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器械用不锈钢、制作方法、热处理方法和应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1111629.3

文献号 : CN10977807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展宏

申请人 : 路肯(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材料领域和医疗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疗器械用不锈钢、制作方法、热处理方法和应用。该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如下(wt)%:C:0.01‑0.08;Si:0.2‑1.0;Mn:0.01‑1.00;Cr:16.0‑17.5;Ni:6.50‑7.50;N:0.03‑0.15;Mo:0.15‑1.20;V:0.02‑0.15;Nb:0.02‑0.15;Al:0.75‑1.50;Cu:0.15‑1.20;其余为Fe。热处理方法:1)1050~1080℃固溶处理2小时,随炉温缓慢冷却到室温;2)冷轧60%,获得铁素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3)360‑420℃配分;4)550‑620℃时效处理;5)空冷到室温。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医疗器械用、兼具高硬度高强度、一定塑韧性和优良耐蚀性的形变+配分+时效的多相材料及其制造工艺,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厨房、卫生设备和用具、医疗、家用电器、交通运输以及工业部门中的设备和部件。

权利要求 :

1.一种医疗器械用不锈钢,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该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如下:C:0.01-0.08;Si:0.2-1.0;Mn:0.01-1.00;Cr:16.0-17.5;Ni:6.50-7.50;N:0.03-0.15;Mo:

0.15-1.20;V:0.02-0.15;Nb:0.02-0.15;Al:0.75-1.50;Cu:0.15-1.20;其余为Fe;

所述医疗器械用不锈钢的制作和热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050-1080℃固溶处理2小时,随炉温缓慢冷却到室温;

2)冷轧60%,获得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3)360-420℃配分;

4)550-620℃时效处理;

5)空冷到室温。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用不锈钢的制作和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1050-1080℃固溶处理2小时,随炉温缓慢冷却到室温;

2)冷轧60%,获得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3)360-420℃配分;

4)550-620℃时效处理;

5)空冷到室温。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器械用不锈钢的制作和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硬度达到HRC46度以上,抗拉强度≥1300MPa,冲击值≥25J,材料延伸率≥8%,点蚀电位≥200mV。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用不锈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不锈钢材料应用于不锈钢产品。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用不锈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不锈钢材料应用于建筑装饰、厨房、卫生设备和用具、医疗、家用电器、交通运输以及工业部门中的设备和部件。

说明书 :

一种医疗器械用不锈钢、制作方法、热处理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材料领域和医疗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疗器械用不锈钢、制作方法、热处理方法和应用。其组织为形变马氏体+弥散析出物+残余奥氏体相,马氏体基体赋予了材料高硬度和高强度,残余奥氏体相赋予材料一定的塑韧性,高Cr低碳的成分设计使材料具有优良的耐蚀性,其耐蚀性接近奥氏体不锈钢304,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厨房、卫生设备和用具、医疗、家用电器、交通运输以及工业部门中的设备和部件。

背景技术

[0002] 医疗器械用不锈钢材质主要包括奥氏体不锈钢304L、316L、317L和马氏体不锈钢20Cr13、30Cr13直至高碳的60Cr13等品种。按照具体用途,可以分为植入类和器械类。其中植入不锈钢主要是植入体内,比如人造关节、支架等,要求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减少金属离子析出对人体的危害。器械类用途则包含手术刀剪钳、导线、夹具等,这类材料一般要求材料具有要求材料高强度和高硬度,同时具有一定的耐蚀性。
[0003] 按照材料种类,医疗器械用不锈钢主要为马氏体和奥氏体不锈钢两种。其中马氏体不锈钢具有高硬度和高强度,热处理后硬度可达到HRC45度以上,典型牌号包括2Cr13、3Cr13、4Cr13直至6Cr13等;不足之处是马氏体不锈钢通常碳含量高,因此耐蚀性和韧性较差。耐蚀性不足带来的离子析出对人体组织存在污染风险,韧性不足导致骨钳断裂、破碎的风险,易造成术中危害。奥氏体不锈钢是应用最普遍的不锈钢,代表牌号包括304系列和316系列,奥氏体不锈钢中碳含量较低、Cr含量较高,一般具有较高的耐蚀性和韧性,但其硬度低、不耐磨,无法在刀剪钳、导线、夹具等要求高硬度、高强度或者刚度的环境下应用。
[000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06年发布的医药行业标准YY/T0294.1-2005《外科器械金属材料第一部分:不锈钢》中推荐了13种可用于外科器械的马氏体不锈钢,其中编号A-F的7种为常规的马氏体不锈钢,其碳含量从0.09~0.15(牌号A)到0.60~0.70(牌号F),对应不锈钢国家标准中的1Cr13直至6Cr13。随着碳含量增加,材料热处理后硬度越高,但耐蚀性降低。为改善耐蚀性,材料G-S添加了0.40~1.50的Mo,通过Mo的添加可以改善耐蚀性,一定程度上弥补马氏体不锈钢耐蚀性和人体安全性较差的不足。标准中还推荐了4种奥氏体不锈钢,其牌号对应不锈钢国家标准中的304、316和301等牌号。
[0005] 随着外科器械的发展,对于材料专业化、高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微创手术的发展,推动了外科器械的小型化、精细化。而这种小型化的趋势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手术过程中的刀具、夹具和导线等,随着尺寸的减小,就对材料提出了既要满足高硬度、高强度,又要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刚度的高要求。同时还要求材料具有较高的耐蚀性和人体安全性,避免手术中离子析出导致的组织毒性和术后手术器械的生锈等。以微创手术中常用的导线和夹具为例,目前仍普遍材料常规的马氏体不锈钢2Cr13、3Cr13,经过淬火后材料硬度可以达到HRC46度、抗拉强度1300MPa,满足高强度和高硬度的要求。但是,淬火态30Cr13的延伸率只有3%左右,其冲击韧性值低于7J,点蚀电位约40mV。对比常规的奥氏体不锈钢304,其延伸率50%左右,室温冲击值200J,点蚀电位约280mV。可见,30Cr13可以满足高硬度和高强度的要求,但是塑韧性和耐蚀性较差。对于奥氏体不锈钢304而言,其耐蚀性和塑韧性较好,但硬度一般低于HRC20、抗拉强度650MPa,无法满足高硬度和高强度的条件。
[0006] 在所检索的相关专利中,中国专利CN103255340为了克服高强度汽车用钢成形后强度高、韧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强韧性的热成形钢板和制备方法,将钢板以20-100℃的速度加热至奥氏体化温度恒温一段时间后热轧,使奥氏体晶粒细化,以50-120℃/s的速度淬火至50-370℃,获得部分过饱和马氏体和未相变的残余奥氏体,在200-500℃的回火温度等温5-600s使碳由马氏体向残余奥氏体分配以稳定奥氏体,最后淬火到室温获得细化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从而获得了高强度和高韧性钢。这种利用淬火+配分的方法实现复相组织得到高强、高韧性组合的方法在碳钢中已经较多地被应用。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医疗器械用、兼具高硬度高强度、一定塑韧性和优良耐蚀性的形变+配分+时效的多相材料及其制造工艺。其组织为形变马氏体+弥散析出物+残余奥氏体相,马氏体基体赋予了材料高硬度和高强度,残余奥氏体相赋予材料一定的塑韧性,高Cr低碳的成分设计使材料具有优良的耐蚀性,其耐蚀性接近奥氏体不锈钢304。
[0008]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09] 一种医疗器械用不锈钢,该不锈钢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1~0.08%,Si:0.2~1.0%,Mn:0.01~1.00%,Cr:16.0~17.5%,Ni:6.50~7.50%,N:0.03~0.15%,Mo:0.15~1.20%,V:0.02~0.15%,Nb:0.02~0.15%,Al:0.75~1.50%,Cu:0.15~1.20%,其余为Fe。
[0010] 该不锈钢的化学成分还需满足如下关系:C+N≤0.16%且(Nb+V):C≥3.0,材料使用状态为时效态,材料组织构成为形变马氏体相+Nb、V氮化物和碳化物+Ni3 Al以及残余奥氏体相。与常规的马氏体不锈钢(包括3Cr13等马氏体不锈钢和17-4PH或17-7PH等沉淀硬化不锈钢)使用状态为淬火态或者淬火+时效态不同,本发明材料经形变后进行配分、然后时效,形变+配分+时效后得到其最终使用状态。
[0011] 该不锈钢是无磁不锈钢。
[0012] 本发明的医疗器械用不锈钢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13] 1)按所述成分冶炼,按照配比加入Nb、V、Al等合金,铸造成铸坯,铸造时过热度≤45℃;然后锻造或热轧;
[0014] 2)将步骤1)得到的钢板进行固溶处理,其中,固溶温度为1050~1080℃;然后,冷加工变形;
[0015] 3)材料冷加工变形后,进行元素配分,然后进行时效处理,材料组织为形变马氏体相加一定量的Nb、V碳化物或氮化物、Ni3 Al以及少量的残余奥氏体相,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0016] 本发明还提供了医疗器械用不锈钢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17] 1)1050~1080℃固溶处理2小时,随炉温缓慢冷却到室温;
[0018] 2)冷轧60%,获得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0019] 3)360-420℃配分;
[0020] 4)550-620℃时效处理;
[0021] 5)空冷到室温。
[0022] 本发明的医疗器械用不锈钢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厨房、卫生设备和用具、医疗、家用电器、交通运输以及工业部门中的设备和部件。
[0023]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24] 1)本发明的医疗器械用不锈钢通过冶炼和特殊热处理后,其组织为形变马氏体+弥散析出物+残余奥氏体相。
[0025] 2)与传统不锈钢相比,本发明的医疗器械用不锈钢赋予马氏体基体的高硬度和高强度,残余奥氏体相赋予材料一定的塑韧性,高Cr低碳的成分设计使材料具有优良的耐蚀性,其耐蚀性接近奥氏体不锈钢304。其硬度达到HRC46度以上,抗拉强度≥1300MPa,冲击值≥25J,材料延伸率≥8%,点蚀电位≥200mV。
[0026] 3)随着外界不断的认知,本发明的医疗器械用不锈钢将在建筑装饰、厨房、卫生设备和用具、医疗、家用电器、交通运输以及工业部门中的设备中得到广泛运用。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发明热处理工艺原理图。
[0028]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获得的医疗器械用不锈钢的显微组织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本发明的医疗器械用不锈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硬度达到HRC46度以上,抗拉强度≥1300MPa,冲击值≥25J,材料延伸率≥8%,点蚀电位≥200mV。特别的奥氏体相稳定性设计,是材料获得上述性能的关键因素。一方面使材料经过退火处理后获得全奥氏体组织,然后在形变过程中,奥氏体相逐渐转变为高硬度高强度的马氏体相。随着形变量增加,[0030] 材料组织基本为马氏体相加一定量的奥氏体相。马氏体相基体赋予材料高硬度和高强度;残余奥氏体相则赋予材料一定的塑性和韧性。然后将材料配分处理,让元素在马氏体相和残余奥氏体相中重新扩散分配,使残余奥氏体相更稳定同时促进马氏体相中过饱和的C、N等扩散到参与奥氏体中,然后时效处理,析出细小的硬质的Nb、V碳化物或者氮化物以及Ni3 Al,进一步提高硬度和改善材料韧性。以形变强化+配分+时效的状态使用,也是本发明材料的特点。微合金化是本发明的又一特点,氮的加入可以发挥固溶强化和时效强化的效果,析出细小弥散的碳化物或者氮化物或者Ni3 Al、提高材料的强度。氮的加入还可以提高耐蚀性,由点蚀当量公式PREN可见,每加入0.1%的氮,相当于添加2%Cr,因此对耐蚀性改善显著。材料中通过添加铌、钒等微合金化,一方面细化组织,另一方面利用Nb、V与C、N的结合,既起到固溶强化和时效强化的作用,又可以获得细小均匀的碳化物、消除碳化物粗大颗粒偏析对材料耐蚀性的不利影响。同时利用Nb、V与C、N的化合作用,还可以调节材料的Md30/50温度。
[0031] 本发明中的C(碳)、N(氮)元素是强奥氏体形成元素,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镍,促进奥氏体形成,并稳定奥氏体组织,显著降低M d30/50 温度。但是,当碳含量过高时,易形成富铬碳化物,导致晶间腐蚀,氮含量过高时易产生凝固气孔。本发明控制C:0.01~0.05%,N:0.05~0.15%。同时控制C+N≤0.16%,使材料退火后获得全奥氏体相,而该奥氏体相又具有适当的亚稳定性,在形变过程中能够转变为马氏体相。C、N与Nb、V在时效过程中生成的细小弥散的析出物可以提高硬度和强度、改善韧性。
[0032] 本发明中的Si(硅)元素是铁素体形成和稳定元素,在熔炼过程中用于脱氧,硅含量过高时加速金属间相的析出。因此,本发明钢中设计硅含量为0.2~1.0%。
[0033] 本发明中的Mn(锰)元素是奥氏体形成和稳定元素,可以利用锰一定程度上取代镍,获得奥氏体组织,同时锰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氮的溶解度,但Mn降低耐蚀性。因此,本发明钢中控制Mn含量为0.05~1.00%。
[0034] 本发明中的Cr(铬)元素是钢获得耐腐蚀性能的最重要元素,为保证良好的耐蚀性,需要添加较高的铬。但铬是主要的铁素体形成元素,过高的铬将导致材料中出现极软的铁素体相。本发明钢中控制Cr含量为16.00~17.50%。
[0035] 本发明中的V(钒)、Nb(铌)元素可以提高钢液纯净度,更重要的是有效细化组织,并与C、N结合析出硬质相,通过析出强化提高材料强度和硬度,其含量控制在:V:0.02~0.15%,Nb:0.02~0.15%且(Nb+V):C≥3.0,降低碳化物颗粒粗大对材料耐蚀性的不利影响。
C、N与Nb、V在时效过程中生成的细小弥散的析出物可以提高硬度和强度、改善韧性。
[0036] 本发明中的Ni(镍)、Cu(铜)元素均为奥氏体形成和稳定元素。一方面确保高温时形成奥氏体组织,同时奥氏体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冷却至室温时仍保持为奥氏体相。Cu的奥氏体稳定作用低于Ni,但是Cu可以改善冷加工特性,降低冷加工形变过程的硬化并改善塑韧性。因此本发明控制Ni:6.50~7.50%,Cu:0.15~1.20%。
[0037] 本发明中的Al(铝)元素的加入可以显著降低材料中氧含量,提高材料的耐蚀性,同时Al可以显著细化晶粒,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改善材料的韧性。但是Al含量过高导致热加工时易出现缺陷,因此控制Al含量0.75~1.50%。时效后析出Ni 3 Al的硬质相,从而提高材料强度与硬度。
[0038] 本发明所述医疗器械用不锈钢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39] 1) 按所述成分冶炼,按照配比加入Nb、V、Al等合金,铸造成铸坯,然后锻造或热轧,加热温度1120~1200℃;
[0040] 2) 将步骤1)得到的钢板进行固溶处理,其中,固溶温度为1050~1080℃;然后,冷加工变形;
[0041] 3)材料冷加工变形,然后将材料配分处理,让元素在马氏体相和残余奥氏体相中重新扩散分配,使残余奥氏体相更稳定同时促进马氏体相中过饱和的C、N等扩散到参与奥氏体中,然后进行时效处理,析出细小的硬质的Nb、V碳化物或者氮化物以及Ni3 Al,进一步提高硬度和改善材料韧性。
[0042] 本发明的材料配分处理工艺是指在较低温度保温,促进元素在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相中再分配,其中奥氏体形成和稳定和元素向残余奥氏体中附近,提高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和韧性,马氏体相中由于C、N含量有所降低,其韧性也改善。配分处理后再进行时效,析出细小弥散的Nb(C、N)、V(C、N),Ni 3 Al等析出相,一方面提高硬度,另一方面改善马氏体相的韧性,从而获得高硬度、强度的同时,获得优良的塑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