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锚杆静压桩不均匀拖带沉降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1588270.3

文献号 : CN10965318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顾国荣李晓勇李明刘冬杨明义陈晖王克文

申请人 :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锚杆静压桩不均匀拖带沉降的方法,其包括:S1、根据基础底板上的建筑物状况,在沉降较大侧和沉降较小侧分别布置不同密度的锚杆静压桩桩位;S2、在所述桩位上开设桩孔;S3、在所述桩孔上架设补桩设施;S4、在所述沉降较大侧和沉降较小侧同时压桩,且所述沉降较小侧压桩速度小于所述沉降较大侧压桩速度。本发明通过在补桩密度小侧(沉降较小侧)采用慢速多级加载控制压桩速度,延长该侧超孔隙水压力持续时间,使建筑不同补桩密度区域产生均匀的超孔隙水压力,进而产生相近的差异沉降,达到减小锚杆静压桩补桩施工造成的不均匀拖带沉降的目的,且其操作简单方便。

权利要求 :

1.一种减少锚杆静压桩不均匀拖带沉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根据基础底板上的建筑物状况,在沉降较大侧和沉降较小侧分别布置不同密度的锚杆静压桩桩位;所述沉降较大侧的锚杆静压桩桩位的密度大于所述沉降较小侧的锚杆静压桩桩位的密度;

S2、在所述桩位上开设桩孔;

S3、在所述桩孔上架设补桩设施;

S4、在所述沉降较大侧和沉降较小侧同时压桩,且所述沉降较小侧压桩速度小于所述沉降较大侧压桩速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锚杆静压桩不均匀拖带沉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底板上的建筑物状况包括:建筑物结构形式、基础形式、荷载分布情况、沉降情况及地质条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少锚杆静压桩不均匀拖带沉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桩设施包括压桩架、反梁和千斤顶,所述压桩架安装在所述桩孔的两侧,所述反梁水平安装在所述压桩架上,所述千斤顶的一端与所述反梁相接触,其另一端与锚杆静压桩的顶部相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锚杆静压桩不均匀拖带沉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沉降较大侧的单根桩压桩时间为t,则沉降较小侧的单根桩压桩时间为nt,其中n>1。

说明书 :

一种减少锚杆静压桩不均匀拖带沉降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少锚杆静压桩不均匀拖带沉降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建筑物由于勘察、设计、施工或使用功能改变等方面的原因,基础承载力不足,无法满足建筑物使用要求,需要进行基础加固。锚杆静压桩因其施工方便,加固效果好,应用广泛。
[0003] 锚杆静压桩在压桩施工过程中产出的挤土效应会导致桩体周围超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承载力降低,产出拖带沉降。由于上部结构形式不同、荷载分布不同及建筑沉降变形情况不同等原因,建筑基础的不同区域补桩的密度会有所不同。通常采用跳压、分区压桩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拖带沉降,因补桩密度不同,建筑不同区域会产生不同的拖带沉降,对变形敏感的高层建筑问题更为突出。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防拖带沉降效果好、操作简单方便的减少锚杆静压桩不均匀拖带沉降的方法。
[0005]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0006] 本发明提供的减少锚杆静压桩不均匀拖带沉降的方法,其包括:
[0007] S1、根据基础底板上的建筑物状况,在沉降较大侧和沉降较小侧分别布置不同密度的锚杆静压桩桩位;所述沉降较大侧的锚杆静压桩桩位的密度大于所述沉降较小侧的锚杆静压桩桩位的密度;
[0008] S2、在所述桩位上开设桩孔;
[0009] S3、在所述桩孔上架设补桩设施;
[0010] S4、在所述沉降较大侧和沉降较小侧同时压桩,且所述沉降较小侧压桩速度小于所述沉降较大侧压桩速度。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底板上的建筑物状况包括:建筑物结构形式、基础形式、荷载分布情况、沉降情况及地质条件。
[0012] 进一步地,所述补桩设施包括压桩架、反梁和千斤顶,所述压桩架安装在所述桩孔的两侧,所述反梁水平安装在所述压桩架上,所述千斤顶的一端与所述反梁相接触,其另一端与锚杆静压桩的顶部相接触。
[0013] 进一步地,当所述沉降较大侧的单根桩压桩时间为t,则沉降较小侧的单根桩压桩时间为nt,其中n>1。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施工锚杆静压桩时,因为挤土效应增大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停压后超孔隙水压力会逐渐消散,不同区域因压桩时间不同,超孔隙水压力持续时间会有所不同,通过在补桩密度小侧(沉降较小侧)采用慢速多级加载控制压桩速度,延长该侧超孔隙水压力持续时间,使建筑不同补桩密度区域产生均匀的超孔隙水压力,进而产生相近的差异沉降,达到减小锚杆静压桩补桩施工造成的不均匀拖带沉降的目的,且其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 图1是本发明的减少锚杆静压桩不均匀拖带沉降的方法流程图;
[0017] 图2是本发明的桩孔位置分布图;
[0018] 图3是本发明的补桩设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0] 参阅图1-2所示,本发明的减少锚杆静压桩不均匀拖带沉降的方法,其包括:
[0021] S1、根据基础底板1上的建筑物状况,在沉降较大侧11和沉降较小侧12分别布置不同密度的锚杆静压桩2桩位;
[0022] S2、在桩位上开设桩孔3;
[0023] S3、在桩孔3上架设补桩设施4;
[0024] S4、在沉降较大侧11和沉降较小侧12同时压桩,且沉降较小侧12压桩速度小于沉降较大侧11压桩速度。
[0025] 本发明中,当施工锚杆静压桩2时,因为挤土效应增大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停压后超孔隙水压力会逐渐消散,不同区域因压桩时间不同,超孔隙水压力持续时间会有所不同,通过在补桩密度小侧(沉降较小侧)采用慢速多级加载控制压桩速度,延长该侧超孔隙水压力持续时间,使建筑不同补桩密度区域产生均匀的超孔隙水压力,进而产生相近的差异沉降,达到减小锚杆静压桩补桩施工造成的不均匀拖带沉降的目的,且其操作简单方便。
[0026] 本发明的步骤S1中,为了提高沉降较大侧11的加固效果,并且使建筑不同补桩密度区域产生均匀的超孔隙水压力,沉降较大侧11的锚杆静压桩2桩位的密度大于沉降较小侧12的锚杆静压桩桩位2的密度。
[0027] 具体地,基础底板1上的建筑物状况包括:建筑物结构形式、基础形式、荷载分布情况、沉降情况及地质条件。
[0028] 参阅图3所示,补桩设施4包括压桩架41、反梁42和千斤顶43,压桩架41安装在桩孔3的两侧,反梁42水平安装在压桩架41上,千斤顶43的一端与反梁42相接触,其另一端与锚杆静压桩2的顶部相接触。通过千斤顶43的活塞杆伸出,即可对锚杆静压桩2施加压桩压力。
[0029] 本发明中,当沉降较大侧的单根桩压桩时间为t,则沉降较小侧的单根桩压桩时间nt,其中n>1。即:补桩密度大侧(沉降较大侧)正常加载压桩,两侧压桩顺序和速度可根据基础补桩密度及建筑沉降监测数据进行调整,在密度小侧(沉降较小侧)间歇循环压桩控制压桩总周期,同时设置带压停压。
[0030]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