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掉头施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1653215.8

文献号 : CN10950526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蒋昌利刘小荣李建锋安国勇陈春卫胥锋涛王变阁张勇邹超张维远

申请人 :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掉头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一、掉头施工现场的构建;二、掉头前的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的拆解;三、第N段梁体的掉头:包括:301、第N段梁体在原施工现场与掉头区域之间的转移;302、第N段梁体在掉头区域的掉头;303、第N段梁体在在掉头区域与拼装区域之间的转移;四、第N‑1段梁体掉头:401、第N‑1段梁体在原施工现场与掉头区域之间的转移;402、第N‑1段梁体在掉头区域的掉头;403、第N‑1段梁体在在掉头区域与拼装区域之间的转移及拼装;五、多次重复步骤四,直至完成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的掉头。本发明整个拆解过程和拼装过程均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和工期,能够减少辅助设备的投入,同时能够提高施工效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掉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掉头施工现场的构建:在原施工现场(8)与目标施工现场(9)之间的路基上构建掉头施工现场,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的前端在所述目标施工现场(9)中的朝向要求与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的前端在所述原施工现场(8)中的朝向相反;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由N段梁体组成,每一段所述梁体包括M个组装节,其中,M≥2,2≤N≤10,且M和N均为正整数;所述掉头施工现场包括靠近原施工现场(8)一侧且可满足每一段所述梁体掉头的掉头区域(10-1)以及靠近目标施工现场(9)一侧且可满足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拼装的拼装区域(10-2);

所述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的下方设置有前支腿装置(3)、中支腿装置(5)、后支腿装置(6)和走行装置(7),所述前支腿装置(3)位于所述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下方的前端,所述中支腿装置(5)位于所述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下方的中部,所述后支腿装置(6)位于所述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下方的后端,所述走行装置(7)位于所述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下方靠近所述后支腿装置(6)的一侧,所述前支腿装置(3)包括前支腿支撑(3-1)和通过第一回转支承(3-3)安装在所述前支腿支撑(3-1)顶部的托辊轮机构(3-2),所述中支腿装置(5)和所述后支腿装置(6)均为液压顶升油缸,所述走行装置(7)包括通过第二回转支承(7-2)转动安装在所述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上的行走轮箱(7-3)、安装在所述行走轮箱(7-3)内的行走轮、铺设在地面上的轨道(7-1)和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转动的走行驱动机构;

步骤二、掉头前的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的拆解:在原施工现场(8)将掉头前的所述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拆解为N段所述梁体,从掉头前的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的前端至掉头前的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的后端依次分别为第一段梁体(1-1)至第N段梁体,在每一段所述梁体的下方均支设临时支墩(4);

步骤三、第N段梁体的掉头:

步骤301、第N段梁体在原施工现场与掉头区域之间的转移:

在原施工现场(8)将前支腿装置(3)、中支腿装置(5)、后支腿装置(6)和走行装置(7)均安装在所述第N段梁体的下方,使前支腿装置(3)位于所述第N段梁体下方的前端,后支腿装置(6)位于所述第N段梁体下方的后端,中支腿装置(5)位于所述第N段梁体下方的中部,走行装置(7)位于所述第N段梁体下方靠近后支腿装置(6)的一侧,之后,将所述第N段梁体移动至掉头区域(10-1);

步骤302、第N段梁体在掉头区域的掉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21、由所述中支腿装置(5)和所述后支腿装置(6)同时将所述第N段梁体顶起;将托辊轮机构(3-2)绕着第一回转支承(3-3)逆时针偏转,将轨道(7-1)绕着所述轨道(7-1)的几何中心逆时针偏转,再将行走轮箱(7-3)绕着第二回转支承(7-2)逆时针偏转,托辊轮机构(3-2)偏转的角度、轨道(7-1)偏转的角度和行走轮箱(7-3)偏转的角度均为α,且2°≤α≤

5°,之后,所述中支腿装置(5)和所述后支腿装置(6)同时收回,使所述行走轮下落至所述轨道(7-1)上;

步骤3022、启动所述走行驱动机构,所述行走轮沿着所述轨道(7-1)后退,带动所述第N段梁体的前端发生偏转,直至所述第N段梁体的前端卡装在所述托辊轮机构(3-2)上,之后,再由走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行走轮沿着所述轨道(7-1)前进,使所述第N段梁体在长度方向恢复至初始位置,此时,所述第N段梁体绕着所述第N段梁体的几何中心逆时针偏转的角度等于轨道(7-1)偏转的角度;

步骤3023、多次重复步骤3021至步骤3022,直至将所述第N段梁体绕着所述第N段梁体的几何中心逆时针偏转180°,实现所述第N段梁体的掉头;

步骤303、第N段梁体在在掉头区域与拼装区域之间的转移:

启动所述走行驱动机构,将所述第N段梁体移动至拼装区域(10-2)靠近掉头区域(10-

1)一侧的位置处,之后,将前支腿装置(3)、中支腿装置(5)、后支腿装置(6)和走行装置(7)均从所述第N段梁体的下方拆除,在所述第N段梁体的下方支设多个临时支墩(4),并将前支腿装置(3)、中支腿装置(5)、后支腿装置(6)和走行装置(7)均转运至原施工现场(8);

步骤四、第N-1段梁体掉头:

步骤401、第N-1段梁体在原施工现场与掉头区域之间的转移:

在原施工现场(8)将前支腿装置(3)、中支腿装置(5)、后支腿装置(6)和走行装置(7)均安装在所述第N-1段梁体的下方,使前支腿装置(3)位于所述第N-1段梁体下方的前端,后支腿装置(6)位于所述第N-1段梁体下方的后端,中支腿装置(5)位于所述第N-1段梁体下方的中部,走行装置(7)位于所述第N-1段梁体下方靠近后支腿装置(6)的一侧,之后,将所述第N-1段梁体移动至掉头区域(10-1);

步骤402、第N-1段梁体在掉头区域的掉头:第N-1段梁体掉头的具体方法与步骤302中第N段梁体的掉头方法相同;

步骤403、第N-1段梁体在在掉头区域与拼装区域之间的转移及拼装:

启动所述走行驱动机构,将所述第N-1段梁体移动至拼装区域(10-2),再将所述第N-1段梁体安装在第N段梁体靠近目标施工现场(9)的一端,之后,将前支腿装置(3)、中支腿装置(5)、后支腿装置(6)和走行装置(7)均从所述第N段梁体的下方拆除,在所述第N-1段梁体的下方支设多个临时支墩(4),并将前支腿装置(3)、中支腿装置(5)、后支腿装置(6)和走行装置(7)均转运至原施工现场(8);

步骤五、多次重复步骤四,直至完成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的掉头:

按照从第一段梁体(1-1)至第N段梁体的倒序顺序依次对剩余的梁体进行掉头,实现N段所述梁体的转移和掉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掉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对所述掉头施工现场进行平整、填筑密实或者铺设厚钢板。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掉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301中将所述第N段梁体移动至掉头区域(10-1)之后,对所述第N段梁体掉头的掉头路线进行精确测量。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掉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3023中多次重复步骤3021至步骤3022时,根据所述第N段梁体偏转的角度,移动所述中支腿装置(5),使所述中支腿装置(5)始终位于所述第N段梁体下方的中部。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掉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当已完成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的掉头之后,将所述前支腿装置(3)、所述中支腿装置(5)、所述后支腿装置(6)和走行装置(7)分别移动至与掉头后的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的布设位置相对应的安装位置处,并将所有的临时支墩(4)全部拆除。

说明书 :

一种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掉头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掉头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当移动模架造桥机完成一座桥梁的最后一跨施工,要继续施工另外一座桥梁时,移动模架造桥机需要进行一座桥梁与另外一座桥梁之间的转移。通常需要将主梁拆除成一节一节的组装节,在将一节一节的组装节转运至目标施工现场,然后重新拼装形成主梁,实现主梁掉头转场的目的,整个掉头转场过程耗费大量时间,运输材料费用大,安全风险增大,延长了施工工期。因此,应该提供一种快速的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掉头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掉头施工方法,只需要将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拆解为N段梁体,再在掉头施工现场将N段所述梁体分别进行掉头,并将掉头后的N段所述梁体拼装形成掉头后的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不需要将每一段所述梁体拆解成M个组装节,也不需要将M个组装节之间进行重新拼装,整个拆解过程和拼装过程均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和工期,能够减少辅助设备的投入、降低劳动强度和施工成本,同时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并极大的缩短了施工周期。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掉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 步骤一、掉头施工现场的构建:在原施工现场与目标施工现场之间的路基上构建掉头施工现场,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的前端在所述目标施工现场中的朝向要求与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的前端在所述原施工现场中的朝向相反;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由N段梁体组成,每一段所述梁体包括M个组装节,其中,M≥2,2≤N≤10,且M和N均为正整数;所述掉头施工现场包括靠近原施工现场一侧且可满足每一段所述梁体掉头的掉头区域以及靠近目标施工现场一侧且可满足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拼装的拼装区域;
[0006] 所述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的下方设置有前支腿装置、中支腿装置、后支腿装置和走行装置,所述前支腿装置位于所述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下方的前端,所述中支腿装置位于所述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下方的中部,所述后支腿装置位于所述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下方的后端,所述走行装置位于所述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下方靠近所述后支腿装置的一侧,所述前支腿装置包括前支腿支撑和通过第一回转支承安装在所述前支腿支撑顶部的托辊轮机构,所述中支腿装置和所述后支腿装置均为液压顶升油缸,所述走行装置包括通过第二回转支承转动安装在所述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上的行走轮箱、安装在所述行走轮箱内的行走轮、铺设在地面上的轨道和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转动的走行驱动机构;
[0007] 步骤二、掉头前的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的拆解:在原施工现场将掉头前的所述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拆解为N段所述梁体,从掉头前的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的前端至掉头前的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的后端依次分别为第一段梁体至第N段梁体,在每一段所述梁体的下方均支设临时支墩;
[0008] 步骤三、第N段梁体的掉头:
[0009] 步骤301、第N段梁体在原施工现场与掉头区域之间的转移:
[0010] 在原施工现场将前支腿装置、中支腿装置、后支腿装置和走行装置均安装在所述第N段梁体的下方,使前支腿装置位于所述第N段梁体下方的前端,后支腿装置位于所述第N段梁体下方的后端,中支腿装置位于所述第N段梁体下方的中部,走行装置位于所述第N段梁体下方靠近后支腿装置的一侧,之后,将所述第N段梁体移动至掉头区域;
[0011] 步骤302、第N段梁体在掉头区域的掉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2] 步骤3021、由所述中支腿装置和所述后支腿装置同时将所述第N段梁体顶起;将托辊轮机构绕着第一回转支承逆时针偏转,将轨道绕着所述轨道的几何中心逆时针偏转,再将行走轮箱绕着第二回转支承逆时针偏转,托辊轮机构偏转的角度、轨道偏转的角度和行走轮箱偏转的角度均为α,且2°≤α≤5°,之后,所述中支腿装置和所述后支腿装置同时收回,使所述行走轮下落至所述轨道上;
[0013] 步骤3022、启动所述走行驱动机构,所述行走轮沿着所述轨道后退,带动所述第N段梁体的前端发生偏转,直至所述第N段梁体的前端卡装在所述托辊轮机构上,之后,再由走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行走轮沿着所述轨道前进,使所述第N段梁体在长度方向恢复至初始位置,此时,所述第N段梁体绕着所述第N段梁体的几何中心逆时针偏转的角度等于轨道偏转的角度;
[0014] 步骤3023、多次重复步骤3021至步骤3022,直至将所述第N段梁体绕着所述第N段梁体的几何中心逆时针偏转180°,实现所述第N段梁体的掉头;
[0015] 步骤303、第N段梁体在在掉头区域与拼装区域之间的转移:
[0016] 启动所述走行驱动机构,将所述第N段梁体移动至拼装区域靠近掉头区域一侧的位置处,之后,将前支腿装置、中支腿装置、后支腿装置和走行装置均从所述第N段梁体的下方拆除,在所述第N段梁体的下方支设多个临时支墩,并将前支腿装置、中支腿装置、后支腿装置和走行装置均转运至原施工现场;
[0017] 步骤四、第N-1段梁体掉头:
[0018] 步骤401、第N-1段梁体在原施工现场与掉头区域之间的转移:
[0019] 在原施工现场将前支腿装置、中支腿装置、后支腿装置和走行装置均安装在所述第N-1段梁体的下方,使前支腿装置位于所述第N-1段梁体下方的前端,后支腿装置位于所述第N-1段梁体下方的后端,中支腿装置位于所述第N-1段梁体下方的中部,走行装置位于所述第N-1段梁体下方靠近后支腿装置的一侧,之后,将所述第N-1段梁体移动至掉头区域;
[0020] 步骤402、第N-1段梁体在掉头区域的掉头,第N-1段梁体掉头的具体方法与步骤302中第N段梁体的掉头方法相同;
[0021] 步骤403、第N-1段梁体在在掉头区域与拼装区域之间的转移及拼装:
[0022] 启动所述走行驱动机构,将所述第N-1段梁体移动至拼装区域,再将所述第N-1段梁体安装在第N段梁体靠近目标施工现场的一端,之后,将前支腿装置、中支腿装置、后支腿装置和走行装置均从所述第N段梁体的下方拆除,在所述第N-1段梁体的下方支设多个临时支墩,并将前支腿装置、中支腿装置、后支腿装置和走行装置均转运至原施工现场;
[0023] 步骤五、多次重复步骤四,直至完成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的掉头:
[0024] 按照从第一段梁体至第N段梁体的倒序顺序依次对剩余的梁体进行掉头,实现N段所述梁体的转移和掉头。
[0025] 上述的一种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掉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对所述掉头施工现场进行平整、填筑密实或者铺设厚钢板。
[0026] 上述的一种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掉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01中,将所述第N段梁体移动至掉头区域之后,对所述第N段梁体掉头的掉头路线进行精确测量。
[0027] 上述的一种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掉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023中,多次重复步骤3021至步骤3022时,根据所述第N段梁体偏转的角度,移动所述中支腿装置,使所述中支腿装置始终位于所述第N段梁体下方的中部。
[0028] 上述的一种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掉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当已完成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的掉头之后,将所述前支腿装置、所述中支腿装置、所述后支腿装置和走行装置分别移动至与掉头后的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的布设位置相对应的安装位置处,并将所有的临时支墩全部拆除。
[0029]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30] 1、本发明首先在原施工现场将掉头前的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拆解成N段梁体,每一段所述梁体包括M个组装节,其中,M≥2,2≤N≤10,且M和N均为正整数,只需要将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拆解为N段梁体,再在掉头施工现场将N段所述梁体分别进行掉头,并将掉头后的N段所述梁体拼装形成掉头后的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不需要将每一段所述梁体拆解成M个组装节,也不需要将M个组装节之间进行重新拼装,因此,整个拆解过程和拼装过程均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和工期,能够减少辅助设备的投入、降低劳动强度和施工成本,同时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并极大的缩短了施工周期。
[0031] 2、本发明在原施工现场将掉头前的所述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拆解为N段所述梁体之后,按照第一段梁体至第N段梁体的倒序顺序依次对N段所述梁体进行掉头,在每一段梁体掉头之前,需要将前支腿装置、中支腿装置、后支腿装置和走行装置均安装在所述梁体的下方,使前支腿装置位于所述梁体下方的前端,后支腿装置位于梁体下方的后端,中支腿装置位于梁体下方的中部,走行装置位于下方靠近后支腿装置的一侧,之后,将梁体移动至掉头区域;在掉头区域对梁体掉头完毕后,再将梁体转移至拼装区域。
[0032] 3、本发明在第N段梁体偏转之前,只有将第N段梁体通过中支腿装置和后支腿装置顶升之后,第N段梁体与托辊轮机构脱离,才能绕着第一回转支承逆时针偏转托辊轮机构;只有将第N段梁体通过中支腿装置和后支腿装置顶升之后,第N段梁体带动行走轮箱向上移动,使行走轮与轨道脱离,才能绕着所述轨道的几何中心逆时针偏转轨道,通过将行走轮箱绕着第二回转支承逆时针偏转的方式,且只有当托辊轮机构偏转的角度、轨道偏转的角度和行走轮箱偏转的角度均为α,且2°≤α≤5°时,能够使行走轮的行走方向始终与轨道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因此,当中支腿装置和后支腿装置同时收回之后,行走轮才能准确的下落至轨道上,能够保证第N段梁体每次偏转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便于第N段梁体的前端与托辊轮机构之间的卡装。
[0033] 4、本发明降低了施工劳动强度,缩短了施工周期,便于推广应用。
[0034] 综上所述,本发明只需要将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拆解为N段梁体,再在掉头施工现场将N段所述梁体分别进行掉头,并将掉头后的N段所述梁体拼装形成掉头后的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不需要将每一段所述梁体拆解成M个组装节,也不需要将M个组装节之间进行重新拼装,整个拆解过程和拼装过程均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和工期,能够减少辅助设备的投入、降低劳动强度和施工成本,同时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并极大的缩短了施工周期。
[0035]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36]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0037] 图2为本发明掉头前的移动模架造桥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3为本发明掉头前的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的拆解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0039] 图4为本发明第N段梁体掉头前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5为本发明第N段梁体掉头过程中托辊轮机构、轨道偏转后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0041] 图6为本发明第N段梁体掉头过程中第N段梁体偏转后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0042]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六段梁体的掉头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0043]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五段梁体的掉头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0044]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四段梁体的掉头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0045]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段梁体的掉头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0046]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段梁体的掉头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0047]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段梁体的掉头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0048]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掉头后的移动模架造桥机的结构示意图。
[0049] 附图标记说明:
[0050] 1—移动模架造桥机; 1-1—第一段梁体; 1-2—第二段梁体;1-3—第三段梁体; 1-4—第四段梁体; 1-5—第五段梁体;
1-6—第六段梁体; 3-1—前支撑机构; 3-2—托辊轮机构;
3-3—第一回转支承; 4—临时支墩; 5—中支腿装置;
6—后支腿装置; 7—走行装置; 7-1—轨道;
7-2—第二回转支承; 7-3—行走轮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如图1至图13所示的一种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掉头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2] 如图1至图3和图7至图13所示,步骤一、掉头施工现场的构建:在原施工现场8与目标施工现场9之间的路基上构建掉头施工现场,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的前端在所述目标施工现场9中的朝向要求与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的前端在所述原施工现场8中的朝向相反;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由N段梁体组成,每一段所述梁体包括M个组装节,其中,M≥2,2≤N≤
10,且M和N均为正整数;所述掉头施工现场包括靠近原施工现场8一侧且可满足每一段所述梁体掉头的掉头区域10-1以及靠近目标施工现场9一侧且可满足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拼装的拼装区域10-2;
[0053] 所述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的下方设置有前支腿装置3、中支腿装置5、后支腿装置6和走行装置7,所述前支腿装置3位于所述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下方的前端,所述中支腿装置5位于所述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下方的中部,所述后支腿装置6位于所述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下方的后端,所述走行装置7位于所述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下方靠近所述后支腿装置6的一侧,所述前支腿装置3包括前支腿支撑3-1和通过第一回转支承3-3安装在所述前支腿支撑3-1顶部的托辊轮机构3-2,所述中支腿装置5和所述后支腿装置6均为液压顶升油缸,所述走行装置7包括通过第二回转支承7-2转动安装在所述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上的行走轮箱7-3、安装在所述行走轮箱7-3内的行走轮、铺设在地面上的轨道7-1和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转动的走行驱动机构;
[0054] 实际施工过程中,移动模架造桥机在原施工现场8进行的第一座桥梁已经施工完毕,移动模架造桥机需要从原施工现场8转场至目标施工场地9开始进行第二座桥梁的施工,但是,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的前端在所述目标施工现场9中的朝向要求与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的前端在所述原施工现场8中的朝向相反,使得移动模架造桥机不能通过整体移动的方式进入目标施工现场9,而是需要首先调转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的前端的朝向。
[0055] 根据地理条件,选择原施工现场8与目标施工现场9之间的路基作为构建掉头施工现场的场地,原施工现场8与目标施工现场9之间的路基的宽度大于两个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宽度之和,且路基刚好将原施工现场8与目标施工现场9之间连通,因此,通过扩建修整的方式,在路基上构建掉头施工现场,,且掉头施工现场包括掉头区域10-1和拼装区域10-2,掉头区域10-1靠近原施工现场8一侧且可满足每一段所述梁体的掉头,拼装区域10-2靠近目标施工现场9一侧且可满足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的拼装,充分利用施工现场的地理环境,为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的掉头提供充足的空间。
[0056] 实际施工过程中,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由N段梁体组成,每一段所述梁体包括M个组装节,其中,M≥2,2≤N≤10,且M和N均为正整数;根据对施工过程中工时的测定和计算,得到当N>10时,利用本掉头施工方法对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进行掉头所需要的工时与现有技术中MN个组装节的拆解和拼装的方法对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进行掉头所需要的工时近似相等,则使本掉头施工方法失去了节约工期的优越性,需要说明的是,当2≤N≤10时,利用本掉头施工方法对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进行掉头所需要的工时小于现有技术中MN个组装节的拆解和拼装的方法对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进行掉头所需要的工时,而且N的取值越小,本掉头施工方法节约工期的优越性约明显,当然,当N的取值越小,则对掉头施工现场的区域要求更高,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地理环境确定N的取值,解决现有技术施工过程中工期长、劳动强度大的实际问题。
[0057] 步骤二、掉头前的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的拆解:在原施工现场8将掉头前的所述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拆解为N段所述梁体,从掉头前的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的前端至掉头前的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的后端依次分别为第一段梁体1-1至第N段梁体,在每一段所述梁体下方均支设临时支墩4;
[0058]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掉头前的所述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拆解为6段所述梁体,6段所述梁体分别为第一段梁体1-1、第二段梁体1-2、第三段梁体1-3、第四段梁体1-4、第五段梁体1-5和第六段梁体1-6;
[0059] 如图7至图13所示,步骤三、第N段梁体的掉头:
[0060] 步骤301、第N段梁体在原施工现场与掉头区域之间的转移:
[0061] 在原施工现场8将前支腿装置3、中支腿装置5、后支腿装置6和走行装置7均安装在所述第N段梁体的下方,使前支腿装置3位于所述第N段梁体下方的前端,后支腿装置6位于所述第N段梁体下方的后端,中支腿装置5位于所述第N段梁体下方的中部,走行装置7位于所述第N段梁体下方靠近后支腿装置6的一侧,之后,将所述第N段梁体移动至掉头区域10-1;
[0062]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N=6;
[0063] 如图4至图6所示,步骤302、第N段梁体在掉头区域的掉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64] 步骤3021、由所述中支腿装置5和所述后支腿装置6同时将所述第N段梁体顶起;将托辊轮机构3-2绕着第一回转支承3-3逆时针偏转,将轨道7-1绕着所述轨道7-1的几何中心逆时针偏转,再将行走轮箱7-3绕着第二回转支承7-2逆时针偏转,托辊轮机构3-2偏转的角度、轨道7-1偏转的角度和行走轮箱7-3偏转的角度均为α,且2°≤α≤5°,之后,所述中支腿装置5和所述后支腿装置6同时收回,使所述行走轮下落至所述轨道7-1上;
[0065] 实际使用时,第N段梁体偏转之前,只有将第N段梁体通过中支腿装置5和后支腿装置6顶升之后,第N段梁体与托辊轮机构3-2脱离,才能绕着第一回转支承3-3逆时针偏转托辊轮机构3-2;只有将第N段梁体通过中支腿装置5和后支腿装置6顶升之后,第N段梁体带动行走轮箱7-3向上移动,使行走轮与轨道7-1脱离,才能绕着所述轨道7-1的几何中心逆时针偏转轨道7-1。
[0066]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行走轮箱7-3绕着第二回转支承7-2逆时针偏转的方式,且只有当托辊轮机构3-2偏转的角度、轨道7-1偏转的角度和行走轮箱7-3偏转的角度均为α,且2°≤α≤5°时,能够使行走轮的行走方向始终与轨道7-1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因此,当中支腿装置5和后支腿装置6同时收回之后,行走轮才能准确的下落至轨道7-1上,能够保证第N段梁体每次偏转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便于第N段梁体的前端与托辊轮机构3-2之间的卡装。
[0067] 步骤3022、启动所述走行驱动机构,所述行走轮沿着所述轨道7-1后退,带动所述第N段梁体的前端发生偏转,直至所述第N段梁体的前端卡装在所述托辊轮机构3-2上,之后,再由走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行走轮沿着所述轨道7-1前进,使所述第N段梁体在长度方向恢复至初始位置,此时,所述第N段梁体绕着所述第N段梁体的几何中心逆时针偏转的角度等于轨道7-1偏转的角度;
[0068] 本实施例中,当步骤3021中行走轮下落至所述轨道7-1上之后,由于托辊轮机构3-2绕着第一回转支承3-3逆时针偏转的角度为α,使第N段梁体的前端与托辊轮机构3-2之间的连接出现偏差,为了使第N段梁体的前端与托辊轮机构3-2之间恢复连接,因此,需要启动所述走行驱动机构,使所述行走轮沿着所述轨道7-1后退,带动所述第N段梁体的前端发生偏转,直至所述第N段梁体的前端卡装在所述托辊轮机构3-2上,此时,所述第N段梁体绕着所述第N段梁体的几何中心逆时针偏转的角度等于轨道7-1偏转的角度,但是,在第N段梁体偏转的角度为α时,第N段梁体长度方向上的位置沿着所述轨道7-1发生了位移变化,因此,需要再由走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行走轮沿着所述轨道7-1前进,所述行走轮沿着所述轨道
7-1前进的距离等于所述行走轮沿着所述轨道7-1后退的距离,从而使所述第N段梁体在长度方向恢复至初始位置。
[0069] 步骤3023、多次重复步骤3021至步骤3022,直至将所述第N段梁体绕着所述第N段梁体的几何中心逆时针偏转180°,实现所述第N段梁体的掉头;
[0070]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对第N段梁体进行掉头,即需要将第N段梁体绕着所述第N段梁体的几何中心逆时针偏转180°,而第N段梁体每次偏转的角度为α,且2°≤α≤5°,因此,需要将第N段梁体多次偏转才能实现将第N段梁体调转180°的目的。
[0071]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掉头区域10-1将N段所述梁体逐一进行掉头,并在拼装区域10-2将N段所述梁体拼装为一体,每一段梁体通过整体掉头的方式,不需要将每一段所述梁体拆解成M个组装节,减少了拆解的次数,避免MN个组装节之间由于多次拆解而产生间隙或磨损的现象,使用效果好。
[0072] 步骤303、第N段梁体在在掉头区域与拼装区域之间的转移:
[0073] 启动所述走行驱动机构,将所述第N段梁体移动至拼装区域10-2靠近掉头区域10-1一侧的位置处,之后,将前支腿装置3、中支腿装置5、后支腿装置6和走行装置7均从所述第N段梁体的下方拆除,在所述第N段梁体的下方支设多个临时支墩4,并将前支腿装置3、中支腿装置5、后支腿装置6和走行装置7均转运至原施工现场8;
[0074] 如图8所示,步骤四、第N-1段梁体掉头:
[0075] 步骤401、第N-1段梁体在原施工现场与掉头区域之间的转移:
[0076] 在原施工现场8将前支腿装置3、中支腿装置5、后支腿装置6和走行装置7均安装在所述第N-1段梁体的下方,使前支腿装置3位于所述第N-1段梁体下方的前端,后支腿装置6位于所述第N-1段梁体下方的后端,中支腿装置5位于所述第N-1段梁体下方的中部,走行装置7位于所述第N-1段梁体下方靠近后支腿装置6的一侧,之后,将所述第N-1段梁体移动至掉头区域10-1;
[0077] 步骤402、第N-1段梁体在掉头区域的掉头,第N-1段梁体掉头的具体方法与步骤302中第N段梁体的掉头方法相同;
[0078] 步骤403、第N-1段梁体在在掉头区域与拼装区域之间的转移及拼装:
[0079] 启动所述走行驱动机构,将所述第N-1段梁体移动至拼装区域10-2,再将所述第N-1段梁体安装在第N段梁体靠近目标施工现场9的一端,之后,将前支腿装置3、中支腿装置5、后支腿装置6和走行装置7均从所述第N段梁体的下方拆除,在所述第N-1段梁体的下方支设多个临时支墩4,并将前支腿装置3、中支腿装置5、后支腿装置6和走行装置7均转运至原施工现场8;
[0080] 如图1、图9至图13所示,步骤五、多次重复步骤四,直至完成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的掉头:
[0081] 按照从第一段梁体1-1至第N段梁体的倒序顺序依次对剩余的梁体进行掉头,实现N段所述梁体的转移和掉头。
[0082]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中,对所述掉头施工现场进行平整、填筑密实或者铺设厚钢板,便于梁体1的移动,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性,使用效果好。
[0083] 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步骤301中,将所述第N段梁体移动至掉头区域10-1之后,对所述第N段梁体掉头的掉头路线进行精确测量。
[0084] 本实施例中,步骤3023中,多次重复步骤3021至步骤3022时,根据所述第N段梁体偏转的角度,移动所述中支腿装置5,使所述中支腿装置5始终位于所述第N段梁体下方的中部。
[0085] 本实施例中,步骤五中,当已完成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的掉头之后,将所述前支腿装置3、所述中支腿装置5、所述后支腿装置6和走行装置7分别移动至与掉头后的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的布设位置相对应的安装位置处,并将所有的临时支墩4全部拆除。
[0086] 现有技术中,当需要将移动模架造桥机转场时,即需要将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进行掉头,常采用的方法为:在原施工现场将掉头前的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拆解成MN个组装节,利用运输设备将MN个组装节转运至目标施工现场,再在目标施工现场重新将MN个组装节拼装形成掉头后的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整个施工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施工工期长,本掉头施工方法中,首先,在原施工现场将掉头前的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拆解成N段梁体,每一段所述梁体包括M个组装节,其中,M≥2,2≤N≤10,且M和N均为正整数,只需要将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拆解为N段梁体,再在掉头施工现场将N段所述梁体分别进行掉头,并将掉头后的N段所述梁体拼装形成掉头后的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1,不需要将每一段所述梁体拆解成M个组装节,也不需要将M个组装节之间进行重新拼装,因此,整个拆解过程和拼装过程均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和工期,能够减少辅助设备的投入、降低劳动强度和施工成本,同时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并极大的缩短了施工周期。
[0087]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