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穿公路建筑物的施工支撑装置及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1485395.3

文献号 : CN10953746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鄂宇程淑艳胡守春皮阳阳陈爽陈文杰陈洪伟任碧清牛利民刘刚

申请人 : 鄂宇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穿公路建筑物的施工支撑装置及方法,属于道路施工支撑技术领域。它包括桥体;所述的桥体底部开设桥洞,桥洞内部设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支柱和支撑平台,所述的支撑平台为一座体,所述的支柱可拆卸安装在支撑平台的下方以便为支撑平台提供支撑;所述的支撑机构的上表面设有顶托机构,所述的顶托机构用于支撑桥洞的顶部。本发明能够将减少支撑装置的支柱的数量,增大了洞内路面的施工空间,甚至能够完全取消支撑装置的支柱,极大地增加了施工的自由度,而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过穿公路建筑物施工支撑装置的方法,其能够实现洞外路面与洞内路面同时施工,增加洞外路面与洞内路面的整体性,避免了路面过快地发生损坏。

权利要求 :

1.一种过穿公路建筑物的施工支撑装置,用于底部开设桥洞(101)的桥体(1)的下穿的施工;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桥洞(101)内部的支撑机构(2)和强支撑机构(3),支撑机构(2)包括支柱(201)和支撑平台(202),所述的支撑平台(202)为一个平台,所述的支柱(201)可拆卸安装在支撑平台(202)的下方以便为支撑平台(202)提供支撑;所述的支撑机构(2)的上表面设有顶托机构,所述的顶托机构用于支撑桥洞(101)的顶部;所述的强支撑机构(3)包括底托板(302)和支撑架(303);所述的支撑架(303)为两个,分别位于桥洞(101)两端的外侧;所述的支撑架(303)上均安装有主液压承重装置(301);所述的底托板(302)连接在支撑平台(202)的底部;所述的两个支撑架(303)上的主液压承重装置(301)的顶部分别支撑底托板(302)的两端;还包括安装机构(4),所述的支撑架(303)设有安装平台(3032),所述的安装机构(4)包括固定座(401)和齿轮(402);所述的固定座(401)沿桥洞(101)的宽度方向滑动连接在安装平台(3032)上,且其顶部设有第一夹持部(4011)和第二夹持部(4012),所述的齿轮(402)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夹持部(4011)和第二夹持部(4012)的内部,所述的第一夹持部(4011)和第二夹持部(4012)用于固定待安装的顶托板(306),所述的顶托板(306)的一侧设有齿牙,所述的齿轮(402)与顶托板(306)侧面的齿牙啮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穿公路建筑物的施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托机构包括第一液压承重装置(203)和顶板(204);所述的第一液压承重装置(203)安装在支撑平台(202)上,所述的顶板(204)连接在第一液压承重装置(203)的顶部;工作时,所述的第一液压承重装置(203)顶起顶板(204)使其支撑桥洞(101)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穿公路建筑物的施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托板(302)为“工”字型结构,其中间部分连接在支撑平台(202)的底部,所述的主液压承重装置(301)为四个,分别支撑底托板(302)两端横板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穿公路建筑物的施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支撑机构(3)还包括第二液压承重装置(304),所述的第二液压承重装置(304)为两个,分别安装在底托板(302)的两端上或两个支撑架(303)上且顶部给予顶托板(306)的两端提供支持力,所述的顶托板(306)的中间部位连接在顶板(204)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过穿公路建筑物的施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托板(306)的端部与第二液压承重装置(304)的顶部通过滑动座(305)连接,所述的滑动座(305)安装在第二液压承重装置(304)的顶部,所述的顶托板(306)的端部连接在滑动座(305)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过穿公路建筑物的施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座(305)的两侧设有滑块,所述的每个支撑架(303)均包括两个竖柱(3031),所述的竖柱(3031)之间的内侧垂直方向上设有滑槽,所述的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过穿公路建筑物的施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机构(4)还包括固定盖(403),所述的第一夹持部(4011)和第二夹持部(4012)均为固定座(401)顶部的凹型结构,齿轮(402)位于第一夹持部(4011)和第二夹持部(4012)的中心位置,所述的固定盖(403)为两个,分别安装在第一夹持部(4011)和第二夹持部(4012)的顶部,使用时,两个顶托板(306)的中间部位同时放置于第一夹持部(4011)和第二夹持部(4012)内,齿轮(402)位于两个顶托板(306)之间,固定盖(403)压住顶托板(306)的顶部,齿轮(402)转动,带动一个顶托板(306)伸进桥洞(101),另一个顶托板(306)远离桥洞(101)运动。

8.一种过穿公路建筑物的施工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支撑装置,其具体步骤为:

a.在桥洞(101)内布设好支柱(201)与支撑平台(202),在支撑平台(202)的上表面安装好第一液压承重装置(203);

b.用吊机将两个顶托板(306)放置在第一夹持部(4011)和第二夹持部(4012)内部,齿轮(402)转动,带动一个顶托板(306)伸进桥洞(101),直至到预定安装位置,两端分别固定在左滑动座(3051)和右滑动座(3052)上;另一个顶托板(306)远离桥洞(101)运动;

c.固定座(401)沿着桥洞(101)的宽度方向滑动,用吊机将顶托板(306)安装至第一夹持部(4011)和第二夹持部(4012)内部,按照步骤b中的方式将其中一个顶托板(306)放置到预定安装位置,以此类推完成顶托板(306)的安装工作;

d.第一液压承重装置(203)顶部穿过顶托板(306)顶紧顶板(204),使得顶板(204)顶住桥洞(101)的顶部,依次启动主液压承重装置(301)和第二液压承重装置(304),使得底托板(302)给予支撑平台(202)提供支持力,顶托板(306)给予顶板(204)提供支持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过穿公路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支柱(201)卸掉,采用权利要求4中的强支撑机构(3)给予顶托机构提供支撑,启动公路修建工作,洞外路面与洞内路面的路基作为同一段同时施工。

说明书 :

一种过穿公路建筑物的施工支撑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道路施工支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到一种过穿公路建筑物的施工支撑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伴随我国公路、铁路的快速发展,山岭重丘区的公路、铁路修建步伐加快,面临交通网络交叉日益增多,因此,迫切需要形成解决施工穿越其他既有道路时减少对新建道路影响的工法。一般下穿既有公路或铁路时,在公路或铁路的下方进行穿桥作业,为了避免对既有线路的通行产生影响,普遍在桥洞的内部进行支撑,现有的支撑装置有很多。例如,中国专利号为:201720740167.0,公开时间为:2018年3月13日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公路施工用的支护结构,可以用于上述的情形,其包括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上端设有拱形支架,所述拱形支架的下端设有交替支撑的支杆,所述拱形支架的上端设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上端设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上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对称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穿过连接板并通过锁紧螺母锁紧固定,所述支撑腿的一侧设有爬梯。
[0003] 又如,中国专利号为:201721304334.3,公开时间为:2018年5月18日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公路桥梁施工支撑托架,其包括底板、固定块和紧固螺丝,所述底板的两侧设置有防护板,且防护板的两侧固定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下方安装有底板,且防护网的上方设置有木板,所述木板的上方固定有凹凸块,所述防护板的下方设置有旋转轴,且防护板的内侧固定有凹槽,所述固定块的上方设置有底板,且固定块的下方安装有伸缩柱,所述紧固螺丝的外侧设置有伸缩柱,且伸缩柱的下方固定有底座,所述底板的内侧设置有穿孔,且穿孔的两侧固定有固定板。
[0004] 上述两种方案均存在一些缺陷:一方面,为了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支撑装置的支柱或者支撑腿的布设密度均比较大,这样虽然能够给予既有路线的路基提供足够的支撑,但是过多的支柱或者支撑腿使得对洞内路面的施工空间减小,极大地降低了施工的自由度;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一般先不对洞内路面进行处理,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先将洞外路面进行施工,最后专门对洞内路面进行处理,此种方式虽然能够加快施工进度,但是由于洞外路面与洞内路面不是同时施工的,它们的抗下陷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该差异虽然在平坦路面上不会造成恶劣影响,但是桥洞路面一般低于底面,汽车经过桥洞前后给予路面一个很大的下压力,尤其汽车速度较快,而洞外路面与洞内路面的结合部又分别需要给予汽车一个阻止汽车继续下落或驱使汽车开始上移的力,所以洞外路面与洞内路面的结合部是主受力点,抗下陷能力强的路基与路面所受的下压力一起对抗下陷能力弱的路基产生结构性损坏,因此上述差异不大的抗下陷能力会进行放大,使得结合部的路面极易损坏,形成凹坑,如果不及时处理,汽车经过时发生跳车现象,汽车速度过快的话,也极易发生交通事故;而如果在桥洞结构稳固后再将洞外路面与洞内路面同时修建,虽然能够解决结合部的路面极易损坏的问题,但是桥洞结构稳固所需周期很长,会极大地增加项目周期,进而增加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0005] 1、要解决的问题
[0006]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支撑装置的支柱或者支撑腿及其他支撑结构的布设密度较大而导致的洞内路面的施工空间减小、施工的自由度较低以及后续洞外路面与洞内路面不能同时施工而引起的路面极易损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过穿公路建筑物的施工支撑装置,该发明能够将减少支撑装置的支柱的数量,增大了洞内路面的施工空间,甚至能够完全取消支撑装置的支柱,极大地增加了施工的自由度,而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过穿公路建筑物施工支撑装置的方法,其能够实现洞外路面与洞内路面同时施工,增加洞外路面与洞内路面的整体性,避免了路面过快地发生损坏。
[0007] 2、技术方案
[0008]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 一种过穿公路建筑物的施工支撑装置,用于底部开设桥洞的桥体的下穿的施工;其包括位于桥洞内部的支撑机构和强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支柱和支撑平台,所述的支撑平台为一个平台,所述的支柱可拆卸安装在支撑平台的下方以便为支撑平台提供支撑;
所述的支撑机构的上表面设有顶托机构,所述的顶托机构用于支撑桥洞的顶部;所述的强支撑机构包括底托板和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为两个,分别位于桥洞两端的外侧;所述的支撑架上均安装有主液压承重装置;所述的底托板连接在支撑平台的底部;所述的两个支撑架上的主液压承重装置的顶部分别支撑底托板的两端。
[0010] 优选地,所述的顶托机构包括第一液压承重装置和顶板;所述的第一液压承重装置安装在支撑平台上,所述的顶板连接在第一液压承重装置的顶部;工作时,所述的第一液压承重装置顶起顶板使其支撑桥洞的顶部。
[0011] 优选地,所述的底托板为“工”字型结构,其中间部分连接在支撑平台的底部,所述的主液压承重装置为四个,分别支撑底托板两端横板的端部。
[0012] 优选地,所述的强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液压承重装置和顶托板,所述的第二液压承重装置为两个,分别安装在底托板的两端上或两个支撑架上且顶部给予顶托板的两端提供支持力,所述的顶托板的中间部位连接在顶板的底部。
[0013] 优选地,所述的顶托板的端部与第二液压承重装置的顶部通过滑动座连接,所述的滑动座安装在第二液压承重装置的顶部,所述的顶托板的端部连接在滑动座的上方。
[0014] 优选地,所述的滑动座的两侧设有滑块,所述的每个支撑架均包括两个竖柱,所述的竖柱之间的内侧垂直方向上设有滑槽,所述的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0015] 优选地,还包括安装机构,所述的支撑架设有安装平台,所述的安装机构包括固定座和齿轮;所述的固定座沿桥洞的宽度方向滑动连接在安装平台上,且其顶部设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的齿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内部,所述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用于固定待安装的顶托板,所述的顶托板的一侧设有齿牙,所述的齿轮与顶托板侧面的齿牙啮合连接。
[0016] 优选地,所述的安装机构还包括固定盖,所述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均为固定座顶部的凹型结构,齿轮位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中心位置,所述的固定盖为两个,分别安装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顶部,使用时,两个顶托板的中间部位同时放置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内,齿轮位于两个顶托板之间,固定盖压住顶托板的顶部,齿轮转动,带动一个顶托板伸进桥洞,另一个顶托板远离桥洞运动。
[0017] 一种过穿公路建筑物的施工方法,采用上述的施工支撑装置,其具体步骤为:
[0018] a.在桥洞内布设好支柱与支撑平台,在支撑平台的上表面安装好第一液压承重装置;
[0019] b.用吊机将两个顶托板放置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内部,齿轮转动,带动一个顶托板伸进桥洞,直至到预定安装位置,两端分别固定在左滑动座和右滑动座上;另一个顶托板远离桥洞运动;
[0020] c.固定座沿着桥洞的宽度方向滑动,用吊机将顶托板安装至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内部,按照步骤b中的方式将其中一个顶托板放置到预定安装位置,以此类推完成顶托板的安装工作;
[0021] d.第一液压承重装置顶部穿过顶托板顶紧顶板,使得顶板顶住桥洞的顶部,依次启动主液压承重装置和第二液压承重装置,使得底托板给予支撑平台提供支持力,顶托板给予顶板提供支持力。
[0022] 优选地,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支柱卸掉,使强支撑机构给予顶托机构提供支撑,支撑架沿路面方向不设置任何支撑点,启动公路修建工作,洞外路面与洞内路面的路基作为同一段同时施工。
[0023] 3、有益效果
[0024]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25] (1)本发明采用的支撑机构,通过支柱对其进行支撑,支撑平台上的第一液压承重装置能够满足各种高度的使用需求,在不过多占用桥洞路面的前提下实现了对桥洞顶部进行均匀的支撑布设,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大了洞内路面的施工空间,增加了施工的自由度;
[0026] (2)本发明采用的强支撑机构,能够取代支柱的作用,进而可以减少或者完全取消支撑机构的支柱,进一步地增加了施工的自由度,消除支柱对洞内路面的施工影响,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0027] (3)本发明采用的强支撑机构中,底托板采用“工”字型结构设计,有利于保证支撑平台的平行,进而有利于取消支撑机构的支柱,消除支柱对洞内路面的施工影响;而且,其采用了两级支撑的方式,其中,利用底托板对支撑平台提供支撑,顶托板对顶板提供支撑,能够提高支撑的稳定性,使得顶板对桥洞顶部提供足够的支撑,有利于洞内施工安全;
[0028]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装机构,其通过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对两个顶托板的中间部位进行限制,然后将固定盖将顶托板压紧,进而实现了对顶托板长度方向的两点定位,然后通过齿轮带动一个顶托板伸向洞内,另一个顶托板远离洞内运动,使得在将顶托板安装至预定位置时,保证安装机构的平衡,与采用增加重量以及装配关系更加复杂的惯有技术相比,极大地降低了装置的生产成本,也避免了由于安装机构自重大而对强支撑机构的承载能力产生的不利影响;
[0029]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过穿公路建筑物施工支撑装置的方法,其能够实现对洞外路面与洞内路面同时施工,增加洞外路面与洞内路面的整体性,避免了路面过快地发生损坏;而且在安装顶托板时,保证安装机构的平衡,有利于减轻安装机构的设计难度与生产成本,进而有利于强支撑机构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0030] 图1为本发明的施工支撑装置施工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1] 图2为本发明的施工支撑装置施工时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2] 图3为本发明的施工支撑装置施工时的俯视图;
[0033] 图4为本发明图3中A-A的剖视图;
[0034] 图5为本发明图4中B-B的剖视图;
[0035] 图6为本发明中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7为本发明中第一夹持部或第二夹持部、齿轮、固定盖与顶托板的装配示意图。
[0037] 图中:1、桥体;101、桥洞;
[0038] 2、支撑机构;201、支柱;202、支撑平台;203、第一液压承重装置;204、顶板;
[0039] 3、强支撑机构;301、主液压承重装置;302、底托板;303、支撑架;3031、竖柱;3032、安装平台;304、第二液压承重装置;305、滑动座;3051、左滑动座;3052、右滑动座;306、顶托板;
[0040] 4、安装机构;401、固定座;4011、第一夹持部;4012、第二夹持部;402、齿轮;403、固定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描述。
[0042] 实施例1
[0043]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一种过穿公路建筑物的施工支撑装置,用于底部开设桥洞101的桥体1的下穿施工;其包括位于桥洞101内部的支撑机构2和强支撑机构3,支撑机构2包括支柱201和支撑平台202,所述的支撑平台202为一个平台,所述的支柱201可拆卸安装在支撑平台202的下方以便为支撑平台202提供支撑,所述的支撑机构2的上表面设有顶托机构,所述的顶托机构用于支撑桥洞101的顶部,支撑平台202的设置有利于搭建施工支撑装置,缩短施工周期;所述的强支撑机构3包括底托板302和支撑架303,所述的支撑架303为两个,分别位于桥洞101两端的外侧,支撑架303的支撑点位置均布设在新建路面的两侧,避免对公路施工产生不利影响,有利于新建路面的施工,支撑架303上均安装有主液压承重装置301,主液压承重装置301可以为大型的液压缸结构,也可以为其他的结构,在此不作限制,只要能够顶起底托板302并给与底托板302足够的支撑即可;底托板302连接在支撑平台202的底部,两个支撑架303上的主液压承重装置301的顶部分别支撑底托板302的两端;本实施例采用的强支撑机构3,能够取代支柱201的作用,进而可以减少或者完全取消支撑机构的支柱201,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进一步地增加了施工的自由度,消除支柱对洞内路面的施工影响,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也能够实现为桥洞101提供支撑的同时,将洞外路面与洞内路面作为整体同时修建。
[0044] 如果洞外路面与洞内路面不是同时施工的,它们的抗下陷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桥洞路面一般低于底面,汽车经过桥洞前后给予路面一个很大的下压力,尤其汽车速度较快,而洞外路面与洞内路面的结合部又是主受力点,抗下陷能力强的路基于路面所受的下压力一起对抗下陷能力弱的路基产生结构性损坏,因此上述差异不大的抗下陷能力会进行放大,使得结合部的路面极易损坏,形成凹坑;而如果将洞外路面与洞内路面同时修建,使得洞外路面与洞内路面的抗下陷能力一样,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承受来自汽车的下压力,提高新建路面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能够为桥洞101提供支撑的同时,也能满足洞外路面与洞内路面作为整体同时修建的空间要求,既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也解决了洞外路面与洞内路面的结合部的路面极易损坏的问题。
[0045] 顶托机构包括第一液压承重装置203和顶板204;第一液压承重装置203可以为千斤顶结构,也可为其他结构,在此不做限制,只要具有伸缩功能,并且能对顶板204提供足够大的支撑即可;所述的第一液压承重装置203安装在支撑平台202上,所述的顶板204连接在第一液压承重装置203的顶部;工作时,所述的第一液压承重装置203顶起顶板204使其支撑桥洞101的顶部,顶托机构不局限该种结构,只要能够以支撑平台202为依托,能够对桥洞101的顶部进行均匀的支撑即可。
[0046] 实施例2
[0047] 为了避免由于支撑架303的支撑点位置位于新建路面而导致的对新建路面的施工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将支撑架303的支撑点位置均布设在新建路面的两侧,而底托板302由于需要为支撑平台202提供支撑,因此,需要将底托板302设置在支撑平台202的底部,而主液压承重装置301需要对底托板302的两端提供足够的支撑,那么主液压承重装置301的形状结构势必很大,而简单地将主液压承重装置301设置在底托板302的两端,就会导致主液压承重装置301位于新建路面上,会对公路施工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新建路面的整体化施工,因此,还需要解决上述问题;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底托板302为“工”字型结构,其中间部分连接在支撑平台202的底部,主液压承重装置301为四个,分别支撑底托板302两端横板的端部。本实施例中底托板302采用“工”字型结构设计,有利于保证支撑平台202的平行,进而有利于取消支撑机构的支柱201,消除支柱201对洞内路面的施工影响,而且也满足了支撑架303的支撑点位置部位不设置在新建路面上而是布设在新建路面的两侧的设计要求,底托板302离路面具有高度空间,降低了施工支撑装置对路面施工的影响。
[0048] 为了能够消除支柱201对洞内路面的施工影响,必须需要将支柱201进行拆除,而支撑平台202的中部由于需要为顶托机构提供支撑,因此,其中部承受的压力最大,由于底托板302为支撑平台202提供足够的支持力,支撑平台202的将其承受的压力传递给底托板302的中部,因此,底托板302的中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下折的现象,随着时间的增长,存在底托板302中部发生断裂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本实施例中的强支撑机构3还包括第二液压承重装置304和顶托板306,第二液压承重装置304可以为中型的液压缸结构,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能够顶起顶托板306并给与顶托板306足够的支撑即可;第二液压承重装置304为两个,分别安装在底托板302的两端上或两个支撑架303上且顶部给予顶托板
306的两端提供支持力,所述的顶托板306的中间部位连接在顶板204的底部。其采用了两级支撑的方式,底托板302对支撑平台202提供支撑的同时,顶托板306对顶板204提供支撑,使得支撑平台202中间部位承受的部分压力通过顶托板306传递给底托板302的两端,使得支撑平台202中部承受的压力变小,提高了支撑的稳定性,消除了底托板302中间部位由于承受压力过大而引起的中部断裂的安全隐患,也使得顶板204对桥洞顶部提供足够的支撑,有利于洞内施工安全。
[0049] 顶托板306的端部与第二液压承重装置304的顶部通过滑动座305连接,滑动座305安装在第二液压承重装置304的顶部,顶托板306的端部连接在滑动座305的上方,滑动座305的设计有助于顶托板306的安装,顶托板306与第一液压承重装置203可以为多种形式,比如:顶托板306与第一液压承重装置203相互错开布设,使用时,先将第一液压承重装置
203和顶板204安装好,然后再将顶托板306的上表面与相邻排列的两个顶板204连接,使得顶托板306能够对顶板204提供支撑。又如:顶托板306的中间部位设有让位孔,使用时,只需先将第一液压承重装置203安装好后,将顶托板306中间部位设置的让位孔套在第一液压承重装置203的顶部,然后再将顶板204安装,使得顶托板306以及第一液压承重装置203均能对顶板204支撑;现有技术有多种实现方式,只要能够实现顶托板306以及第一液压承重装置203均能对顶板204支撑即可;滑动座305的两侧设有滑块,每个支撑架303均包括两个竖柱3031,竖柱3031之间的内侧垂直方向上设有滑槽,所述的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使得滑动座305只能竖直方向运动,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
[0050] 实施例3
[0051] 在桥洞101提供支撑的同时,进行洞外路面与洞内路面的同时施工的工程,由于施工支撑装置会影响桥洞101的空间,进而会影响洞内路面的施工,为了避免施工支撑装置对洞内路面的施工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增加洞内的施工空间,因此,支撑平台202的高度位置设置的越高越好,而洞口的高度是固定的,因此支撑平台202上方的空间极其有限,使得顶托板306的安装空间减小,增加了顶托板306的安装难度;而且,为了保证顶托板306能够分担足够的压力,减小支撑平台202中间部位承受的压力,势必需要增加顶托板306的厚度以使其能够为顶板204提供足够的支持,顶托板306的重量也将增大,而常用的安装手段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吊机直接将顶托板306安装好,吊机由于难以对顶托板306实行精确地控制,加上顶托板306的安装空间很小,因此难以进行快速的安装,同时也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另一种是固定顶托板306的一端,然后推动顶托板306使其另一端穿过桥洞101,进而对顶托板306进行快速的安装,但是,由于顶托板306自重很大,因此需要将用于固定顶托板306端部的装置设计的很重,装配关系更加复杂,增加了设计难度,也提高了安装生产成本,因此,解决的还不彻底,还需要彻底的解决顶托板306安装难的问题。
[0052] 同实施例2,所不同的是:如图6所示,还包括安装机构4,支撑架303为两个,分别为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左支撑架设有安装平台3032,安装机构4包括固定座401和齿轮402,固定座401沿桥洞101的宽度方向滑动连接在安装平台3032上,且其顶部设有第一夹持部4011和第二夹持部4012,齿轮402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夹持部4011和第二夹持部4012的内部,第一夹持部4011和第二夹持部4012用于固定待安装的顶托板306,顶托板306的一侧设有齿牙,齿轮402与顶托板306侧面的齿牙啮合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夹持部4011和第二夹持部4012对两个顶托板306的中间部位进行限制,进而实现了对顶托板306长度方向的两点定位,然后通过齿轮402带动一个顶托板306伸向洞内,另一个顶托板306远离洞内运动,使得在将顶托板306安装至预定位置时,保证安装机构的平衡,与采用增加重量以及装配关系更加复杂的惯有技术相比,极大地降低了装置的生产成本,也避免了由于安装机构自重大而对强支撑机构的承载能力产生的不利影响,彻底的解决顶托板306安装难的问题。
[0053] 滑动座305包括左滑动座3051和右滑动座3052,左滑动座3051与左支撑架上的两个竖柱3031对应滑动连接,右滑动座3052与右支撑架上的两个竖柱3031对应滑动连接,右滑动座3052的靠近洞口的一侧设有伸出端,由于安装顶托板306时是将顶托板306从左向右运动,伸出端的设置有利于顶托板306的端部与右滑动座3052之间的连接。
[0054] 实施例4
[0055] 同实施例3,所不同的是:如图7所示,安装机构4还包括固定盖403,第一夹持部4011和第二夹持部4012均为固定座401顶部的凹型结构,齿轮402位于第一夹持部4011和第二夹持部4012的中心位置,固定盖403为两个,分别安装在第一夹持部4011和第二夹持部
4012的顶部,使用时,两个顶托板306的中间部位同时放置于第一夹持部4011和第二夹持部
4012内,齿轮402位于两个顶托板306之间,固定盖403压住顶托板306的顶部,齿轮402转动,带动一个顶托板306伸进桥洞101,另一个顶托板306远离桥洞101运动。其中,第一夹持部
4011和第二夹持部4012的内侧限位面采用斜面设计,顶托板306设有齿牙的一侧为竖直面,另一侧为斜面,使用时,顶托板306的斜面与第一夹持部4011和第二夹持部4012的内侧限位斜面对应放置,顶托板306的竖直面与齿轮402啮合连接,第一夹持部4011和第二夹持部
4012的竖直高度较小,顶托板306的顶部高出第一夹持部4011和第二夹持部4012的顶部,固定盖403的设计能够压住顶托板306,实现了对顶托板306长度方向的两点定位,能够对不同厚度的顶托板306进行固定,满足了多元化的使用需求。
[0056] 实施例5
[0057] 一种过穿公路建筑物的施工方法,采用实施例3中的所述的施工支撑装置,下面是对施工方法的具体说明。
[0058] 一种过穿公路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其步骤为:
[0059] a.在桥洞101内布设好支柱201与支撑平台202,在支撑平台202的上表面安装好第一液压承重装置203。
[0060] b.用吊机将两个顶托板306放置在第一夹持部4011和第二夹持部4012内部,齿轮402转动,带动一个顶托板306伸进桥洞101,直至到预定安装位置,两端分别固定在左滑动座3051和右滑动座3052上;另一个顶托板306远离桥洞101运动。
[0061] c.固定座401沿着桥洞101的宽度方向滑动,用吊机将顶托板306安装至第一夹持部4011和第二夹持部4012内部,按照步骤b中的方式将其中一个顶托板306放置到预定安装位置,以此类推完成顶托板306的安装工作。
[0062] d.第一液压承重装置203顶部穿过顶托板306顶紧顶板204,使得顶板204顶住桥洞101的顶部,依次启动主液压承重装置301和第二液压承重装置304,使得底托板302给予支撑平台202提供支持力,顶托板306给予顶板204提供支持力。
[0063] 由此可见,该施工方法在安装顶托板306时,保证安装机构4的平衡,有利于减轻安装机构4的设计难度与生产成本,进而有利于强支撑机构3的承载能力,使用起来简单方便,与实施例3中的装置相结合,彻底的解决顶托板306安装难的问题。
[0064] 实施例6
[0065] 一种过穿公路建筑物的施工方法,采用实施例3中的所述的施工支撑装置,下面是对施工方法的具体说明。
[0066] 一种过穿公路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其步骤为:采用实施例5所述的施工方法后,然后将支柱201卸掉,使强支撑机构3给予顶托机构提供支撑,启动公路修建工作,洞外路面与洞内路面的路基作为同一段路段同时施工。
[0067] 由此可见,该施工方法能够实现对洞外路面与洞内路面同时施工,增加洞外路面与洞内路面的整体性,避免了路面过快地发生损坏。
[0068] 本发明所述实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