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扭矩跟随控制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1550721.4

文献号 : CN10957857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徐瑞雪尹良杰张友皇马培义陈加超朱成王烨王祺明周沛泽

申请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扭矩跟随控制方法,包括: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进入初始化控制:非蠕动状态、非起步状态、非换挡状态、离合器没有打开、非故障模式;判断是否满足以下任一条件:蠕动状态、起步状态、换挡状态、离合器打开、进入故障模式;如果不满足,判断跟随扭矩是否不等于前一采样的修正部分扭矩;如果不等于,则进入跳跃控制;如果等于,则进入维持控制。本发明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扭矩跟随控制方法通过扭矩跟随控制,能够根据整车实际运行情况,实现扭矩的精确控制,提升了整车的驾驶性,若滑差过大,通过快速增加离合器压力,尽快减小滑差。若滑差很小,可以适当的减小压力,提高整车驾驶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扭矩跟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进入初始化控制:非蠕动状态、非起步状态、非换挡状态、离合器没有打开、非故障模式;

判断是否满足以下任一条件:蠕动状态、起步状态、换挡状态、离合器打开、进入故障模式;

如果不满足,判断跟随扭矩是否不等于前一采样的修正部分扭矩;

如果不等于,则进入跳跃控制;

如果等于,则进入维持控制;

所述初始化控制、维持控制、跳跃控制中均包括:获取开环部分扭矩,所述开环部分扭矩=驾驶员期望扭矩*第一系数+发动机实际扭矩*第二系数;

获取修正部分扭矩,所述修正部分扭矩=前一时刻期望扭矩-开环部分扭矩;

根据所述跟随扭矩=开环部分扭矩*修正系数,获取跟随扭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数和所述第二系数均通过系统标定获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系数通过如下方式获得:根据变速器打滑时间或非打滑时间获得控制等级;所述控制等级包括正常、中间、高和紧急;

根据所述控制等级获得修正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变速器打滑时间或非打滑时间获得控制等级包括:步骤A、判断在挡行驶的挡位是否为奇数挡位;如果是,则进入步骤B;

步骤B、判断发动机转速与第一输入轴转速之间的差是否小于等于第一设定值,并判断发动机扭矩是否小于等于5Nm;

如果均是,则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当前滑差:当前滑差=第一输入轴转速-发动机转速;

如果任一为否,则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当前滑差:当前滑差=发动机转速-第一输入轴转速;

步骤C、判断当前滑差是否小于等于30rpm;如果是,则进入步骤D;如果否,则进入步骤E;

步骤D、确定打滑时间为0,将非打滑时间进行累加;

步骤E、确定非打滑时间为0,将打滑时间进行累加;

步骤F、根据累加后的非打滑时间或打滑时间确定所述控制等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步骤A的判断结果为否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B1、判断发动机转速与第二输入轴转速之间的差是否小于等于第二设定值,并判断发动机扭矩是否小于等于5Nm;

如果均是,则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当前滑差:当前滑差=第二输入轴转速-发动机转速;

如果任一为否,则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当前滑差:当前滑差=发动机转速-第二输入轴转速;

步骤C1、判断当前滑差是否小于等于30rpm;如果是,则进入步骤D1;如果否,则进入步骤E1;

步骤D1、确定打滑时间为0,将非打滑时间进行累加;

步骤E1、确定非打滑时间为0,将打滑时间进行累加;

步骤F1、根据累加后的非打滑时间或打滑时间确定所述控制等级。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控制等级获得修正系数包括:如果累加后的打滑时间大于等于100ms,且控制等级为紧急时,则修正系数为4;

如果累加后的打滑时间大于等于100ms,且控制等级为高时,则修正系数为3;

如果累加后的打滑时间大于等于100ms,且控制等级为中间时,则修正系数为2;

如果累加后的打滑时间大于等于100ms,且控制等级为正常时,则修正系数为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控制等级获得修正系数还包括:如果累加后的非打滑时间大于等于1000ms,且控制等级为紧急时,则修正系数为4;

如果累加后的非打滑时间大于等于1000ms,且控制等级为高时,则修正系数为3;

如果累加后的非打滑时间大于等于1000ms,且控制等级为中间时,则修正系数为2;

如果累加后的非打滑时间大于等于1000ms,且控制等级为正常时,则修正系数为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非打滑时间进行累加以及将打滑时间进行累加包括:每隔10ms进行一次累加。

说明书 :

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扭矩跟随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变速箱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扭矩跟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在变速箱油温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滑摩控制很难实现快速的动态响应,变速箱油温过低,油液粘稠,压力上升缓慢。变速箱油温过高,离合器的滑摩会导致烧蚀。因此,通过对变速箱的扭矩进行控制,以提升整车的驾驶性是现有技术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扭矩跟随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高整车驾驶性。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扭矩跟随控制方法,其中,包括:
[0005] 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进入初始化控制:非蠕动状态、非起步状态、非换挡状态、离合器没有打开、非故障模式;
[0006] 判断是否满足以下任一条件:蠕动状态、起步状态、换挡状态、离合器打开、进入故障模式;
[0007] 如果不满足,判断跟随扭矩是否不等于前一采样的修正部分扭矩;
[0008] 如果不等于,则进入跳跃控制;
[0009] 如果等于,则进入维持控制。
[0010] 优选地,所述初始化控制、维持控制、跳跃控制中均包括:
[0011] 获取开环部分扭矩,所述开环部分扭矩=驾驶员期望扭矩*第一系数+发动机实际扭矩*第二系数;
[0012] 获取修正部分扭矩,所述修正部分扭矩=前一时刻期望扭矩-开环部分扭矩;
[0013] 获取跟随扭矩,所述跟随扭矩=开环部分扭矩*修正系数。
[0014] 优选地,所述第一系数和所述第二系数均通过系统标定获得。
[0015] 优选地,所述修正系数通过如下方式获得:
[0016] 根据变速器打滑时间或非打滑时间获得控制等级;所述控制等级包括正常、中间、高和紧急;
[0017] 根据所述控制等级获得修正系数。
[0018] 优选地,根据变速器打滑时间或非打滑时间获得控制等级包括:
[0019] 步骤A、判断在挡行驶的挡位是否为奇数挡位;如果是,则进入步骤B;
[0020] 步骤B、判断发动机转速与第一输入轴转速之间的差是否小于等于第一设定值,并判断发动机扭矩是否小于等于5Nm;
[0021] 如果均是,则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当前滑差:当前滑差=第一输入轴转速-发动机转速;如果任一为否,则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当前滑差:当前滑差=发动机转速-第一输入轴转速;
[0022] 步骤C、判断当前滑差是否小于等于30rpm;如果是,则进入步骤D;如果否,则进入步骤E;
[0023] 步骤D、确定打滑时间为0,将非打滑时间进行累加;
[0024] 步骤E、确定非打滑时间为0,将打滑时间进行累加;
[0025] 步骤F、根据累加后的非打滑时间或打滑时间确定所述控制等级。
[0026] 优选地,如果步骤A的判断结果为否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7] 步骤B1、判断发动机转速与第二输入轴转速之间的差是否小于等于第二设定值,并判断发动机扭矩是否小于等于5Nm;
[0028] 如果均是,则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当前滑差:当前滑差=第二输入轴转速-发动机转速;如果任一为否,则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当前滑差:当前滑差=发动机转速-第二输入轴转速;
[0029] 步骤C1、判断当前滑差是否小于等于30rpm;如果是,则进入步骤D1;如果否,则进入步骤E1;
[0030] 步骤D1、确定打滑时间为0,将非打滑时间进行累加;
[0031] 步骤E1、确定非打滑时间为0,将打滑时间进行累加;
[0032] 步骤F1、根据累加后的非打滑时间或打滑时间确定所述控制等级。
[0033] 优选地,根据所述控制等级获得修正系数包括:
[0034] 如果累加后的打滑时间大于等于100ms,且控制等级为紧急时,则修正系数为4;
[0035] 如果累加后的打滑时间大于等于100ms,且控制等级为高时,则修正系数为3;
[0036] 如果累加后的打滑时间大于等于100ms,且控制等级为中间时,则修正系数为2;
[0037] 如果累加后的打滑时间大于等于100ms,且控制等级为正常时,则修正系数为1。
[0038] 优选地,根据所述控制等级获得修正系数还包括:
[0039] 如果累加后的非打滑时间大于等于1000ms,且控制等级为紧急时,则修正系数为4;
[0040] 如果累加后的非打滑时间大于等于1000ms,且控制等级为高时,则修正系数为3;
[0041] 如果累加后的非打滑时间大于等于1000ms,且控制等级为中间时,则修正系数为2;
[0042] 如果累加后的非打滑时间大于等于1000ms,且控制等级为正常时,则修正系数为1。
[0043] 优选地,将非打滑时间进行累加以及将打滑时间进行累加包括:每隔10ms进行一次累加。
[0044] 本发明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扭矩跟随控制方法通过扭矩跟随控制,能够根据整车实际运行情况,实现扭矩的精确控制,提升了整车的驾驶性,若滑差过大,通过快速增加离合器压力,尽快减小滑差。若滑差很小,可以适当的减小压力,提高整车驾驶性。

附图说明

[0045]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扭矩跟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46] 图2为根据变速器打滑时间或非打滑时间获得控制等级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8]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扭矩跟随控制方法,包括: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进入初始化控制:非蠕动状态、非起步状态、非换挡状态、离合器没有打开、非故障模式;判断是否满足以下任一条件:蠕动状态、起步状态、换挡状态、离合器打开、进入故障模式;如果不满足,判断跟随扭矩是否不等于前一采样的修正部分扭矩;如果不等于,则进入跳跃控制;如果等于,则进入维持控制。
[0049] 其中,所述初始化控制、维持控制、跳跃控制中均包括:
[0050] 获取开环部分扭矩,所述开环部分扭矩=驾驶员期望扭矩*第一系数+发动机实际扭矩*第二系数;
[0051] 获取修正部分扭矩,所述修正部分扭矩=前一时刻期望扭矩-开环部分扭矩;
[0052] 获取跟随扭矩,所述跟随扭矩=开环部分扭矩*修正系数。
[0053] 其中,所述第一系数和所述第二系数可以均通过系统标定获得。
[0054] 上述修正系数优选地通过如下方式获得:
[0055] 根据变速器打滑时间或非打滑时间获得控制等级;所述控制等级包括正常、中间、高和紧急;根据所述控制等级获得修正系数。
[0056] 如图2所示,根据变速器打滑时间或非打滑时间获得控制等级包括:
[0057] 步骤A、判断在挡行驶的挡位是否为奇数挡位;如果是,则进入步骤B;
[0058] 步骤B、判断发动机转速与第一输入轴转速之间的差是否小于等于第一设定值,并判断发动机扭矩是否小于等于5Nm;
[0059] 如果均是,则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当前滑差:当前滑差=第一输入轴转速-发动机转速;如果任一为否,则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当前滑差:当前滑差=发动机转速-第一输入轴转速;
[0060] 步骤C、判断当前滑差是否小于等于30rpm;如果是,则进入步骤D;如果否,则进入步骤E;
[0061] 步骤D、确定打滑时间为0,将非打滑时间进行累加;
[0062] 步骤E、确定非打滑时间为0,将打滑时间进行累加;
[0063] 步骤F、根据累加后的非打滑时间或打滑时间确定所述控制等级。
[0064] 优选地,如果步骤A的判断结果为否时,该方法还包括:
[0065] 步骤B1、判断发动机转速与第二输入轴转速之间的差是否小于等于第二设定值,并判断发动机扭矩是否小于等于5Nm;
[0066] 如果均是,则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当前滑差:当前滑差=第二输入轴转速-发动机转速;如果任一为否,则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当前滑差:当前滑差=发动机转速-第二输入轴转速;
[0067] 步骤C1、判断当前滑差是否小于等于30rpm;如果是,则进入步骤D1;如果否,则进入步骤E1;
[0068] 步骤D1、确定打滑时间为0,将非打滑时间进行累加;
[0069] 步骤E1、确定非打滑时间为0,将打滑时间进行累加;
[0070] 步骤F1、根据累加后的非打滑时间或打滑时间确定所述控制等级。
[0071]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根据所述控制等级获得修正系数可以包括:
[0072] 如果累加后的打滑时间大于等于100ms,且控制等级为紧急时,则修正系数为4;
[0073] 如果累加后的打滑时间大于等于100ms,且控制等级为高时,则修正系数为3;
[0074] 如果累加后的打滑时间大于等于100ms,且控制等级为中间时,则修正系数为2;
[0075] 如果累加后的打滑时间大于等于100ms,且控制等级为正常时,则修正系数为1。
[0076] 优选地,根据所述控制等级获得修正系数还包括:
[0077] 如果累加后的非打滑时间大于等于1000ms,且控制等级为紧急时,则修正系数为4;
[0078] 如果累加后的非打滑时间大于等于1000ms,且控制等级为高时,则修正系数为3;
[0079] 如果累加后的非打滑时间大于等于1000ms,且控制等级为中间时,则修正系数为2;
[0080] 如果累加后的非打滑时间大于等于1000ms,且控制等级为正常时,则修正系数为1。
[0081] 上述的将非打滑时间进行累加以及将打滑时间进行累加包括:每隔10ms进行一次累加。
[0082]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