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体骨架核酸在制备皮肤修复的药物中的用途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302857.1

文献号 : CN10998505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林云锋朱君瑶

申请人 : 成都腾达树纳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药物领域,尤其涉及四面体骨架核酸在制备皮肤修复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提供了四面体骨架核酸在制备皮肤修复药物中的用途,所述四面体骨架核酸是由4条DNA单链经80℃以上温度变性后,于10℃以下温度复性得到的四面体结构;所述四面体结构中,四条DNA单链的物质的量一致。本发明可以有效修复受损皮肤,减少炎症反应,减少瘢痕产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 :

1.四面体骨架核酸在制备皮肤修复药物中的用途,所述四面体骨架核酸由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的四条DNA单链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所述药物是减少皮肤瘢痕的药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所述药物是修复皮肤机械损伤的药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所述药物是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的药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所述药物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迁移的药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是以四面体骨架核酸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药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是减少皮肤瘢痕的药物、修复皮肤机械损伤的药物、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的药物和/或促进角质形成细胞迁移的药物。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注射制剂。

说明书 :

四面体骨架核酸在制备皮肤修复的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药物领域,尤其涉及四面体骨架核酸在制备皮肤修复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屏障,往往最易遭到生物、物理、化学等因素的破坏,导致缺损,而皮肤缺损不仅会造成炎症、瘢痕,影响患者的功能、外观,还可能造成一系列心理疾
病。促进皮肤缺损愈合历来是外科医生研究的重点之一。
[0003] 目前治疗皮肤缺损的现有技术有基因疗法、干细胞疗法、外泌体疗法等。基因疗法主要是依靠病毒载体或非病毒载体,在皮肤组织内转录生长因子类cDNA,来产生所需要的
生长因子,从而实现促进皮肤缺损的愈合。干细胞疗法是在皮肤缺损部位接种不同来源的
干细胞,通过促进干细胞增殖、迁移及分化,来达到加速皮肤缺损愈合。外泌体疗法是收集
正常上皮细胞产生的外泌体,接种在皮肤缺损处,通过外泌体内含有的细胞因子,来促进皮
肤缺损的愈合。
[0004] 基因疗法、外泌体疗法、干细胞疗法,均需要大量使用所需材料,然而可被皮肤缺损处利用的材料很少,效率非常低下,患者难以耐受。现有技术生产过程复杂,费时费力,产
物纯度也不高。另外,现有技术促进皮肤缺损愈合效果也不甚理想,减少瘢痕的作用有限。
[0005] 四面体骨架核酸是一种由4条DNA单链经80℃以上温度变性后,于10℃以下温度复性得到的具有四面体形态空间结构的核酸产物。四面体骨架核酸通常被用作药物载体;目
前尚未见有关四面体骨架核酸在皮肤修复中应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四面体骨架核酸在皮肤修复中的应用。
[0007]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 四面体骨架核酸在制备皮肤修复药物中的用途。
[0009] 如前述的用途,所述药物是减少皮肤瘢痕的药物。
[0010] 如前述的用途,所述药物是修复皮肤机械损伤的药物。
[0011] 如前述的用途,所述药物是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的药物。
[0012] 如前述的用途,所述药物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迁移的药物。
[0013] 如前述的用途,所述四面体骨架核酸由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的四条DNA单链构成。
[0014] 一种皮肤修复药物,它是以四面体骨架核酸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
[0015] 如前述的药物,所述药物是减少皮肤瘢痕的药物、修复皮肤机械损伤的药物、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的药物和/或促进角质形成细胞迁移的药物。
[0016] 如前述的药物,所述四面体骨架核酸由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的四条DNA单链构成。
[0017] 如前述的药物,所述药物为注射制剂。
[0018]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 1)四面体骨架核酸能减少皮肤伤口的炎性反应。
[0020] 2)四面体骨架核酸能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迁移。
[0021] 3)四面体骨架核酸能促进皮肤愈合,减少瘢痕产生。
[0022]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0023]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
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四面体骨架核酸及其单链的电泳图。
[0025] 图2是透射电镜下四面体骨架核酸的外观图。
[0026] 图3是动物皮肤缺损修复实验的外观图。
[0027] 图4是第14天皮肤上皮全层样本大体观。
[0028] 图5是第14天手术区上皮全层的H&E染色图。
[0029] 图6是角质形成细胞划痕实验图。
[0030] 图7是成纤维细胞划痕实验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实施例1四面体骨架核酸的合成与鉴定
[0032] 1.合成方法
[0033] 将四条DNA单链(S1、S2、S3、S4)溶解于TM Buffer(10mM Tris-HCl,50mM MgCl2,pH=8.0)中,四条DNA单链的终浓度为1000nM,充分混合,迅速加热至95℃保持10分钟,之后迅
速降温至4℃并维持20分钟以上,即可得到四面体骨架核酸。
[0034] 四条单链的序列(5′→3′)如下:
[0035] S1:ATTTATCACCCGCCATAGTAGACGTATCACCAGGCAGTTGA
[0036] GACGAACATTCCTAAGTCTGAA(SEQ ID NO.1)
[0037] S2:ACATGCGAGGGTCCAATACCGACGATTACAGCTTGCTACAC
[0038] GATTCAGACTTAGGAATGTTCG(SEQ ID NO.2)
[0039] S3:ACTACTATGGCGGGTGATAAAACGTGTAGCAAGCTGTAATC
[0040] GACGGGAAGAGCATGCCCATCC(SEQ ID NO.3)
[0041] S4:ACGGTATTGGACCCTCGCATGACTCAACTGCCTGGTGATAC
[0042] GAGGATGGGCATGCTCTTCCCG(SEQ ID NO.4)
[0043] 2.鉴定
[0044] 合成后的四面体骨架核酸,毛细管电泳可见四面体骨架核酸大小约为180KD,可认为四面体骨架核酸已成功合成(图1)。使用透射电镜观察,镜下可见特征的四面体结构(图
2)。
[0045] 实施例2皮肤缺损修复
[0046] 1.模型动物
[0047] SD大鼠共5只,于背部备皮后,用皮肤打孔器于左、右背部各取直径1em的圆形上皮全层。
[0048] 2.分组处理
[0049] SD大鼠采取自体对照,左侧为对照组,右侧为实验组。手术后至术后第7天,对照组创口每天于术区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实验组创口每天于术区皮下注射四面体骨架核
酸(溶于生理盐水)0.1ml,四面体骨架核酸浓度为125nM。
[0050] 3.外观变化及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0051] 于第0、3、7、14天拍照并记录创口面积,计算创口愈合率=(1-拍照当天创口面积/术后即时创口面积)*100%。第14天拍照后,处死动物,并取1cm直径术区上皮全层,制作标
本,行H&E染色,观察上皮内炎性浸润情况及胶原形成情况。
[0052] 可见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第3、7、14天伤口愈合明显加快,创口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变小(图3)。大体照片可见,实验组(图4左)创口产生瘢痕比对照组(图4右)明显减轻,
瘢痕组织明显缩小。HE染色可见,对照组炎性细胞广泛浸润,皮肤结构排列紊乱(图5左),而
实验组炎症反应较轻,皮肤结构有序排列(图5右)。可以认为四面体骨架核酸可以促进皮肤
创口愈合,减少瘢痕。
[0053] 实施例3细胞划痕实验
[0054] 将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分别接种于6孔板中(30000个/孔)过夜,第二天使用黄色枪尖(量程200微升的移液枪的枪尖)于孔内垂直划线,用PBS漂洗3次,后加入新鲜低血
清培养基(1%血清),分组为对照组(无四面体)、125nM四面体组、250nM四面体组,于0、6、
24h时间点拍照划痕处细胞迁移情况。
[0055] 可见,与对照组相比,125nM浓度四面体组角质形成细胞(图5)和成纤维细胞(图6)的划痕处面积明显减小,细胞迁移明显加强。可以认为四面体可以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和成
纤维细胞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