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电子装置安装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80071362.1

文献号 : CN10998289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嵩井启太真取忠弘直井创

申请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利富高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电子装置安装结构,其防止电子装置发出咔哒声,并且不会过度限制其它组件的安装空间。安装结构(1)经由安装装置(3)将相机(2)固定到车辆的窗(W)。设置在相机的前端侧的卡合部(14)抵靠安装装置的基座(8),并且由设置在相机的横向侧面上的柱状构件组成的受力部由所述基座支承。基座的施力构件(18)对所述受力部施力以使其抵靠基座的支承部(17)。所述支承部设有两个支承表面(17a和17b),其以两个均与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的方向成一角度的反作用力支承所述受力部。

权利要求 :

1.一种车载电子装置安装结构,其包括固定连接到车辆的窗的基座,以及安装在基座上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电子装置包括

受力部,其相对于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电子装置的第一侧上并从所述电子装置横向延伸,以及相对于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电子装置的第二侧上的卡合部,以及

其中,所述基座包括对所述受力部的侧表面弹性地施力的施力构件,从下方支承所述卡合部的搁置部,以及克服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来支承所述受力部的支承部,所述支承部具有两个相对于施力的方向形成不同角度的支承表面,其中,所述受力部包括从所述电子装置的主体横向突出的柱状构件,

其中,所述施力构件形成从所述基座的主体向下延伸的悬臂,并且设置有抵靠所述受力部的施力平坦表面,所述柱状构件设置有弯曲成凸形的侧表面,所述施力平坦表面抵接在所述侧表面上,其中,当将所述电子装置安装在所述基座中时,所述施力平坦表面相对于所述电子装置围绕由所述卡合部提供的支点的倾斜运动的方向倾斜,并且被配置为使得当将所述电子装置安装在所述基座中时,随着电子装置围绕由所述卡合部提供的支点倾斜,所述受力部由施力平坦表面引导以由所述支承部支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基座设置有抵靠所述电子装置的上表面的抵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基座还包括接收部,所述接收部在其中接收所述卡合部并且具有形成所述搁置部的内表面部,并且所述施力包括用于将所述卡合部插入所述接收部的分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安装结构,其中,所述搁置部和所述抵接部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错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安装结构,其中,所述施力包括相对于所述车辆在竖直方向上指向的分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安装结构,其中所述两个支承表面均由平坦表面构成,并且彼此相邻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基座包括:第一构件,其被配置为固定到所述窗的一侧;以及第二构件,其夹持所述电子装置,并且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相互接合。

说明书 :

车载电子装置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将诸如相机和传感器的电子装置安装在车辆的窗上的结构,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将电子装置以不会引起咔哒声(rattling)的方式固定到车辆的一部分上的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诸如相机和传感器的电子装置可以安装到车辆的窗,以便辅助车辆的驾驶或实现自动驾驶。如果在电子装置和车辆之间存在咔哒声,则会破坏所述电子装置获取的数据的准确性,由此需要将所述电子装置以不会引起咔哒声的方式固定到车辆上。
[0003] 例如,专利文件1公开了一种承载装置,该承载装置固定到车辆的前窗,而其上还固定有相机。承载装置具有由树脂制成的承载板,安装到承载板以沿车内方向对相机施力的弹簧,以及安装到承载板以沿向下方向对相机施力的另一弹簧。另外,承载板设置有从其主体竖立的支承件,该支承件的远端与承载板的主体相对以支承被沿车内方向施力的相机;以及从承载板主体的下端悬垂以支承被沿向下方向施力的相机的另一支承件。因此,通过使用一对弹簧和一对支承件,承载装置可以以不会引起咔哒声的方式固定相机。
[0004] 现有技术文件
[0005] 专利文件
[0006] 专利文件1:JP2012‑504518A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要完成的任务
[0008] 然而,专利文件1中公开的装置存在的问题是,需要空间来将多个弹簧放置到承载板上,这使得用于其它部件的安装空间受到过度限制。
[0009] 鉴于现有技术的这种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电子装置安装结构形式的实施例,其防止电子装置发出咔哒声,并且不会过度限制其它部件的安装空间。
[0010] 实现任务的手段
[0011]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本发明的至少一些可能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电子装置安装结构(1),其包括固定地安装到车辆的窗(W)的基座(8),以及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电子装置(2),其中所述电子装置包括相对于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电子装置的第一侧上并从所述电子装置横向延伸的受力部(15),以及相对于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电子装置的第二侧上的卡合部(14),并且其中所述基座包括对所述受力部的侧表面弹性地施力的施力构件(18),从下方支承所述卡合部的搁置部(19)以及克服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来支承所述受力部的支承部(17),所述支承部具有两个相对于施力方向形成不同角度的支承表面(17a,17b)。
[0012] 由于这种布置,所述电子装置的所述受力部接收来自所述施力构件的在一个方向上的施力,以及来自所述支承部的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的反作用力,从而可以防止所述电子装置相对于所述基座的咔哒声。与采用指向两个不同方向的两个单独的所述施力构件的情况相比,降低了成本,并且其它部件的安装空间不受限制。
[0013]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基座设置有抵靠所述电子装置的上表面的抵接部(20)。
[0014] 由于这种布置,所述抵接部施加与由所述搁置部施加到诸如相机的电子装置的支承力相反的支承力,从而可以以更有效的方式防止咔哒声。
[001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座还包括所述接收部(16),所述接收部(16)在其中接收所述卡合部并且具有形成所述搁置部的内表面部,并且施力包括用于将所述卡合部插入所述接收部的分量。
[0016] 因此,这便于所述电子装置围绕由所述卡合部提供的支点的倾斜,使得所述电子装置可以容易地安装在所述基座中。由于电子装置的所述卡合部插入所述接收部的方向与施力的分量的方向重合,因此与在相反方向上施加力的分量的情况相比,减小了在将相机安装在基座中时在插入方向上所需的空间。
[0017]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搁置部和所述抵接部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错开。
[0018] 因此,所述电子装置可以围绕由所述搁置部提供的支点倾斜,直到所述电子装置抵靠抵接部,使得所述电子装置可以容易地安装在所述基座中。
[0019]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施力包括相对于车辆在竖直方向上指向的分量。
[0020] 因此,即使当车辆引起在竖直方向上指向的振动时,在所述基座和所述电子装置之间也不会发生咔哒声。
[002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两个支承表面均由平坦表面构成,并且彼此相邻设置。
[0022] 因此,反作用力可以从两个方向施加到受到施力的所述受力部,而不限制其它组件的安装空间。
[0023]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受力部包括从所述电子装置的主体横向突出的柱状构件。
[0024] 因此,可以简化所述受力部的结构,并且不限制其它组件的安装空间。
[0025]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施力构件形成从所述基座的主体向下延伸的悬臂,并且设置有抵靠所述受力部的施力平坦表面(18a),所述柱状构件设置有弯曲成凸形的侧表面,所述施力平坦表面抵接在所述侧表面上。
[0026] 因此,即使存在制造尺寸误差,柱状构件也可以倾斜地施力到两个支承表面。
[0027]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将电子装置安装在所述基座中时,施力平坦表面相对于电子装置围绕由所述卡合部提供的支点的倾斜运动的方向倾斜,并且被配置为使得当将所述电子装置安装在所述基座中时,随着电子装置围绕由所述卡合部提供的支点倾斜,所述受力部由施力平坦表面引导以由所述支承部支承。
[0028] 因此,施力平坦表面不仅对所述受力部施力,而且还用作将所述电子装置安装在所述基座中的引导件,使得所述电子装置可以容易地安装在所述基座中。
[0029]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基座包括第一构件(5)和第二构件(6),所述第一构件(5)构造成固定到窗的一侧,所述第二构件(6)夹持电子装置,并且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相互接合。
[0030] 因此,通过将具有其上牢固地固定有所述第一构件的窗安装到车身上,组装内部构件,然后将其上夹持有相机的所述第二构件连接到所述第一构件,防止了这些组件对其它组件的组装进行干扰,这与将其上固定有整个基座的窗安装在车身上、然后组装内部构件或当内部构件组装完毕时,整个基座才被牢固地安装在窗上的情况相反。
[0031] 发明效果
[0032]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电子装置安装结构,其防止所述电子装置的咔哒声,并且不会过度限制其它部件的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0033]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电子装置安装结构的侧视图;
[0034] 图2是车载电子装置安装结构的仰视图(不包括罩);
[0035] 图3是沿图2中III‑III线的剖视图;
[0036] 图4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基座的第一构件的立体图;
[0037] 图5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基座的第一构件的仰视图;
[0038] 图6是从下表面一侧观察的根据本实施例的基座的第二构件的立体图;
[0039] 图7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基座的第二构件的侧视图;
[0040] 图8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相机和基座的第二构件的放大侧视图;和
[0041] 图9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罩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载电子装置安装结构1。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前,后,右,左,上和下方向基于安装在车辆上的电子装置的方向(由于该结构基本上关于竖直纵向平面对称,因此在下面结构的某些部分中可以仅讨论所述结构一侧的组件以避免冗长)。如图1至3所示,车载电子装置安装结构1被配置为通过使用安装装置3将相机2安装到车辆的前窗W上。本发明不仅可以应用于相机的安装结构,还可以应用于其它电子装置,例如传感器,并且在其上安装电子装置的部分不限于前窗W,也可以是后窗或侧窗。
[0043] 相机2由金属或树脂制成的壳体4覆盖。所述壳体4具有矩形形状,其长边在俯视图中沿横向方向延伸。安装装置3包括由树脂制成并固定到前窗W的第一构件5,保持相机2并连接到所述第一构件5的第二构件6,以及连接到所述第一构件5并在从车辆乘员的角度来看时遮蔽所述第一构件5、所述第二构件6和相机2的罩7。所述第一构件5,所述第二构件6和罩7均由整体模制的单个构件构成,但也可由多个构件构成。由所述第一构件5和所述第二构件6组成的基座8保持相机2,并且其自身安装到前窗W。
[0044] 如图4和5所示,所述第一构件5具有矩形形状,其长边在俯视图中沿大致横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构件的横向宽度大于相机2的所述壳体4的主体4a的横向宽度。所述第一构件5具有朝向后部向上倾斜的上表面9,且通过使用双面胶带或粘合剂使所述第一构件5的上表面9安装到前窗W的车内表面的上端部。上表面9在中央设置有凹部10,并且相机2的镜头(图中未示出)位于凹部10的下后端部中。凹部10的左右侧表面10a和底部表面10b以一个大于镜头视角的角度的方式倾斜以朝向前方来横向向外和向下扩展。所述第一构件5在其下表面11侧连接到所述第二构件6。
[0045] 如图6至8所示,所述第二构件6具有在俯视图中具有大致U形的主板12和从主板12的两侧端向下悬垂的一对侧壁13。所述第二构件6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构件5的横向宽度,并且大于所述相机2的所述壳体4的主体4a的横向宽度。所述第二构件6在其上部和前端与所述第一构件5卡合,并将相机2保持或夹持在其下侧。
[0046] 如图9所示,罩7在其中接收相机2和基座8,并且在上边缘的前端侧紧靠或抵靠前窗W,并且在上边缘的后端侧紧靠或抵靠车顶的内部构件(图中未示出)。罩7的外表面是面向车辆内部的装饰表面。罩7设有沿横向方向延伸的通风孔7a。
[0047] 下面描述各种构件之间的卡合结构和组装方法。
[0048] 参照图2,3和6至8,下面描述相机2和所述第二构件6之间的卡合结构以及组装方法。相机2的所述壳体4具有一对从主体4a向前突出的左右卡合部14,以及一对受力部15,该对受力部15由一对分别从主体4a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侧向突出的轴构件组成。所述第二构件6包括一对左右接收部16,其从主板12的前端突出以接收相机2的相应卡合部14;一对左右支承部17,其形成在相应侧壁13上以支承相机2的各个受力部15;以及一对左右施力构件18,其形成在相应侧壁13上以对相机2的各个受力部15在朝向所述支承部17的方向上施力。
[0049] 所述第二构件6的每个所述接收部16包括一对左右侧壁16a,连接在左右侧壁16a的前端之间的前壁16b,以及连接在侧壁16a的前端部和和前壁16b的下端之间的底壁16c。所述接收部16的底部的上侧和后侧是敞开的。底壁16c的上表面是平坦表面,并形成从下方支承相机2的相应卡合部14的所述搁置部19。每个卡合部14的前端优选地形成为具有横向延伸的轴线的圆柱形柱状,使得相机2的后端可以围绕支点竖直倾斜,所述卡合部14的前端在所述支点处抵靠相应的所述搁置部19。
[0050] 所述第二构件6的主板12优选地具有抵接部20,当相机2安装在下表面的前侧时,所述抵接部20抵靠相机2的所述壳体4的主体4a的上表面。抵接部20优选地形成为沿着竖直方向在主板12的下表面上延伸的脊。抵接部20设置成相对于所述搁置部19在前后方向上错开,但是也可以布置成与所述搁置部19对齐。在后一种情况下,每个所述接收部16设置有连接在上侧壁16a的上端之间的上壁(图中未示出),使得上壁的下表面用作抵接部,该抵接部抵靠相机2的相应的所述卡合部14的上部。所述搁置部19和抵接部20共同形成用于夹紧到相机2上的夹紧部21。
[0051] 通过形成横向凹入所述第二构件6的每个侧壁13中的凹部,限定了相应侧的所述支承部17和所述施力构件18。所述支承部17和所述施力构件18的面向凹部的表面平行于横向方向。所述支承部17具有支承后表面17a和支承底表面17b,所述支承后表面17a在与主板12基本垂直(在安装到车辆的状态下向后上方倾斜)的方向上延伸,所述支承底表面17b从支承后表面17a的下端向前上方倾斜地延伸。所述支承后表面17a和所述支承底表面17b是以70°至90°的角度相交的平面。在所述支承后表面17a和所述支承底表面17b之间的交叉处设置有沿横向方向延伸的凹槽17c。止动表面22从支承后表面17a向后且基本上平行于主板
12而延伸,并且从上方与支承底表面17b相对。止动表面22形成为当所述支承部17支承所述受力部15时所述止动表面22与所述受力部15稍微分离。
[0052] 每个施力构件18由悬臂片簧形成,该悬臂片簧具有位于侧壁13的上部的基端,并且从侧壁13的上部基本垂直于主板12而向下延伸。所述施力构件18的自由端侧定位于所述支承部17后方,且当远离基端侧移动时向后倾斜。所述施力构件18的自由端侧的前表面形成施力平坦表面18a,其将所述受力部15朝向所述支承部17按压。施力平坦表面18a相对于支承后表面17a和支承底表面17b形成角度(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施力平坦表面18a和支承后表面17a随着向下移动而向后倾斜,但是施力平坦表面18a的向后倾斜大于支承后表面17a的向后倾斜。
[0053] 每个侧壁13的下侧的位于所述支承部17和所述施力构件18下方的一部分形成有凹部23,所述凹部23以相机2的所述受力部15可以垂直移动到凹部23中的方式从内侧向外侧横向凹入。凹部23的前壁表面和后壁表面优选地倾斜以随着向上的移动而彼此靠近,使得所述受力部15可以有利地被引导到所述支承部17中。
[0054] 相机2的所述受力部15均形成为沿横向方向延伸的柱状体。每个受力部15具有沿垂直于横向方向的平面截取的规定横截面。前表面的下部是与支承后表面17a接触的平坦表面,并且下表面的前部是与支承底表面17b接触的平坦表面。从前表面的上部到下面的后部的范围的部分是形成对应于横截面中的约3/4圆周的弧的曲面。所述受力部15被施力平坦表面18a在曲面处按压。
[0055] 另外,所述第二构件6设置有悬臂形式的止动件24,该止动件24从主板12的横向中间的后部延伸,以限制相机2的向后移动。止动件24的基端侧沿着主板12向后延伸,以便在与主板12相同的平面内延伸,并且止动件24的自由端侧向下弯曲,以便限定与沿着主板12限定的前后方向垂直、面朝前方的卡合表面24a。所述卡合表面24a与相机2的所述壳体4的后端接触或接近。
[0056] 下面描述将相机2组装到所述第二构件6的方法。首先,将相机2的所述卡合部14插入所述第二构件6的相应所述接收部16中,直到所述卡合部14与相应的所述搁置部19接触。随后,倾斜相机2,通过使所述卡合部14抵靠所述搁置部19来为该倾斜运动提供支点而抬高所述相机2的后部。相机2的各所述受力部15分别由各凹部23引导而朝向所述支承部17和所述施力构件18。一旦相机2的所述受力部15与所述第二构件6的所述施力构件18的施力平坦表面18a接触,相机2为克服所述施力构件18的施力而进一步倾斜,因此所述受力部15由施力平坦表面18a引导并最终到达所述支承部17。止动表面22防止相机2的过度倾斜。
[0057] 在到达所述支承部17后,每个受力部15接收与施力平坦表面18a垂直的施力和与支承后表面17a和支承底表面17b垂直的各反作用力。由于施力和各反作用力相对于彼此成一角度,因此所述受力部15由于沿垂直于横向方向的平面作用的力的平衡而处于稳定状态。因此,所述受力部15通过所述施力构件18而被推靠在所述支承部17上,使得所述第二构件6能够以不会引起咔哒声的方式保持相机2。即使当所述受力部15和所述支承部17之间的抵接部中存在任何尺寸误差时,这种误差也可以被凹槽17c吸收。由于相机2的所述卡合部14抵靠所述搁置部19,可以限制相机2在重力作用下的向下运动和相机2围绕所述受力部15的旋转。此外,除了所述卡合部14和所述搁置部19之间的抵接之外,相机2被夹紧在所述搁置部19和所述抵接部20之间,这使抵接部20从上方抵靠相机2的所述壳体4,从而可以稳定相机2的位置。由于相机2的前后位置(在主板12限定的前后方向上)由所述受力部15抵靠支承后表面17a来确定,因此所述卡合部14的前端与所述接收部16的前壁16b的后表面间隔开。由于止动件24的卡合表面24a从后面卡合相机2,即使当车辆受到前后方向的剧烈的加速时,可以避免相机2的向后移动。
[0058]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5和所述第二构件6之间的卡合结构。所述第一构件5和所述第二构件6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构件5牢固地固定到前窗W,所述第二构件6连接到所述第一构件5,并使相机2由所述第二构件6夹持。
[0059] 所述第一构件5在其后表面上设置有一对左右盲孔25,以及横向穿过所述第一构件5的侧壁的一对侧卡合孔26。盲孔25基本上形成在前后方向,并在其后端开口。此外,盲孔25的底表面由平板状底壁27的上表面形成。底壁27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一构件5的上表面9和水平面之间形成的角度。所述第二构件6具有在主体板12上方、从后向前延伸的一对左右悬垂部28,以及一对左右前卡合爪29和一对左右后卡合爪30。
[0060] 每个悬垂部28的下表面28a平行于主板12的上表面12a形成。当悬垂部28插入所述第一构件5的盲孔25中时,悬垂部28的下表面28a滑动地接触底壁27。在底壁27的底表面上形成有沿底壁27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脊31,使得当悬垂部28插入所述第一构件5的盲孔25时,主板12的上表面12a与脊31滑动接触。因此,当悬垂部28插入盲孔25时,所述第一构件5的底壁27夹在所述第二构件6的悬垂部28的下表面28a和主板12的上表面12a之间,使得所述第二构件6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5在垂直于底壁27(在竖直方向向前倾斜)的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
[0061] 所述第一构件5的每个卡合孔26后面的一部分限定了大致平行于卡合孔26的后面26a而延伸的后端表面32,并且在后端表面32(相对于当将悬垂部28插入盲孔25中时的插入方向)的后面限定了开放空间。所述第二构件6的每个侧壁13形成有悬臂片簧33,该悬臂片簧33在其后部具有基端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使得其自由端可以在横向方向上偏转。前卡合爪29和后卡合爪30设置在片簧33的自由端部和(相对于片簧33的延伸方向的)中间部上。
前卡合爪29的前面29a限定了向后横向向外延伸的倾斜平面,前卡合爪29的后面29b限定了与将悬垂部28插入盲孔25中时的插入方向(向前下倾斜方向)垂直延伸的平面。后卡合爪30的前表面30a限定了与前卡合爪29的后面29b基本平行的平面。前卡合爪29的后面29b与前卡合爪29的前面30a之间的距离基本上等于卡合孔26的后面26a与后端表面32之间的距离。
[0062] 当悬垂部28插入盲孔25中时,在悬垂部28和底壁27彼此卡合的同时,前卡合爪29和后卡合爪30被卡合孔26的后面26a和后端表面32分别卡合。当前卡合爪29的前面29a在所述第一构件5的侧壁34的限定卡合孔26的横向向内的内表面上滑动时,片簧33横向向内偏转。一旦前卡合爪29到达卡合孔26,前卡合爪29就配合到卡合孔26中,使得片簧33恢复到原始位置。此时,前卡合爪29的后面29b和卡合孔26的后面26a彼此接触,并且后卡合爪30的前面30a和后端表面32彼此接触,使得所述第二构件6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5在插入方向(前后方向朝向前方向下倾斜的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此外,所述第二构件6的侧壁13的外表面抵靠所述第一构件5的侧壁34的内表面,使得所述第二构件6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5在横向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
[0063] 前后方向和悬垂部28插入盲孔25的插入方向之间的角度(底壁27和水平面之间形成的角度)小于前窗W或所述第一构件5的上表面9相对于前后方向的角度。此外,所述第二构件6安装到所述第一构件5的下侧。因此,即使当内部构件安装到车身时,这种内部构件也不会妨碍所述第一构件5安装到所述第二构件6。因此,在将所述第一构件5安装到前窗W之后,将前窗装配到车身上,并且将内部构件安装到车身上,可以将其上固定有相机2的所述第二构件6可以安装到所述第一构件5上。因此,可以在不相互干扰的情况下将相机2组装到车辆以及将其它构件组装到车身。此时,所述第二构件6的所述接收部16接收在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5的前端的通孔35中。尽管存在所述卡合部14和所述接收部16,通孔35防止车载电子装置安装结构1的前后尺寸的增加。
[0064] 在将所述第一构件5安装到前窗W之后,可以将罩7安装到所述第一构件5,并且将夹持相机2的所述第二构件6安装到所述第一构件5。例如,可以通过使用日本专利申请No.2015‑104239中公开的卡合装置或任何其它已知的卡合装置,将罩7安装到所述第一构件5。
[0065] 由于相机2仅在一个方向上接收来自所述施力构件18的施力,并且从所述支承部17在两个方向上接收反作用力,因此与通过指向两个方向的施力以及相应的指向两个方向的反作用力来保持相机2的情况相比,用于放置其它组件的空间不受限制。由于所述施力构件18与所述第二构件6一体形成,因此可以最小化材料成本和组装成本。
[0066] 已经根据特定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例如,所述基座可以由整体模制的一件式构件组成。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可以指向后方或者向后倾斜而不是指向向前或向前倾斜。在这种情况下,支承构件的支承表面之一将面向前或倾斜向前。此外,相机的所述卡合部和所述受力部的布置可以相对于前后方向反转,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二构件的夹紧部的相对于所述施力构件和所述支承部的布置也将相对于前后方向反转。
[0067] 专业术语
[0068] 1:车载电子装置安装结构
[0069] 2:相机(电子装置)    3:安装装置
[0070] 4:壳体              4a:壳体主体
[0071] 5:第一构件          6:第二构件
[0072] 8:基座              14:卡合部
[0073] 15:受力部           16:接收部
[0074] 17:支承部
[0075] 17a:支承后表面      17b:支承底表面
[0076] 18:施力构件         18a:施力平坦表面
[0077] 19:搁置部           20:抵接部
[0078] 21:夹紧部           W: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