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风网组件和吸油烟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077513.5

文献号 : CN10978060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霍星凯蒋济武刘凡继王佳新

申请人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进风网组件和吸油烟机,其中,所述进风网组件用于吸油烟机,所述进风网组件包括:进风网,所述进风网呈圆形或者椭圆形设置;所述进风网上开设有若干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呈长条形设置。本发明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进风网组件的进风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进风网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吸油烟机,所述进风网组件包括:进风网,所述进风网呈圆形或者椭圆形设置;

所述进风网上开设有若干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呈长条形设置;

所述进风网的中部,自进风侧向出风侧凸出,以形成中间高四周低的导流斜面,所述导流斜面上开设有若干长条形的所述通风孔,且所述进风网上没有棱;

所述进风网包括:

内进风网,所述内进风网具有内进风侧和内出风侧;

外进风网,所述外进风网具有外进风侧和外出风侧,所述外进风网设置于所述内进风网的内进风侧,所述内进风网和所述外出风侧之间具有进风间隙;

所述进风间隙自所述外进风网的边缘向中部逐渐增加或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呈水滴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风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的小径端靠近进风网的中部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的周缘形成有自进风侧向出风侧翻转的导流折边,相邻的所述导流折边之间形成引流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进风网和所述外进风网上均开设有通风孔,所述内进风网上的通风孔与外进风网上的通风孔交错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进风网和/或所述外进风网的中部开设有辅助进风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进风网的中部开设有辅助进风孔,外进风网的中部对应所述辅助进风孔的位置设置有挡风板。

8.一种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进风网组件。

说明书 :

进风网组件和吸油烟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吸油烟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风网组件和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0002] 随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吸油烟机的吸烟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吸油烟机进风网的结构设计不合理,使得进风效果不佳,不利于吸油烟机高效的工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进风网组件,旨在提高进风网组件的进风效果。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进风网组件,用于吸油烟机,所述进风网组件包括:
[0005] 进风网,所述进风网呈圆形或者椭圆形设置;
[0006] 所述进风网上开设有若干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呈长条形设置。
[0007] 可选地,所述进风网的中部,自进风侧向出风侧凸出,以形成中间高四周低的导流斜面。
[0008] 可选地,所述导流斜面上开设有若干长条形的所述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呈水滴形。
[0009] 可选地,所述通风孔的小径端靠近进风网的中部设置。
[0010] 可选地,所述通风孔的周缘形成有自进风侧向出风侧翻转的导流折边,相邻的所述导流折边之间形成引流槽。
[0011] 可选地,所述进风网包括:
[0012] 内进风网,所述内进风网具有内进风侧和内出风侧;
[0013] 外进风网,所述外进风网具有外进风侧和外出风侧,所述外进风网设置于所述内进风网的内进风侧,所述内进风网和所述外出风侧之间具有进风间隙。
[0014] 可选地,所述内进风网和所述外进风网上均开设有通风孔,所述内进风网上的通风孔与外进风网上的通风孔交错设置。
[0015] 可选地,所述内进风网和/或所述外进风网的中部开设有辅助进风孔。
[0016] 可选地,所述内进风网的中部开设有辅助进风孔,外进风网的中部对应所述辅助进风孔的位置设置有挡风板。
[0017]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吸油烟机,包括进风网组件,所述进风网组件包括:
[0018] 进风网,所述进风网呈圆形或者椭圆形设置;
[0019] 所述进风网上开设有若干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呈长条形设置。
[0020]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当将进风网的形状设置为椭圆或者圆形时,相较于现有的矩形进风网,在增加了进风面积的同时,也将负压的分布区域扩大,使得进风网周围区域均可拢烟,有利于气流均匀的通过,有利于提高进气效率和进气均匀性,有利于提高进气效果;同时,通过将通风孔设置为长条形孔,增加了进风面积,有利于增加进风量的同时,也有利于油滴在进风网上流动,有利于提高导油性能;另外,圆形网和椭圆形网为一个整体的面,在其上没有棱,使得油滴不易挂在其上,而提高导油率,同时也避免在其内部形成涡流等乱流,有利于避免风能的浪费,提高了能效;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由于进风网为一个完整连贯的面,使得进风网上的通风孔可以一次侧冲完成,大幅的提高其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 图1为本发明吸油烟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发明进风网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为本发明进风网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 图6为图4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9] 图8为图6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9为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1] 图10为本发明吸油烟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1为图10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3] 图12为本发明吸油烟机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3为本发明进风网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5] 图14为图13中E处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0036] 图15为图13中E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0037] 图16为图13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8] 附图标号说明:
[0039]
[0040]
[004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3]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4]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5] 本发明主要提出一种进风网组件300,主要应用于吸油烟机中,以通过双层网来实现对油烟的充分分离,通过在内进风网310和外进风网320之间形成渐变的进风间隙313而保证进风效果。吸油烟机包括机架100,风机安装于机架100内,机架100的下部设置有集烟腔210,用于收集拢烟区域内的烟气。进风网组件300设置在集烟腔210的出气位置,使得收集的烟气都有经过进风网组件300才能排出。
[0046] 以下将主要描述进风网组件300的具体结构。
[0047] 参照图1至图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进风网组件300用于吸油烟机,所述进风网组件300包括:进风网,所述进风网呈圆形或者椭圆形设置;所述进风网上开设有若干的通风孔(当进风网包括内进风网310和外进风网320时,通风孔包括内通风孔311和外通风孔321),所述通风孔呈长条形设置。
[0048]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椭圆形和圆形为进风网的大体形状,在特殊的形状下允许发生具有的凹陷或者凸出。椭圆形和圆形为特殊的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更为普遍的形状为,所述进风网具有中进风部340,所述中进风部340的至少一端设置有扩压进风部350,所述扩压进风部350的宽度尺寸,沿远离所述中进风部340的方向逐渐缩小。进风网包括中进风部340和至少一个扩压进风部350,扩压进风部350位于中进风部340的一端。中进风部340的形状可以呈矩形或者方形,扩压进风部350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如呈三角形、半圆形,以及其他的凸缘形状等。中进风部340的形状以矩形为例,在其两端分别设置有扩压进风部350。使得进风网整体的外形呈长成条形,进风网的长度方向与中进风部340的长度方向相同,进风网的宽度方向与中进风部340的宽度方向相同。扩压进风部350的宽度方向与进风网的宽度方向相同,此时,扩压进风部350的宽度沿进风网的长度方向组件缩小。值得说明的是,中进风部340和扩压进风部35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相互拼接,也可以为一体成型设置,本实施例中以一体成型设置为例。本实施例中,在进风网的使用过程中,进风网设置在导流板围合形成的进气口处,中进风部340为主要的进风区域,在风机的作用下,中进风部340所对应的位置形成较大的负压,通过将扩压部设置在中进风部340的一侧,使得进风网的进风区域的面积得到增加,有利于提高进风量;通过将扩压部设置为朝远离中进风部340的方向呈渐缩设置,使得扩压进风部350的进风面积逐渐减小,进风面积减小的方向与负压自中进风部
340向四周衰减的方向一致,使得扩压进风部350的进风区域可以具有较高的负压,从而使得扩压进风部350增加了负压分布的同时,也保证了扩压进风区域的进风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扩压进风部350的气流更加平稳,所述扩压进风部350远离所述中进风部340的一侧呈弧形设置。弧形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如圆弧、椭圆弧等等。通过将扩压进风部350远离中进风部340的一侧设置为弧形,使得扩压进风部350的面积变化率更加细致、缓和,使得通过扩压进风部350的气流量的变化更加细致和缓和,避免出现气流量突变的情况出现,从而使得通过扩压进风部350的气流更加的稳定,有利于气流在扩压进风部350平稳的通过。
[0049] 为了进一步提高进风网的进风效果,所述扩压进风部350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扩压进风部350分别设置在所述中进风部340的两端,所述扩压进风部350和所述中进风部340连接形成整体外形呈椭圆形设置的进风网。本实施例中,两扩压进风部350分别设置在中进风部340长度方向的两端,扩压进风部350的形状可以为部分的圆,也可以为部分的椭圆。在扩压进风部350和中进风部340拼接后,形成的整体外形呈椭圆状设置,使得进风网的负压区从中进风部340扩展到扩压进风部350,在进风面积得到增加的同时,负压区域得有效的扩展,使得进风网的进风量和进风均匀性都得到有效的增加。
[0050] 本实施例中,当将进风网的形状设置为椭圆或者圆形时,相较于现有的矩形进风网,在增加了进风面积的同时,也将负压的分布区域扩大,使得进风网周围区域均可拢烟,有利于气流均匀的通过,有利于提高进气效率和进气均匀性,有利于提高进气效果;同时,通过将通风孔设置为长条形孔,增加了进风面积,有利于增加进风量的同时,也有利于油滴在进风网上流动,有利于提高导油性能;另外,圆形网和椭圆形网为一个整体的面,在其上没有棱,使得油滴不易挂在其上,而提高导油率,同时也避免在其内部形成涡流等乱流,有利于避免风能的浪费,提高了能效;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由于进风网为一个完整连贯的面,使得进风网上的通风孔可以一次侧冲完成,大幅的提高其生产效率。
[0051] 进风网的形式可以有很多,下面举例进行说明,进风网包括:
[0052] 内进风网310,所述内进风网310具有内进风侧和内出风侧;
[0053] 外进风网320,所述外进风网320具有外进风侧和外出风侧,所述外进风网320设置于所述内进风网310的内进风侧,所述内进风网310和所述外出风侧之间具有进风间隙313;所述进风间隙313自所述外进风网320的边缘向中部逐渐增加或者减小,或者,所述进风间隙313自所述外进风网320的一侧的边缘向另一侧的边缘逐渐增加或者减小。
[0054]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内进风网310和外进风网320安装在集烟腔210的顶部,以将油烟中的油滴和烟气进行分离,从根源上降低烟气的污染度。其中,外进风网320为首先接触烟气,外露在集烟腔210中的进风网,内进风网310设置在外进风网320的上方,烟气经过外进风网320后再经过内进风网310,然后再进入内部的烟道。
[0055] 内进风网310和外进风网320的整体外形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如方形(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椭圆形,以及其它形成的多边形等。内进风网310和外进风网320的整体外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以可以保证二者之间的进风间隙313具有渐变为基础。本实施例中,以内进风网310和外进风网320的整体外形均为椭圆形为例,如此,有利于内进风网310和外进风网320与吸油烟机的集烟腔210的顶部配合,形成较大的进风区域,有利于吸油烟机的进风。内进风网310和外进风网320可以呈平面状设置,也可以呈弯曲状或者弯折状设置。
[0056] 为了形成渐变的进风间隙313,当内进风网310和外进风网320为平面状时,二者之间可以呈夹角设置,此时,进风间隙313自外进风网320一侧的边缘向另一侧的边缘渐变,其中,一侧的边缘与另一侧的边缘,可以相对设置也可以相邻设置。吸油烟机的风机位于进风网的上方,集烟腔210的出气位置与进风网一侧的边缘对应,使得气流沿进风网流道并集中被吸入烟道。
[0057] 当内进风网310和外进风网320均成弯折状或者弯曲状时,二者可以并行设置,只需要保证二者之间的进风间隙313呈渐变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内进风网310和外进风网320的进风效率,弯折或者弯曲的位置位于进风网的中部,如此,使得集烟腔210的出气位置与进风网的中部对应,烟气自进风网的四周向中部靠拢并进入烟道。
[0058]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进气效率,所述内进风网310和/或所述外进风网320的中部,自进风侧向出风侧凸出,以形成中间高四周低的导流斜面。导流斜面呈弧形设置,相邻的导流斜面之间弧形过渡。使得内进风网310和/或外进风网320的进风空间得到大幅的增加,同时,也有效的增加了进风面积,另外,弧形的导流斜面有利于气流均匀、稳定的通过通风孔,有利于提高气流的流动的流畅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提升进风效果。另外,通过将中间位置设置为凸出的高点,集烟腔210的出气位置与之对应,使得内进风网310和/或外进风网320的顶部距离风机更近,有利于提高进行效率。值得说明的是,结合进风网的整体外形,进风网具有部分圆锥斜面,或者部分椭圆锥斜面。此时的进风网的整体外形类似于空心的圆台或者椭圆台(与圆台的定义相似,圆台的横截面为圆,椭圆台的横截面为椭圆)。
[0059] 本实施例中,通过同时设置内进风网310和外进风网320,使得烟气在油、烟分离的过程中提高油脂分离度,有利于降低排出烟气中的油脂;另外,通过将进风间隙313设置为逐渐增加(自所述外进风网320的边缘向中部逐渐增加,或者,风间隙自外进风网320的一侧的边缘向另一侧的边缘逐渐增加)使得间隙较大的位置有效的增加了进风面积,吸油烟机的进风口可以设置在间隙大的位置,如此,使得负压较大的位置与进风面积较大的位置对应(即增大进风网位于风机中心位置的有效进风面积,有利于提高风量),有利于提高充分的提高进风效率;通过将进风间隙313设置为逐渐减小(自所述外进风网320的边缘向中部逐渐减小,或者,风间隙自外进风网320的一侧的边缘向另一侧的边缘逐渐减小),使得进风间隙313中的负压有效的得到扩大(从与风机进风口对应的位置向远离该位置扩散,例如从中间向四周外扩),有利于大幅增加内进风网310和外进风网320边缘的进风效率,使得进风更加均匀高效,有利于增强吸烟效果。
[0060] 图13至图15,关于内进风网310和/或外进风网320的一些其它技术特征,下面进行集中的介绍:
[0061] 为了增加负压区域提高进气的均匀性,同时提高导流斜面的导油率。所述导流斜面上开设有若干长条形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呈水滴形,所述通风孔的小径端靠近内进风网310和/或所述外进风网320的中部设置。通风孔包括内进风网310上的内通风孔311和外进风网320上的外通风孔321。
[0062]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内进风网310和/或外进风网320的通风孔设计为长条形,大幅的增加了通风孔的进风面积,从而有利于烟气的穿过,使得进风效率得到大幅的提高;通过将通风孔设计为水滴状,并且小径端靠近内进风网310和/或外进风网320的中部设置,而其中部的负压较高,使得风机吸风所产生的负压可以从进风网中部通过进风间隙313传递至进风网的四周,从而有利于负压区的扩大,使得进风更加均匀。特别是,当该水滴形通风孔应用于的进风间隙313自外进风网320的边缘向中部逐渐增加的情况下时,既保证风量又保证了进风的均匀性,形成非常好的进风效果,有利于烟气高效、均匀、稳定的排出。
[0063]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进风网组件300的油脂分离效率,所述内进风网310上的通风孔与外进风网320上的通风孔交错设置。交错设置指的是,内进风网310上的通风孔位于两相邻外进风网320上的通风孔之间,外进风网320上的通风孔位于两相邻内进风网310上的通风孔之间。通过将内进风网310和外进风网320上的通孔交错设置,使得烟气在进入和流出进风间隙313的过程中,都必须要与内进风网310或者外进风网320发生接触,从而使得附带在烟气中的油滴被内进风网310和外进风网320冷凝;另外,通过交错设置的通风孔,使得烟气所需要经历的路程增加,从而使得烟气中油滴冷凝的概率得到大幅的增加,如此,有利于提高提高进风网组件300的油脂分离效率。
[0064] 为了使得形成于进风网组件300上的油滴,可以稳定高效的被引导集中处理,所述通风孔的周缘形成有自进风侧向出风侧翻转的导流折边316,相邻的所述导流折边316之间形成引流槽。导流折边316沿通孔的边缘设置,分别设置在内进风网310的内出风侧和外进风网320的外出风侧。导流折边316在防止油滴从通风孔漏掉的同时,将油滴引导引流槽,油滴从引流槽流向进风网的较低的位置集中,以便于对油滴进行集中处理。
[0065]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增加进风网组件300的进风量,所述内进风网310和/或所述外进风网320的中部开设有辅助进风孔317。内进风网310和/或外进风网320的中部(导流斜面在中部的交界处)为弧形面或者平面,在弧形面或者平面上,开设有若干的辅助进风孔317,从而使得进风网组件300的进风效率得到大幅的增加。
[0066] 参照图6至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将分离的油滴集中的进行处理,以提高油滴处理的效率和效果,所述内进风网310的周缘形成有内导流槽314,所述内进风网310的周缘形成有外导流槽323,所述内导流槽314的底部位于所述外导流槽323的内部。
[0067] 内导流槽314形成于内进风网310的周缘,内进风网310在安装之后中间高四周低,冷凝的油滴(主要是内出风侧)从中部沿着导流斜面流入到内导流槽314中。周向的内导流槽314相互连通,通过将整个的内进风网310相较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使得环形的内导流槽314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内导流槽314的油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内导流槽314流向内进风网310的同一侧聚集。同理,外导流槽323形成于外进风网320的周缘,外进风网320在安装之后中间高四周低,冷凝的油滴(主要是外出风侧)从中部沿着导流斜面流入到外导流槽
323中。周向的外导流槽323相互连通,通过将整个的外进风网320相较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使得环形的外导流槽323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外导流槽323的油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外导流槽323流向外进风网320的同一侧聚集。通过将内导流槽314的底部放置在外导流槽
323内,使得内进风网310的内进风侧的油滴流入到外导流槽323中,然后一起汇集,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油滴的泄露。
[0068] 值得说明的是,内导流槽314和外导流槽并不一定同时存在,在一些实施例中只需要内进风网具有内导流槽314即可,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则只需要外进风网具有外导流槽即可。下面举一个例子进行具体说明。内进风网具有导流斜面,导流斜面与内导流槽314的内侧槽壁316呈夹角设置,夹角γ大于90°,
[0069] 本实施例中,内进风网的边缘至少进行了两段反向拉伸,第一段包括内导向槽的内侧槽壁316,第二段包括内进风网的导流斜面,内进风网的导流斜面与内侧槽壁316之间呈夹角设置,夹角γ大于90°使得导流斜面上的油滴可以顺利的流入到内侧槽壁316,然后流入到内导流槽314内。
[0070] 值得说明的是,内侧槽壁316相较于导流槽的槽底竖直设置,导流斜面相较于内侧槽壁316倾斜拉伸,如此设置,在确保油滴可以顺利的从导流斜面流入到内导流槽314内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调节导流斜面的倾斜角度,以增加内进风网与外进风网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风阻,以增加进风量,有利于提高进风网的进风效率。
[0071]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内导流槽314的加工制造,以及避免油滴从内导流槽314溢出,所述内导流槽314的内侧槽壁316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5mm。通过将内侧槽壁316的高度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2.5mm,在有效的防止油滴外溢的同时,也便于对内进风网进行反向拉伸的加工。
[0072]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油滴可以顺利的在进风间隙313之间流动,所述进风间隙313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3mm。油滴的最大径向尺寸通常小于或者等于3mm,通过将进风间隙313的尺寸大于或者等于3mm,确保油滴可以顺畅的通过进风间隙流入到内导流槽314。
[0073] 在一些实例中,为了保证内进风网310的内进风侧的油滴可以顺利的流入到外导流槽323中,内导流槽314的内侧槽壁315与所述外导流槽323的内侧槽壁324之间的间距L1不小于3mm,且不大于7mm。内侧槽壁315指的是靠近内进风网310中部的槽壁,以内导流槽314呈环形设置,则内导流槽314具有位于环形外侧的外侧槽壁,和环形内侧的内侧槽壁
315。即内进风网310的内侧槽壁与外进风网320的外侧槽壁之间的间隙为3~7mm。如此设置,保证形成与内进风网310的内进风侧面上的油滴可以可靠的流入到外导流槽323中,同时,有效的控制内导流槽314的内侧槽壁315与外导流槽323的内侧槽壁324之间的距离,避免了浪费空间,提高了结构的紧凑性,充分的利用了空间。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导流槽
314的内侧槽壁与外导流槽323的内侧槽壁之间的间距L1大于零即可,此时的油滴也可以进入到外导流槽323。
[0074]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外进风网320的外进风侧上的油滴可以被收集,避免出现油滴泄露的情形,所述进风网组件300还包括接油盘330,所述接油盘330呈环形设置,所述接油盘330位于所述外导流槽323的正下方。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外进风侧的油滴全部落入到接油盘330,尽量少的受外部环境如气流的影响,将外导流槽323的底部设置在接油盘330的底部。
[0075] 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网组件300可以只有进风网,此时的进风网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多层,此时,接油盘330则设置在进风网便于的下方,以承接进风网上形成的油滴。具体地,所述接油盘330位于所述导流斜面最低点的正下方;所述接油盘330的外侧盘壁上设置有向所述接油盘330外侧延伸的导流嘴331。此时的进风网具有导流斜面,形成于进风网上的油滴沿导流斜面向进风网的下方流动,最终流至导流斜面的最低处,然后落入接油盘330中。接油盘330的外侧盘壁上设置有导流嘴331,导流嘴331可以直接与吸油烟机的外部连通,以将油滴输出;导流嘴331也可以与吸油烟机的油杯连通,以将引流至油杯中;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有可以与形成集烟腔的导流板连接,通过导流嘴331将油滴引流至导流板上,然后由导流板引流至油杯或者吸油烟机的外部。
[0076] 当进风网包括内进风网310和外进风网320时,只需要保证内进风网310和外进风网320上的油滴可以落入到接油盘330即可,可以是二者直接与接油盘330连通,也可以是内进风网310上的油滴先流入到外进风网320上,再流入到接油盘330中。
[0077] 为了保证油滴都能顺利的流入到接油盘330,并且,油滴不会从接油盘330中溢出,所述接油盘330的内侧盘壁335的顶部与所述外进风网320之间的间距L2不小于3mm,即大于或者等于3mm,保证油滴可以顺利的从外进风侧流入到接油盘330内。和/或,所述接油盘330的内侧盘壁335与所述外导流槽323的内侧槽壁之间的距离L3不小于3mm;即大于或者等于3mm,保证油滴可以顺利的从外进风侧流入到接油盘330内。和/或,所述接油盘330的深度L4不小于3mm。接油盘330的深度太小的时候,有可能导致油滴从接油盘330中泄露。
[0078] 为了快速的将油滴导入油槽,避免油滴在接油盘330中积累过多而导致泄露,所述接油盘330的外侧盘壁上设置有向所述接油盘330外侧延伸的导流嘴331;所述外导流槽323的外侧槽壁上对应所述导流嘴331开设有外导流缺口322,所述内导流槽314的外侧槽壁上对应所述外导流缺口322开设有内导流缺口312;外导流缺口322和内导流缺口312与导流嘴331连通。
[0079] 前面的实施例中提到,可以将内导流槽314和外导流槽323设置为相较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同理,接油盘330也可以相较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内导流缺口312开设在内导流槽314高度最低的一侧,使得内导流槽314中的油液都可以从内导流缺口312流出;同理,外导流缺口322开设在外导流槽323高度最低的一侧,使得外导流槽323中的油液都可以从外导流缺口322流出。导流嘴331则开设在接油盘330高度最低的一侧,以使接油盘330中的油液都可以从导流嘴331流出。内进风网310的导流斜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夹角α为45°~85°;外进风网320的导流斜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β,夹角β为45°~85°,以可以是油液顺利的从进风网组件300流至导流板220上为基础。
[0080] 内导流缺口312可以通过外导流槽323与外导流缺口322连通,也可以直接的与外导流缺口322连通,当然,内导流缺口312还可以直接的导流嘴331连通。同理,外导流缺口322可以通过接油盘330与导流嘴331连通,也可以直接的导流嘴331连通。导流嘴331则可用将油液输送至油杯400或者外部。以内导流缺口312直接的与外导流缺口322连通,外导流缺口322直接的与导流嘴331连通为例,如此,不仅仅连通了内导流槽314、外导流槽323、接油盘330,以及外部,有利于集中油液进行高效的统一处理;同时,还可以让油液高效的过渡到导流嘴331并且输出,避免油液在传输过程中由于流量过大而泄露。
[0081]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保证油液可以顺畅的逐级(内导流缺口312至外导流缺口322、经过导流嘴331,最后排出)过渡而不泄露,所述导流嘴331的宽度X1大于外导流缺口322的宽度尺寸X2和内导流缺口312的宽度尺寸X3,且外导流缺口322的宽度尺寸X2不小于内导流缺口312的宽度尺寸X3。通过将外导流缺口322的宽度尺寸X2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内导流缺口312的宽度尺寸X3,以保证从内导流缺口312流出的油液均可以顺畅的经过外导流缺口322。通过将导流嘴331的宽度X1设置为大于外导流缺口322的宽度尺寸X2,以保证从外导流缺口322流出的油液均可以顺畅的经过导流嘴331排出。
[0082]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防止油液在导流嘴331的位置泄露,所述导流嘴331的嘴口333两侧形成有导流筋332,所述导流筋332自接油盘330的外侧槽壁向外延伸。导流筋332沿导流槽的长度方向延伸,导流筋332自嘴口333向上延伸,以在导流嘴331的位置形成流道。如此,油液不会再嘴口的位置向四周扩散,而是向同一个方向流动,有利于集中油液的输送,提高导油效率,同时,有效的保证了油液在导流嘴331处顺畅、可靠的流过不会泄漏。
[0083] 在一些实施中,为了使进风网组件300上的油液顺利的流入到油杯400中,所述吸油烟机具有导流板220,所述进风网组件300安装于所述导流板220上;靠近所述吸油烟机后侧的导流板220上开设有过油口221,所述导流嘴331穿过所述过油口221与吸油烟机的积油通道连通,积油通道与吸油烟机的油杯400连通。
[0084]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吸油烟机后侧的导流板220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使得油液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导流板220流动,以后侧的导流板220与水平面相互垂直设置为例。积油通道234包括导流板220与机壳之间的间隙,以及间隙与油杯400连通的通道。导流嘴
331穿过过油口221,通过导流嘴331流出的油液流动至导流板220背向集烟腔210的一侧,并沿着导流板220向油杯400流动。
[0085] 其中,导流板220包括接油部和导流部,接油部位于导流嘴331的正下方,导流嘴331和接油部可以抵接,也可以有较小的间隙。如此,当油液从导流嘴331流出时,将全部流入接油部并沿着导流部流入到导流板220的底部,而不会由于高度差太大而出现油液飞溅的现象。当然,接油部也可以与水平面之间呈倾斜设置。
[0086]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4,为了保证油液可以顺畅的从内进风网314的内出风侧流入到内导流槽314,所述内导流槽314的内侧槽壁316与导流板220之间具有导流间隙235,导流间隙235的尺寸D大于或者等于3mm。如此,保证了内出风侧的油液可以全部顺利的流入到内导流槽314中。内导流槽314的内侧槽壁316呈环形设置,内侧槽壁316与其周边的导流板220围合形成呈环形设置的导流间隙235。以防止自导流板220的内侧滴落的油滴爬墙,使得进风网组件300的导流更加顺畅,效率更高。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与内侧槽壁316形成导流间隙235的,还可以为机架500,此时,内出风侧和机架500内侧的油滴均通过导流间隙235流入到内导流槽314中。
[0087]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2,为了保证从接油盘330中流出的油液可以顺畅的流入到导流板220,所述导流板220周向排列形成所述集烟腔210的腔壁;所述接油盘330相较于水平方向倾斜的设置于所述集烟腔210的顶部。并且,接油盘330也相较于导流板220倾斜设置。即需要保证油液从接油盘330流到导流板220时,具有流动势,如此设置,有利于保证油液顺畅的从接油盘330过渡到导流板220,并进过导流板220继续向下流动至油杯400中。
[0088]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吸油烟机,该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200和进风网组件300,该进风网组件3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吸油烟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进风网组件300安装与集烟罩200内,用于对油烟进行油、烟分离。
[008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