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1100751.5

文献号 : CN10943532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魏征宇孙德河马士强

申请人 : 太重(天津)重型装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该装置安装在炭素挤压机的挤压压头的压头与压板间,包括下底板、油槽和上盖板;下底板安装在油槽下端,上盖板安装在油槽上端,下底板与压头接触连接,上盖板与压板接触连接;油槽包括多个圆环形的导油环道,多个导油环道包括依次连通的外环道、中间环道和内环道,外环道与进油管连通,内环道与出油管连通,导热油通过进油管流入外环道,再依次流经中间环道和内环道,从出油管流出;下底板端面设置有垂直于下底板端面的多个隔离通孔,用于将导油环道与连接压头及压板的螺栓隔离开。本发明的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能够使压头及压板的加热更均匀,使温控更准确,有利于消除压头粘料现象及降低能耗。

权利要求 :

1.一种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加热装置安装在炭素挤压机的挤压压头的压头(X1)与压板(X2)间,用于所述压头(X1)和所述压板(X2)的加热,所述压头加热装置包括下底板(1)、油槽(2)和上盖板(3);

所述下底板(1)安装在所述油槽(2)下端,所述上盖板(3)安装在所述油槽(2)上端,用于所述油槽(2)的闭合密封,所述下底板(1)与所述压头(X1)接触连接,所述上盖板(3)与所述压板(X2)接触连接;

所述油槽(2)包括多个圆环形的导油环道(21),多个所述导油环道包括依次连通的外环道(211)、中间环道(212)和内环道(213),所述外环道(211)与进油管(22)连通,所述内环道(213)与出油管(23)连通,导热油通过所述进油管(22)流入所述外环道(211),再依次流经所述中间环道(212)和所述内环道(213),从所述出油管(23)流出;

所述下底板(1)端面设置有垂直于所述下底板(1)端面的多个隔离通孔(11),多个所述隔离通孔(11)贯穿所述下底板(1)、所述油槽(2)和所述上盖板(3),多个所述隔离通孔(11)用于将所述导油环道(21)与连接所述压头(X1)及所述压板(X2)的螺栓(X3)隔离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2)包括外挡圈(24)、第一中挡圈(25)、第二中挡圈(26)和内挡圈(27);

所述外挡圈(24)和所述第一中挡圈(25)围成所述外环道(211),所述第一中挡圈(25)和所述第二中挡圈(26)围成所述中间环道(212)、所述第二中挡圈(26)和所述内挡圈(27)围成所述内环道(213);

所述第一中挡圈(25)上设置有第一导油口(251),用于连通所述外环道(211)和所述中间环道(212);

所述第二中挡圈(26)上设置有第二导油口(261),用于连通所述中间环道(212)和所述内环道(2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挡圈(25)、所述第二中挡圈(26)和所述内挡圈(27)设置有一个进油口,所述进油管(22)依次通过所述内挡圈(27)、所述第二中挡圈(26)、所述第一中挡圈(25)的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外环道(21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挡圈(27)设置有一个出油口,所述出油管(23)通过所述出油口与所述内环道(213)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2)还包括沿所述导油环道(21)径向布置的隔板(28);

所述隔板(28)将所述外环道(211)、所述中间环道(212)和所述内环道(213)分隔开;

所述进油口、所述进油管(22)和所述第二导油口(261)位于所述隔板(28)的一侧,所述第一导油口(251)、所述出油管(23)和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隔板(28)的另一侧,以用于实现所述导油环道(21)内所述导热油的单向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加热装置还包括热电偶(4),所述热电偶(4)沿所述压头(X1)的轴向固定安装在所述压头(X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1)端面还设置有垂直于所述下底板(1)端面的电偶隔离通孔(12),所述电偶隔离通孔(12)贯穿所述下底板(1)、所述油槽(2)和所述上盖板(3),用于将所述热电偶(4)与所述导油环道(21)分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2)为焊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2)与所述下底板(1)及所述上盖板(3)均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说明书 :

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炭素挤压机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炭素挤压机中,挤压压头是一个很重要的部件,主要用于将料室中的料糊压制成型,挤压压头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挤压杆、压头和压板,炭素挤压机在进行炭素挤压生产时,需要对挤压压头进行加热,以避免炭素糊料粘结在挤压压头上。现有的炭素挤压机均利用电热管对挤压压头进行加热,电热管与挤压压头采用点接触或线接触方式安装连接。
[0003]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0004] 利用电热管加热挤压压头,会使挤压压头加热不均匀,在炭素挤压生产时,当炭素糊料与加热不均匀的挤压压头相接触时,糊料会出现温度不均的情况,从而导致挤压出来的电极产品的内部分层而成为废品;电热管加热所需能量较多,会造成资源浪费,从而使生产成本增加;电热管的使用寿命有限,当电热管出现故障时,需要对电热管进行拆卸更换,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0005]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
[0006] 为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该压头加热装置安装在炭素挤压机的挤压压头的压头与压板间,用于所述压头和所述压板的加热,所述压头加热装置包括下底板、油槽和上盖板;
[0007] 所述下底板安装在所述油槽下端,所述上盖板安装在所述油槽上端,用于所述油槽的闭合密封,所述下底板与所述压头接触连接,所述上盖板与所述压板接触连接;
[0008] 所述油槽包括多个圆环形的导油环道,多个所述导油环道包括依次连通的外环道、中间环道和内环道,所述外环道与进油管连通,所述内环道与出油管连通,导热油通过所述进油管流入所述外环道,再依次流经所述中间环道和所述内环道,从所述出油管流出;
[0009] 所述下底板端面设置有垂直于所述下底板端面的多个隔离通孔,多个所述隔离通孔贯穿所述下底板、所述油槽和所述上盖板,多个所述隔离通孔用于将所述导油环道与连接所述压头及所述压板的螺栓隔离开。
[0010] 进一步地,在所述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中,所述油槽包括外挡圈、第一中挡圈、第二中挡圈和内挡圈;
[0011] 所述外挡圈和所述第一中挡圈围成所述外环道,所述第一中挡圈和所述第二中挡圈围成所述中间环道、所述第二中挡圈和所述内挡圈围成所述内环道;
[0012] 所述第一中挡圈上设置有第一导油口,用于连通所述外环道和所述中间环道;
[0013] 所述第二中挡圈上设置有第二导油口,用于连通所述中间环道和所述内环道。
[0014] 进一步地,在所述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中,所述第一中挡圈、所述第二中挡圈和所述内挡圈设置有一个进油口,所述进油管依次通过所述内挡圈、所述第二中挡圈、所述第一中挡圈的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外环道连通。
[0015] 进一步地,在所述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中,所述内挡圈设置有一个出油口,所述出油管通过所述出油口与所述内环道连通。
[0016] 进一步地,在所述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中,所述油槽还包括沿所述导油环道径向布置的隔板;
[0017] 所述隔板将所述外环道、所述中间环道和所述内环道分隔开;
[0018] 所述进油口、所述进油管和所述第二导油口位于所述隔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导油口、所述出油管和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隔板的另一侧,以用于实现所述导油环道内所述导热油的单向流动。
[0019] 进一步地,在所述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中,所述压头加热装置还包括热电偶,所述热电偶沿所述压头的轴向固定安装在所述压头上。
[0020] 进一步地,在所述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中,所述下底板端面还设置有垂直于所述下底板端面的电偶隔离通孔,所述电偶隔离通孔贯穿所述下底板、所述油槽和所述上盖板,用于将所述热电偶与所述导油环道分隔开。
[0021] 进一步地,在所述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中,所述油槽为焊接件。
[0022] 进一步地,在所述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中,所述油槽与所述下底板及所述上盖板均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0023]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主要优点如下:
[0024] 本发明提供的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通过在压头及压板间设置相对闭合的油槽,利用进油管向油槽中注入导热油,利用导热油的热量对压头及压板进行加热;同时,由于导热油充满油槽并在油槽的导油环道内循环流动,能够使压头及压板的加热更均匀,使温控更准确,有利于消除压头粘料现象及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0025]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6]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还示出了压头;
[0027]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28] 附图标记说明:
[0029] 1-下底板、11-隔离通孔、12-电偶隔离通孔、2-油槽、21-导油环道、211-外环道、212- 中间环道、213-内环道、22-进油管、23-出油管、24-外挡圈、25-第一中挡圈、251-第一导油口、26-第二中挡圈、261-第二导油口、27-内挡圈、28-隔板、3-上盖板、4-热电偶、 5-导环、6-密封圈、X1-压头、X2-压板、X3-螺栓、X4-挤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1]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0032] 在炭素挤压机中,挤压压头是一个很重要的部件,主要用于将料室中的料糊压制成型,挤压压头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挤压杆X4、压头X1和压板X2,炭素挤压机在进行炭素挤压生产时,需要对挤压压头进行加热,以避免炭素糊料粘结在挤压压头上。
[0033]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该压头加热装置安装在炭素挤压机的挤压压头的压头X1与压板X2间,用于压头X1和压板X2的加热,压头加热装置包括下底板1、油槽2和上盖板3;下底板1安装在油槽2下端,上盖板3 安装在油槽2上端,用于油槽2的闭合密封,下底板1与压头X1接触连接,上盖板3 与压板X2接触连接;油槽2包括多个圆环形的导油环道21,多个导油环道包括依次连通的外环道211、中间环道212和内环道213,外环道211与进油管22连通,内环道213 与出油管23连通,导热油通过进油管22流入外环道211,再依次流经中间环道212和内环道213,从出油管23流出;下底板1端面设置有垂直于下底板1端面的多个隔离通孔11,多个隔离通孔11贯穿下底板1、油槽2和上盖板
3,多个隔离通孔11用于将导油环道21与连接压头X1及压板X2的螺栓X3隔离开。
[003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在具体使用时,通过进油管22向油槽2中的外环道211注入导热油,外环道211内的导热油在流动一圈后进入中间环道212,中间环道212内的导热油在流动一圈后进入内环道213,内环道213内的导热油在流动一圈后从出油管23排出,当通过进油管22向油槽2的外环道211内持续不断地加入导热油时,整个油槽2会始终充满导热油,由于油槽2安装在压头X1及压板X2间,且与压头X1及压板X2相互接触,利用热传递作用,导热油能够对压头X1及压板X2进行加热;由于导热油充满油槽2,且在油槽2的导油环道21内均匀流动,压头X1及压板 X2能够被充分均匀地加热。
[0035]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通过在压头X1及压板X2间设置相对闭合的油槽2,利用进油管22向油槽2中注入导热油,利用导热油的热量对压头 X1及压板X2进行加热;同时,由于导热油充满油槽2并在油槽2的导油环道21内循环流动,能够使压头X1及压板X2的加热更均匀,使温控更准确,有利于消除压头粘料现象及降低能耗。
[003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炭素挤压机压头加热装置中,导油环道21可以包括一个外环道211、一个中间环道212和一个内环道213,也可以包括一个外环道211、多个中间环道212和一个内环道213。
[0037] 以下分别对导油环道21的结构进行示例说明:
[0038] 作为一种示例,导油环道21可以包括一个外环道211、一个中间环道212和一个内环道213。具体地,油槽2可以包括外挡圈24、第一中挡圈25、第二中挡圈26和内挡圈27;外挡圈24和第一中挡圈25围成外环道211,第一中挡圈25和第二中挡圈26围成中间环道212、第二中挡圈26和内挡圈27围成内环道213;第一中挡圈25上设置有第一导油口251,用于连通外环道211和中间环道212;第二中挡圈26上设置有第二导油口261,用于连通中间环道212和内环道213。
[0039] 作为另一种示例,导油环道21也可以包括一个外环道211、多个中间环道212和一个内环道213。具体地,油槽2可以包括外挡圈24、第一中挡圈25、第二中挡圈26、第三中挡圈…… 第N-1中挡圈、第N中挡圈、和内挡圈27,外挡圈24和第一中挡圈25 围成外环道211,第一中挡圈25和第二中挡圈26围成第一中间环道、第二中挡圈26和第三中挡圈围成第二中间环道…… 第N-1中挡圈和第N中挡圈围成第N-1中间环道、第N中挡圈和内挡圈27围成内环道213;第一中挡圈25上设置有第一导油口251,用于连通外环道211和第一中间环道、第二中档圈26上设置有第二导油口261,用于连通第一中间环道和第二中间环道,第三中挡圈上设置有第三导油口,用于连通第二中间环道和第三中间环道…… 第N-1中挡圈上设置有第N-1导油口,用于连通第N-2中间环道和第N-1中间环道,第N中挡圈上设置有第N导油口,用于连通第N-1中间环道和内环道213。
[0040]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进油管22与外环道211连通,如附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中挡圈25、第二中挡圈26和内挡圈27设置有一个进油口,进油管22依次通过内挡圈27、第二中挡圈26、第一中挡圈25的进油口与外环道211连通。
[0041] 同理,为了便于出油管23与内环道213连通,内挡圈27设置有一个出油口,出油管23通过出油口与内环道213连通。
[0042] 如附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油槽2还包括沿导油环道21径向布置的隔板 28;隔板28将外环道211、中间环道212和内环道213分隔开;进油口、进油管22和第二导油口
261位于隔板28的一侧,第一导油口251、出油管23和出油口位于隔板28的另一侧,以用于实现导油环道21内导热油的单向流动。如此设置,通过进油管22流入外环道211的导热油,会依次在外环道211、中间环道212和内环道213流动一圈,确保导热油的均匀流动,使加热更均匀。
[0043]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导热油、压头X1及压板X2的温度进行监测控制,压头加热装置还包括热电偶4,热电偶4沿压头X1的轴向固定安装在压头X1上。如此设置,能够对导热油、压头X1及压板X2的温度进行监测,便于温度的调控。
[0044]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热电偶4与油槽2发生干涉,如附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下底板1端面还设置有垂直于下底板1端面的电偶隔离通孔12,电偶隔离通孔12贯穿下底板1、油槽2和上盖板3,用于将热电偶4与导油环道21分隔开。
[0045] 其中,为了提高油槽2的密封型,防止油槽2内的导热油发生泄漏,本发明实施例中,油槽2为焊接件,油槽2的各个组成部件均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0046] 同理,为了防止导热油泄漏,油槽2与下底板1及上盖板3均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0047]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头加热装置还包括导环5,导环5安装在压头X1、油槽2和压板X2的外侧,导环5与压头X1及压板X2接触配合的两侧面安装有密封圈6,以防止油槽2中的导热油泄漏。
[004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此外,本文中“前”、“后”、“左”、“右”、“上”、“下”均以附图中表示的放置状态为参照。
[0049]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