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1007516.9

文献号 : CN10971426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高军高远金超

申请人 :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提供一种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该传输控制方法中,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发往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时,重定向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将所述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关设备;所述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用于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生成并发布所述目标主机的主机路由。可见,本申请使得网络侧无法接收到其他数据中心的主机返回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进而,主机路由只能通过主机所在的数据中心的网关发布,从而避免了流量绕行,改善了转发效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发往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时,重定向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将所述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关设备;所述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用于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生成并发布所述目标主机的主机路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发往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时,重定向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发往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时,将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中以太头的以太头源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以及以太目的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将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中报文体的目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以及目的网际协议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网际协议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主机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响应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网关设备广播的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消息的消息。

4.一种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关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

其中,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向网络侧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进行重定向后的消息,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携带所述目标主机的网际协议地址和媒体接入控制地址;

所述第二网关设备根据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生成并发布所述目标主机的主机路由,所述主机路由用于指示网络侧与所述目标主机之间互相访问的流量通过所述第二网关设备转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向网络侧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进行重定向时,将以太头的以太头源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以及以太目的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将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中报文体的目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以及目的网际协议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网际协议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向网络侧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响应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网关设备广播的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消息的消息。

7.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发往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时,重定向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将所述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关设备;所述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用于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生成并发布所述目标主机的主机路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发往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时,将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中以太头的以太头源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以及将以太目的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将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中报文体的目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以及将目的网际协议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网际协议地址。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主机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用于响应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网关设备广播的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消息。

10.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二网关设备,所述第二网关设备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

其中,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向网络侧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进行重定向后的消息,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携带所述目标主机的网际协议地址和媒体接入控制地址;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生成并发布所述目标主机的主机路由,所述主机路由用于指示网络侧与所述目标主机之间互相访问的流量通过所述第二网关设备转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向网络侧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进行重定向时,将以太头的以太头源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以及以太目的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将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中报文体的目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以及目的网际协议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网际协议地址。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向网络侧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响应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网关设备广播的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消息的消息。

说明书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可扩展虚拟网络中,数据中心之间可以通过数据中心互联的运营商边缘设备(Data Center Interconnect–Provider Edge Router,DCI‑PE)互联,属于同网段的数据中
心内部可以部署同子网的主机,不同数据中心内的主机可以通过DCI‑PE进行互相通信;每
个数据中心都具有自己的三层网关,该三层网关用于提供跨子网或者外部广域网的三层互
访功能。也就是说,属于同网络的数据中线有多个时,与外部广域网进行三层互访的三层网
关也对应有多个,这样,三层流量进行负载分担转发时,有可能将访问数据中心1的三层流
量转发给数据中心2的三层网关2,三层网关2需要通过DCI‑PE将该三层流量转发给数据中
心1,从而导致流量会有绕行,浪费转发效率。

发明内容

[0003]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能够避免流量绕行。
[0004]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传输控制方法,该传输控制方法中,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接受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并在该地址解
析协议应答消息为发往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时,重定向该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
息,并将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发送给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关设备,这样,第二
网关设备可以根据该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生成并发布该目标主机的主机路由,
使得广域网中的路由器可以学习到该目标主机的主机路由,从而将访问该目标主机的三层
流量通过第二网关设备发送给目标主机,而不需要经过其他数据中心的网关设备绕行来转
发给目标主机,提高了转发效率。
[000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在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发往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时,重定向该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即为将地址解析协议应答
消息中以太头的以太头源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以及以太目
的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将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中报
文体的目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以及目的网
际协议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网际协议地址。这样,第二网络设备就可以将该重
定向后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转发给第二网关设备,使得第二网关设备学习到该地址解
析协议应答消息。
[0006]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目标主机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的目的IP地址,来确定该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是否为发往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
议应答消息。例如,若该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中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报文的目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为第二网络设
备所在数据中心外部的MAC地址,则可以确定其为发往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否
则,即为本地数据中心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
[0007] 其中,目标主机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时用于响应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网关设备广播的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消息,该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数据中心的
目标主机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
[0008]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传输控制方法,该传输控制方法中,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关设备接收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其中,
该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向网络侧
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进行重定向后的消息,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携带所述
目标主机的网际协议地址和媒体接入控制地址;所述第二网关设备根据所述地址解析协议
应答消息,生成并发布所述目标主机的主机路由,所述主机路由用于指示网络侧与所述目
标主机之间互相访问的流量通过所述第二网关设备转发。
[0009] 可见,该传输控制方法中,第二网关设备可以从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中,学习到目标主机的网际协议地址和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从而,可以发布该目标主机的32
位精确路由,或者32位主机路由,使得网络侧访问目标主机的流量可以直接通过该第二网
关发送给目标主机,与现有技术中,基于网段路由,通过同网段的其他数据中心的网关设备
转发访问本地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的流量相比,可以改善转发效率。
[001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向网络侧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进行重定向具体为:将以太头的以太头源地址设置为所述
第二网络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以及将以太目的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媒体
接入控制地址;将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中报文体的目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设置为所
述第二网关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以及将目的网际协议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
的网际协议地址。
[0011]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向网络侧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所述目标主机响应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网关设备广播的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消息而发送的消
息。
[0012]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目标主机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的目的IP地址,来确定该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是否为发往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
议应答消息。例如,若该目的MAC地址为第二网络设备所在数据中心外部的MAC地址,则可以
确定其为发往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否则,即为本地数据中心的地址解析协议
应答消息。
[0013] 在又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至少包括两个数据中心,该两个数据中心可以处于同一子网,或者同一网段中,每个数据中心均有自己的网关设备,
用于与其他数据中心交互的网络设备以及多个主机。在该通信系统中,第二数据中心的第
二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第二网络设备
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发往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时,重定向所述地址
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将所述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发送给所述
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关设备;所述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用于所述第二网关设
备生成并发布所述目标主机的主机路由;这样,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关设备接收到该重
定向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并根据该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携带所述目标主机的网际
协议地址和媒体接入控制地址,生成并发布所述目标主机的主机路由,所述主机路由用于
指示网络侧与所述目标主机之间互相访问的流量通过所述第二网关设备转发。
[0014] 其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向网络侧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进行重定向具体为:将以太头的以太头源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
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以及以太目的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将所
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中报文体的目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
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以及目的网际协议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网际协议地址。
[0015]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向网络侧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所述目标主机响应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网关设备广播的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消息的消息。
[0016] 可见,该传输控制方法中,虽然是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网关设备用于请求第二数据中心中目标主机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但由于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络设备的重定向策
略,使得第一网关设备无法接收到目标主机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而是由第二数据中
心的第二网关设备接收重定向后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也就是说,每个数据中心的网
关设备只能接收到本地数据中心中主机的ARP应答,因此,数据中心的三层网关设备可以只
发布本地数据中心的主机路由,而不再发布其他数据中心的主机路由,从而使得广域网的
三层流量可以优先通过所要访问目标主机所在数据中心的三层网关设备进行转发,避免了
流量绕行,节省了转发效率。
[0017] 这样,由于各数据中心的三层网关设备虽然不再发布其他数据中心的主机路由,但还可以发布网段路由,因此,即使在所要访问的目标主机所在的本地数据中心的三层网
关设备故障时,也可以基于同网段路由通过同子网的数据中心的三层网关设备绕行给目标
主机,从而实现了在保证负载均衡,可靠性的同时,也可以降低绕行的流量,从而节省了转
发效率。
[0018] 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第二网络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0019] 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第二网关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0020] 又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0021] 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第二网络设备或第二网关设备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例如确定或检测上述方法中所涉
及的数据和/或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
保存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
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中心互联的示意图;
[0023]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4]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的重定向的示意图;
[0025]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6]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7]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0030] 本申请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用于实现不同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分别为数据中心互联的运营商边缘设备(Data Center 
Interconnect‑Provider Edge Router,DCI‑PE),下文中可以简称为运营商边缘设备。第一
网关设备和第二网关设备分别用于转发数据中心中出去的三层流量,以及将广域网上的三
层流量转发给主机。本申请中,第一网关设备和第二网关设备可以分别为三层网关,用于将
自身所在数据中心出去的三层流量转发出去,以及将广域网上自身所在数据中心的三层流
量转发给主机,来避免流量绕行。
[0031] 本申请中,第一数据中心与第二数据中心中的第一、第二是用于区分不同数据中心的;也就是说,本申请中提到的第一数据中心的相关操作也适应于第二数据中心执行,相
应的,第二数据中心的相关操作也适应于第一数据中心执行,即每个数据中心可以同时或
者择一的具有第一数据中心和第二数据中心的相关功能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0032]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传输控制方法可以适应于虚拟可扩展局域网中,虚拟可扩展局域网(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VXLAN)是
应用于数据中心虚拟化的一种网络虚拟化叠加(Network Virtualization over Layer 3)
技术,主要适应于多租户接入扩展和虚拟机迁移等场景。该虚拟可扩展局域网中可以包括
多个数据中心,每个数据中心之间可以通过数据中心互联的运营商边缘设备(Data Center 
Interconnect‑Provider Edge Router,DCI‑PE)通信,每个数据中心还具有自己的网关设
备,该网关设备提供跨子网或者是外部广域网之间的互访的功能。属于同一个子网的不同
数据中心中网关设备的虚拟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al,IP)地址相同。主机接入到机架
交换机上,机架交换机和网关设备之间称为虚拟可扩展局域网。
[0033]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中心互联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数据中心(Data Centre,DC)1和数据中心DC2分别为在虚拟可扩展局域网上构建的数据中
心,即DC1vxlan underlay,DC2vxlan underlay;DC1分别包括网关(GateWay,GW)1、运营商
边缘设备(Provider Edge Router,PE)1、交换机1以及交换机1下挂载的主机host1,数据中
心DC2也包括了网关GW2、运营商边缘设备PE2、交换机2以及交换机2下挂载的主机host2,其
中,网关GW1和GW2主要负责跨子网或者是外部广域网之间的互访功能,因此,GW1和GW2可以
为三层网关,即以IP进行数据转发的网关。PE1和PE2分别用于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通信,因
此,也可以称为数据中心互联的运营商边缘设备DCI‑PE1、DCI‑PE2。交换机1和交换机2可以
采用机架交换机(Top of Rack,TOR),即如图1所示TOR1和TOR2。
[0034] 图1中,DC1和DC2均是在L3层网络叠加L2层的虚拟可扩展局域网,DC1和DC2可以位于同一个子网。具体的,DC1和DC2利用DCI‑PE1和DCI‑PE2之间的虚拟可扩展局域网VXLAN链
路或者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链路进行通信。DC1和
DC2中,L3GW1与L3GW2的实际IP地址不同,但虚拟IP地址可以相同,例如,L3GW1的实际IP地
址为192.168.10.2;L3GW2的实际IP地址为192.168.10.3,两者具有相同的虚拟IP地址:
192.168.10.1;L3GW1与L3GW2均能够与外部三层网络访问的路由器互联,如路由器cor‑
router2与L3GW1互联,路由器cor‑router3与L3GW2互联,cor‑router1可以通过cor‑
router2、cor‑router3分别与数据中心互联。
[0035] 其中,网关设备对数据中心的主机进行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时,即ARPmiss时,可以采用自身的实际IP地址,数据中心的主机请求网关设备的ARP时,网关设备响应该APR时采
用的是虚拟IP地址。这样,网关设备可以通过ARPmiss清楚的获取到自身所在数据中心中各
主机的32位主机路由,结合本申请的传输控制方法,可以避免流量绕行,具体的,可参考后
续内容。其中,以下内容若为特别指明,网关设备的IP地址一般指实际IP地址。
[0036] 上述数据中心中部署的网关均支持通过学习地址解析协议路径信息来发布虚拟链路(Virtual link,vlink)路由,即32为精确路由,也可以称为32位主机路由。当网关同时
学习到本地数据中心和远端数据中心的地址解析协议路径信息,并发布本地数据中心和远
端数据中心中主机的32位路由。网关通过发布网段路由或者是主机路由给广域网上的路由
器,因此广域网上路由器从各个数据中心都能收到网段或主机路由。从广域网上发送给同
一个网段的三层流量进行负载分担转发,可能转发给任一个数据中心的三层网关,比如网
络侧访问host1的流量有可能被发送给DC2的L3GW2,然后,L3GW2上查询ARP路径,将出口指
向DCI‑PE2,流量通过DCI‑PE2到DCI‑PE1,再到TOR1到host1,可见,该流量转发路径会产生
流量绕行,从而浪费了转发效率。
[003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控制方法,可以在流量绕行时重定向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使得网关设备接收该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继而发布目标主机的主
机路由,即每个网关设备只能学习到自身所在数据中心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进而,只
能学习并发布本数据中心的主机路由,从而使得网络侧的路由器所依据的主机路由,能够
将访问该目标主机的流量直接转发给该目标主机所在数据中心的网关设备,从而避免了流
量绕行,节省了转发效率。
[0038]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传输控制方法进行举例阐述。
[0039]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2所示的传输控制方法以第二数据中心的数据中心互联的运营商边缘设备,即第二运营商
边缘设备进行阐述的,如图2所示,该传输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40] S101、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
[0041] S102、第二网络设备在该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发往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时,重定向该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
[0042] S103、第二网络设备将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发送给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关设备,该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用于第二网关设备生成并发布所述目标主
机的主机路由。
[0043]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执行步骤S101,接收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之前,目标主机接收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网关设备广播的地址
解析协议请求消息,该目标主机查看到该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消息的报文中目的IP地址为自
身的IP地址时,响应该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消息,生成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并根据媒体接
入控制MAC表将该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转发给第二网络设备。
[0044]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S102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目标主机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的ARP报文中目的MAC地址来确定该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是否为发往网
络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
[0045] 例如,图1所示,DCI‑PE2接收到主机host2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若该地址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如图3所示,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为L3GW1的MAC地址,并查询
MAC表可知,该MAC地址的出口指向网络侧,若要将该ARP报文发送给L3GW1,则需经过vxlan
或mpls链路,因此,DCI‑PE2可以确定主机host2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发往网络
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可以则将该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重定向。其中,该MAC表为
DCI‑PE2接收到L3GW1广播的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消息时生成的。
[0046]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2中,第二网络设备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发往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时,重定向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包括:
[0047]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发往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时,将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中以太头的以太头源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络
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以及以太目的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
址;将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中报文体的目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
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以及目的网际协议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网际协议地
址。
[0048] 例如,如图3所示,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包括以太头、ARP报文以及负载部分,其中,以太头包括以太目的地址、以太源地址以及以太帧类型;ARP报文包括ARP首部、发送者
MAC地址、发送者IP地址、目的MAC地址以及目的IP地址。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重定向时,
将以太头的以太目的地址由GW1‑MAC设置为GW2‑MAC,以太头的以太源地址由HOST2‑MAC设
置为PE2‑MAC,ARP报文体中由GW1‑MAC设置为GW2‑MAC,GW1‑IP设置为GW2‑IP。
[0049] 进而,步骤S103中,第二网络设备将重定向后的地址解析应答消息发送给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关设备,第二网关设备可以根据该重定向后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生成
该目标主机的主机路由,并发布该目标主机的主机路由。如图1所示,广域网中的路由器收
到该目标主机的主机路由时,会将访问该目标主机的流量通过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关设
备发送给目标主机,而不必从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网关设备绕行,再经过第二运营商边缘
设备发送给目标主机,从而避免了流量绕行,节省了转发资源。
[0050]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4所示的传输控制方法是从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关设备进行阐述的,如图4所示,该传
输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51] S201、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关设备接收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
[0052] 其中,该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是在第二数据中心中目标主机向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网关设备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发往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时,该
第二网络设备对该目标主机发送的该地址解析应答消息进行重定向后的消息。所述地址解
析协议应答消息携带目标主机的网际协议地址和媒体接入控制地址。
[0053] 如图3所示,目标主机向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网关设备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中,即ARP应答消息中,以太头中以太目的地址为GW1‑MAC,以太源地址为HOST2‑MAC,该
ARP应答消息中ARP报文携带了目标主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即HOST2‑MAC以及HOST2‑IP;
将该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重定向后,可以得到如图3所示,以太头中以太目的地址由GW1‑
MAC设置为GW2‑MAC,以太源地址由HOST2‑MAC设置为PE2‑MAC,并且ARP报文体中由GW1‑MAC
设置为GW2‑MAC,GW1‑IP设置为GW2‑IP。
[0054] S202、第二网关设备根据该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生成并发布目标主机的主机路由。
[0055] 其中,该主机路由用于指示网络侧与目标主机之间互相访问的流量通过第二网关设备转发,即第二数据中心与广域网之间的互访的三层流量均通过该第二网关设备转发,
而不必经过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网关设备。
[0056]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202,第二网关设备根据该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生成并发布目标主机的主机路由,可以包括:第二网关设备根据该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
议应答消息,学习到到达目标主机所需经过的网关设备MAC地址和IP地址,以及目标主机的
MAC地址和IP地址,发布包括了网关设备精确IP地址和主机精确IP地址的路由。
[0057] 可见,该传输控制方法中,由于数据中心的网关设备只能接收到本地数据中心中主机的ARP应答,因此,数据中心的三层网关设备可以只发布本地数据中心的主机路由,而
不再发布其他数据中心的主机路由,从而使得广域网的三层流量可以优先通过所要访问目
标主机所在数据中心的三层网关设备进行转发,避免了流量绕行,节省了转发效率。
[0058] 这样,由于各数据中心的三层网关设备虽然不再发布其他数据中心的主机路由,但还可以发布网段路由,因此,即使在所要访问的目标主机所在的本地数据中心的三层网
关设备故障时,也可以基于同网段路由通过同子网的数据中心的三层网关设备绕行给目标
主机,从而实现了在保证负载均衡,可靠性的同时,也可以降低绕行的流量,从而节省了转
发效率。
[0059]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5所示的传输控制方法是以广域网的路由器、第一数据中心的网关设备、第一数据中心的
第一网络设备、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络设备、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以及第二数据中
的第二网关设备,以广域网的路由器向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发送三层流量,以及广域
网的路由器只知道目标主机的网段路由为背景,如图5所示,该传输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
步骤:
[0060] S301、广域网的路由器根据所要访问的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的网段路由,访问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网关设备,第一网关设备没有存储该目标主机的媒体接入控制地
址,触发地址解析协议ARP查询流程,广播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消息;
[0061] 其中,该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消息的源IP地址为第一网关设备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目标主机的IP地址。
[0062] S302、第二网络设备接收该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消息,并在该第二数据中心中广播该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消息;
[0063] S303、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接收该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消息,并查询出该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消息的目的IP为自身的IP地址时,生成并发送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
[0064] 该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中目的IP地址为第一网关设备的IP地址,目的MAC地址为第一网关设备的MAC地址,发送者IP地址为目标主机的IP地址,发送者MAC地址为目标主
机的MAC地址。
[0065] 其中,目标主机可以根据媒体接入控制MAC表将生成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转发给第二网络设备。
[0066] S304、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并在该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发往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时,重定向该地址解析协议应
答消息到第二网关设备;
[0067]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S305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目标主机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的ARP报文中目的IP地址来确定该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是否为发往
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
[0068] 例如,图1所示,DCI‑PE2接收到主机host2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若该地址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如图3所示,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为L3GW1的MAC地址,并查询
MAC表可知,该MAC地址的出口指向网络侧,若要将该ARP报文发送给L3GW1,则需经过vxlan
或mpls链路,因此,DCI‑PE2可以确定主机host2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发往网络
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可以则将该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重定向。其中,该MAC表为
DCI‑PE2接收到L3GW1广播的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消息时生成的。
[0069]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305中,第二网络设备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发往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时,重定向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包括:
[0070]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发往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时,将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中以太头的以太头源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络
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以及以太目的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
址;将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中报文体的目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
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以及目的网际协议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网际协议地
址。
[0071] 例如,如图3所示,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中以太头的以太目的地址由GW1‑MAC设置为GW2‑MAC,以太头的以太源地址由HOST2‑MAC设置为PE2‑MAC,ARP报文体中由
GW1‑MAC设置为GW2‑MAC,GW1‑IP设置为GW2‑IP。
[0072] S305、第二网关设备接收该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并根据该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生成并发布目标主机的主机路由。
[0073] 其中,该主机路由用于指示网络侧与目标主机之间互相访问的流量通过第二网关设备转发,即第二数据中心与广域网之间的互访的三层流量均通过该第二网关设备转发,
而不必经过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网关设备。
[0074]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306,第二网关设备根据该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生成并发布目标主机的主机路由,可以包括:第二网关设备根据该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
议应答消息,学习到到达目标主机所需经过的网关设备MAC地址和IP地址,以及目标主机的
MAC地址和IP地址,发布包括了网关设备的32位精确IP地址和主机的32位精确IP地址的路
由。
[0075] 可见,该传输控制方法中,虽然是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网关设备用于请求第二数据中心中目标主机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但由于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络设备的重定向策
略,使得第一网关设备无法接收到目标主机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而是由第二数据中
心的第二网关设备接收重定向后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也就是说,每个数据中心的网
关设备只能接收到本地数据中心中主机的ARP应答,因此,数据中心的三层网关设备可以只
发布本地数据中心的主机路由,而不再发布其他数据中心的主机路由,从而使得广域网的
三层流量可以优先通过所要访问目标主机所在数据中心的三层网关设备进行转发,避免了
流量绕行,节省了转发效率。
[0076] 这样,由于各数据中心的三层网关设备虽然不再发布其他数据中心的主机路由,但还可以发布网段路由,因此,即使在所要访问的目标主机所在的本地数据中心的三层网
关设备故障时,也可以基于同网段路由通过同子网的数据中心的三层网关设备绕行给目标
主机,从而实现了在保证负载均衡,可靠性的同时,也可以降低绕行的流量,从而节省了转
发效率。
[0077]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基于图6所示的网络设备,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0078] 图6所示的网络设备可以为第二网络设备,例如,该网络设备为上述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运营商边缘设备。
[0079] 其中,通信单元401,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
[0080] 处理单元402,用于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发往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时,重定向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
[0081]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将所述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关设备;所述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用于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生成
并发布所述目标主机的主机路由。
[0082] 其中,处理单元402具体用于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发往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时,将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中以太头的以太头源地址设置为所述
第二网络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以及以太目的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媒体接
入控制地址;将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中报文体的目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设置为所述
第二网关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以及目的网际协议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网
际协议地址。
[0083] 其中,所述目标主机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用于响应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网关设备广播的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消息。
[0084]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单元401接收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之前,目标主机可以接收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网关设备广播的地址解析协议请
求消息,该目标主机查看到该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消息的报文中目的IP地址为自身的IP地址
时,响应该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消息,生成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并根据媒体接入控制MAC
表将该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转发给第二网络设备。
[0085] 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单元402可以根据目标主机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的ARP报文中目的IP地址来确定该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是否为发往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
议应答消息。
[0086]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图6所示的网络设备可以为网关设备或者三层网关设备,例如上述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关设备,具体的,图6所示的网络设备中:
[0087] 所述通信单元401,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
[0088] 其中,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向网络侧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进行重定向后的消息,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
答消息携带所述目标主机的网际协议地址和媒体接入控制地址;
[0089] 所述处理单元402,用于根据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生成并发布所述目标主机的主机路由,所述主机路由用于指示网络侧与所述目标主机之间互相访问的流量通过所
述第二网关设备转发。
[0090] 其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向网络侧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进行重定向时,将以太头的以太头源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媒体
接入控制地址以及以太目的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将所述地
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中报文体的目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媒体
接入控制地址以及目的网际协议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网际协议地址。
[0091]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向网络侧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所述目标主机响应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网关设备广播的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消息而发送的消
息。
[0092] 该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402可以根据该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学习到到达目标主机所需经过的网关设备MAC地址和IP地址,以及目标主机的MAC地址和IP地址,
发布包括了网关设备IP地址和主机IP地址的32位精确路由。
[0093] 可见,该传输控制方法中,由于数据中心的网关设备只能接收到本地数据中心中主机的ARP应答,因此,数据中心的三层网关设备可以只发布本地数据中心的主机路由,而
不再发布其他数据中心的主机路由,从而使得广域网的三层流量可以优先通过所要访问目
标主机所在数据中心的三层网关设备进行转发,避免了流量绕行,节省了转发效率。
[0094] 这样,由于各数据中心的三层网关设备虽然不再发布其他数据中心的主机路由,但还可以发布网段路由,因此,即使在所要访问的目标主机所在的本地数据中心的三层网
关设备故障时,也可以基于同网段路由通过同子网的数据中心的三层网关设备绕行给目标
主机,从而实现了在保证负载均衡,可靠性的同时,也可以降低绕行的流量,从而节省了转
发效率。
[0095] 请参见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和通信接口503,所述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和通信接口
503通过总线相互连接。其中,存储器502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储记忆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502用于存储相关指令及数据。通信接口503用于接收和发送数
据或信令。处理器50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
处理器501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0096]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图7所示的网络设备可以执行上述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络设备的相关操作,例如,处理器501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502中存储的程序代
码,执行以下操作:
[0097] 接收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
[0098] 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发往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时,重定向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
[0099] 将所述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关设备;所述重定向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用于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生成并发布所述目标主机
的主机路由。
[0100] 其中,处理器501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5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发往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时,重定向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
息,具体为:
[0101] 在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发往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时,将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中以太头的以太头源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媒体接入控
制地址以及以太目的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将所述地址解析
协议应答消息中报文体的目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媒体接入控
制地址以及目的网际协议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网际协议地址。
[0102] 其中,目标主机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用于响应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网关设备广播的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消息。
[0103]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图7所示的网络设备可以执行上述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关设备的相关操作,例如,处理器501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502中存储的程序
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0104] 接收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
[0105] 其中,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向网络侧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进行重定向后的消息,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
答消息携带所述目标主机的网际协议地址和媒体接入控制地址;
[0106] 根据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生成并发布所述目标主机的主机路由,所述主机路由用于指示网络侧与所述目标主机之间互相访问的流量通过所述第二网关设备转发。
[0107] 其中,第二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向网络侧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进行重定向时,将以太头的以太头源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媒体接入
控制地址以及以太目的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将所述地址解
析协议应答消息中报文体的目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媒体接入
控制地址以及目的网际协议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的网际协议地址。
[0108]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目标主机向网络侧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消息为所述目标主机响应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网关设备广播的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消息发送的消息。
[0109]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
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
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
理器等。
[0110] 该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
[0111] 该总线系统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
[0112]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
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
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
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
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0113] 还应理解,本文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0114]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115]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
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0116]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
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
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
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0117]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0118]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
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
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
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
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0119]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
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
的。
[0120]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0121]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
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
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
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
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
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
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
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
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
Solid State Disk(SSD))等。
[012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
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