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单元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80065634.7

文献号 : CN10986304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J·霍尔

申请人 : 八千代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的天窗单元(10)中,第1密封部件(41)安装在固定的后面板(12)的外周部上所设的后镶条部(17)的侧缘(17b)上,第2密封部件(42)安装在后镶条部(17)的后缘(17c)上,并具有在相对于第1密封部件(41)的后端(41a)向车外侧偏移的位置朝向前方的侧端部(42a),第3密封部件(43)设在第1密封部件(41)的车外侧。第3密封部件(43)具有与车顶(2)的开口(2a)的内缘弹性地抵接的第1部分(61)、和与第1密封部件(41)的外侧弹性地抵接且协同第1密封部件(41)来形成支撑件(76)用的轨道的第2部分(62),该支撑件(76)支承能够滑动的前面板(11),第1部分(61)的后端与第2密封部件(42)的侧端部(42a)结合。

权利要求 :

1.一种天窗单元,用于将车辆的车顶上所形成的开口至少局部地开闭,其特征在于,具有:框架,其以与所述车顶的所述开口匹配的方式配置在所述车顶的下方;

后面板,其以将所述开口的后部关闭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框架上;和

前面板,其具有从侧部垂下的支撑件,并经由所述支撑件能够在将所述开口的前部关闭的关闭位置、和与所述后面板的上侧重叠而将所述开口的前部开放的开放位置之间滑动地支承在所述框架上,所述后面板具有面板主体部、设在所述面板主体部的外周缘的镶条部、和设在所述镶条部的外周缘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具有:第1密封部件,其安装在所述镶条部的侧缘上;第2密封部件,其安装在所述镶条部的后缘上,且沿着所述镶条部的边角部向前方弯曲,并具有在相对于所述第1密封部件的后端向车外侧偏移的位置朝向前方的侧端部;和第3密封部件,其设在所述第1密封部件的车外侧,第3密封部件具有与所述车顶的所述开口的内缘弹性地抵接的第1部分、和与所述第1密封部件的外侧弹性地抵接且协同所述第1密封部件来形成所述支撑件用的轨道的第2部分,所述第1部分的后端与所述第2密封部件的所述侧端部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密封部件的所述第1部分的后端的外缘是与所述第2密封部件的所述侧端部的外缘匹配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密封部件的所述第1部分的后端通过熔敷与所述第2密封部件的所述侧端部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密封部件的所述第1部分以及所述第2部分彼此对称地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镶条部的侧部,设有从与所述第2密封部件的所述侧端部对应的位置到达所述镶条部的前缘处的切缺,所述第1密封部件配置在所述切缺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密封部件的所述第2部分配置在所述切缺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面板能够调节高度地安装在所述框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密封部件通过安装在所述框架上且能够调节高度的支承托架而支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经由所述支撑件引导所述前面板的导轨,所述支承托架具有在所述导轨的车外侧固定于所述框架的下端部、从所述下端部向车内侧延伸的中间部、和从所述中间部向上方延伸并在所述导轨的上方支承所述第3密封部件的上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托架由带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折曲线而折曲的板部件构成。

说明书 :

天窗单元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外滑动式的天窗单元,其设在车辆的车顶,以使前面板在后面板的上侧滑动的方式构成。

背景技术

[0002] 已知一种外滑动式的天窗装置,其具有构成车辆的车顶一部分的前罩(front cover)以及后罩(rear cover),前罩在后罩的上侧滑动(专利文献1)。在该天窗装置中,车顶密封件以将车顶的开口的周围包边的方式安装在车顶上,罩密封件以与车顶密封件接触的方式安装在后罩的侧缘上,由此,车顶与后罩之间的间隙被密封。当前罩从后罩的上方通过向后方滑动时,前罩的安装部件即支杆(支承部件)进入至车顶密封件与罩密封件之间,由此能够使前罩向后方大幅滑动。
[0003] 对于这样构成的天窗装置,当将天窗单元向车顶搭载时需要将车顶密封件安装在车身侧的车顶上,搭载作业繁琐。换言之,希望一种全部的密封件是设在天窗单元侧的构成。作为这种构成的外滑动式天窗单元,已知如下的天窗单元,挡雨条(密封部件)具有与可动面板(前面板)或者固定面板(后面板)的外周缘弹性地抵接的第1密封部、和与车顶的开口缘弹性地抵接的第2密封部,该挡雨条嵌装于在作为天窗单元一部分的导轨和前壳体(front houseing)等上竖立设置的纵壁上(专利文献2)。对于该天窗单元,支承前面板的连结部件使第1密封部弹性变形,从纵壁与后面板之间通过而向前后移动。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9114689号说明书
[0007]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3/0307296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0008] 但是,专利文献2所述的天窗单元中,不得不以将前面板以及后面板包围的方式在该两面板的整个外周范围内设置密封部件以及将其支承的纵壁,密封构造很复杂。而且,在车顶存在制造误差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调整使得固定面板和密封部件的高度与车顶对齐,但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天窗单元中,无法进行密封部件的高度调整。
[0009] 本发明鉴于这种背景,以提供一种天窗单元为课题,该天窗单元通过简单构成使全部的密封部件设在天窗单元侧,且容易进行密封部件相对于搭载有天窗单元的车顶的高度调整。
[0010] 为了解决这种课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天窗单元(10)用于将车辆(1)的车顶(2)上所形成的开口(2a)至少局部地开闭,其具有:框架(20),其以与所述车顶的所述开口匹配的方式配置在所述车顶的下方;后面板(12),其以将所述开口的后部关闭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框架上;和前面板(11),其具有从侧部垂下的支撑件(76),并经由所述支撑件能够在将所述开口的前部关闭的关闭位置、和与所述后面板的上侧重叠而将所述开口的前部开放的开放位置之间滑动地支承在所述框架上。所述后面板具有面板主体部(16)、设在所述面板主体部的外周缘的镶条部(17)、和设在所述镶条部的外周缘的密封部(18)。所述密封部具有:第1密封部件(41),其安装在所述镶条部的侧缘(17b)上;第2密封部件(42),其安装在所述镶条部的后缘(17c)上,且沿着所述镶条部的边角部(33)向前方弯曲,并具有在相对于所述第1密封部件的后端(41a)向车外侧偏移的位置朝向前方的侧端部(42a);和第3密封部件(43),其设在所述第1密封部件的车外侧。第3密封部件具有与所述车顶的所述开口的内缘弹性地抵接的第1部分(61)、和与所述第1密封部件的外侧弹性地抵接且协同所述第1密封部件来形成所述支撑件用的轨道的第2部分(62),所述第1部分(61)的后端与所述第2密封部件(42)的所述侧端部(42a)结合。
[0011] 根据该构成,第1以及第2密封部件安装于在后面板的面板主体部的外周缘上所设的镶条部上,由此不需要为了支承第1以及第2密封部件而在框架上形成纵壁。而且,第3密封部件经由与第2密封部件结合的后端而安装在后面板的面板主体部。由此,全部的密封部件通过简单的构成设在天窗单元侧。另外,在该构成中,不仅第1以及第2密封部件的相对于面板主体部的位置(高度)是确定的,而且第3密封部件的相对于面板主体部的位置(高度)也是确定的。因此,当调整面板主体部相对于框架的高度,使得面板主体部与搭载有天窗单元的车辆车顶对齐时,第1~第3密封部件的高度自动地被调整,由此容易进行高度调整。
[0012] 优选为,在上述构成中,所述第3密封部件(43)的所述第1部分(61)的后端的外缘是与所述第2密封部件(42)的所述侧端部(42a)的外缘匹配的。
[0013] 根据该构成,在第3密封部件以及第2密封部件的连接部中,这些外缘确实地与车顶的开口的内缘紧密连接,由此第3密封部件与第2密封部件之间的连接部的密封性得到提高。
[0014] 优选为,上述构成中,所述第3密封部件(43)的所述第1部分(61)的后端通过熔敷与所述第2密封部件(42)的所述侧端部(42a)结合。
[0015] 根据该构成,第3密封部件以及第2密封部件稳固地且带有可靠性地彼此结合。
[0016] 优选为,上述构成中,所述第3密封部件(43)的所述第1部分(61)以及所述第2部分(62)彼此对称地形成。
[0017] 根据该构成,第3密封部件的配置的朝向没有被限定,由此容易进行第3密封部件的配置。
[0018] 优选为,上述构成中,在所述镶条部(17)的侧部(31)上,设有从与所述第2密封部件(42)的所述侧端部(42a)对应的位置到达所述镶条部的前缘(17a)处的切缺(35),所述第1密封部件(41)配置在所述切缺内。
[0019] 根据该构成,能够缩小第2密封部件的侧端部的宽度。由此,能够与此对应地增大面板主体部。
[0020] 优选为,上述构成中,所述第3密封部件(43)的所述第2部分(62)配置在所述切缺(35)内。
[0021] 根据该构成,能够进一步缩小第2密封部件的侧端部的宽度,能够与此对应地增大面板主体部。
[0022] 优选为,上述构成中,所述后面板(12)能够调节高度地安装在所述框架(20)上。
[0023] 根据该构成,在车顶存在制造误差的情况下,能够调整后面板相对于框架的高度使得后面板与车顶匹配。因此,不需要调整框架相对于车顶的高度,容易进行天窗单元向车顶的搭载作业。
[0024] 优选为,上述构成中,第3密封部件(43)通过安装在所述框架(20)上且能够调节高度的支承托架(70)而支承。
[0025] 根据该构成,第3密封部件的支承刚性得到提高,密封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0026] 优选为,上述构成中,所述框架(20)具有经由所述支撑件(76)引导所述前面板(11)的导轨(24),所述支承托架(70)具有在所述导轨的车外侧固定于所述框架(20)的下端部(71)、从所述下端部向车内侧延伸的中间部(72)、和从所述中间部向上方延伸且在所述导轨的上方支承所述第3密封部件(43)的上端部。
[0027] 根据该构成,能够避免支承托架阻碍前面板的移动。
[0028] 优选为,上述构成中,所述支承托架(70)由带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折曲线(74)而折曲的板部件构成。
[0029] 根据该构成,能够将板部件加工成所希望的截面形状而容易制造支承托架,在此基础上,使用对于第3密封部件的支承为必要长度的板部件,由此能够容易地制造与第3密封部件的长度对应的支承托架。发明效果
[0030] 这样地根据本构成,能够提供一种天窗单元,其通过简单构成使全部的密封部件设在天窗单元侧,且容易进行密封部件相对于搭载有天窗单元的车顶的高度调整。

附图说明

[0031] 图1是表示搭载在车顶的天窗单元的关闭状态的立体图。
[0032] 图2使表示图1所示的天窗单元的倾斜状态的立体图。
[0033]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天窗单元的开放状态的立体图。
[0034] 图4是表示搭载在车顶之前的天窗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35] 图5是沿着图4中的V-V线截断来表示天窗单元的具体构造的放大立体图[0036] 图6是图1中的VI-VI剖视图。
[0037] 图7是图1中的VII-VII剖视图。
[0038] 图8是图3中的VIII-VIII剖视图,是处于开放状态的天窗单元的相当于图7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40] 图1是表示搭载在汽车1的车顶2上的天窗单元10的关闭状态的立体图。在汽车1的车顶2上形成有矩形状的开口2a,天窗单元10以将该开口2a封闭的方式搭载在车顶2上。以下,以天窗单元10已搭载于车顶2的汽车1为基准,规定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关于沿着左右方向的汽车1的车宽方向,有时将汽车1的中心侧称为车内侧,将汽车1的外侧称为车外侧。天窗单元10大概左右对称,关于左右对称构造的具体情况,图示左侧来说明。
[0041] 天窗单元10具有将开口2a的前部关闭的前面板11、和将开口2a的后部关闭的后面板12。前面板11以及后面板12以使它们的上表面与车顶2的上表面匹配的方式沿着车顶2配置。前面板11是能够相对于车顶2移动的可动面板,后面板12是无法相对于车顶2移动的固定面板。
[0042] 前面板11具有由玻璃板构成的前面板主体部13、设在前面板主体部13的外周缘的树脂制的环状的前镶条部14、和设在前镶条部14的外周缘上且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前密封部15。后面板12具有由玻璃板构成的后面板主体部16、设在后面板主体部16的外周缘的树脂制的环状的后镶条部17、和设在后镶条部17的外周缘上且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后密封部18。
前密封部15和后密封部18协同而在前面板11以及后面板12的外周部形成环状的密封部,并且在前面板11与后面板12之间形成密封部。
[0043] 本实施方式中,前密封部15以U字状设在作为前镶条部14的外周缘一部分的两侧缘和前缘上。另一方面,后密封部18以环状设在后镶条部17的外周缘的整个外周。即,前面板11与后面板12之间的密封部是作为后密封部18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前面板11与后面板12之间的密封部也可以作为前密封部15的一部分来形成。
[0044] 前面板11由公知的滑动机构向开放方向驱动,由此从将图1所示的开口2a的前部关闭的关闭位置,经由将图2所示的后部掀起的倾斜位置,在后面板12的上侧向后方滑动,向图3所示的与后面板12的上侧重叠而将开口2a的前部开放的开放位置移动。另一方面,前面板11当由滑动机构向关闭方向驱动时,从图3所示的开放位置在后面板12的上侧向前方滑动,经由图2所示的倾斜位置而向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移动。这样地,前面板11能够在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与图3所示的开放位置之间滑动,天窗单元10能够将开口2a的前部开闭。
[0045] 如图3所示,在车顶2的下方,以与车顶2的开口2a匹配的方式安装有支承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的框架20。框架20被设为沿着开口2a的环状,具有沿着开口2a的内侧缘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的侧框架21、和将左右的侧框架21的前端彼此以及后端彼此连结的前框架22以及后框架23(图4)。在各侧框架21上一体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导轨24。
[0046] 图4是表示搭载于车顶2之前的天窗单元10一部分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在后框架23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安装了具有电动马达25以及减速机构26的驱动源27。在驱动源27的输出端,卡合有用于驱动前面板11的左右的推拉线缆28(图5)。推拉线缆28从驱动源27的输出端在后框架23上向车外方向延伸,从左右的导管29通过而向前方弯曲,然后在左右的导轨24内向前方延伸。
[0047] 后面板主体部16呈后侧的左右角部圆润的大致矩形。后镶条部17具有沿着后面板主体部16的左右的外侧缘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的侧部31(图1)、将左右的侧部31的前端彼此连结的前部32、和将左右的侧部31的后端彼此经由弯曲的左右的边角部33而连结的后部34。
[0048] 图5是沿着图4中的V-V线截断来表示天窗单元10的具体构造的放大立体图。如图4以及图5所示,后镶条部17具有左右的侧部31。各侧部31具有比相关的边角部33的前端小的宽度,与边角部33的前端的车内侧连接。换言之,在后镶条部17的各侧部31上,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从相关的边角部33的前端到达至后镶条部17的前缘17a处的切缺35。切缺35的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车内侧的缘部成为后镶条部17的侧缘17b(侧部31的外缘)。
[0049] 后密封部18具有沿着后镶条部17的左右的侧缘17b而设的1对第1密封部件41、沿着后镶条部17的后缘17c而设且沿着后镶条部17的边角部33向前方弯曲的第2密封部件42、沿着各第1密封部件41的外侧延伸的1对第3密封部件43、和沿着后镶条部17的前缘17a而设的第4密封部件44(图4)。
[0050] 左右的第1密封部件41的前端彼此经由以直角折曲的左右的角部件45(图4)而由第4密封部件44连结。各第1密封部件41在相关的切缺35内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其后端41a位于切缺35的后端。
[0051] 第2密封部件42具有左右1对侧端部42a。各侧端部42a在相对于后镶条部17的相关的边角部33的前端、即相关的第1密封部件41的后端41a而向车外侧偏移的位置上是朝向前方的。换言之,各切缺35以从与第2密封部件42的相关的侧端部42a对应的位置到达至后镶条部17的前缘17a处的方式形成。
[0052] 各第3密封部件43以相对于第2密封部件42的相关的侧端部42a而使外缘彼此匹配的方式设在框架20侧。具体地,各第3密封部件43经由安装在左右的侧框架21上的左右的支承托架70中相关的部件而安装在框架20上,以仅使内侧部分(后述的第2部分62)在切缺35内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后续说明第3密封部件43的具体构成。在各第3密封部件43的前端熔敷有端部件46(图4)。各第3密封部件43的后端与第2密封部件42的相关的侧端部42a至少局部地结合。
[0053] 如图5所示,后面板12通过从后镶条部17的四角垂下的支承柱47而固定在框架20上。支承柱47具有公知构成的高度调整机构48。即,后面板12能够调节高度地安装在框架20上。
[0054] 图6是图1中的VI-VI剖视图。如图6所示,第2密封部件42是弹性材料的挤压成型品,具有固定的截面形状。第2密封部件42具有向车外侧成凸状的D字形的主体部49、和与主体部49的车内侧一体形成且与形成在后镶条部17的周缘上的安装槽17d嵌合的嵌合部50。第2密封部件42的主体部49与车顶2的开口2a的内缘弹性地抵接。
[0055] 图7是图1中的VII-VII剖视图。如图7所示,各第1密封部件41是与第2密封部件42同样的弹性材料的挤压成型品,具有固定的截面形状。各第1密封部件41具有向车外侧成凸状的D字形的主体部51、和与主体部51的车内侧一体形成且与后镶条部17的安装槽17d嵌合的嵌合部52。
[0056] 各第3密封部件43具有向车外侧成凸状的D字形的第1部分61、和经由连结部63与第1部分61的上部连结且向车内侧成凸状的D字形的第2部分62。第1部分61、第2部分62以及连结部63一体形成。第1部分61具有与第2密封部件42(图6)的主体部49大致相同的截面形状,其后端在整个面范围内通过熔敷与第2密封部件42的侧端部42a结合。第1部分61和第2部分62彼此对称地形成,在将两者连结的连结部63的下方,形成有在第3密封部件43的下表面开放的安装槽64。
[0057] 各侧框架21是铝合金的挤压成型品,具有从左右两侧引导滑动件80(图8)的左右1对引导部66、67。1对引导部由配置在车外侧的外侧引导部66、和配置在车内侧的内侧引导部67构成。在外侧引导部66上,形成有引导推拉线缆28的线缆引导槽68。在各外侧引导部66的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一体形成有向车外侧延伸的左右的延伸部69。
[0058]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各支承托架70是将钢板冲压成型而成的冲压成型品,具有与第3密封部件43大概相同的前后方向长度,在其全长范围内为同一截面形状。
[0059] 如图5以及图7所示,支承托架70具有:下端部71,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且在1对引导部66、67的车外侧与侧框架21的延伸部69固定;中间部72,其在下端部71的车内侧的内端向上方折曲,并以向车内侧弯曲而将外侧引导部66的上方横截的方式向车内侧延伸;和上端部73,其在中间部72的车内侧的内端向上方折曲,并从中间部72向上方延伸,在第1密封部件41和与第1密封部件41相对的车顶2的开口2a的内缘之间支承第3密封部件43。在下端部71与中间部72之间的折曲部、中间部72与上端部73之间的折曲部、以及中间部72上所形成的多个折曲部形成了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折曲线74。即,支承托架70由带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折曲线74而折曲的板部件构成。下端部71通过螺栓螺母等公知的固定机构与侧框架21的延伸部69固定。通过使恰当厚度的垫片75插入至下端部71与延伸部69之间,而能够进行支承托架70的高度调整。在不需要高度调整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插入垫片75。
[0060] 各第3密封部件43以使上端部73进入至安装槽64的方式安装在相关的支承托架70上,通过粘结剂使第1部分61以及第2部分62与上端部73粘结,由此与相关的支承托架70固定。在第3密封部件43安装在支承托架70上的状态下,第1部分61与车顶2(图7)的开口2a的内缘弹性地抵接,第2部分62与相关的第1密封部件41的外侧弹性地抵接。
[0061] 图8是图3中的VIII-VIII剖视图,是处于开放状态的天窗单元10的相当于图7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前面板11具有从左右的侧部垂下的1对支撑件76,经由支承支撑件76的1对滑动件80由导轨24引导,并经由支撑件76以及滑动件80能够滑动地支承在框架20上。当前面板11从图2所示的倾斜位置向图3所示的开放位置移动时,将前面板11的后部抬起的各支撑件76在天窗单元10的同侧的侧部中进入至第1密封部件41与第3密封部件43的第2部分
62之间。即,第3密封部件43的第2部分62协同第1密封部件41而形成支撑件76用的轨道(track)。
[0062] 天窗单元10如上所述地构成。接着说明这样构成的天窗单元10的作用效果。
[0063] 如图5所示,后密封部18具有:安装在后镶条部17的侧缘17b的第1密封部件41;安装在后镶条部17的后缘17c、且沿着后镶条部17的边角部33向前方弯曲、并具有在相对于第1密封部件41的后端41a向车外侧偏移的位置朝向前方的侧端部42a的第2密封部件42;和设在第1密封部件41的车外侧的第3密封部件43。这样地,第1~第3密封部件41~43全部设在天窗单元10侧,由此容易进行天窗单元10向车顶2的搭载作业。而且,第1以及第2密封部件
41、42安装于在后面板12的后面板主体部16的外周缘所设的后镶条部17上,由此不需要为了支承第1以及第2密封部件41、42而将纵壁形成在框架20上,密封构造简单。
[0064] 而且,如图8所示,第3密封部件43具有与车顶2的开口2a的内缘弹性地抵接的第1部分61、和与第1密封部件41的外侧弹性地抵接、且协同第1密封部件41来形成支撑件76用的轨道的第2部分62。由此,从前面板11的侧部垂下的支撑件76能够从第1密封部件41与第3密封部件43的第2部分62之间的轨道通过,由此,如图3所示,能够使前面板11向后方大幅滑动。
[0065] 而且,如图5所示,第3密封部件43的第1部分61的后端与第2密封部件42的侧端部42a结合。由此,不仅第1以及第2密封部件41、42相对于后面板主体部16的位置(高度)是确定的,而且第3密封部件43相对于后面板主体部16的位置(高度)也是确定的。因此,当调整后面板主体部16相对于框架20的高度,使得后面板主体部16与搭载有天窗单元10的汽车1的车顶2对齐时,第1~第3密封部件41~43的高度能够自动地调整,由此容易进行高度调整。
[0066] 如上所述,第3密封部件43的第1部分61的后端的外缘与第2密封部件42的侧端部42a的外缘匹配。由此,第3密封部件43以及第2密封部件42的连接部中这些外缘能够确实地与车顶2的开口2a的内缘紧密连接,第3密封部件43与第2密封部件42之间的连接部的密封性得到提高。
[0067]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密封部件43的第1部分61的后端通过熔敷与第2密封部件42的侧端部42a结合。由此,第3密封部件43以及第2密封部件42稳固地且带有可靠性地彼此结合。
[0068] 第3密封部件43的第1部分61以及第2部分62彼此对称地形成。由此,第3密封部件43的配置的朝向没有被限定,从而容易进行第3密封部件43的配置。
[0069] 在后镶条部17的侧部31,设有从与第2密封部件42的侧端部42a对应的位置到达至后镶条部17的前缘17a(图4)处的切缺35,第1密封部件41配置于切缺35内。由此,能够缩小第2密封部件42的侧端部42a的宽度,从而能够与此对应地增大后面板主体部16。
[0070] 而且,在第1密封部件41的基础上,第3密封部件43的第2部分62也配置于切缺35内。由此,能够进一步缩小第2密封部件42的侧端部42a的宽度,从而能够与此对应地增大后面板主体部16。
[0071] 后面板12通过支承柱47能够调节高度地安装在框架20上。由此,在车顶2存在制造误差的情况下,能够调整后面板12相对于框架20的高度,使得后面板12与车顶2匹配。因此,不需要调整框架20相对于车顶2的高度,容易进行天窗单元10向车顶2的搭载作业。
[0072] 而且,第3密封部件43由安装在框架20上且能够调节高度的支承托架70而支承。由此,第3密封部件43的支承刚性得到提高,密封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0073] 框架20具有经由支撑件76来引导前面板11的导轨24。而且,支承托架70具有在导轨24的车外侧与框架20固定的下端部71、从下端部71向车内侧延伸的中间部72、和从中间部72向上方延伸、且在导轨24的上方支承第3密封部件43的上端部73。由此,如图8所示,能够避免支承托架70阻碍前面板11的移动。
[0074] 如图5以及图7所示,支承托架70由带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折曲线74而折曲的板部件构成。由此,将板部件加工为所希望的截面形状而能够容易地制造支承托架70,在此基础上,使用对于第3密封部件43的支承所必要的长度的板部件,由此能够容易地制造与第3密封部件43的长度对应的支承托架70。
[0075] 以上结束了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大范围地变形实施。例如,各部件和部位的具体构成及配置、数量、材质等,只要处于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就能够适当变更。另一方面,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各构成要素并非全部都是必须的,能够适当选择。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导轨24和支撑件76、第1密封部件41、第3密封部件43等在天窗单元10的左右对称地设置,但这些也可以设在左右一方。
[0076] 附图标记说明
[0077] 1    汽车(车辆)
[0078] 2    车顶
[0079] 2a   开口
[0080] 10   天窗单元
[0081] 11   前面板
[0082] 12   后面板
[0083] 16   后面板主体部
[0084] 17   后镶条部
[0085] 17a  前缘
[0086] 17b  侧缘
[0087] 17c  后缘
[0088] 18   后密封部
[0089] 20   框架
[0090] 21   侧框架(侧部)
[0091] 24   导轨
[0092] 31   侧部
[0093] 33   边角部
[0094] 35   切缺
[0095] 41   第1密封部件
[0096] 41a  后端
[0097] 42   第2密封部件
[0098] 42a  侧端部
[0099] 43   第3密封部件
[0100] 61   第1部分
[0101] 62   第2部分
[0102] 70   支承托架
[0103] 71   下端部
[0104] 72   中间部
[0105] 73   上端部
[0106] 74   折曲线
[0107] 76   支撑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