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构造以及增压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80045435.X

文献号 : CN10964249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杉浦友美

申请人 : 株式会社IHI

摘要 :

轴承构造具备:径向轴承面(33),其对转轴进行轴支承;以及径向槽(42),其形成在位于径向轴承面(33)上的后方连续部(42a)以及位于比后方连续部(42a)靠转轴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侧的前方连续部(42b)之间,在与转轴的轴向正交的截面中,与前方连续部(42b)中的径向轴承面(33)的切线(Y)以30度相交,而且,在从前方连续部(42b)相对于转轴分离的方向上,沿着向旋转方向的后方侧延伸的假想线(X)从前方连续部(42b)延伸,或者,在比假想线(X)靠旋转方向的前方侧,具有从前方连续部(42b)延伸的前方壁面部(42d),并延伸至径向轴承面(33)的一端。

权利要求 :

1.一种轴承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

轴承主体;

径向轴承面,其形成于上述轴承主体,且对转轴进行轴支承;

径向槽,其具有前方壁面部,并延伸至上述径向轴承面的一端,该前方壁面部形成在位于上述径向轴承面上的后方连续部、以及位于比上述后方连续部靠上述转轴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侧的前方连续部之间,且在与上述转轴的轴向正交的截面中,沿着假想线从上述前方连续部延伸,或者,在比上述假想线靠上述旋转方向的前方侧从上述前方连续部延伸,其中,该假想线是与上述前方连续部中的上述径向轴承面的切线以30度相交,而且,在从上述前方连续部相对于上述转轴分离的方向上,向上述旋转方向的后方侧延伸的假想线;

推力轴承面,其形成于上述轴承主体的端面;以及推力槽,其从上述径向槽连续并形成于上述推力轴承面,且旋转方向的最大宽度比上述径向槽的旋转方向的宽度大,上述推力轴承面包括:

台部,其沿旋转方向分离地设有多个;以及

锥形部,其形成在沿旋转方向相邻的两个台部之间,且由朝向旋转方向的前方侧而变高的倾斜面构成,上述推力槽设置于上述锥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径向槽形成于上述径向轴承面中除去预定范围以外的位置,该预定范围包含上述转轴的轴心的正下方。

3.一种增压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上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承构造。

说明书 :

轴承构造以及增压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具有径向轴承面的轴承构造以及具备轴承构造的增压器。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公知有转轴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轴承壳体的增压器。在转轴的一端设有涡轮叶轮。在转轴的另一端设有压缩机叶轮。增压器与发动机连接。涡轮叶轮通过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而旋转。通过涡轮叶轮的旋转,压缩机叶轮经由转轴而旋转。增压器伴随压缩机叶轮的旋转对空气进行压缩并向发动机送出。
[0003]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设有作为轴承的一种的半浮式轴承的增压器。半浮式轴承的主体部具有供转轴插通的贯通孔。在贯通孔的内周面形成有径向轴承面。在径向轴承面形成有沿转轴的轴向延伸的径向槽。润滑油通过径向槽而在径向轴承面扩展。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380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 若在由发动机供给的润滑油中含有异物,则即使滤油器等设于增压器的上游,也有小尺寸的异物流入径向槽的可能性。存在流入到径向槽的异物伴随转轴的旋转而进入径向轴承面与转轴的间隙的担忧。因此,渴望开发抑制异物进入径向轴承面与转轴的间隙的技术。
[0009]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异物进入径向轴承面与转轴的间隙的轴承构造、以及增压器。
[0010]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1]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轴承构造具备:径向轴承面,其对转轴进行轴支承;以及径向槽,其形成在位于径向轴承面上的后方连续部、以及位于比后方连续部靠转轴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侧的前方连续部之间,在与转轴的轴向正交的截面中,与前方连续部中的径向轴承面的切线以30度相交,而且,在从前方连续部相对于转轴分离的方向上,沿着向旋转方向的后方侧延伸的假想线从前方连续部延伸,或者,在比假想线靠旋转方向的前方侧,具有从前方连续部延伸的前方壁面部,并延伸至径向轴承面的一端。
[0012] 优选还具备:推力轴承面,其形成于轴承主体的端面;以及推力槽,其从径向槽连续并形成于推力轴承面,且旋转方向的最大宽度比径向槽的旋转方向的宽度大。
[0013] 优选径向槽形成于径向轴承面中除去预定范围以外的位置,该预定范围包含转轴的轴心的正下方。
[0014]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其它轴承构造具备:
[0015] 径向轴承面,其对转轴进行轴支承;以及
[0016] 径向槽,其具有位于径向轴承面上的后方连续部、以及位于比后方连续部靠转轴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侧的前方连续部,在与转轴的轴向正交的截面中,前方连续部中的径向轴承面的切线与从前方连续部延伸的前方壁面部所成的角度为30度以上,并延伸至径向轴承面的一端。
[0017]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增压器具备上述的轴承构造。
[0018] 发明的效果
[0019] 根据本公开,能够抑制异物进入径向轴承面与转轴的间隙。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增压器的概略剖视图。
[0021] 图2是提取图1的单点划线部分的图。
[0022] 图3是图2的半浮式轴承的提取图。
[0023] 图4中,图4(a)是表示推力轴承面的图。图4(b)是表示推力轴承面的图。
[0024] 图5中,图5(a)是图4(a)的推力槽附近的提取图。图5(b)是图5(a)中的半浮式轴承的V(b)向视图。
[0025] 图6是图3的VI-VI线剖视图。
[0026] 图7中,图7(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径向槽的图。图7(b)是表示比较例的径向槽的图。
[0027] 图8中,图8(a)是表示推力轴承面的图。图8(b)是表示推力轴承面的图。
[0028] 图9中,图9(a)是表示转轴和推力轴承面的图。图9(b)是半浮式轴承和转轴(大径部)中的图9(a)的单点划线部分的截面IX(b)线向视图。
[0029] 图10中,图10(a)是第一变形例中的与图5(a)对应的部位的图。图10(b)是第一变形例中的与图5(b)对应的部位的图。
[0030] 图11是第一变形例中的与图6对应的部位的图。
[0031] 图12中,图12(a)是第二变形例中的与图5(a)对应的部位的图。图12(b)是第二变形例中的与图5(b)对应的部位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参照附图对轴承构造以及增压器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该实施方式所示的尺寸、材料及其他具体的数值等不过是用于容易理解理解的例示,除非特别说明的情况,并不限定结构。此外,在本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对于是指上具有相同的功能、结构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
[0033] 图1是增压器C的概略剖视图。以下,将图1所示的箭头L方向作为增压器C的左侧来进行说明。将图1所示的箭头R方向作为增压器C的右侧来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增压器C具备增压器主体1。增压器主体1具备轴承壳体2。在轴承壳体2的左侧,通过紧固机构3连结有涡轮壳体4。另外,在在轴承壳体2的右侧,通过紧固螺栓5连结有压缩机壳体6。轴承壳体2、涡轮壳体4、压缩机壳体6被一体化。
[0034] 在轴承壳体2的涡轮壳体4附近的外周面形成有突起2a。突起2a沿轴承壳体2的径向突出。另外,在涡轮壳体4的轴承壳体2附近的外周面形成有突起4a。突起4a沿涡轮壳体4的径向突出。轴承壳体2和涡轮壳体4通过紧固机构3对突起2a、4a进行带紧固来安装。紧固机构3例如由夹持突起2a、4a的G联轴器构成。
[0035] 在轴承壳体2形成有轴承孔2b。轴承孔2b沿增压器C的左右方向贯通。在轴承孔2b设有半浮式轴承7。通过半浮式轴承7,转轴8旋转自如地轴支承。
[0036] 在转轴8的左端部,一体地安装有涡轮叶轮9。该涡轮叶轮9旋转自如地容纳在涡轮壳体4内。另外,在转轴8的右端部,一体地安装有压缩机叶轮10。该压缩机叶轮10旋转自如地容纳在压缩机壳体6内。
[0037] 在压缩机壳体6形成有吸气口11。吸气口11向增压器C的右侧开口。吸气口11与未图示的空气过滤器连接。由轴承壳体2和压缩机壳体6的对置面形成扩散流路12。扩散流路12使空气升压。扩散流路12从转轴8的径向内侧朝向外侧形成为环状。另外,扩散流路12在径向内侧经由压缩机叶轮10而与吸气口11连通。
[0038] 另外,在压缩机壳体6,设有环状的压缩机涡旋流路13。压缩机涡旋流路13位于比扩散流路12靠转轴8的径向外侧。另外,压缩机涡旋流路13与未图示的发动机的吸气口和扩散流路12连通。若压缩机叶轮10旋转,则从吸气口11向压缩机壳体6内吸入空气。吸入的空气在流通于压缩机叶轮10的叶片间的过程中通过离心力的作用而增速。增速的空气在扩散流路12以及压缩机涡旋流路13升压并导向发动机的吸气口。
[0039] 在涡轮壳体4形成有吐出口14。吐出口14向增压器C的左侧开口。吐出口14与未图示的废气净化装置连接。另外,在涡轮壳体4设有流路15。另外,在涡轮壳体4设有环状的涡轮涡旋流路16。涡轮涡旋流路16位于比流路15靠涡轮叶轮9的径向外侧。另外,涡轮涡旋流路16与未图示的气体流入口连通。从未图示的发动机的排气歧管排出的废气导向气体流入口。另外,涡轮涡旋流路16也与流路15连通。因此,从气体流入口导向涡轮涡旋流路16的废气经由流路15以及涡轮叶轮9导向吐出口14。废气在流通过程中使涡轮叶轮9旋转。
[0040] 并且,上述的涡轮叶轮9的旋转力经由转轴8而传递至压缩机叶轮10。若压缩机叶轮10旋转,则如上所述,空气升压。这样,空气被导向发动机的吸气口。
[0041] 图2是提取图1的单点划线部分的图。如图2所示,在轴承壳体2的内部设有轴承构造S。在轴承构造S中,在轴承壳体2形成有油路2c。润滑油从油路2c流入轴承孔2b。在轴承孔2b配置有半浮式轴承7。在半浮式轴承7的主体部30(轴承主体)形成有贯通孔31。贯通孔31沿转轴8的轴向(以下简称为轴向)贯通主体部30。在贯通孔31插通有转轴8。在贯通孔31的内周面32中,在涡轮叶轮9侧,形成有径向轴承面33。在贯通孔31的内周面32中,在压缩机叶轮10侧,形成有径向轴承面34。两个径向轴承面33、34沿转轴8的轴向分离。
[0042] 在主体部30中的两个径向轴承面33、34之间开口有油孔36。油孔36从内周面32至外周面35贯通主体部30。供给至轴承孔2b的润滑油的一部分通过油孔36而流入主体部30的贯通孔31。流入到贯通孔31的润滑油从油孔36向涡轮叶轮9侧以及压缩机叶轮10侧扩展。并且,润滑油向转轴8与径向轴承面33、34的间隙供给。通过供给至转轴8与径向轴承面33、34的间隙的润滑油的油膜压力,来对转轴8进行轴支承。
[0043] 另外,在主体部30设有定位孔37。定位孔37从内周面32至外周面35贯通主体部30。在轴承壳体2形成有销孔2d。销孔2d贯通轴承壳体2中的、形成轴承孔2b的图2中下侧的壁部
2e。销孔2d与定位孔37对置。图2中,从下侧向销孔2d压入定位销20。定位销20的前端插入定位孔37,限制半浮式轴承7的旋转、以及轴向的移动。
[0044] 另外,在主体部30的外周面形成有两个缓冲部38、39。缓冲部38设于主体部30中的图2中左侧(涡轮叶轮9侧)。缓冲部39设于主体部30中的图2中右侧(压缩机叶轮10侧)。两个缓冲部38、39沿轴向分离。从油路2c向缓冲部38、39与轴承孔2b的内周面2f的间隙供给润滑油。通过润滑油的油膜压力,来抑制转轴8的振动。
[0045] 另外,在转轴8设有隔油部件21。隔油部件21是环状部件。隔油部件21相对于主体部30设于图2中右侧(压缩机叶轮10侧)。隔油部件21在轴向上与主体部30对置。隔油部件21中的与主体部30的对置面21a的外径例如比径向轴承面34的内径大,且比主体部30的外径小。
[0046] 润滑油的一部分从半浮式轴承7流向压缩机叶轮10侧。隔油部件21使该润滑油向径向外侧飞散。这样,隔油部件21抑制润滑油向压缩机叶轮10侧的漏出。
[0047] 在转轴8设有大径部8a。大径部8a相对于主体部30位于图2中左侧(涡轮叶轮9侧)。大径部8a在轴向上与主体部30对置。大径部8a的外径例如比主体部30的径向轴承面33的内径大。大径部8a的外径例如比主体部30的外径大。
[0048] 主体部30在轴向上由隔油部件21以及大径部8a夹住。主体部30的轴向的长度比大径部8a与隔油部件21的距离稍短。转轴8在轴向上能够稍微移动。分别向主体部30与隔油部件21的间隙、以及主体部30与大径部8a的间隙供给润滑油。若转轴8沿轴向移动,则通过隔油部件21或者大径部8a与主体部30之间的油膜压力来支撑轴向的负荷。
[0049] 即、主体部30中的、涡轮叶轮9侧的端面成为推力轴承面40。主体部30中的、压缩机叶轮10侧的端面成为推力轴承面41。两个推力轴承面40、41承受推力负荷。
[0050] 图3是图2的半浮式轴承7的提取图。在径向轴承面33、34遍及轴向地形成有径向槽42。径向槽42在径向轴承面33、34各自沿转轴8的旋转方向(即、贯通孔31的内周面32的周向、以下简称为旋转方向)分离地设有多个(在此,例如为各四个)。设于径向轴承面33的径向槽42从推力轴承面40侧的一端33a延伸至另一端33b。设于径向轴承面34的径向槽42从推力轴承面41侧的一端34a延伸至另一端34b。从油孔36流入到贯通孔31的润滑油的一部分流入径向槽42。流入到径向槽42的润滑油的一部分伴随转轴8的旋转而向径向轴承面33、34供给。流入到径向槽42的润滑油的一部向推力轴承面40、41供给。
[0051] 图4(a)是表示推力轴承面40的图。图4(b)是表示推力轴承面41的图。在图4(a)、图4(b)中,用箭头表示旋转方向。推力轴承面40、41开口有贯通孔31。在推力轴承面40、41,且在与贯通孔31的边界形成有倒角部40a、41a。在推力轴承面40、41中的外周侧形成有倒角部
40b、41b。
[0052] 在推力轴承面40、41形成有台部(ランド部)43以及锥形部44。台部43是与主体部30的中心轴垂直的面。台部43沿旋转方向分离地设有多个(在此,例如为四个)。锥形部44在旋转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台部43之间各形成有一个。台部43与锥形部44对应,如下所述,位于锥形部44的旋转方向的后方侧。
[0053] 锥形部44是转轴8的插通方向的突出高度(以下,简称为突出高度)朝向旋转方向的前方侧而变高的倾斜面。例如,在图4(a)中,锥形部44越靠旋转方向的前方侧、则越朝向纸面近前侧(与大径部8a接近的方向)突出。锥形部44中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侧的端部44a与台部43成为同一面。另外,在图4(a)中,锥形部44越靠旋转方向的后方侧、则越朝向里侧(与大径部8a分离的方向)变低。锥形部44中的、旋转方向的后方侧的端部44b比台部43低。锥形部44的端部44b与台部43的边界成为台阶面45。
[0054] 在锥形部44分别形成有推力槽46。推力槽46从贯通孔31形成至径向外侧。推力槽46从锥形部44的外周端44c延伸至径向内侧。即、锥形部44在外周端44c(锥形部44与倒角部
40b、41b的边界)与推力槽46之间残留有未形成推力槽46的倾斜面44d。
[0055] 推力槽46的外周端46a位于锥形部44中的径向的中心附近。但是,外周端46a也可以位于锥形部44中的比径向的中心靠内侧。另外,外周端46a也可以位于锥形部44中的比径向的中心靠外侧。
[0056] 推力槽46朝向外周端46a变浅。外周端46a与锥形部44中的、未形成推力槽46的倾斜面44d成为同一面。即、推力槽46在外周端46a与倾斜面44d连接。
[0057] 该情况下,从推力槽46向倾斜面44d流出的润滑油的流动方向的变化变小对应锥形部44和推力槽46的台阶少的量。并且,抑制润滑油的压力变化。另外,例如,从推力槽46流出的润滑油中难以产生气蚀。从推力槽46流出的润滑油的流动难以紊乱。但是,也可以在推力槽46与倾斜面44d的边界形成与轴向平行的台阶。
[0058] 推力槽46位于锥形部44中的旋转方向的后方侧。即、推力槽46位于锥形部44中的比旋转方向的宽度中心M靠旋转方向的后方侧。
[0059] 图5(a)是图4(a)的推力槽46附近的提取图。图5(b)是图5(a)中的半浮式轴承7的V(b)向视图。以下,为了避免重复说明,对于设置在推力轴承面40、41这双方的结构,以推力轴承面40侧为例进行说明。
[0060] 如图5(a)所示,推力槽46从旋转方向的后方侧的台部43分离。就推力槽46而言,旋转方向的前方侧以及后方侧这双方位于锥形部44的倾斜面44d内。如上所述,锥形部44的突出高度比台部43低。因此,即使在推力槽46形成边缘,边缘也难以与大径部8a、隔油部件21接触。但是,在将推力槽46的边缘抑制得足够小的情况下,推力槽46也可以与旋转方向的后方侧的台部43相邻。
[0061] 相对于锥形部44靠旋转方向的后方侧的台部43与推力槽46的旋转方向的距离La比推力槽46的旋转方向的宽度短。在此,推力槽46的旋转方向的宽度例如成为推力槽46的旋转方向的最大宽度Lb。推力槽46的旋转方向的宽度例如在倒角部40a的外周端上成为最大值。推力槽46朝向外周端46a变得尖细。
[0062] 如图5(b)所示,推力槽46的旋转方向的宽度的中心(中央部)最深。推力槽46朝向旋转方向的两端侧变浅。从径向内侧观察时,推力槽46成为大致三角形状。如图5(a)所示,径向槽42的旋转方向的宽度的中心最深。径向槽42朝向旋转方向的两端侧变浅。从轴向观察时,径向槽42成为大致三角形状。即、推力槽46以及径向槽42越靠较深的位置(径向外侧),旋转方向的宽度越小。
[0063] 推力槽46沿轴向延伸至倒角部40a且开口。径向槽42向径向内侧延伸至倒角部40a。推力槽46和径向槽42在倒角部40a连续(连通)。径向槽42的旋转方向的宽度Lc比推力槽46的旋转方向的最大宽度Lb小。径向槽42的宽度Lc例如成为与推力槽46的连续部分的宽度。
[0064] 润滑油从径向槽42流入推力槽46。流入到推力槽46的润滑油伴随转轴8的旋转而从推力槽46流出。润滑油向锥形部44中的未形成推力槽46的倾斜面44d。并且,润滑油伴随转轴8的旋转而向台部43供给。
[0065] 推力槽46仅从锥形部44中的贯通孔31延伸至比锥形部44的外周端44c靠径向内侧。因此,与推力槽46形成至锥形部44的外周端44c的情况相比,可抑制因转轴8的离心力而未流通于锥形部44(未在推力轴承面40、41消耗)而是向推力轴承面40、41外流出的润滑油的油量。并且,推力轴承面40、41中的向内周侧供给的润滑油的油量增加。其结果,推力轴承面40、41中的向锥形部44供给的润滑油的油量增加,抑制负载能力的偏颇,提高轴承性能。
[0066] 另外,如上所述,推力槽46设于锥形部44。锥形部44与台部43相比,转轴8的插通方向的突出高度较低。因此,与推力槽设于锥形部44外(例如,台部43、或者台部43与锥形部44之间)的情况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点。即、推力轴承面40、41中的、未形成推力槽46的倾斜面44d与推力槽46的台阶变小。其结果,润滑油的流动方向的变化变小,可抑制润滑油的压力变化。从推力槽46流出的润滑油中例如难以产生气蚀。从推力槽46流出的润滑油的流动难以紊乱。
[0067] 图6是图3的VI-VI线剖视图。图6表示与半浮式轴承7的转轴8正交的截面。径向槽42在图6所示的截面中成为大致三角形状。径向槽42具有后方连续部42a(后方端部)以及前方连续部42b(前方端部)。后方连续部42a以及前方连续部42b位于径向轴承面33上。后方连续部42a以及前方连续部42b是径向槽42中的与径向轴承面33连续的部位。前方连续部42b位于比后方连续部42a靠旋转方向的前方侧。
[0068] 在径向槽42中的后方连续部42a与前方连续部42b之间,形成有后方壁面部42c以及前方壁面部42d。后方壁面部42c位于比前方壁面部42d靠旋转方向的后方侧。径向槽42中的后方壁面部42c与前方壁面部42d的边界部最深。后方壁面部42c以直线状从后方连续部42a延伸至前方壁面部42d的边界部。前方壁面部42d以直线状从前方连续部42b延伸至与后方壁面部42c的边界部。在此,后方壁面部42c与前方壁面部42d在图6所示的截面中成为大致相同的长度。在此,后方壁面部42c与前方壁面部42d所成的角成为近似大致直角的钝角。
但是,后方连续部42a与前方壁面部42d所成的角既可以是直角也可以是锐角。
[0069] 前方壁面部42d在比假想线X靠旋转方向的前方侧从前方连续部42b延伸。在此,假想线X是前方连续部42b中的与径向轴承面33的切线Y以30度相交的直线。另外,假想线X从前方连续部42b向旋转方向的后方侧延伸。即、切线Y与前方壁面部42d所成的角α为30度以上。
[0070] 在此,对前方壁面部42d在比假想线X靠旋转方向的前方侧从前方连续部42b延伸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前方壁面部42d也可以沿假想线X从前方连续部42b延伸。即、角α也可以为30度。
[0071] 图7(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径向槽42的图。图7(b)是表示比较例的径向槽Rb的图。图7(b)所示的比较例的径向槽Rb中,切线Y与前方壁面部Rc所成的角α小于30度。
[0072] 在比较例中,在异物进入了径向槽Rb的情况下,伴随转轴8的旋转,异物(图7(b)中,用黑圆点表示)容易进入径向轴承面Ra与转轴8的轴承间隙Sa。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异物(图7(a)中,用黑圆点表示)进入了径向槽42的情况下,与比较例相比较,异物难以进入径向轴承面33与转轴8的轴承间隙Sa。因此,异物容易通过径向槽42而从推力轴承面40排出。
[0073] 另外,若角α过大,则润滑油从径向槽42流向轴承间隙Sa时,导致阻力变大。因此,角α设定有上限值,以免相对于润滑油的流动的阻力变得过大。
[0074] 角α的上限值例如能够为30度~45度的范围。
[0075] 图8(a)是表示推力轴承面40的图。图8(b)是表示推力轴承面41的图。如图8(a)、图8(b)所示,径向槽42形成于径向轴承面33、34中的除去预定范围之外的位置,该预定范围是包含插通于主体部30的转轴8的轴心O的正下方H的范围。在图8(a)、图8(b)中,将预定范围的径向轴承面33、34的中心角表示为角β。角β例如为60度~120度的范围。
[0076] 在此,假设将径向槽42的配置间隔(相邻的径向槽42的旋转方向的间隔、推力轴承面40的周向的间隔)设为γ度。角β的角度范围能够为γ-γ/2~γ-γ/3。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中,径向槽42沿周向以等间隔90度配置于四个部位。如果角β的下限值为90/2=45度,则能够计算为90度-45度=45度。另外,如果角β的上限值为90/3=30度,则能够计算为90度-30度=60度。另外,例如,考虑径向槽42沿周向以等间隔45度配置于八个部位的情况。如果角度范围的下限值为45/2=22.5度,则能够计算为45度-22.5度=22.5度。另外,如果角度范围的上限值为45/3=15度,则能够计算为45度-15度=30度。
[0077] 该情况下,例如与在转轴8的轴心O的正下方H形成有径向槽的情况相比,转轴8旋转开动时,异物难以进入径向轴承面33与转轴8的轴承间隙Sa。转轴8旋转开动时,转轴8因自重而向铅垂下侧沉下。在此,异物容易因重力而堆积在径向轴承面33的正下方H与转轴8的轴承间隙Sa以及径向槽42。在该状态下,若转轴8开始旋转,则在正下方H形成有径向槽42的情况下,有堆积的异物在旋转开动时因压力差而进入径向轴承面33的担忧。另外,在旋转开动时,转轴8因油膜压力而浮起,但在轴心O的正下方H形成有径向槽42的情况下,油膜反作用力减少,转轴8难以浮起,因此轴承间隙Sa变窄。
[0078]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径向轴承面33、34中除了包含转轴8的轴心O的正下方H的预定范围以外的位置形成有径向槽42。因此,与旋转开动时具有正下方H的径向槽42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异物进入径向轴承面33的概率。另外,通过在正下方H没有径向槽42,能够在旋转开动时产生油膜反作用力,从而能够防止转轴8与径向轴承面33的轴承间隙Sa变小。
[0079] 图9(a)是表示转轴8与推力轴承面40的图。图9(b)是半浮式轴承7和转轴8(大径部8a)中的图9(a)的单点划线部分的截面的IX(b)线向视图。在图9(b)中,平面展开图9(a)的单点划线部分的圆筒状的截面提取一部分来示出。在此,图9(a)中,将表示图9(b)的截面位置的单点划线图示于比倒角部40a的外周端稍微靠内周侧。但是,实际上,图9(b)的截面位置位于倒角部40a的外周端上。在图9(a)、图9(b)中,用虚线的箭头表示旋转方向。在图9(a)中,比实际放大地表示转轴8与径向轴承面33的轴承间隙Sa(用交叉影线表示)。在图9(b)中,平面展开来表示圆筒状的截面。在图9(b)中,比实际放大地表示转轴8(大径部8a)与推力轴承面40的轴承间隙Sb(用交叉影线表示)。在图9(b)中,比实际放大地表示锥形部44的倾斜。在图9(b)中,比实际放大地表示推力槽46。
[0080] 如上所述,转轴8能够沿轴向稍微移动。伴随转轴8的轴向的移动,两个推力轴承面40、41的轴承间隙Sb扩大、缩小。在此,将两个推力轴承面40、41的轴承间隙Sb相等的状态称为标称。
[0081] 在此,对两个轴承间隙Sa、Sb的流路截面面积进行比较。径向轴承面33的轴承间隙Sa的流路截面面积为与轴向垂直的截面。推力轴承面40的轴承间隙Sb的流路截面面积称为标称时的、基于在倒角部40a的外周端通过的与轴向平行的圆筒面的截面。轴承间隙Sb的流路截面面积也可以比轴承间隙Sa的流路截面面积大。该情况下,润滑油容易从径向轴承面33的轴承间隙Sa流向推力轴承面40的轴承间隙Sb。
[0082] 图10(a)是第一变形例中的与图5(a)对应的部位的图。图10(b)是第一变形例中的与图5(b)对应的部位的图。如图10(a)、图10(b)所示,在第一变形例中,从径向内侧观察时,推力槽146成为大致圆弧形状(曲面形状的一个例子)。从轴向观察时,径向槽142成为大致圆弧形状。
[0083] 另外,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推力槽146以及径向槽142延伸至倒角部40a。推力槽146和径向槽142在倒角部40a连续。径向槽142的旋转方向的宽度Lc比推力槽146的旋转方向的最大宽度Lb小。
[0084] 图11是第一变形例中的与图6对应的部位的图。径向槽142在图11所示的截面中成为大致圆弧形状。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径向槽142具有后方连续部142a以及前方连续部142b。后方连续部142a以及前方连续部142b位于径向轴承面33上。前方连续部142b位于比后方连续部142a靠旋转方向的前方侧。
[0085] 在径向槽142中的、后方连续部142a与前方连续部142b之间,形成有后方壁面部142c以及前方壁面部142d。在此,将径向槽142中的最深的位置D设为边界,将旋转方向的后方侧设为后方壁面部142c,将前方侧设为前方壁面部142d。
[0086] 前方壁面部142d在比假想线X靠旋转方向的前方侧从前方连续部142b延伸。在此,假想线X与前方连续部142b中的径向轴承面33的切线Y以30度相交。另外,假想线X从前方连续部142b向相对于转轴8分离的方向即旋转方向的后方侧延伸。即、前方连续部142b中的前方壁面部142d的切线Z与切线Y所成的角α为30度以上。
[0087] 在第一变形例中,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在异物进入了径向槽142的情况下,异物难以进入径向轴承面33与转轴8的轴承间隙Sa。因此,异物通过径向槽142而从推力轴承面40排出。
[0088] 图12(a)是第二变形例中的与图5(a)对应的部位的图。图12(b)是第二变形例中的与图5(b)对应的部位的图。如图12(a)、图12(b)所示,在第二变形例中,从径向内侧观察时,推力槽246成为大致四边形状。推力槽246的深度与旋转方向的位置无关地为大致恒定。另外,推力槽246的深度越朝向径向外侧则越浅。推力槽246在外周端246a与锥形部44成为同一面。
[0089] 另外,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推力槽246以及径向槽242延伸至倒角部40a。推力槽246和径向槽242在倒角部40a连续。但是,径向槽242的旋转方向的宽度Lc比推力槽246的旋转方向的最大宽度Lb大。这样,径向槽242的旋转方向的宽度Lc也可以比推力槽246的旋转方向的最大宽度Lb大。另外,径向槽242的旋转方向的宽度Lc也可以与推力槽246的旋转方向的最大宽度Lb相等。
[0090] 以上,参照附图对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不言而喻,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是本领域人员,就清楚在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范围内,能想到各种变更例或者修正例,对于这些,当然也了解属于技术的范围。
[0091]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对推力槽46、146、246位于锥形部44中的比旋转方向的宽度中心M靠旋转方向的后方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该情况下,锥形部44中的有助于楔效果的面积变大。因此,容易提高油膜压力。但是,推力槽46、146、246也可以位于宽度中心M。另外,推力槽46、146、246也可以为位于比宽度中心M靠旋转方向的前方侧。
[0092]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对相对于锥形部44靠旋转方向的后方侧的台部43与推力槽46、146、246的旋转方向的距离La比推力槽46、146、246的旋转方向的宽度短的情况进行了说明。该情况下,锥形部44中的、有助于楔效果的面积变大。因此,容易进一步提高油膜压力。但是,距离La也可以与推力槽46、146、246的旋转方向的宽度相同。另外,距离La也可以比推力槽46、146、246的旋转方向的宽度长。
[0093]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第一变形例中,对推力槽46、146是朝向径向外侧变得尖细的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该情况下,润滑油容易从推力槽46、146流向锥形部44的倾斜面44d。但是,推力槽46、146也可以不是朝向径向外侧变得尖细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如上述的第二变形例那样,推力槽246不限于径向的位置,旋转方向的宽度为大致一定。另外,推力槽也可以朝向径向外侧而旋转方向的宽度扩展。
[0094]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从径向内侧观察时,推力槽46为大致三角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对从轴向观察时,径向槽42(或者图6所示的截面形状)成为大致三角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该情况下,能够利用相同的工具进行的机械加工来形成推力槽46和径向槽42。因此,工具的换装工序减少,提高作业性。上述的第一变形例也起到相同的效果。
[0095] 另外,推力槽46、146、246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的形状。例如,从径向内侧观察时,推力槽46、146、246也可以是梯形。即、也可以在推力槽46形成有底面。
[0096] 另外,径向槽42、142、242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的形状。例如,径向槽42、142、242在与转轴8的轴心正交的截面中也可以是梯形。
[0097]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第一变形例中,对径向槽42、142的旋转方向的宽度Lc比推力槽46、146的旋转方向的最大宽度Lb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该情况下,润滑油容易从径向槽42、142流向推力槽46、146。因此,即使异物进入到径向槽42、142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径向槽42、142向推力槽46、146迅速地排出异物。其结果,可抑制异物进入径向轴承面33、34与转轴8的轴承间隙Sa。
[0098]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对推力轴承面40、41形成于半浮式轴承7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与半浮式轴承7分开地设置推力轴承,并在该推力轴承形成推力轴承面。该情况下,也可以代替半浮式轴承7,与全浮式轴承、滚动轴承等其他径向轴承同时分开设置推力轴承。也就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推力轴承面和径向轴承面形成于同一部件。然而,推力轴承面和径向轴承面也可以分别形成于分开的部件。
[0099]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对在半浮式轴承7的主体部30中的、两个径向轴承面33、34之间设有油孔36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分别设置在径向轴承面33开口的油孔、和在径向轴承面34开口的油孔。该情况下,油孔例如在径向轴承面33、34中的径向槽42开口。另外,油路2c也可以形成为分支而与两个缓冲部38、39分别对置,并在轴承孔2b的内周面2f开口。
[0100]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01] 本公开能够利用于具有径向轴承面的轴承构造、以及具备轴承构造的增压器。
[0102] 符号的说明
[0103] 8—转轴,30—主体部(轴承主体),32—内周面,33、34—径向轴承面,33a、34a—一端,40、41—推力轴承面,42、142、242—径向槽,42a、142a—后方连续部,42b、142b—前方连续部,42d、142d—前方壁面部,46、146、246—推力槽,C—增压器,D—位置,H—正下方,Lb—最大宽度,Lc—宽度,O—轴心,S—轴承构造,X—假想线,Y—切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