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式单曲轴钢架机床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077859.5

文献号 : CN10976035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林鹏丘添元

申请人 : 安徽远都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式单曲轴钢架机床,包括底座、左移动端和右移动端,冲压后的钢板由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滚动将冲压好的钢板运送进钢板整平装置,钢板移动过程的动力由衔接装置提供,机床本身不提供动力,减少机床的重量,结构简洁清晰,方便装拆,气缸和顶杆实现左移动端的高度调整,增加实用性,增重区域的设置不仅满足稳定性,且减轻了机床重量,降低成本,调近左移动端和右移动端之间的距离,使左移动端和右移动端一体且仅实现运输钢板的功能,调远左移动端和右移动端之间的距离,钢板通过左移动端和右移动端之间的弯曲回转一定程度的消除冲压后钢板内部的残余奥氏体,增大马氏体的比例,消除残余应力,提高钢板质量,增加实用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开式单曲轴钢架机床,包括底座(1)、左移动端(2)和右移动端(3),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为并排设置的两组块状结构,两组底座(1)均设置成截面形状为顶部是正梯形的实心结构,底座(1)的内部设有增重区域(11),底座(1)的顶部折弯处均做倒角处理,底座(1)的顶部与左移动端(2)活动连接,所述左移动端(2)包括第一底轮(21)、第一底轮连接板(22)、安装箱(23)、调整组件(24)、第一延展组件(25)和位移组件(26),第一底轮(21)的中心处安装在第一底轮连接板(22)上,第一底轮连接板(22)与安装箱(23)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箱(23)的内部设有气缸安装架(231),气缸安装架(231)上安装气缸(232),气缸(232)的输出端通过顶杆(233)与调整组件(24)活动连接,所述调整组件(24)包括把手轮(241)、支架(242)、连接轴(243)、第一荆轮(244)、第二荆轮(245)和连杆(246),第二荆轮(245)与顶杆(233)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荆轮(245)与第一荆轮(244)啮合,第一荆轮(244)的左侧通过连接轴(243)与把手轮(241)固定连接,把手轮(241)安装在支架(242)上,支架(242)位于安装箱(23)的内部,安装箱(23)的外壁与第一延展组件(2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延展组件(25)包括第一弧形空心架(251)、第一对接孔(252)、第一转轴(253)、角度调节轮(254)、软胶圈(255)、楔形板(256)和中转平台(257),第一弧形空心架(251)设有两组,两组第一弧形空心架(251)的一端均固定在安装箱(23)的外壁上,第一弧形空心架(251)的内侧开设有多组第一对接孔(252),每组第一对接孔(252)的孔沿处均设有软胶圈(255),软胶圈(255)与第一转轴(253)的外壁接触连接,第一转轴(253)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对接孔(252)伸入到两侧第一弧形空心架(251)的内部,两组第一弧形空心架(251)的背部外壁均焊接楔形板(256),两组楔形板(256)的顶面与中转平台(257)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弧形空心架(251)上还安装角度调节轮(254),两组第一弧形空心架(251)的底部之间设有位移组件(26),所述位移组件(26)包括伸缩杆(261)、支撑箱(262)、固定板(263)和紧固螺栓(264),伸缩杆(261)的中段套在支撑箱(262)的内部,支撑箱(262)的底部与地面接触连接,伸缩杆(261)的两端固定连接固定板(263),固定板(263)通过紧固螺栓(264)与第一弧形空心架(251)的外壁固定连接;

所述右移动端(3)包括框型限位架(31)、第二弧形空心架(32)、支撑斜杆(33)、第二对接孔(34)和第二转轴(35),框型限位架(31)的两侧壁上焊接两组第二弧形空心架(32),两组第二弧形空心架(32)与框型限位架(31)的横梁之间通过支撑斜杆(33)固定连接,两组第二弧形空心架(32)的内侧均开设有第二对接孔(34),第二转轴(35)通过第二对接孔(34)伸入到两组第二弧形空心架(32)的内部,左移动端(2)通过中转平台(257)衔接压力机,右移动端(3)与钢板整平装置衔接,冲压后的钢板由压力机的输送装置运送到左移动端(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式单曲轴钢架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23)和调整组件(24)均设有两组,两组调整组件(24)之间通过连杆(246)活动连接,且两组安装箱(23)和调整组件(24)以连杆(246)中心线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式单曲轴钢架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轮(21)与底座(1)的接触面设置为凹陷形状,该凹陷形状尺寸和底座(1)的正梯形顶部形状尺寸相匹配,第一底轮(21)与底座(1)接触连接,底座(1)通过增重区域(11)进行增重支撑,底座(1)的底面与地面接触且不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式单曲轴钢架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移动端(3)的底部通过第二底轮(36)与底座(1)活动连接,第二底轮(36)的形状结构与第一底轮(21)的形状结构一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式单曲轴钢架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孔(252)与第一转轴(253)的数量、位置相互匹配,第二对接孔(34)与第二转轴(35)的数量、位置相互匹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式单曲轴钢架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重区域(11)的内部填充铅棒,第一转轴(253)和第二转轴(35)的外壁均做光滑处理。

说明书 :

一种开式单曲轴钢架机床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开式单曲轴钢架机床。

背景技术

[0002] 钢板是用钢水浇注,冷却后压制而成的平板状钢材,在钢板生产过程中,压力机将钢板进行冲压后直接通过输送装置送入整平装置,在输送的过程中钢板容易发生回弹,钢板内部残余奥氏体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消除,造成钢板塑性低,质量差,无法满足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对材料性能提出的高要求,少数厂家在压力机后增设辅助机床,由机床本身为钢板的运输提供动力,机床重量大,结构复杂不便于装拆,本身不提供动力的机床,结构太过简单,功能单一,稳定性不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式单曲轴钢架机床,通过机床本身不提供动力,减少机床的重量,结构简洁清晰,方便装拆,气缸和顶杆实现左移动端的高度调整,增加实用性,增重区域满足稳定性,减轻机床重量,降低成本,调近左移动端和右移动端之间的距离,使左移动端和右移动端一体且仅实现运输钢板的功能,调远左移动端和右移动端之间的距离,钢板通过左移动端和右移动端之间的弯曲回转一定程度的消除冲压后钢板内部的残余奥氏体,增大马氏体的比例,消除残余应力,提高钢板质量,增加实用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钢板容易发生回弹,钢板内部残余奥氏体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消除,造成钢板塑性低,质量差,无法满足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对材料性能提出的高要求,少数厂家在压力机后增设辅助机床,由机床本身为钢板的运输提供动力,机床重量大,结构复杂不便于装拆,本身不提供动力的机床,结构太过简单,功能单一,稳定性不高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开式单曲轴钢架机床,包括底座、左移动端和右移动端,底座为并排设置的两组块状结构,两组底座均设置成截面形状为顶部是正梯形的实心结构,底座的内部设有增重区域,底座的顶部折弯处均做倒角处理,底座的顶部与左移动端活动连接,左移动端包括第一底轮、第一底轮连接板、安装箱、调整组件、第一延展组件和位移组件,第一底轮的中心处安装在第一底轮连接板上,第一底轮连接板与安装箱的外壁固定连接,安装箱的内部设有气缸安装架,气缸安装架上安装气缸,气缸的输出端通过顶杆与调整组件活动连接,调整组件包括把手轮、支架、连接轴、第一荆轮、第二荆轮和连杆,第二荆轮与顶杆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荆轮与第一荆轮啮合,第一荆轮的左侧通过连接轴与把手轮固定连接,把手轮安装在支架上,支架位于安装箱的内部,安装箱的外壁与第一延展组件固定连接,第一延展组件包括第一弧形空心架、第一对接孔、第一转轴、角度调节轮、软胶圈、楔形板和中转平台,第一弧形空心架设有两组,两组第一弧形空心架的一端均固定在安装箱的外壁上,第一弧形空心架的内侧开设有多组第一对接孔,每组第一对接孔的孔沿处均设有软胶圈,软胶圈与第一转轴的外壁接触连接,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对接孔伸入到两侧第一弧形空心架的内部,两组第一弧形空心架的背部外壁均焊接楔形板,两组楔形板的顶面与中转平台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弧形空心架上还安装角度调节轮,两组第一弧形空心架的底部之间设有位移组件,位移组件包括伸缩杆、支撑箱、固定板和紧固螺栓,伸缩杆的中段套在支撑箱的内部,支撑箱的底部与地面接触连接,伸缩杆的两端固定连接固定板,固定板通过紧固螺栓与第一弧形空心架的外壁固定连接;
[0005] 右移动端包括框型限位架、第二弧形空心架、支撑斜杆、第二对接孔和第二转轴,框型限位架的两侧壁上焊接两组第二弧形空心架,两组第二弧形空心架与框型限位架的横梁之间通过支撑斜杆固定连接,两组第二弧形空心架的内侧均开设有第二对接孔,第二转轴通过第二对接孔伸入到两组第二弧形空心架的内部,左移动端通过中转平台衔接压力机,右移动端与钢板整平装置衔接,冲压后的钢板由压力机的输送装置运送到左移动端。
[0006] 优选的,所述安装箱和调整组件均设有两组,两组调整组件之间通过连杆活动连接,且两组安装箱和调整组件以连杆中心线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一底轮与底座的接触面设置为凹陷形状,该凹陷形状尺寸和底座的正梯形顶部形状尺寸相匹配,第一底轮与底座接触连接,底座通过增重区域进行增重支撑,底座的底面与地面接触且不固定。
[0008] 优选的,所述右移动端的底部通过第二底轮与底座活动连接,第二底轮的形状结构与第一底轮的形状结构一致。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对接孔与第一转轴的数量、位置相互匹配,第二对接孔与第二转轴的数量、位置相互匹配。
[0010] 优选的,所述增重区域的内部填充铅棒,左移动端和右移动端的其他组件均采用薄壁型钢制成,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外壁均做光滑处理。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2]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开式单曲轴钢架机床,左移动端通过中转平台衔接压力机,右移动端与钢板整平装置衔接,冲压后的钢板由压力机的输送装置运送到左移动端,由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滚动将冲压好的钢板运送进钢板整平装置,钢板移动过程的动力由衔接装置提供,机床本身不提供动力,减少机床的重量,结构简洁清晰,方便装拆,左移动端和右移动端均可通过第一底轮和第二底轮在底座上进行横向移动,调整左移动端和右移动端之间的距离,左移动端的高度可通过把手轮转动带动第一荆轮和第二荆轮转动,从而使得气缸将顶杆进行上下移动,实现左移动端的高度调整,增加实用性,增重区域的内部填充铅棒等重量较大的物质,左移动端和右移动端的其他组件均采用薄壁型钢制成,在满足稳定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减轻机床重量,降低成本,右移动端的高度不变,当钢板的生产要求不高时,调近左移动端和右移动端之间的距离,使左移动端和右移动端一体且仅实现运输钢板的功能,当钢板的生产要求较高时,调远左移动端和右移动端之间的距离,钢板在左移动端和右移动端之间有一个弯曲回转,通过这种弯曲回转一定程度消除冲压后钢板内部的残余奥氏体,增大马氏体的比例,消除残余应力,提高钢板质量,根据生产要求的不同调节左移动端和右移动端之间距离,增加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侧视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发明的增重区域位置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6] 图4为本发明的安装箱内部结构侧视示意图;
[0017] 图5为本发明的调整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8] 图6为本发明的把手轮结构示意图;
[0019]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弧形空心架内侧结构示意图;
[0020] 图8为本发明的位移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 图9为本发明的右移动端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1、底座;11、增重区域;2、左移动端;21、第一底轮;22、第一底轮连接板;23、安装箱;231、气缸安装架;232、气缸;233、顶杆;24、调整组件;241、把手轮;242、支架;243、连接轴;244、第一荆轮;245、第二荆轮;246、连杆;25、第一延展组件;251、第一弧形空心架;252、第一对接孔;253、第一转轴;254、角度调节轮;255、软胶圈;256、楔形板;257、中转平台;26、位移组件;261、伸缩杆;262、支撑箱;263、固定板;264、紧固螺栓;3、右移动端;31、框型限位架;32、第二弧形空心架;33、支撑斜杆;34、第二对接孔;35、第二转轴;36、第二底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4] 请参阅图1-2,一种开式单曲轴钢架机床,包括底座1、左移动端2和右移动端3,底座1为并排设置的两组块状结构,两组底座1均设置成截面形状为顶部是正梯形的实心结构,底座1的内部设有增重区域11,底座1的顶部折弯处均做倒角处理,底座1的顶部与左移动端2活动连接。
[0025] 请参阅图3-4,左移动端2包括第一底轮21、第一底轮连接板22、安装箱23、调整组件24、第一延展组件25和位移组件26,第一底轮21的中心处安装在第一底轮连接板22上,第一底轮连接板22与安装箱23的外壁固定连接,安装箱23的内部设有气缸安装架231,气缸安装架231上安装气缸232,气缸232的输出端通过顶杆233与调整组件24活动连接。
[0026] 请参阅图5-7,调整组件24包括把手轮241、支架242、连接轴243、第一荆轮244、第二荆轮245和连杆246,第二荆轮245与顶杆233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荆轮245与第一荆轮244啮合,第一荆轮244的左侧通过连接轴243与把手轮241固定连接,把手轮241安装在支架
242上,支架242位于安装箱23的内部,安装箱23的外壁与第一延展组件25固定连接,第一延展组件25包括第一弧形空心架251、第一对接孔252、第一转轴253、角度调节轮254、软胶圈
255、楔形板256和中转平台257,第一弧形空心架251设有两组,两组第一弧形空心架251的一端均固定在安装箱23的外壁上,第一弧形空心架251的内侧开设有多组第一对接孔252,每组第一对接孔252的孔沿处均设有软胶圈255,软胶圈255与第一转轴253的外壁接触连接,第一转轴253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对接孔252伸入到两侧第一弧形空心架251的内部,两组第一弧形空心架251的背部外壁均焊接楔形板256,两组楔形板256的顶面与中转平台257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弧形空心架251上还安装角度调节轮254,两组第一弧形空心架251的底部之间设有位移组件26。
[0027] 请参阅图8,位移组件26包括伸缩杆261、支撑箱262、固定板263和紧固螺栓264,伸缩杆261的中段套在支撑箱262的内部,支撑箱262的底部与地面接触连接,伸缩杆261的两端固定连接固定板263,固定板263通过紧固螺栓264与第一弧形空心架251的外壁固定连接。
[0028] 请参阅图9,右移动端3包括框型限位架31、第二弧形空心架32、支撑斜杆33、第二对接孔34和第二转轴35,框型限位架31的两侧壁上焊接两组第二弧形空心架32,两组第二弧形空心架32与框型限位架31的横梁之间通过支撑斜杆33固定连接,两组第二弧形空心架32的内侧均开设有第二对接孔34,第二转轴35通过第二对接孔34伸入到两组第二弧形空心架32的内部,安装箱23和调整组件24均设有两组,两组调整组件24之间通过连杆246活动连接,且两组安装箱23和调整组件24以连杆246中心线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第一底轮21与底座1的接触面设置为凹陷形状,该凹陷形状尺寸和底座1的正梯形顶部形状尺寸相匹配,第一底轮21与底座1接触连接,底座1通过增重区域11进行增重支撑,底座1的底面与地面接触且不固定,右移动端3的底部通过第二底轮36与底座1活动连接,第二底轮36的形状结构与第一底轮21的形状结构一致,第一对接孔252与第一转轴253的数量、位置相互匹配,第二对接孔34与第二转轴35的数量、位置相互匹配,增重区域11的内部填充铅棒,左移动端2和右移动端3的其他组件均采用薄壁型钢制成,第一转轴253和第二转轴35的外壁均做光滑处理。
[0029] 工作原理:左移动端2通过中转平台257衔接压力机,右移动端3与钢板整平装置衔接,冲压后的钢板由压力机的输送装置运送到左移动端2,由第一转轴253和第二转轴35滚动将冲压好的钢板运送进钢板整平装置,左移动端2和右移动端3均可通过第一底轮21和第二底轮36在底座1上进行横向移动,调整左移动端2和右移动端3之间的距离,当钢板的生产要求不高时,调近左移动端2和右移动端3之间的距离,使左移动端2和右移动端3一体且仅实现运输钢板的功能,当钢板的生产要求较高时,调远左移动端2和右移动端3之间的距离,钢板在左移动端2和右移动端3之间有一个弯曲回转,通过这种弯曲回转一定程度消除冲压后钢板内部的残余奥氏体,增大马氏体的比例,根据生产要求的不同调节左移动端2和右移动端3之间距离的不同,左移动端2的高度可通过把手轮241转动带动第一荆轮244和第二荆轮245转动,从而使得气缸232将顶杆233进行上下移动,实现左移动端2的高度调整,右移动端3的高度不变。
[0030]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开式单曲轴钢架机床,左移动端2通过中转平台257衔接压力机,右移动端3与钢板整平装置衔接,冲压后的钢板由压力机的输送装置运送到左移动端2,由第一转轴253和第二转轴35滚动将冲压好的钢板运送进钢板整平装置,钢板移动过程的动力由衔接装置提供,机床本身不提供动力,减少机床的重量,结构简洁清晰,方便装拆,左移动端2和右移动端3均可通过第一底轮21和第二底轮36在底座1上进行横向移动,调整左移动端2和右移动端3之间的距离,左移动端2的高度可通过把手轮241转动带动第一荆轮244和第二荆轮245转动,从而使得气缸232将顶杆233进行上下移动,实现左移动端2的高度调整,增加实用性,增重区域11的内部填充铅棒等重量较大的物质,左移动端2和右移动端3的其他组件均采用薄壁型钢制成,在满足稳定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减轻机床重量,降低成本,右移动端3的高度不变,当钢板的生产要求不高时,调近左移动端2和右移动端3之间的距离,使左移动端2和右移动端3一体且仅实现运输钢板的功能,当钢板的生产要求较高时,调远左移动端2和右移动端3之间的距离,钢板在左移动端2和右移动端3之间有一个弯曲回转,通过这种弯曲回转一定程度消除冲压后钢板内部的残余奥氏体,增大马氏体的比例,消除残余应力,提高钢板质量,根据生产要求的不同调节左移动端2和右移动端3之间距离,增加实用性。
[003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