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极片及电池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1208751.7

文献号 : CN10946188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家政申玉良康蒙何立兵朱宝健陈雷

申请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极极片及电池,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设置在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且包括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膜片,所述负极膜片满足:6.0≤PD×Dv50≤32.0以及0.2≤PD/Dn10≤12.0。本发明的负极极片具有优异的动力学性能,本发明的电池兼具优异的动力学性能以及长的循环寿命。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池,包括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在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且包括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膜片,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设置在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且包括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膜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活性材料选自橄榄石结构的含锂磷酸盐;

所述负极活性材料选自石墨;

所述负极膜片满足:6.0≤PD×Dv50≤32.0以及0.2≤PD/Dn10≤12.0;

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n10为0.2μm~6.0μm,所述负极膜片的压实密度PD为1.0g/cm3~1.6g/cm3;

其中,

PD为负极膜片的压实密度,单位为g/cm3;

Dv50为负极活性材料累计体积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单位为μm;

Dn10为负极活性材料累计数量百分数达到10%时所对应的粒径,单位为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膜片满足:7.0≤PD×Dv50≤2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膜片满足:7.5≤PD×Dv50≤1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膜片满足:0.3≤PD/Dn10≤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膜片满足:0.35≤PD/Dn10≤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v50为4μm~12μ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v50为4μm~8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n10为0.2μm~

2.0μ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n10为0.2μm~

1.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膜片的压实密度PD为1.0g/cm3~

1.5g/cm3。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膜片还满足:1.0≤CW×Dv90≤4.0;

其中,

CW为负极极片单位面积涂布重量,单位为mg/mm2;

Dv90为负极活性材料累计体积百分数达到90%时所对应的粒径,单位为μ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膜片满足:1.5≤CW×Dv90≤

3.0。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单位面积涂布重量CW为0.01mg/mm2~0.20mg/mm2;

和/或,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v90为12μm~35μm。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单位面积涂布重量CW为0.04mg/mm2~0.12mg/mm2;

和/或,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v90为18μm~30μm。

说明书 :

负极极片及电池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极极片及电池。

背景技术

[0002] 可充电电池具有重量轻、能量密度高、无污染、无记忆效应、使用寿命长等突出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等领域。其中,充电时间越来越受到终端消费者的重视,也是限制可充电电池普及的重要因素。
[0003] 从技术原理来说,电池快速充电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化学体系调和及设计优化来提升离子在正负极间的移动速度。如果负极无法承受大电流充电,在电池快速充电时离子会在负极表面直接还原析出而不是嵌入负极活性材料中,同时在电池快速充电时负极表面还会产生大量副产物,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因此,电池快速充电技术的关键在于负极活性材料以及负极极片的设计。

发明内容

[0004]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极极片及电池,所述负极极片具有优异的动力学性能,所述电池兼具优异的动力学性能以及长的循环寿命。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极极片,其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设置在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且包括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膜片,所述负极膜片满足:6.0≤PD×Dv50≤32.0以及0.2≤PD/Dn10≤12.0。其中,PD为负极膜片的压实密度,单位为g/cm3;Dv50为负极活性材料累计体积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单位为μm;Dn10为负极活性材料累计数量百分数达到10%时所对应的粒径,单位为μm。
[0006]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其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负极极片。
[0007]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如下所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调节负极膜片的压实密度PD与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v50、Dn10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兼具动力学性能优异以及快速充电下循环寿命长特点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下面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负极极片及电池。
[0009] 首先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负极极片,其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设置在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且包括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膜片,所述负极膜片满足:6.0≤PD×Dv50≤32.0以及0.2≤PD/Dn10≤12.0。其中,PD为负极膜片的压实密度,单位为g/cm3;Dv50为负极活性材料累计体积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单位为μm;Dn10为负极活性材料累计数量百分数达到10%时所对应的粒径,单位为μm。
[0010] 在电池充电过程中,对于负极极片来说,需要经过如下的3个电化学过程:(1)正极活性材料脱出的离子(例如锂离子、钠离子等)进入电解液中,经由负极多孔电极的孔道液相扩散并迁移到负极活性材料表面;(2)离子与电子在负极活性材料表面发生电荷交换;(3)离子进入负极活性材料体相内部并进行固相扩散和积累。其中,电荷交换过程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步骤,电荷交换电阻越小说明电化学反应的速度越快,负极极片的动力学性能越好,越有利于电池快速充电能力的提升。通常,影响电荷交换电阻的因素包括负极极片整体的电子电导和离子电导。
[0011] 一般而言,负极膜片的压实密度PD设计越高,负极膜片中活性材料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电子接触越好,负极极片的电子电导越好,但负极膜片的孔隙变少,离子在负极多孔电极孔道内部液相扩散阻力变大,负极极片的离子电导变差,从而影响了电化学反应的速度;负极膜片的压实密度PD设计越小,负极极片的离子电导越好,离子在负极多孔电极孔道内部液相扩散阻力越小,离子可以经由负极多孔电极的孔道快速扩散并迁移至负极活性材料表面,但负极膜片中活性材料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电子接触变差,负极极片的电子电导变差,也会影响电化学反应的速度。另外,负极膜片的压实密度PD设计越小,负极容量也越小,电池的能量密度以及循环寿命损失还会增加。
[0012] 在负极极片设计中,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v50表示负极活性材料累计体积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一般而言,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v50越小,电池快速充电时离子与电子在负极活性材料表面电荷交换阻力越小,电化学反应速度越快,且离子在负极活性材料体相内部固相扩散阻力也越小,但同时,发生小颗粒(或细粉)负极活性材料堵塞负极多孔电极孔道的概率也越高,离子在负极多孔电极孔道内部液相扩散路径延长、液相扩散阻力增加,负极极片的离子传导变差,由此影响了电化学反应的速度。但是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v50不能反映出负极膜片中小颗粒(或细粉)负极活性材料的实际含量,由此不能准确反映负极活性材料对负极极片离子电导的实际影响程度。
[0013] 在本发明的负极极片设计中,将负极膜片的压实密度PD与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v50、Dn10结合考虑,其中,Dn10表示负极活性材料的累计数量百分数达到10%时所对应的粒径,其可以反映负极活性材料颗粒中小颗粒(或细粉)部分的含量。通常,Dn10越小,负极极片的电子电导越好,负极膜片中小颗粒(或细粉)部分含量也越高,负极多孔电极孔道被堵塞的概率也越高,由此负极极片的离子传导变差。且发明人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当调节负极膜片的压实密度PD与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v50、Dn10之间的关系使其满足6.0≤PD×Dv50≤32.0以及0.2≤PD/Dn10≤12.0时,负极极片整体的电子电导和离子电导均可保持较优,负极极片具有较小的电荷交换电阻以及较高的电化学反应速度,由此负极极片可具有优异的动力学性能,电池也可兼具动力学性能优异以及循环寿命长的特点。
[0014]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PD×Dv50的下限值可以为6.0、6.2、6.4、6.6、6.8、7.0、7.2、7.5、7.8、8.0,PD×Dv50的上限值可以为8.0、9.0、11.0、12.0、13.0、14.0、15.0、
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25.0、26.0、27.0、28.0、29.0、30.0、
31.0、32.0。优选地,7.0≤PD×Dv50≤23.0;更优选地,7.5≤PD×Dv50≤16.0。
[0015]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PD/Dn10的下限值可以为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80、1.0,PD/Dn10的上限值可以为1.0、1.5、2.0、2.5、3.0、
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
优选地,0.3≤PD/Dn10≤9.0;更优选地,0.35≤PD/Dn10≤6.0。
[0016]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负极极片中,优选地,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v50为4μm~18μm;更优选地,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v50为4μm~16μm。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v50落入上述优选范围内时,负极极片的均一性可更高,可以避免负极活性材料粒径太小与电解液产生较多的副反应而影响对电池性能的改善效果,还可以避免粒径太大阻碍离子在负极活性材料体相内部固相扩散而影响对电池性能的改善效果。
[0017]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负极极片中,优选地,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n10为0.1μm~8.0μm;更优选地,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n10为0.2μm~6.0μm。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n10落入上述优选范围内时,负极极片的离子电导可保持在更优的状态,负极极片具有更优异的动力学性能,电池也可具有更优异的动力学性能以及更长的循环寿命。
[0018]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负极极片中,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负极膜片的压实密度PD越小,则负极多孔电极的孔道结构越发达,越有利于离子在负极多孔电极孔道内部的液相扩散,尤其是在电池经历多次充放电并出现反复膨胀收缩的严苛条件下,仍可以保证离子在负极多孔电极孔道内部液相扩散阻力保持在较小程度。但负极膜片的压实密度PD过小,会导致负极极片脱膜掉粉,充电时负极极片电子电导较差而使离子直接在负极表面还原析出,影响电池的动力学性能和循环寿命,同时也会降低电池的能量密度。优选地,所述负极膜片的压实密度PD为0.9g/cm3~1.8g/cm3;更优选地,所述负极膜片的压实密度PD为3 3
1.0g/cm~1.6g/cm。负极膜片的压实密度落入上述优选范围内时,可以在更好地提升电池动力学性能以及循环寿命的同时保持电池较高能量密度优势。
[0019]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负极极片中,负极极片单位面积涂布重量也会对负极极片的动力学性能有一定影响。通常,负极极片单位面积涂布重量越小,离子在负极多孔电极孔道内部液相扩散路径就越短、离子液相扩散阻力就越小,越有利于负极极片以及电池动力学性能的提升,但同时电池能量密度以及循环寿命受到的负面影响趋向于越大。除了涂布重量外,大颗粒负极活性材料对负极极片以及电池动力学性能也有一定影响。通常,在负极极片设计中,用负极活性材料累计体积百分数达到90%时所对应的粒径Dv90表示负极活性材料大颗粒,且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v90越大,说明负极活性材料颗粒越大,离子在负极活性材料体相内部固相扩散阻力越大,负极极片的离子传导越差,越不利于负极极片以及电池动力学性能的提升。发明人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当调节负极极片单位面积涂布重量CW和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v90之间的关系使其满足0.2≤CW×Dv90≤5.0时,负极极片可在保持优异动力学性能的同时兼具高容量优势,进而电池可在更好地提升动力学性能的同时保持更长的循环寿命和更高的能量密度。其中,CW为负极极片单位面积涂布重量,单位为mg/mm2;Dv90为负极活性材料累计体积百分数达到90%时所对应的粒径,单位为μm。
[002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CW×Dv90的下限值可以为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2.0,CW×Dv90的上限值可以为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4、4.6、4.8、5.0。优选地,所述负极膜片满足:1.0≤CW×Dv90≤4.0;更优选地,所述负极膜片满足:1.5≤CW×Dv90≤
3.0。
[0021]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负极极片中,优选地,所述负极极片单位面积涂布重量CW为2 2 2
0.01mg/mm ~0.20mg/mm ;更优选地,所述负极极片单位面积涂布重量CW为0.04mg/mm ~
0.12mg/mm2。
[0022]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负极极片中,优选地,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v90为12μm~35μm;更优选地,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v90为18μm~30μm。
[0023]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负极极片中,优选地,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可选自碳材料、硅基材料、锡基材料、钛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所述碳材料可选自石墨、软碳、硬碳、碳纤维、中间相碳微球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石墨可选自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硅基材料可选自单质硅、硅氧化合物、硅碳复合物、硅合金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锡基材料可选自单质锡、锡氧化合物、锡合金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地,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可选自碳材料、硅基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4]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负极极片中,所述负极膜片可设置在负极集流体的其中一个表面上也可以设置在负极集流体的两个表面上。所述负极集流体的种类也不受具体的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优选可使用铜箔。
[0025] 需要说明的是,当负极膜片同时设置在负极集流体两个表面上时,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表面上的负极膜片满足本发明,即认为该负极极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同时本发明所给的各负极膜片参数也均指单面负极膜片的参数。
[0026]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负极极片中,所述负极膜片还可以包括导电剂、粘结剂,其中导电剂和粘结剂的种类不受具体的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0027]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负极极片中,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v50、Dv90、Dn10可通过使用激光衍射粒度分布测量仪(Mastersizer 3000)测试得到,Dv50表示负极活性材料的累计体积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Dv90表示负极活性材料的累计体积百分数达到90%时所对应的粒径,Dn10表示负极活性材料的累计数量百分数达到10%时所对应的粒径。
[0028] 其次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电池,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负极极片。
[0029] 进一步,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电池还包括正极极片、隔离膜以及电解液等。
[0030]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电池可为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以及任何其它使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负极极片的电池。
[0031] 具体的,当电池为锂离子电池时:所述正极极片可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在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且包括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膜片,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可选自锂钴氧化物、锂镍氧化物、锂锰氧化物、锂镍锰氧化物、锂镍钴锰氧化物、锂镍钴铝氧化物、橄榄石结构的含锂磷酸盐等,但本申请并不限定于这些材料,还可以使用其他可被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传统公知的材料。这些正极活性材料可以仅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优选地,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可选自LiCoO2、LiNiO2、LiMnO2、LiMn2O4、LiNi1/3Co1/3Mn1/3O2(NCM333)、LiNi0.5Co0.2Mn0.3O2(NCM523)、LiNi0.6Co0.2Mn0.2O2(NCM622)、LiNi0.8Co0.1Mn0.1O2(NCM811)、LiNi0.85Co0.15Al0.05O2、LiFePO4(LFP)、LiMnPO4中的一种或几种。
[0032] 具体的,当电池为钠离子电池时:所述正极极片可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在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且包括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膜片,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可选自过渡金属氧化物NaxMO2(M为过渡金属,优选选自Mn、Fe、Ni、Co、V、Cu、Cr中的一种或几种,0
[0033]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电池中,所述隔离膜设置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起到隔离的作用。其中,所述隔离膜的种类并不受到具体的限制,可以是现有电池中使用的任何隔离膜材料,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偏氟乙烯以及它们的多层复合膜,但不仅限于这些。
[0034]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电池中,所述电解液包括电解质盐以及有机溶剂,其中电解质盐和有机溶剂的具体种类及组成均不受到具体的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所述电解液还可包括添加剂,添加剂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为负极成膜添加剂,也可为正极成膜添加剂,也可以为能够改善电池某些性能的添加剂,例如改善电池过充性能的添加剂、改善电池高温性能的添加剂、改善电池低温性能的添加剂等。
[0035] 下面以锂离子电池为例并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申请。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0036] 实施例1
[0037] (1)正极极片的制备
[0038] 将正极活性材料(详见表1)、导电剂乙炔黑、粘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按重量比96:2:2进行混合,加入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在真空搅拌机作用下搅拌至体系呈均一状,获得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均匀涂覆在正极集流体铝箔上,室温晾干后转移至烘箱继续干燥,然后经过冷压、分切得到正极极片。
[0039] (2)负极极片的制备
[0040] 将负极活性材料(详见表1)、导电剂乙炔黑、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粘结剂丁苯橡胶(SBR)按重量比96.4:1:1.2:1.4进行混合,加入溶剂去离子水,在真空搅拌机作用下搅拌至体系呈均一状,获得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均匀涂覆在负极集流体铜箔上,室温晾干后转移至烘箱继续干燥,然后经过冷压、分切得到负极极片。
[0041] (3)电解液的制备
[0042] 将碳酸乙烯酯(E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乙酯(DEC)按照按体积比1:1:1进行混合得到有机溶剂,接着将充分干燥的锂盐LiPF6溶解于混合后的有机溶剂中,配制成浓度为1mol/L的电解液。
[0043] (4)隔离膜的制备
[0044] 选用聚乙烯膜作为隔离膜。
[0045] (5)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0046] 将上述正极极片、隔离膜、负极极片按顺序叠好,使隔离膜处于正、负极极片之间起到隔离的作用,然后卷绕得到裸电芯;将裸电芯置于外包装壳中,干燥后注入电解液,经过真空封装、静置、化成、整形等工序,获得锂离子电池。
[0047] 实施例2-26以及对比例1-9的锂离子电池均按照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进行制备,具体区别示出在表1中。
[0048] 表1:实施例1-26以及对比例1-9的参数
[0049]
[0050]
[0051]
[0052] 接下来说明电池的性能测试。
[0053] (1)动力学性能测试
[0054] 在25℃下,将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得到的电池以x C满充、以1C满放重复10次后,再将电池以x C满充,然后拆解出负极极片,并观察负极极片表面析锂情况。如果负极表面未析锂,则将充电倍率x C以0.1C为梯度递增再次进行测试,直至负极表面析锂,停止测试,此时的充电倍率x C减去0.1C即为电池的最大充电倍率。
[0055] (2)循环性能测试
[0056] 在25℃下,将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得到的电池以3C倍率充电、以1C倍率放电,进行满充满放循环测试,直至电池的容量小于初始容量的80%,记录电池的循环圈数。
[0057] 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测试结果详见表2。
[0058] 表2:实施例1-26以及对比例1-9的性能测试结果
[0059]
[0060]
[0061] 从表2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26的电池中负极极片均同时满足6.0≤PD×Dv50≤32.0以及0.2≤PD/Dn10≤12.0,负极膜片的压实密度PD与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v50、Dn10之间的匹配关系良好,负极极片的电荷交换电阻均能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负极极片同时具有好的电子电导和离子电导,因此电池可同时兼顾优异的动力学性能以及较长的循环寿命。
[0062] 与实施例1-26相比,在对比例1-9中,当PD×Dv50和PD/Dn10至少一个不在所给范围内时,电池的动力学性能及循环寿命均较差。
[0063] 其中,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v50优选控制在4μm~18μm之间,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n10优选控制在0.1μm~8.0μm之间,负极膜片的压实密度PD优选控制在为0.9g/cm3~3
1.8g/cm 之间。各参数在上述优选范围内时,可以在更好地提升电池动力学性能的同时保证电池高能量密度优势,同时负极极片保有电解液的能力也更好,负极活性材料和电解液之间的界面电荷转移阻抗也更低,电池循环性能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当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v50、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n10、负极膜片的压实密度PD中的一个或几个参数未能满足上述优选范围时,只要保证负极极片同时满足6.0≤PD×Dv50≤32.0以及0.2≤PD/
Dn10≤12.0,结合实施例19-24,电池仍可同时兼顾优异的动力学性能以及较长的循环寿命。
[0064] 进一步地,当调节负极极片单位面积涂布重量CW和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v90之间的关系使其满足0.2≤CW×Dv90≤5.0时,负极极片可在保持优异动力学性能的同时兼具高容量优势,进而电池可在更好地提升动力学性能的同时保持更长的循环寿命和更高的能量密度。
[0065] 结合实施例17,负极极片单位面积涂布重量CW和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v90未达到最优匹配,CW×Dv90<0.2,此时负极极片单位面积涂布重量相对较小,尽管离子在负极多孔电极孔道内部液相扩散路径较短、离子液相扩散阻力较小,电池的动力学性能越好,但电池能量密度以及循环寿命与实施例4相比略差。
[0066] 结合实施例18,负极极片单位面积涂布重量CW和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v90未达到最优匹配,CW×Dv90>5.0,此时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v90相对较大,离子在负极活性材料体相内部固相扩散阻力较大,负极极片的离子传导稍差,因此与实施例8相比,对电池动力学性能的提升效果略差。
[0067] 从实施例25-26以及对比例6-9中可知,当电池选用不同的正、负极活性材料,只要负极极片同时满足6.0≤PD×Dv50≤32.0以及0.2≤PD/Dn10≤12.0时,电池仍可兼顾优异的动力学性能以及较长的循环寿命。
[0068]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