和所述压力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锅内的压力来控制所述蒸汽供给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式煮饭器,其中,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米信息来设定还包含第3模式和第4模式的所述多个模式中的任一模式,在设定为所述第3模式的情况下,在所述续煮工序中,对从所述蒸汽供给部向所述锅内供给的蒸汽的量进行控制而将所述锅内的压力保持为第3目标压力,在设定为所述第4模式的情况下,在所述续煮工序中,将所述锅内的压力保持为比所述第3目标压力低的第4目标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式煮饭器,其中,所述米信息包含新米、旧米、品种以及产地中的至少1种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式煮饭器,其中,所述米信息取得部通过用户的输入来取得所述米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式煮饭器,其中,该压力式煮饭器具有锅温度检测部,该锅温度检测部检测所述锅内的温度,所述压力检测部根据所述锅温度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锅内的温度来估计所述锅内的压力。

说明书 :

压力式煮饭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压力式煮饭器,该压力式煮饭器将锅内的压力加压到大气压以上而进行煮饭。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这种压力式煮饭器,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压力式煮饭器。专利文献1的压力式煮饭器在沸腾维持工序中将锅内加压之后,打开压力阀而使加压后的锅内与
大气连通,使锅内的压力一下子降低,在锅内对米粒进行搅拌。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986467号说明书
[0004]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压力式煮饭器中,在进一步提升饭的味道的观点上还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0005]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解决所述课题,提供能够进一步提升饭的味道的压力式煮饭器。
[0006]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具有:
[0007] 锅;
[0008] 加热装置,其对所述锅进行加热;
[0009] 盖体,其将所述锅的开口部封闭;
[0010] 压力阀,其对蒸汽排出孔进行开闭,该蒸汽排出孔将所述锅内与所述盖体连通;
[0011] 压力阀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压力阀在将所述蒸汽排出孔封闭的封闭位置与将所述蒸汽排出孔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从而对所述锅内的压力进行调整;
[0012] 压力检测部,其检测所述锅内的压力;
[0013] 米信息取得部,其取得米信息;以及
[0014] 控制部,其对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压力阀移动机构进行控制,从而进行包含沸腾维持工序的煮饭工序,
[0015]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米信息取得部所取得的所述米信息来设定包含第1模式和第2模式的多个模式中的任一模式,在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的情况下,在所述沸腾维持工序中
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上升到第1目标压力之后下降,在设定为所述第2模式的情况下,在所述
沸腾维持工序中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上升到比所述第1目标压力低的第2目标压力之后下降。
[0016] 在所述第1模式中,所述控制部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上升到目标压力之后下降到大气压,从而分别产生多次压力变化。在所述沸腾维持工序中,所述控制部使所述锅内的压力
上升到所述第1目标压力之后下降,从而产生所述多次压力变化中的第1次压力变化。所述
控制部将所述多次压力变化中的从第2次起的压力变化的所述目标压力设定为比所述第1
目标压力低。在所述第2模式中,所述控制部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上升到目标压力之后下降到
大气压,从而分别产生多次压力变化。在所述沸腾维持工序中,所述控制部使所述锅内的压
力上升到所述第2目标压力之后下降,从而产生所述多次压力变化中的第1次压力变化。所
述控制部使所述多次压力变化中的从第2次起的压力变化的所述目标压力比所述第2目标
压力低。
[0017] 根据本公开的压力式煮饭器,能够进一步提升饭的味道。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的示意剖面图。
[0019] 图2是图1的压力式煮饭器的立体图。
[0020] 图3是示出将外盖的上外廓部件侧的部件从图1的压力式煮饭器拆下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1] 图4是示出图1的压力式煮饭器的蒸汽供给部的配置的示意剖面图。
[0022] 图5是图1的压力式煮饭器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0023] 图6是示出使用图1的压力式煮饭器来进行煮饭工序的一例时的锅内的温度和压力的推移的曲线图。
[0024] 图7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的沸腾维持工序的锅内的温度和压力的推移的曲线图。
[0025] 图8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的续煮工序(追い炊き工程)的锅内的温度和压力的推移的曲线图。
[0026] 图9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的锅内的温度与压力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0027] 标号说明
[0028] 1:煮饭器主体;1A:铰链部;1a:锅收纳部;1b:上框;1ba:筒状部;1bb:凸缘部;1bc:水箱收纳部;1c:线圈基座(coil base);2:锅;2a:凸缘部;3:外盖;3A:铰链轴;3a:上外廓部
件;3b:下外廓部件;3c:贯通孔;3d:凹部;3da:蒸汽释放孔;4:内盖;4a、4b:蒸汽排出孔;4c:
蒸汽供给孔;4d:贯通孔;5:锅底加热单元(加热装置);5a:底内加热线圈;5b:底外加热线
圈;6:锅温度传感器;7:扭转螺旋弹簧;8:盖打开装置;8A:钩挂轴;9:蒸汽筒;9a:蒸汽释放
孔;10:压力抑制阀;11:压力阀;12:压力阀移动机构;13:显示操作部(米信息取得部);13A:
液晶显示器;13B:按钮;14:控制部;15:蒸汽供给部;16:蒸汽导入管;17:蒸汽排出管;18:水
箱;19:水箱加热线圈;21:压力传感器单元(压力检测部);81:开盖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作为本公开的基础的见解)
[0030] 为了进一步提升饭的味道,本公开进行了深入讨论,其结果是,获得了以下新的见解。
[0031] 以往的压力式煮饭器在沸腾维持工序中使锅内的压力上升到大气压以上之后,通过打开压力阀而对锅内的米进行搅拌。由此,以往的压力式煮饭器使锅内的温度均匀化而
削减煮饭不均。并且,以往的压力式煮饭器通过使锅内的压力上升来促进米的糊化。
[0032] 并且,以往的压力式煮饭器在续煮工序中将压力阀关闭并且向锅内供给蒸汽。由此,以往的压力式煮饭器既抑制了水分过度蒸发,又使锅内的压力上升而促进了米的糊化。
[0033] 但是,在使用以往的压力式煮饭器对以鱼沼产的越光米(コシヒカリ)等为代表的软质米或新米等具有易糊化的米质的米进行蒸煮的情况下,当锅内的压力上升得过高时会
糊化得过多,煮好的饭容易发粘。即,饭的粘性增加。并且,由于对锅内进行搅拌而使米彼此
互相摩擦,进而更加发粘。
[0034] 因此,本公开提出了根据米质来控制锅内的压力的结构。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饭发粘,从而进一步提升饭的味道。根据该新的见解,本公开涉及以下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
[0035] 本公开的第1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具有:
[0036] 锅;
[0037] 加热装置,其对所述锅进行加热;
[0038] 盖体,其将所述锅的开口部封闭;
[0039] 压力阀,其对蒸汽排出孔进行开闭,该蒸汽排出孔将所述锅内与所述盖体连通;
[0040] 压力阀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压力阀在将所述蒸汽排出孔封闭的封闭位置与将所述蒸汽排出孔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从而对所述锅内的压力进行调整;
[0041] 压力检测部,其检测所述锅内的压力;
[0042] 米信息取得部,其取得米信息;以及
[0043] 控制部,其对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压力阀移动机构进行控制,从而进行包含沸腾维持工序的煮饭工序,
[0044]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米信息取得部所取得的所述米信息来设定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的任一方,在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的情况下,在所述沸腾维持工序中使所述锅内的压力
上升到第1目标压力之后下降,在设定为所述第2模式的情况下,在所述沸腾维持工序中使
所述锅内的压力上升到比所述第1目标压力低的第2目标压力之后下降。
[0045] 在本公开的第2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中,也可以是,
[0046] 在所述第1模式中,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上升到所述第1目标压力之后,在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下降之前,使所述锅内的压力在所设定的期间内保持为所述第1目
标压力。
[0047] 在本公开的第3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中,也可以是,
[0048] 在所述第1模式中,所述控制部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上升到目标压力之后下降,从而分别产生多次压力变化,
[0049] 在所述沸腾维持工序中,所述控制部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上升到所述第1目标压力之后下降,从而产生所述多次压力变化中的第1次压力变化,
[0050]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多次压力变化中的从第2次起的压力变化的所述目标压力设定为比所述第1目标压力低。
[0051] 在本公开的第4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中,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
[0052] 在所述第2模式中,所述控制部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上升到目标压力之后下降,从而分别产生多次压力变化,
[0053] 在所述沸腾维持工序中,所述控制部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上升到所述第2目标压力之后下降,从而产生所述多次压力变化中的第1次压力变化,
[0054]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多次压力变化中的从第2次起的压力变化的所述目标压力比所述第2目标压力低。
[0055] 在本公开的第5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中,也可以是,
[0056] 该压力式煮饭器具有蒸汽供给部,该蒸汽供给部向所述锅内供给蒸汽,
[0057]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加热装置、所述压力阀移动机构以及所述蒸汽供给部进行控制而进行续煮工序,在所述续煮工序中,根据所述米信息取得部所取得的所述米信息和所述
压力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锅内的压力来控制所述蒸汽供给部。
[0058] 在本公开的第6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中,也可以是,
[0059]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米信息来设定第3模式和第4模式中的任一方,在设定为所述第3模式的情况下,在所述续煮工序中,对从所述蒸汽供给部向所述锅内供给的蒸汽的量进
行控制而将所述锅内的压力保持为第3目标压力,在设定为所述第4模式的情况下,在所述
续煮工序中,将所述锅内的压力保持为比所述第3目标压力低的第4目标压力。
[0060] 在本公开的第7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中,也可以是,
[0061] 所述米信息包含新米、旧米、品种以及产地中的至少1种信息。
[0062] 在本公开的第8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中,也可以是,
[0063] 所述米信息取得部通过用户的输入来取得所述米信息。
[0064] 在本公开的第9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中,也可以是,
[0065] 该压力式煮饭器具有锅温度检测部,该锅温度检测部检测所述锅内的温度,
[0066] 所述压力检测部根据所述锅温度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锅内的温度来估计所述锅内的压力。
[0067]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在各附图中,为了容易说明而夸张地示出了各要素。
[0068] (实施方式)
[0069] 【整体结构】
[0070] 对作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压力式调理器的一例的压力式煮饭器进行说明。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的示意剖面图。图2是图1的压力式煮饭器的立体图。
[0071]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具有煮饭器主体1和锅2。在煮饭器主体1的内部形成有锅收纳部1a。煮饭器主体1的形状大致为有底筒状。锅2被收纳于锅收纳部1a,
向锅2中放入米和水等被烹调物。在煮饭器主体1的上部安装有外盖3。外盖3能够对煮饭器
主体1的上部开口部进行开闭,是中空构造。在外盖3的内侧(覆盖在锅2的上部开口部的一
侧)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有内盖4。内盖4能够将锅2的上部开口部密封,是大致圆盘状。在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外盖3和内盖4来构成能够对锅2的上部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盖体。
[0072] 煮饭器主体1的锅收纳部1a由上框1b和线圈基座1c构成。上框1b具有筒状部1ba和凸缘部1bb。筒状部1ba被配置成相对于被收纳的锅2的侧壁隔开规定的间隙。凸缘部1bb从
筒状部1ba的上部向外侧突出,与煮饭器主体1的上部开口部的内周部嵌合。筒状部1ba的上
端对设置在锅2的上部开口部的周围的凸缘部2a进行支承。
[0073] 线圈基座1c的形状是与锅2的下部的形状对应的有底筒状。线圈基座1c的上部安装在上框1b的筒状部1ba的下端部。在线圈基座1c的外周面安装有锅底加热单元5,该锅底
加热单元5是对锅2进行加热(例如感应加热)的锅加热装置的一例。锅底加热单元5由底内
加热线圈5a和底外加热线圈5b构成。底内加热线圈5a被配置成隔着线圈基座1c与锅2的底
部的中央部周围对置。底外加热线圈5b被配置成隔着线圈基座1c与锅2的底部的角部对置。
[0074] 在线圈基座1c的底部的中央部分设置有开口部。在该开口部配置有锅温度传感器6。锅温度传感器6是用于测量锅2的温度的锅温度检测部的一例,锅温度传感器6被配置成
能够与收纳于锅收纳部1a的锅2的底部抵接。由于锅2的温度与锅2内的被烹调物的温度大
致相同,所以通过锅温度传感器6检测锅2的温度,能够检测锅2内的被烹调物的温度。
[0075] 外盖3具有构成外盖3的外廓的上外廓部件3a和下外廓部件3b。并且,外盖3具有铰链轴3A。铰链轴3A是外盖3的开闭轴。铰链轴3A的两端部被煮饭器主体1的上框1b支承为转
动自如。在铰链轴3A的周围安装有扭转螺旋弹簧7。扭转螺旋弹簧7以铰链轴3A为中心对外
盖3在远离锅2的上部开口部的方向(即,打开方向)上施加弹性力。
[0076] 在外盖3的内部设置有盖打开装置8。盖打开装置8通过与煮饭器主体1的一部分结合来保持利用外盖3将锅2的上部开口部封闭的状态。另一方面,当在外盖3将锅2的上部开
口部封闭的状态下按压设置于煮饭器主体1或外盖3的开盖按钮81(图2参照)时,盖打开装
置8以钩挂轴8A为中心在箭头A1方向上旋转。由此,盖打开装置8与煮饭器主体1的一部分的
结合被解除,外盖3通过扭转螺旋弹簧7的作用力以铰链轴3A为中心在远离锅2的上部开口
部的方向上旋转。由此,外盖3成为没有将锅2的上部开口部封闭的打开状态。另外,外盖3构
成为例如当从将锅2的上部开口部封闭的位置起以铰链轴3A为中心旋转90度旋转时,使该
旋转停止。
[0077] 在上外廓部件3a的铰链轴3A的附近设置有凹部3d。在凹部3d上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有蒸汽筒9。在凹部3d的底部设置有蒸汽释放孔3da,以使得能够将锅2内的多余的蒸汽
朝向蒸汽筒9排出。在蒸汽筒9的上壁设置有蒸汽释放孔9a,以使得能够将锅2内的多余的蒸
汽排出到煮饭器的外部。
[0078] 在内盖4上设置有用于排出锅2内的蒸汽的蒸汽排出孔4a和蒸汽排出孔4b。蒸汽排出孔4b的直径比蒸汽排出孔4a的直径大,例如,被设定为蒸汽排出孔4a的直径的两倍以上。
蒸汽排出孔4a的直径例如为4mm,蒸汽排出孔4b的直径例如为10mm。
[0079] 并且,在内盖4上设置有能够对蒸汽排出孔4a进行开闭的压力抑制阀10和能够对蒸汽排出孔4b进行开闭的压力阀11。
[0080] 压力抑制阀10是抑制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比大气压高的规定值(例如,1.2气压)以上的阀。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力抑制阀10由球构成,利用自重将蒸汽排出孔4a封闭。另一方
面,在锅2内的压力比自重大时(例如,1.2气压以上时),压力抑制阀10仅受锅2内的压力推
动而从蒸汽排出孔4a离开,将蒸汽排出孔4a打开。
[0081] 压力阀11构成为通过压力阀移动机构12在将蒸汽排出孔4b封闭的封闭位置和将蒸汽排出孔4b打开的打开位置移动。例如,压力阀移动机构12也可以通过凸轮机构使压力
阀11在封闭位置和打开位置移动。压力阀移动机构12例如也可以具有板材。板材也可以与
压力阀11的上端部接触。板材的水平方向的前端也可以具有朝向压力阀11突出的突出部
分。当突出部分11与压力阀11的上端部接触时,压力阀11也可以向下方被按下。即,也可以
通过齿轮机构使板材水平移动,从而使压力阀11上下移动。另外,压力阀移动机构12并不限
定于凸轮机构,只要是能够使压力阀11在封闭位置和打开位置移动的机构,则也可以是其
他机构。
[0082] 在外盖3上设置有压力阀移动机构12,该压力阀移动机构12使压力阀11移动以对蒸汽排出孔4b进行开闭。压力阀移动机构12构成为在图1所示的、未按压压力阀11的状态下
将压力阀11保持在封闭位置。由此,能够对锅2内的压力进行升压(例如,从1.0气压升压到
1.2气压)。并且,压力阀移动机构12构成为在锅2内的压力为规定值(例如,1.2气压)以上的
规定的时刻(timing),通过后述的控制部14的控制,使压力阀11从封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
置。即,压力阀移动机构12通过控制部14的控制,以比规定值(例如,1.2气压)大的压力对压
力阀11进行按压而使压力阀11移动到打开位置。由此,能够使锅2内的压力一下子减小(例
如,从1.2气压减压到1.0气压)而使锅2内的水突沸,从而对锅2内的米粒进行搅拌。
[0083] 并且,压力阀移动机构12根据后述的压力传感器单元所检测到的锅2内的压力来使压力阀11移动,从而能够对锅2内的压力进行调节。
[0084] 在外盖3上设置有显示操作部13。显示操作部13显示煮饭程序和煮饭时间等各种信息。显示操作部13从精白米程序、糙米程序以及精白米(柔软)程序等多个煮饭程序中接
受特定的煮饭程序的选择。显示操作部13具有液晶显示器13A和多个按钮13B。液晶显示器
13A显示煮饭程序和煮饭时间等各种信息。多个按钮13B除了接受煮饭程序的选择之外,还
接受煮饭的开始、取消、预约等用户的指示。用户能够一边参照显示于液晶显示器13A的各
种信息一边利用多个按钮13B来选择特定的煮饭程序,从而指示煮饭开始。
[0085] 并且,能够使液晶显示器13A显示新米、旧米、品种以及产地等米的信息。例如,用户能够对多个按钮13B进行操作而从显示于液晶显示器13A的米的信息中选择与要煮饭的
米质对应的米的信息。即,显示操作部13作为米信息取得部来发挥功能,该米信息取得部取
得新米、旧米、品种以及产地等与米质相关的米的信息。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米信息取得
部通过用户的输入来取得米信息。
[0086] 在煮饭器主体1的内部搭载有控制部14。控制部14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有用于对米进行蒸煮的多个煮饭顺序。这里,“煮饭顺序”是指在按顺序进行预热工序、升温工
序、沸腾维持工序、蒸制工序这4个主要的工序时在各工序中预先确定的煮饭的过程。煮饭
的过程包含通电时间、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以及加热输出等,这些值是预先确定的。各煮饭
顺序与多个煮饭程序中的任意一个对应。控制部14根据用户经由显示操作部13选择的煮饭
程序以及锅温度传感器6的检测温度来控制锅底加热单元5和压力阀移动机构12,从而执行
煮饭工序。
[0087] 并且,控制部14根据经由显示操作部13设定的米的信息以及后述的压力传感器单元所检测到的锅2内的压力,对压力阀移动机构12进行控制,并调节锅2内的压力。本实施方
式的控制部14在沸腾维持工序中根据米质来调节锅2内的压力。
[0088] 图3是示出将外盖3的上外廓部件3a侧的部件从图1的压力式煮饭器拆下的状态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在外盖3的内部设置有向锅2内供给蒸汽的蒸汽供给部15。在本实施方
式中,蒸汽供给部15构成为将超过100度的过热蒸汽作为蒸汽向锅2内供给。蒸汽供给部15
通过螺丝等缔结部件来安装在外盖3的下外廓部件3b。蒸汽供给部15与蒸汽导入管16和蒸
汽排出管17连接。
[0089] 图4是示出图1的压力式煮饭器的蒸汽供给部15的配置的示意剖面图。如图4所示,蒸汽供给部15经由蒸汽导入管16与水箱(水タンク)18连接。水箱18是放入用于生成蒸汽的
水的有底筒状的容器。水箱18被收纳于水箱收纳部1bc。在水箱收纳部1bc的外周面安装有
对水箱18进行加热(例如感应加热)的水箱加热线圈19。利用水箱加热线圈19对水箱18进行
加热,使水箱18内的水沸腾,生成大约100℃的蒸汽。在水箱18内生成的蒸汽穿过蒸汽导入
管16被供给到蒸汽供给部15。蒸汽供给部15具有加热线圈,对从蒸汽导入管16供给的蒸汽
进一步进行加热。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蒸汽供给部15和水箱加热线圈19来构成蒸汽加热
器。
[0090] 蒸汽导入管16被设置成在盖体处于关闭状态时与水箱18内连通,将在水箱18内产生的蒸汽向蒸汽供给部15引导。蒸汽供给部15对通过蒸汽导入管16从水箱18导入的蒸汽进
行过热加热而生成过热蒸汽,将该过热蒸汽通过蒸汽排出管17向锅2内供给。
[0091] 蒸汽排出管17被设置成在盖体处于关闭状态时通过设置于内盖4的蒸汽供给孔4c与锅2内连通,将蒸汽供给部15所生成的蒸汽向锅2内引导。在蒸汽排出管17的锅2侧的端部
安装有环状的密封件(packing)。密封件被设置成在盖体处于关闭状态时与内盖4的蒸汽供
给孔4c的周围紧贴。另外,由于蒸汽供给部15的具体结构与以往的蒸汽供给部的结构同样,
所以这里省略了说明。
[0092] 图5是图1的压力式煮饭器的局部剖切侧视图。如图5所示,作为检测锅2内的压力的压力检测部的一例,在外盖3中内置有压力传感器单元21。更具体来说,压力传感器单元
21安装在外盖3的下外廓部件3b。
[0093] 在外盖3的下外廓部件3b中,如图5所示,在压力传感器单元21的安装位置设置有贯通孔3c。在内盖4中,在内盖4安装于外盖3的下外廓部件3b时与贯通孔3c对置的位置设置
有贯通孔4d。
[0094] 【动作】
[0095] 对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来进行煮饭工序的一例时的锅2内的温度和锅2内的压力的曲线图。并且,图6示
出了旧米的煮饭工序中的压力阀11的开闭状态、蒸汽加热器的动作状态以及加热装置5的
动作状况的关系。另外,图6所示的压力值表示以大气压为基准而被加压后的表压力值
(kPa)。“以大气压为基准”是指在表压中将大气压设为0kPa。以下,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使
用单位kPa来表述的具体的压力值均是表压,表示与作为基准的大气压(0kPa)之间的差分。
[0096] 首先,用户将锅2放置在锅收纳部1a中,在该锅2中放入了包含作为被烹调物的米和水的被烹调物。之后,用户经由显示操作部13来设定米信息。并且,用户选择煮饭程序。在
进行了这些设定和选择之后,当指示煮饭开始时,通过控制部14的控制来开始煮饭工序。当
开始煮饭工序时,首先,开始预热工序。
[0097] 预热工序是在之后的工序中以使米充分糊化到米的中心部为目的的工序。因此,预热工序是将米浸入到温度比糊化温度低的水中而预先使米吸水的工序。在该预热工序
中,控制部14根据锅温度传感器6的检测温度对锅底加热单元5的锅加热动作进行控制,以
使得在使锅2内的水的温度升温到米开始糊化的温度(大约50℃)附近之后,维持该升温后
的温度。并且,控制部14对压力阀移动机构12进行控制,以使得在预热工序期间压力阀11保
持在打开位置。当从开始预热工序起经过了根据所述选择出的煮饭程序而预先设定的时间
时,控制部14转移到升温工序。
[0098] 升温工序是用强火一下子加热锅2而使锅2内的水为沸腾状态的工序。在该升温工序中,控制部14对锅底加热单元5进行控制,以使得对锅2进行快速加热而使锅2内的水为沸
腾状态。并且,控制部14对压力阀移动机构12进行控制,以使得在升温工序期间压力阀11保
持在打开位置。当通过实施升温工序而使锅温度传感器6的检测温度达到锅2内的水的沸点
(即大约100℃)时,转移到沸腾维持工序。
[0099] 沸腾维持工序是维持锅2内的水的沸腾状态而使米的淀粉糊化,并将糊化度提升到50%以上80%以下程度的工序。在该沸腾维持工序中,控制部14对锅底加热单元5和压力
阀移动机构12进行控制以维持锅2内的水的沸腾状态。
[0100] 在沸腾维持工序的初期,如图6所示,控制部14进行如下的升压工序:利用压力阀移动机构12将压力阀11继续保持在封闭位置从而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目标压力。之后,控
制部14通过压力阀移动机构12使压力阀11移动到打开位置,使锅2内的压力急剧下降到大
气压。另外,目标压力是控制部14根据显示操作部13(米信息取得部)所取得的米信息来确
定的。控制部14例如是在表压为5kPa以上20kPa以下的范围内确定目标压力。
[0101] 这样,当转移到沸腾维持工序时,控制部14立即对压力阀移动机构12进行控制,并对压力阀11进行控制。这是因为在刚进入到沸腾维持工序之后,锅2内的剩余水量较多,剩
余水量越多则米粒在锅2内越容易被搅拌越容易移动。由于剩余水量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减
少,所以控制部14在剩余水量较多的沸腾维持工序的初期对压力阀11进行控制,使锅2内产
生急剧的压力变化,对米粒进行更剧烈地搅拌。
[0102] 并且,如图6所示,在沸腾维持工序的初期的第1次压力变化之后,控制部14进一步使压力阀11多次开闭而使锅2内的压力多次变化。换言之,控制部14在沸腾维持工序中使锅
2内的压力上升到目标压力之后下降到大气压,从而分别产生多次剧烈的压力变化。另外,
沸腾维持工序的初期是指在开始沸腾维持工序并且压力阀11为封闭状态之后,锅2内的压
力上升到第1次目标压力,然后急剧下降到大气压的期间。能够通过这样的控制对处于加热
不足的区域的米粒进行搅拌。由此,能够使加热状态平均化,因此最终能够使煮好的饭的上
表面平坦。
[0103] 并且,控制部14将从第2次起的压力变化的幅度设定为比沸腾维持工序的初期的第1次压力变化的幅度小。即,控制部14使从第2次起的压力变化的目标压力比沸腾维持工
序的初期的第1次压力变化的目标压力低。
[0104]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2次起的压力变化的目标压力被设定为第1次压力变化的目标压力的1/2。
[0105] 搅拌能量与压力成正比。当进入沸腾维持工序时,饭变得柔软并且锅2内的水变少。因此,想要进行加热以消除煮饭不均,另一方面,当锅2内的压力过大时,饭的粘性增加。
因此,通过使从第2次起的压力变化的目标压力比第1次压力变化的目标压力低,能够抑制
饭的粘性增加。
[0106]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4根据米信息来调节沸腾维持工序的锅2内的压力。具体来说,控制部14根据经由显示操作部13设定的米信息来设定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的任一
方。例如,第1模式是在沸腾维持工序中对旧米或硬质米等具有不易糊化的米质的米进行蒸
煮的模式。第2模式是在沸腾维持工序中对新米或软质米等具有易糊化的米质的米进行蒸
煮的模式。控制部14在设定为第2模式的情况下以比第1模式低的压力进行煮饭。在本实施
方式中,对在沸腾维持工序中用第1模式蒸煮旧米、用第2模式蒸煮新米的例子进行说明。
[0107]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的沸腾维持工序中的锅2内的温度和压力的推移的曲线图。图7示出了用第1模式蒸煮旧米的情况下的锅2内的温度和压力的推移以
及用第2模式蒸煮新米的情况下的锅2内的温度和压力的推移。
[0108] <第1模式>
[0109] 首先,对第1模式进行说明。在沸腾维持工序的初期,控制部14通过压力阀移动机构12将压力阀11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封闭位置,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第1目标压力Pt1。在本
实施方式中,第1目标压力Pt1例如是20kPa。由此,锅2内的水的沸点上升到大约105℃。
[0110] 当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第1目标压力Pt1时,控制部14对压力阀移动机构12进行控制,进行将锅2内的压力保持为第1目标压力Pt1的调压工序。在该调压工序中,控制部14根
据压力传感器单元21所检测到的压力值与第1目标压力Pt1之差是否比阈值小来使压力阀
移动机构12的动作速度发生变化。这样,通过将锅2内的压力保持为第1目标压力Pt1,能够
促进锅2内的米的糊化。
[0111] 在锅2内的压力保持为第1目标压力Pt1之后,控制部14通过压力阀移动机构12使压力阀11移动到打开位置,使锅2内的压力急剧下降到0kPa(即,大气压)。另外,将锅2内的
压力保持为第1目标压力Pt1的时间被设定为根据选择出的煮饭程序和米的信息中的至少
一方而预定确定的时间。
[0112] 这样,通过在沸腾维持工序的初期使锅2内的压力从第1目标压力Pt1急剧下降到大气压,能够对米粒进行剧烈地搅拌。
[0113] 并且,在第1模式中,控制部14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目标压力之后下降,从而如图6所示的那样分别产生多次压力变化。在第1模式中,控制部14在沸腾维持工序的初期产生
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第1目标压力Pt1之后下降的第1次压力变化,使从第2次起的压力变
化的目标压力比第1目标压力Pt1低。即,在第1模式中,从第2次起的压力变化的幅度比第1
次压力变化的幅度小。
[0114] 具体来说,在沸腾维持工序的初期的第1次压力变化中,控制部14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第1目标压力Pt1之后急剧下降到大气压(即0kPa)。与此相对,在从第2次起的压力变
化中,控制部14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比第1目标压力Pt1低的目标压力之后急剧下降到大
气压(即0kPa)。
[0115] <第2模式>
[0116] 接着,对第2模式进行说明。在沸腾维持工序的初期,控制部14通过压力阀移动机构12使压力阀11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封闭位置,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第2目标压力Pt2。第2
目标压力Pt2被设定为比第1目标压力Pt1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目标压力Pt2例如是
8kPa。
[0117] 当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第2目标压力Pt2时,控制部14通过压力阀移动机构12使压力阀11移动到打开位置,从而使锅2内的压力下降到0kPa(即大气压)。这样,在第2模式中,
在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比第1目标压力Pt1低的第2目标压力Pt2之后急剧下降到大气压。
[0118] 这样,在沸腾维持工序的初期,使锅2内的压力从比第1目标压力Pt1低的第2目标压力Pt2急剧下降到大气压,从而与第1模式相比能够抑制米的搅拌效果。其结果是,对于具
有易糊化的米质的米而言,能够抑制米的发粘。
[0119] 并且,在第2模式中,控制部14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目标压力之后下降,从而分别产生多次压力变化。在第2模式中,控制部14在沸腾维持工序的初期产生使锅2内的压力上
升到第2目标压力Pt2之后下降的第1次压力变化,使从第2次起的压力变化的目标压力比第
2目标压力Pt2低。即,在第2模式中,从第2次起的压力变化的幅度比第1次压力变化的幅度
小。
[0120] 具体来说,在沸腾维持工序的初期的第1次压力变化中,控制部14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第2目标压力Pt2之后急剧下降到大气压(即0kPa)。与此相对,在从第2次起的压力变
化中,控制部14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比第2目标压力Pt2低的目标压力之后急剧下降到大
气压(即0kPa)。
[0121] 回到图6,在沸腾维持工序中,由于使水持续沸腾,所以产生大量的蒸汽。该蒸汽通过蒸汽排出孔4a、蒸汽排出孔4b以及蒸汽释放孔3da、9a等释放到煮饭器的外部。由此,当锅
2内的大部分水耗尽时,锅2的底面的温度上升到水的沸点以上。当锅温度传感器6的检测温
度为沸点以上的规定温度(例如,130℃)时,转移到蒸制工序。
[0122] 蒸制工序是利用预热来使多余的水分蒸发从而将米的糊化度提升到100%附近的工序。在该蒸制工序中,每当锅2的温度下降到一定温度(例如,100℃)以下时,控制部14便
执行续煮工序。在续煮工序中,控制部14对锅底加热单元5进行控制而对锅2进行加热。并
且,在续煮工序中,控制部14对蒸汽供给部15进行控制而向锅2内供给蒸汽。另外,续煮工序
是指蒸制工序的途中的工序。
[0123] 在续煮工序中,控制部14对压力阀移动机构12进行控制而利用压力阀11将蒸汽排出孔4b封闭。并且,控制部14对蒸汽供给部15进行控制而向锅2内供给蒸汽。具体来说,控制
部14对水箱加热线圈19进行控制而使水箱18内的水沸腾,从而产生蒸汽。此外,控制部14对
蒸汽供给部15进行控制而对通过蒸汽导入管16导入到蒸汽供给部15的蒸汽进行过热加热,
通过蒸汽排出管17和内盖4的蒸汽供给孔4c向锅2内供给过热蒸汽。换言之,控制部14通过
提升由蒸汽供给部15和加热线圈19构成的蒸汽加热器的火力来向锅2内供给蒸汽。
[0124] 在续煮工序中,控制部14根据米信息来确定锅2内的目标压力。控制部14对从蒸汽供给部15向锅2内供给的蒸汽的量进行调节以使锅2内的压力成为目标压力。具体来说,控
制部14通过调节蒸汽加热器的火力来调节从蒸汽供给部15向锅2内供给的蒸汽的量。
[0125] 具体来说,控制部14根据经由显示操作部13设定的米信息来设定第3模式和第4模式中的任一方。例如,第3模式是在续煮工序中对旧米或硬质米等具有易糊化的米质的米进
行蒸煮的模式。第4模式是在续煮工序中对新米或软质米等具有容易糊化的米质的米进行
蒸煮的模式。控制部14在设定为第4模式的情况下以比第3模式低的压力进行煮饭。在本实
施方式中,对在续煮工序中用第3模式蒸煮旧米、用第4模式蒸煮新米的例子进行说明。
[0126] 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的续煮工序中
[0127] 锅2内的温度和压力的推移的曲线图。图8示出了用第3模式蒸煮旧米的情况下的锅2内的温度和压力的推移以及用第4模式蒸煮新米的情况下的锅2内的温度和压力的推
移。
[0128] <第3模式>
[0129] 首先,对第3模式进行说明。在续煮工序中,控制部14通过压力阀移动机构12使压力阀11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封闭位置。并且,控制部14对蒸汽供给部15进行控制而向锅2内供
给蒸汽。具体来说,控制部14通过使蒸汽加热器的火力上升而从蒸汽供给部15向锅2内供给
蒸汽。当向锅2内供给蒸汽时,锅2内的压力上升。
[0130] 在续煮工序中,控制部14将锅2内的压力保持为第3目标压力Pt3。具体来说,当开始续煮工序时,控制部14提升蒸汽加热器的火力而从蒸汽供给部15向锅2内供给蒸汽。当通
过蒸汽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而超过第3目标压力Pt3时,控制部14将蒸汽加热器的火力调整
为下降。由此,控制部14减少从蒸汽供给部15向锅2内供给的蒸汽的量,使上升而超过第3目
标压力Pt3的锅2内的压力下降。当锅2内的压力低于第3目标压力Pt3时,控制部14提升蒸汽
加热器的火力而使从蒸汽供给部15向锅2内供给的蒸汽的量增大。由此,控制部14使锅2内
的压力上升。这样,控制部14在续煮工序中对蒸汽加热器的火力进行调节以使锅2内的压力
保持为第3目标压力Pt3。
[0131]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第3目标压力Pt3为8kPa,锅2内的压力保持在从第3目标压力Pt3起的±2kPa的范围内。另外,在第3模式中,续煮工序的锅2内的温度在大约101℃以上
103℃以下的范围内变化。
[0132] <第4模式>
[0133] 对第4模式进行说明。在续煮工序中,控制部14通过压力阀移动机构12使压力阀11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封闭位置。并且,控制部14对蒸汽供给部15进行控制而向锅2内供给蒸
汽。具体来说,控制部14通过使蒸汽加热器的火力上升而从蒸汽供给部15向锅2内供给蒸
汽。当向锅2内供给蒸汽时,锅2内的压力上升。
[0134] 在续煮工序中,控制部14将锅2内的压力保持为比第3目标压力Pt3低的第4目标压力Pt4。具体来说,当开始续煮工序时,控制部14提升蒸汽加热器的火力而从蒸汽供给部15
向锅2内供给蒸汽。当通过蒸汽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而超过第4目标压力Pt4时,控制部14将
蒸汽加热器的火力调整为下降。由此,控制部14减少从蒸汽供给部15向锅2内供给的蒸汽的
量,使上升而超过第4目标压力Pt4的锅2内的压力下降。当锅2内的压力低于第4目标压力
Pt4时,控制部14提升蒸汽加热器的火力而使从蒸汽供给部15向锅2内供给的蒸汽的量增
大。由此,控制部14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这样,控制部14在续煮工序中对蒸汽加热器的火力
进行调节以使锅2内的压力保持为第4目标压力Pt4。
[0135]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第4目标压力Pt4为4kPa,锅2内的压力保持在从第3目标压力Pt3起的±1kPa的范围内。另外,在第4模式中,续煮工序的锅2内的温度在大约100.5℃以
上101℃以下的范围内变化。
[0136] 在蒸制工序的途中,在根据选择出的煮饭程序而预先确定的时间内进行续煮工序。并且,当根据选择出的煮饭程序从开始蒸制工序起经过了预先确定的时间时,结束蒸制
工序。
[0137] 【效果】
[0138]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能够起到以下的效果。
[0139]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控制部14在沸腾维持工序中根据米信息来设定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的任一方,从而根据米质来进行煮饭。在设定为第1模式的情况下,控
制部14在沸腾维持工序中对压力阀移动机构12进行控制而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第1目标
压力Pt1之后下降。并且,在设定为第2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14在沸腾维持工序中对压力阀
移动机构12进行控制而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比第1目标压力Pt1低的第2目标压力Pt2之后
下降。通过这样的结构,压力式煮饭器能够以与米质对应的压力进行沸腾维持工序,能够进
一步提高饭的味道。
[0140] 例如,用第1模式对不易糊化的旧米或硬质米进行蒸煮。在第1模式中,控制部14对压力阀移动机构12进行控制而使锅2内的压力在规定的时间内上升到第1目标压力Pt1之后
下降。由此,在锅2内引起突沸,锅2内的米被搅拌,由此,锅2内的温度被均匀化,抑制了煮饭
不均。
[0141] 并且,在第1模式中,当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第1目标压力Pt1时,在使锅2内的压力下降之前,控制部14对压力阀移动机构12进行控制,从而进行保持为第1目标压力Pt1的
调压工序。由此,进一步促进了米质为不易糊化的饭的糊化。
[0142] 另一方面,用第2模式对容易糊化的新米或软质米进行蒸煮。在第2模式中,控制部14对压力阀移动机构12进行控制而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比第1目标压力Pt1低的第2目标
压力Pt2之后下降。由此,抑制了新米或软质米等易糊化的米质的饭的过度糊化。并且,抑制
了易糊化的米质的米彼此互相摩擦。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煮好的饭发粘,即,能够减少饭的
粘性。
[0143] 在第1模式中,控制部14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目标压力之后下降,从而分别产生多次压力变化。控制部14在沸腾维持工序的初期产生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第1目标压力
Pt1之后下降的第1次压力变化,使从第2次起的压力变化的目标压力比第1目标压力Pt1低。
[0144] 并且,在第2模式中,控制部14也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目标压力之后下降,从而分别产生多次压力变化。控制部14在沸腾维持工序的初期产生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第2目标
压力Pt2之后下降的第1次压力变化,使从第2次起的压力变化的目标压力比第2目标压力
Pt2低。
[0145]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沸腾维持工序中,压力式煮饭器能够抑制饭的粘性增加,并且,能够在锅2内对饭进行搅拌。由此,能够进一步提升饭的味道。
[0146]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控制部14在蒸制工序的途中的续煮工序中根据米信息来设定第3模式和第4模式中的任一方。在设定为第3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14通过在
续煮工序中调节蒸汽加热器的火力来调节从蒸汽供给部15向锅2内供给的过热蒸汽的量,
将锅2内的压力保持为第3目标压力Pt3。另一方面,在设定为第4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14通
过在续煮工序中调节蒸汽加热器的火力来调节从蒸汽供给部15向锅2内供给的过热蒸汽的
量,将锅2内的压力保持为比第3目标压力Pt3低的第4目标压力Pt4。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
以与米质对应的压力进行续煮工序,能够进一步提升饭的味道。
[014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在沸腾维持工序中根据米质而设定的模式的例子,对第1模式和第2模式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沸腾维持工序的模式也可以是两种以上。
同样,作为在蒸制工序所包含的续煮工序中根据米质而设定的模式的例子,对第3模式和第
4模式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续煮工序的模式也可以是两种以上。也可以根据要蒸
煮的米信息的数量来增加模式的数量。
[0148]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1模式和第3模式是旧米模式、第2模式和第4模式是新米模式为例来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模式也可以是设定“白米”、“糙米”以及“免洗
米”等米的种类或“柔软”和“硬”等米的蒸煮方式的模式。或者,模式也可以是确定米的品种
的模式或确定米的产地的模式。即,只要模式是确定与米的糊化容易度存在相关性的性质
的模式即可。
[0149]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压力式煮饭器在沸腾维持工序中执行第1模式或第2模式中的任一方、在续煮工序中执行第3模式或第4模式中的任一方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
于此。例如,压力式煮饭器也可以在沸腾维持工序中根据米质来选择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
的任一方而进行煮饭,在续煮工序中按照与米质无关而预先确定的顺序进行煮饭。或者,压
力式煮饭器也可以在沸腾维持工序中按照与米质无关而预先确定的顺序进行煮饭,在续煮
工序中根据米质来选择第3模式和第4模式中的任意模式而进行煮饭。
[0150]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压力式煮饭器进行1次续煮工序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压力式煮饭器也可以执行多次续煮工序。
[0151]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容易说明,第1目标压力Pt1、第2目标压力Pt2、第3目标压力Pt3、第4目标压力Pt4分别使用具体的数值来进行说明,但第1目标压力Pt1、第2目标压力
Pt2、第3目标压力Pt3、第4目标压力Pt4并不限定于分别例示的数值。这些数值也可以由控
制部14根据米信息和煮饭程序中的至少一方来确定。
[0152]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取得米的信息的米信息取得部,以用户输入米信息的显示操作部13为例来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米信息取得部也可以利用阅读器来读取
粘贴在收纳米的袋子上的条形码,从而取得米信息。例如,条形码中也可以包含米的收获时
期、品种以及产地中的至少任意一种信息。
[0153]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控制部14根据米信息来设定第1模式、第2模式、第3模式以及第4模式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显示操作部13中显示各个模
式,用户通过选择模式来确定模式。即,米信息取得部取得用户所选择的模式的信息作为米
信息。
[0154]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压力传感器单元21作为检测锅2内的压力的压力检测部并检测锅2内的压力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压力的检测手段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压力检测
部也可以根据锅2内的温度来估计锅2内的压力。
[0155]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的锅内的温度与压力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如图9所示,由于锅2内的温度和压力为相关关系,所以能够根据锅2内的温度来估计锅2内
的压力。因此,压力检测部也可以根据检测出的锅2内的温度来估计锅2内的压力。
[0156]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控制部14在沸腾维持工序的第1模式中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第1目标压力Pt1之后,使锅2内的压力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为第1目标压力Pt1的例子进行
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控制部14也可以在第1模式中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第1目
标压力Pt1之后使锅2内的压力立即下降。由此,在第1模式中,能够抑制米的过度糊化,能够
抑制饭发粘。
[0157]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控制部14在沸腾维持工序的第2模式中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第2目标压力Pt2之后立即使锅2内的压力下降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
在第2模式中,也可以在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第2目标压力Pt2之后,使锅2内的压力在规定
的时间内保持为第2目标压力Pt2。由此,在第2模式中,能够促进米的糊化。
[0158]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控制部14在沸腾维持工序的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通过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目标压力之后下降到大气压而分别产生多次压力变化的例子进行了说明,
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控制部14也可以在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在沸腾维持工序的初期仅
产生一次压力变化。由此,能够抑制米的过度糊化,并能够抑制饭发粘。
[0159] 虽然本公开已经参照附图并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充分记载,但对于熟悉该技术的人员来说,各种变形和修改是显而易见的。应理解那些变形和修改只要不脱离基于
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本公开的范围,则包含在其中。
[0160]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61] 由于本公开的压力式煮饭器能够进一步提升饭的味道,所以例如对家庭用和业务用的压力式煮饭器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