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动力回收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1393290.5

文献号 : CN10953288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董丽张琪庞世俊张春晔林蓝

申请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动力回收系统,其包括:沿车辆运行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圆环状支撑部,车辆自圆环状支撑部内部穿过,圆环状支撑部上设有同轴安装的、可产生自转的涡轮,涡轮经传动机构与发电机的输入端相啮合,使车辆穿过圆环状支撑部产生的涡流气旋带动涡轮自转而令发电机发电。通过将车辆穿过圆环状支撑部,使得高速行驶车辆的外周所形成的涡流气旋作用于支撑部上所设涡轮,以带动涡轮自转后供发电机发电,进而实现了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与空气摩擦而产生的能耗以气流方式作用于涡轮,达到了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部分能耗进行回收的目的。

权利要求 :

1.一种车辆动力回收系统,其包括:沿车辆运行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圆环状支撑部,车辆自圆环状支撑部内部穿过,圆环状支撑部上设有同轴安装的、可产生自转的涡轮,涡轮经传动机构与发电机的输入端相啮合,使车辆穿过圆环状支撑部产生的涡流气旋带动涡轮自转而令发电机发电;

车辆上设置有可绕移动方向旋转的转动部,转动部的外周设有车轮,车轮对应安装入沿圆柱螺旋线延伸的导轨,使转动部受导轨作用而不断自转的向前移动,转动部在绕轴自转过程中产生涡流气旋而带动涡轮自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动力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车辆的转动部包括径向凸出延伸的延伸翅片,延伸翅片沿转动部径向延伸,延伸端凸出于车辆的车厢外周轮廓,延伸翅片的延伸端设有车轮。

3.根据权利要2所述的一种车辆动力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转动部上设有多个相对转动部中心对称排布的延伸翅片。

4.根据权利要3所述的一种车辆动力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各延伸翅片在绕转动部中心自转过程中均会产生涡流气旋,涡流气旋带动涡轮自转而令发电机发电。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车辆动力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车辆自圆环状支撑部的圆心穿过,车辆行驶方向与圆环状支撑部相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5所述的一种车辆动力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车辆的导轨设置于圆环状支撑部的内部,导轨与圆环状支撑部相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辆动力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导轨沿圆柱螺旋线方向延伸,圆柱螺旋线导轨的中心线与圆环状支撑部的中心同轴设置,圆柱螺旋线导轨的直径小于圆环状支撑部的直径、大于车辆的截面轮廓直径。

8.根据权利要7所述的一种车辆动力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圆柱螺旋线导轨固定安装于圆环状支撑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车辆动力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发电机发出的电能经电线传输至车辆的动力系统,以为车辆前行提供驱动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车辆动力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车辆上设有驱动车轮转动的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包括一接受外部电力供给的接受部,导轨上设置有发射部,以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对应轨道部位的发射部与车辆的接受部相连通,进行供电传输。

11.根据权利要10所述的一种车辆动力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发射部为供电线圈、接受部为接收线圈,以利用电磁转换的相匹配对接、进行供电传输。

12.根据权利要11所述的一种车辆动力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接受部设置于延伸翅片的延伸端,发射部设置于圆柱螺旋线导轨的内周,以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车辆上的接受部与对应部位导轨上的发射部相接触、进行供电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车辆动力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圆环状支撑部上设置有蓄电池,蓄电池与发电机相连接,以将涡轮驱动发电机产生的电力存储至蓄电池;蓄电池经电线与导轨上所设的发射部相连接,以将存储的电力经导轨上的发射部传递至车辆上的接受部、经动力系统驱动车轮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车辆动力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蓄电池经电线与外部用电设备、和/或供电设备相连通。

说明书 :

一种车辆动力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轨道车辆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动力回收系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沿螺旋线轨道运行的轨道车辆的动力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高速铁路,就是铁路设计速度高、能让火车高速运行的铁路系统。世界上第一条正式的高速铁路系统是1964年建成通车的日本新干线,设计速度200km/h,所以高速铁路的初期速度标准就是200km/h。后来随着技术进步,火车速度更快,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就对高速铁路有了不同定义,并根据本国情况规定了各自的高速铁路级别的详细技术标准,涉及的列车速度、铁路类型等就不尽相同。
[0003] 传统的高速铁路一般采用无砟轨道,也有少部分采用有砟轨道。车辆运行在预先铺设好的轨道,车辆上的动力系统接收到自轨道、和/或电缆提供的动力电源后驱动车辆以高速沿轨道行驶。
[0004] 但由于车辆在高速运行过程中,受空气阻力影响而会产生很多的能量损耗,使得高铁运行的成本很高。因此,如何降低高铁运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减少高铁运行成本就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0005] 同时,基于螺旋加速原理的炮弹弹道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些改进方向:
[0006] 由于炮弹被打出后,是不断绕轴自转的旋转前进的。这就使得炮弹在运行过程中,通过自转而降低与空气之间的摩擦,减小了炮弹运行过程中的阻力,进而令炮弹的射程加长、冲击力增大。
[0007] 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实现车辆呈螺旋状向前前进,减少车辆运行过程中空气阻力的目的,特提出了本发明。
[0008] 还有,如何对高速行驶的车辆进行动力回收,进而减少列车能耗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0009]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辆动力回收系统,以实现对高速行驶车辆与空气摩擦而消耗的能量进行回收的目的。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以实现轨道车辆呈绕轴自转状向前行驶,进而达到减少车辆运行过程中空气阻力、提升运行效率的目的。还一目的在于,实现绕轴自转状向前行驶的车辆车厢始终处于与地面平行状态,以保证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0011]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0012] 一种车辆动力回收系统,其包括:沿车辆运行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圆环状支撑部,车辆自圆环状支撑部内部穿过,圆环状支撑部上设有同轴安装的、可产生自转的涡轮,涡轮经传动机构与发电机的输入端相啮合,使车辆穿过圆环状支撑部产生的涡流气旋带动涡轮自转而令发电机发电。
[0013] 进一步,车辆上设置有可绕移动方向旋转的转动部,转动部的外周设有车轮,车轮对应安装入沿圆柱螺旋线延伸的导轨,使转动部受导轨作用而不断自转的向前移动,转动部在绕轴自转过程中产生涡流气旋而带动涡轮自转。
[0014] 进一步,车辆的转动部包括径向凸出延伸的延伸翅片,延伸翅片沿转动部径向延伸,延伸端凸出于车辆的车厢外周轮廓,延伸翅片的延伸端设有车轮。
[0015] 进一步,转动部上设有多个相对转动部中心对称排布的延伸翅片;
[0016] 优选的,各延伸翅片在绕转动部中心自转过程中均会产生涡流气旋,涡流气旋带动涡轮自转而令发电机发电。
[0017] 进一步,车辆自圆环状支撑部的圆心穿过,车辆行驶方向与圆环状支撑部相垂直设置;
[0018] 优选的,车辆的导轨设置于圆环状支撑部的内部,导轨与圆环状支撑部相固定连接。
[0019] 进一步,导轨沿圆柱螺旋线方向延伸,圆柱螺旋线导轨的中心线与圆环状支撑部的中心同轴设置,圆柱螺旋线导轨的直径小于圆环状支撑部的直径、大于车辆的截面轮廓直径;
[0020] 优选的,圆柱螺旋线导轨固定安装于圆环状支撑部上。
[0021] 进一步,发电机发出的电能经电线传输至车辆的动力系统,以为车辆前行提供驱动力。
[0022] 进一步,车辆上设有驱动车轮转动的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包括一接受外部电力供给的接受部,导轨上设置有发射部,以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对应轨道部位的发射部与车辆的接受部相连通,进行供电传输;
[0023] 优选的,发射部为供电线圈、接受部为接收线圈,以利用电磁转换的相匹配对接、进行供电传输;
[0024] 优选的,接受部设置于延伸翅片的延伸端,发射部设置于圆柱螺旋线导轨的内周,以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车辆上的接受部与对应部位导轨上的发射部相接触、进行供电传输。
[0025] 进一步,圆环状支撑部上设置有蓄电池,蓄电池与发电机相连接,以将涡轮驱动发电机产生的电力存储至蓄电池;蓄电池经电线与导轨上所设的发射部相连接,以将存储的电力经导轨上的发射部传递至车辆上的接受部、经动力系统驱动车轮转动。
[0026] 进一步,蓄电池经电线与外部用电设备、和/或供电设备相连通。
[0027]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 通过将车辆穿过圆环状支撑部,使得高速行驶车辆的外周所形成的涡流气旋作用于支撑部上所设涡轮,以带动涡轮自转后供发电机发电,进而实现了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与空气摩擦而产生的能耗以气流方式作用于涡轮,达到了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部分能耗进行回收的目的。尤其是,在车辆的转动部沿螺旋线导轨以绕轴自转行驶前进时,转动部的外周会产生大量的涡流气旋,涡流气旋可带动涡轮产生转动而进行风力发电,就进一步降低了车辆的运行成本。
[002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30] 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0031]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螺旋线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螺旋线轨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4]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5]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站台处的轨道结构示意图;
[0036]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站台处的轨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7] 图中:1-车厢,2—转动部,3—车头,4—延伸翅片,5—轨道,6—支撑部,7—连接部,8—支撑柱,9—站台,10—伸缩板,11—车轮,12—连接杆,13—涡轮,14—叶片,15—安装板,16—齿轮组,17—发电机,18—固定架,19—转轴,20—伸缩杆,21—扭簧。
[0038]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4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2]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动力回收系统,车辆沿轨道5行驶,在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车辆会带动外轮廓处的空气产生一定气流旋涡,气流旋涡作用于动力回收系统,以对气流的动能进行回收,进而达到对车辆行驶过程中受空气阻力而减小的动能进行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0043] 实施例一
[0044] 本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车辆动力回收系统,其包括:沿车辆运行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圆环状支撑部6,车辆自圆环状支撑部6内部穿过,圆环状支撑部6上设有同轴安装的、可产生自转的涡轮13,涡轮13经传动机构与发电机17的输入端相啮合,使车辆穿过圆环状支撑部6产生的涡流气旋带动涡轮13自转而令发电机17发电。
[0045] 本实施例中,车辆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任一结构的现有轨道车辆,车辆沿轨道5行驶,车辆行驶过程中依次穿过各个圆环状支撑部6;在车辆穿过圆环状支撑部6的内部时,高速移动的车辆外周会带动气流产生涡流气旋,涡流气旋带动圆环状支撑部6上安装的涡轮13进行绕轴旋转,进而令涡轮13经传动结构带动发电机17发电。
[0046] 本实施例中,圆环状支撑部6沿竖直面的安装,圆环状支撑部6的内周设有一圈凹槽,涡轮13同轴的装配于凹槽内。涡轮13上间隔排布有沿圆环状支撑部径向延伸的叶片14,各叶片14相对圆环状支撑部6的圆心对称排布,叶片14自凹槽敞口裸露于外部。凹槽底部设置有一圈环形的安装板15,安装板15的外周排布有一圈啮合齿,以使安装板15构成外齿圈。安装板15的两侧边对应插入凹槽对应侧壁上所设的限位槽内,以使安装板15可相对旋转的安装于圆环状支撑部6上。各叶片14的外侧端分别固定装配于安装板15上,以使得各叶片14可随安装板15共同相对圆环状支撑部6绕中心旋转。
[0047] 本实施例中,圆环状支撑部6上设有传动齿轮组16,传动齿轮组16的输入端齿轮与安装板15构成的外齿圈相啮合、传动齿轮组16的输出端齿轮与发电机17输入端相啮合,以使得绕轴转动的涡轮13经传动齿轮组带动发电机17发电工作,利用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涡流气旋带动发电机17发电。
[0048]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圆环状支撑部6上设有多组传动齿轮组16,各传动齿轮组16相对支撑部6中心对称排布,各传动齿轮组16的输入端齿轮均与安装板15构成外齿圈相啮合,各传动齿轮组16的输入端齿轮与不同发电机17的动力输入端分别一一对应的相啮合。
[0049] 实施例二
[0050] 本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车辆动力回收系统,其基于上述实施例一,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0051]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上设置有可绕车辆移动方向旋转的转动部2,转动部2的外周设有车轮11,车轮11对应安装入沿圆柱螺旋线延伸的导轨5,使转动部2受导轨5作用而不断自转的向前移动,转动部2在绕轴自转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涡流气旋而带动涡轮13自转。
[0052] 本实施例中,车辆的转动部2包括径向凸出延伸的延伸翅片4,延伸翅片4沿转动部2径向延伸,延伸端4凸出于车辆的车厢1外周轮廓,延伸翅片4的延伸端设有车轮11。
[0053] 本实施例中,转动部2上设有多个相对转动部2中心对称排布的延伸翅片11;优选的,各延伸翅片4在绕转动部2中心自转过程中均会产生涡流气旋,涡流气旋带动涡轮13自转而令发电机17发电。
[0054] 本实施例中,车辆自圆环状支撑部6的圆心穿过,车辆行驶方向与圆环状支撑部6相垂直设置;优选的,车辆的导轨5设置于圆环状支撑部6的内部,导轨5与圆环状支撑部6相固定连接。
[0055] 本实施例中,导轨5沿圆柱螺旋线方向延伸,圆柱螺旋线导轨5的中心线与圆环状支撑部6的中心同轴设置,圆柱螺旋线导轨5的直径小于圆环状支撑部6的直径、大于车辆的截面轮廓直径;优选的,圆柱螺旋线导轨5固定安装于圆环状支撑部6上。
[0056] 实施例三
[0057] 本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实施例一和二介绍了一种车辆动力回收系统,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0058] 本实施例中,发电机17发出的电能经电线传输至车辆的动力系统,以为车辆前行提供驱动力。
[0059] 本实施例中,车辆上设有驱动车轮11转动的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包括一接受外部电力供给的接受部,导轨5上设置有发射部,以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对应轨道5部位的发射部与车辆的接受部相连通,进行供电传输;优选的,发射部为供电线圈、接受部为接收线圈,以利用电磁转换的相匹配对接、进行供电传输;优选的,接受部设置于延伸翅片4的延伸端,发射部设置于圆柱螺旋线导轨5的内周,以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车辆上的接受部与对应部位导轨上的发射部相接触、进行供电传输。
[0060] 本实施例中,圆环状支撑部6上设置有蓄电池,蓄电池与发电机17相连接,以将涡轮13驱动发电机17产生的电力存储至蓄电池;蓄电池经电线与导轨5上所设的发射部相连接,以将存储的电力经导轨5上的发射部传递至车辆上的接受部、经动力系统驱动车轮11转动。
[0061] 本实施例中,蓄电池经电线与外部用电设备、和/或供电设备相连通,以使得利用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涡流气旋回收的电能供外部用电设备使用,并可使得外部的供电电源输入的动力电源接入车辆行驶功能系统、以为车辆行驶提供动力。
[0062] 实施例四
[006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实施例一至三所述车辆动力回收系统的车辆结构,其包括:车厢1,供乘客乘坐、和/或装载货物;转动部2,可绕车辆移动方向、相对车厢1旋转;车轮11,设置于转动部2的外周处,对应处于导轨5中,以沿圆柱螺旋线旋转的带动车辆向前移动。
[0064] 本申请通过在车辆上设置绕车厢可自转的转动部,使得转动部外周的车轮沿螺旋线轨道行驶,而带动转动部不断绕轴自转状的向前行驶,以减少车辆运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同时,将车厢相对转动部可旋转的相铰接,使得车厢相对地面保持平行状态,而保证乘客舒适性、及装载货物的安全性。
[0065]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车厢1之间经转动部2相连接,转动部2与相邻两车厢1的对应连接端分别可绕车厢1移动方向旋转的相铰接;优选的,转动部2的中心与车厢1中心线相重合,且转动部2与车厢1间相铰接的轴线与转动部2中心相重合。
[0066] 本实施例中,转动部2的外周设有径向凸出设置的延伸翅片4,延伸翅片4的端部设有车轮11。优选的,延伸翅片4的延伸长度大于车厢1截面轮廓的半径,使延伸翅片4的端部凸出于车厢1外周轮廓。
[0067] 本实施例中,转动部2的外周排布有多个延伸翅片4,各延伸翅片4相对转动部2中心对称排布,各延伸翅片2的延伸端分别设有车轮11;优选的,转动部2的外周排布有四个相对中心等间隔角度排布的延伸翅片4。车辆转动部的多个方向分别与一一对应设置的螺旋线导轨相接,使得车辆收到多个不同方向的支撑作用力,而使得车辆平衡性得到显著提升,避免了车辆脱轨事故的发生。
[0068] 本实施例中,延伸翅片4沿转动部2轴线的相对两侧相交错设置,以使延伸翅片4沿转动部2径向延伸的相对两侧形成弯曲面。
[0069] 本实施例中,转动部2上设有水平贯穿设置的、圆心与转动部2中心相重合的旋转孔,旋转孔的两端分别设有轴承;车厢1的端部设有凸出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插入对应转动部的旋转孔对应端的轴承内,使转动部2可相对中心绕轴转动;优选的,相邻两车厢1对应端的旋转轴对应插入转动部2的旋转孔后相固定连接,以将各车厢1依次连接;优选的,车厢1端部的旋转轴中空设置,相邻车厢1的对应旋转轴中空部对接连通,以构成供乘客穿过的通道。
[0070] 本实施例中,车辆结构还包括设于车辆移动方向最前端的车头3,车头3呈中心线沿车辆移动方向延伸的锥形,锥形车头3的大头端与后侧车厢1的对应端相连接、且锥形车头3可绕车辆移动方向旋转的与车厢1相铰接。
[0071] 本实施例中,锥形车头3包括多片自中心径向凸出的片状结构,片状结构的延伸侧为沿车辆移动方向相平行的斜面,以使片状结构与车厢1相连的一侧长度大于相对的另一侧;各片状结构相对锥形车头3中心线对称排布设置;优选的,片状结构处于车辆最前端的一侧长度为0。
[0072] 本实施例中,片状结构的延伸侧设有车轮11,车轮11处于延伸侧靠近车厢1连接的一端。
[0073] 本实施例中,车厢1在自身重力、和/或平衡装置作用下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使车厢并不随转动部共同绕轴转动、而始终保持与车厢移动方向相对固定的位置状态。
[0074] 本实施例中,车厢1自重大于转动部2的十倍以上。
[0075] 本实施例中,平衡装置包括设置于车厢1底部的配重块,以使车厢1的重心处于车厢底部;
[0076] 本实施例中,平衡装置包括设置于车厢1外周一侧的第一电磁铁,和固定安装于地面上的限位轨道,限位轨道沿车辆移动方向延伸,限位轨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铁;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反,令第一电磁铁被第二电磁铁吸附而限位,使车厢1受到电磁铁的吸附作用力而保持平衡状态。
[0077] 本实施例中,车轮11经调节安装结构装配于转动部2上,车轮11可沿转动部2径向产生伸缩移动、和/或绕转动部2径向线转动。
[0078] 本实施例中,调节安装结构包括沿转动部2径向延伸的伸缩杆20,伸缩杆20的第一端与转动部2外周相固定、第二端与转轴19相固定,车轮11可绕轴转动的安装于转轴19上;伸缩杆20由两端可产生相对伸缩移动的活塞杆构成、和/或伸缩杆的两端之间经弹簧相连接。
[0079] 本实施例中,转轴19两端固定安装于固定架18上,固定架18与伸缩杆的第二端之间可产生相对绕伸缩杆轴线旋转的相铰接;固定架18与伸缩杆20之间设有扭簧21,以调节固定架18的转动角度。
[0080] 本实施例中,圆柱螺旋线轨道5上设有供车辆的车轮11伸入的导轨槽,导轨槽的开口朝向圆柱螺旋线的中心方向;优选的,导轨槽内设有供电装置,供电装置对车辆上的动力系统供电,以经动力系统驱动车轮转动。
[0081] 实施例五
[0082]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供上述车辆结构运行的螺旋线轨道,轨道5沿圆柱螺旋线延伸,以带动车辆的至少部分沿轨道5构成的圆柱螺旋线旋转的向前运动。通过设置螺旋形轨道,实现了沿轨道运行的车辆可呈螺旋自转形态的向前移动,进而达到了减少车辆运行过程中风阻、降低车辆运行成本的目的。
[0083] 本实施例中,沿车辆运行方向设置有至少两条圆柱螺旋线轨道5,各圆柱螺旋线轨道5的中心线重合设置;各圆柱螺旋线轨道5的直径、导程和旋向均相同;优选的,各圆柱螺旋线等间隔角度的均布设置;优选的,设置有四条等间隔排布的圆柱螺旋线轨道5。通过设置多条交错、对称排布的螺旋形轨道,使得车辆的多个方向均与轨道相接触,令车辆受多个方向的轨道支撑力限位而保持平衡,令车辆运行的平衡性更佳、有效避免了车辆脱轨情况的发生。
[0084] 本实施例中,圆柱螺旋线轨道5上设有供车辆的车轮伸入的导轨槽,导轨槽的开口朝向圆柱螺旋线的中心方向;优选的,导轨槽内设有供电装置,供电装置对车辆上的动力系统供电,以经动力系统驱动车轮转动。
[0085] 本实施例中,沿圆柱螺旋线轨道5的中心线间隔排布有多个圆环状支撑部6,圆环状支撑部6的圆心与圆柱螺旋线轨道5的中心重合、圆环状支撑部6的直径大于圆柱螺旋线轨道5的直径,圆环状支撑部6的内周向中心方向延伸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延伸端与圆柱螺旋线轨道5远离中心线一侧相固定连接。通过将螺旋形轨道安装于间隔设置的圆环状支撑部上,使得螺旋形轨道内部中空设置,以使得沿轨道行驶的、处于螺旋形轨道内的车辆不受外部干涉,提升了车辆运行的安全性。
[0086] 本实施例中,圆环状支撑部6安装于自地面向上竖直延伸的支撑柱7,以使圆环状支撑部6呈竖直状态的悬空安装。优选的,在圆环状支撑部6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支撑柱7,支撑柱7的顶端分别与圆环状支撑部6的对应侧相固定连接。
[0087] 本实施例中,螺旋线轨道5的中心线为水平线、斜线、垂线、曲线中的任一或组合。
[0088] 本实施例中,圆环状支撑部6内部中空,中空部设有可绕圆心相对转动的环状涡轮13,涡轮13经传动结构与发电机17的输入端相啮合,沿螺旋状导轨5运行的车辆外周生成的涡流气旋带动环状涡轮13转动、进而带动发电机17输入端转动而发电。
[0089] 通过将车辆穿过圆环状支撑部,使得高速行驶车辆的外周所形成的涡流气旋作用于支撑部上所设涡轮,以带动涡轮自转后供发电机发电,进而实现了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与空气摩擦而产生的能耗以气流方式作用于涡轮,达到了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部分能耗进行回收的目的。尤其是,在车辆的转动部沿螺旋线导轨以绕轴自转行驶前进时,转动部的外周会产生大量的涡流气旋,涡流气旋可带动涡轮产生转动而进行风力发电,就进一步降低了车辆的运行成本。
[0090] 本实施例中,环状涡轮13的圆心与圆柱螺旋线轨道5的中心线相重合。
[0091] 本实施例中,环状涡轮13上设有沿圆环方向间隔排布的、与圆环径向方向相偏移的叶片14,圆环状支撑部6的内周至少部分镂空设置,使得环状涡轮13的叶片14经镂空部裸露于外部。
[0092] 本实施例中,圆环状支撑部6沿竖直面的安装,圆环状支撑部6的内周设有一圈凹槽,涡轮13同轴的装配于凹槽内。涡轮13上间隔排布有沿圆环状支撑部径向延伸的叶片14,各叶片14相对圆环状支撑部6的圆心对称排布,叶片14自凹槽敞口裸露于外部。凹槽底部设置有一圈环形的安装板15,安装板15的外周排布有一圈啮合齿,以使安装板15构成外齿圈。安装板15的两侧边对应插入凹槽对应侧壁上所设的限位槽内,以使安装板15可相对旋转的安装于圆环状支撑部6上。各叶片14的外侧端分别固定装配于安装板15上,以使得各叶片14可随安装板15共同相对圆环状支撑部6绕中心旋转。
[0093] 本实施例中,圆环状支撑部6上设有传动齿轮组16,传动齿轮组16的输入端齿轮与安装板15构成的外齿圈相啮合、传动齿轮组16的输出端齿轮与发电机17输入端相啮合,以使得绕轴转动的涡轮13经传动齿轮组带动发电机17发电工作,利用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涡流气旋带动发电机17发电。
[0094]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圆环状支撑部6上设有多组传动齿轮组16,各传动齿轮组16相对支撑部6中心对称排布,各传动齿轮组16的输入端齿轮均与安装板15构成外齿圈相啮合,各传动齿轮组16的输入端齿轮与不同发电机17的动力输入端分别一一对应的相啮合。
[0095] 本实施例中,沿圆柱螺旋线轨道5的中心线间隔设置有多个圆环状连接部7,圆环状连接部7的圆心与圆柱螺旋线轨道5的中心重合、圆环状连接部7的直径与圆柱螺旋线轨道5的直径等大设置,使各圆柱螺旋线轨道5经圆环状连接部7依次相串连连接。
[0096] 本实施例中,圆环状连接部7上设有可绕圆心相对转动的环状涡轮13,涡轮13经传动结构与发电机17的输入端相啮合,沿螺旋状导轨5运行的车辆外周生成的涡流气旋带动环状涡轮13转动、进而带动发电机17输入端转动而发电。
[0097] 本实施例中,在车辆运行方向上设置有供乘客上下、和/或货物装卸的站台区间,站台区间的轨道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延伸的站台9。站台9处的轨道5部分设置为非圆柱状螺旋线的、沿水平直线延伸的水平轨道;在站台9处设置有多个间隔的、沿竖直面设置的圆环状支撑部6,水平轨道5固定安装于圆环状支撑部6的内周,水平轨道5朝向圆环状支撑部6的中心侧设置有供车辆车轮安装的轨道槽。
[0098] 本实施例中,站台9包括设置于圆环状支撑部6左右两侧水平站台面,水平站台面与圆环状支撑部5相固定连接,水平站台面的高度低于圆环状支撑部5的圆心、高于圆环状支撑部5的最低处。
[0099] 本实施例中,水平站台面上设有向下延伸至地面的楼梯、自动扶梯、电梯中的任一或组合。
[0100] 本实施例中,站台9朝向轨道5的一侧设有可向外水平伸缩的伸缩板10,伸缩板10的伸缩端可延伸至沿轨道5移动的车辆外周处、或收入站台9内。
[010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