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带动货物进行平移的节能型起重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082331.7

文献号 : CN10965026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黄晓迪

申请人 : 杨松平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带动货物进行平移的节能型起重机,包括支撑架、电机、钢丝绳和吊钩,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设置有顶板,且顶板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上,且电机位于顶板的下方,所述电机的左端设置有转轴,且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并且第一限位块与限位套筒相互连接,所述限位套筒的左方设置有卷轮,且卷轮上缠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穿过滑轮与吊钩固定连接。该便于带动货物进行平移的节能型起重机,该起重机通过一个电机便可带动货物进行上下运输和平移的工作,从而有效的降低了该起重机的耗能情况,增加了该起重机的节能效果,避免该起重机需要使用多个驱动装置。

权利要求 :

1.一种便于带动货物进行平移的节能型起重机,包括支撑架(1)、电机(4)、钢丝绳(9)和吊钩(1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顶端设置有顶板(2),且顶板(2)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3),所述电机(4)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3)上,且电机(4)位于顶板(2)的下方,所述电机(4)的左端设置有转轴(5),且转轴(5)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块(6),并且第一限位块(6)与限位套筒(7)相互连接,所述限位套筒(7)的左方设置有卷轮(8),且卷轮(8)上缠绕有钢丝绳(9),所述钢丝绳(9)穿过滑轮(10)与吊钩(11)固定连接,且滑轮(10)设置在第二支撑板(12)上,所述第二支撑板(12)与固定架(13)的前端相互连接,且固定架(13)与顶板(2)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2)通过连接板(14)与第三支撑板(15)固定连接,且第三支撑板(15)位于第二支撑板(12)的后方,所述第三支撑板(15)上设置有螺杆(16),且螺杆(16)贯穿第三支撑板(15),所述第三支撑板(15)的内部安装有连接轴(17),且连接轴(17)穿过第三支撑板(15),所述连接轴(17)的内部安装有推杆(18),且推杆(18)穿过连接轴(17),所述顶板(2)的底面固定安装有直板(19),且直板(19)的底面设置有第一齿块(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带动货物进行平移的节能型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与顶板(2)构成滑动结构,且第一支撑板(3)与第三支撑板(15)为焊接连接,并且第三支撑板(15)与顶板(2)构成滑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带动货物进行平移的节能型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筒(7)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701),且第一限位槽(701)与第一限位块(6)相互连接,所述限位套筒(7)的外表面右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圆板(702),且固定圆板(702)上开设有齿槽(703),并且固定圆板(702)上设置有第二齿块(704),所述限位套筒(7)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卡板(705),所述固定圆板(702)通过第二齿块(704)和第一齿块(20)与直板(19)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带动货物进行平移的节能型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筒(7)通过第一限位槽(701)和第一限位块(6)与转轴(5)构成滑动结构,且第一限位块(6)的个数设置有4个,并且4个第一限位块(6)在转轴(5)上等角度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带动货物进行平移的节能型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轮(8)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801),且固定板(801)与卡板(705)相互连接,所述卷轮(8)的左侧开设有限位孔(802),所述固定板(801)与卡板(705)为卡合连接,且卡板(705)的右视为正六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带动货物进行平移的节能型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16)的右端设置有转杆(1601),且转杆(1601)的右端固定安装有齿轮(1602),所述转杆(1601)与螺杆(16)构成旋转结构,且螺杆(16)与第三支撑板(15)为螺纹连接,所述齿轮(1602)通过齿槽(703)与固定圆板(702)啮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带动货物进行平移的节能型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17)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套筒(1701),且固定套筒(1701)位于第三支撑板(15)的内部,所述连接轴(17)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702)和第三限位槽(1703),所述固定套筒(1701)与第三支撑板(15)为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于带动货物进行平移的节能型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18)的右端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1801),所述推杆(18)的右端外侧设置有连接弹簧(1802),且连接弹簧(1802)位于连接轴(17)的内部,所述推杆(18)的右侧固定安装有限位轴(1803),且限位轴(1803)穿过连接轴(17),所述推杆(18)和限位轴(1803)通过连接弹簧(1802)与连接轴(17)构成伸缩结构,所述第二限位块(1801)与第二限位槽(1702)为卡合连接,且第二限位块(1801)与第三限位槽(1703)构成滑动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便于带动货物进行平移的节能型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轴(1803)与限位孔(802)为卡合连接,且限位孔(802)在卷轮(8)上等角度分布。

说明书 :

一种便于带动货物进行平移的节能型起重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带动货物进行平移的节能型起重机。

背景技术

[0002] 起重机是一种建筑领域中对较重的物体进行移动工作的设备,有利于将物体通过起重机进行运输的工作,常见的起重机通过电机、钢丝绳和吊钩对物体进行上下的运输,从而便于在建筑施工中,将地面的物体运输到相应的楼层中,但是现有的起重机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0003] 1、该起重机在对货物进行上下运输的过程中,当货物运输到相应的高度后,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对钢丝绳的拉动或是通过拉杆进行拉动,才能将吊钩上的货物进行取下的工作,存在了较高的风险性,同时容易使货物产生较大的晃动幅度;
[0004] 2、通过其它设备对该起重机进行移动工作,将货物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进行取下工作,虽然增加了货物的平稳性和降低了风险,但该起重机需要使用到其它的驱动装置,提高了能源的损耗,不利于节能。
[0005]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便于带动货物进行平移的节能型起重机,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带动货物进行平移的节能型起重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起重机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对钢丝绳的拉动或是通过拉杆进行拉动,存在了较高的风险性,同时容易使货物产生较大的晃动幅度,使用其它设备对该起重机进行平移会提高能源的损耗,不利于节能的问题。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带动货物进行平移的节能型起重机,包括支撑架、电机、钢丝绳和吊钩,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设置有顶板,且顶板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上,且电机位于顶板的下方,所述电机的左端设置有转轴,且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并且第一限位块与限位套筒相互连接,所述限位套筒的左方设置有卷轮,且卷轮上缠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穿过滑轮与吊钩固定连接,且滑轮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二支撑板与固定架的前端相互连接,且固定架与顶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连接板与第三支撑板固定连接,且第三支撑板位于第二支撑板的后方,所述第三支撑板上设置有螺杆,且螺杆贯穿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内部安装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穿过第三支撑板,所述连接轴的内部安装有推杆,且推杆穿过连接轴,所述顶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直板,且直板的底面设置有第一齿块。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与顶板构成滑动结构,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为焊接连接,并且第三支撑板与顶板构成滑动结构。
[0009] 优选的,所述限位套筒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且第一限位槽与第一限位块相互连接,所述限位套筒的外表面右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圆板,且固定圆板上开设有齿槽,并且固定圆板上设置有第二齿块,所述限位套筒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卡板,所述固定圆板通过第二齿块和第一齿块与直板啮合连接。
[0010] 优选的,所述限位套筒通过第一限位槽和第一限位块与转轴构成滑动结构,且第一限位块的个数设置有4个,并且4个第一限位块在转轴上等角度分布。
[0011] 优选的,所述卷轮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与卡板相互连接,所述卷轮的左侧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固定板与卡板为卡合连接,且卡板的右视为正六边形。
[0012] 优选的,所述螺杆的右端设置有转杆,且转杆的右端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螺杆与第三支撑板为螺纹连接,所述齿轮通过齿槽与固定圆板啮合连接。
[0013]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套筒,且固定套筒位于第三支撑板的内部,所述连接轴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所述固定套筒与第三支撑板为螺纹连接。
[0014] 优选的,所述推杆的右端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所述推杆的右端外侧设置有连接弹簧,且连接弹簧位于连接轴的内部,所述推杆的右侧固定安装有限位轴,且限位轴穿过连接轴,所述推杆和限位轴通过连接弹簧与连接轴构成伸缩结构,所述第二限位块与第二限位槽为卡合连接,且第二限位块与第三限位槽构成滑动结构。
[0015] 优选的,所述限位轴与限位孔为卡合连接,且限位孔在卷轮上等角度分布。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带动货物进行平移的节能型起重机;
[0017] 1、该起重机通过一个电机便可带动货物进行上下运输和平移的工作,从而有效的降低了该起重机的耗能情况,增加了该起重机的节能效果,避免该起重机需要使用多个驱动装置;
[0018] 2、卡板在需要与固定板进行分离工作时,首先将限位轴与限位孔进行卡合连接,从而有效的使卡板与固定板分离后,卷轮保持固定的工作,提高了卷轮的稳定性,避免货物出现坠落的现象;
[0019] 3、工作人员通过对螺杆的旋转进行对限位套筒的移动工作,从而便于对限位套筒进行左右移动的工作,提高了工作人员操作的便捷性,同时限位套筒在进行旋转时,通过齿槽带动齿轮和转杆在螺杆上进行旋转工作,从而提高了螺杆的稳定性,避免螺杆跟随限位套筒一起进行旋转工作。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整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连接轴和推杆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发明螺杆和卷轮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发明第一限位块与限位套筒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发明卷轮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为本发明整体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 图8为本发明整体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 图中:1、支撑架;2、顶板;3、第一支撑板;4、电机;5、转轴;6、第一限位块;7、限位套筒;701、第一限位槽;702、固定圆板;703、齿槽;704、第二齿块;705、卡板;8、卷轮;801、固定板;802、限位孔;9、钢丝绳;10、滑轮;11、吊钩;12、第二支撑板;13、固定架;14、连接板;15、第三支撑板;16、螺杆;1601、转杆;1602、齿轮;17、连接轴;1701、固定套筒;1702、第二限位槽;1703、第三限位槽;18、推杆;1801、第二限位块;1802、连接弹簧;1803、限位轴;19、直板;20、第一齿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0] 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带动货物进行平移的节能型起重机,包括支撑架1、电机4、钢丝绳9和吊钩11,支撑架1的顶端设置有顶板2,且顶板2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3,电机4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3上,且电机4位于顶板2的下方,电机4的左端设置有转轴5,且转轴5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块6,并且第一限位块6与限位套筒7相互连接,限位套筒7的左方设置有卷轮8,且卷轮8上缠绕有钢丝绳9,钢丝绳9穿过滑轮10与吊钩11固定连接,且滑轮10设置在第二支撑板12上,第二支撑板12与固定架13的前端相互连接,且固定架13与顶板2的前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12通过连接板14与第三支撑板15固定连接,且第三支撑板15位于第二支撑板12的后方,第三支撑板15上设置有螺杆16,且螺杆16贯穿第三支撑板15,第三支撑板15的内部安装有连接轴17,且连接轴17穿过第三支撑板
15,连接轴17的内部安装有推杆18,且推杆18穿过连接轴17,顶板2的底面固定安装有直板
19,且直板19的底面设置有第一齿块20;
[0031] 第一支撑板3与顶板2构成滑动结构,且第一支撑板3与第三支撑板15为焊接连接,并且第三支撑板15与顶板2构成滑动结构,有利于第一支撑板3和第三支撑板15进行稳定的平移工作,从而便于货物进行移动的工作;
[0032] 限位套筒7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701,且第一限位槽701与第一限位块6相互连接,限位套筒7的外表面右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圆板702,且固定圆板702上开设有齿槽703,并且固定圆板702上设置有第二齿块704,限位套筒7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卡板705,固定圆板702通过第二齿块704和第一齿块20与直板19啮合连接,有利于限位套筒7通过移动与第一齿块20进行连接,且第一齿块20的位置是固定的,从而限位套筒7通过自身的旋转运行进行平移的工作,有效的使货物进行平移的工作运转;
[0033] 限位套筒7通过第一限位槽701和第一限位块6与转轴5构成滑动结构,且第一限位块6的个数设置有4个,并且4个第一限位块6在转轴5上等角度分布,从而方便限位套筒7在转轴5进行滑动的工作,同时便于转轴5带动限位套筒7进行旋转的工作,提高了限位套筒7与转轴5连接的稳定性;
[0034] 卷轮8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801,且固定板801与卡板705相互连接,卷轮8的左侧开设有限位孔802,固定板801与卡板705为卡合连接,且卡板705的右视为正六边形,有利于限位套筒7通过卡板705和固定板801进行卷轮8卡合连接,同时方便限位套筒7在进行旋转时带动卷轮8进行旋转的工作,便于卷轮8对钢丝绳9进行收放工作;
[0035] 螺杆16的右端设置有转杆1601,且转杆1601的右端固定安装有齿轮1602,转杆1601与螺杆16构成旋转结构,且螺杆16与第三支撑板15为螺纹连接,齿轮1602通过齿槽703与固定圆板702啮合连接,有利于工作人员通过对螺杆16的旋转带动固定圆板702进行移动的工作,从而带动限位套筒7进行移动,同时限位套筒7在进行旋转时不会带动螺杆16进行转动工作;
[0036] 连接轴17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套筒1701,且固定套筒1701位于第三支撑板15的内部,连接轴17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702和第三限位槽1703,固定套筒1701与第三支撑板15为螺纹连接,便于工作人员通过对连接轴17的旋转,使连接轴17通过固定套筒1701在第三支撑板15上进行旋转移动的工作,方便对推杆18的位置进行限位的工作,提高了推杆18的稳定性;
[0037] 推杆18的右端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1801,推杆18的右端外侧设置有连接弹簧1802,且连接弹簧1802位于连接轴17的内部,推杆18的右侧固定安装有限位轴1803,且限位轴1803穿过连接轴17,推杆18和限位轴1803通过连接弹簧1802与连接轴17构成伸缩结构,第二限位块1801与第二限位槽1702为卡合连接,且第二限位块1801与第三限位槽1703构成滑动结构,有利于工作人员通过对推杆18的拉动旋转工作,使推杆18带动限位轴1803进行移动的工作,从而进行对卷轮8位置的固定工作;
[0038] 限位轴1803与限位孔802为卡合连接,且限位孔802在卷轮8上等角度分布,限位轴1803通过与限位孔802的卡合连接对卷轮8位置进行固定,同时限位孔802的等角度分布便于限位轴1803更加容易的与限位孔802进行卡合连接。
[0039]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根据图1和图7-8,首先将电机4通过电源线接通外界电源后进行启动,电机4为市场上已知的和现有的技术,在此不做详细的描述,使电机4带动转轴5进行旋转工作,从而使转轴5通过第一限位块6和第一限位槽701带动限位套筒7进行旋转,同时限位套筒7通过卡板705和固定板801带动卷轮8进行旋转,使卷轮8带动钢丝绳9进行延伸和收缩的工作,从而使钢丝绳9通过滑轮10带动吊钩11进行升降工作,进行对货物的运输工作,当将货物运输到对应的高度时,通过控制按钮关闭电机4;
[0040] 根据图1-3和图6,手动将推杆18向左进行拉动,使推杆18带动限位轴1803在连接轴17的内部向左进行移动,从而使连接弹簧1802进行收缩运转,同时推杆18带动第二限位块1801与第二限位槽1702相互分离,接着手动将推杆18旋转180°,手动慢慢松开推杆18,使推杆18通过连接弹簧1802对限位轴1803的推动进行向右滑动的工作,从而使推杆18上的第二限位块1801滑进第三限位槽1703的内部,然后限位轴1803通过限位轴1803的推动滑动至与限位孔802卡合连接,接着手动对连接轴17进行顺时针旋转,使连接轴17带动固定套筒1701在第三支撑板15的内部进行旋转右移的工作,从而使连接轴17在限位轴1803上向右进行滑动,对限位轴1803的位置进行限位的工作,避免限位轴1803移出限位孔802的内部,然后按照上述原理对另一个连接轴17和推杆18进行相同操作;
[0041] 根据图1和图4-5,接着手动顺时针旋转螺杆16,使螺杆16在第三支撑板15上进行旋转右移工作,从而使螺杆16通过转杆1601、齿轮1602和齿槽703带动固定圆板702进行右移工作,然后固定圆板702带动限位套筒7通过第一限位槽701和第一限位块6在转轴5上进行右移工作,使限位套筒7带动卡板705与固定板801相互分离,从而使固定圆板702上的第二齿块704移动至与直板19上的第一齿块20啮合连接;
[0042] 根据图1、图4和图7-8,接着启动电机4,按照上述原理使电机4带动限位套筒7进行旋转工作,使限位套筒7通过固定圆板702上的齿槽703带动齿轮1602通过转杆1601在螺杆16上进行旋转的工作,同时旋转的固定圆板702通过第二齿块704和第一齿块20在直板19上进行平移工作,使固定圆板702通过限位套筒7、转轴5和电机4带动第一支撑板3在顶板2上进行前后平移工作,从而使第一支撑板3带动第三支撑板15在顶板2上进行前后平移,同时第三支撑板15通过连接板14带动第二支撑板12在固定架13上进行前后平移,使第二支撑板
12带动滑轮10进行移动工作,从而带动货物进行平移的工作,有效的避免人工对货物和钢丝绳9的拉动,降低了风险,同时避免货物出现大幅度的晃动现象,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
[0043]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