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钢带镰刀弯缺陷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241525.7

文献号 : CN10987718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吴科敏惠亚军徐伟周娜潘辉于晨吴新朗张彩霞

申请人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钢带镰刀弯缺陷的方法,属于热轧钢带深加工技术领域,通过步骤1:当钢带在开平时,使所述钢带的中心位置与开平设备的中心位置之间的偏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步骤2:开平且分条加工结束后,判断所述钢带是否存在镰刀弯缺陷;步骤3:当所述钢带存在镰刀弯缺陷时,获得所述钢带的缺陷位置;步骤4:根据第一调节模式调节所述缺陷位置处第一矫直辊的压下量,和/或,根据第二调节模式调节分布在所述第一矫直辊上方的支撑辊轮与所述钢带之间的相对位置;步骤5:重复上述步骤4,直至所述钢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达到了改善开平钢带残余应力,减小镰刀弯幅度和镰刀弯缺陷程度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改善钢带镰刀弯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当钢带在开平时,使所述钢带的中心位置与开平设备的中心位置之间的偏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步骤2:开平且分条加工结束后,判断所述钢带是否存在镰刀弯缺陷;

步骤3:当所述钢带存在镰刀弯缺陷时,获得所述钢带的缺陷位置;

步骤4:根据第一调节模式调节所述缺陷位置处第一矫直辊的压下量,根据第二调节模式调节分布在所述第一矫直辊上方的支撑辊轮与所述钢带之间的相对位置;

步骤5:重复上述步骤4,直至所述钢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其中,在所述步骤4中,所述根据第一调节模式调节所述缺陷位置处第一矫直辊的压下量,还包括:通过调整第一矫直辊与所述钢带之间的夹角,使得所述第一矫直辊与所述钢带之间的距离自所述钢带的第一侧向第二侧逐渐增大,其中,所述第一侧的缺陷值为负值,所述第二侧的缺陷值为正值;

在所述步骤4中,所述根据第二调节模式调节分布在所述第一矫直辊上方的支撑辊轮与所述钢带之间的相对位置,还包括:通过调节设置在所述支撑辊轮上方的楔形块和阶梯垫机构,使所述支撑辊轮相对所述钢带上升或下降;

通过对三组所述支撑辊轮的调节,改变钢带宽度上压下分布,实现钢带宽度各个位置纤维长度的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钢带镰刀弯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具体为:所述钢带的中心位置与开平设备的中心位置之间的偏差小于或等于2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钢带镰刀弯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还包括:获得所述钢带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分别位于一弧形件的四个顶角处;

获得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一曲线长度;

获得所述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的第二曲线长度;

判断所述第一曲线长度和所述第二曲线长度是否相等;

当不相等时,则所述钢带存在镰刀弯缺陷。

说明书 :

一种改善钢带镰刀弯缺陷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热轧钢带深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善钢带镰刀弯缺陷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热轧钢带在开平线加工成定尺板,再从剪板机进行分条深加工是热轧钢带用户尤其是汽车主机厂主要的热轧钢带加工工艺,其主要目的是将成卷的热轧钢带加工成用于汽车零部件的长度和宽度均为定尺长的坯料。
[0003] 目前,采用上述加工工艺经常遇到的质量问题即为零件坯料存在镰刀弯缺陷,影响零件精度。一般的,通过对存在镰刀弯条料的一侧加热后施以反方向(与镰刀弯方向相反)弯折力,来减小镰刀弯幅度,同时会对原料钢带供应商提出质量异议,由供应商优化钢带生产工艺流程解决该问题。通过加热的办法改善镰刀弯不但增加了工艺流程,且被加热的条料,加热位置力学性能降低明显,影响零件安全性。而原料钢带生产厂工艺优化解决该问题,存在流程长,效率低,攻关工艺方向不明确,改善效果有限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钢带镰刀弯缺陷的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减小镰刀弯幅度的方法不但增加了工艺流程,而且造成钢带力学性能降低明显,影响零件安全性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改善开平钢带残余应力,减小镰刀弯幅度和镰刀弯缺陷程度的技术效果。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钢带镰刀弯缺陷的方法,包括:步骤1:当钢带在开平时,使所述钢带的中心位置与开平设备的中心位置之间的偏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步骤2:开平且分条加工结束后,判断所述钢带是否存在镰刀弯缺陷;步骤3:当所述钢带存在镰刀弯缺陷时,获得所述钢带的缺陷位置;步骤4:根据第一调节模式调节所述缺陷位置处第一矫直辊的压下量,和/或,根据第二调节模式调节分布在所述第一矫直辊上方的支撑辊轮与所述钢带之间的相对位置;步骤5:重复上述步骤4,直至所述钢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0006] 优选的,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具体为:所述钢带的中心位置与开平设备的中心位置之间的偏差小于或等于20mm。
[0007]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2中,还包括:获得所述钢带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分别位于一弧形件的四个顶角处;获得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一曲线长度;获得所述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的第二曲线长度;判断所述第一曲线长度和所述第二曲线长度是否相等;当不相等时,则所述钢带存在镰刀弯缺陷。
[0008]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4中,所述根据第一调节模式调节所述缺陷位置处第一矫直辊的压下量,还包括:所述第一矫直辊与所述钢带之间的距离自所述钢带的第一侧向第二侧逐渐增大,其中,所述第一侧的缺陷值为负值,所述第二侧的缺陷值为正值。
[0009]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4中,所述根据第二调节模式调节分布在所述第一矫直辊上方的支撑辊轮与所述钢带之间的相对位置,还包括:通过调节设置在所述支撑辊轮上方的楔形块和阶梯垫机构,使所述支撑辊轮相对所述钢带上升或下降。
[0010]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001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善钢带镰刀弯缺陷的方法,步骤1:当钢带在开平时,使所述钢带的中心位置与开平设备的中心位置之间的偏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步骤2:开平且分条加工结束后,判断所述钢带是否存在镰刀弯缺陷;步骤3:当所述钢带存在镰刀弯缺陷时,获得所述钢带的缺陷位置;步骤4:根据第一调节模式调节所述缺陷位置处第一矫直辊的压下量,和/或,根据第二调节模式调节分布在所述第一矫直辊上方的支撑辊轮与所述钢带之间的相对位置;步骤5:重复上述步骤4,直至所述钢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即通过检查确认开平线对中情况,定向调整开平机组粗矫直机和精矫直机压下策略,调整精矫直机、精矫直机的工作辊支撑辊轮位置,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减小镰刀弯幅度的方法不但增加了工艺流程,而且造成钢带力学性能降低明显,影响零件安全性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改善开平钢带残余应力,减小镰刀弯幅度和镰刀弯缺陷程度的技术效果。
[0012]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改善钢带镰刀弯缺陷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改善钢带镰刀弯缺陷的方法中镰刀弯缺陷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改善钢带镰刀弯缺陷的方法中第一调节模式的调节示意图;
[0016]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改善钢带镰刀弯缺陷的方法中第二调节模式的调节示意图。
[0017]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矫直辊;2-钢带;3-第二矫直辊;4-支撑辊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善钢带镰刀弯缺陷的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减小镰刀弯幅度的方法不但增加了工艺流程,而且造成钢带力学性能降低明显,影响零件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0019]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002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善钢带镰刀弯缺陷的方法,通过步骤1:当钢带在开平时,使所述钢带的中心位置与开平设备的中心位置之间的偏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步骤2:开平且分条加工结束后,判断所述钢带是否存在镰刀弯缺陷;步骤3:当所述钢带存在镰刀弯缺陷时,获得所述钢带的缺陷位置;步骤4:根据第一调节模式调节所述缺陷位置处第一矫直辊的压下量,和/或,根据第二调节模式调节分布在所述第一矫直辊上方的支撑辊轮与所述钢带之间的相对位置;步骤5:重复上述步骤4,直至所述钢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达到了改善开平钢带残余应力,减小镰刀弯幅度和镰刀弯缺陷程度的技术效果。
[0021]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2] 实施例
[0023]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改善钢带镰刀弯缺陷的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0024] 步骤1:当钢带在开平时,使所述钢带的中心位置与开平设备的中心位置之间的偏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002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具体为:所述钢带的中心位置与开平设备的中心位置之间的偏差小于或等于20mm。
[0026] 具体而言,钢带在开平时,首先应该确保钢带在开平线运行时钢带中心线与设备中心线偏差不超过20mm,从而保证了开平时,粗矫直机、精矫直机作用在钢带中心线两侧的压下力对称。当开平线钢带对中缺失时,还可通过在开卷机、矫直机入口贴标尺的方法帮助对中实现,并可在穿带过程中钢带头部经过侧导对中装置且未运行到下一设备前即进行对中,从而即可正确实现穿带过程中对中的目的,如因开平过程中钢带在矫直机中受力不均导致钢带跑偏,需将钢带退出矫直机重新穿带。因此,在钢带开平后的定尺钢板在纵剪设备分条时,通过对开平机组设备进行调整,从而达到了改善定尺钢板残余应力,减小定尺钢板分条后镰刀弯缺陷程度的技术效果。
[0027] 步骤2:开平且分条加工结束后,判断所述钢带是否存在镰刀弯缺陷;
[0028] 步骤3:当所述钢带存在镰刀弯缺陷时,获得所述钢带的缺陷位置。
[0029]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2中,还包括:获得所述钢带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分别位于一弧形件的四个顶角处;获得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一曲线长度;获得所述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的第二曲线长度;判断所述第一曲线长度和所述第二曲线长度是否相等;当不相等时,则所述钢带存在镰刀弯缺陷。
[0030]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镰刀弯缺陷一般存在于分条后的条料上,通过对分条后条料边部进行编号,并通过编号找出镰刀弯存在位置对应开平线上运行钢带所处的位置。当所述钢带无镰刀弯缺陷时,则此时第一位置A、第二位置B、第三位置C和第四位置D形成一个矩形结构,且第一位置A与第二位置B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位置C和第四位置D之间的距离。当所述钢带存在镰刀弯缺陷时,则可能存在第一位置A与第二位置B之间的曲线长度小于第三位置C和第四位置D之间的曲线长度,即此时镰刀弯缺陷凹进的一端纤维短,突出的一端纤维长,即第三位置C和第四位置D为长纤维一端,第一位置A与第二位置B为短纤维一端,纤维较长一端,该区域内钢带受到的压下较大,纤维较短一端,该区域内钢带受到的压下较小。进而可根据镰刀弯弯曲方向,确定带钢在开平线运行时镰刀弯区域受力较平均受力偏大或者偏小,以及偏大、偏小的程度。
[0031] 步骤4:根据第一调节模式调节所述缺陷位置处第一矫直辊的压下量,和/或,根据第二调节模式调节分布在所述第一矫直辊上方的支撑辊轮与所述钢带之间的相对位置。
[0032] 步骤5:重复上述步骤4,直至所述钢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0033]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4中,所述根据第一调节模式调节所述缺陷位置处第一矫直辊的压下量,还包括:所述第一矫直辊与所述钢带之间的距离自所述钢带的第一侧向第二侧逐渐增大,其中,所述第一侧的缺陷值为负值,所述第二侧的缺陷值为正值。
[0034]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4中,所述根据第二调节模式调节分布在所述第一矫直辊上方的支撑辊轮与所述钢带之间的相对位置,还包括:通过调节设置在所述支撑辊轮上方的楔形块和阶梯垫机构,使所述支撑辊轮相对所述钢带上升或下降。
[0035] 具体而言,在开平机组中,通过粗矫直机和精矫直机实现对钢带的压下,宽度各区域内的压下可以通过矫直机上辊系辊缝调平和分布在上辊系工作辊传动侧、操作侧和中心位置的支撑辊轮的调节进行调节。进一步的,对存在镰刀弯的钢板位置上矫直辊支撑辊轮压下量进行调节,如果该位置实测镰刀弯为负值,则增大支撑辊辊轮压下,否则减小压下。另外,如果该位置辊轮位置已经处于极限,可以通过反向调整该条料另外一侧位置处的辊轮压下来改善缺陷。具体的,所述开平机组包括第一矫直辊1和第二矫直辊3,且钢带2安装于所述第一矫直辊1和第二矫直辊3之间,在使用辊缝调平时,可根据实际的缺陷情况进行调节,如图3所示,安装在所述钢带2上方的为第一矫直辊1,所述钢带2下方的为第二矫直辊
3,通过调整第一矫直辊1与所述钢带2之间的夹角,使得所述第一矫直辊1与所述钢带2之间的距离从一侧到另一侧呈逐渐增大趋势。进一步的,在使用辊缝调平后,钢带中心一侧的压下变小,且越接近钢带边部压下越小,而钢带中心另外一侧压下变大,且越接近钢带边部压下越大。也就是说,当钢带镰刀弯缺陷可通过对边部纤维长度进行改变而改善时,可使用辊缝调平。
[0036] 进一步的,调节方式还包括工作辊支撑辊轮调节,采用工作辊支撑辊轮调节时,需要观察钢带与支撑辊轮的相对位置,因为钢带宽度不同,相对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当开平钢板分条后,某一条料出现镰刀弯,根据该条料在钢板上的区域,调整该区域的矫直辊支撑辊轮,改变该辊轮与矫直辊之间间隙,改变矫直辊该区域的受力,改善镰刀弯缺陷。如图4所示,在具体调节时,工作辊支撑辊轮可以通过布置在其上端的楔形块、阶梯垫机构实现上升、下降。当支撑辊轮4上升后,其下端区域内的钢带2受到的压下减小,支撑辊轮4下降后,其下端区域内的钢带2受到的压下增大。通过三组辊轮的调节,可以改变钢带宽度上压下分布,从而实现钢带宽度各个位置纤维长度的调节,最终实现镰刀弯缺陷的改善。本实施例中的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热轧钢带开平分条加工的钢材深加工方法,亦可应用于其他热轧钢带开平残余应力导致板形不良时的调整策略。
[0037] 进一步的,通过检查确认开平线对中情况,定向调整开平机组粗矫直机和精矫直机压下策略,调整精矫直机、精矫直机的工作辊支撑辊轮位置,调整粗矫直机、精矫直机出入口倾斜程度来改善热轧钢板的残余应力,降低钢板剪板机分条后条料镰刀弯大小;开平线设备调整策略,需要根据钢板厚度、强度和原料板形情况灵活调整。因此,采用在钢带开平加工时,通过优化开平线上矫直机等设备的调整策略,降低原料钢带残余应力,改善钢带开平分条后镰刀弯缺陷。与传统出现条料镰刀弯后通过对分条料进行加热消除镰刀弯,并通过改善原料卷热轧工艺以减小缺陷发生率相比,该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缩短解决镰刀弯问题的周期。
[0038]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003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善钢带镰刀弯缺陷的方法,步骤1:当钢带在开平时,使所述钢带的中心位置与开平设备的中心位置之间的偏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步骤2:开平且分条加工结束后,判断所述钢带是否存在镰刀弯缺陷;步骤3:当所述钢带存在镰刀弯缺陷时,获得所述钢带的缺陷位置;步骤4:根据第一调节模式调节所述缺陷位置处第一矫直辊的压下量,和/或,根据第二调节模式调节分布在所述第一矫直辊上方的支撑辊轮与所述钢带之间的相对位置;步骤5:重复上述步骤4,直至所述钢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即通过检查确认开平线对中情况,定向调整开平机组粗矫直机和精矫直机压下策略,调整精矫直机、精矫直机的工作辊支撑辊轮位置,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减小镰刀弯幅度的方法不但增加了工艺流程,而且造成钢带力学性能降低明显,影响零件安全性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改善开平钢带残余应力,减小镰刀弯幅度和镰刀弯缺陷程度的技术效果。
[0040]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041]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