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配接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143443.9

文献号 : CN10993610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方应龙

申请人 : 南京飞阳输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配接器,可以应用于电缆安装固定结构领域,安装在电线杆上,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设有线缆固定部,所述固定环上与线缆固定部相邻设有紧线装置,所述紧线装置设有紧线盒,紧线盒侧壁设有紧线杆孔,紧线装置设有紧线杆穿过紧线杆孔,紧线杆位于紧线盒外的一端设有限位凸块,紧线杆位于紧线盒内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紧线轮,所述紧线杆上位于紧线轮与紧线杆孔之间套接有紧线弹簧,位于紧线盒底部靠近线缆固定部设有固定轮,紧线杆位于紧线盒内的一端设有紧线轴,所述紧线轮安装在紧线轴上,通过在固定环上设置紧线装置,紧线装置使电缆线无论在冬天或夏天都始终处于适度绷紧的状态。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配接器,安装在电线杆(1)上,包括固定环(2),所述固定环(2)上设有线缆固定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2)上与线缆固定部(3)相邻设有紧线装置(4),所述紧线装置(4)包括紧线盒(41),紧线盒(41)侧壁设有紧线杆孔(44),紧线装置(4)还包括穿过紧线杆孔(44)的紧线杆(43),紧线杆(43)轴向与电缆线(6)铺设方向平行,紧线杆(43)位于紧线盒(41)外的一端设有限位凸块(431),紧线杆(43)位于紧线盒(41)内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紧线轮(42),所述紧线杆(43)上位于紧线轮(42)与紧线盒(41)内部之间套接有紧线弹簧(432),位于紧线盒(41)底部靠近线缆固定部(3)设有固定轮(5),所述紧线杆(43)位于紧线盒(41)内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紧线杆(43)垂直的紧线轴(433),所述紧线轮(42)同轴固定安装在紧线轴(433)上,紧线轴(433)远离固定环(2)一端伸出紧线盒(41)外设有手摇杆(4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配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2)上线缆固定部(3)和紧线装置(4)均设有一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配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固定部(3)包括与固定环(2)固定连接的“C”形安装座(31),与安装座(31)“C”形开口配合设有固定板(32),安装座(31)底部设有固定板限位孔(311),固定板(32)相对固定板限位孔(311)的面设有限位杆(321)穿过固定板限位孔(311),限位杆(321)端头设有凸块(322),限位杆上位于固定板(32)与安装座(31)之间套接有限位弹簧(323),固定板(32)背离固定板限位孔(311)一面设有缆线槽和承接板(7),承接板(7)通过第二固定螺栓(71)与固定板(32)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配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2)为通过铰链(23)连接的两个半圆环连接而成,两个半圆环与所述铰链(23)关于固定环(2)中心点对称设置有外衬边(22),所述外衬边(22)上开有螺纹孔,所述外衬边(22)螺纹孔中穿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栓(221),使固定环(2)夹紧电线杆(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配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半圆环的所述外衬边(22)外设有加固块(222),所述加固块(222)将两个半圆环的外衬边(22)包裹于其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配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2)与电线杆(1)贴合的一面设有防滑层(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配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层(21)与电线杆(1)的贴合面均匀分布有凸点(8)。

说明书 :

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配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缆安装固定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配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座有一座的电塔矗立在西部的崇山峻岭中,同时也促进了电气工程设备的更新换代。
[0003] 目前使用的电力工程用线缆配接器虽然可以固定电缆,但是户外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线缆配接器会出现固定结构松动的情况出现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维护,线缆配接器整体套设在电线杆上难以方便的拆装,降低了工作人员的维修效率,现需要一种连接稳固,便于拆装维护的线缆配接器。
[0004] 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812783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配接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电线杆,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电线杆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环包括用于与电线杆配合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设有铰接部,所述固定环分为绕铰接部打开或闭合的两个部分,所述固定环的内壁上设有与电线杆抵触的滑轮,所述固定环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固定电缆的电缆固定部,所述电缆固定部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呈水平设置,所述安装座背离地面的一面连接水平设置的用于固定电缆的固定板;这种电力工程用线缆配接器具有优秀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易于拆卸维护。
[0005] 上述方案解决了现有线缆配接器整体套设在配线支架上难以方便的拆装,降低了工作人员的维修效率的问题,但是当冬季电力系统出现故障需要架设线缆时,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冬季搭接线缆,由于气温较低,线缆会非常紧,而夏天气温升高线缆则会变长导致弧垂过大,因此,在风力的激励下容易出现震颤混线事故,弧垂太大即使没有接触性混线,也容易发生弧光放电。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配接器,通过在固定环上设置紧线装置,紧线装置使电缆线无论在冬天或夏天都始终处于适度绷紧的状态,避免冬季搭设的线缆到夏季由于弧垂过大而产生混线事故。
[0007]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配接器,安装在电线杆上,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设有线缆固定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上与线缆固定部相邻设有紧线装置,所述紧线装置包括紧线盒,紧线盒侧壁设有紧线杆孔,紧线装置还包括穿过紧线杆孔的紧线杆,紧线杆轴向与电缆线铺设方向平行,紧线杆位于紧线盒外的一端设有限位凸块,紧线杆位于紧线盒内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紧线轮,所述紧线杆上位于紧线轮与紧线盒内部之间套接有紧线弹簧,位于紧线盒底部靠近线缆固定部设有固定轮。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环上设置紧线装置,紧线杆上位于紧线轮与紧线盒内部之间套接有紧线弹簧,紧线弹簧与电缆线的作用力相反,使电缆线始终处于适度拉紧状态,解决了冬季搭接的线缆到夏季出现震颤混线事故的问题。
[0009]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线杆位于紧线盒内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紧线杆垂直的紧线轴,所述紧线轮同轴固定安装在紧线轴上,紧线轴远离固定环一端伸出紧线盒外设有手摇杆。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紧线轴远离固定环一端伸出紧线盒外设有手摇杆,在架设电缆线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手摇杆紧固电缆线。
[0011]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环上线缆固定部和紧线装置均设有一对。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环上线缆固定部和紧线装置均设有一对,不仅可以配接多根电缆线,也有利于电线杆受力平衡。
[0013]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线缆固定部包括与固定环固定连接的“C”形安装座,与安装座“C”形开口配合设有固定板,安装座底部设有固定板限位孔,固定板相对固定板限位孔的面设有限位杆穿过固定板限位孔,限位杆端头设有凸块,限位杆上位于固定板与安装座之间套接有限位弹簧,固定板背离固定板限位孔一面设有缆线槽和承接板,承接板通过第二固定螺栓与固定板固定。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固定电缆线的固定板和承接板与安装座之间为软性连接,当风力较大使电缆线产生晃动时限位弹簧可以吸收能量减小电缆线配接器受到的震动。
[0015]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环为通过铰链连接的两个半圆环连接而成,两个半圆环与所述铰链关于固定环中心点对称设置有外衬边,所述外衬边上开有螺纹孔,所述外衬边螺纹孔中穿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栓,使固定环夹紧电线杆。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环转动闭合时,两侧的外衬边重合,此时外衬边的螺纹孔也是同轴设置,之后操作人员将第一固定螺栓穿过螺纹孔将固定环固定,进一步提升固定环的连接强度。
[0017]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个半圆环的所述外衬边外设有加固块,所述加固块将两个半圆环的外衬边包裹于其内侧。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块主要用于夹紧外衬边,避免意外脱离的情况出现,进一步增加整个零件的稳定性。
[0019]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环与电线杆贴合的一面设有防滑层。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层主要用于进一步增加固定环与电线杆的摩擦阻力,减少固定环在固定时发生意外滑落的可能性,同时在拆卸维修时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下滑的速度,避免在维修时出现二次损伤的情况。
[0021]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滑层与电线杆的贴合面均匀分布有凸点。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点主要用于进一步增加防滑层与电线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进一步增加两者之间的摩擦阻力,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固定环与电线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0023]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 1.通过在固定环上设置紧线装置,紧线杆上位于紧线轮与紧线盒内部之间套接有紧线弹簧,紧线弹簧与电缆线的作用力相反,使电缆线始终处于适度拉紧状态,解决了冬季搭接的线缆到夏季出现震颤混线事故的问题;
[0025] 2.通过使固定电缆线的固定板和承接板与安装座之间为软性连接,当风力较大使电缆线产生晃动时限位弹簧可以吸收能量减小电缆线配接器受到的震动。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配接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配接器中固定环部分及紧线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配接器中线缆固定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配接器中紧线盒内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 图中:1、电线杆;2、固定环;21、防滑层;22、外衬边;221、第一固定螺栓;222、加固块;23、铰链;3、线缆固定部;31、安装座;311、固定板限位孔;322、凸块;32、固定板;321、限位杆;323、限位弹簧;4、紧线装置;41、紧线盒;42、紧线轮;421、手摇杆;43、紧线杆;431、限位凸块;432、紧线弹簧;433、紧线轴;44、紧线杆孔;5、固定轮;6、电缆线;7、承接板;71、第二固定螺栓;8、凸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 如图1所示,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配接器,安装在电线杆1上,包括固定环2,固定环2上设有线缆固定部3和紧线装置4,固定环2上线缆固定部3和紧线装置4均设有一对并以固定环2中心对称设置,因此,不仅可以配接多根电缆线6,也有利于电线杆1受力平衡。
[0033] 如图2所示,固定环2与电线杆1贴合的一面设有防滑层21,防滑层21与电线杆1的贴合面均匀分布有凸点8,防滑层21主要用于进一步增加固定环2与电线杆1的摩擦阻力,减少固定环2在固定时发生意外滑落的可能性,同时在拆卸维修时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下滑的速度,避免在维修时出现二次损伤的情况,凸点8主要用于进一步增加防滑层21与电线杆1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进一步增加两者之间的摩擦阻力,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固定环2与电线杆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0034] 如图2所示,固定环2为通过铰链23连接的两个半圆环连接而成,两个半圆环与所述铰链23关于固定环2中心点对称设置有外衬边22,外衬边22上开有螺纹孔,外衬边22螺纹孔中穿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栓221,使固定环2夹紧电线杆1,固定环2转动闭合时,两侧的外衬边22重合,此时外衬边22的螺纹孔也是同轴设置,之后操作人员将第一固定螺栓221穿过螺纹孔将固定环2固定,进一步提升固定环2的连接强度,两个半圆环的所述外衬边22外设有加固块222,所述加固块222将两个半圆环的外衬边22包裹于其内侧,加固块222主要用于夹紧外衬边22,避免意外脱离的情况出现,进一步增加整个零件的稳定性。
[0035] 如图3所示,线缆固定部3包括与固定环2固定连接的“C”形安装座31,安装座31的开口向上,与安装座31“C”形开口配合设有固定板32。安装座31底部设有固定板限位孔311,固定板32相对固定板限位孔311的面设有限位杆321穿过固定板限位孔311,限位杆321端头设有凸块322,限位杆上位于固定板32与固定板限位孔311之间套接有限位弹簧323。固定板32背离固定板限位孔311一面设有缆线槽和承接板7,承接板7通过第二固定螺栓71与固定板32固定,使固定电缆线6的固定板32和承接板7与安装座31之间为软性连接,当风力较大使电缆线6产生晃动时限位弹簧323可以吸收能量减小电缆线配接器受到的震动。
[0036] 如图4所示,固定环2上与线缆固定部3相邻设有紧线装置4,所述紧线装置4包括紧线盒41,紧线盒41侧壁设有紧线杆孔44,紧线装置4还包括穿过紧线杆孔44的紧线杆43,紧线杆43轴向与电缆线6铺设方向平行,紧线杆43位于紧线盒41外的一端设有限位凸块431,紧线杆43位于紧线盒41内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紧线轮42,紧线杆43上位于紧线轮42与紧线盒41内部之间套接有紧线弹簧432,位于紧线盒41底部靠近线缆固定部3设有固定轮5,在固定环2上设置紧线装置4,紧线杆43上位于紧线轮42与紧线杆孔44之间套接有紧线弹簧432,紧线弹簧432与电缆线6的作用力相反,使电缆线6始终处于适度拉紧状态。紧线杆43位于紧线盒41内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紧线杆43垂直的紧线轴433,紧线轮42同轴固定安装在紧线轴
433上,紧线轴433远离固定环2一端伸出紧线盒41外设有手摇杆421,在架设电缆线6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手摇杆421紧固电缆线6。
[0037] 通过在固定环2上设置紧线装置4,紧线杆43上位于紧线轮42与紧线杆孔44之间套接有紧线弹簧432,紧线弹簧432与电缆线6的作用力相反,使电缆线6始终处于拉紧状态,解决了冬季搭接的线缆到夏季出现震颤混线事故的问题。
[0038]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