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转子加工工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185421.9

文献号 : CN11001408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吴俊金

申请人 : 浙江实日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加工工艺,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有通过热改变硅钢片安装前状态,便于硅钢片安装的优点,其技术方案如下,步骤一:前期准备:硅钢片卷清理、将硅钢片卷固定在整平机上;步骤二:硅钢片卷整平:硅钢片从硅钢片卷内通出经过整平机,通过整平机两面挤压整平;步骤三:硅钢片卷两面环形差值加热:通过环形加热盘对硅钢片相同位置的两侧面进行环形加热,且硅钢片两面加热温度具有温度差;步骤四:硅钢片卷冲压:对硅钢片加热位置进行冲压成型;步骤五:硅钢片安装:弧形硅钢片依次同向装入电机轴内,并通过配重块进行挤压平整。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机转子加工工艺,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前期准备:硅钢片卷清理、将硅钢片卷固定在整平机上;

步骤二:硅钢片卷整平:硅钢片(1)从硅钢片卷内通出经过整平机,通过整平机两面挤压整平;

步骤三:硅钢片卷两面环形差值加热:通过环形加热盘对硅钢片(1)相同位置的两侧面进行环形加热,且硅钢片(1)两面加热温度具有温度差;

步骤四:硅钢片卷冲压:对硅钢片(1)加热位置进行冲压成型;

步骤五:硅钢片安装:弧形硅钢片(1)依次同向装入电机轴(2)内,并通过配重块(4)进行挤压平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加工工艺,其特征是:所述配重块(4)呈圆环形,所述配重块(4)内径等于或者略大于硅钢片(1)内径,所述配重块(4)外径等于或者略大于硅钢片(1)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加工工艺,其特征是:所述配重块(4)与硅钢片(1)之间设有垫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加工工艺,其特征是:所述垫布为无纺布(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加工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硅钢片(1)通过S形整平道整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加工工艺,其特征是:所述步骤三硅钢片(1)两面加热温度差大于0度小于10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加工工艺,其特征是:所述加热温度控制在30-

60度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加工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硅钢片(1)厚度控制在1-3mm之间。

说明书 :

一种电机转子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转子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电机转子是电机中的旋转部件,电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它是用来实现电能与机械能和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装置。
[0003] 电机转子由冲压而成的硅钢片依次装入电机轴内叠加而成,再缠绕铜丝,并固定电刷后能形成电机转子总成。
[0004] 公开号为CN10163301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电机定转子冲片的冲压加工工艺,它通过对硅钢片进行冲压形成一个环形的转子,再装入电机轴内,但冲压后的硅钢片不平整,且安装时硅钢片也容易产生较大的变形,导致叠加的时候容易产生较大的缝隙,且挤压后也很难保持平整,导致不能使用在精密电机内。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加工工艺,其具有通过热改变硅钢片安装前状态,便于硅钢片安装的优点。
[0006]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机转子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7] 步骤一:前期准备:硅钢片卷清理、将硅钢片卷固定在整平机上;
[0008] 步骤二:硅钢片卷整平:硅钢片从硅钢片卷内通出经过整平机,通过整平机两面挤压整平;
[0009] 步骤三:硅钢片卷两面环形差值加热:通过环形加热盘对硅钢片相同位置的两侧面进行环形加热,且硅钢片两面加热温度具有温度差;
[0010] 步骤四:硅钢片卷冲压:对硅钢片加热位置进行冲压成型;
[0011] 步骤五:硅钢片安装:弧形硅钢片依次同向装入电机轴内,并通过配重块进行挤压平整。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钢片卷挤压整平后,再进行差值加热,从而硅钢片两侧面的温度存在温度差,通过热胀冷缩的作用,硅钢片产生向低温侧进行略微的弯曲,从而以加热位置为中心冲压成型的圆形硅钢片呈倾斜角度较小的锥形,从而在装入电机轴的过程中,凹陷面朝下装入电机轴内,从而下压力作用均匀,且硅钢片呈锥形内部挤压扩张作用力均向拱起面,从而不会产生内部挤压扩张力分别向两侧面随机分配导致产生弧形拱起而影响硅钢片安装,从而安装后硅钢片之间贴合紧密,便于后期挤压定型后的精密度。
[0013]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块呈圆环形,所述配重块内径等于或者略大于硅钢片内径,所述配重块外径等于或者略大于硅钢片外径。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环形的配重块能更加全面的挤压硅钢片,有效的提升挤压效果。
[0015]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块与硅钢片之间设有垫布。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布有效的防止在配重块挤压硅钢片的时候,配重块划伤硅钢片。
[0017] 进一步的,所述垫布为无纺布。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纺布质轻成本低,便于人们进行铺设。
[0019] 进一步的,所述硅钢片通过S形整平道整平。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钢片通过S形整平后,便于两面进行来回挤压整平,提升整平效果,便于后期进行差值加热。
[002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硅钢片两面加热温度差大于0度小于10度。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加热温度差过大而导致变形量变大,避免硅钢片过度变形。
[0023]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温度控制在30-60度之间。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加热温度过高而损坏硅钢片。
[0025] 进一步的,所述硅钢片厚度控制在1-3mm之间。
[002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硅钢片过厚而导致差值加热无法到达效果。
[0027]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 1、通过差值加热的方式使硅钢片进行无损变形;
[0029] 2、呈锥形的硅钢片安装后相互之间贴附紧密。

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本实施例硅钢片的成型状态图;
[0031] 图2是本实施例硅钢片的安装状态图;
[0032] 图3是本实施例硅钢片的挤压状态图;
[0033] 图4是本实施例硅钢片卷的整平与差值加热状态图。
[0034] 图中,1、硅钢片;2、电机轴;3、无纺布;4、配重块;5、工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6] 一种电机转子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37] 步骤一:前期准备:如图4所示,将硅钢片卷的绑绳去除,再对硅钢片卷外端部进行清刷,去除硅钢片卷表面的粉尘以及砂石等杂物,避免在整平的过程中粉尘以及砂石等杂物磨损硅钢片卷的外表面,再将硅钢片卷固定在整平机上;
[0038] 步骤二:硅钢片卷整平:如图4所示,硅钢片1从硅钢片卷内通出经过整平机,整平机上设有两个开口相对设置的弧形导向板,以及多个与硅钢片1侧面相接触的整平板,从而通出的硅钢片1能与整平板以及弧形导向板接触,实现了硅钢片1的S形整平通道,从而使硅钢片1通过使产生两次大幅度的弯曲变形,从而使硅钢片1再弯曲的过程中能使外表面能较好的舒张开,从而有效的减少表面的褶皱,保证硅钢片1保持平整的状态,便于后期进行差值加热。
[0039] 步骤三:硅钢片卷两面环形差值加热:如图4所示,多个加热盘固定在输送链上,通过输送链的循环转动,使加热盘能循环的贴附在硅钢片1相同位置的两侧面进行环形加热,由于硅钢片1厚度控制在1-3mm之间,加热温度控制在30-60度之间,硅钢片1两面加热温度差大于0度小于10度,较薄的硅钢片1便于进行变形,且温度传导方便,能更好的达到全面的加热效果,且加热温度差小,避免硅钢片1产生较大的变形量,避免硅钢片1过度变形,避免加热温度过高而损坏硅钢片1,达到较好的差值加热效果。
[0040] 步骤四:硅钢片卷冲压:如图4所示,相互之间的冲压间隙调整与加热盘相邻距离相同,从而提升冲压过程中的精确度,确保对加热位置进行冲压工作,使硅钢片1冲压形成设计结构。
[0041] 步骤五:硅钢片安装:如图4所示,硅钢片卷挤压整平后,再进行差值加热,如图1所示,硅钢片1两侧面的温度存在温度差,通过热胀冷缩的作用,硅钢片1产生向低温侧进行略微的弯曲,从而以加热位置为中心冲压成型的圆形硅钢片1呈倾斜角度较小的锥形。
[0042] 如图2、3所示,在将电机轴2与硅钢片1安装时,将电机轴2插到安装台上,安装台上表面也可铺设无纺布3等垫布,在安装的过程中能避免硅钢片1直接与安装台表面接触而产生磨损。
[0043] 如图2、3所示,电机轴2进行插接固定住后,将硅钢片1凹陷面朝下装入电机轴2内,从而下压力作用均匀,且硅钢片1呈锥形内部挤压扩张作用力均向拱起面,从而不会产生内部挤压扩张力分别向两侧面随机分配导致产生弧形拱起而影响硅钢片1安装,从而安装后的多个硅钢片1之间贴合紧密。
[0044] 如图2、3所示,硅钢片1全部固定完毕后,再在顶部的硅钢片1表面铺设无纺布3等垫布,在将配重块4放置在铺设顶部的无法布上,从而避免了配重块4磨损硅钢片1。
[0045] 如图2、3所示,配重块4呈圆环形,配重块4内径等于或者略大于硅钢片1内径,配重块4外径等于或者略大于硅钢片1外径,圆环形的配重块4能更加全面的挤压硅钢片1,有效的提升挤压效果,且通过配重块4的挤压作用,逐渐的时硅钢片1趋向平整,由于硅钢片1初始叠加精密没有较大的缝隙,从而挤压后的硅钢片1也保持良好的精密性,不会产生较大的缝隙。
[0046]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