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362383.X

文献号 : CN110031724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石循杰江博彦李崇基戚明邝国安陈创升杨炎龙王伟超

申请人 :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监测器,监测器包括处理模块、通信模块及至少三个感应模块,每一感应模块分别与处理模块电性连接,通信模块与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感应模块包括线圈、放大积分器及模数转换器,线圈的轴向与配电电缆的轴向平行,线圈与放大积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放大积分器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各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处理模块电性连接。上述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通过监测器的感应模块检测到故障电流,通过处理模块检测故障电流的大小超过预设电流上限值,发出警报信号,并且能够精准定位故障点,维护人员根据警报信息到达故障点进行维修,提高工作效率,且有效降低维护成本。

权利要求 :

1.一种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监测器,所述监测器包括处理模块、通信模块及至少三个感应模块,每一所述感应模块分别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感应模块包括线圈、放大积分器及模数转换器,所述线圈的轴向与配电电缆的轴向平行,所述线圈与所述放大积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放大积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各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夹持孔,所述夹持孔用于容置配电电缆中间头,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一容置腔,所述感应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及所述通信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感应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置腔靠近所述夹持孔的侧壁,且各所述感应模块围绕所述夹持孔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孔的截面为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模块的数量为三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感应模块至所述夹持孔的圆心的连线形成的圆心角为18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所述夹持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器还包括位移监测模块,所述位移监测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监测模块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器还包括环境监测模块,所述环境监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述的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监测模块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说明书 :

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中间接头,又称中间头,即电缆线路中间部位的电缆接头,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的交联电缆或者油浸电缆的中间连接的电缆附件。目前,6-35kV配电网的配电电缆中间头所处的运行环境恶劣。电缆中间头位置是绝缘比较薄弱的地方,受中间头的生产工艺以及产品本身质量影响较大,比如有金属颗粒等杂质,主绝缘或半导电有突刺、有划痕等,容易导致局部放电,进而引起绝缘击穿;电缆中间头受潮或水浸也会引起闪络故障。据调查,部分地区由于配电电缆中间头故障的原因而造成的配电电缆故障占比较大。在配电电缆处于故障时,需要维护人员尽快精确定位故障点进行故障维修,否则,不仅导致停电时间过长,影响用户正常用电;还很有可能引发火灾,烧坏非故障配电电缆,从而扩大了停电范围。目前,为了能够定位配电电缆故障点,一般采用声磁同步法、音频电流感应法、跨步电压法等,但采用的上述方法需要使用的探测仪器设备笨重,操作繁杂,且查找到故障点位置用时较长。

发明内容

[0003]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及时输出故障警报的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
[0004] 一种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监测器,所述监测器包括处理模块、通信模块及至少三个感应模块,每一所述感应模块分别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感应模块包括线圈、放大积分器及模数转换器,所述线圈的轴向与配电电缆的轴向平行,所述线圈与所述放大积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放大积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各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000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夹持孔,所述夹持孔用于容置配电电缆中间头,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一容置腔,所述感应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及所述通信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感应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置腔靠近所述夹持孔的侧壁,且各所述感应模块围绕所述夹持孔间隔设置。
[000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孔的截面为圆形。
[000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模块的数量为三个。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感应模块至所述夹持孔的圆心的连线形成的圆心角为180°。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所述夹持孔。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器还包括位移监测模块,所述位移监测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移监测模块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器还包括环境监测模块,所述环境监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境监测模块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0014] 上述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监测器,监测器安装在配电电缆中间头的一侧,具体地,电源侧或者负荷侧,并与配电电缆中间头的外表面接触。监测器的感应模块中的线圈的轴向与配电电缆的轴向平行,当配电电缆中间头故障时,会产生故障电流,故障电流向周围散发出磁场,线圈能感应到磁场的变化,由于线圈输出的电压信号较小,通过放大积分器将输出电压进行放大和积分处理,由于线圈输出的电压与被测故障电流的微分成正比,经过积分处理能够还原得到所要检测的故障电流,并且,通过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传输至处理模块,处理模块检测故障电流的大小是否超过预设值,当检测到故障电流的大小超过预设的电流上限值时,发出警报信号并通过通信模块传输至与监测装置配套的监控平台及移动终端告知监控人员,以便开展后期的维修工作。此外,由于每个监测器包括至少三个感应模块,当配电电缆为三芯电缆时,每一感应模块能够对应每一芯电缆设置,当其中一芯电缆发生故障,均可通过感应模块检测出来。上述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可包括多个监测器,各监测器沿配电电缆安装在各个配电电缆中间头,能够及时检测配电电缆中间头的故障并发出警报信号,并且精准定位故障点,维护人员根据警报信息到达故障点进行维修,提高工作效率,且有效降低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一实施例中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0016] 图2为一实施例中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的监测器的结构框图;
[0017] 图3a为一实施例中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的线圈工作原理示意图;
[0018] 图3b为一实施例中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的线圈工作原理示意图;
[0019] 图4为一实施例中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的放大积分器电路原理示意图;
[0020] 图5为一实施例中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的监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另一实施例中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的监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3]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4]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一种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监测器,所述监测器包括处理模块、通信模块及至少三个感应模块,每一所述感应模块分别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感应模块包括线圈、放大积分器及模数转换器,所述线圈的轴向与配电电缆的轴向平行,所述线圈与所述放大积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放大积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各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002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3a及图3b,一种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10,包括至少一个监测器100,所述监测器100包括处理模块120、通信模块130及至少三个感应模块110,每一所述感应模块110分别与所述处理模块120电性连接,所述通信模块130与所述处理模块120电性连接;所述感应模块110包括线圈111、放大积分器112及模数转换器113,所述线圈111的轴向与配电电缆20的轴向平行,所述线圈111与所述放大积分器11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放大积分器112的输出端与所述模数转换器11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各所述模数转换器113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处理模块120电性连接。
[0027] 上述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10包括至少一个监测器100,监测器100安装在配电电缆中间头31的一侧,具体地,电源侧或者负荷侧,并与配电电缆中间头31的外表面接触。监测器100的感应模块中的线圈的轴向与配电电缆30的轴向平行,当配电电缆中间头30故障时,会产生故障电流I,故障电流I向周围散发出磁场,线圈111能感应到磁场的变化,由于线圈输出的电压信号较小,通过放大积分器112的将输出电压进行放大和积分处理,由于线圈的输出电压与被测故障电流的微分成正比,经过积分处理能够还原得到所要检测的故障电流,并且,通过模数转换器113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传输至处理模块,处理模块
120检测故障电流的大小是否超过预设值,当检测到故障电流的大小超过预设的电流上限值时,发出警报信号并通过通信模块传输至与监测装置配套的监控平台及移动终端告知监控人员,以便开展后期的维修工作。此外,由于每个监测器100包括至少三个感应模块110,当配电电缆为三芯电缆时,每一感应模块能够对应每一芯电缆设置,当其中一芯电缆发生故障,均可通过感应模块检测出来。上述配电电缆中间头监测装置可包括多个监测器,各监测器沿配电电缆安装在各个配电电缆中间头,能够及时检测配电电缆中间头的故障并发出警报信号,并且精准定位故障点,维护人员根据警报信息到达故障点进行维修,提高工作效率,且有效降低维护成本。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监测装置包括但不限于适用于检测三芯电缆。
[0028]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3a及图3b,故障电流可分解为沿x轴、y轴及z轴的三个方向的分量电流,其中,x轴的方向与电缆轴线方向相同,即故障电流沿x轴方向的分量电流的方向与电缆工作电流的方向相同,若将线圈穿过导线,故障电流产生的磁场并没有沿x轴方向穿过,故线圈不能感应检测到故障电流产生的磁场,则没有信号输出。沿x轴方向的电流产生的磁场平行y轴、z轴所在平面,在故障点前后检测到的脉冲磁场没有明显的变化,一般比较微弱,而故障电流产生的磁场垂直y轴、z轴所在平面时检测到较明显的异常变化,可以根据磁场这一异常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故障,从而确定发生故障点的位置。本实施例中,是将多个线圈环绕配电电缆分布设置,能够更容易感应检测到沿y轴、z轴方向穿过的故障电流产生的磁场。
[0029] 需要说明的是,放大积分器的作用是对线圈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和积分处理,便于处理模块检测判断故障电流的大小是否超过预设的电流上限值,以发出警报信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放大积分器112包括放大电路210和积分电路220,所述放大电路210的输入端与所述线圈111电性连接,所述放大电路210的输出端与所述积分电路22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积分电路220的输出端与所述模数转换器电性连接。
[0030] 具体地,请再次参阅图4,所述放大电路21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及第一运算放大器A1,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线圈L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线圈L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同相输入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大电路210用于放大线圈L输出的电压信号,便于后续的检测工作。所述积分电路220包括第三电阻R3、第二运算放大器A2及电容C,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所述一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反相输入端用于接地,所述电容C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C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与所述模数转换器连接。所述积分电路210用于还原需要检测的故障电流,并且,积分电路中的电容可滤除干扰。
[0031] 需要说明的是,模数转换器的作用是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放大积分器输出的电流信号时模拟信号,是连续的信号,若不通过模数转换器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则会连续不断地向处理模块发送信号,只要故障电流还存在,处理模块就会连续不断地接收信号,将会导致处理模块无法正常运行,并且能耗增大。通过模数转换器转换处理后,处理模块接收到离散的数字信号,对电流进行一次判断是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电流上限值,是则发出警报信号至监控平台及移动终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数转换器的型号为AD7656。
[0032] 为了能够检测配电电缆中间头其他原因引起的故障异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器100还包括位移监测模块140,所述位移监测模块140与所述处理模块120电性连接。这样,通过位移监测模块能够监测到配电电缆中间头收到外力破坏或者被移动而引起的故障异常,处理模块接收到位移监测模块发送的数据信号,并进行判断是否为故障异常,若是,则通过通信模块将异常数据和警报信号发送至监控平台及移动终端,维护人员得以告知开展维修工作。
[003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移监测模块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连接。这样,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加速度,将数据发送至处理模块以判断配电电缆或者配电电缆中间头是否受到外力破坏或者被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当配电电缆或者配电电缆中间头被外力破坏时,存在产生故障电流的情况,此时,感应模块也会检测到故障电流产生的磁场,将故障数据发送至处理模块,处理模块发送警报信号至监控平台及移动终端告知维护人员。
[0034] 为了能够检测配电电缆中间头其他原因引起的故障异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器100还包括环境监测模块150,所述环境监测模块150与所述处理模块120电性连接。环境检测模块通过检测配电电缆中间头的周围环境参数来监控是否具有异常。
[003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境监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连接。这样,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配电电缆中间头周围环境的温度,并将温度值发送至处理模块,判断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温度值,若是,则表示此时的环境温度值过高将影响配电电缆中间头的正常工作,则发送警报信号至监控平台及移动终端告知维护人员。
[003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境监测模块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连接。这样,通过湿度传感器检测配电电缆中间头周围环境的湿度,并将湿度值发送至处理模块,判断检测到的环境湿度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湿度值,若是,则表示此时的环境湿度值过高将影响配电电缆中间头的正常工作,则发送警报信号至监控平台及移动终端告知维护人员。
[0037] 为了实现远程监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模块为无线通信模块。这样,当监测器检测到配电电缆中间头存在故障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输警报信息至监控平台及移动终端,使得维护人员得知精准定位的故障点,并根据警报信息到达故障点进行维修,提高工作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模块。这样,通过采用物联网通信技术完成数据信号传输,能够降低成本及能耗。
[0038]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监测装置包括若干监测器,每一监测器安装在配电电缆的每一配电电缆中间头处,每一监测器具有对应的唯一标识,使得处理模块能够判断接收的是哪一个监测器的信号,还能够调取到每一监测器所安装在配电电缆中间头的的位置信息,处理模块将警报信号发送至监控平台及移动终端时,警报信号携带的信息包括监测器对应的故障点的信息。
[0039] 为了使得监测器能够安装在配电电缆中间头的外表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及图6,所述监测器还包括壳体160,所述壳体160开设有夹持孔170,所述夹持孔170用于容置配电电缆中间头,所述壳体160的内部设置有一容置腔(图未示),所述感应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及所述通信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感应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置腔靠近所述夹持孔的侧壁,且各所述感应模块围绕所述夹持孔间隔设置。这样,壳体开设夹持孔,夹持孔套设在配电电缆中间头的外表面上,使得监测器安装固定,感应模块靠近夹持孔的侧壁设置,以能够检测到配电电缆中间头的故障电流从而发出警报信号。并且,感应模块、处理模块及通信模块容置于壳体内,使得感应模块、处理模块及通信模块得到保护,避免受到外力破坏。
[004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孔的截面为圆形。这样,夹持孔截面的形状与配电电缆中间头截面的形状相同,使得各感应模块与配电电缆中间头的距离相同,有利于监测器易于检测到配电电缆中间头的故障。
[004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孔的截面直径与配电电缆中间头截面直径相同。也就是说,夹持孔的侧壁与配电电缆中间头的外表面抵接,这样,感应模块能够给充分感应到配电电缆中间头的故障电流所产生的磁场,有利于监测器更易于检测到配电电缆中间头的故障。
[0042] 为了有利于检测到配电电缆的故障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模块的数量为三个。也就是说,当监测装置应用于三芯配电电缆时,每一感应模块能够对应每一芯电缆设置,一个感应模块对应监测一根单芯电缆,这样,当其中一芯电缆发生故障,均可通过感应模块检测出来。当监测装置应用于单芯电缆时,则每一感应模块围绕单芯电缆设置,有利于检测单芯电缆不同侧面的故障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感应模块至所述夹持孔的圆心的连线形成的圆心角为180°。均匀分布感应模块有利于尽可能检测到故障点。
[0043] 为了有利于检测到配电电缆的故障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模块的数量为六个。这样,能够使得监测器的检测覆盖范围更大,更加有利于检测到配电电缆中间头的故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感应模块至所述夹持孔的圆心的连线形成的圆心角为60°。均匀分布感应模块有利于尽可能检测到故障点。
[0044] 为了有利于检测到配电电缆的故障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模块的数量为八个。这样,能够使得监测器的检测覆盖范围更大,更加有利于检测到配电电缆中间头的故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感应模块至所述夹持孔的圆心的连线形成的圆心角为45°设置。均匀分布感应模块有利于尽可能检测到故障点。
[0045] 为了有利于检测到配电电缆的故障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模块的数量为十二个。这样,能够使得监测器的检测覆盖范围更大,更加有利于检测到配电电缆中间头的故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感应模块至所述夹持孔的圆心的连线形成的圆心角为30°。均匀分布感应模块有利于尽可能检测到三芯电缆的故障点。
[0046] 为了提高监测器的装卸便捷性,请再次参阅图5及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60包括第一夹持部161及第二夹持部162,所述第一夹持部16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夹持部162的两端连接,即第一夹持部的第一端与第二夹持部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夹持部的第二端与第二夹持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16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162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夹持部16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162之间形成所述夹持孔170。具体地,所述容置腔(图未示)包括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内部开设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内部开设所述第二容置腔,一部分所述感应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另一部分所述感应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处理模块及所述通信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或者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0047] 为了进一步提高监测器的装卸便捷性,请再次参阅图5及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部16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162的第一端相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16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162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的第一端与第二夹持部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夹持部的第二端与第二夹持部的第二端活动抵接,也就是说,第一夹持部的第一端与第二夹持部的第一端可转动,使得第一夹持部的第二端与第二夹持部的第二端相互远离,这样,夹持孔切换成为一个具有开口的槽,将监测器从配电电缆中间头的安装位置脱离,实现监测器的拆卸,使得监测器的拆卸更为方便;当第一夹持部的第一端与第二夹持部的第一端转动使得第一夹持部的第二端与第二夹持部的第二端相互靠近,该具有开口的槽闭合切换为夹持孔,使得监测器套设安装在配电电缆中间头的外表面上,实现监测器的安装,使得监测器的安装更为方便。
[004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第一夹持部16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162的第一端通过弹性件180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的第一端与第二夹持部的第一端转动通过弹性件180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监测器为钳式的结构,第一夹持部161靠近弹性件180的第一端还延伸设置有第一手把163,第二夹持部162靠近弹性件180的第二端还延伸设置有第二手把164,当向第一手把及第二手把分别施加使得相互靠近的外力时,在克服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第一夹持部远离弹性件的第二端与第二夹持部远离弹性件的第二端相互远离,使得夹持孔切换成为一个具有开口的槽,可将安装在配电电缆上的监测器脱离,实现监测器的拆卸;或者说,将处于开口状态的监测器靠近配电电缆中间头,配电电缆中间头容置于该具有开口的槽内,当去除在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施加的外力时,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第一夹持部远离弹性件的第二端与第二夹持部远离弹性件的第二端相互靠近并抵接,具有开口的槽闭合切换为夹持孔,以实现监测器的安装,使得监测器稳固安装在配电电缆上。
[004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第一夹持部16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162的第一端通过转动件190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16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162的第二端通过卡扣件200扣合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监测器为开口式的结构,通过转动件使得第一夹持部的第二端与第二夹持部的第二端能够相互远离或者靠近,当第一夹持部的第二端与第二夹持部的第二端相互远离时,使得夹持孔切换成为一个具有开口的槽,即监测器处于开口状态,将监测器从配电电缆中间头的安装位置脱离,实现监测器的拆卸,使得监测器的拆卸更为方便;或者说,将处于开口状态的监测器靠近配电电缆中间头,使得配电电缆中间头容置于该具有开口的槽中,当第一夹持部的第二端与第二夹持部的第二端相互靠近时,该具有开口的槽闭合切换为夹持孔,使得监测器套设安装在配电电缆中间头的外表面上,并通过卡扣件扣合,以实现监测器的安装,使得监测器稳固安装在配电电缆上。
[0050]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