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速信号传输的FFC/FPC连接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80052384.3

文献号 : CN10964386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金锡民

申请人 : 莫列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FFC/FPC连接器,其能够通过最小化一接触端子的厚度来实现薄型化,并且通过最小化经由接触端子传输的信号的涡流的产生来实现高速传输。本发明的用于高速率信号传输的FFC/FPC连接器包括:一基座,其具有形成在其前部的一线缆插入端口并且具有形成在其后部的多个端子插入端口;多个接触端子,其插入端子插入端口中且将插入线缆插入端口中的一线缆和一基板电连接,以传输信号;一对安装钉,其在基座的两侧焊接于基板时将基座固定于基板;一致动器,其设置于基座的上部上,且包括用于按压线缆的一主体部以及用于在主体部的后部转动主体部的一旋转部,从而通过进行旋转来固定插入基座中的线缆/解除固定插入基座中的线缆;以及一金属壳,其在致动器的后部连结于基座,用以防止由旋转引起的致动器的移动,其中,通过致动器的旋转线缆和接触端子彼此接触/彼此脱离,使得线缆和基板之间的信号传输。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高速率信号传输的FFC/FPC连接器,包括:

一基座,其具有形成在其前部的一线缆插入端口,并且具有形成在其后部的多个端子插入端口;

多个接触端子,各接触端子包括:一线缆接触点部,插入在所述基座的后部的所述端子插入端口中并与一线缆的一信号垫接触;以及一基板接触点部,朝向所述线缆接触点部的后部延伸并焊接于一基板,所述多个接触端子将插入所述线缆插入端口中的所述线缆和所述基板电连接,以传输信号;

一对安装钉,其在所述基座的两侧焊接于所述基板时将所述基座固定于所述基板;

一致动器,其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上部,且包括按压所述线缆的一主体部和一旋转部,所述旋转部包括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下部的多个壳插入端口以及沿纵向形成于各壳插入端口的且形成所述主体部的一旋转中心的转轴,所述致动器通过进行旋转固定插入所述基座中的所述线缆/解除固定插入所述基座中的所述线缆;

一金属壳,其在所述致动器的下部连结于所述基座,且包括:一框部,沿纵向形成;壳固定部,从所述框部的两端向下部延伸同时形成一台阶部,并焊接于所述基板;以及多个限制部,相对所述框部的前部突出同时沿纵向在所述多个限制部之间形成一间隙,并插入所述致动器的对应的壳插入端口中以按压所述转轴,所述金属壳用于防止由旋转引起的所述致动器的移动;以及多个接地端子,其插入在所述基座的后部的所述端子插入端口中,且与插入所述线缆插入端口中的所述线缆接触,用以通过所述基板消除异常信号,其中,所述金属壳的各限制部包括:

一限制臂,相对所述框部的前部突出并延伸;

一锁定片,其从所述限制臂的前端向下弯折;以及

一支撑片,其向所述限制臂的一侧延伸,所述支撑片处于与所述锁定片确保一空间的位置,且所述支撑片使一端向下弯折,其中,各限制部构造为限制位于所述限制臂和位于所述锁定片和支撑片之间的所述空间的所述转轴的向上、向前以及向后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速率信号传输的FFC/FPC连接器,其中,所述致动器的各壳插入端口包括通过使所述主体部的一部分凹陷形成的一支撑片隐藏凹部,用以防止所述支撑片和所述主体部彼此碰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速率信号传输的FFC/FPC连接器,其中,各安装钉包括:一钉固定部,其从一竖直的连接部的下端向外侧水平地延伸;

一按压部,其从所述竖直的连接部的上端向内侧水平地延伸;

一第一锁定部,其从所述按压部的内侧的一端弯折并向下侧延伸,并且保持所述致动器的闭合状态;以及一第二锁定部,其从所述按压部的后端向一后部水平地延伸,并且保持所述致动器的一打开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速率信号传输的FFC/FPC连接器,其中,各接地端子包括:一屏蔽接触点部,其插入在所述基座的后部的端子插入端口中,并且与所述线缆的上部的一屏蔽垫接触;

一钩部,其在与所述屏蔽接触点部间隔开的一下部处向一前部突出,并且连结于所述基座;以及一接地接触点部,其从所述屏蔽接触点部的和所述钩部的一连接部向一后部延伸,并且焊接于所述基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高速率信号传输的FFC/FPC连接器,其中,所述致动器具有通过使所述主体部的一部分凹陷而形成的一端子隐藏凹部,用以当所述接地端子在所述基座的后部插入时,防止碰撞所述屏蔽接触点部。

说明书 :

用于高速信号传输的FFC/FPC连接器

[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本申请主张于2016年8月30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KR10-2016-0110854的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通过援引其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0003]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扁平线缆(FFC)/柔性印刷电路板(FPC)连接器,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FFC/FPC连接器,其能够通过最小化一接触端子的厚度来实现薄型化(slimness),并且通过最小化经由接触端子传输的信号的涡流(vortex)的产生来实现高速传输。

背景技术

[0004] 随着近来的电子产品小型化和针对提高性能的开发,更多数量的电子元件布置在一印刷电路板(PCB)上,且因此,多个信号并行地输入到产品或从产品输出。为了电连接这些元件,一柔软的柔性扁平线缆(FFC)、一柔性印刷电路(FPC)等被广泛使用。FFC或FPC(以下称为一“线缆”)通过平行布置多个电极形成一根线缆,并且与一硬质(hard)PCB相比具有高的设计自由度的特性。这种线缆可拆卸地连接于在一基板上安装的一连接器,并且经由所述连接器与基板电连接。
[0005] 图1是示出一相关技术的连接器的一立体图,而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一接触端子的一连结结构的一剖视图。
[0006] 如图1所示,连接器1安装于一电子元件的一基板3上,并且使一线缆2插入其一侧以将线缆2和基板3电连接。这种连接器1包括:一基座10,具有在其一侧形成的多个端子插入端口;多个接触端子20,沿基座10的一纵向以规定间距布置,以连结于所述多个端子插入端口;一致动器30,其通过进行旋转使线缆2固定于基座10/与基座10上解除固定,且同时使线缆2与接触端子20接触/使线缆2与接触端子20脱离;以及一安装钉(fitting nail)40,用于将基座10固定于基板3。
[0007] 如图2所示,各接触端子20具有:一前部,其分成与线缆2接触的一下接触部21以及用于固定致动器30的一转轴31的一上支撑部22;以及一后部,其具有从其突出到一下侧以与基板3接触的一基板接触点部23。基板接触点部23以诸如表面安装技术等的方法与基板3形成接触点,从而使接触端子20固定于基板3。
[0008] 具有上述构造的接触端子20通过下接触部21和基板接触点部23将线缆2和基板3电连接,使得信号传输。然而,由于接触端子20的下接触部21和上支撑部22具有复杂的形状,所以输入到基板接触点部23的信号不是通过下接触部21直接传输给线缆2,而是会经过上支撑部22,这导致信号反射。由上支撑部22引起的信号反射现象干扰信号的高速传输,并且存在的问题是,具有上述形状的接触端子20不适用于高速传输的一连接器。
[0009] 此外,相关技术的连接器1对用于在接触端子20处固定或解除固定线缆2的致动器30进行限制(regulate)。如图所示,致动器30的转轴31固定于在接触端子20的上支撑部22上形成的一插入凹部24,且转轴31的横截面形成一凸轮结构,使得一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的旋转由提供一向下侧施加的压力的上支撑部22限制。然而,上述相关技术的连接器1存在的问题是,根据致动器30的旋转,从转轴31施加到上支撑部22的接触力被传递到基板接触点部23,且基板接触点部23和基板3之间的接触点根据致动器30的重复旋转而受到接触力的影响,且因此产生接触点不良或甚至破坏接触点。
[0010] 专利文献0001:韩国实用新型登记专利KR20-0460172(2012年8月27日登记、名称为“用于高速率信号传输的连接器”)
[0011] 专利文献0002:韩国实用新型登记专利KR10-1378702(2014年3月20日登记、名称为“电连接器”)

发明内容

[0012]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且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速率信号传输的FFC/FPC连接器,其通过防止在一线缆与一基板之间的传输信号的过程中的信号反射现象而能够实现高速传输。
[0013]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速率信号传输的FFC/FPC连接器,其通过最小化用于传输信号一接触端子和一接地端子的高度来有利于实现薄型化并降低噪声。
[0014]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速信号传输的FFC/FPC连接器,其通过防止用于固定或解除固定线缆的致动器的旋转影响接触端子而能够防止由致动器的旋转引起的一接触端子的接触点不良或接触点损坏。
[001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高速率信号传输的FFC/FPC连接器包括:一基座,其具有形成在其前部的一线缆插入端口,并且具有形成在其后部的多个端子插入端口;多个接触端子,各接触端子包括:一线缆接触点部,插入在所述基座的后部的所述端子插入端口中并与一线缆的一信号垫接触;以及一基板接触点部,朝向所述线缆接触点部的后部延伸并焊接于一基板,所述多个接触端子将插入所述线缆插入端口中的所述线缆和所述基板电连接,以传输信号;一对安装钉,其在所述基座的两侧焊接于所述基板时将所述基座固定于所述基板;一致动器,其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上部,且包括按压所述线缆的一主体部和一旋转部,所述旋转部包括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下部的多个壳插入端口以及沿纵向形成于各壳插入端口的且形成所述主体部的一旋转中心的转轴,所述致动器通过进行旋转固定插入所述基座中的所述线缆/解除固定插入所述基座中的所述线缆;一金属壳,其在所述致动器的下部连结于所述基座,且包括:一框部,沿纵向形成;壳固定部,从所述框部的两端向下部延伸同时形成一台阶部,并焊接于所述基板;以及多个限制部,相对所述框部的前部突出同时沿纵向在所述多个限制部之间形成一间隙,并插入所述致动器的对应的壳插入端口中以按压所述转轴,所述金属壳用于防止由旋转引起的所述致动器的移动;以及多个接地端子,其插入在所述基座的后部的所述端子插入端口中,且与插入所述线缆插入端口中的所述线缆接触,用以通过所述基板消除异常信号。
[0016] 在本示例中,所述金属壳的各限制部可包括:一限制臂,相对所述框部的前部突出并延伸;一锁定片,其从所述限制臂的前端向下弯折;以及一支撑片,其向所述限制臂的一侧延伸,所述支撑片处于与所述锁定片确保一空间的位置,且所述支撑片使一端向下弯折。各限制部可构造为限制位于所述限制臂和位于所述锁定片和支撑片之间的所述空间的所述转轴的向上、向前以及向后的移动。
[0017] 此外,所述致动器的各壳插入端口可包括通过使所述主体部的一部分凹陷形成的一支撑片隐藏凹部,用以防止所述支撑片和所述主体部彼此碰撞。
[0018] 此外,各安装钉可包括:一钉固定部,其从一竖直的连接部的下端向外侧水平地延伸;一按压部,其从所述竖直的连接部的上端向内侧水平地延伸;一第一锁定部,其从所述按压部的内侧的一端弯折并向下侧延伸,并且保持所述致动器的闭合状态;以及一第二锁定部,其从所述按压部的后端向一后部水平地延伸,并且保持所述致动器的一打开状态。
[0019] 此外,各接地端子可包括:一屏蔽接触点部,其插入在所述基座的后部的端子插入端口中,并且与所述线缆的上部的一屏蔽垫接触;一钩部,其在与所述屏蔽接触点部间隔开的一下部处向一前部突出,并且连结于所述基座;以及一接地接触点部,其从所述屏蔽接触点部的和所述钩部的一连接部向一后部延伸,并且焊接于所述基板。所述致动器可具有通过使所述主体部的一部分凹陷而形成的一端子隐藏凹部,用以当所述接地端子在所述基座的后部插入时,防止碰撞所述屏蔽接触点部。
[0020] 本发明给出以下效果。
[0021] 根据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发明,线缆和基板之间形成的用以传输信号的接触端子形成为从前部纵长延伸至后部的一直线的形状,使得具有消除和最小化在接触端子内部传输的信号的反射或涡流现象的效果,并能够实现高速信号传输。
[0022] 此外,根据本发明,接触端子形成为从前部纵长延伸至后部的一直线的形状,且因此能够减小端子的高度,并且最终,能够降低连接器的整体厚度。因此,能够实现一薄型化的线缆连接器。
[0023] 此外,因为接触端子和接地端子在基座的后部被连结,所以本发明具有易于组装连接器的效果。
[0024] 此外,根据本发明,因为接触端子不受致动器的旋转的影响,所以在接触端子和基板之间不会发生接触点不良。

附图说明

[0025] 通过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更清楚,在附图中:
[0026] 图1是示出一相关技术的连接器的一立体图;
[0027]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一接触端子的一连结结构的一剖视图;
[0028]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在一连结状态下的一连接器的一立体图;
[0029] 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连接器的一分解立体图;
[0030]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示范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一接触端子的一连结结构的一剖视图;
[0031] 图6是部分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示范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一致动器和一金属壳的一连结结构的一剖开图;
[0032]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示范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金属壳的一立体图;
[0033] 图8是部分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示范性实施例的从一不同的方向观察的连接器的致动器和金属壳的连结结构的一剖开图;
[0034]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示范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一安装钉的一立体图;
[0035]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示范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致动器的一第一锁定结构的放大图;
[0036]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示范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致动器的一第二锁定结构的一放大图;
[0037]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示范性实施例的一接地端子的一连结结构的一放大图;以及
[0038]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示范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接触端子的连结结构的一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通过下面将说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所实现的技术目的和本发明的实施例将是显而易见的。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0040]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在一连结状态下的一连接器的一立体图,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连接器的一分解立体图,而图5是示出连结状态下的图3所示的连接器的一剖视图。
[0041] 首先,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FFC连接器包括一基座100、多个接触端子200、多个接地端子300、多个安装钉400、一致动器500以及一金属壳600。具有上述构造的连接器可以安装于在其上印刷有一预定的电路的一基板3上,并且可以将插入其一侧的一线缆2和基板3连接,同时将线缆2的连接固定,以允许各种信号在它们之间传输(以下线缆连接的一侧将称为一“前部”并且其相对侧将将称为一“后部”)。
[0042] 具体地,基座100构造为形成连接器的一主体,并且设置有多个接触端子200插入其中的多个端子插入端口110。多个端子插入端口110可以在水平方向上以一预定的间距彼此间隔形成,以使对应的接触端子200与之连结,并且接地端子300可以连结于最外侧的端子插入端口110。基座100的后部是敞开的且多个端子插入端口110构造为允许多个接触端子200和多个接地端子300通过基座100的后部与之连结。这种基座100由一非导电合成树脂形成以电绝缘对应的接触端子200。
[0043] 此外,基座100可包括形成在线缆2插入的前部的一引导盖(未示出),以引导线缆2的插入。
[0044] 接触端子200构造为将线缆2和基板3电连接且在它们之间传输信号,并且插入基座100的对应的端子插入端口110中并布置在基座100上。多个接触端子200由导电金属形成,且各接触端子200的前端(front terminal)形成一与线缆2的一下表面的一信号垫接触的线缆接触点部210而后端(rear terminal)形成与基板3的一信号电极接触的一基板接触点部220。因此,接触端子200将线缆2和基板3电连接并且用作在它们之间传输信号的一通路。
[0045] 多个接地端子300构造为消除(discharge)线缆2中产生的异常信号(诸如电磁干扰(EMI)、噪声等)至基板3,并插入形成在基座100的两侧的端子插入端口110中并连结于基座100。多个接地端子300由导电金属形成,且各接地端子300的前端形成与线缆2的一上表面的一屏蔽垫接触的一屏蔽接触点部310而后端形成与基板3的一接地电极接触的一接地接触点部320。这样的接地端子300吸收线缆2中产生的异常信号并通过基板3将其消除。
[0046] 多个安装钉400构造为将基座100固定于基板3且最终将连接器固定于基板3,因为基座100形成连接器的主体。各安装钉400包括:形成在其外侧的下端的一钉固定部420,用以固定于基板3;以及形成在其一内侧的上端的一按压部430,用以按压基座100。此外,安装钉400能够保持致动器500闭合或打开,以便允许线缆2稳定地进入接触端子200和接地端子300或允许线缆2容易地插入基座100中。要做到这点,安装钉400还包括用于固定致动器500的一第一锁定部440以及一第二锁定部450。
[0047] 具有上述构造的安装钉400在基座100的两侧通过焊接而连结于基板3,从而固定基座100。
[0048] 致动器500构造为通过进行旋转使线缆2固定于基座100/与基座100上解除固定且同时使线缆2与接触端子200接触/使线缆2与接触端子200脱离,并连结于基座100的一上部而后端用作一转轴。这种致动器500包括形成在其前部的用以按压线缆2的一主体部510以及形成在其后部的用以旋转主体部510的一旋转部520,且旋转部520包括:多个壳插入端口521,金属壳600连结于多个壳插入端口521;以及一转轴522。
[0049] 金属壳600构造为将致动器500固定于基座100,且包括:在面向基座100的两侧的一纵向上形成的一框部610、形成在框部610的两端的用以焊接于基板3的壳固定部620以及突出到框部610的前部的用以限制致动器500的限制部630。多个限制部630沿纵向以一预定的间距彼此间隔,且分别插入致动器500的多个壳插入端口521中,以防止致动器500移动。
[0050] 具有上述构造的FFC连接器根据致动器500旋转与否来允许线缆2固定于基座100或与基座100解除固定且同时允许线缆2与接触端子200和接地端子300接触或与接触端子200和接地端子300脱离。在这种情况下,用以传输信号的一信号垫2a形成于线缆2的下表面上,而用以阻断(block)EMI或噪声的一屏蔽垫2b形成于线缆2的上表面上,且接触端子200和接地端子300分别与信号垫2a和屏蔽垫2b接触或与信号垫2a和屏蔽垫2b脱离。以下将详细说明各部件的连结结构和操作。
[0051]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示范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一接触端子的一连结结构的一剖视图。
[0052]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接触端子200由导电金属形成,且前端的线缆接触点部210和后端的基板接触点部220构造为经由中央的一连接部230而具有从前部到后部的一预定的长度。线缆接触点部210可包括从前端向上突出的一个或多个接触突部211,以提高与信号垫2a的接触率。
[0053] 接触端子200形成一大致直线(linear)的形状,其中线缆接触点部210和基板接触点部220在竖直方向上形成一预定的台阶部,且线缆接触点部210插入基座100的端子插入端口110中以面向前部,并且后部的基板接触点部220与基板3接触并固定于基板3。
[0054] 具有上述构造的接触端子200的连接器通过在线缆2插入基座100中的情况下将致动器500旋转到前部(即横向旋转)固定线缆2且同时使接触端子200与信号垫2a接触。在这种状态下,基板3和线缆2彼此电连接、传输信号,且基板3的信号通过穿过接触端子200而传输到线缆2。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接触端子200形成呈一大致直线的形状的一信号移动通路,所以在接触端子200中不会出现信号反射或涡流现象,使得能够实现高速率信号传输。
[0055] 此外,由于具有上述构造的接触端子200在线缆接触点部210和基板接触点部220形成一最小台阶部的情况下以大致直线形成,所以接触端子200的高度最小化并且连接器的整个厚度可以减小。
[0056] 图6是部分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示范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一致动器和一金属壳的一连结结构的一剖开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示范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金属壳的一立体图,而图8是部分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示范性实施例的从一不同的方向观察的连接器的致动器和金属壳的连结结构的一剖开图。
[0057] 参照这些图,本发明的致动器500包括在其前部沿基座100的纵向纵长(lengthways)地形成的用以按压线缆2的主体部510以及形成在其后部的用以在主体部510的后端旋转主体部510的旋转部520。致动器500的旋转部520具有以预定的间隔布置的多个壳插入端口521,以允许金属壳600的多个限制部630插入其中,且转轴522连接于对应的壳插入端口521并沿纵向(y方向)形成。
[0058] 本发明的金属壳600包括:沿纵向(y方向)形成的框部610;壳固定部620,从框部610的两端向下延伸并沿水平方向弯折,以焊接于基板3;以及多个限制部630,沿纵向以预定的间距布置且突出到框部610的前部(x方向)。
[0059] 框部610形成为在基座100的纵向(y方向)上具有一预定的长度,且将多个限制部630彼此连接。壳固定部620具有在水平方向上的焊接于基板3的下表面,从而使金属壳600固定于基板3,且限制部630插入致动器500的壳插入端口521中,用以防止由于旋转引起的致动器500的移动。
[0060] 多个限制部630可以以预定的间距形成,以对应于致动器500的多个壳插入端口521的位置,且各限制部630可包括:一限制臂631,相对框部610的前部突出并延伸;一锁定片632,从限制臂631的前端向下弯折;以及一支撑片633,向限制臂631的一侧延伸并使其一端向下弯折。在这种情况下,支撑片633形成在与锁定片632确保一预定的空间(g)的位置,并且转轴522插入空间(g)中。
[0061] 当限制部630插入致动器500的壳插入端口521中时,金属壳600被连结,且被连结成允许转轴522位于在限制臂631的下侧的锁定片632和支撑片633之间的空间(g)中。在上述的连结结构中,致动器500的转轴522从上侧被限制臂631按压且因此防止向上(z方向)移动,并且致动器500的转轴522被前部的锁定片632锁定且因此防止向前(x方向)移动,并且致动器500的转轴522由后部的支撑片633支撑且因此防止向后(-x方向)移动。因此,金属壳600的限制部630将转轴522限制成位于正确的位置且防止由于旋转引起的致动器500的移动,且结果,限制部630能够防止可能由致动器500的移动引起的线缆2和接触端子200之间的接触不良。
[0062] 同时,本发明的致动器500构造为容易与金属壳600组装并能够顺畅地旋转。
[0063] 参照图8,通过在使主体部510的一部分的一支撑片方向(-y方向)上凹陷,一支撑片隐藏凹部523形成于壳插入端口521,以隐藏限制部630的支撑片633。在致动器500旋转到前部的一状态下(即闭合状态),支撑片633不会与致动器500的主体部510碰撞,但是在致动器500旋转到上侧的一状态下(即打开状态),突出到限制臂631的侧部的支撑片633会与主体部510的后端碰撞,并且与致动器500的旋转发生干涉。因此,由于当本发明的致动器500旋转到上侧时支撑片633隐藏在支撑片隐藏凹部523中,所以致动器500可以不与支撑片633发生干涉而容易地旋转。
[0064]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示范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一安装钉的一立体图,而图10和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示范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致动器的一锁定结构的放大图,且对应地示出在闭合状态下和打开状态下锁定致动器的结构。
[0065] 首先,参照图9,根据本发明的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安装钉400可以由具有一预定的刚性的一金属框形成,并且包括沿竖直方向形成的一连接部410、从连接部410的下端水平地向外侧延伸的钉固定部420、从连接部410的上端向内侧水平地延伸的按压部430、从按压部430的内侧的一端弯折并向下延伸的第一锁定部440以及从按压部430的后端向后部水平地延伸的第二锁定部450。
[0066] 在本示例中,钉固定部420构造为将安装钉400固定于基板3且使下表面焊接于基板3的一预定的区域,并且当钉固定部420焊接于基板3时,按压部430通过按压基座100的一侧部的上表面而将基座100固定于基板3。
[0067] 第一锁定部440构造为锁定致动器500以保持致动器500的闭合状态(即横向旋转状态),且一引导突部441以及一锁定凹部442形成在一接触面上,所述接触面从按压部430的前部位置弯折并延伸至下侧且与致动器500接触。引导突部441形成弯曲成相对于一向下方向凸出的一弯曲的形状,且锁定凹部442与引导突部441连续并形成一相对凹入的凹槽形状(recess shape)。
[0068] 同时,如图10A和图10B所示,致动器500具有形成于其一侧表面上的一凸出的锁定突部530。锁定突部530对应于第一锁定部440的锁定凹部442,并且具有形成凸出的曲面或倾斜面的一上表面和一下表面。
[0069]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发明中,如图10B所示,在致动器500的闭合状态下,锁定突部530位于锁定凹部442中,且由引导突部441防止锁定突部530向上移动。因此,只要在闭合状态下没有一定的外力强制施加于主体部510,致动器500就可以保持在闭合状态下。
[0070] 此外,引导突部441和锁定突部530在竖直方向上形成凸出的曲面或倾斜表面,使得当致动器500闭合或打开时,锁定突部530可以容易地沿引导突部441的曲面插入锁定凹部442中或从锁定凹部442中脱出。
[0071] 第二锁定部450构造为锁定致动器500以保持致动器500的打开状态(即一纵向旋转状态),且具有形成在其前端的以一预定的长度延伸至按压部430的后部且连接于按压部430的一固定端451以及形成在其后端的一自由端452。这种第二锁定部450的自由端452相对于用作一轴的固定端451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一预定的弹性。
[0072] 同时,致动器500包括从转轴522向一侧部延伸的一锁定轴540,且锁定轴540具有沿圆周方向以一预定的距离彼此间隔的一对轴突部541。所述一对的轴突部541与第二锁定部450的下表面接触并且在致动器500的打开状态下被自由端452弹性地按压,并且由于轴突部541之间的距离,防止致动器500在打开状态下旋转。因此,只要在打开状态下没有一定的外力强制施加于主体部510,致动器500就可以保持在打开状态下。在这种情况下,彼此间隔的所述一对轴突部541可以彼此连接以通过彼此而成平面。
[0073] 具有上述构造的安装钉400在基座100的两侧连结于基板3,且致动器500在闭合状态下或打开状态下在两侧被锁定。
[0074]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示范性实施例的一接地端子的一连结结构的一放大图,而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示范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接触端子的连结结构的一剖视图。
[0075] 如这些图中所示,本发明的接地端子300包括与线缆2接触的屏蔽接触点部310、防止与基座100脱离的一钩部330、与基板3接触的接地接触点部320以及连接前述所有部的一连接部340。
[0076] 屏蔽接触点部310向前部突出并且与线缆2的屏蔽垫2b接触,从而通过接地接触点部320将线缆2中产生的EMI和噪声信号至基板3消除。屏蔽接触点部3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接触突部311,突出到其前端的下部,以提高与屏蔽垫2b的接触率。
[0077] 钩部330在屏蔽接触点部310的下方以一预定的距离与屏蔽接触点部310间隔,并且向前部突出,且可包括突出到其前端的上部的一个或多个钩突部331。钩部330通过紧配合(tight fitting)插入基座100的两侧处的最外侧的端子插入端口110中,从而将接地端子300固定于基座100且防止接地端子300脱出。在这种情况下,与钩突部331对应的一钩凹部332形成在基座100上,使得通过钩突部331和钩凹部332的接合能够防止接地端子300脱离。
[0078] 接地接触点部320通过从屏蔽接触点部310和钩部330的连接部340向后部延伸而形成,并且焊接于基板3的一接地电极。
[0079] 同时,致动器500具有:一屏蔽插入端口550,用以允许接地端子300的屏蔽接触点部310插入其中;以及一屏蔽突部551,形成在屏蔽插入端口550上以在闭合状态下按压屏蔽接触点部310且使屏蔽接触点部310与线缆2的上表面接触。此外,致动器500具有通过使主体部510的一部分凹陷而形成的一端子隐藏凹部552,以便当在打开状态下接地端子300组装在基座100的后部时,防止碰撞屏蔽接触点部310。因此,由于接地端子300在组装时不受致动器500的影响,并且特别地,在接触端子200的组装过程的同时容易地组装在基座100的后部,因此能够增强可组装性。
[0080] 具有上述构造的接地端子300在基座100的两侧与基座100组装,以将线缆2至基板3的EMI和噪声信号消除,并且可以根据连接器的长度还组装在连接器的中间的一预定的位置处。
[0081] 尽管已经参照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可以由此进行各种改变,并且其他等同实施例也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