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喀斯特山区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238992.4

文献号 : CN10989663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冯图肖群英李望军梁琴饶成杰魏玲珑张玉佳

申请人 :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喀斯特山区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待恢复的退化湿地的边界,在边界的最低处建立围堰并在围堰上设立闸门;2)测绘边界内待恢复的退化湿地的地形,并标注地形内凹地、丘陵或土丘的位置,由凹地最低点向围堰的闸门处开挖排水渠;3)查找退化湿地边界内落水洞、裂隙数量和位置,将退化湿地边界内的丘陵或土丘的土分别转运至对应最近的落水洞或裂隙区域内;4)通过闸门来控制退化湿地内凹地的水位,并有规划地在凹地内种植泥炭藓。本发明的喀斯特山区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方法可以以最低的成本有效地恢复喀斯特山区退化湿地的生态。

权利要求 :

1.一种喀斯特山区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待恢复的退化湿地的边界,在边界的最低处建立围堰并在围堰上设立闸门;

2)测绘边界内待恢复的退化湿地的地形,并标注地形内凹地、丘陵或土丘的位置,由凹地最低点向围堰的闸门处开挖排水渠;

3)查找退化湿地边界内落水洞、裂隙数量和位置,将退化湿地边界内的丘陵或土丘的土分别转运至对应最近的落水洞或裂隙区域内;

4)通过闸门来控制退化湿地内凹地的水位,并有规划地在凹地内种植泥炭藓,所述泥炭藓主要采用以下方法种植:将粗叶泥炭藓鲜品植株体整条或切碎成0.5cm—5cm长的碎段,作为种苗,将种苗撒播在凹地内水池的边缘,当泥炭藓生长到顶部高度超出水面15‑20厘米时,通过闸门蓄水,升高水位,使泥炭藓的顶部高度距离水面高度不超过3cm‑10cm,凹地内水位上升后,在水池新的边缘以上述方式种植新的泥炭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喀斯特山区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的断面呈梯形,所述围堰采用以下方法筑造:在地面竖立木桩,在木桩处用砂砾石经碾压压实形成梯形的坝心,再用可降解的编织袋装土石在坝心两侧砌码形成围堰;在围堰处预留缺口,在缺口两侧用混凝土加固,缺口处设置闸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喀斯特山区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在凹地水池内部种植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用于覆盖水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喀斯特山区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退化湿地内的丘陵或土丘位置处种植水杉或水松。

说明书 :

一种喀斯特山区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喀斯特山区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湿地恢复又称湿地修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使其发挥应
有的作用。我国亚高山湿地发育典型、类型多样、功能强大,具有无可替代的环境、生态及社
会功能,是高原区域维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系统,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是影
响及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之一。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的干扰,
高原湿地退化严重,高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0003] 中国西南亚热带喀斯特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省、四川、重庆、湖南、湖北七省区,西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碳酸盐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由于地层岩性较纯,加之经受过
多期构造破坏作用,在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岩溶异常发育,地表峰丛、峰林、洼地、谷地
处处可见,地下溶洞、裂隙相互交错,形成地表地下双层岩溶空间结构。由于上述喀斯特地
区的地质特点,使得喀斯特山区的湿地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湿地退化严重。
[0004] 目前,常见的高原湿地的修复方法是在湿地处设置挡水坝,通过挡水坝来提升水位,这虽然保持了湿地的水位,但是对于湿地植被的恢复效果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水位
的快速升高并不利于水生植被恢复,也无法提高湿地的保水能力,另外现有的挡水坝皆由
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不但造价高昂而且也破坏了湿地的环境。
[0005] 另外,特别针对喀斯特山区的湿地恢复技术的研究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0006]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喀斯特山区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方法,该方法可以以最低的成本有效地恢复喀斯特山区退化湿地的生态。
[0007]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8] 本发明的一种喀斯特山区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 1)确定待恢复的退化湿地的边界,在边界的最低处建立围堰并在围堰上设立闸门;2)测绘边界内待恢复的退化湿地的地形,并标注地形内凹地、丘陵或土丘的位置,由凹
地最低点向围堰的闸门处开挖排水渠;3)查找退化湿地边界内落水洞、裂隙数量和位置,将
退化湿地边界内的丘陵或土丘的土分别转运至对应最近的落水洞或裂隙区域内;4)通过闸
门来控制退化湿地内凹地的水位,并有规划地在凹地内种植泥炭藓,所述泥炭藓主要采用
以下方法种植:将粗叶泥炭藓鲜品植株体整条或切碎成0.5cm—5cm长的碎段,作为种苗,将
种苗撒播在凹地内水池的边缘,当泥炭藓生长到顶部高度超出水面15‑20厘米时,通过闸门
蓄水,升高水位,使泥炭藓的顶部高度距离水面高度不超过3cm‑10cm,凹地内水位上升后,
在水池新的边缘以上述方式种植新的泥炭藓。进一步,所述围堰的断面呈梯形,所述围堰采
用以下方法筑造:在地面竖立木桩,在木桩处用砂砾石经碾压压实形成梯形的坝心,再用可
降解的编织袋装土石在坝心两侧砌码形成围堰;在围堰处预留缺口,在缺口两侧用混凝土
加固,缺口处设置闸门。
[0010] 进一步,步骤4中在凹地水池内部种植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用于覆盖水池。
[0011] 进一步,在退化湿地内的丘陵或土丘位置处种植水杉或水松。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喀斯特山区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待恢复的退化湿地的边界,在边界的最低处建立围堰并在围堰上设立闸门;2)
测绘边界内待恢复的退化湿地的地形,并标注地形内凹地、丘陵或土丘的位置,由凹地最低
点向围堰的闸门处开挖排水渠;3)查找退化湿地边界内落水洞、裂隙数量和位置,将退化湿
地边界内的丘陵或土丘的土分别转运至对应最近的落水洞或裂隙区域内;4)通过闸门来控
制退化湿地内凹地的水位,并有规划地在凹地内种植泥炭藓。本发明的喀斯特山区退化湿
地生态恢复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喀斯特山区因落水洞和裂隙多导致的水土保持难度大、湿地
生态退化的技术问题,并以最低的成本有效地恢复喀斯特山区退化湿地的生态。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发明喀斯特山区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方法中显示围堰、排水渠、凹地三者之间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本发明喀斯特山区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方法中闸门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是本发明喀斯特山区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方法中围堰断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17]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喀斯特山区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 1)确定待恢复的退化湿地的边界,在边界的最低处建立围堰1并在围堰上设立闸门2;2)测绘边界内待恢复的退化湿地的地形,并标注地形内凹地3、丘陵4的位置,由凹地最
低点向围堰的闸门处开挖排水渠5,通过排水渠连通闸门和凹地最低点的目的是,可以通过
设置闸门挡水板的高度来控制湿地水位;3)查找退化湿地边界内落水洞、裂隙数量和位置,
将退化湿地边界内的丘陵或土丘的土分别转运至对应最近的落水洞或裂隙区域内,上述方
法的目的是防止湿地内的水不通过闸门流失;4)通过闸门来控制退化湿地内凹地的水位,
在凹地水池内部种植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用于覆盖水池减少水分蒸发速度,在退化湿地内
的丘陵或土丘位置处种植水杉或水松以进一步提高遮光效果,达到进一步降低蒸发速度的
目的,同时有规划地在凹地内种植泥炭藓,所述泥炭藓主要采用以下方法种植:将粗叶泥炭
藓鲜品植株体整条或切碎成0.5cm—5cm长的碎段,作为种苗,将种苗撒播在凹地内水池的
边缘,当泥炭藓生长到顶部高度超出水面15‑20厘米时,通过闸门蓄水,升高水位,使泥炭藓
的顶部高度距离水面高度不超过3cm‑10cm,凹地内水位上升后,在水池新的边缘以上述方
式种植新的泥炭藓。本发明通过阶段性的提高水位促进了泥炭藓的快速生长,使得湿地生
态得以快速恢复。
[0019]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围堰1的断面呈梯形,所述围堰采用以下方法筑造:在地面竖立木桩11,在木桩处用砂砾石12经碾压压实形成梯形的坝心,再用可降解的编
织袋13装土石在坝心两侧砌码形成围堰;在围堰处预留缺口,在缺口两侧用混凝土加固,缺
口处设置闸门2,优选的,所述闸门包括多块并列设置的挡水板21和两根竖向设置的立柱
22,所述挡水板上设置有竖向设置的通孔,所述两根立柱可同时插入到所述通孔中,所述挡
水板的上下高度为10CM,每相邻两块挡水板之间密封连接,所述闸门还包括横跨缺口固定
设置的横梁23、竖向设置在横梁中部的螺杆24、设置在螺杆底端的压板25,所述螺杆与横梁
之间螺纹配合,所述螺杆与压板之间转动配合。根据湿地内泥炭藓的长势,大约每3‑4个月
左右增加一块挡水板,旋转螺杆通过压板压紧挡水板进行挡水,对围堰的结构改进可以降
低围堰的建造成本,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
[0020]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
范围当中。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