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自动开门装置及冰箱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836706.X

文献号 : CN10970839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许以浩费斌程学丽李登强

申请人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合自动开门装置及冰箱,所述离合自动开门装置包括基座、驱动源、活动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第一推杆与第二推杆以及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中心轴、套设于所述中心轴的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导向轮以及第一联动齿轮与第二联动齿轮。所述导向轮形成有滑槽,所述滑槽具有用以与第一联动齿轮适配的第一啮合凸棱及与第二联动齿轮适配的第二啮合凸棱。所述第一联动齿轮、第二联动齿轮沿所述滑槽移动,即可实现主动轮与第一从动轮或第二从动轮的配合状态的变换。该离合自动开门装置通过驱动源驱使主动轮沿不同旋转,实现两个门体的自动开启,结构合理,工作可靠,提高用户体验。

权利要求 :

1.一种离合自动开门装置,包括基座、驱动源、活动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第一推杆与第二推杆、设置在所述驱动源与第一推杆及第二推杆之间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中心轴、套设于所述中心轴且沿轴向依次设置的主动轮、第一从动轮与第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连接至驱动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从动轮用以驱使所述第一推杆移动,所述第二从动轮用以驱使所述第二推杆移动;

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中心轴的导向轮以及作用于所述导向轮的弹性件,所述第一从动轮形成有位于所述导向轮的外周且与所述导向轮间隔设置第一内齿圈,所述第二从动轮形成有位于所述导向轮的外周且与所述导向轮间隔设置第二内齿圈,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导向轮与第一内齿圈之间的第一联动齿轮以及设置在导向轮与第二内齿圈之间的第二联动齿轮,所述导向轮形成有用以收容第一联动齿轮与第二联动齿轮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啮合凸棱,所述滑槽的另一侧形成有与第二啮合凸棱;

所述驱动源驱使主动轮沿第一方向开启旋转时,驱使所述第一联动齿轮沿所述滑槽移动至与所述第一啮合凸棱相啮合,带动第一从动轮旋转;所述主动轮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开启旋转时,驱使所述第二联动齿轮沿所述滑槽移动至与所述第二啮合凸棱相啮合,带动第二从动轮旋转;主动轮停止旋转时,所述弹性件驱使所述导向轮与主动轮发生相对旋转,以使得所述第一联动齿轮与第一啮合凸棱相脱离,或使得所述第二联动齿轮与第二啮合凸棱相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自动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上固定设置有沿所述中心轴的轴向延伸的固定轴,所述第一联动齿轮与第二联动齿轮均可旋转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且沿所述固定轴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自动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具有用以容置第一联动齿轮的第一收容部、用以容置第二联动齿轮的第二收容部及位于所述第一收容部与第二收容部之间并用以支撑所述固定轴的支撑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自动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沿所述中心轴设置呈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自动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齿轮自所述第一收容部的一侧移动至另一侧的角度行程、所述第二联动齿轮自所述第二收容部的一侧移动至另一侧的角度行程两者至少其一大于所述支撑部沿周向设置的角度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自动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齿轮移动至与所述第一啮合凸棱相啮合时,所述固定轴恰与所述支撑部邻近第一啮合凸棱的一侧相抵接;所述第二联动齿轮移动至与所述第二啮合凸棱相啮合时,所述固定轴恰与所述支撑部邻近第二啮合凸棱的一侧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自动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啮合凸棱形成于所述第一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相对所述第一啮合凸棱的另一侧设置有表面光滑的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啮合凸棱形成于所述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二收容部相对所述第二啮合凸棱的另一侧设置有表面光滑的第二配合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自动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滑槽相对所述中心轴对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自动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推杆与第一从动轮、第二推杆与第二从动轮之间的传动轮。

10.一种冰箱,包括箱体及设置箱体前侧的第一门体与第二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离合自动开门装置,所述离合自动开门装置安装在所述箱体上,并使得所述第一推杆、第二推杆分别对应所述第一门体、第二门体设置。

说明书 :

离合自动开门装置及冰箱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合自动开门装置及冰箱。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容积较大的冰箱愈加收到市场的青睐与认可,但此类容积较大的冰箱的门体重量大,门封吸力也越大。业内公开有一类电动开门装置,但其电机输出的扭矩需求较高,安装位置受限,噪声较大,影响用户体验。
[0003] 冰箱门体开启过程的初始阶段需要足够的作用力以克服门封吸力,门体后续移动过程则仅需克服铰链的自动关门锁紧力与摩擦力,相应地,门体后续移动过程需要的作用力较小。另一方面,多门冰箱需设置多组自动开门装置,增加成本及装配难度。鉴于此,业内亦公开有一双开门机构,通过不同的推动件实现左右门体的自动打开,但其结构仍需进一步的优化与改进。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合自动开门装置及冰箱,能够实现冰箱中门体的轻松开启,结构可靠,提高用户体验。
[0005]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合自动开门装置,包括基座、驱动源、活动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第一推杆与第二推杆、设置在所述驱动源与第一推杆及第二推杆之间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中心轴、套设于所述中心轴且沿轴向依次设置的主动轮、第一从动轮与第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连接至驱动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从动轮用以驱使所述第一推杆移动,所述第二从动轮用以驱使所述第二推杆移动;
[0006] 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中心轴的导向轮以及作用于所述导向轮的弹性件,所述第一从动轮形成有位于所述导向轮的外周且与所述导向轮间隔设置第一内齿圈,所述第二从动轮形成有位于所述导向轮的外周且与所述导向轮间隔设置第二内齿圈,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导向轮与第一内齿圈之间的第一联动齿轮以及设置在导向轮与第二内齿圈之间的第二联动齿轮,所述导向轮形成有用以收容第一联动齿轮与第二联动齿轮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啮合凸棱,所述滑槽的另一侧形成有与第二啮合凸棱;
[0007] 所述驱动源驱使主动轮沿第一方向开启旋转时,驱使所述第一联动齿轮沿所述滑槽移动至与所述第一啮合凸棱相啮合,带动第一从动轮旋转;所述主动轮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开启旋转时,驱使所述第二联动齿轮沿所述滑槽移动至与所述第二啮合凸棱相啮合,带动第二从动轮旋转;主动轮停止旋转时,所述弹性件驱使所述导向轮与主动轮发生相对旋转,以使得所述第一联动齿轮与第一啮合凸棱相脱离,或使得所述第二联动齿轮与第二啮合凸棱相脱离。
[0008]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动轮上固定设置有沿所述中心轴的轴向延伸的固定轴,所述第一联动齿轮与第二联动齿轮均可旋转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且沿所述固定轴间隔设置。
[000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槽具有用以容置第一联动齿轮的第一收容部、用以容置第二联动齿轮的第二收容部及位于所述第一收容部与第二收容部之间并用以支撑所述固定轴的支撑部。
[001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部沿所述中心轴设置呈弧形。
[001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联动齿轮自所述第一收容部的一侧移动至另一侧的角度行程、所述第二联动齿轮自所述第二收容部的一侧移动至另一侧的角度行程两者至少其一大于所述支撑部沿周向设置的角度范围。
[001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联动齿轮移动至与所述第一啮合凸棱相啮合时,所述固定轴恰与所述支撑部邻近第一啮合凸棱的一侧相抵接;所述第二联动齿轮移动至与所述第二啮合凸棱相啮合时,所述固定轴恰与所述支撑部邻近第二啮合凸棱的一侧相抵接。
[0013]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啮合凸棱形成于所述第一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相对所述第一啮合凸棱的另一侧设置有表面光滑的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啮合凸棱形成于所述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二收容部相对所述第二啮合凸棱的另一侧设置有表面光滑的第二配合面。
[001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槽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滑槽相对所述中心轴对称设置。
[001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推杆与第一从动轮、第二推杆与第二从动轮之间的传动轮。
[0016]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冰箱,包括箱体及设置箱体前侧的第一门体与第二门体,所述冰箱还包括如前所述的离合自动开门装置,所述离合自动开门装置安装在所述箱体上,并使得所述第一推杆、第二推杆分别对应所述第一门体、第二门体设置。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离合自动开门装置及冰箱,所述驱动源可驱使主动轮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旋转,进而通过第一联动齿轮带动第一从动轮旋转,抑或者通过第二联动齿轮带动第二从动轮旋转,以驱使所述第一推杆或第二推杆朝前移动;主动轮停止旋转时,所述弹性件驱使所述导向轮与主动轮发生相对旋转,所述第一联动齿轮与第一内齿圈、第二联动齿轮与第二内齿圈相脱离。该离合自动开门装置通过第一联动齿轮、第二联动齿轮在滑槽内的移动即可实现所述主动轮与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的配合状态的切换,继而控制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移动,安全可靠,结构合理,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发明离合自动开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图1中离合自动开门装置的内部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是图1中离合自动开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是本发明离合自动开门装置的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是本发明离合自动开门装置的传动组件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3] 图6是图5中传动组件的部分结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0024] 图7是图5中传动组件的第一联动齿轮、第二联动齿轮与导向轮均处于分离状态的配合示意图;
[0025] 图8是图5中传动组件的第一联动齿轮与导向轮处于第一接合状态的配合示意图;
[0026] 图9是图5中传动组件的第二联动齿轮与导向轮处于第二接合状态的配合示意图;
[0027] 图10是本发明离合自动开门装置的行程开关的连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1是本发明冰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30] 请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离合自动开门装置100包括基座1、驱动源2、第一推杆31、第二推杆32以及设置在第一推杆31与基座1间的第一弹性复位件41及设置在第二推杆32与基座1间的第二弹性复位件42,所述驱动源2与第一推杆31、第二推杆32之间还设有传动组件5。
[0031] 所述基座1包括相互扣接的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上还设有若干用以定位安装的螺孔13。所述驱动源2固定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一推杆31及第二推杆32活动安装于所述基座1,所述驱动源2通过所述传动组件5可驱使所述第一推杆31、第二推杆32移动。此处,所述驱动源2设置为双向电机,所述双向电机包括电机本体21、自所述电机本体21朝外突伸的输出轴22及连接所述输出轴22的蜗杆23。所述电机本体21还设有连接至外部电源的电源线(未图示),所述蜗杆23背离所述电机本体21的一端还设有固定于所述基座1上的支撑轴承24,以使得所述蜗杆23旋转过程中更为稳定,减少偏摆。
[0032] 所述第一推杆31、第二推杆32可自收缩在所述安装空间内的初始位置朝外突伸以将相应的门体打开,通过第一推杆31、第二推杆32的顶撑力克服门封的吸力,用户开门更省力。所述双向电机沿不同方向旋转,即可通过传动组件5分别驱使第一推杆31、第二推杆32自初始位置朝外突伸,且当所述双向电机停止输出或转变方向时,通过第一弹性复位件41或第二弹性复位件42将第一推杆31或第二推杆32拉回初始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形成供所述第一推杆31及第二推杆32朝外突伸的第一通孔141及第二通孔142,位于前述初始位置的第一推杆31及第二推杆32朝外突伸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141及第二通孔142的开口相平齐。
[0033] 结合图4所示,所述传动组件5包括固定在所述基座1上的中心轴51、套设于所述中心轴51且沿轴向依次设置的主动轮52、第一从动轮531、第二从动轮53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推杆31与第一从动轮531、第二推杆32与第二从动轮532之间的传动轮。
[0034] 所述传动轮包括与所述第一从动轮531啮合的第一传动轮541及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541与所述第一推杆31的第二传动轮542,所述第一推杆31朝向所述第二传动轮542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二传动轮542相啮合的第一齿条311。所述第一传动轮541与第二传动轮542可根据实际开门需求设置不同的传动比。所述第一传动轮541对应设置有第一枢转轴543,所述第二传动轮542对应设置有第二枢转轴544,所述第一枢转轴543与第二枢转轴544固定在所述基座1上且所述第一枢转轴543、第二枢转轴544均与所述中心轴51平行设置。同理,所述传动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推杆32与第二从动轮532之间的第三传动轮545及第四传动轮546,所述第二推杆32形成有与所述第四传动轮546相配合的第二齿条321。所述第三传动轮545对应设置有第三枢转轴547,所述第四传动轮546对应设置有第四枢转轴548。
[0035] 所述第一推杆31与第一从动轮531之间的传动结构、所述第二推杆32与第二从动轮532之间的传动结构相一致。此处,仅以第一推杆31与第一从动轮531之间的传动结构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一传动轮541具有沿所述中心轴51的轴向相邻设置的第一啮合部5411与第二啮合部5412,所述第一啮合部5411与所述第一从动轮531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轮542具有沿所述中心轴51的轴向相邻设置的第三啮合部5421与第四啮合部5422,其中所述第三啮合部5421与所述第二啮合部5412相啮合,所述第四啮合部5422与齿条311啮合连接。
藉此,所述第一从动轮531旋转时,带动所述第一推杆31朝外移动;反之,所述主动轮52停止旋转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41带动第一推杆31朝所述安装空间内收缩,所述第一从动轮
531、第一传动轮541及第二从动轮542亦随之旋转。同理,所述第二从动轮532旋转时,驱使所述第二推杆32朝外移动,且所述第二推杆32可在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42的作用下朝安装空间内收缩。
[0036] 参图5与图6所示,所述中心轴51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二从动轮532背离主动轮52一侧并用以固定至所述基座1上的固定端511。所述主动轮52、第一从动轮531、第二从动轮532共同形成一收容腔,所述传动组件5还包括套设于所述中心轴51且位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导向轮55、第一联动齿轮561与第二联动齿轮562。所述第一从动轮531形成有位于所述导向轮55的外周且与所述导向轮55间隔设置第一内齿圈5311,所述第二从动轮532形成有位于所述导向轮55的外周且与所述导向轮55间隔设置第二内齿圈5321。所述第一联动齿轮561设置在导向轮55与第一内齿圈5311之间且所述第一联动齿轮561与第一内齿圈5311保持啮合状态;所述第二联动齿轮562设置在导向轮55与第二内齿圈5321之间且所述第二联动齿轮
562与第二内齿圈5321保持啮合状态。所述导向轮55形成有滑槽551,所述第一联动齿轮
561、第二联动齿轮562均部分收容于所述滑槽551内且沿所述导向轮55的径向朝外突伸。
[0037] 所述传动组件5还包括位于所述主动轮52背离所述从动轮53一侧的联动轮57、固定于所述基座1上的固持座58及作用于所述导向轮55的弹性件59。此处,所述导向轮55与联动轮57沿轴向分设于所述主动轮52的两侧,且所述导向轮55与联动轮57相互联结以使得两者沿周向同步旋转。所述固持座58、弹性件59均与所述联动轮57直接配合,继而作用于导向轮55,以实现滑块56在导向槽551内动作,便于前述部件的加工设计及装配。
[0038] 结合图7至图9所示,所述滑槽551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啮合凸棱552,所述滑槽551的另一侧形成有与第二啮合凸棱553。所述驱动源2驱使主动轮52沿第一方向开启旋转时,首先驱使所述第一联动齿轮561沿所述滑槽551移动至与所述第一啮合凸棱552相啮合,所述第一联动齿轮561自分离状态切换至第一接合状态,进而带动第一从动轮531旋转。同理,所述主动轮52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开启旋转时,首先驱使所述第二联动齿轮562沿所述滑槽551移动至与所述第二啮合凸棱553相啮合,所述第二联动齿轮562自分离状态切换至第二接合状态,进而带动第二从动轮532旋转。所述主动轮52停止旋转时,所述弹性件59驱使所述导向轮55与主动轮52发生相对旋转,以使得所述第一联动齿轮561与第一啮合凸棱552相脱离,所述第一联动齿轮561回复分离状态,抑或者使得所述第二联动齿轮
562与第二啮合凸棱553相脱离,所述第二联动齿轮562回复分离状态。与此同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41驱使所述第一推杆31回复至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42驱使所述第二推杆32回复至初始位置。
[003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轮52上固定设置有沿所述中心轴51的轴向延伸的固定轴563,所述第一联动齿轮561与第二联动齿轮均562可旋转套设于所述固定轴563上且沿所述固定轴563间隔设置。所述滑槽551具有用以容置第一联动齿轮561的第一收容部554、用以容置第二联动齿轮562的第二收容部555及位于所述第一收容部554与第二收容部555之间并用以支撑所述固定轴563的支撑部556。
[0040] 此处,所述第一啮合凸棱552与第二啮合凸棱553分别形成于所述滑槽551沿所述中心轴51周向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啮合凸棱552形成于第一收容部554,所述第二啮合凸棱553形成于第二收容部555,第一啮合凸棱552与第二啮合凸棱553均沿所述中心轴51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联动齿轮561优选设置为仅当其处于第一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联动齿轮561与第一啮合凸棱552啮合;所述第二联动齿轮562优选设置为仅当其处于第二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联动齿轮562与第二啮合凸棱553啮合。当所述第一联动齿轮561、第二联动齿轮562处于分离状态时,其与所述收容部553保持相互分离,以使得所述第一联动齿轮561、第二联动齿轮562可沿所述固定轴563顺利旋转。
[0041] 所述支撑部556沿所述中心轴51设置呈弧形,以使得所述固定轴563沿所述支撑部556移动过程中,所述联动齿轮56与所述内齿圈531保持相互啮合状态。优选地,所述第一联动齿轮561自所述第一收容部554的一侧移动至另一侧的角度行程、所述第二联动齿轮562自所述第二收容部555的一侧移动至另一侧的角度行程均大于所述支撑部556沿周向设置的角度范围。并且,所述第一联动齿轮561移动至与所述第一啮合凸棱552相啮合时,所述固定轴563恰与所述支撑部556邻近第一啮合凸棱552的一侧相抵接;所述第二联动齿轮562移动至与所述第二啮合凸棱553相啮合时,所述固定轴563恰与所述支撑部556邻近第二啮合凸棱553的一侧相抵接。藉此,所述第一联动齿轮561处于第一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联动齿轮562与第二收容部555对应第一啮合凸棱552的一侧表面间隙设置;所述第二联动齿轮562处于第二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联动齿轮561与第一收容部554对应第二啮合凸棱553的一侧表面间隙设置,以避免所述导向轮55影响所述第一联动齿轮561或第二联动齿轮562的转动。
[0042] 当然,若所述固定轴563沿支撑部556的一侧移动至另一侧的角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一联动齿轮561自所述第一收容部554的一侧移动至另一侧的角度行程,所述第一收容部554相对所述第一啮合凸棱552的另一侧设置有表面光滑的第一配合面557,以使得所述第一联动齿轮561移动至与第一配合面557相接触时,所述第一联动齿轮561可在第一配合面
557上沿固定轴563转动。同理,若所述固定轴563沿支撑部556的一侧移动至另一侧的角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二联动齿轮562自所述第二收容部555的一侧移动至另一侧的角度行程,所述第二收容部555相对所述第二啮合凸棱553的另一侧设置有表面光滑的第二配合面558,以使得所述第二联动齿轮562移动至与第二配合面558相接触时,所述第二联动齿轮562可在第二配合面558上沿固定轴563转动。
[0043] 所述主动轮52停止旋转时,所述固定轴563优选设置为处于所述支撑部556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联动齿轮561、第二联动齿轮562可在所述滑槽551内自由转动。根据实际验证,所述主动轮52自静止启动旋转,驱使所述第一联动齿轮561自分离状态切换至第一接合状态,抑或者驱使所述第二联动齿轮562自分离状态切换至第二接合状态的角度变化范围优选设置为10~30°。
[0044] 所述滑槽551优选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滑槽551相对所述中心轴51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联动齿轮561、第二联动齿轮562亦分别设置为两个。藉此,所述第一联动齿轮561处于第一接合状态时,或所述第二联动齿轮562处于第二接合状态时,所述主动轮52与第一从动轮531或第二从动轮532之间的传动受力更为均匀,减小摩损。
[0045] 所述主动轮52包括主动轮盘521及沿所述主动轮盘521的外周设置并与所述蜗杆23相配合的主动齿圈522。所述固定轴563对应设置为两根且自所述主动轮盘521探伸进所述滑槽551内,两根所述固定轴563相对所述中心轴51亦对称设置。
[0046] 所述联动轮57包括联动轮盘571及形成于所述联动轮盘571背离主动轮52一侧的安装部572;所述弹性件59包括套设于所述安装部572的弹性主体591及连接至所述弹性主体591的第一弹性臂592与第二弹性臂593。所述第一弹性臂592与第二弹性臂593相互交叉设置,所述主动轮52还包括自所述主动轮盘521朝联动轮57一侧突伸形成的第一凸板523,所述联动轮57形成有第二凸板573,所述第一凸板523与第二凸板573均插设于所述第一弹性臂592与第二弹性臂593之间,且所述第一凸板523与第二凸板573均设置呈弧形板状。此处,所述联动轮盘571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凸板523相配合的开口574,所述第二凸板573位于所述开口574的旁侧。所述开口574沿所述中心轴51呈弧形设置,且所述第一凸板523自所述开口574一侧旋转至所述开口574另一侧的角度范围同样设置为大于等于所述滑块56自第一接合状态切换至第二接合状态的角度变化范围。优选地,所述滑块56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凸板523恰位于所述开口574的中间位置,所述滑块56自分离状态切换至第一接合状态或第二接合状态的角度变化范围优选设置为10~30°。
[0047] 所述联动轮盘571还形成有相对所述中心轴51对称设置的配合槽575,所述主动轮盘521朝联动轮57一侧形成探伸入所述配合槽575内的配合凸板524。且当滑块5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凸板523与开口574的一侧抵接,同时,所述配合凸板524与配合槽575的一侧抵接,以使得所述联动轮57随所述主动轮52的旋转而旋转,均匀分散应力。
[0048] 所述主动轮盘521的中间位置还形成有中心通孔525,所述联动轮盘571的中间位置形成有套设在所述中心轴51上的轴套576。所述轴套576具有与所述中心通孔525相适配的第一配合部5761,以使得所述主动轮52可绕所述第一配合部5761旋转。所述轴套576还具有与所述导向轮55相接的第二配合部5762,所述第二配合部5762设置呈六角状,所述导向轮55相应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配合部5762相配合且呈内六角状的插槽559,以使得所述导向轮55与联动轮57同步旋转。
[0049] 所述固持座58包括座体581、盖体582及设置于所述座体581与盖体582之间且与所述座体581相固定的固持套583。所述座体581的中间位置设有用于固定所述中心轴51的固定孔5811;所述盖体582与主动轮52呈间隙设置;所述联动轮盘571位于所述座体581与盖体582之间,且所述联动轮盘571与所述固持套583呈间隙设置。所述固持座58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固持套583与联动轮57之间的弹性卡箍584,所述主动轮52停止旋转时,所述弹性卡箍584用以将所述联动轮57固定在所述固持套583内。
[0050] 所述弹性卡箍584具有沿所述固持套583的内表面周向延伸的C型卡环5841以及自所述C型卡环5841的末端朝所述联动轮57突伸的抵持臂5842。所述联动轮盘571形成有与所述抵持臂5842相配合的抵压部577。所述主动轮52对联动轮57施以超出预设阈值的作用力时,所述抵压部577抵压所述抵持臂5842以使得所述C型卡环5841沿径向收缩变形,所述弹性卡箍584解除所述联动轮57的抱紧状态,所述联动轮在所述固持座58内进行旋转。所述主动轮52停止旋转时,所述弹性卡箍584恢复至将所述联动轮57与固持座58保持锁紧状态。
[0051] 除此,所述离合自动开门装置100还包括与所述传动轮相配合且分别对应第一推杆31、第二推杆32的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包括连杆61及设置于所述连杆61一端的微动开关(未图示)。此处仅以第一推杆31对应的行程开关为例,参图10所示,所述第二传动轮542的一侧形成有凸轮部5423;所述连杆61具有抵压在所述微动开关上的触发部611、套设在所述凸轮部5423上的套接部612及连接所述触发部611与套接部612的连接部613。所述套接部612的内侧形成有凸起614,所述第二传动轮542旋转过程中,所述凸轮部5423与凸起
614相配合即可实现微动开关的触发,进而实现所述推杆3的行程检测与控制。
[0052] 参图1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前述离合自动开门装置100的冰箱200,所述冰箱200具有箱体201及设置在所述箱体201前侧的第一门体202与第二门体203。所述离合自动开门装置100安装在所述箱体上,所述第一门体202与第二门体203相邻设置,所述第一门体202、第二门体203枢转安装于箱体201或设置为抽拉式门体。其中,所述基座1固定于所述箱体上,所述第一推杆31、第二推杆32均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门体202、第二门体203相对应,所述第一推杆31、第二推杆32可在驱动源2及传动组件5的驱使下将第一门体202、第二门体203推离箱体201,以便于用户开门操作。
[0053]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离合自动开门装置100及冰箱,所述主动轮52开启旋转时,首先驱使第一联动齿轮561或第二联动齿轮562移动至第一接合状态或第二接合状态,再驱使导向轮55与第一从动轮531或导向轮55与第二从动轮532一并旋转;所述主动轮52停止旋转时,所述弹性件59驱使所述导向轮55与主动轮52发生相对旋转,所述第一联动齿轮561或第二联动齿轮562回复至分离状态。该离合自动开门装置100通过第一联动齿轮561、第二联动齿轮562在滑槽551内的移动即可实现所述主动轮52与第一从动轮531、第二从动轮532间的配合状态的切换,实现自动开门,且在门体打开后,通过第一弹性复位件41、第二弹性复位件42将第一推杆31、第二推杆32拉回基座1的安装空间内,结构更为耐用可靠,防止意外撞击损伤,适用于对开门冰箱或其它造型的多门冰箱,使用更为安全,提高用户体验。
[0054]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0055]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