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天线电下倾角的显示系统及其传动机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1643034.7

文献号 : CN10976839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管定金肖飞黄伟青刘永军

申请人 :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线、天线电下倾角的显示系统及其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螺杆、以及与第一螺杆螺旋传动配合的第一传动件,第一传动件设有用于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及第二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螺杆、与第二螺杆固定传动连接的第三螺杆、与第二螺杆螺旋传动配合的第二传动件、以及与第三螺杆传动配合的第三传动件,第二螺杆的螺纹旋向与第一螺杆的螺纹旋向相同、而与第三螺杆的螺纹旋向相反,第二传动件设有第三连接部,第三传动件设有第四连接部。该传动机构能够使得该两种移相器对应的标尺的刻度显示顺序相同;该显示系统采用了上述传动机构;该天线采用了上述显示系统。

权利要求 :

1.一种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可转动设置于底板上的第一螺杆、以及与所述第一螺杆螺旋传动配合的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设有用于与一个移相器的介质板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用于与一个标尺的连接端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及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二螺杆固定传动连接的第三螺杆、与所述第二螺杆螺旋传动配合的第二传动件、以及与所述第三螺杆传动配合的第三传动件,所述第二螺杆的螺纹旋向与所述第一螺杆的螺纹旋向相同、而与所述第三螺杆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第二传动件设有用于与另一标尺的连接端固定连接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传动件设有用于与另一个移相器的介质板固定连接的第四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座及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杆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座及所述第二安装座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设有用于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固定传动连接的传动体,所述传动体穿出所述第一安装座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三安装座及第四安装座,所述第三安装座与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安装座与所述第三螺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杆及所述第三螺杆通过所述第三安装座及所述第四安装座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设有用于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固定传动连接的第二传动体,所述第二传动体穿出所述第三安装座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五安装座,所述第二螺杆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三螺杆的一端中,且所述第三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五安装座转动连接。

7.一种天线电下倾角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传动机构,还包括底板、第一移相器、第二移相器、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的第一标尺、以及与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的第二标尺,所述第一移相器与所述第二移相器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移相器设有第一介质板,所述第二移相器设有与所述第一介质板的调节顺序相反的第二介质板,所述第一介质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介质板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

当所述第一螺杆及所述第二螺杆同步同向转动时,所述第一介质板与所述第二介质板的移动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向件及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一标尺通过所述第一导向件滑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标尺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螺杆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标尺通过所述第二导向件滑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标尺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螺杆的轴线相互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及驱动机构,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机构通信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螺杆及所述第二螺杆同步同向转动。

10.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系统。

说明书 :

天线、天线电下倾角的显示系统及其传动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天线电下倾角的显示系统及其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天线移相器中,直抽拉式移相器应用广泛,移相介质板全部推进移相器腔体内部可以为移相器最小电下倾角,而移相介质板全部抽拉出来可以为移相器最大电下倾角,一般而言会统一设计方案。
[0003] 但为了满足不同的设计需求,部分情况会使用与上述刚好相反的移相器方案,即移相介质板全部推进移相器腔体内部可以为移相器最大电下倾角,而移相介质板全部抽拉出来可以为移相器最小电下倾角,而此时两种调节顺序相反的移相器方案会出现在同一天线内,有两种不同的移相器方案。这对于现有的传动机构的方案而言,二者标尺刻度显示顺序的不同,容易在控制程序管控上、天线外观标尺刻度显示顺序上产生混乱。

发明内容

[0004]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天线、天线电下倾角的显示系统及其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应用于具有调节顺序相反的两种移相器的天线中,使得该两种移相器对应的标尺的刻度显示顺序相同;该天线电下倾角的显示系统采用了上述传动机构,使得调节顺序相反的两种移相器同时存在时,驱动机构由相同的程序输出相同的转向,两种标尺刻度显示的顺序相同,达到移相器电下倾角变化顺序相同;该天线采用了上述显示系统,使得标尺刻度显示更加合理,方便相关人员进行统计。
[0005] 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可转动设置于底板上的第一螺杆、以及与所述第一螺杆螺旋传动配合的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设有用于与一个移相器的介质板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用于与一个标尺的连接端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及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二螺杆固定传动连接的第三螺杆、与所述第二螺杆螺旋传动配合的第二传动件、以及与所述第三螺杆传动配合的第三传动件,所述第二螺杆的螺纹旋向与所述第一螺杆的螺纹旋向相同、而与所述第三螺杆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第二传动件设有用于与另一标尺的连接端固定连接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传动件设有用于与另一个移相器的介质板固定连接的第四连接部。
[0007] 上述传动机构应用于天线电下倾角的显示系统时,第一传动件通过第一连接部与一个移相器的介质板固定连接、并通过第二连接部与对应的标尺固定连接,第三传动件通过第四连接部与另一个移相器的介质板固定连接,第二传动件通过第三连接部与对应的另一标尺固定连接;由于第二螺杆的螺纹旋向与第一螺杆的螺纹旋向相同、而与第三螺杆的螺纹旋向相反,如此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的移动方向相同,第二传动件的移动方向与第三传动件的移动方向相反;当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同步同向转动时,能够带动上述两个介质板沿相反的方向移动,如此可以应用于某些天线集成了调节顺序相反的两种移相器中,使得该两种移相器的标尺显示顺序一致,便于采用同一类型的控制程序控制驱动机构输出动力。
[0008]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座及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杆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座及所述第二安装座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设有用于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固定传动连接的传动体,所述传动体穿出所述第一安装座设置。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三安装座及第四安装座,所述第三安装座与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安装座与所述第三螺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杆及所述第三螺杆通过所述第三安装座及所述第四安装座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设有用于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固定传动连接的第二传动体,所述第二传动体穿出所述第三安装座设置。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五安装座,所述第二螺杆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三螺杆的一端中,且所述第三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五安装座转动连接。
[0014]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天线电下倾角的显示系统,包括上述的传动机构,还包括底板、第一移相器、第二移相器、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的第一标尺、以及与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的第二标尺,所述第一移相器与所述第二移相器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移相器设有第一介质板,所述第二移相器设有与所述第一介质板的调节顺序相反的第二介质板,所述第一介质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介质板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当所述第一螺杆及所述第二螺杆同步同向转动时,所述第一介质板与所述第二介质板的移动方向相反。
[0015] 该显示系统使用时,第一传动件通过第一连接部与一个移相器的介质板固定连接、并通过第二连接部与对应的标尺固定连接,第三传动件通过第四连接部与另一个移相器的介质板固定连接,第二传动件通过第三连接部与对应的另一标尺固定连接;由于第二螺杆的螺纹旋向与第一螺杆的螺纹旋向相同、而与第三螺杆的螺纹旋向相反,当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同步同向转动时,能够带动上述两个介质板沿相反的方向移动,如此可以应用于某些天线集成了调节顺序相反的两种移相器中,使得该两种移相器的标尺显示顺序一致,便于采用同一类型的控制程序控制驱动机构输出动力。该天线电下倾角的显示系统采用了上述传动机构,使得调节顺序相反的两种移相器同时存在时,驱动机构由相同的程序输出相同的转向,两种标尺刻度显示的顺序相同,达到移相器电下倾角变化顺序相同。
[0016]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1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显示系统还包括第一导向件及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一标尺通过所述第一导向件滑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标尺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螺杆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标尺通过所述第二导向件滑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标尺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螺杆的轴线相互平行。
[001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显示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及驱动机构,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机构通信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螺杆及所述第二螺杆同步同向转动。
[0019] 再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上述的显示系统。该天线采用了上述显示系统,使得标尺刻度显示更加合理,方便相关人员进行统计。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天线电下倾角的显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图1中传动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0022] 图3为一实施例中的天线电下倾角的显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 附图标记说明:
[0024] 10、传动机构,100、第一传动组件,110、第一螺杆,112、第一传动体,120、第一传动件,130、第一安装座,140、第二安装座,200、第二传动组件,210、第二螺杆,212、第二传动体,220、第三螺杆,230、第二传动件,240、第三传动件,250、第三安装座,260、第四安装座,270、第五安装座,20、底板,30、第一移相器,32、第一介质板,34、第一连接件,40、第二移相器,42、第二介质板,44、第二连接件,50、第一标尺,60、第二标尺,70、第一导向件,80、第二导向件,90、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6]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时,它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固定方式进行固定,如螺纹连接、卡扣固定连接、焊接、铆接等。当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螺旋传动配合”时,是指可以将一个元件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另一个元件的直线运动。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7]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8] 本发明中涉及的“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0029] 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该传动机构10,包括:第一传动组件100,第一传动组件100包括可转动设置于底板20上的第一螺杆110、以及与第一螺杆110螺旋传动配合的第一传动件120,第一传动件120设有用于与一个移相器的介质板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用于与一个标尺的连接端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及第二传动组件200,第二传动组件200包括可转动设置于底板20上的第二螺杆210、与第二螺杆210固定传动连接的第三螺杆
220、与第二螺杆210螺旋传动配合的第二传动件230、以及与第三螺杆220传动配合的第三传动件240,第二螺杆210的螺纹旋向与第一螺杆110的螺纹旋向相同、而与第三螺杆220的螺纹旋向相反,第二传动件230设有用于与另一标尺的连接端固定连接的第三连接部,第三传动件240设有用于与另一个移相器的介质板固定连接的第四连接部。
[0030] 如图1至图3所示,上述传动机构10应用于天线电下倾角的显示系统时,第一传动件120通过第一连接部与一个移相器的介质板固定连接、并通过第二连接部与对应的标尺固定连接,第三传动件240通过第四连接部与另一个移相器的介质板固定连接,第二传动件230通过第三连接部与对应的另一标尺固定连接;由于第二螺杆210的螺纹旋向与第一螺杆
110的螺纹旋向相同、而与第三螺杆220的螺纹旋向相反,如此第一传动件120与第二传动件
230的移动方向相同,第二传动件230的移动方向与第三传动件240的移动方向相反;当第一螺杆110与第二螺杆210同步同向转动时,能够带动上述两个介质板沿相反的方向移动,如此可以应用于某些天线集成了调节顺序相反的两种移相器中,使得该两种移相器的标尺显示顺序一致,便于采用同一类型的控制程序控制驱动机构90输出动力。
[0031]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安装座130及第二安装,140,第一安装座130与第一螺杆110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安装,140与第一螺杆11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螺杆110通过第一安装座130及第二安装,140可转动设置于底板20上。如此通过第一安装座130及第二安装,140可以使第一螺杆110的安装更加灵活;可以先将第一螺杆110与第一安装座130及第二安装,140安装、调试好后,再将整体安装在底板20上的预设位置,如此可以进行模块化组装,进一步提高安装效率及安装精度。
[0032]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第一螺杆110的一端设有用于与驱动机构90的输出端固定传动连接的传动体,传动体穿出第一安装座130设置。如此便于通过传动体与驱动机构90的输出端固定传动连接。
[0033]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第二传动组件200还包括第三安装座250及第四安装座260,第三安装座250与第二螺杆210的一端转动连接,第四安装座260与第三螺杆22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螺杆210及第三螺杆220通过第三安装座250及第四安装座260可转动设置于底板20上。同理,如此通过第三安装座250及第四安装座260可以使第二螺杆210的安装更加灵活;可以先将第二螺杆210与第三安装座250及第四安装座260安装、调试好后,再将整体安装在底板20上的预设位置,如此可以进行模块化组装,进一步提高安装效率及安装精度。
[0034] 此外,第三安装座250与第一安装座130可以一体成型制造得到,如此可以将第一传动组件100及第二传动组件200都集成到一个安装座上来。
[0035] 进一步地,第二螺杆210的一端设有用于与驱动机构90的输出端固定传动连接的第二传动体212,第二传动体212穿出第第三安装座250设置。如此便于通过传动体与驱动机构90的输出端固定传动连接。
[0036]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第二传动组件200还包括第五安装座270,第二螺杆210的另一端插入第三螺杆220的一端中,且第三螺杆220的一端与第五安装座270转动连接。如此利用第五安装座270实现第二螺杆210与第三螺杆220的集成安装,该第五安装座270的设置、与前述的第三安装座250及第四安装座260配合,使得第二螺杆210与第三螺杆220的传动精度更高,传动更加平稳。
[0037] 第二螺杆210与第三螺杆220的固定传动连接方式还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技术成型,如注塑成型或在圆柱上之间加工出第二螺杆210与第三螺杆220。
[0038] 如图1至图3所示,该天线电下倾角的显示系统,包括上述的传动机构10,还包括底板20、第一移相器30、第二移相器40、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的第一标尺50、以及与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的第二标尺60,第一移相器30与第二移相器40间隔设置于底板20上,第一移相器30设有第一介质板32,第二移相器40设有与第一介质板32的调节顺序相反的第二介质板42,第一介质板32与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第二介质板42与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当第一螺杆110及第二螺杆210同步同向转动时,第一介质板32与第二介质板42的移动方向相反。
[0039] 该显示系统使用时,第一传动件120通过第一连接部与一个移相器的介质板固定连接、并通过第二连接部与对应的标尺固定连接,第三传动件240通过第四连接部与另一个移相器的介质板固定连接,第二传动件230通过第三连接部与对应的另一标尺固定连接;由于第二螺杆210的螺纹旋向与第一螺杆110的螺纹旋向相同、而与第三螺杆220的螺纹旋向相反,当第一螺杆110与第二螺杆210同步同向转动时,能够带动上述两个介质板沿相反的方向移动,如此可以应用于某些天线集成了调节顺序相反的两种移相器中,使得该两种移相器的标尺显示顺序一致,便于采用同一类型的控制程序控制驱动机构90输出动力。如当第一标尺50的刻度及第二标尺60的刻度均为零时,第一介质板32伸出的距离为零,第二介质板42伸出的距离为最大值,此时第一移相器30及第二移相器40的电下倾角均为零;如此应用上述传动机构10,使得第一标尺50与第二标尺60同向运动,且显示电下倾角大小方向一致,即输出同一旋转的动力时,该移相器的电下倾角及标尺刻度大小都为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便于控制程序的编写,不易出现逻辑错误。该天线电下倾角的显示系统采用了上述传动机构10,使得调节顺序相反的两种移相器同时存在时,驱动机构90由相同的程序输出相同的转向,两种标尺刻度显示的顺序相同,达到移相器电下倾角变化顺序相同。
[004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该显示系统还包括第一导向件70及第二导向件80,第一标尺50通过第一导向件70滑动设置于底板20上,第一标尺50的滑动方向与第一螺杆110的轴线相互平行,第二标尺60通过第二导向件80滑动设置于底板20上,第二标尺60的滑动方向与第二螺杆210的轴线相互平行.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导向件70可以灵活设置第一标尺50的位置,避免第一标尺50与其他零件发生干涉;同时能够使得第一标尺50与第一传动件120之间的移动方向平行,避免因移动倾角而产生不必要的摩擦,使得第一标尺50及第一传动件120之间移动更加平稳;同理,该第二导向件80的设置,也可以避免第二标尺
60与其他零件发生干涉,提高第一标尺50及第一传动件120的运动平稳性。
[0041] 具体地,该第一导向件70至少为两个,第二导向件80至少为两个。第一导向件70与第一标尺50滑动连接,第二导向件80与第二标尺60滑动连接。
[0042] 此外,该第一介质板32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34(如拉杆)与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该第二介质板42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44(如拉杆)与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第一传动件120及第二传动件230的长度可以更加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使得传动机构10的安装更加灵活。
[0043] 同理,也可以通过设置上述第一导向件70及第二导向件80结构来使得对应的第一连接件34、第二连接件44的移动更加平稳,避免运动干涉。
[0044]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该显示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未示出)及驱动机构90,控制器与驱动机构90通信连接,驱动机构90用于驱动第一螺杆110及第二螺杆210同步同向转动。如此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90进行动力输出来实现天线电下倾角的调节。该控制器可为控制电脑、运动控制卡、PCL控制器等现有的控制元件。
[0045] 具体地,如图1所示,当驱动机构90的输出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时,第一传动件120带动第一标尺50及第一介质板32往远离移相器的方向移动,第一传动件120与第一安装座130的相对距离由L1逐步减小为0,第一介质板32与移相器腔体的相对位置由0逐步加大到L1,且电下倾角由最小逐步变到最大,第一标尺50的显示刻度也由最小逐步变到最大(如0度到14度)。同时,第二传动件230带动第二标尺60往远离移相器的方向移动,第二传动件
230与第三安装座250的相对距离由L3逐步减小到L3-L2,第二标尺60显示刻度由最小逐步变到最大(如0度到10度);而第三传动件240带动第二介质板42往插入移相器内的方向移动,第二介质板42与移相器腔体的相对位置由L2逐步减小到0,电下倾角由最小逐步变到最大,第二标尺60的显示刻度也由最小逐步变到最大(如0度到10度)。
[0046] 如图3所示,当驱动机构90的输出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时,第一传动件120带动第一标尺50及第一介质板32往靠近移相器的方位运动,第一传动件120与第一安装座130的相对距离由0逐步加大到L1,第一介质板32与移相器腔体的相对位置由L1逐步减小到0,电下倾角由最大逐步变到最小,第一标尺50的显示刻度也由最大逐步变到最小(如14度到0度)。同时,第二传动件230带动第二标尺60往靠近移相器的方位运动,第二传动件230与第三安装座250的相对距离由L3-L2逐步加大到L3,第二标尺60的显示刻度由最大逐步变到最小(如10度到0度);而第三传动件240带动第二介质板42往远离移相器的方位运动,第二介质板42与移相器腔体的相对位置由0逐步加大到L2,电下倾角由最大逐步变到最小(如10度到
0度),第二标尺60的显示刻度也由最大逐步变到最小。
[0047] 如此,当两种不同的移相器同时存在于一天线系统中时,驱动机构90由相同的程序输出相同的转向,两种标尺刻度显示的顺序相同,而对移相器介质板拉出或推进的直线运动方向不同,达到移相器电下倾角变化顺序相同。
[0048]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传动连接”时,它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传动连接方式实现,如螺纹连接、卡扣、焊接、铆接等,只要能够实现一个元件带动另一个元件移动(包括滑动及转动)即可。
[0049] 再另一实施例中,该天线,包括上述的显示系统。该天线采用了上述显示系统,使得标尺刻度显示更加合理,方便相关人员进行统计。
[005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51]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