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件供给系统及元件安装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80091096.4

文献号 : CN10998385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山中大辅黑田英矢

申请人 : 株式会社富士

摘要 :

本发明的元件供给系统具备:供给装置,具有收纳元件的收纳部和供至少包括所述收纳部在内的收纳体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的收纳体安装部,从安装于所述收纳体安装部的所述收纳体的所述收纳部将元件供给到供给位置;第一载置台,能够载置所述收纳体;及第二载置台,配设于与所述第一载置台不同的位置,能够载置所述收纳体,在所述第一载置台和所述第二载置台中的任意一个载置台与所述收纳体安装部之间进行所述收纳体的交接。

权利要求 :

1.一种元件供给系统,具备:

供给装置,具有收纳元件的收纳部和供至少包括所述收纳部在内的收纳体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的收纳体安装部,从安装于所述收纳体安装部的所述收纳体的所述收纳部将元件供给到供给位置;

第一载置台,能够载置所述收纳体;及

第二载置台,配设于与所述第一载置台不同的位置,能够载置所述收纳体,在所述第一载置台和所述第二载置台中的任意一个载置台与所述收纳体安装部之间进行所述收纳体的交接,所述元件供给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补给装置,具有(A)所述第一载置台和(B)配设所述第一载置台且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的第一滑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收纳体安装部与所述第一载置台之间交接所述收纳体,在所述第二位置,向载置于所述第一载置台的所述收纳体的所述收纳部补给第一种类的元件;及第二补给装置,具有(C)所述第二载置台和(D)配设所述第二载置台且在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滑动的第二滑动件,在所述第三位置,在所述收纳体安装部与所述第二载置台之间交接所述收纳体,在所述第四位置,向载置于所述第二载置台的所述收纳体的所述收纳部补给第二种类的元件,在所述收纳体安装部与所述第二载置台之间进行收纳有所述第一种类的元件的所述收纳体的交接。

2.一种元件供给系统,具备:

供给装置,具有收纳元件的收纳部和供至少包括所述收纳部在内的收纳体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的收纳体安装部,从安装于所述收纳体安装部的所述收纳体的所述收纳部将元件供给到供给位置;

第一载置台,能够载置所述收纳体;及

第二载置台,配设于与所述第一载置台不同的位置,能够载置所述收纳体,在所述第一载置台和所述第二载置台中的任意一个载置台与所述收纳体安装部之间进行所述收纳体的交接,所述元件供给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补给装置,具有(A)所述第一载置台和(B)配设所述第一载置台且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的第一滑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收纳体安装部与所述第一载置台之间交接所述收纳体,在所述第二位置,向载置于所述第一载置台的所述收纳体的所述收纳部补给第一种类的元件;及第二补给装置,具有(C)所述第二载置台和(D)配设所述第二载置台且在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滑动的第二滑动件,在所述第三位置,在所述收纳体安装部与所述第二载置台之间交接所述收纳体,在所述第四位置,能够向载置于所述第二载置台的所述收纳体的所述收纳部补给元件,所述第二滑动件不从所述第三位置向所述第四位置移动,而在所述第三位置,在所述收纳体安装部与所述第二载置台之间进行所述收纳体的交接。

3.一种元件供给系统,具备:

供给装置,具有收纳元件的收纳部和供至少包括所述收纳部在内的收纳体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的收纳体安装部,从安装于所述收纳体安装部的所述收纳体的所述收纳部将元件供给到供给位置;

第一载置台,能够载置所述收纳体;及

第二载置台,配设于与所述第一载置台不同的位置,能够载置所述收纳体,在所述第一载置台和所述第二载置台中的任意一个载置台与所述收纳体安装部之间进行所述收纳体的交接,所述元件供给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元件供给系统具备载置专用装置,所述载置专用装置具有所述第二载置台、且不具有向载置于所述第二载置台的所述收纳体的所述收纳部补给元件的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元件供给系统,其中,

所述元件供给系统具备第一补给装置,所述第一补给装置具有(A)所述第一载置台和(B)配设所述第一载置台且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的第一滑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收纳体安装部与所述第一载置台之间交接所述收纳体,在所述第二位置,向载置于所述第一载置台的所述收纳体的所述收纳部补给元件,所述第二载置台配设于与所述第一滑动件不同的位置。

5.一种元件安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元件安装机具备: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系统;

安装头,具有保持被供给到所述供给位置的元件的保持件,将由所述保持件保持的元件安装于基板;及移动装置,使所述供给装置和所述安装头一起向任意位置移动。

说明书 :

元件供给系统及元件安装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具备供收纳元件的收纳体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的供给装置的元件供给系统及具备元件供给系统的元件安装机。

背景技术

[0002] 在元件供给系统中存在有具备供收纳元件的收纳体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的供给装置的结构。在下述专利文献中,记载有这样的供给装置的一例。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80855号公报
[0004]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4/045378号

发明内容

[0005]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6] 在供收纳元件的收纳体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的供给装置中,伴随着在收纳体中收纳的元件的供给而需要更换收纳体。因此,期望适当地更换收纳体。本发明就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作成的,其课题在于适当地更换收纳体。
[0007]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08]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元件供给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元件供给系统具备:供给装置,具有收纳元件的收纳部和供至少包括所述收纳部在内的收纳体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的收纳体安装部,从安装于所述收纳体安装部的所述收纳体的所述收纳部将元件供给到供给位置;第一载置台,能够载置所述收纳体;及第二载置台,配设于与所述第一载置台不同的位置,能够载置所述收纳体,在所述第一载置台和所述第二载置台中的任意一个载置台与所述收纳体安装部之间进行所述收纳体的交接。
[0009] 发明效果
[0010]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第一载置台和第二载置台这两个载置台中的任意的载置台上进行收纳体的交接,能够适当地更换收纳体。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表示电子元件安装装置的立体图。
[0012] 图2是表示安装头及第二供给装置的立体图。
[0013] 图3是表示第二供给装置的元件壳体的侧视图。
[0014] 图4是表示第二供给装置的元件壳体的立体图。
[0015] 图5是图3所示的AA线处的剖视图。
[0016] 图6是图3所示的BB线处的剖视图。
[0017] 图7是表示第二供给装置的侧视图。
[0018] 图8是表示第二供给装置的侧视图。
[0019] 图9是概略地表示壳体更换单元的图。
[0020] 图10是表示壳体更换单元的壳体更换装置的侧视图。
[0021] 图11是表示壳体更换装置的俯视图。
[0022] 图12是表示壳体更换装置的侧视图。
[0023] 图13是表示壳体更换装置的侧视图。
[0024] 图14是表示控制装置的框图。
[0025] 图15是概略地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壳体更换单元的图。
[0026] 图16是概略地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壳体更换单元的图。
[0027] 图17是表示交接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作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0029] [第一实施例]
[0030] <电子元件安装装置的结构>
[0031] 在图1中示出电子元件安装装置10。电子元件安装装置10具有一个系统基座12和并排配设于该系统基座12之上的两个安装机16。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安装机16的并排方向称作X轴方向,将与该方向成直角的水平的方向称作Y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即上下方向称作Z轴方向。
[0032] 各安装机16主要具备安装机主体20、搬运装置22、安装头移动装置(以下,存在有省略为“移动装置”的情况)23、第一供给装置24、安装头25、第二供给装置(参照图2)27、壳体更换单元(参照图10)28及控制装置(参照图14)29。安装机主体20由框架部30和架设于该框架部30之上的梁部32构成。
[0033] 搬运装置22具备两个传送装置40、42。上述两个传送装置40、42以彼此平行、且沿X轴方向延伸的方式配设于框架部30。两个传送装置40、42各自通过电磁马达(参照图14)46将由各传送装置40、42支撑的电路基板沿X轴方向搬运。另外,电路基板在预定的位置由基板保持装置(参照图14)48固定地保持。
[0034] 移动装置23是XY机器人型的移动装置。移动装置23具备使滑动件50沿X轴方向滑动的电磁马达(参照图14)52和沿Y轴方向滑动的电磁马达(参照图14)54。在滑动件50安装有安装头25,该安装头25通过两个电磁马达52、54的工作而向框架部30上的任意的位置移动。
[0035] 第一供给装置24是供料器型的供给装置,具有带式供料器70。在框架部30设有载置台72,在该载置台72形成有沿Y轴方向延伸的多个导轨74。并且,带式供料器7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多个导轨74中的任意的导轨74。另外,带式供料器70将带化元件收容为卷绕的状态。带化元件是将电子元件编带而成的元件。并且,带式供料器70通过送出装置(参照图14)76来送出带化元件。由此,带式供料器70通过带化元件的送出而将电子元件供给到供给位置。
[0036] 安装头25是对由搬运装置22保持的电路基板安装电子元件的装置。如图2所示,安装头25具备多个安装单元78,在上述多个安装单元78的前端部分别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有吸嘴80。多个安装单元78在单元保持体82的外周部以等角度间距被保持为轴向垂直的状态,安装于各安装单元78的前端部的吸嘴80从单元保持体82的下表面朝向下方延伸。各吸嘴80与正负压供给装置(参照图14)86连接,通过负压来吸附保持电子元件,通过正压来使保持的电子元件脱离。
[0037] 单元保持体82被安装头25的头主体88保持为能够旋转,能够通过保持体旋转装置90旋转任意的角度。由此,能够使多个安装单元78以单元保持体82的旋转轴心为中心旋转到任意的角度。
[0038] 另外,各安装单元78被单元保持体82保持为能够绕自身的轴心旋转,安装头25具有使各安装单元78绕轴心自转的单元自转装置92。单元自转装置92由设于多个安装单元78的上端的多个齿轮(省略图示)和与上述多个齿轮啮合的一个齿轮(省略图示)构成,多个齿轮因该一个齿轮的旋转而旋转,从而各安装单元78同时绕各自的轴心旋转。由此,能够变更由各安装单元78吸附保持的电子元件的保持姿势。
[0039] 进而,在各安装单元78的上端部设有作为凸轮从动件发挥功能的辊96,各辊96与固定于头主体88的凸轮97的凸轮面卡合。该凸轮面被设为周向上的高度发生变化的构造。另外,各安装单元78被单元保持体82保持为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由此,伴随着单元保持体
82的旋转,安装单元78沿上下方向移动。
[0040] 另外,安装头25具备:第一升降装置(参照图14)98,在安装单元78的多个停止位置中的安装单元78的最下方的停止位置、即第一工位使安装单元78沿上下方向移动;及第二升降装置100,在安装单元78的多个停止位置中的与第一工位不同的停止位置、即第二工位使安装单元78沿上下方向移动。由此,在电子元件的安装时、吸附时等使安装单元78、即吸嘴80沿上下方向移动。此外,通过位于第一工位的安装单元78的吸嘴80来执行电子元件向电路基板的安装和从第一供给装置24供给的电子元件的吸附保持。另外,通过位于第二工位的安装单元78的吸嘴80来执行从第二供给装置27供给的电子元件的吸附保持。
[0041] 第二供给装置27是所谓的散料供料器,固定于安装头25的头主体88。由此,第二供给装置27被设为能够通过移动装置23而与安装头25一起向框架部30上的任意位置移动。第二供给装置27由元件壳体106和元件送出装置108构成。以下,详细地说明元件壳体106及元件送出装置108。
[0042] 如图2~图4所示,元件壳体106由外壳110和臂部件112构成。臂部件112被区分为第一臂部114、第二臂部116及第三臂部118。第一臂部114向通过第二升降装置100而升降的安装单元78的吸嘴80的下方延伸。另外,第二臂部116在同一平面内与第一臂部114正交,第三臂部118在同一平面内与第一臂部114正交,并向与第二臂部116相反的方向延伸。并且,臂部件112在第二臂部116处固定于外壳110的下表面。
[0043] 另外,外壳110由第一壳体部件120和第二壳体部件122构成。第一壳体部件120和第二壳体部件122被设为厚板的平板状,被竖立设置为使彼此的面相对合的状态。如图3中的AA线处的剖视图、即图5所示,在第一壳体部件120的与第二壳体部件122相对合的对合面125的相反侧的面126形成有凹部128。在该凹部128的内部配设有旋转盘130。此外,在旋转盘130的外周部,以等间隔形成有多个齿131。另外,收容旋转盘130的凹部128在第一壳体部件120的上端开口。
[0044] 旋转盘130被设为圆盘形状,被固定于平板状的支撑部件132的轴133枢轴支撑为能够旋转。此外,在后文中说明支撑部件132,其固定于安装头25的头主体88。在旋转盘130中,如图3中的BB线处的剖视图、即图6所示,在与第一壳体部件120相向的面埋入有永磁体140。如图3所示,永磁体140在靠近旋转盘130的外缘部的位置埋入有十个,十个永磁体140位于十等分的位置。
[0045] 另外,在第一壳体部件120的对合面125形成有槽142。如图3所示,槽142被区分为圆环状槽部144和上下方向槽部146。圆环状槽部144是以旋转盘130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局部圆环形状。上下方向槽部146从圆环状槽部144的端部起连续,沿大致上下方向延伸。
[0046] 圆环状槽部144形成于沿与旋转盘130的旋转相伴的永磁体140的回转轨迹的位置。圆环状槽部144从永磁体140的回转轨迹的最下端起向旋转盘130的正转的旋转方向延伸,经由永磁体140的回转轨迹的最上端而到达最前端(臂部件112侧的端)。另一方面,上下方向槽部146从圆环状槽部144的向下方延伸的最前端起连续,并向下方延伸。并且,向前方(朝向臂部件112的方向)弯曲,以大致水平的状态在第一壳体部件120的前方的侧面开口。
[0047] 在该槽142的内部收容有电子元件。如图6所示,槽142的深度比电子元件150的高度略深,槽142的宽度比电子元件150的宽度略大。并且,电子元件150以其宽度方向形成为槽142的宽度方向的姿势被收容在槽142的内部。
[0048] 另外,如图5所示,第二壳体部件122层叠于第一壳体部件120的对合面125。在第二壳体部件122的层叠于第一壳体部件120的面形成有凹部154。如图3所示,凹部154被设为大致半圆形状,覆盖圆环状槽部144的一部分,具体地说,覆盖从圆环状槽部144的最下端起向后方延伸直至最上端的部分。并且,第二壳体部件122与第一壳体部件120以覆盖第二壳体部件122的凹部154的方式被层叠。由此,收纳部156被第二壳体部件122的凹部154与第一壳体部件120的对合面125划分,电子元件被收容在该收纳部156。
[0049] 此外,收纳有电子元件的收纳部156在第二壳体部件122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开口,在各个开口设有闸门157、158。各闸门157、158被设为能够开闭,通过打开闸门157而能够向收纳部156内补充电子元件,通过打开闸门158而能够将电子元件从收纳部156向元件壳体106的外部排出。
[0050] 另外,如图4所示,在臂部件112的上表面形成有槽166。该槽166的基端部与形成于第一壳体部件120的上下方向槽部146的前端部连接。槽166向第一臂部114弯曲,且延伸至第一臂部114的端面为止。在该端面附近的槽166的内部竖立设置有停止部件167,通过该停止部件167而使在槽166内被送出去的电子元件停止。即,竖立设置有停止部件167的位置形成为第二供给装置27的电子元件的供给位置。
[0051] 此外,元件壳体106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安装头25的头主体88。详细地说,如图2所示,在安装头25的头主体88形成有用于安装元件壳体106的安装部180。安装部180被设为比元件壳体106的外壳110的外部尺寸略大的空间,且在头主体88的下端面开口。并且,元件壳体106的外壳110从头主体88的下端面的开口插入于安装部180,从而元件壳体106被安装于安装部180。
[0052] 此外,元件壳体106在安装于安装部180的状态下被一对夹持装置184、186锁定。详细地说,各夹持装置184、186配设于安装头25的头主体88,夹持装置184与安装于安装部180的元件壳体106的臂部件112的前端部相向,夹持装置186与安装于安装部180的元件壳体106的臂部件112的相反侧的端部相向。
[0053] 如图7所示,各夹持装置184、186具有夹持爪188和气缸190。夹持装置184的夹持爪188被配设为能够向安装于安装部180的元件壳体106的臂部件112的前端部转动,夹持装置
186的夹持爪188被配设为能够向安装于安装部180的元件壳体106的臂部件112的相反侧的端部转动。并且,通过使各夹持装置184、186的气缸190伸长而使各夹持装置184、186的夹持爪188向元件壳体106转动,通过使各夹持装置184、186的气缸190收缩而使各夹持装置184、
186的夹持爪188向远离元件壳体106的方向转动。
[0054] 通过这样的构造,如图8所示,通过使各夹持装置184、186的气缸190伸长而使夹持装置184的夹持爪188与形成于元件壳体106的臂部件112的前端部的卡合部192卡合,使夹持装置186的夹持爪188与形成于元件壳体106的外壳110的后端部的卡合部194卡合。由此,元件壳体106在安装于安装部180的状态下被一对夹持装置184、186锁定。另外,如图7所示,通过使各夹持装置184、186的气缸190收缩而解除夹持装置184的夹持爪188向卡合部192的卡合、解除夹持装置186的夹持爪188向卡合部194的卡合。由此,基于一对夹持装置184、186的锁定被解除,元件壳体106形成为能够从安装部180卸下的状态。
[0055] 另外,在安装于安装部180的状态下的元件壳体106中,旋转盘130通过元件送出装置108的工作而旋转。详细地说,如图7所示,元件送出装置108具有上述旋转盘130、两个齿轮200、202及电磁马达204。如上所述,旋转盘130被固定于安装头25的头主体88的支撑部件132支撑为能够旋转。另外,齿轮200在安装部180的上方被安装头25的头主体88保持为能够旋转,且与安装于安装部180的元件壳体106的旋转盘130的齿131啮合。另外,齿轮202在齿轮200的上方被头主体88保持为能够旋转,且与齿轮200啮合。并且,齿轮202通过电磁马达
204的驱动而旋转。由此,在安装于安装部180的状态下的元件壳体106中,旋转盘130通过元件送出装置108的工作而旋转。此外,旋转盘130通过元件送出装置108的工作而向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存在有将该旋转方向记作旋转盘130的正转方向的情况。
[0056] 通过这样的构造,在第二供给装置27中,以零散状态被收容于收纳部156的电子元件在槽142、槽166中被整齐排列成一列,并被送出至供给位置。具体地说,在形成于元件壳体106的外壳110的槽142中,该槽142的圆环状槽部144的一部分由第二壳体部件122的凹部154覆盖。因此,由圆环状槽部144的凹部154覆盖的一部分向凹部154的内部、即收纳部156开口。另外,如上所述,圆环状槽部144是沿永磁体140的回转轨迹而形成的。因此,收容于收纳部156的电子元件通过永磁体140的磁力而被收容在圆环状槽部144的内部。并且,旋转盘
130通过元件送出装置108的工作而向正转方向旋转,从而收容在圆环状槽部144内的电子元件向旋转盘130的旋转方向移动。此时,在圆环状槽部144的内部,多个电子元件形成为整齐排列成一列的状态。
[0057] 当旋转盘130进一步向正转方向旋转时,圆环状槽部144内的电子元件被向上下方向槽部146送出。并且,被送出至上下方向槽部146的电子元件因重力而向下方移动。由此,被送出至上下方向槽部146的电子元件通过上下方向槽部146的内部而被送出至臂部件112的槽166。并且,被送出至槽166的电子元件进而被向第一臂部114的端面送出,并与竖立设置于槽166内的停止部件167抵接。这样,在安装于安装部180的元件壳体106中,以零散状态被收容的多个电子元件以整齐排列成一列的状态被送出至供给位置。并且,被送出至供给位置的电子元件由通过第二升降装置100而进行升降的安装单元78、即位于第二工位的安装单元78的吸嘴80吸附保持。
[0058] 另外,壳体更换单元28是用于更换安装于第二供给装置27的安装部180的元件壳体106的单元,如图9所示,由三台壳体更换装置210、212、214构成。各壳体更换装置210、212、214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供带式供料器70安装的载置台72的导轨74。由于壳体更换装置210、212、214为相同构造,以下,以壳体更换装置210为代表进行说明。
[0059] 如图10所示,壳体更换装置210包括更换装置主体220、壳体移动装置222、壳体升降单元(参照图11及图12)224及元件补给装置226。
[0060] 更换装置主体220形成为大致矩形的箱形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供带式供料器70安装的载置台72的导轨74。壳体移动装置222包括导轨230、滑动件231、环形带232、多个带轮234及电磁马达236。导轨230被配设为在更换装置主体220的内部沿更换装置主体220的长度方向、即Y轴方向延伸,滑动件231被导轨230保持为能够滑动。环形带232被配设为沿Y轴方向延伸,在两端部卷绕于多个带轮234。并且,上述多个带轮234中的一个带轮234因电磁马达236的驱动而旋转。另外,滑动件231与环形带232卡合。通过这样的构造,带轮
234因电磁马达236的驱动而与环形带232一起旋转,从而滑动件231在更换装置主体220的内部,在壳体更换位置(在图10中滑动件231被实线示出的位置)与补给位置(在图10中滑动件231被双点划线示出的位置)之间移动。
[0061] 如图11及图12所示,壳体升降单元224具有一对壳体升降装置240、242。上述一对壳体升降装置240、242以沿Y轴方向并排的状态配设于滑动件231的上表面。各壳体升降装置240、242包括一对导向杆250、升降台252、壳体保持部253、升降机构254及电磁马达256。
[0062] 一对导向杆250以沿Y轴方向分离的状态竖立设置于滑动件231的上表面,升降台252被一对导向杆250保持为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壳体保持部253保持元件壳体106,且固定于升降台252的上表面。另外,升降机构254由齿条260和小齿轮262构成。齿条260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姿势固定于升降台252,小齿轮262与该齿条260啮合。并且,小齿轮262通过电磁马达256的驱动而旋转。通过这样的构造,在各壳体升降装置240、242中,齿条260因小齿轮262的旋转而升降,固定于齿条260的升降台252与壳体保持部253一起升降。此外,在图13中,示出由壳体保持部253保持的元件壳体106通过一对壳体升降装置240、242中的壳体升降装置240而上升的样态。
[0063] 如图10所示,元件补给装置226配设于移动至补给位置的滑动件231的上方。元件补给装置226是打开元件壳体106的闸门157并从打开的开口向收纳部156投入电子元件的装置,向补给位置处的滑动件231的壳体保持部253所保持的元件壳体106补给电子元件。
[0064] 通过这样的构造,在壳体更换单元28的壳体更换装置210中,进行第二供给装置27的安装部180与壳体更换装置210的壳体保持部253之间的元件壳体106的交接及电子元件向从第二供给装置27交接的元件壳体106的补给。
[0065] 具体地说,在从第二供给装置27的安装部180向壳体更换装置210的壳体保持部253交接元件壳体106时,在壳体更换装置210中,在未通过一对壳体保持部253中的至少一方的壳体保持部253来保持元件壳体106的状态下,使滑动件231向壳体更换位置移动。另外,在第二供给装置27中,在安装部180安装有元件壳体106,移动第二供给装置27,以使得该安装部180位于壳体更换装置210的未保持元件壳体106的壳体保持部253的上方。
[0066] 接下来,在壳体更换装置210中,安装部180的下方位置处的壳体保持部253的升降台252上升。此时,在第二供给装置27中,夹持爪188通过夹持装置184、186的工作而向远离元件壳体106的方向转动,基于夹持爪188的元件壳体106的锁定被解除。由此,安装于安装部180的元件壳体106被向壳体更换装置210的壳体保持部253交接,元件壳体106由该壳体保持部253保持。并且,保持有元件壳体106的壳体保持部253的升降台252下降。
[0067] 另外,在从壳体更换装置210的壳体保持部253向第二供给装置27的安装部180交接元件壳体106时,在壳体更换装置210中,在一对壳体保持部253中的至少一方的壳体保持部253保持有元件壳体106的状态下,使滑动件231向壳体更换位置移动。另外,在第二供给装置27中,在安装部180未安装元件壳体106的状态下,移动第二供给装置27,以使得该安装部180位于壳体更换装置210的保持有元件壳体106的壳体保持部253的上方。
[0068] 并且,在壳体更换装置210中,位于安装部180的下方的壳体保持部253的升降台252上升,由该壳体保持部253保持的元件壳体106插入于第二供给装置27的安装部180的内部。此时,在第二供给装置27中,夹持爪188通过夹持装置184、186的工作而向靠近元件壳体
106的方向转动,元件壳体106被夹持爪188锁定。由此,元件壳体106被安装于安装部180。此外,在元件壳体106被安装于安装部180之后,将元件壳体106交接至安装部180的壳体保持部253的升降台252下降。
[0069] 另外,在向从第二供给装置27交接后的元件壳体106补给电子元件时,在壳体更换位置将元件壳体106从第二供给装置27的安装部180交接至壳体保持部253之后,滑动件231从壳体更换位置向补给位置移动。并且,在补给位置,元件补给装置226打开从安装部180交接后的元件壳体106的闸门157,从开放的开口向收纳部156投入电子元件。由此,向从第二供给装置27交接后的元件壳体106补给电子元件。
[0070] 顺便一提,由壳体更换装置210的元件补给装置226补给的电子元件与由壳体更换装置214的件补给装置226补给的电子元件不同,将由壳体更换装置210的元件补给装置226补给的电子元件记作A元件,将由壳体更换装置214的元件补给装置226补给的电子元件记作B元件。另外,在后文会详细说明壳体更换装置212,由于被用作为了载置元件壳体106的装置,因此具有元件补给装置226,但是不进行电子元件向元件壳体106的补给。此外,在区别各壳体更换装置210、212、214的情况下,存在有将壳体更换装置210记作第一更换装置210、将壳体更换装置212记作第二更换装置212、将壳体更换装置214记作第三更换装置214的情况。
[0071] 另外,如图14所示,控制装置29具备控制器300及多个驱动电路302。多个驱动电路302与上述电磁马达46、52、54、204、236、256、基板保持装置48、送出装置76、正负压供给装置86、保持体旋转装置90、单元自转装置92、第一升降装置98、第二升降装置100、气缸190连接。控制器300具备CPU、ROM、RAM等,是以计算机为主体的装置,与多个驱动电路302连接。由此,搬运装置22、移动装置23等的工作由控制器300控制。
[0072] <安装机的工作>
[0073] 在安装机16中,通过上述结构,对由搬运装置22保持的电路基板进行电子元件的安装作业。在安装机16中,能够将各种元件向电路基板安装,但是以下,说明将由第二供给装置27供给的电子元件向电路基板安装的情况。
[0074] 具体地说,根据控制器300的指令,电路基板由传送装置40、42搬运至作业位置,且在该位置由基板保持装置48保持。另外,在第二供给装置27中,根据控制器300的指令,控制元件送出装置108的工作,将收纳于元件壳体106的电子元件供给到供给位置。并且,安装头25的位于第二工位的安装单元78通过第二升降装置100而下降,通过该安装单元78的吸嘴
80吸附保持电子元件。接着,安装头25根据控制器300的指令向电路基板的上方移动,将保持的电子元件向电路基板安装。
[0075] 这样,在安装机16中,由第二供给装置27供给的电子元件被向电路基板安装。另外,在安装机16中,如上所述,能够在壳体更换单元28的第一更换装置210中向元件壳体106补给A元件,能够在第三更换装置214中向元件壳体106补给B元件。因此,在壳体更换单元28中,能够以收纳A元件的元件壳体106和收纳B元件的元件壳体106来更换安装于第二供给装置27的安装部180的元件壳体106,能够向电路基板安装A元件及B元件。
[0076] 以下,具体地说明以下情况:在收容有A元件的元件壳体(以下,存在有记作“A元件收纳壳体”的情况)106安装于第二供给装置27的安装部180、且A元件向电路基板的安装作业完成之后,将A元件收容壳体106更换为收容有B元件的元件壳体(以下,存在有记作“B元件收纳壳体”的情况)106,执行B元件向电路基板的安装作业。
[0077] 首先,在壳体更换单元28的第一更换装置210中,在一对壳体保持部253中的一方并未保持元件壳体106的状态下,使滑动件231向壳体更换位置移动。另外,在第三更换装置214中,在B元件收容壳体106由一对壳体保持部253中的一方的壳体保持部253保持的状态下,使滑动件231向壳体更换位置移动。另外,在第二供给装置27中,从安装于安装部180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供给A元件,执行A元件向电路基板的安装作业。
[0078] 并且,当A元件的安装作业完成时,移动第二供给装置27,以使得安装有A元件收容壳体106的安装部180位于第一更换装置210的未保持元件壳体106的壳体保持部253的上方。接下来,在第一更换装置210中,位于安装部180的下方的壳体保持部253的升降台252上升。此时,在第二供给装置27中,基于夹持爪188的元件壳体106的锁定被解除,从而安装于安装部180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被向第一更换装置210的壳体保持部253交接。并且,接收到A元件收容壳体106的壳体保持部253的升降台252下降。
[0079] 接着,移动第二供给装置27,以使得通过A元件收容壳体106的交接而形成为空的状态的安装部180位于第三更换装置214的保持有B元件收容壳体106的壳体保持部253的上方。并且,在第三更换装置214中,位于安装部180的下方的壳体保持部253的升降台252上升,由该壳体保持部253保持的B元件收容壳体106被插入于第二供给装置27的安装部180的内部。此时,在第二供给装置27中,B元件收容壳体106被夹持爪188锁定,从而B元件收容壳体106被安装于安装部180。由此,安装于安装部180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被更换为B元件收容壳体106。并且,在第二供给装置27中,从B元件收容壳体106供给B元件,执行B元件向电路基板的安装作业。由此,向电路基板安装A元件及B元件。
[0080] 另外,在B元件的安装作业之后执行A元件的安装作业的情况下,安装于安装部180的B元件收容壳体106被更换为A元件收容壳体106。此外,安装于安装部180的B元件收容壳体106向A元件收容壳体106的更换能够通过与之前说明的安装于安装部180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向B元件收容壳体106的更换相同的步骤来进行。即,在B元件的安装作业完成之后,第二供给装置27向第三更换装置214的上方移动,在第三更换装置214中,安装于安装部180的B元件收容壳体106被向空的状态下的壳体保持部253交接。接下来,第二供给装置27向第一更换装置210的上方移动,从壳体保持部253交接后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被向空的状态下的安装部180安装。并且,在第二供给装置27中,从A元件收容壳体106供给A元件,执行A元件向电路基板的安装作业。
[0081] 这样,在安装机16中,在第一更换装置210中进行A元件收容壳体106的交接,在第三更换装置214中进行B元件收容壳体106的交接。但是,在这样的元件壳体106的交接方法中,存在有在电子元件向元件壳体106的补给时产生有时间消耗的隐患。详细地说,当在第二供给装置27的安装部180安装有元件壳体106时,在收纳于该元件壳体106的电子元件形成为预定数量以下的情况下,在第一更换装置210或者第三更换装置214中进行元件壳体106的更换。以下,具体地说明在第二供给装置27的安装部180安装有A元件收容壳体106、且收纳于该A元件收容壳体106的A元件形成为预定数量以下的情况。
[0082] 首先,在第一更换装置210中,在一对壳体保持部253中的一方未保持元件壳体106而在另一方保持有充分地收容了A元件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的状态下,使滑动件231向壳体更换位置移动。并且,在安装于第二供给装置27的安装部180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中,收纳于A元件收容壳体106的A元件形成为预定数量以下的情况下,第二供给装置27向第一更换装置210的上方移动,安装于安装部180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被向未保持元件壳体106的壳体保持部253交接。
[0083] 接着,在第一更换装置210中,从保持有A元件收容壳体106的壳体保持部253向空的状态下的安装部180交接该A元件收容壳体106。由此,充分地收容有A元件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被向安装部180安装,A元件向电路基板的安装作业被执行。另外,在从第二供给装置27接收到元件收纳数为预定数量以下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的第一更换装置210中,滑动件
231从壳体更换位置向补给位置移动。在该补给位置,从元件补给装置226向元件收纳数为预定数量以下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补给A元件。并且,滑动件231从补给位置返回到壳体更换位置。
[0084] 此外,在第一更换装置210中,在对A元件收容壳体106进行A元件的补给作业的过程中,也在第二供给装置27中进行A元件的供给。此时,在A元件向电路基板的安装作业完成的情况下,需要将安装于安装部180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更换为B元件收容壳体106。即,需要将安装于安装部180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向第一更换装置210的壳体保持部253交接,从第三更换装置214的壳体保持部253向空的状态下的安装部180接收B元件收容壳体106。然而,由于在第一更换装置210中,在对A元件收容壳体106进行A元件的补给作业的情况下,滑动件231从壳体更换位置向补给位置移动,因此无法将安装于安装部180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向第一更换装置210的壳体保持部253交接。
[0085] 因此,在以往的方法中,完成了A元件向电路基板的安装作业的第二供给装置27为了将安装于安装部180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向第一更换装置210的壳体保持部253交接而在第一更换装置210中结束A元件的补给作业,使滑动件231返回至壳体更换位置并待机。此时,由于在第二供给装置27中无法供给电子元件,因此安装作业中断,产生有时间消耗。
[0086] 鉴于这样的情况,在安装机16中,当伴随着A元件向电路基板的安装作业的完成而将安装于安装部180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更换为B元件收容壳体106时,在第一更换装置210中,在滑动件231因A元件的补给作业而并未位于壳体更换位置的情况下,安装于安装部180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被向第二更换装置212的壳体保持部253交接。
[0087] 详细地说,在第二更换装置212中,在一对壳体保持部253这双方均未保持元件壳体106的状态下,使滑动件231向壳体更换位置移动。此外,在第二更换装置212中,滑动件231并未从壳体更换位置移动,而是维持位于壳体更换位置的状态。并且,完成了A元件向电路基板的安装作业的第二供给装置27向第二更换装置212的上方移动,从第二供给装置27的安装部180向第二更换装置212的一对壳体保持部253的一方的壳体保持部(以下,存在有记作“A元件壳体保持部”的情况)253交接A元件收容壳体106。
[0088] 接着,第二供给装置27向第三更换装置214的上方移动,从保持有B元件收容壳体106的壳体保持部253向空的状态下的安装部180交接B元件收容壳体106。并且,在第二供给装置27中,供给B元件,执行B元件向电路基板的安装作业。这样,在第一更换装置210中,在滑动件231因A元件的补给作业而并未位于壳体更换位置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将安装于安装部180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向第二更换装置212的A元件壳体保持部253交接而继续执行安装作业,能够抑制时间消耗的产生。
[0089] 此外,在完成了B元件向电路基板的安装作业而将安装于安装部180的B元件收容壳体106更换为A元件收容壳体106的情况下,在第三更换装置214中将安装于安装部180的B元件收容壳体106向壳体保持部253交接。并且,第二供给装置27向第二更换装置212移动,从A元件壳体保持部253向空的状态下的安装部180交接A元件收容壳体106。并且,在第二供给装置27中,供给A元件,执行A元件向电路基板的安装作业。
[0090] 进而,在A元件的安装作业之后执行B元件的安装作业的情况下,在第一更换装置210中,在滑动件231返回到壳体更换位置的情况下,安装于安装部180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被向第一更换装置210的壳体保持部253交接。另一方面,在第一更换装置210中,在滑动件
231未返回到壳体更换位置的情况下,安装于安装部180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被向第二更换装置212的A元件壳体保持部253交接。
[0091] 即,第二更换装置212被用作元件壳体106的临时放置场所,被用作为了载置元件壳体106并进行元件壳体106的交接而特殊化了的装置。因此,第二更换装置212不使滑动件231从壳体更换位置移动,不进行电子元件的补给作业。这样,通过将与第一更换装置210及第三更换装置214相同构造的第二更换装置212载置于载置台72而将其用作A元件收容壳体
106的临时放置场所,能够在不开发新的设备的情况下抑制元件补给时的时间消耗的产生。
[0092] 此外,当在第二供给装置27的安装部180安装有B元件收容壳体106时,在收纳于该B元件收容壳体106的B元件形成为预定数量以下的情况下,也与之前说明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相同地进行B元件收容壳体106的交接及B元件的补给。即,在第三更换装置214中,元件收容数量形成为预定数量以下的B元件收容壳体106被从安装部180向壳体保持部253交接,并从另一个壳体保持部253向安装部180安装充分地收容有元件的B元件收容壳体106。由此,在第二供给装置27中执行B元件的安装作业。
[0093] 另一方面,在第三更换装置214中,滑动件231从壳体更换位置向补给位置移动,B元件的补给作业被执行。另外,在第二供给装置27中完成了B元件的安装作业时,在第三更换装置214中,在滑动件231返回到壳体更换位置的情况下,安装于安装部180的B元件收容壳体106被向第三更换装置214的壳体保持部253交接,在滑动件231未返回到壳体更换位置的情况下,安装于安装部180的B元件收容壳体106被向第二更换装置212的一对壳体保持部253中的与A元件壳体保持部253不同的壳体保持部(以下,存在有记作“B元件壳体保持部”的情况)253交接。由此,在B元件补给时,也与A元件补给时相同,能够抑制元件补给时的时间消耗的产生。
[0094] [第二实施例]
[0095] 在第一实施例的安装机16中,壳体更换单元28由第一更换装置210、第二更换装置212及第三更换装置214构成,但是在第二实施例的安装机中,如图15所示,壳体更换单元
310由壳体更换装置312和壳体更换装置314构成。此外,由于壳体更换装置312、314与第一更换装置210等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另外,在壳体更换装置312的元件补给装置226中,向元件壳体106供给A元件,在壳体更换装置314的元件补给装置226中,向元件壳体106供给B元件。即,壳体更换装置312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更换装置210同样地工作,壳体更换装置314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三更换装置214同样地工作。
[0096] 在这样构成的壳体更换单元310中,也能够抑制元件补给时的时间消耗的产生。具体地说,例如,在第二供给装置27的安装部180安装有A元件收容壳体106时,在收纳于该A元件收容壳体106的A元件形成为预定数量以下的情况下,在壳体更换装置312中,元件收容数量形成为预定数量以下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被从安装部180向壳体保持部253交接,并从另一个壳体保持部253向安装部180安装充分地收容有元件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由此,在第二供给装置27中,A元件的安装作业被执行。
[0097] 另一方面,在壳体更换装置312中,滑动件231从壳体更换位置向补给位置移动,A元件的补给作业被执行。另外,在第二供给装置27中完成了A元件的安装作业时,在壳体更换装置312中,在滑动件231返回到壳体更换位置的情况下,安装于安装部180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被向壳体更换装置312的壳体保持部253交接,但是在滑动件231未返回到壳体更换位置的情况下,安装于安装部180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被向壳体更换装置314的壳体保持部253交接。由此,在壳体更换装置312中执行补给作业时,直到滑动件231返回至壳体更换位置为止无需中断安装作业,能够抑制元件补给时的时间消耗的产生。
[0098] 此外,由于壳体更换装置314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三更换装置214同样地工作,因此在壳体更换装置314中进行B元件收容壳体106的交接及B元件的补给作业。即,在第二实施例的壳体更换单元310中,壳体更换装置314被用作具有作为原本的装置的功能(B元件收容壳体106的交接及B元件的补给作业)和作为A元件收容壳体106的临时放置场所的功能这两个功能的装置。由此,能够通过两台壳体更换装置312、314发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并且能够减少壳体更换装置的配设台数。
[0099] [第三实施例]
[0100] 如图16所示,第三实施例的壳体更换单元320由壳体更换装置330、壳体更换装置332及交接装置334构成。由于壳体更换装置330、332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更换装置210等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此外,在壳体更换装置330的元件补给装置226中,向元件壳体106供给A元件,在壳体更换装置332的元件补给装置226中,向元件壳体106供给B元件。即,壳体更换装置330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更换装置210同样地工作,壳体更换装置332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三更换装置214同样地工作。
[0101] 另外,如图17所示,交接装置334具有基座336,在基座336的上表面配设有与配设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更换装置210的滑动件231的上表面的装置相同的装置。即,在基座336的上表面配设有第一更换装置210的一对壳体升降装置240、242等。因此,交接装置334与第一更换装置210不同,不具有壳体移动装置222和元件补给装置226,无法进行元件补给,被设为为了进行元件壳体106的交接而特殊化了的装置。此外,作为基座336的上表面的配设物的附图标记,使用第一更换装置210的滑动件231的上表面的配设物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
[0102] 在这样构成的壳体更换单元320中,也能够抑制元件补给时的时间消耗的产生。具体地说,例如,当在第二供给装置27的安装部180安装有A元件收容壳体106时,在收纳于该A元件收容壳体106的A元件形成为预定数量以下的情况下,在壳体更换装置330中,元件收容数量形成为预定数量以下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被从安装部180向壳体保持部253交接,并从另一个壳体保持部253向安装部180安装充分地收容有元件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由此,在第二供给装置27中,A元件的安装作业被执行。
[0103] 另一方面,在壳体更换装置330中,滑动件231从壳体更换位置向补给位置移动,A元件的补给作业被执行。另外,在第二供给装置27中完成了A元件的安装作业时,在壳体更换装置330中,在滑动件231返回到壳体更换位置的情况下,安装于安装部180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被向壳体更换装置330的壳体保持部253交接,但是在滑动件231未返回到壳体更换位置的情况下,安装于安装部180的A元件收容壳体106被向交接装置334的A元件壳体保持部253交接。由此,在壳体更换装置330中执行补给作业时,直到滑动件231返回至壳体更换位置为止,无需中断安装作业,能够抑制元件补给时的时间消耗的产生。
[0104] 此外,壳体更换装置332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三更换装置214同样地工作。因此,在壳体更换装置332中,进行B元件收容壳体106的交接及B元件的补给作业,但是在元件补给时,在壳体更换装置332的滑动件231不位于壳体更换位置的情况下,安装于安装部180的B元件收容壳体106被向交接装置334的B元件壳体保持部253交接。
[0105] 即,第三实施例的壳体更换单元320设为与在第一实施例的壳体更换单元28中取代第二更换装置212而配设为了进行元件壳体106的交接而特殊化了的交接装置334的结构同样的结构。这样,即使使用为了进行元件壳体106的交接而特殊化了的装置,也能够发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0106]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安装机16是元件安装机的一例。移动装置23是移动装置的一例。安装头25是安装头的一例。第二供给装置27是供给装置的一例。吸嘴80是保持件的一例。元件壳体106是收纳体的一例。收纳部156是收纳部的一例。安装部180是收纳体安装部的一例。第一更换装置210是第一补给装置的一例。第二更换装置212是第二补给装置的一例。第三更换装置214是第一补给装置的一例。第一更换装置210、第三更换装置214的滑动件231是第一滑动件的一例。第二更换装置212的滑动件231是第二滑动件的一例。第一更换装置210、第三更换装置214的壳体保持部253是第一载置台的一例。第二更换装置212的壳体保持部253是第二载置台的一例。由第二供给装置27、第一更换装置210、第二更换装置212及第三更换装置214构成的系统是元件供给系统的一例。壳体更换装置312是第一补给装置的一例。壳体更换装置314是第二补给装置的一例。壳体更换装置330是第一补给装置的一例。壳体更换装置332是第一补给装置的一例。交接装置334是载置专用装置的一例。交接装置334的壳体保持部253是第二载置台的一例。
[0107]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能够通过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实施了各种变更、改良的各种方式来实施。具体地说,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滑动件231因补给作业而未返回到壳体更换位置的情况下,元件壳体106被向第二更换装置212的壳体保持部253交接,但是也可以是在滑动件231因补给作业以外的要因而未返回到壳体更换位置的情况下,元件壳体106被向第二更换装置212的壳体保持部253交接。另外,不仅是滑动件231未返回到壳体更换位置的情况,也可以是在其它时机下,元件壳体106被向第二更换装置212的壳体保持部253交接。例如,也可以是,元件壳体106向第一更换装置210、第三更换装置214的交接仅在元件补给时进行,除此以外的元件壳体106的交接通过第二更换装置212来进行。
[0108]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更换装置210等中配设有两台壳体保持部253,但是也可以配设有三台以上的壳体保持部253。
[0109]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应用第二供给装置27、即散料供料器来供给元件的安装机16,但是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在通过带式供料器等其它方法来供给元件的安装机中。
[0110]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本发明应用在将电子元件向电路基板安装的安装机16中,但是并不局限于安装机16,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在各种作业机中。
[0111] 附图标记说明
[0112] 16:安装机(元件安装机)23:移动装置25:安装头27:第二供给装置(供给装置)(元件供给系统)80:吸嘴(保持件)106:元件壳体(收纳体)156:收纳部180:安装部(收纳体安装部)210:第一更换装置(第一补给装置)(元件供给系统)212:第二更换装置(第二补给装置)(元件供给系统)214:第三更换装置(第一补给装置)(元件供给系统)231:滑动件(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253:壳体保持部(第一载置台)(第二载置台)312:壳体更换装置(第一补给装置)314:壳体更换装置(第二补给装置)330:壳体更换装置(第一补给装置)332:壳体更换装置(第一补给装置)334:交接装置(载置专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