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处理体、混合处理法、混合生成流体、流体混合器、流体混合处理装置、鱼贝类养殖系统和鱼贝类养殖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80033904.6

文献号 : CN10947582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最上贤一中田俊明

申请人 : 丸福水产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盛长

摘要 :

本发明提供能够减少压力损失且能够提高分散相的微细化效率的混合处理体和混合处理方法,而且提供能够减少泵的电力消耗量且增大混合处理后的流体的流出量的流体混合器(提高效率)、气液混合处理装置、鱼贝类养殖系统以及鱼贝类养殖法。混合处理体具有狭窄流路Rs,并通过配置在用于作为混合处理对象的多种不同流体F流动的流体流路R内,使所述流体F的一部分流过所述狭窄流路Rs并进行混合处理。

权利要求 :

1.一种混合处理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在用于作为混合处理对象的多种不同流体流动的流体流路内,在与其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朝向轴线配置的支撑片;和形成在该支撑片的侧面上,用于促进在所述流体流路内流动的流体的混合处理的扁平狭窄流路,

所述支撑片在与所述流体流路的轴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形成,并且使朝向流动的所述流体的上游侧被配置的上游侧缘部形成为凸条面,构成通过该凸条面使流动的所述流体分流成二叉状的分流部,所述支撑片的两侧面部具有一对导向部,所述一对导向部将通过所述分流部所分流的所述流体从上游侧导向至下游侧,所述一对导向部分别形成从其上游侧端部延伸至下游侧端部的所述狭窄流路,通过所述导向部将从上游侧被导向至下游侧的所述流体的一部分在所述狭窄流路中从上游侧引导至下游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处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被形成为,一侧端部直接安装在用于形成所述流体流路的流路形成壳体上,另一侧端部至少延伸至所述流路形成壳体的轴芯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处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窄流路沿着所述流体流路的轴线方向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处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窄流路通过设置一对凸条部而形成在两凸条部之间,或者通过设置凹条部而形成在该凹条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处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窄流路沿着所述流体流路的轴线方向以并列方式设置有多个,使所述流体的一部分分流到各狭窄流路内。

6.一种混合处理法,其特征在于,在用于作为混合处理对象的多种不同流体流动的流体流路内,使侧面上形成有扁平狭窄流路的支撑片在与流体流路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朝向轴线配置,促进通过该狭窄流路而在所述流体流路内流动的流体的混合处理,所述支撑片在与所述流体流路的轴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形成,并且使朝向流动的所述流体的上游侧被配置的上游侧缘部形成为凸条面,构成通过该凸条面使流动的所述流体分流成二叉状的分流部,

所述支撑片的两侧面部具有一对导向部,所述一对导向部将通过所述分流部所分流的所述流体从上游侧导向至下游侧,所述一对导向部分别形成从其上游侧端部延伸至下游侧端部的所述狭窄流路,通过所述导向部将从上游侧被导向至下游侧的所述流体的一部分在所述狭窄流路中从上游侧引导至下游侧,促进所述流体的混合处理。

7.一种混合生成流体,其特征在于,通过在用于作为混合处理对象的多种不同流体流动的流体流路内,使侧面上形成有扁平狭窄流路的支撑片在与流体流路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朝向轴线配置,促进通过该狭窄流路而在所述流体流路内流动的流体的混合处理而生成,所述支撑片在与所述流体流路的轴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形成,并且使朝向流动的所述流体的上游侧被配置的上游侧缘部形成为凸条面,构成通过该凸条面使流动的所述流体分流成二叉状的分流部,

所述支撑片的两侧面部具有一对导向部,所述一对导向部将通过所述分流部所分流的所述流体从上游侧导向至下游侧,所述一对导向部分别形成从其上游侧端部延伸至下游侧端部的所述狭窄流路,通过所述导向部将从上游侧被导向至下游侧的所述流体的一部分在所述狭窄流路中从上游侧引导至下游侧,促进所述流体的混合处理。

8.一种流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形成所述流体流路的流路形成壳体;以及配置在所述流体流路内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处理体。

9.一种流体混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被构成为具有: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混合器;以及用于使作为所述流体的液体、与该液体不同的作为所述流体的液体、气体或粉体导入流体混合器内的单元,并对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或液体和粉体进行混合处理。

10.一种流体混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被构成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混合器使所述气体微细化成含有1μm以下的粒径,并与所述液体均匀地进行混合处理,生成以过饱和状态溶解有所述气体的液体。

11.一种流体混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被构成为,使作为所述流体的所述液体和作为所述流体的所述气体导入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混合器内并进行混合处理,混合处理后的流体在所述液体中被还原,进而通过所述流体混合器内循环而重复进行混合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混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被构成为,对作为所述液体的分散介质和作为所述液体的分散相进行混合处理而生成乳浊液。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所述的流体混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被构成为,对作为所述液体的水和作为所述气体的氮气进行混合处理,生成在所述水中溶解有所述氮气的氮气水。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所述的流体混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被构成为,对作为所述液体的热水和作为所述气体的二氧化碳进行混合处理,生成在所述热水中溶解有所述二氧化碳的碳酸矿泉。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所述的流体混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被构成为,对作为所述液体的水和作为所述气体的氧气进行混合处理,生成在所述水中溶解有所述氧气的氧气水。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混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被构成为,在配置于渔船上的水槽内的蓄水中浸渍有可由搭载于所述渔船上的电池驱动的潜水泵。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混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使作为所述气体的氧气微细化,并与作为所述液体的养殖水均匀地进行混合处理,能够生成在所述养殖水中以过饱和状态溶解有所述氧气的高浓度氧气水。

18.一种鱼贝类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流体混合处理装置和用于养殖鱼贝类的养殖槽,并且由所述流体混合处理装置生成的高浓度氧气水被供给到所述养殖槽。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鱼贝类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混合处理装置搭载在浮游于所述养殖槽内的养殖水面上的浮体上。

20.一种鱼贝类养殖法,其特征在于,在由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流体混合处理装置生成的高浓度氧气水中养殖鱼贝类而促进鱼贝类的成长。

说明书 :

混合处理体、混合处理法、混合生成流体、流体混合器、流体混

合处理装置、鱼贝类养殖系统和鱼贝类养殖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多种不同流体进行混合处理的混合处理体和混合处理法、由多种不同流体混合处理生成的混合生成流体、具备混合处理体的流体混合器、安装有流体混
合器的流体混合处理装置、具有气液混合处理装置的鱼贝类养殖系统以及鱼贝类养殖法。
这里的多种不同流体例如有液体和与其不同的液体、液体和气体、粉体和液体的各种组合,
液体有水、洗浴水、海水、燃料油以及液体肥料(液体状的有机肥料或者合成肥料)等,并且,
气体有氧气、氧气混合气体、二氧化碳、氮气、空气、臭氧以及氟等,此外,粉体有将含有褐藻
素的海藻类切成微细状的海藻类等。鱼贝类为鱼类或贝类等的水生动物。

背景技术

[0002] 迄今为止,作为流体混合器的一方式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方式。即、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流体混合器,其具备扩散·混合单元和集合·混合单元,并且扩散·混合流路的
终端部与集合·混合流路的始端部连接,其中,所述扩散·混合单元在中央部形成有流体
流入口的圆板状第一扩散元件上对置配置有圆板状的第二扩散元件,并在两扩散元件之间
形成有用于使自中央部侧的流入口流入的流体朝向周缘部侧沿半径方向流动以进行扩
散·混合的扩散·混合流路,所述集合·混合单元在中央部形成有流体流出口的圆板状第
一集合元件上对置配置有圆板状的第二集合元件,并在两集合元件之间形成有用于使自周
缘部侧流入的流体朝向中央部侧沿半径方向流动以进行集合·混合的集合·混合流路。
[0003] 并且,在第一、第二扩散元件的对置面和第一、第二集合元件的对置面上使适当的相同深度和大小的六边形凹部组形成为蜂窝构造,并错位配置而使对置的凹部之间相互连
通,从而在扩散·混合流路和集合·混合流路中,使流体蛇行且重复合流和分流(分散)并
沿半径方向流动。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520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 但是,由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流体混合器以同样方式形成用于使自中央部侧的流入口流入的流体朝向周缘部侧沿半径方向流动以进行扩散·混合的扩散·混合流路和
用于使自周缘部侧流入的流体朝向中央部侧沿半径方向流动以进行集合·混合的流路构
造,因此同具有高混合分散功能的扩散·混合流路相比,尽管集合·混合侧流路的分散数
极小,但却与扩散·混合流路产生相同程度的压力损失。为此,希望减少用于通过加压而向
流体混合器供给流体的泵的电力消耗量,进而增大混合处理后的流体的流出量(提高效
率)。
[0006]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少压力损失并提高分散相的微细化效率的混合处理体和混合处理法,进而提供能够减少泵的电力消耗量并增大混合处理后的流体的流
出量的流体混合器(提高效率)、流体混合处理装置、鱼贝类养殖系统以及鱼贝类养殖法。
[0007]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混合处理体具有在用于作为混合处理对象的多种不同流体流动的流体流路内,在与其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朝向轴线配置的支撑片和形成
在该支撑片的侧面上,用于促进在所述流体流路内流动的流体的混合处理的扁平狭窄流
路。并且,支撑片也可以被形成为,一侧端部直接安装在用于形成所述流体流路的流路形成
壳体上,另一侧端部至少延伸至所述流路形成壳体的轴芯附近。此外,混合处理体也可以使
所述狭窄流路沿着所述流体流路的轴线方向配置。所述狭窄流路可以通过设置一对凸条部
而形成于两凸条部之间,或者通过设置凹条部而形成于该凹条部内。而且,所述狭窄流路也
可以沿着所述流体流路的轴线方向以并列方式配置有多个,使所述流体的一部分分流到各
狭窄流路内。
[0008] 本发明的混合处理法为一种在用于在作为混合处理对象的多种不同流体流动的流体流路内,使侧面上形成有扁平狭窄流路的支撑片在与流体流路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
上朝向轴线配置,促进通过该狭窄流路而在所述流体流路内流动的流体的混合处理的方
法。
[0009] 本发明的混合生成流体为一种通过在用于作为混合处理对象的多种不同流体流动的流体流路内,使侧面上形成有扁平狭窄流路的支撑片在与流体流路的轴线方向交叉的
方向上朝向轴线配置,促进通过该狭窄流路而在所述流体流路内流动的流体的混合处理而
生成的流体。
[0010] 本发明的流体混合器具有用于形成所述流体流路的流路形成壳体和配置在所述流体流路内的所述混合处理体。
[0011] 本发明的流体混合处理装置被构成为,包括所述流体混合器以及用于使作为所述流体的液体、与该液体不同的作为所述流体的液体、气体或者粉体导入流体混合器内的单
元,并对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或者液体和粉体进行混合处理。并且,优选,所述流体混
合器被构成为,使所述气体微细化至含有1μm以下的粒径,并与所述液体均匀地进行混合处
理,生成以过饱和状态溶解有所述气体的液体。
[0012] 并且,本发明的流体混合处理装置也可以以如下方式构成。
[0013] (1)被构成为使作为所述流体的所述液体和作为所述流体的所述气体导入所述流体混合器内并进行混合处理,气液混合处理后的流体在所述液体中被还原,进而在所述流
体混合器内循环而重复进行气液混合处理。
[0014] (2)被构成为对作为所述液体的分散介质和作为所述液体的分散相进行混合处理而生成乳浊液。
[0015] (3)被构成为对作为所述液体的水和作为所述气体的氮气进行混合处理,生成在所述水中溶解有所述氮气的氮气水。
[0016] (4)被构成为对作为所述液体的热水或者水和作为所述气体的二氧化碳进行混合处理,生成在所述热水中或水中溶解有所述二氧化碳的碳酸矿泉(人工碳酸矿泉)。
[0017] (5)被构成为对作为所述液体的水和作为所述气体的氧气进行混合处理,生成在所述水中溶解有所述氧气的氧气水。
[0018] (6)被构成为在配置于渔船上的水槽内的蓄水中浸渍有可由搭载于所述渔船上的电池驱动的潜水泵。
[0019] (7)通过使作为所述气体的氧气微细化,并与作为所述液体的养殖水均匀地进行混合处理,能够生成在所述养殖水中以过饱和状态溶解有所述氧气的高浓度氧气水。
[0020] 本发明的鱼贝类养殖系统具有所述流体混合处理装置和用于养殖鱼贝类的养殖槽,并且由所述流体混合处理装置生成的高浓度氧气水被供给至所述养殖槽。所述流体混
合处理装置也可以搭载在浮游于所述养殖槽内的养殖水面上的浮体上。
[0021] 本发明的鱼贝类养殖法为一种通过在由所述流体混合装置生成的高浓度氧气水中养殖鱼贝类而促进鱼贝类成长的方法。
[0022] 本发明能够产生如下效果。即,本发明可提供不仅能够减少压力损失并能够提高分散相的微细化效率的混合处理体和混合处理法。进而可提供不仅能够减少泵的电力消耗
量并能够增大混合处理后的流体流出量的流体混合器(提高效率)、流体混合处理装置、鱼
贝类养殖系统以及鱼贝类养殖法。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的说明图。
[0024] 图2为配置有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的流体流路内的平面说明图。
[0025] 图3为配置有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的流体流路内的侧面说明图。
[0026] 图4为第二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的说明图。
[0027] 图5为第二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变形例的说明图。
[0028] 图6为第三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的说明图。
[0029] 图7为第四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的说明图。
[0030] 图8为第四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变形例的说明图。
[0031] 图9为第五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的说明图。
[0032] 图10为第六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的说明图。
[0033] 图11为第七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的说明图。
[0034] 图12为配置有第七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的流体流路内的平面说明图。
[0035] 图13为第一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的立体说明图。
[0036] 图14为第一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的分解立体说明图。
[0037] 图15为第一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的侧面说明图。
[0038] 图16为图15的Ⅰ‑Ⅰ线剖面图。
[0039] 图17为流路形成壳体的展开说明图。
[0040] 图18为第二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的立体说明图。
[0041] 图19为第二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的分解立体说明图。
[0042] 图20为第二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的侧面说明图。
[0043] 图21为液液混合处理装置的概念说明图。
[0044] 图22为气液混合处理装置的说明图。
[0045] 图23为附有流体混合器的潜水泵的说明图。
[0046] 图24为第一实施例的鱼贝类养殖系统的概念说明图。
[0047] 图25为第二实施例的鱼贝类养殖系统的概念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混合处理体的结构、混合处理法以及混合处理流体进行说明,然后对具有混合处理体的流体混合器的结构进行说
明,其次对安装有流体混合器的流体混合处理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最后对具有流体混合
处理装置的鱼贝类养殖系统的结构和鱼贝类养殖法进行说明。
[0049]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混合处理体结构的说明]
[0050] 本实施方式的混合处理体配置在用于作为混合处理对象的多种不同流体流动的流体流路内,对流体进行混合处理。即、混合处理体具有狭窄流路,并配置在用于作为混合
处理对象的多种不同流体流动的流体流路内,使所述流体的一部分流过所述狭窄流路并进
行混合处理。此外,混合处理体具有将流体导向下游侧的导向部,并在导向部中设置有狭窄
流路。并且,混合处理体具有用于使流体分流成二叉状的分流部,并且经分流部分流的流体
由导向部进行导向。狭窄流路通过设置一对凸条部而形成在两凸条部之间或者通过设置凹
条部而形成在凹条部内。并且,狭窄流路通过以并列方式配置有多个,使流体的一部分分流
到各狭窄流路内。
[0051] 这里的狭窄流路为能够将作为分散相的流体微细化至含有1μm~100μm以下的粒径并进行分散处理的狭窄单一的流路。优选的狭窄流路为能够将作为分散相的流体微细化
至含有1μm以下的粒径并进行分散处理的狭窄单一的流路。此外,狭窄流路也可以为如下的
狭窄单一的流路,其通过在多个狭窄流路中将作为分散相的流体连续进行微细化,能够最
终微细化至含有1μm~100μm以下的粒径,优选能够微细化至含有1μm以下的粒径,并进行分
散处理。
[0052] 优选的混合处理体方式为如下方式,具有在流体流路内使流体分流成二叉状的分流部、将由分流部分流的流体自其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导向下游侧的导向部和将在导向部中
自上游侧导向下游侧的流体一部分自上游侧导向下游侧并促进混合处理的狭窄流路。此
时,优选,分流部形成在与流体流路的轴线方向交叉方向上延伸的凸条面,以便能够确保流
体的流畅且可靠的分流功能。
[0053] 上述优选方式的混合处理体具有分流部、导向部和狭窄流路,混合处理体在与流体流路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朝向分流部的轴线配置,能够有效地发挥分流部和狭窄流
路的功能。即、优选,混合处理体形成为以含有分流部轴线的虚拟平面为中心的面对称形
状。例如,优选,混合处理体可以形成为棒状、柱状、板状、带状或者块状等。通过这种方式,
不仅可以使混合处理体的前端缘部(上游侧缘部)拥有使流体分流成二叉状的分流部,而且
可以使这些两侧面部拥有将分流的流体导向下游侧的一对导向部。并且可以在一对导向部
上分别形成用于在流体流路内导向下游侧并促进流体的混合处理的扁平狭窄流路。此时,
可以通过沿着混合处理体的轴线以同轴且并列方式形成有多个狭窄流路,并分别使流体分
流到多个狭窄流路中,同时在多个狭窄流路内促进流体的混合处理。
[0054] 具体而言,可以在一对导向部上分别形成一对凸条部或者凹条部,而使狭窄流路形成在一对凸条部之间或者凹条部内。例如,可以在包含分流部和导向部的外周面上使狭
窄流路同轴且形成为环状。也就是说,在用于横切混合处理体的轴线的剖视图中,可以使狭
窄流路的横切面形状形成为环状。并且,也可以在包含混合处理体的分流部和导向部的外
周面上使狭窄流路形成为螺旋状。即,狭窄流路既可以形成为围绕支承片的轴线并沿着其
轴线延伸的一条螺旋状,或者也可以形成为一条螺旋状在中途分割的多条螺旋状。
[0055] 并且,可以通过在混合处理体的轴线方向上隔开微小的间隔而配置多个作为在混合处理体的外周形成为凸缘状的凸条部的狭窄流路形成片,从而在相邻的狭窄流路形成片
之间形成狭窄的流路而形成狭窄流路。此时,优选,狭窄流路形成片形成为扁平板状,使形
成在相邻的扁平板片状之间的狭窄流路形成为扁平。而且,也可以通过在混合处理体的轴
线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多个作为在混合处理体的外周形成为环状的凹条部的槽部,从而
在各槽部内构成狭窄的流路而形成狭窄流路。这里的凸条部或者凹条部并不限于凸缘状或
者环状,也可以形成为螺旋状。此外,凸条部或者凹条部也可以与导向部一体成型。
[0056]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混合处理法的说明]
[0057] 本实施方式的混合处理法为在用于作为混合处理对象的多种不同流体流动的流体流路内,对流过形成在该流体流路内的狭窄流路的所述流体的一部分进行混合处理的方
法。该混合处理法能够生成期望的混合生成流体。具体而言,能够生成液体和与其不同的液
体经过混合处理的液液混合生成流体、液体和气体经过混合处理的气液混合生成流体以及
液体和粉体等固体经过混合处理的固液混合生成流体。作为液体可以自水、洗浴水、海水、
燃料油以及液体肥料(液体状的有机肥料或者合成肥料)等中进行选择。而且,作为气体可
以自氧气、氧气混合气体、二氧化碳、氮气、空气、臭氧以及氟等中进行选择。并且,作为粉体
可以自将含有褐藻素的海藻类切成微细状海藻类等中进行选择。
[0058]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的混合生成流体的说明]
[0059] 本实施方式的混合生成流体为通过在作为混合处理对象的多种不同流体流动的流体流露内,对流过形成在该流体流路内的的狭窄流路的所述流体的一部分进行混合处理
而生成的流体。这里的混合生成流体为所述的液液混合生成流体、气液混合生成流体以及
固液混合生成流体。
[0060]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流体混合器结构的说明]
[0061] 本发明的流体混合器具有用于形成所述流体流路的流路形成壳体和配置在形成于所述混合壳体内的流体流路内的所述混合处理体。即、流路形成壳体具有用于导入流体
的导入口、用于自导入口导入的流体流动的流体流路和用于自流体流路导出流体的导出
口。所述混合处理体被构成为通过配置在流路形成壳体内而形成用于促进流入的一部分流
体的混合的狭窄流路。
[0062] 具体而言,在流路形成壳体内可以将沿着与流体流路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并朝向轴线的多个棒状混合处理体配置在虚拟同一平面上。可以通过使各轴线与虚拟同一平面
上线接触而配置多个棒状混合处理体。而且,在流路形成壳体内也可以在流体流路的延伸
方向上隔着间隔串联配置多个所述混合处理体。此外,在流路形成壳体中也可以通过以位
于在其轴线方向延伸并在周壁上绘出的一条螺旋状虚拟线上的方式配置多个混合处理体
的基端部。
[0063] 流体混合器也可以构成为通过装拆自如且同轴地连通连结多个分割壳体片而形成流路形成壳体,并在各分割壳体片内配置有必要个数的混合处理体。此时,由于自上游侧
朝向下游侧配置的各分割壳体片围绕各轴线依次以一定角度旋转的方式连通连结,从而能
够使在同轴上配置在各分割壳体片内的混合处理体的配置姿势依次连续变化。
[0064]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流体混合处理装置结构的说明]
[0065] 本实施方式的流体混合处理装置被构成为包括所述流体混合器以及用于使作为所述流体的液体和作为与该液体不同的所述流体的液体、气体、或者粉体导入流体混合器
内的单元,并对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或者液体和粉体进行混合处理。
[0066] 具体而言,液体混合处理装置可以被构成为通过对作为液体的分散介质(例如燃料油)和作为液体的分散相(例如水)进行混合处理,生成混合处理液(例如乳浊液燃料油)。
而且,流体混合处理装置也可以被构成为通过对作为液体的水和作为气体的氮气进行混合
处理,生成在水中溶解有氮气的氮气水。此外,流体混合处理装置也可以被构成为通过对作
为液体的热水或水和作为气体的二氧化碳进行混合处理,人工生成在热水或水中溶解有碳
酸气体的碳酸矿泉。此外,流体混合处理装置也可以被构成为通过对作为液体的水和作为
气体的氧气进行混合处理,生成在水中溶解有氧气的氧气水。
[0067] 更为具体而言,流体混合处理装置可以被构成为将气体微细化成含有1μm以下的粒径,并通过与液体均匀地进行气液混合处理,生成以过饱和状态溶解有气体的液体。并
且,流体混合处理装置也可以被构成为通过将由泵吸入的作为混合处理对象的流体的液体
和由气体供给部供给的作为混合处理对象的流体的气体导入所述流体混合器内并进行气
液混合处理,然后使气液混合处理后的流体在液体中还原并在流体混合器内循环而重复进
行气液混合处理,与该重复处理次数成比例地增大气液混合浓度。
[0068] 而且,流体混合处理装置也可以通过使作为气体的氧气微细化并与作为液体的养殖水均匀地进行混合处理,从而能够生成在养殖水中以过饱和状态溶解有氧气的高浓度氧
气水。
[0069] 更为具体而言,流体混合处理装置可以被构成为使作为流体的液体和作为流体的气体流经循环流路并由泵使其循环的同时进行混合,且在循环流路中串联地依次配置有用
于收纳液体的液体收纳罐、泵和所述流体混合器,并在位于泵与流体混合器之间的循环流
路一部分上连接有用于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部,在流体混合器内对气体和液体进行混合处
理。而且,流体混合处理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在配置于渔船上的水槽内的蓄水中浸渍有可由
搭载于渔船上的电池驱动的潜水泵。并且,流体混合处理装置也可以被构成为搭载有发动
机泵的浮体浮游在用于养殖鱼贝类的养殖槽内的养殖水面上。
[0070]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鱼贝类养殖系统结构的说明]
[0071] 本实施方式的鱼贝类养殖系统具有所述流体混合处理装置和用于养殖鱼贝类的养殖槽,并且由所述流体混合处理装置生成的高浓度氧气水被供给至养殖槽。这里的养殖
槽也可以为用于饲养鱼贝类的饲养槽。
[0072] 具体而言,鱼贝类养殖系统通过气液混合处理装置将氧气微细化成含有1μm以下的粒径,并与养殖水均匀地进行混合处理,生成在养殖水中以过饱和状态溶解有氧气的高
浓度氧气水,生成的高浓度氧气水被供给至养殖槽。此外,流体混合处理装置也可以搭载在
浮游在所述养殖槽内的养殖水面上的浮体上。
[0073]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鱼贝类养殖法的说明]
[0074] 本实施方式的鱼贝类养殖法为通过在由所述流体混合处理装置生成的高浓度氧气水中养殖鱼贝类而促进鱼贝类成长的方法。这里的养殖也包括在鱼贝类上市之前暂时在
养殖槽中饲养的畜养。
[0075] 实施例
[0076]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首先,对本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的结构和混合处理法进行说明,接着对具有混合处理体的流体混合器的结构进行说明,其次对
安装有流体混合器的流体混合处理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最后对包含流体混合处理装置的
鱼贝类养殖系统的结构和鱼贝类养殖法进行说明。
[0077] [关于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结构的说明]
[0078] 图1~图3所示的A1为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如图1~图3所示,混合处理体A1配置在用于作为混合处理对象的多种不同流体F流动的流体流路R内,对所述流体F进行混
合处理。混合处理体A1具有用于在流体流路R内使自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流动的流体F分流成
二叉状的分流部Df、用于将由分流部Df分流成二叉状的流体F导向下游侧的导向部Gu和设
置在导向部Gu中,将流体F的一部分导向下游侧并促进混合处理的狭窄流路Rs。
[0079] 混合处理体A1具有形成为螺栓状的支撑片10、第一·第二垫片11,12、第一、第二弹性素材片13,14、作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25枚)的凸条部的狭窄流路形成片15和作为
多个(本实施例中为24枚)间隔保持片的间隔件16和螺帽17。
[0080] 支撑片10与形成为断面圆形的棒状本片10a、在本片10a的基端部朝向其半径方向膨出形成的头部10b和形成在本片10a的顶端部周面上的阳螺纹部(未图示)由金属制素材
或者合成树脂制素材一体成型。
[0081] 第一·第二垫片11,12由金属制素材或者合成制树脂素材形成为薄壁圆板状,并在中央部形成有可贯通本片10a的圆形第一、第二贯通孔11a,12a。第一垫片11形成为大于
作为形成于后述的流体混合器B1的流路形成壳体20上的相同圆形孔的各配设孔84,85的孔
径。第二垫片12形成为小于后述的各配设孔84,85的孔径。
[0082] 第一、第二弹性素材片13,14由弹性橡胶等弹性素材形成为略微小于后述的各配设孔84,85的孔径的厚壁圆板状,并在中央部形成有可贯通本片10a的圆形第一、第二片用
贯通孔13a,14a。并且当朝向第一、第二弹性素材片13,14的轴线方向对其加压时,在其半径
方向上弹性变形成膨出状直到大于各配设孔的孔径。
[0083] 狭窄流路形成片15由金属制素材或者合成树脂素材形成略微小于后述的各配设孔孔径的薄壁圆板状,并在中央部形成有可贯通本片10a的圆形的形成片用贯通孔15a。
[0084] 间隔件16由金属制素材或者合成树脂素材形成小于狭窄流路形成片15外径的薄壁圆板状,并在中央部形成有可贯通本片10a的圆形的间隔件用贯通孔16a。这里,间隔件16
的外径形成为小于狭窄流路形成片15的外径,并且通过邻接的狭窄流路形成片15,15之间
的对置面与位于两狭窄流路形成片15,15之间的间隔件16的外周面,在本片10a的外周使周
向和外侧开口的狭窄流路Rs形成为扁平状。
[0085] 换句话说,可以根据狭窄流路形成片15,15的外径、间隔件16的外径和间隔件16的壁厚而适当设定、调整狭窄流路Rs。即根据流经狭窄流路Rs而混合的流体F的粘性和混合的
流体F的分散相的微细化程度(纳米化的统计直径的程度)等而设定狭窄流路Rs的宽度和深
度。这里的纳米化是指微细化成纳米程度,纳米程度是指分散相被微细化成含有1μm以下粒
径的程度。狭窄流路Rs的宽度可由后述的狭窄流路形成片15的突出宽度W1决定。狭窄流路
Rs的深度可由后述的间隔件16的壁厚W2决定。因此,可以通过在本片10a上适当替换期望的
狭窄流路形成片15和间隔件16而简单地调整狭窄流路Rs的宽度和深度。
[0086] 具体而言,当流体F的粘性较大(较小)时,如图1所示,将作为狭窄流路形成片15,15的外径与间隔件16的外径之间相对外径差的狭窄流路形成片15,15的突出宽度W1设定为
较大(较小)。并且,通过将间隔件16的壁厚W2设定为较大(较小),会使扁平的狭窄流路Rs的
流路截面积变大(变小)。而且,当打算微细化流体F的分散相时,将突出宽度W1与该微细化
程度成比例地设定为较大。并且通过将间隔件16的壁厚W2设定为较小、薄壁,会使狭窄流路
Rs狭窄化成更为扁平。这里,突出宽度W1可以在壁厚W2的2倍以上,优选为2倍~5倍范围内
适当进行设定、调整。
[0087] 狭窄流路形成片15可以尽可能以薄壁形成。并且狭窄流路形成片15也可以通过使其顶端边缘部的两面呈两刃状而形成锥面以尖锐化。并且狭窄流路形成片15也可以通过每
隔一个使突出宽度W1形成为短宽度,而扩大流入口和流出口的直径。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狭
窄流路形成片15,不仅可以利用锥面或者直径扩大的流入口,使流入狭窄流路Rs的流体F流
畅,而且可以使流出狭窄流路Rs的流体F流畅。尤其是,以这种方式形成的各狭窄流路形成
片15对流入、流出狭窄化的狭窄流路Rs的流体的流畅具有显著的效果,结果是,能够协同地
提高压力损失的降低和分散相微细化的效果。
[0088] 螺帽17由金属制素材或合成树脂素材形成为厚壁短筒状,不仅形成为小于后述的配设孔,而且在中央部形成有可与支撑片10的阳螺纹部螺纹连接的阴螺纹部(未图示)。
[0089] 如上所述,混合处理体A1通过各贯通孔依次将第一垫片11、第一弹性素材片13、交替配置的多个狭窄流路形成片15和间隔件16、第二弹性素材片14和第二垫片12贯通支撑片
10的本片10a,并通过支撑体10的阳螺纹部与螺帽17的阴螺纹部螺纹连接而构成为一体。
[0090] 交替配置的各狭窄流路形成片15和各间隔件16通过使螺帽17朝向拧紧方向螺纹连接而朝向本片10a的轴线方向以压靠状态被按压,保持分流部Df和导向部Gu的形状。即,
当在流体流路R内,且在与其轴线方向交叉(优选正交)方向并朝向轴线配置混合处理体A1
时,不仅使以与流体流路R的上游侧对置方式配置的部分形成为分流部Df,而且形成用于将
分流部Df分流的流体F导向下游侧的一对导向部Gu。即一侧的导向部Gu和另一侧的导向部
Gu形成为分枝状态。与此同时,在各导向部Gu中,不仅狭窄流路Rs形成为自流体流路R的上
游侧朝向下游侧延伸的扁平状,而且在本片10a的轴线方向上并列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例
中为多个)狭窄流路Rs。此外,通过自支撑体10的阳螺纹部上解除螺帽17的阴螺纹部的螺纹
连接并取下,可以简单地自本片10a上取下狭窄流路形成片15和间隔件16,从而可以将其替
换成希望形状的部件。即能够简单地进行混合处理体A1的维护和调整狭窄流路Rs的扁平度
等。
[0091]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混合处理体A1在用于作为混合处理对象的多种不同流体F流动的流体流路R内,在与其轴线方向交叉(优选正交)上朝向轴线配置。这样,在流体流路R内流
动的流体F不仅会碰到混合处理体A1的分流部Df,而且会沿着混合处理体A1的导向部Df的
周面分流成二叉状(二分割状态)并在混合处理体A1的背后合流。此时,沿着导向部Gu的周
面分枝的流体F流入在支撑片10的轴线方向上以并列方式形成的多个狭窄流路Rs内,进而
分流成多分割状态。在各狭窄流路Rs内流动通过的流体F在混合处理体A1的背后产生涡流
或者乱流,然后通过涡流或者乱流使流体F的分散相微细化。
[0092] 然后,当流体F自较为宽幅的流体流路R分流流入窄幅的(狭窄的)狭窄流路Rs内时,或自狭窄流路Rs流出合流至流体流路R时,会在流体F之间产生速度差而生成剪切力。结
果是,剪切力也会使流体F的分散相微细化。并且,通过狭窄流路Rs内的流体F的通过流速会
随着狭窄流路Rs的狭窄化而增大,从而提高上述微细化的效率。这里,由于混合处理体A1被
配置成使流体F在流体流路R中呈线对称分枝成二叉状(分流成二分割状态),并通过多个狭
窄流路Rs而使流体F的一部分分散相微细化,从而能够降低整体流动的损失,即压力损失。
[0093] [关于第二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结构的说明]
[0094] 图4所示的A2为第二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如图4所示,混合处理体A2具有形成为螺栓状的悬臂支撑片70、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9枚)狭窄流路形成片15、多个(在本实施例
中为9枚)间隔件16、螺帽17和以嵌合方式覆盖螺帽17的嵌合覆盖片71。而且,与第一实施例
的混合处理体A1同样,混合处理体A2不仅由狭窄流路形成片15和间隔件16形成分流部Df和
导向部Gu,而且在导向部Gu且在悬臂支撑片70的轴线方向以多个并列方式形成有狭窄流路
Rs。
[0095] 悬臂支撑片70在形成为截面圆形的棒状的悬臂支撑片70a的基端部不仅朝向其半径方向膨出,并与附有操作用凹部的头部70b、O形圈嵌合部70c和安装用阳螺纹部70d在周
旋方向上邻接并同轴一体成型,而且在悬臂本片70a的顶端部周面上形成有用于螺帽17螺
纹连接的阳螺纹部(未图示)。悬臂本片70由金属制素材或者合成树脂素材一体成型。当向
后述的流体混合器B2的流路形成壳体20安装基端部时,将悬臂本片70a的全长设定成使顶
端部位于流路形成壳体20的轴线位置(中心部)。
[0096] 附有操作用凹部的头部70b形成为直径大于形成在后述的混合混合器B2的流路形成壳体20上的各配设孔84,85孔径的圆板状。在附有操作用凹部的头部70b的顶面中央部上
形成有用于通过使螺纹连接操作工具的顶端部嵌入而进行螺纹连接·解除操作的操作用
凹部70e。
[0097] O形圈嵌合部70c形成为孔径小于形成在后述的流体混合器B2的流路形成壳体20上的各配设孔84,85孔径的圆板状。在附有操作用凹部的头部70b与安装用阳螺纹部70d之
间,在形成在凹条上的O形嵌合部70c的外周面上可外嵌有作为密封材料的O形圈嵌合部72。
[0098] 安装用阳螺纹部70d形成为直径小于形成在后述的流体混合器B2的流路形成壳体20上的各配设孔84,85的孔径,且直径大于O形圈嵌合部70c的圆板状,并在其外周面上形成
有阳螺纹部70f。阳螺纹部70f可与形成在后述的各配设孔84,85内周面上的阴螺纹部(未图
示)螺纹连接。
[0099] 嵌合覆盖片71形成为由弹性橡胶等弹性素材以嵌合方式覆盖螺帽17的盖状。嵌合覆盖片71形成为其外径与间隔件16的外径相同。在嵌合覆盖片71的外周面上隔着间隔件16
的壁厚W2的间隔并朝向外侧呈突出状安装有两枚狭窄流路形成片15,15。并且在嵌合覆盖
片71的外周上形成有狭窄流露Rs。嵌合覆盖片71的顶面部71a形成为扁平。
[0100] 如上所述,混合处理体A2通过各贯通孔依次将交替配置的多个狭窄流路形成片15、间隔件16、第二弹性素材片14以及第二垫片12贯通支撑片10的本片10a,并通过悬臂支
撑片70的阳螺纹部与螺帽17的阴螺纹部螺纹连接且使嵌合覆盖片71外嵌于螺帽17而构成
为一体。
[0101]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混合处理体A2在用于作为混合处理对象的多种不同流体F流动的流体流路R内,在与其轴线交叉(优选为正交)的方向且朝向轴线配置。混合处理体A2可以
以两个为一对的方式在同一直线上使嵌合覆盖片71,71相互对置配置,即可以以线对或点
对称的方式进行配置。具体而言,两个混合处理体A2,A2在与流体流路R的轴线方向(延伸方
向)交叉(在本实施中为正交)的方向且朝向轴线配置在虚拟同一平面上。更为具体而言,两
个混合处理体A2,A2将其各轴线以线接触的方式配置虚拟同一平面上。对置的嵌合覆盖片
71,71的扁平的顶面部71a,71a互相以按压方式对接面接触。
[0102] 流体F被配置成直线状的两个混合处理体A2,A2的悬臂本片70a,70a的分流部Df,Df分流成二分割状态,并且流体F的一部分以多数分割方式流入形成在各悬臂本片70a的导
向部Gu中的多个狭窄流路Rs以及形成在各嵌合覆盖片71外周的狭窄流路Rs,进而分流成多
分割状态。通过这种方式,混合处理体A2也能够与所述的混合处理体A1同样产生混合处理
功能。
[0103] [关于第二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变形例的说明]
[0104] 图5表示第二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A2的变形例。在混合处理体A2中,不仅在流体流路R的流路断面内配置有三个一组的混合处理体A2,而且使顶端部相互接触并以三个接触
点为中心使基端部在流路形成壳体20周向上相互以隔开120度角度的分离方式配置。具体
而言,三个混合处理体A2,A2,A2设置在被配置为与流体流路R的轴线方向(延伸方向)交叉
(本实施例中为正交)的虚拟同一平面上。更为具体而言,三个混合处理体A2,A2,A2使其各
轴线以线接触的方式配置在虚拟同一平面上。
[0105] 嵌合覆盖片71不仅顶面部71a形成为圆锥状,并且顶部的断面角度形成为120度。而且,形成在三个混合处理体A2的各嵌合覆盖片71的顶面部71a上的圆锥面之间相互以按
压方式线接触进而面接触,从而使流体F被三个混合处理体A2,A2,A2的分流部Df,Df,Df分
流成三分割状态,并且流体F的一部分流入形成在各悬臂本片70a的导向部Gu上的多个狭窄
流路Rs以及形成在各嵌合覆盖片71外周上的狭窄流路Rs,进而分流成多分割状态。通过这
种方式,混合处理体A2的变形例也能够与所述的混合处理体A1,A2同样产生混合处理功能。
[0106] 混合处理体A2的其他实施例也可以构成为在形成在流路形成壳体20内的流体流路R的流路断面内、即虚拟同一平面上将四个混合处理体A2配置成十字状。在该变形例中,
不仅流体F被四个混合处理体A2的分流部Df分流成四分割状态,并且流体F的一部分流入形
成在各混合处理体A2的导向部Gu上的多个狭窄流路Rs以及形成在各嵌合覆盖片71外周上
的狭窄流路Rs,进而分流成多分割状态。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该变形例与所述的混合处理
体A1同样,甚至超过产生混合处理功能。此时,通过使嵌合覆盖片71的顶面部71a形成为圆
锥状,并且顶部的断面角度形成为90度,使邻接的顶面部71a,71a相互容易线接触进而面接
触。此外,也可以在虚拟同一平面上配置五个以上的混合处理体A2,不仅可以将各混合处理
体A2的基端部在流路形成壳体20的周向上隔着间隔且以悬臂状态安装在流路形成壳体20
上,而且可以使各混合处理体A2的顶端部朝向流路形成壳体20的轴线集中配置。
[0107] [关于第三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的说明]
[0108] 图6所示的A3为第三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与所述的混合处理体A1同样,混合处理体A3具有用于在流体流路R内使自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流动的流体F分流成二叉状的分流部
Df、用于将被分流部Df分流成二叉状的流体F导向下游侧的导向部Gu以及设置在导向部Gu
上用于将流体F的一部分导向下游侧并促进混合处理的狭窄流路Rs。如图6所示,混合处理
体A3具备形成为圆棒状的支撑片80和分别外嵌于支撑片80的基端部和顶端部并作为密封
材料的O形圈82,83。
[0109] 通过使支撑片80在形成为断面圆形的棒状的本片80a的基端部上朝向其半径方向膨出并使附有操作用凹部的头部80b、O形圈嵌合部80c和安装用阳螺纹部80d在轴线方向上
邻接而同轴一体成型。这里的支撑片80由金属制素材或者合成树脂素材一体成型。本片80a
被设定为可横贯后述的流体混合器B1的流路形成壳体20的长度,即略微大于流路形成壳体
20的外径。
[0110] 附有操作用凹部的头部80b形成为直径大于作为形成在后述的流体混合器B1的流路形成壳体20上的多个相同圆形孔的一侧各配设孔84孔径的圆板状。在附有操作用凹部的
头部80b的顶面中央部上形成有用于嵌入螺纹连接操作工具的顶端部以便进行螺纹连接·
解除操作的操作用凹部80e。
[0111] O形圈嵌合部80c形成为直径小于形成在后述的流体混合器B2的流路形成壳体20上的多个一侧的各配设孔84孔径的圆板状。在附有操作用凹部的头部80b与安装用阳螺纹
部80d之间,且在形成于凹条的O形圈嵌合部80c的外周面上可外嵌作为密封材料的O形圈
82。
[0112] 安装用阳螺纹部80d形成为直径小于形成在后述的流体混合器B2的流路形成壳体20上的多个一侧的各配设孔84孔径并大于O形圈嵌合部80c的圆板状,且在其外周面上形成
有阳螺纹部80f。阳螺纹部80f可与形成在后述的一侧的各配设孔84内周面上的阴螺纹部
(未图示)螺纹连接。
[0113] 在本片80a的顶端部上形成有阶梯小径部80g,在阶梯小径部80g的外周面中间部以凹条方式形成有O形圈嵌合部80h。在O形圈嵌合部80h的外周面上外嵌有作为密封材料的
O形圈83。在后述的流体混合器B2的流路形成壳体20上且在与流路形成壳体20的轴线交叉
(本实施例中为正交)的方向上对置形成有一侧的配设孔84和另一侧的配设孔85。一侧的配
设孔84形成为直径大于本片80a的外形,且小于附有操作用凹部的头部80b的外形。形成在
配置有第三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A3的流路形成壳体20上的另一侧配设孔85与形成在配置
有第一、第二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A1,A2的流路形成壳体20上的另一侧配设孔85不同,外周
侧半部形成为阶梯小径。在配设孔85的外周侧半部上经由O形圈83并以紧贴方式嵌入有自
一侧的配设孔84插入的本片80a的阶梯小径部80g。两侧的配设孔84,85在流路形成壳体20
上沿着其轴线方向隔开间隔形成有多组。
[0114] 位于安装用阳螺纹部80d与阶梯小径部80g之间的本片80a的部分构成形成为直径略微小于阳螺纹部80f外形的断面圆形棒状的断面圆形棒状部80i。此外,在断面圆形棒状
部80i上沿着断面圆形棒状部80i的轴线方向隔开一定间隔形成有多个作为凹条部的环状
槽部86,并在槽部86内形成有狭窄流路Rs。即混合处理体A3通过使在流体流路R内与自上游
侧朝向下游侧流动的流体F对置的断面圆形棒状部80i部分构成分流部Df,使断面圆形棒状
部80i的两侧面部构成导向部Gu,在导向部Gu上形成狭窄流路Rs。这里,环状是指以与断面
圆形棒状部80i的轴线正交的方式横切断面圆形棒状部80i后剖视图的槽部86的形状。W3为
形成在断面圆形棒状部80i半径方向上的槽部86的深度,W4为形成在断面圆形棒状部80i轴
线方向上的槽部86的宽度。可以与流体R的粘性等对应地适当设定这里的槽部86的深度W3
和槽部86的宽度W4的大小。
[0115] 用于形成槽部86的对置面组合也可以构成自槽部86开口的外周侧朝向内周测逐渐尖锐化的锥面。通过这种方式形成槽部86,经由锥面,不仅能够使流往各狭窄流路Rs的流
体F流畅,而且能够使自各狭窄流路Rs流出的流体F流畅。尤其是以这种方式形成的槽部86
对流体流入/流出狭窄化后的狭窄流路Rs的流畅具有显著效果,结果是,能够协同提高压力
损失减少和分散相微细化的效果。
[0116] 此外,也可以通过在断面圆形棒状部80i的外周面上沿着断面圆形棒状部80i的轴线方向隔开一定间隔使多个作为凸条部的狭窄流路形成片(未图示)一体成型为凸缘状,从
而在邻接的一对狭窄流路形成片之间使槽部86一体成型为环状。这里,环状是指以与断面
圆形棒状部80i的轴线正交的方式横切断面圆形棒状部80i后剖视图的槽部86的形状。而且
可以在各槽部86内分别形成狭窄流路Rs。这里的狭窄流路形成片的外径形成为略微小于安
装用阳螺纹部80d的外形,断面圆形棒状部80i的外径则形成为可有效确保槽部86的深度W3
的直径。
[0117]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混合处理体A3可以产生与所述的混合处理体A1同样的效果。
[0118] [关于第四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的说明]
[0119] 图7所示的A4为第四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如图7所示,尽管混合处理体A4以与所述的混合处理体A3相同的基本构造构成,并具有分流部Df、导向部Gu和狭窄流路Rs,但在以
下方面不同,即在顶端部并未设置阶梯小径部80g,顶端呈膨出状圆弧面,且全长被设定为
使顶端部位于后述的流体混合器B2的流路形成壳体20的轴线位置(中心部)附近。
[0120] 即,如图7所示,混合处理体A4安装在后述的流体混合器B2的流路形成壳体20上。在流路形成壳体20在与其轴线交叉(本实施例中为正交)的方向上对置形成有作为相同圆
形孔的一对配设孔84,85,在各配设孔84,85上分别安装有两个一对的混合处理体A4,A4。通
过这样的方式,两个一对混合处理体A4,A4使各基端部以悬臂方式螺纹连接安装在各配设
孔84,85中,并使顶端部相互对置配置在流路形成壳体20的轴线位置(中心部)。
[0121] 具体而言,两个一对的混合处理体A4,A4在与流体流路R的轴线方向(延伸方向)交叉(在本实施例中为正交)的方向上朝向轴线配置在虚拟同一平面上。更为具体而言,两个
一对的混合处理体A4,A4使其各轴线以线接触的方式配置在虚拟同一平面上。两个一对的
混合处理体A4,A4可以在流路形成壳体20的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多对。
[0122]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混合处理体A4可以产生与所述的混合处理体A1,A2,A3同样的效果。
[0123] [关于第四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变形例的说明]
[0124] 图8表示第四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A4的变形例。在混合处理体A4中,在流体流路R的流路断面内配置有三个一组的混合处理体A4,A4,A4。即如图8所示,混合处理体A4分别安
装在以后述的流体混合器B2的流路形成壳体20的轴线为中心并在流路形成壳体20的周向
上相互隔开120度角度而形成为相同圆形孔的配设孔84(85),84(85),84(85)中。三个一组
的各混合处理体A4使各基端部以悬臂方式螺纹连接安装在各配设孔84(85)中,并且使顶端
部互相集中邻接配置在流路形成壳体20的轴线(中心部)。
[0125] 具体而言,三个一组的混合处理体A4,A4,A4在与流体流路R的轴线方向(延伸方向)交叉(在本实施例中为正交)的方向上朝向轴线配置在虚拟同一平面上。更为具体而言,
三个混合处理体A4,A4,A4使其各轴线以线接触的方式配置在虚拟同一平面上。三个一组的
混合处理体A4,A4,A4可以在流路形成壳体20上在其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有多对。
[0126] 作为混合处理体A4的其他变形例既可以在流体流路R的流路断面内、即在虚拟同一平面上将四个混合处理体A4配置成十字状,也可以将五个以上的混合处理体A4朝向以流
路形成壳体20的轴线为中心的半径方向配置。
[0127]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混合处理体A4的变形例也可以产生与所述的混合处理体A1,A2,A3同样的效果。
[0128] [关于第五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的说明]
[0129] 图9所示的A5为第五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如图9所示,尽管混合处理体A5以与所述的第三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A3相同的基本构造构成,并具有分流部Df、导向部Gu和狭窄
流路Rs,但在以下方面不同,即在断面圆形棒状部80i的外周面上以螺旋状一体成型有作为
凹条部的一条槽部87,并在槽部87内形成有狭窄流路Rs。这里的狭窄流路Rs形成为围绕断
面圆形棒状部80i的轴线并沿着其轴线延伸的一条螺旋状。
[0130] W5为形成在断面圆形棒状部80i半径方向上的槽部87的深度,W6为形成在断面圆形棒状部80i轴线方向上的槽部87的宽度。θ为槽部87的螺旋角,在图9所示的侧视图中,螺
旋角θ为由断面圆形棒状部80i的轴线和槽部87的切线所成的锐角。优选螺旋角θ形成为接
近90度的角度,以便流体容易流入形成在槽部87内的狭窄流路Rs内。形成在配置有第五实
施例的混合处理体A5的流路形成壳体20上的另一方配设孔85也与形成在配置有第三实施
例的混合处理体A3的流路形成壳体20上的另一侧配设孔85同样,外周侧半部形成为阶梯小
径,并在外周侧半部上经由O型圈83并以紧贴方式嵌入有本片80a的阶梯小径部80g。
[0131] 在断面圆形棒状部80i的外周面上也可以沿着断面圆形棒状部80i的周旋方向使作为凹条部的一对狭窄流路形成片(未图示)一体成型为螺旋状,并在与外周面断面圆形棒
状部80i的轴线方向邻接的狭窄流路形成片之间形成有一条槽部87,在槽部87内使狭窄流
路Rs形成为螺旋状。这里的狭窄流路Rs形成为围绕断面圆形棒状部80i的轴线并沿着其轴
线延伸的一条螺旋状。并且,优选狭窄流路形成片的螺旋角(参照图9的符号“θ”)形成为流
体容易流入的接近90度的角度。
[0132] 与用于形成所述的槽部86的对置面组合同样,用于形成槽部87的对置面组合也可以形成自槽部87开口的外周侧朝向内周测(朝向断面圆形棒状部80i的半径方向)逐渐尖锐
化的锥面。通过这种方式形成锥面的槽部87的对置面组合可以取得与构成锥面的所述槽部
86的对置面组合所取得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0133] 与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第四实施例以及第四实施例的变形例同样,可以配置多个混合处理体A5。即多个混合处理体A5可以在与流体流路R的轴线方向(延伸方
向)交叉(在本实施例中为正交)的方向朝向轴线配置在虚拟同一平面上。具体而言,多个混
合处理体A5可以使各轴线以线接触的方式配置在虚拟同一平面上。以线接触方式配置在虚
拟同一平面上的多个混合处理体A5可以将其作为一个组并在其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将
多个组配置在流路形成壳体20上。
[0134]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混合处理体A5可以取得与所述的混合处理体A1,A3同样的效果。
[0135] [关于第六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的说明]
[0136] 图10所示的A6为第六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如图10所示,混合处理体A6以与所述的第一实施例~第五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A1~A5相同的基本构造构成,并具有分流部Df、
导向部Gu和狭窄流路Rs。
[0137] 即混合处理体A6使形成为带状的支撑片300以其轴线为中心扭曲而形成为螺旋状,并在支撑片300的两侧面部上在短宽度方向上并列形成有作为在支撑片300的两侧面部
延伸方向延伸的凹条部的多个槽部310。各槽部310使前端部朝向前方开口,且后端部朝向
后方开口,并使侧面部朝向外侧开口的开口断面形状形成为矩形状。并且在流体流路R内,
通过配置在其上游侧的支撑片300的前端部构成分流部Df,支撑片300的两侧面部构成导向
部Gu,Gu,不仅在各导向部Gu上以并列方形成多个槽部310,并在各槽部310内形成狭窄流路
Rs。W7为槽部310的深度,W8为槽部310的开口幅度,可以分别根据作为混合处理对象的流体
种类而适当设定这些深度W7和开口幅度W8。而且,也可以通过在支撑片300的两侧面部上使
沿着其延伸方向延伸的多个凸条部在支撑片300的短宽度方向隔开一定间隔并以并列方式
一体成型,使槽部310形成在邻接的凸条部之间。此外,槽部310的开口断面形状并不限于所
述的矩形状,也可以形成为V字状或圆弧状等。
[0138] 可以不配置流路形成壳体20而直接将混合处理体A6配置在后述的流体混合器B1或者B2的装饰壳体21内,从而使导入到装饰壳体21内的流体F被分流部Df分流成二叉状,并
使分流的流体F的一部分以多分割方式分流到形成在两导向部Gu,Gu上的狭窄流路Rs,Rs
内,然后在各狭窄流路Rs内导向下游侧并促进混合处理,接着自各狭窄流路Rs的后端开口
部流出后合流,最后自装饰壳体21导出。此时,由于流入各狭窄流路Rs内的流体的一部分在
形成为螺旋状的细长的各狭窄流路Rs内流动,从而可以流畅且可靠地进行混合处理。即由
于各狭窄流路Rs被形成为螺旋状,从而可以确保混合处理的有效长度。此外,分流部Df也可
以在上游侧形成为凸条的圆弧面,该凸条圆弧面的分流部Df使流体F流畅地分流成二叉状。
[0139] 支撑片300也可以使多个狭窄流路Rs并列形成在两面部的导向部Gu上,并在前端部形成具有分流部Df的薄壁板状。而且,由于多个支撑片300以相互隔开一定间隔并以并联
和/或串联方式配置在装饰壳体21内,从而能够确保狭窄流路Rs的混合处理的有效长度。
[0140] [关于第七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的说明]
[0141] 图11和图12所示的A7为第七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如图11和图12所示,混合处理体A7以与所述的第一~第六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A1~A6相同的基本构造构成,并具有分流
部Df、导向部Gu和狭窄流路Rs。
[0142] 即混合处理体A7不仅使形成为厚壁板状或者块状的支撑片400的两端面构成平端面,而且使周面构成流线形状面,从而形成为以含有分流部Df的轴线的虚拟平面(在本实施
例中为虚拟立起状平面)为中心的面对称形状。更为具体而言,支撑片400的周面不仅使其
前端部形成为在轴线方向延伸的圆弧条面,并使中间部形成为朝向后方逐渐宽度缩小的一
对平面状,后端部形成为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尖锐条面,从而使整体构成流线形状面。在支
撑片400的周面上且在支撑片400的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并以并列方式形成有多个形成为
环状的作为凹条部的槽部410。与所述的各槽部310的开口断面形状同样,各槽部410的开口
断面形状形成为矩形状。而且,在流体流路R内,通过使配置在其上游侧的支撑片400的前端
部构成分流部Df,使支撑片400的两侧面部构成Gu,Gu,从而在全周面上以并列方式形成有
由分流部Df和各导向部Gu构成的多个槽部410,并在各槽部410内分别形成狭窄流路Rs。在
横切支撑片400轴线的剖视图中,各狭窄流路Rs的横切面形成为环状。
[0143] W9为槽部410的深度,W10为槽部410的开口宽度,可以分别根据作为混合处理对象的流体的种类等而适当设定这些深度W9和开口宽度W10。并且也可以通过在支撑片400的周
面上使形成为凸缘状的多个凸条部在支撑片400的轴线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并以并列方式
一体成型,使槽部410形成在邻接的凸条部之间。此外,槽部410的开口断面形状并不限于所
述的矩形状,也可以形成为V字状或者圆弧状等。
[0144] 混合处理体A7配置在后述的流路形成壳体420内,使导入流路形成壳体420内的流体F被分流部Df分流成二叉状,并使分流的流体F的一部分以多分割方式分流到形成在两导
向部Gu,Gu的狭窄流路Rs,Rs内,然后在各狭窄流路Rs内导向下游侧并促进混合处理,接着
自各狭窄流路Rs的后端开口部流出后合流,最后自流路形成壳体420导出。此时,由于各狭
窄流路Rs形成在形成为流线形状的支撑片400周面上的槽部410内,因此,流入各狭窄流路
Rs内的流体的一部分沿着流线形状的周面被导向且流动,从而可以流畅且可靠地进行混合
处理。
[0145] 如图11所示,流路形成壳体420形成为本体壳体430具有六个平面壁的六角形筒状,并在各平面壁的前端面部上设置有嵌合凸部440,在各平面壁的后端面部上设置有匹配
嵌合凸部440嵌合而形成的嵌合凹部450。在本体壳体430的中央部配置有混合处理体A7,通
过使构成为平面的支撑片400的两端面与本体壳体430的平面壁内面面接触而固定混合处
理体A7。而且在单个的流路形成壳体420内配置有单个或者多个混合处理体A7,从而形成流
体混合器形成单元Bu。此外,本体壳体430的形状并不限于六角形筒状,也可以形成为正多
边形筒状。
[0146] 多个流体混合器形成单元Bu串联连接,并通过使最上游侧的流体混合器形成单元Bu与后述的导入管54的顶端部连接,使最下游侧的流体混合器形成单元Bu与后述的导出管
56的基端部连接而构成流体混合器。此时,可以通过使一侧的本体壳体430的各嵌合凹部
450与另一侧的本体壳体430的各嵌合凸部440嵌合,将多个流体混合器形成单元Bu串联连
接。
[0147] 此外,可以通过使自上游侧朝向下游侧配置的各流体混合器形成单元Bu围绕各轴线并以依次每次旋转60度的一定角度的方式嵌合·连接,在同轴上使配置在各流体混合器
形成单元Bu内的混合处理体A7的配置姿势依次连续变化。这里,通过360度除以正多边形数
而计算出本体壳体430形成为正多边形筒状时的所述旋转的一定角度。此外,也可以通过使
单个的流体混合器形成单元Bu的前端部连接导入管54的顶端部并使后端部连接导出管56
的基端部,构成流体混合器。
[0148] [关于本实施例的混合处理法的说明]
[0149] 本实施例的混合处理法通过在用于作为混合处理对象的多种不同流体F流动的流体流路内R内,使流体F的一部分分流并使分流的流体F在扁平的狭窄流路Rs内流动,促进流
体F的混合处理。
[0150] 具体而言,混合处理法通过在流体流路R内使所述的第一实施例~第五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A1~A5中任意一种方式以单个或者多个为一组配置在虚拟同一平面上,并通过
混合处理体A1~A5中任意一种方式使流体F的一部分分流成二分割状态或者三分割以上的
多分割状态,且使分流的流体F在形成于混合处理体A1~A5中任意一种方式中的狭窄流路
Rs内流动,促进流体F的混合处理。并且可以在流体流路R内通过将混合处理体A1~A5中任
意一个在流体流路R的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多组,进一步促进流体F的混合处理。
[0151] 此时,由任何一个混合处理体A1~A5所具备的狭窄流路Rs内的流体间速度差产生的剪切力和由流体F在狭窄流路Rs内流动并通过之后而在各支撑片10,70,80的背后产生的
涡流或乱流流体F使分散相微细化成纳米程度(优选分散相的统计直径为1μm以下,更为优
选为100nm左右)。
[0152] 而且,本实施例的混合处理法也可以通过在流体流路R内配置所述第六实施例或者第七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A6或者A7,促进流体F的混合处理。而且,也可以通过在流体流
路R内且在流体流路R的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混合处理体A6或者A7,更进一步促
进流体F的混合处理。
[0153] [关于本实施例的混合生成流体的说明]
[0154] 通过使作为在流体流路R内流动的混合处理对象的多种不同流体F分流,并使其一部分在狭窄流路Rs内流动,进行混合处理而生成本实施例的混合生成流体。
[0155] 具体而言,利用所述的本实施例的混合处理法,例如按照下述方式进行混合处理而生成混合生成流体。
[0156] (1)是一种由作为连续相(分散介质)的油或水和作为分散相(分散体)的水或油经过混合处理后生成的作为混合生成流体的水‑油系乳浊液。这里,采用燃料油作为油而生成
的是作为混合生成流体的乳浊液燃料油。
[0157] (2)是一种由作为连续相的水和作为分散相的氧气经过混合处理而生成的作为混合生成流体的氧气水。这里,以过饱和状态溶解有氧气的氧气水为作为混合生成流体的高
浓度氧气水(例如DO值(溶解氧量)为9mg/L以上)。
[0158] (3)是一种由作为连续相的水和作为分散相的氮气经过混合处理而生成并在水中溶解有氮气的作为混合生成流体的氮气水。换句话说,是一种生成为DO(溶解氧量)例如为
1mg/L以下的作为混合生成流体的低浓度氧气水。
[0159] (4)是一种由作为连续相的热水或水和作为分散相的二氧化碳经过混合处理而生成的作为混合生成流体的人工高浓度碳酸矿泉。这里,高浓度碳酸矿泉是指每1升热水或水
中溶解有1000ppm以上的二氧化碳(游离二氧化碳)。
[0160] (5)是一种由作为连续相的液体肥料(液肥)和作为分散相的空气或氧气经过混合处理而生成并在液体肥料中溶解有空气或氧气的作为混合生成流体的空气或氧气含有液
肥。这里的液体肥料为液体状的有机肥料或合成肥料,并可以根据用途等而适当进行稀释。
[0161] (6)是一种由作为连续相的液体和作为分散相的粉体经过混合处理而生成的混合生成流体。这里的液体例如可以采用水,而粉体则可以采用例如将含有褐藻素的海藻类切
成微细状的海藻类,这些经过混合处理而生成的是作为混合生成流体的含褐藻素水。褐藻
素为海蕴、褐藻糖胶、海带等零零成分中所含有的多糖类,具有癌(癌症)的抑制效果等。本
实施例的混合处理法能够可靠地从水中抽取褐藻素而生成有助于健康的含褐藻素水。
[0162] [关于第一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结构的说明]
[0163] 图13~图16所示的B1为第一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如图13~图16所示,流体混合器B1具有所述的混合处理体A1、安装有混合处理体A1的直圆筒状的流路形成壳体20、以双
层筒状配置在流路形成壳体20外侧的直圆通状的装饰壳体21、与两壳体20,21的上游侧连
通连结的上游侧连接片22、与两壳体20,21的下游侧连通连接的下游侧连接片23、通过与装
饰壳体21的上游侧端部螺纹连接而固定上游侧连接片22的上游侧固定片24以及通过与装
饰壳体21的下游侧端部螺纹连接而固定下游侧连接片23的下游侧固定片25。
[0164] 流路形成壳体20被构成为具有用于导入流体F的导入口30、用于自导入口30导入的流体F流动的流体流路R和用于自流体流路R导出流体F的导出口31,在流路形成壳体20内
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五个)混合处理体A1。
[0165] 具体而言,混合处理体A1以横切贯通状配置在流路形成壳体20中,并沿着第一、第二虚拟线K1,K2的延伸方向且隔开一定的间隔配置有五个,以便在形成为在流路形成壳体
20的周壁上沿着其轴线方向延伸绘出的两条一对的螺旋状(双重螺旋线)的第一·第二虚
拟线K1,K2之间,与流路形成壳体20的轴线交叉(在本实施例中为正交)。
[0166] 如图17的展开说明图所示,当使流路形成壳体20展开成扁平状时,一对第一、第二虚拟线K1,K2绘出两条直线,这些直线平行配置以便以流路形成壳体20的轴线为中心呈180
度对置。在第一虚拟线K1上的位置自上游侧朝向下游侧隔开一定间隔形成有作为所述的配
设孔84的组的第一配设孔34a~第五配设孔38a,并在第二虚拟线K2上的位置自上游侧朝向
下游侧隔开一定间隔形成有作为所述的配设孔85的组的第一配设孔34b~第五配设孔38b。
[0167] 而且,当将展开成扁平状的流路形成壳体20弯曲形成为本来的圆筒状时,一对第一·第二虚拟线K1,K2形成为双重螺旋状,并被配置在相互以流路形成壳体20的轴线为中
心的180度点对称的位置。并且,配置在一对第一·第二虚拟线K1,K2上的一对第一配设孔
34a,34b~第五配设孔38a,38b分别配置在与流路形成壳体20的轴线交叉(在本实施例中为
正交)的虚拟同一平面上,且配置在以流路形成壳体20的轴线为中心的180度点对称的位置
(流路形成壳体20的同一直径上)。
[0168] 因此,通过分别使混合处理体A1的顶端部自一侧的配设孔侧穿过第一配设孔34a,34b~第五配设孔38a,38b,并使顶端部自对置配置在点对称位置上的配设孔突出,可以在
流路形成壳体20中的同一直径上的位置以横切贯通状配置各混合处理体A1。而且,五个混
合处理体A1的基端部和顶端部可以分别配置在第一·第二虚拟线K1,K2上,并沿着流路形
成壳体20的轴线隔开间隔配置,并配置在相互扭曲的位置上。即当自流体流路R的轴线方向
(流路形成壳体20的上游侧或下游侧)观察时,五个混合处理体A1的轴线与流路形成壳体20
的轴芯正交,并以其轴芯为中心被配置在流路形成壳体20的圆周方向上依次偏移一定角度
的位置。
[0169] 在一对第一配设孔34a,34b~第五配设孔38a,38b中自混合处理体A1的支撑体10的顶端部侧拔插自如地分别插入安装有混合处理体A1。此时,预先在螺帽17松弛的状态下
并在第一·第二弹性素材片13,14未向半径方向膨出变形的状态下将混合处理体A1插入一
侧的第一配设孔34a~第五配设孔38a。这样,混合处理体A1可以以贯通横切的方式配置在
穿过形成在流路形成壳体20内的流体流路R的圆形轴断面中心的位置(直径的位置)。第一
垫片11自外侧卡止在插入侧的第一配设孔34a~第五配设孔38a上。与此同时,螺帽17自另
一侧的第一配设孔34b~第五配设孔38b朝向外侧露出流路形成壳体20。当拧紧露出的第一
螺帽17时,第一·第二弹性素材片13,14被压向其轴线方向,使得各第一·第二弹性素材片
13,14朝向其半径方向膨出变形。结果是,各第一·第二弹性素材片13,14的外周面压接(以
按压方式面接触)在一对第一配设孔34a,34b~第五配设孔38a,38b的内周面上,从而使第
一·第二弹性素材片13,14产生密封效果。而且混合处理体A1以固定方式安装在流路形成
壳体20内。
[0170] 此外,在自流路形成壳体20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头部10b和螺帽17的周围密封(充填)有作为密封材料的止水材料40,从而自外侧封闭各配设孔34a~38b。而且,止水材
料40防止在流体流路R中流动的流体F通过各配设孔34a~38b而朝向流路形成壳体20的外
部漏出或流出。
[0171] 在流路形成壳体20的内周面的上游侧端部和下游侧端部分别形成有上·下游侧槽部41,42,在各槽部41,42中嵌入配置有作为密封材料的O形圈状的垫片43,44。
[0172] 装饰壳体21覆盖自流路形成壳体20朝向其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混合处理体A1的头部10b和螺帽17,并形成可从外侧限制(停止)混合处理体A1的轴线方向的滑动的内径。装
饰壳体21形成为与流路形成壳体20相同筒长。
[0173] 如图13~图15所示,上游侧连接片22与形成为可嵌入流路形成壳体20的导入口30的圆筒状的嵌入部50、在嵌入部50的外周面端部形成为突出状的凸缘部51、在凸缘部51的
外侧与嵌入部50同轴突出设置的圆筒状的连接部52由合成树脂制素材一体成型。嵌入部50
的外径与流路形成壳体20的内径大致形成为相同直径,从而可经由垫片43而紧贴流路形成
壳体20的内周面并可拔出/插入自如地嵌入。凸缘部51的内周面与流路形成壳体20的端面
抵接,限制用于嵌入流路形成壳体20内的嵌入部50的嵌入幅度。连接部52的内周面形成为
自基端侧朝向顶端侧逐渐直径扩大的锥状,并在其内周面上形成有连接用阴螺纹部53。
[0174] 尽管下游侧连接片23安装在流路形成壳体20的导出口31上,但也可以与上游侧连接片22形成为相同形状而可共用。因此,既可以将下游侧连接片23安装在流路形成壳体20
的导出空31上,也可以将上游侧连接片22安装在流路形成壳体20的导出孔31上。54为导入
管,并在端部形成有导入侧阳螺纹部55。56为导出管,并在端部形成有导出侧阳螺纹部57。
两阳螺纹部55,57可装拆自如地与连接用阴螺纹部53螺纹连接。
[0175] 上游侧固定片24和下游侧固定片25均形成为相同形状而可共用。而且,利用上·下游侧固定片24,25可将上·下游连接片22,23固定在流路形成壳体20上。这些固定片24,
25由圆筒状的固定部60,60和自各固定部60,60的外侧周缘部朝向内侧以突出状延伸的环
形板状的卡合部61,61形成。固定部60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固定用阴螺纹部62,通过外嵌于流
路形成壳体20的端部并使固定用阴螺纹部62与形成在装饰壳体21外周面端部上的上游侧
固定用阳螺纹部63(或下游侧固定用阳螺纹部64)螺纹连接,从而可固定在装饰壳体21上。
卡合部61外嵌于连接部52,通过拧紧固定部60,其外周面以抵接方式与凸缘部51的外表面
卡合。
[0176] 而且,在卡合部61与流路形成壳体20的端面之间可夹持凸缘部51。结果是,可利用各固定片24,25并以连接方式将各连接片22,23固定在流路形成壳体20的导入·导出孔30,
31上。并且,通过朝向反向解除各固定片24,25的螺纹连接,则可以从流路形成壳体20上取
下各连接片22,23。
[0177] 如上所述,形成在流路形成壳体20内的流体流路R成为与流路形成壳体20的轴线正交的断面形状匹配的圆形断面形状。单一的混合处理体A1在流体流路R内沿着其轴断面
的直径配置。因此,在混合处理体A1的两侧以几何学等价方式对称形成有迂回流路,流体F
沿着迂回流路以二分割方式被分流,且流体F的一部分以多分割方式被分流至在混合处理
体A1的轴线方向上以并列方式形成的多个狭窄流路Rs,然后流体F在混合处理体A1的背后
合流成一体。并且,五个混合处理体A1配置在沿着以双重螺旋状配置的第一·第二虚拟线
K1,K2相互扭曲的位置。因此,流体F依次被分流至五个混合处理体A1并在成为螺旋流后被
导出。结果是,流体F的流动损失(压力损失)难以产生,也提高了通过混合处理体A1两侧的
流体F的通过流速,从而可提高分散相的微细化效率。
[0178] 尽管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一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B1具有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A1,但也可以替代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A1而配置第二实施例~第七实施例的混合处
理体A2~A7中任何一个。
[0179] [关于第二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结构的说明]
[0180] 图18~图20所示的B2为第二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如图18~图20所示,流体混合器B2与所述流体混合器B1以同样方式构成基本构造,而在流路形成壳体20内配置有所述的
第二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A2和一对上·下游侧回转流形成体32,33这一点构造不同。
[0181] 上游侧回转流形成体32配置流路形成壳体20内的上游侧。而下游侧回转流形成体33配置在流路形成壳体20内的下游侧。而且在流路形成壳体20内的两回转流形成体32,33
之间且在流体流路R的延伸方向(流路形成壳体20的轴线方向)隔着间隔配置有多个(在本
实施例中为五个)混合处理体A2。
[0182] 具体而言,在流路形成壳体20的周壁上沿着在其轴线方向延伸且绘成双重螺旋状的第一·第二虚拟线K1,K2的延伸方向,且隔开一定间隔而每二个一对配置有五对混合处
理体A2。即不仅在沿着第一虚拟线K1而形成的第一配设孔34a~第五配设孔38a和沿着第二
虚拟线K2而形成的第一配设孔34b~第五配设孔38b中分别安装有混合处理体A2的基端部,
而且在流路形成壳体20的轴线附近配置有各顶端部。在各配设孔34a~38b的内周面上分别
形成有用于螺纹连接所述的安装用阳螺纹部70d的阴螺纹部(未图示)。在各配设孔34a~
38b中分别自流路形成壳体20的外侧朝向内侧贯通有混合处理体A2的顶端部,而且通过使
各阴螺纹部与安装用阳螺纹部70d螺纹连接而使流路形成壳体20悬臂支撑每两个一对共五
对混合处理体A2。
[0183] 此时,在各配设孔34a~38b中压接有外嵌于O形圈嵌合部70c外周面的作为密封材料的O形圈72,并可从外侧卡止附有操作用凹部的头部70b。在流路形成壳体20的半径方向
上各轴线对置的两个一对的混合处理体A2,A2以按压方式与嵌合覆盖片71的顶面部71a对
顶面接触。即一对混合处理体A2,A2以直线状且横切贯通状配置在流路形成壳体20中的直
径位置。而且,五对混合处理体A1配置在沿着第一·第二虚拟线K1,K2相互扭曲的位置。通
过在自流路形成壳体20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附有操作用凹部的头部70b的周围密封
(充填)有止水材料40,自外侧封闭各配设孔34a~38b,防止在流体流路R中流动的流体F通
过各配设孔34a~38b而朝向流路形成壳体20的外部漏出或流出。
[0184] 上游侧回转流形成体32和下游侧回转流形成体33由合成树脂以同样方式形成,在形成为直棒状的支承轴32a,33a的外周面上以螺旋状膨出并一体成型有回转流形成叶片
32b、33b。并且,两回转流形成体32,33从上游侧(图20的左侧)朝向其轴线方向观察沿顺时
针方向形成有回转流。
[0185] 在流路形成壳体20内,上游侧回转流形成体32以夹持方式固定在上游侧连接片22的嵌入部50的顶端面与配置在最上游侧的一对混合处理体A2,A2之间。而且,在流路形成壳
体20内,下游侧回转流形成体33以夹持方式固定在下游侧连接片23的嵌入部50的顶端面与
配置在最下游侧的一对混合处理体A2,A2之间。
[0186]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流体混合器B2中,导入的流体F经由上游侧回转流形成体32而成为回转流并作用于五对混合处理体A2,A2,在下游侧回转流形成体33确保回转流的状
态下被导出。此时由于流体F成为外周侧的流速大于中心侧的回转流并作用于各对混合处
理体A2,A2,从而在各混合处理体A2中流向狭窄流路Rs的流体F的一部分会变得流畅。结果
是,使得流体F的分散相的微细化和分散相与连续相的均匀混合化可靠进行。
[0187] 流体混合器B2也可以替代上述两个一对的混合处理体A2,而通过沿着三重螺旋状虚拟线的延伸方向且隔开一定间隔配置多组所述的第二实施例变形例的三个一组的混合
处理体A2,构成流体混合器B2的变形例。此外,与流体混合器B2同样,也可以通过在流体混
合器B1的流路形成壳体20内配置上·下游侧回转流形成体32,33而构成流体混合器B1的变
形例。
[0188] 尽管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二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B2具有第二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A2,但也可以替代第二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A2而配置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第七实
施例的混合处理体A1、A3~A7中任意一个。
[0189] [关于作为流体混合处理装置的液液混合处理装置结构的说明]
[0190] 图21所示的M1为作为本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处理装置的液液混合处理装置。液液混合处理装置M1为用于对不同种类的流体进行混合处理的流体混合处理装置一方式,如图21
所示,其被构成为利用流体混合器B1或流体混合器B2对作为流体F的液体的分散介质(例如
燃料油)和作为流体F的液体的分散相(例如水)进行液液混合处理,生成混合处理液(例如
乳浊液燃料油)。乳浊液燃料油可以按照质量基准而适当设定燃料油和水的混合比率,从而
成为油滴分散于水中的水中油滴(O/W型)或油中水滴(W/O型)。
[0191] 如图21所示,液液混合处理装置M1使在用于供给分散介质的分散介质供给部L1上连接有基端部的分散介质供给管90的顶端部和在用于供给分散相的分散相供给部L2上连
接有基端部的分散相供给管91的顶端部与导入管54的基端部连接,并在导入管54的顶端部
连接有流体混合器B1或B2的导入口30,而且在流体混合器B1或B2的导出口31上连接有导出
管56的基端部,在导出管56的顶端部上连接有用于接收混合处理物的混合处理物接收部
Re。混合处理物接收部Re为具有用于回收混合处理物的回收部或用于燃烧作为混合处理物
的乳浊液燃料油的燃烧部的内燃机等。
[0192] 在导出管56的中间部经由第一还原三通阀V4连接有还原管92的基端部,在导入管54的中间部经由第二还原三通阀V5连接有还原管92的顶端部,由此形成用于通过流体混合
器B1或B2的循环流路。V6为设置在分散介质供给管90的中间部并用于调整分散介质的供给
流量的分散介质供给量调整阀。V7为设置在分散相供给管91的中间部并用于调整分散相的
供给流量的分散相供给量调整阀。V8为设置在导入管54的中间部并用于调整分散介质和分
散相的混合导入量的混合导入量调整阀。Pe为用于将分散介质和分散相压送至流体混合器
B1或B2的加压式泵。
[0193]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液液混合处理装置M1中,通过将由分散介质供给部L1供给的适量分散介质和由分散相供给部L2供给的适量分散相导入流体混合器B1或B2,在流体混合
器B1或B2内对分散介质和分散相进行混合处理,然后将在流体混合器B1或B2内经过混合处
理后的混合处理物供给至混合处理物接收部Re。此时,由于利用第一还原三通阀V4和第二
还原三通阀V5形成循环流路,因而可以在流体混合器B1或B2内使要进行混合处理的混合处
理物仅以希望的次数在循环流路内循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分散相的微细化精度和混合
处理物的混合精度提高至期望的精度。
[0194] [关于作为第一实施例的气液混合处理装置结构的说明]
[0195] 图24所示的C1为作为流体混合处理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气液混合处理装置。气液混合处理装置C1为用于对不同种类的流体进行混合处理的混合处理装置一方式,如图24所
示,其被构成为使作为流体F的液体和作为流体F的气体通过循环流路J并利用加压式循环
用的泵Pa进行循环并进行气液混合处理。
[0196] 在循环流路J中以串联方式依次配置有用于收纳液体的液体收纳罐T、泵Pa和流体混合器B1,在位于泵Pa与流体混合器B1之间的循环流路J的一部分上经由气体供给管Gp连
接有用于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部Gf,从而在配置在气体供给部Gf下游侧的流体混合器B1内
对气体和液体进行混合处理。在气体供给管Gp的中间部设置有用于调整气体供给量的气体
供给量调整阀V1。此外,尽管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流体混合器B1,但也可以替代流体混合器B1
而适当采用其变形例、流体混合器B2或其变形例。
[0197] 更为具体而言,循环流路J由在泵Pa的吸引口连接有基端部的吸引管1、在泵Pa的吐出口连接有基端部并在中间部配置有流体混合器B1的吐出管2和液体收纳罐T形成。在吸
引管1的顶端部(自由端部)上安装有吸引过滤器3,并在液体收纳罐T内的液体中配置有吸
引过滤器3。另一方面,在吐出管2的顶端部(自由端部)上安装有吐出过滤器4,并配置在液
体收纳罐T内。吐出管2由用于将流体F导入流体混合器B1的导入管54和用于从流体混合器
B1导出混合处理后的流体F的导出管56构成。此外,流体混合器B1也可以在取下导出管56的
状态下浸渍配置在收纳于液体收纳罐T内的液体中,此时,可以削减配管空间等。
[0198] 然后,通过泵Pa经由吸引管1吸引收纳在液体收纳罐T内的液体,并经由吐出管2吐出到液体收纳罐T内,从而能够使收纳在液体收纳罐T内的液体经由循环通路J进行循环。此
时,在连接在吐出管2的中间部的气体供给部Gf的下游侧配置有流体混合器B1,由气体供给
部Gf供给的气体和从液体收纳罐T内吸引的液体被导入(供给)至流体混合器B1。在流体混
合器B1内,气体和液体被均匀地混合处理且作为分散相的气体被微细化后,被导出至液体
收纳罐T内。通过这种方式使气体和液体经由循环流路J并仅循环一定次数或一定时间,不
仅能够使气体微细化至纳米程度且能够使气体和液体更加均匀地混合处理。
[0199] 在作为第一实施例的气液混合处理装置C1中,通过对流体混合器以及导入其的液体和气体的组合进行变更,能够生成期望的气液混合处理液。即气液混合处理装置C1可以
构成为,作为流体混合器适当采用流体混合器B1及其变形例、流体混合器B2或其变形例中
任何一种,而作为收纳在液体收纳罐T中液体适当采用水、海水、盐水等任何一种,作为由气
体供给部Gf供给的气体适当采用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气体等任何一种,生成期望的气液混
合处理液。
[0200] 例如,气液混合处理装置C1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构成。即可以构成为通过导入作为液体的养殖水和作为气体的氧气而生成高浓度氧气水Wo。此外可以构成为通过导入作为液
体的水和作为气体的氮气而生成氮气水(低浓度氧气水)。而且可以构成为通过导入作为液
体的温水(优选40℃以下的温水)和作为气体的二氧化碳气体而人工生成高浓度碳酸矿泉。
此外,在用于生成高浓度碳酸矿泉的气液混合处理装置C1中,采用浴槽或洗脚槽作为液体
收纳罐T。而且可以构成为将适当稀释后的作为液体的液体肥料(液肥)和作为气体的空气
或氧气进行混合处理后,生成作为在液体肥料中溶解有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生成流体的空气
或氧气含有液肥。这里的用于生成空气或氧气含有液肥的气液混合处理装置C1可以通过配
置成可向用于栽培植物的栽培部供给空气或氧气含有液肥,从而构筑植物栽培系统的一部
分。
[0201] [关于第二实施例的气液混合处理装置结构的说明]
[0202] 图22所示的C2为作为流体混合处理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气液混合处理装置,气液混合处理装置C2被构成为在存储在配置在小型渔船Fb上的水槽T1内的海水或冷温海水中
浸渍有附有流体混合器的潜水泵N1(以下仅称为“附有混合器的泵N1”)。如图22所示,附有
混合器的泵N1在可轻松携带的潜水泵Pd(例如功率为190W)上一体安装有流体混合器B1或
B2。
[0203] 即如图23所示,附有混合器的泵N1在潜水泵Pd的吐出口130上经由导入管54连接有流体混合器B1或B2的导入口30,并在流体混合器B1或B2的导出口31上连接有导出管56。
潜水泵Pd具有电动式马达部100、与马达部100连动连接设置的吸入部110和与吸入部110连
动连接设置的吐出部120。在马达部100上经由电缆140连接有搭载于渔船Fb的电池Ba(例如
直流电压为24V、电流为8A)。即搭载于渔船Fb的电池Ba可使潜水泵Pd运转。
[0204] 在导入管54的中间部上经由气体供给管Gp并列连接有用于供给气体的第一气体供给部Gf1和第二气体供给部Gf2。在气体供给管Gp的中间部设置有用于选择性地切换第一
气体供给部Gf1与第二气体供给部Gf2之间连通的三向切换阀V9和位于三向切换阀V9的下
游侧并用于调整气体供给量的气体供给量调整阀V10。第一气体供给部Gf1和第二气体供给
部Gf2可分别供给不同种类的气体,在本实施例中,不仅能够供给从第一气体供给部Gf1充
填至氮气瓶的氮气,而且能够供给从第二气体供给部Gf2充填至氧气瓶的氧气。
[0205]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气液混合处理装置C2中,通过在贮存在小型渔船Fb的水槽T1内的海水或冷温海水中浸渍有附有混合器的泵N1,并使潜水泵Pd的马达部100运转,不仅使
与马达部100连动连接设置的吸入部110吸入运转而吸入海水或冷温海水,并导入与吸入部
110连动连接设置的吐出部120→吐出口130→导入管54,而且从第一气体供给部Gf1(第二
气体供给部Gf2)将氮气(氧气)导入导入管54,然后经由导入口30导入流体混合器B1或B2。
[0206] 以压送方式导入流体混合器B1或B2的海水或冷温海水和氮气(氧气)在流体混合器B1或B2内流动而进行混合处理,然后自导出口31经由导出管56而在贮存在水槽T1内的海
水或冷温海水中还原,进而在流体混合器B1或B2内进行循环并重复进行气液混合处理。
[0207] 结果是,可以形成在贮存于水槽T1内的海水或冷温海水中溶解有氮气(氧气)的氮气水(氧气水),换句话说,可以形成DO值(溶解氧量)例如为1mg/L(9mg/L以上)的低浓度氧
气水(高浓度氧气水)。
[0208] 因此,当乘坐小型渔船Fb去打鱼时,在移动至渔场期间,通过预先生成在贮存于水槽T1内的海水或冷温海水中溶解有氮气(氧气)的低浓度氧气水(高浓度氧气水),从而可以
将在渔场中收获的鱼贝类投入低浓度氧气水(高浓度氧气水)中。
[0209] 此时,由于低浓度氧气水(高浓度氧气水)可以在移动至渔场期间的短时间内生成,例如在30分钟以内生成500L的海水或冷温海水,因而低浓度氧气水(高浓度氧气水)的
生成工作不会妨碍渔场中的鱼贝类的收获工作。而且由于一人的人力可容易地将附有混合
器的泵N1放入或从水槽T1中取出,因而可容易地进行作为氮气水的低浓度氧气水或高浓度
氧气水的生成工作。
[0210] 当不必使收获的鱼保持活鱼状态归港时,通过将鱼投入到低浓度氧气水中,可以使鱼的鲜度以收获时的状态保持7天。而且,当将收获的鱼保持活鱼状态归港时,通过将鱼
投入高浓度氧气水中,可以将收获的鱼保持活鱼状态归港。
[0211] 而且,由于氮气(氧气)被微细化至含有1μm以下的粒径,并与海水或冷温海水均匀地进行气液混合处理后,以过饱和状态溶解有氮气(氧气),因而使低浓度氧气水(高浓度氧
气水)对鱼贝类具有高渗透性,具有鲜度保持效果(促进血流、促进成长、提高适应能力等生
物活性效果)。
[0212] 而且,由于微细化至含有1μm以下粒径的氮气(氧气)以过饱和状态溶解于海水或冷温海水中,因而低浓度氧气水(高浓度氧气水)能够抑制水槽T1内的腥味等,从而可以良
好地保持渔船Fb上的工作环境。
[0213] 此外,当在河川或湖等收获淡水鱼时,预先在水槽T1内预先贮存淡水或冷温淡水,并利用附有混合器的泵N1生成低浓度氧气水(高浓度氧气水)。
[0214] [关于作为流体混合处理装置的固液混合处理装置结构的说明]
[0215] 作为流体混合处理装置的固液混合处理装置M2与图21所示的液液混合处理装置M1以同样的方式构成。固液混合处理装置M2为用于对作为流体的液体和固体(本实施例中
为粉体)进行混合处理的流体混合处理装置一方式,如图21所示,并被构成为在分散介质供
给部L1中收纳有作为液体的分散介质(例如水),并在分散相供给部L2中收纳有作为固体的
粉体的分散相(例如将含有褐藻素的海藻类切成微细状的海藻类),然后由流体混合器B1或
B2进行固液混合处理,生成混合处理液(例如褐藻素萃取水)。
[0216]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固液混合处理装置M2中,通过将由分散介质供给部L1供给的适量分散介质和由分散相供给部L2供给的适量分散相导入流体混合器B1或B2内,将分散介
质和分散相在流体混合器B1或B2内进行混合处理,然后将在流体混合器B1或B2内进行混合
处理后的混合处理物供给至混合处理物接收部Re。此时,由于利用第一还原三通阀V4和第
二还原三通阀V5形成循环流路,因而能够使在流体混合器B1或B2内混合处理的混合处理物
在循环流路内仅循环期望的次数或时间。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分散相的微细化(褐藻素的
萃取)精度和混合处理物的混合精度提高至期望的精度。
[0217] [关于第一实施例的鱼贝类养殖系统结构的说明]
[0218] 图24所示的Sy1为第一实施例的鱼贝类养殖系统,鱼贝类养殖系统Sy1具有所述的气液混合处理装置C1和用于养殖鱼贝类(以下也称为“饲养”)的养殖槽Ft。而且,鱼贝类养
殖系统Sy1不仅通过气液混合处理装置C1将作为分散相的氧气微细化至含有1μm以下的粒
径,而且通过与作为连续相的养殖水均匀地进行混合处理,生成在养殖水中以过饱和状态
溶解有氧气的高浓度氧气水Wo,并将生成的高浓度氧气水Wo供给至养殖槽。
[0219] 这里,养殖水是指用于养殖鱼贝类的水或海水或盐水等。氧的溶解度具有随着水温增高而变小(难以溶解)的相关性,水中的饱和溶解氧量与水温的相关性为已知。因此,溶
解氧量饱和度(%)可以通过测定规定水温中高浓度氧气水Wo的溶解氧(DO:Dissolved 
Oxygen)的浓度(溶氧量),并用该溶氧量除以饱和溶氧量,然后再用该除后值乘以100进行
计算。当溶解氧量饱和度(%)超过100%时称为过饱和状态。在第一实施例的鱼贝类养殖系
统Sy1中,由气液混合处理装置C1生成的高浓度氧气水Wo,即可以在以过饱和状态溶解有氧
气的高浓度氧气水Wo的溶氧量(DO值)的优选范围内,例如9mg/L~20mg/L的范围内调整DO
值。
[0220] 当对第一实施例的鱼贝类养殖系统Sy1进行具体说明时,鱼贝类养殖系统Sy1在气液混合处理装置C1的液体收纳罐T内收纳有养殖水,并在该养殖水中浸渍有用于补给养殖
水的给水流路Ws的顶端部和用于供给高浓度氧气水Wo的供给流路Wf的基端部,给水流路Ws
的上游侧部和供给流路Wf的下游侧部由连接流路Cf连接。
[0221] 给水流路Ws形成在给水管5内。给水管5的基端部连接在作为给水源的给水部Wh上,在给水管5的顶端部上安装有给水过滤器6,且给水过滤器6配置在液体收纳罐T内。在给
水管5的中间部配置有给水用的泵Pb,泵Pb可从给水部Wh将养殖水供给至液体收纳罐T内。
而且,通过气液混合处理装置C1使液体收纳罐T内的养殖水与氧气进行混合处理,生成以过
饱和状态溶解有氧气的高浓度氧气水Wo,即具有期望的DO值的高浓度氧气水Wo。
[0222] 给水部Wh具有取水设备和调温装置。取水设备具有用于从水井等取水源抽取地下水的取水泵、用于过滤取水的取水过滤器以及用于对取水进行杀菌的杀菌装置等。调温装
置与取水源连接,使自取水源导入的地下水(取水)成为调温水,通过该调温水进行热交换,
可适当调节养殖水的水温。即调温装置通过加热或冷却养殖水,使贮存在液体收纳罐T内的
养殖水水温维持在一定范围(例如15~25℃,优选为16℃)。
[0223] 供给流路Wf形成在供给管7内。在供给管7的基端部安装有供给过滤器8,供给过滤器8浸渍在液体收纳罐T内的高浓度氧气水Wo中,而且供给管7的顶端部与用于排出供给水
的排水部Wd连接。在供给管7的中间部上自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以串联连通的方式配置有生
物过滤装置Bf、养殖槽Ft、沉淀槽Dp和物理过滤装置Pf。在位于生物过滤装置Bf上游侧的供
给管7的一部分上配置有供给用的泵Pc,泵Pc可将收纳在液体收纳罐T内的高浓度氧气水Wo
供给至养殖槽Ft。
[0224] 连接流路Cf形成在连接管9内。连接管9的一侧端部经由第一三通阀V2连接在位于物理过滤装置下游侧的供给管7的一部分上,连接管9的另一端部经由第二三通阀V3连接在
位于泵Pb上游侧的供给管5的一部分上。而且,利用第一三通阀V2阻断供给管7和连接管9
(使其成为非连通状态),可以成为使自沉淀槽Dp排出的排水导出至排水部Wd的非循环式。
而且,第一三通阀V2连通供给管7与连接管9,第二三通阀V2连通连接管9与给水管5,从而可
以成为使供给管7内的供给水在连接管9→给水管5→液体收纳罐T内仅以期望的量环流的
循环式(局部循环式或完全封闭循环式)。即可以适当调节液体收纳管罐T的换水量。根据养
殖的鱼贝类的种类而选择是否形成非循环式或循环式。
[0225] 如上所示,鱼贝类养殖系统Sy1所配备的气液混合处理装置C1通过使氧气成为纳米程度(外径为1μm以下)的气泡并与养殖水混合,生成在养殖水中以过饱状态溶解有氧气
的高浓度氧气水Wo。
[0226] 具体而言,气液混合处理装置C1将作为分散相的氧气的90%以上微细化成纳米程度的气泡(外径为1μm以下、优选为10nm以下的气泡;以下也称为“纳米气泡”),并可使其与
养殖水均匀混合。在由气液混合处理装置C1生成的高浓度氧气水Wo中以过饱和状态溶解有
氧气。即高浓度氧气水Wo的溶解氧饱和度为100%以上的过饱和状态(例如140%)。可以适
当调整自气液混合处理装置C1供给时的高浓度氧气水Wo的溶解氧饱和度,根据在养殖槽Ft
内养殖的鱼贝类的种类或大小或个体数等而调整导向气液混合处理装置C1的氧气量。此
外,也可以适当地检测作为养殖的鱼贝类的环境条件的高浓度氧气水Wo的水温等,确保成
为规定的水温等。
[0227] 生物过滤装置Bf为尤其是鱼贝类养殖系统Sy1采用循环式时所必需的装置。即生物过滤装置Bf进行如下生物过滤处理,使包含于经过环流的高浓度氧气水Wo中的高毒性鱼
贝类的排泄物的氨气经过作为需氧菌的硝化菌的作用,并经由亚硝酸而氧化成低毒性的硝
酸。硝化菌的培养基使用浸渍型滤材。由于用于进行生物过滤处理的生物过滤装置Bf的容
器大小和必要滤材量会根据在养殖槽Ft养殖的鱼贝类的大小和个体数而变化,因而根据氨
气等的氮排泄量和滤材的氨气氧化速度而适当设计。此外,在生物过滤装置Bf中经过生物
过滤处理后供给(环流)至养殖槽Ft的高浓度氧气水Wo中以过饱和状态(例如120%)也溶解
有氧气。环流至养殖槽Ft的高浓度氧气水Wo的溶解氧饱和度的调整可以根据在养殖槽Ft内
养殖的鱼贝类种类或大小或个体数等而适当调整预先自气液混合处理装置C1导入生物过
滤装置Bf时的高浓度氧气水Wo的溶解氧饱和度。
[0228] 养殖槽Ft为用于养殖鱼贝类的水槽,通过将塑料片材等防水性片材张紧设置在上面开口的箱形上形成。高浓度氧气水Wo自供给流路Wf的上游侧被供给至养殖槽Ft,一定量
的高浓度氧气水Wo会贮存在养殖槽Ft内。并且,平时规定量的高浓度氧气水Wo会自供给流
路Wf的上游侧被供给至养殖槽Ft,且平时规定量的高浓度氧气水Wo会溢出养殖槽Ft而放出
到供给流路Wf的下游侧。即在养殖槽Ft中,规定量的高浓度氧气水Wo会时常更换。D1为第一
排水路,通过第一排水路D1可将打扫养殖槽Ft的底部后的鱼贝类的粪或剩余饲料或排水等
排向系统外的规定场所。
[0229] 沉淀槽Dp通过导入自养殖槽Ft流出的高浓度氧气水Wo,然后使比重大于高浓度氧气水Wo的鱼类的粪和剩余饲料沉降并进行捕集,然后使作为经过捕集、分离剩余饲料后的
处理水的高浓度氧气水Wo流出到供给流路Wf的下游侧。
[0230] 物理过滤装置Pf对作为自沉淀槽Dp流出的处理水的高浓度氧气水Wo进行过滤处理。物理过滤装置Pf由塑料制成的网或多孔体或铁纱、玻璃过滤器等丝网状材料构成。D2为
第二排水路,通过第二排水路D2可将物理过滤处理物排向系统外的规定场所。
[0231]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鱼贝类养殖系统Sy1中,各泵Pa、Pb、Pc或各阀V1、V2、V3可由未图示的控制装置进行适当控制,向养殖槽Ft内的鱼贝类供给与其种类对应的溶解氧过饱
和状态的高浓度氧气水Wo,从而能够实现鱼贝类的高生殖效率的养殖。此时,作为提高鱼贝
类生殖效率的要因的氧气以过饱和状态溶解在高浓度氧气水Wo中。而且氧气被微细化至含
有1μm以下的粒径。
[0232] 具体而言,由第一实施例的气液混合处理装置C1生成的高浓度氧气水Wo的氧气粒径经Malvern公司制造(马尔文公司制造)的纳米粒子解析装置“NanoSight(纳米颗粒):产
品名称”测定之后,被微细化成统计直径(众数值)为83.4nm、平均值为136.0nm。测定后的高
浓度氧气水Wo的DO值为12mg/L。
[0233] 高浓度氧气水Wo具有以上述方式微细化成纳米程度的氧纳米气泡和以过饱和状态溶解有氧气的高浓度溶解氧的相乘效果。即由于氧纳米气泡对鱼贝类具有高渗透性,且
具有带有负电的特性,因而容易附着在带有正电的知觉神经部位。结果是,通过刺激知觉神
经而发挥促进血流、促进生长、提高适应力等生物活性效果。另一方面,高浓度溶解氧也可
以按照如下方式发挥同样的效果。即活着的鱼贝类通过呼吸并利用有氧糖分解系而生成腺
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在高浓度溶解氧中生存的鱼贝类会生成大量的ATP。ATP为一种能量
贮存物质,通过使其加水分解会放出能量。因此,含有高浓度ATP的鱼贝类的细胞具有高活
力,并且生长能力、适应能力、对病原菌的免疫力较高。
[0234] 在鱼贝类养殖系统Sy1中,在充满高浓度氧气水Wo的养殖槽Ft内,自成长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至期望的成长阶段为止可以进行有效的生殖养殖。
[0235] (比目鱼的育成试验)
[0236] 利用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鱼贝类养殖系统Sy1进行了比目鱼的育成(饲养)试验。将由所述的气液混合处理装置C1生成的高浓度氧气水Wo(氧气粒径的统计直径(众数
值)为83.4nm、平均直径为136.0nm、DO(溶解氧)值为12mg/L)供给至鱼贝类养殖系统Sy1的
养殖槽Ft。然后,在养殖槽Ft内将捕捞的90匹天然比目鱼分成三组,每组30匹进行育成(饲
养)试验。
[0237] 结果,在60天的短期间,残存的83匹比目鱼的平均体重增大了2.66倍、平均长度增大了1.37倍。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鱼贝类养殖系统Sy1在短时间内对鱼贝类的育成有效。
[0238] [关于第二实施例的鱼贝类养殖系统结构的说明]
[0239] 图25所示的Sy2为第二实施例的鱼贝类养殖系统,如图25所示,鱼贝类养殖系统Sy2通过对海面或湖面等水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用于养殖鱼贝类的养殖槽Ft,在养殖槽Ft内
的养殖水面上浮游有作为浮体的舷外马达船Bo,并在舷外马达船Bo上搭载有第三实施例的
气液混合处理装置C3。
[0240] 第三实施例的气液混合处理装置C3具有附有流体混合器的发动机泵N2(以下也仅称为“附有混合器的泵N2”),附有混合器的泵N2与流体混合器B1或B2一体安装在发动机泵
Pg上。虽然在附有混合器的泵N2替代所述的附有混合器的泵N1的潜水泵Pd而采用发动机泵
Pg这一点上不同,但与所述的附有混合器的泵N1以相同方式构成基本的构造。
[0241] 即如图25所示,附有混合器的泵N2经由导入管54使发动机泵Pg的吐出口230与流体混合器B1或B2的导入口30连接,并使流体混合器B1或B2的导出口31与导出管56连接。发
动机泵Pg具有汽油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等发动机部200、与发动机部200连动连接设置的吸
入管部210和与吸入部210连动连接设置的吐出部220。212为吸入过滤器。在发动机部200上
载置有燃料罐240,收纳在燃料罐240内的液体燃料被供给至发动机部200以驱动发动机部
200,发动机部200使吸入部210产生吸入动作以吸入养殖水,然后将吸入的养殖水压送至吐
出部220并自吐出口230吐出。
[0242] 此外,浮体上只要搭载有混合处理装置C3并可在养殖水面上浮游即可,并不限于如本实施例的舷外马达船Bo可在大范围内形成的养殖槽Ft内的水面上自由行驶,也可以根
据情况采用筏体作为浮体。
[0243]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鱼贝类养殖系统Sy2中,可以在养殖槽Ft内的养殖水面上使作为浮体的舷外马达船Bo行驶的同时,使混合处理装置C3动作,从而使养殖水形成为高浓
度氧气水Wo。
[0244] 此时,混合处理装置C3通过使发动机泵Pg的发动机部200动作,使与发动机部200连动连接设置的吸入部210产生吸入动作而吸入养殖水,并导入与吸入部210连动连接设置
的吐出部220→吐出口230→导入管54,并可以通过自第二气体供给部Gf2将氧气导入导入
管54,然后经由导入口30而导入流体混合器B1或B2。
[0245] 接着,以压送方式导入流体混合器B1或B2的养殖水和氧气在流体混合器B1或B2内流动而进行气液混合处理,然后自导出口31经由导出管56在养殖槽Ft内的养殖水中还原,
进而在流体混合器B1或B2内循环,重复进行气液混合处理。
[0246] 结果是,即使在大范围内形成于海面等的养殖槽Ft中,也可以使搭载在舷外马达船Bo上的气液混合处理装置C3在养殖槽Ft内迅速移动,从而能够使溶解有氧气的氧气水均
匀地放出到在大范围内形成的养殖槽Ft的养殖水中,从而能够使养殖水成为DO值(溶解氧
量)例如为9mg/L以上的高浓度氧气水Wo。尤其是在作为鱼贝类的牡蛎的养殖槽或渔场中,
通过使舷外马达船Bo行驶的同时放出氧气水,能够提高育苗期间的牡蛎贝苗的成长率。而
且,在作为海藻类的海苔的养殖场或渔场中,通过使舷外马达船Bo行驶的同时放出氧气水,
能够提高育苗期间的海苔种子的成长率。
[0247] 此外,也可以利用鱼贝类养殖系统Sy2作为改善海域或河川或湖泽等水质时的水质改善系统。即通过对海域等水质改善有效的气体(例如氧气)进行气液混合处理并形成气
液混合水,然后将气液混合水重复供给(循环)至海域等,使海域的海水等成为高浓度氧气
水Wo,从而能够改善该海域等的水质。即,能够降低海域等的BOD(Biochemcal Oxygen 
Demand:生物化学的氧要求量)或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的氧要求量)。因此,
可以采用该水质改善系统作为尤其是对红潮有效的对策。
[0248] [关于本实施例的鱼贝类养殖法的说明]
[0249] 本实施例的鱼贝类养殖法通过在用于由养殖水和氧气水构成的流体F流动的流体流路R内使流体F分流成二分割状态,并使分流后的流体F的一部分在扁平的狭窄流路Rs内
流动,不仅使氧气微细化至含有1μm以下的粒径,而且与养殖水均匀混合处理,生成在养殖
水中以过饱和状态溶解有氧气的高浓度氧气水Wo,并在高浓度氧气水Wo中养殖鱼贝类,促
进鱼贝类的成长。
[0250] 具体而言,鱼贝类养殖法通过在鱼贝类养殖系统Sy1或Sy2所具备的气液混合处理装置C1或C3中配备流体混合器B1、其变形例、流体混合器B2或其变形例,不仅使氧气微细化
至纳米程度,并在养殖水中以过饱和状态溶解而生成高浓度氧气水Wo,然后将高浓度氧气
水Wo供给至鱼贝类养殖系统Sy1或Sy2所具备的养殖槽Ft,在养殖槽Ft内养殖鱼贝类。
[0251] 由于本实施例的鱼贝类养殖法利用将氧气微细化至纳米程度并以过饱和状态溶解在养殖水中的高浓度氧气水Wo养殖鱼贝类,因而能够在短时间内使鱼贝类成长。尤其是
能够实现可在2~3个月短时间内使捕获的天然鱼贝类体重可靠地增大成长到2.5倍以上的
育成(饲养)。符号的说明
[0252] F  流体
[0253] R  流体流路
[0254] Df  分流部
[0255] Gu  导向部
[0256] Rs  狭窄流路
[0257] A1  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
[0258] A2  第二实施例的混合处理体
[0259] B1  第一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
[0260] B2  第二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
[0261] C1  第一实施例的气液混合处理装置
[0262] C2  第二实施例的气液混合处理装置
[0263] C3  第三实施例的气液混合处理装置
[0264] Sy1 第一实施例的鱼贝类养殖系统
[0265] Sy2 第二实施例的鱼贝类养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