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032655.5

文献号 : CN110035042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瑞戴明增李铕曾清海

申请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使得中继节点RN快速识别并处理其接收到的数据。该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一通信设备中的芯片,第一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终端的服务节点、宿主基站或者宿主基站系统中的分布式单元DU。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数据;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包括第一数据以及类型标识的第一消息,类型标识用于表示第一数据的类型,第一数据的类型包括用户面数据、状态报告、控制面消息以及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中的至少一个。

权利要求 :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或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中的芯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终端的服务节点、宿主基站或者宿主基站系统中的分布式单元DU,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数据;

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数据以及类型标识,所述类型标识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数据的类型,所述第一数据的类型包括用户面数据、状态报告、控制面消息以及所述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中的至少一个;当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中间转发节点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中间转发节点的上一跳设备或下一跳设备;当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终端的服务节点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终端的服务节点的上一跳设备;当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宿主基站或者所述DU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其中,若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用户面数据,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用户面数据的全局编号SN;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数据归属的所述终端的数据无线承载DRB;

若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状态报告,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终端的DRB承载的所述用户面数据的所述全局SN,所述第一数据用于指示第三通信设备的DRB数据包的传输情况,所述第三通信设备为所述终端、所述中间转发节点或者所述终端的服务节点;

若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控制面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接口的传输层协议层信息、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接口的标识以及第三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接口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逻辑通信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的传输层协议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P地址、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IP地址、所述宿主基站或所述DU的IP地址、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端口号、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端口号、所述宿主基站或所述DU的端口号、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的流标识以及SCTP的负载协议标识PPI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口;或者,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四指示信息和所述终端的服务节点的标识,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状态报告时,所述第一数据还包括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DR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三通信设备为所述中间转发节点或所述终端的服务节点,所述第一数据具体包括所述第三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DRB中的每个DRB承载的所述第五指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目标标识和第六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目标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服务节点,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控制面消息、且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接口的标识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时,所述获取第一数据,具体包括:接收包括第二数据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数据包括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或所述终端的DRB;

获取所述第二数据;

将所述第七指示信息替换为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接口的标识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生成所述第一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第一数据之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一预设压缩算法,压缩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子信息;所述子信息包括IP头、SCTP公共头以及SCTP数据块中除目标信息之外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目标信息为用户数据、流标识以及PPI中的至少一个;或者,所述子信息包括IP头、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头以及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协议GTP头中除TEID之外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具体包括:

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包括压缩后的第一数据的第一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中间转发节点,所述获取第一数据,具体包括:

接收所述第四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第二数据;从所述第三消息中获取所述第二数据;根据第二预设压缩算法,解压缩所述第二数据,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其中,若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一跳设备,所述第四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若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所述第四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一跳设备;

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终端的服务节点,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第三数据;根据第三预设压缩算法,解压缩所述第三数据,并向所述终端发送解压后的第三数据;

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DU,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包括第四数据;根据第四预设压缩算法,解压缩所述第四数据,并向所述宿主基站系统中的集中式单元CU发送解压后的第四数据;

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DU,所述获取第一数据,具体包括:

接收所述CU发送的第六消息,所述第六消息包括第五数据;从所述第六消息中获取所述第五数据;根据第五预设压缩算法,解压缩所述第五数据,得到所述第一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获取第一数据之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一预设秘钥和第一预设目标算法,处理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一预设目标算法包括预设加密算法和第一预设完整性保护算法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具体包括:

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包括处理后的第一数据的第一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所述获取第一数据,具体包括:

接收所述第五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七消息,所述第七消息包括第六数据;获取所述第六数据,并根据第二预设秘钥和第二预设目标算法,处理所述第六数据,得到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预设目标算法包括第一预设解密算法和第二预设完整性保护算法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若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一跳设备,所述第五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若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所述第五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一跳设备;

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终端的服务节点,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八消息,所述第八消息包括第七数据;获取所述第七数据,并根据第三预设秘钥和第三预设目标算法,处理所述第七数据;向所述终端发送处理后的第七数据;所述第三预设目标算法包括第二预设解密算法和第三预设完整性保护算法中的至少一种;

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DU,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九消息,所述第九消息包括第八数据;获取所述第八数据,并根据第四预设秘钥和第四预设目标算法,处理所述第八数据;向所述宿主基站系统的集中式单元CU发送处理后的第八数据;所述第四预设目标算法包括第三预设解密算法和第四预设完整性保护算法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宿主基站或所述宿主基站中的芯片,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数据以及类型标识,所述类型标识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数据的类型,所述第一数据的类型包括用户面数据、状态报告、控制面消息以及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所述类型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数据的类型;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的类型,处理所述第一数据;

其中,

若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用户面数据,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用户面数据的全局编号SN;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数据归属的所述终端的数据无线承载DRB;

若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状态报告,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终端的DRB承载的用户面数据的全局SN,所述第一数据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设备的DRB数据包的传输情况,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终端、中间转发节点或所述终端的服务节点;

若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控制面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接口的传输层协议层信息、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接口的标识以及第三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接口为所述宿主基站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逻辑通信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的传输层协议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P地址、所述宿主基站的IP地址、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端口号、所述宿主基站的端口号、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的流标识以及SCTP的负载协议标识PPI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口;或者,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四指示信息和所述终端归属的小区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状态报告时,所述第一数据还包括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DRB。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中间转发节点或所述终端的服务节点,所述第一数据具体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DRB中的每个DRB承载的所述第五指示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状态报告时,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的类型,处理所述第一数据,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指示的未被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DRB数据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的类型,处理所述第一数据之前,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通过所述第三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指示的未被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DRB数据包。

15.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为第一通信设备或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中的芯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终端的服务节点、宿主基站或者宿主基站系统中的分布式单元DU,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所述第一数据以及类型标识,所述类型标识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数据的类型,所述第一数据的类型包括用户面数据、状态报告、控制面消息以及所述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中的至少一个;当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中间转发节点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中间转发节点的上一跳设备或下一跳设备;当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终端的服务节点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终端的服务节点的上一跳设备;当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宿主基站或者所述DU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其中,若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用户面数据,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用户面数据的全局编号SN;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数据归属的所述终端的数据无线承载DRB;

若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状态报告,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终端的DRB承载的所述用户面数据的所述全局SN,所述第一数据用于指示第三通信设备的DRB数据包的传输情况,所述第三通信设备为所述终端、所述中间转发节点或者所述终端的服务节点;

若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控制面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接口的传输层协议层信息、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接口的标识以及第三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接口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逻辑通信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的传输层协议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P地址、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IP地址、所述宿主基站或所述DU的IP地址,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端口号、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端口号、所述宿主基站或所述DU的端口号,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的流标识以及SCTP的负载协议标识PPI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口;或者,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四指示信息和所述终端的服务节点的标识,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状态报告时,所述第一数据还包括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DRB。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三通信设备为所述中间转发节点或所述终端的服务节点,所述第一数据具体包括所述第三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DRB中的每个DRB承载的所述第五指示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目标标识和第六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目标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服务节点,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5或18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控制面消息、且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接口的标识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时,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包括第二数据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数据包括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或所述终端的DRB;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消息中获取所述第二数据;

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替换单元;

所述替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七指示信息替换为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接口的标识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生成所述第一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5-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压缩单元;

所述压缩单元,用于在所述获取单元所述获取第一数据之后,根据第一预设压缩算法,压缩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子信息;所述子信息包括IP头、SCTP公共头以及SCTP数据块中除目标信息之外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目标信息为用户数据、流标识以及PPI中的至少一个;或者,所述子信息包括IP头、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头以及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协议GTP头中除TEID之外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包括压缩后的第一数据的第一消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和解压缩单元;

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中间转发节点,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四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第二数据;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第三消息中获取所述第二数据;所述解压缩单元用于根据第二预设压缩算法,解压缩所述第二数据,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其中,若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一跳设备,所述第四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若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所述第四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一跳设备;

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终端的服务节点,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第三数据;所述解压缩单元,用于根据第三预设压缩算法,解压缩所述第三数据;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所述终端发送解压后的第三数据;

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DU,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包括第四数据;所述解压缩单元用于根据第四预设压缩算法,解压缩所述第四数据;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所述宿主基站系统中的集中式单元CU发送解压后的第四数据;

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DU,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第六消息,所述第六消息包括第五数据;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六消息中获取所述第五数据;所述解压缩单元用于根据第五预设压缩算法,解压缩所述第五数据,得到所述第一数据。

22.根据权利要求15-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安全保护单元;

所述安全保护单元,用于在所述获取单元所述获取第一数据之后,根据第一预设秘钥和第一预设目标算法,处理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一预设目标算法包括预设加密算法和第一预设完整性保护算法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包括处理后的第一数据的第一消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和安全处理单元;

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五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七消息,所述第七消息包括第六数据;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第七消息中获取所述第六数据;所述安全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二预设秘钥和第二预设目标算法,处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所述第六数据,得到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预设目标算法包括第一预设解密算法和第二预设完整性保护算法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若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一跳设备,所述第五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若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所述第五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一跳设备;

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终端的服务节点,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八消息,所述第八消息包括第七数据;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第八消息中获取所述第七数据;所述安全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三预设秘钥和第三预设目标算法,处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所述第七数据;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处理后的第七数据;所述第三预设目标算法包括第二预设解密算法和第三预设完整性保护算法中的至少一种;

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DU,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九消息,所述第九消息包括第八数据;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九消息中获取所述第八数据;所述安全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四预设秘钥和第四预设目标算法,处理所述第八数据;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所述宿主基站系统的集中式单元CU发送处理后的第八数据;所述第四预设目标算法包括第三预设解密算法和第四预设完整性保护算法中的至少一种。

24.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为宿主基站或所述宿主基站中的芯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数据以及类型标识,所述类型标识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数据的类型,所述第一数据的类型包括用户面数据、状态报告、控制面消息以及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中的至少一个;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消息中的所述类型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数据的类型,并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的类型,处理所述第一数据;

其中,

若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用户面数据,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用户面数据的全局编号SN;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数据归属的所述终端的数据无线承载DRB;

若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状态报告,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终端的DRB承载的用户面数据的全局SN,所述第一数据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设备的DRB数据包的传输情况,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终端、中间转发节点或所述终端的服务节点;

若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控制面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接口的传输层协议层信息、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接口的标识以及第三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接口为所述宿主基站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逻辑通信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的传输层协议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P地址、所述宿主基站的IP地址、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端口号、所述宿主基站的端口号、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的流标识以及SCTP的负载协议标识PPI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口;或者,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四指示信息和所述终端归属的小区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状态报告时,所述第一数据还包括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DRB。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中间转发节点或所述终端的服务节点,所述第一数据具体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DRB中的每个DRB承载的所述第五指示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4-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状态报告时,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指示的未被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DRB数据包。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的类型,处理所述第一数据之前,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通过所述第三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指示的未被成功接收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DRB数据包。

说明书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中继节点(Relay Node,RN)具备无线自回传、置于灵活等特点。在多跳中继的场景中,可以将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对等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置于宿主基站系统中,UE对等的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层置于RN中。这样,对于UE的数据,RN仅完成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RLC层的处理即可。此时,将该RN的协议架构称为层2(Layer2,L2)架构。
[0003] 但是,在包括L2架构的RN的多跳中继网络中,目前还不存在RN如何识别或处理其接收到的数据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0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能够使得RN快速识别并处理其接收到的数据。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一通信设备中的芯片,该第一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终端的服务节点、宿主基站或者宿主基站系统中的分布式单元DU。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为: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数据,并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包括第一数据以及类型标识的第一消息,上述类型标识用于表示第一数据的类型。第一数据的类型包括用户面数据、状态报告、控制面消息以及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中的至少一个。当第一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时,第二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的上一跳设备或下一跳设备。当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的服务节点时,第二通信设备为终端的服务节点的上一跳设备。当第一通信设备为宿主基站或者DU时,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
[0007] 具体的,若第一数据为用户面数据,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以及用户面数据的全局编号SN;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用户面数据归属的终端的数据无线承载DRB。若第一数据为状态报告,第一数据包括终端的DRB承载的用户面数据的全局SN,第一数据用于指示第三通信设备的DRB数据包的传输情况,第三通信设备为终端、中间转发节点或者终端的服务节点。若第一数据为控制面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接口的传输层协议层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终端在第一接口的标识以及第三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接口为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逻辑通信接口,第一接口的传输层协议层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的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P地址、第二通信设备的IP地址、宿主基站或DU的IP地址,第一通信设备的端口号、第二通信设备的端口号、宿主基站或DU的端口号,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的流标识以及SCTP的负载协议标识PPI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设备,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接口;或者,第一消息包括第四指示信息和终端的服务节点的标识,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
[0008] 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采用统一的消息格式传输,这样,可有效的降低多跳中继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处理具有该格式的消息的时间。
[0009] 此外,由于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包括类型标识,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通信设备在获取到第一消息后,可根据类型标识直接确定出第一数据的类型,进而采用与第一数据的类型对应的方法处理第一消息,进一步提升了多跳中继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处理效率。
[0010] 可选的,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为隧道端点标识(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TEID),源网络之间互联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号,目标端口号,终端标识,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标识。
[0011] 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设备。若第一通信设备为RN,则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当RN作为UE接入时的UE标识(例如C-RNTI,S-TMSI,GUTI等),也可以为当RN作为UE接入时,上一跳RN为其分配的F1-like接口标识(例如UE F1AP ID,或者UE F1AP-likeID),还可以为当RN作为UE接入后,从UE模式转换为RN模式后的RN ID。可选的,若将RN视为一个DU,则第二指示信息可能与DU标识具有相同的格式。可选的,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一个全局标识,其由RN局部标识和RN跳数组成。可选的,RN局部标识可以为该RN的上一跳节点(例如RN或者宿主基站系统中的DU)分配的。
[0012] 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F1-like接口,以区分不同RN的逻辑F1-like连接。
[0013] 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可选的,该第四指示信息可以为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F1-like接口UE ID(UE F1AP-like ID)、C-RNTI、cell ID、上下文标识(Context ID)等。进一步可选的,第四指示信息为终端标识与RN标识的组合。
[0014]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数据为状态报告时,上述第一数据还包括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DRB。
[0015] 上述第五指示信息为TEID,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号,目标端口号,终端标识,DRB标识。可选的,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与上述第五指示信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0016]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三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或终端的服务节点,第一数据具体包括第三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DRB中的每个DRB承载的第五指示信息。
[0017]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还包括目标标识和第六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目标标识用于指示终端的服务节点,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
[0018] 在第一消息还包括目标标识和第六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第二通信设备可确定第一消息的目的设备,从而进行相应的处理/转发。
[0019] 可选的,目标标识可以为终端的服务节点的标识或终端的服务节点的IP地址。
[0020] 可选的,第六指示信息可以为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F1-like接口UE ID(UE F1AP-like ID)、C-RNTI、cell ID、上下文标识(Context ID)等。
[0021]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数据为控制面消息、且第一消息包括终端在第一接口的标识或第四指示信息时,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数据的方法为: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包括第二数据的第二消息,该第二数据包括第七指示信息,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或终端的DRB;第一通信设备从第二消息中获取第二数据,并将第七指示信息替换为终端在第一接口的标识或第四指示信息,生成第一数据。
[0022] 可选的,第七指示信息可以为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F1-like接口UE ID(UE F1AP-like ID)、C-RNTI、cell ID、上下文标识(Context ID)等。
[0023]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七指示信息与终端在第一接口的标识为终端在不同接口的标识,同理,第七指示信息与第四指示信息为终端在不同接口的标识。第一通信设备在获取到第二数据后,通过替换用于表示终端的标识生成第一数据,进而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0024] 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上一跳设备,则第二消息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发送的。若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则第二消息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上一跳设备发送的。
[0025]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在获取第一数据之后,还根据第一预设压缩算法,压缩第一数据中的子信息。该子信息包括IP头、SCTP公共头以及SCTP数据块中除目标信息之外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该目标信息为用户数据、流标识以及PPI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子信息包括IP头、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头以及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协议GTP头中除TEID之外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相应的,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包括压缩后的第一数据的第一消息。
[0026] 第一通信设备在获取第一数据之后,将第一数据或第一数据中的部分信息压缩,有效的降低了第一消息占用的资源,减少了空口资源的传输开销。
[0027]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则该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数据的方法为: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四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包括第二数据;该第一通信设备从第三消息中获取第二数据,并根据第二预设压缩算法,解压缩第二数据,得到第一数据。其中,若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上一跳设备,第四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若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第四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上一跳设备。
[0028] 若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的服务节点,则该第一通信设备还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包括第三数据的第四消息;该第一通信设备第一根据第三预设压缩算法,解压缩第三数据,并向终端发送解压后的第三数据。
[0029] 若第一通信设备为DU,则该第一通信设备还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包括第四数据的第五消息;该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四预设压缩算法,解压缩第四数据,并向宿主基站系统中的集中式单元CU发送解压后的第四数据。
[0030] 若第一通信设备为DU,则该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数据的方法为:该第一通信设备接收CU发送的包括第五数据的第六消息;该第一通信设备从第六消息中获取第五数据,并根据第五预设压缩算法,解压缩第五数据,得到第一数据。
[0031] 可以看出,当第一通信设备为不同的设备时,在相应的数据传输过程(上行数据传输/下行数据传输)中,第一通信设备还会进行解压缩处理。
[0032]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在获取第一数据之后,还根据第一预设秘钥和第一预设目标算法,处理第一数据。该第一预设目标算法包括预设加密算法和第一预设完整性保护算法中的至少一种。相应的,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包括处理后的第一数据的第一消息。
[0033] 第一预设目标算法包括预设加密算法和第一预设完整性保护算法中的至少一种,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预设秘钥和第一预设目标算法处理第一数据的过程实质上为第一通信设备对第一数据进行安全保护处理。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了第一数据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
[0034]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则该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数据的方法为:该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五通信设备发送的包括第六数据的第七消息;该第一通信设备从第七消息中获取第六数据,并根据第二预设秘钥和第二预设目标算法,处理第六数据,得到第一数据。第二预设目标算法包括第一预设解密算法和第二预设完整性保护算法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若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上一跳设备,第五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若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第五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上一跳设备。
[0035] 若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的服务节点,则该第一通信设备还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包括第七数据的第八消息;该第一通信设备从第八消息中获取第七数据,并根据第三预设秘钥和第三预设目标算法,处理第七数据,进而向终端发送处理后的第七数据。第三预设目标算法包括第二预设解密算法和第三预设完整性保护算法中的至少一种。
[0036] 若第一通信设备为DU,该第一通信设备还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包括第八数据的第九消息;该第一通信设备从第九消息中获取第八数据,并根据第四预设秘钥和第四预设目标算法,处理第八数据,进而向宿主基站系统的集中式单元CU发送处理后的第八数据。第四预设目标算法包括第三预设解密算法和第四预设完整性保护算法中的至少一种。
[0037] 可以看出,当第一通信设备为不同的设备时,在相应的数据传输过程(上行数据传输/下行数据传输)中,第一通信设备还会进行解密和/或完整性保护处理。
[0038]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为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一通信设备中的芯片,第一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终端的服务节点、宿主基站或者宿主基站系统中的分布式单元DU。具体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和发送单元。
[0039] 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单元模块所实现的功能具体如下:
[0040] 上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数据。上述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上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第一数据以及类型标识,类型标识用于表示第一数据的类型,第一数据的类型包括用户面数据、状态报告、控制面消息以及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中的至少一个。当第一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时,第二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的上一跳设备或下一跳设备。当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的服务节点时,第二通信设备为终端的服务节点的上一跳设备;当第一通信设备为宿主基站或者DU时,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若第一数据为用户面数据,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以及用户面数据的全局编号SN;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用户面数据归属的终端的数据无线承载DRB。若第一数据为状态报告,第一数据包括终端的DRB承载的用户面数据的全局SN,第一数据用于指示第三通信设备的DRB数据包的传输情况,第三通信设备为终端、中间转发节点或者终端的服务节点。若第一数据为控制面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接口的传输层协议层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终端在第一接口的标识以及第三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接口为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逻辑通信接口,第一接口的传输层协议层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的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P地址、第二通信设备的IP地址、宿主基站或DU的IP地址,第一通信设备的端口号、第二通信设备的端口号、宿主基站或DU的端口号,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的流标识以及SCTP的负载协议标识PPI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设备,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接口;或者,第一消息包括第四指示信息和终端的服务节点的标识,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
[0041]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数据为状态报告时,上述第一数据还包括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DRB。
[0042]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上述第三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或终端的服务节点,上述第一数据具体包括第三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DRB中的每个DRB承载的第五指示信息。
[0043]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还包括目标标识和第六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该目标标识用于指示终端的服务节点,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
[0044]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数据为控制面消息、且第一消息包括终端在第一接口的标识或第四指示信息时,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该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包括第二数据的第二消息,第二数据包括第七指示信息,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或终端的DRB。上述获取单元,还用于从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第二消息中获取第二数据。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替换单元。该替换单元用于将第七指示信息替换为终端在第一接口的标识或第四指示信息,生成第一数据。
[0045]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压缩单元。该压缩单元,用于在上述获取单元获取第一数据之后,根据第一预设压缩算法,压缩第一数据中的子信息,该子信息包括IP头、SCTP公共头以及SCTP数据块中除目标信息之外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目标信息为用户数据、流标识以及PPI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子信息包括IP头、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头以及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协议GTP头中除TEID之外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上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包括压缩后的第一数据的第一消息。
[0046]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和解压缩单元。若第一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上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四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第二数据。上述获取单元还用于从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第三消息中获取第二数据。上述解压缩单元用于根据第二预设压缩算法,解压缩第二数据,得到第一数据。其中,若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上一跳设备,第四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若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第四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上一跳设备。
[0047] 若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的服务节点,上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包括第三数据。上述解压缩单元,用于根据第三预设压缩算法,解压缩第三数据。上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终端发送解压后的第三数据。
[0048] 若第一通信设备为DU,上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五消息,第五消息包括第四数据。上述解压缩单元用于根据第四预设压缩算法,解压缩第四数据。上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宿主基站系统中的集中式单元CU发送解压后的第四数据;
[0049] 若第一通信设备为DU,上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CU发送的第六消息,第六消息包括第五数据。上述获取单元还用于从第六消息中获取第五数据。上述解压缩单元用于根据第五预设压缩算法,解压缩第五数据,得到第一数据。
[0050]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安全保护单元。该安全保护单元,用于在上述获取单元获取第一数据之后,根据第一预设秘钥和第一预设目标算法,处理第一数据,第一预设目标算法包括预设加密算法和第一预设完整性保护算法中的至少一种。上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包括处理后的第一数据的第一消息。
[0051]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和安全处理单元。若第一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上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五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七消息,第七消息包括第六数据。上述获取单元还用于从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第七消息中获取第六数据。上述安全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二预设秘钥和第二预设目标算法,处理上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第六数据,得到第一数据。第二预设目标算法包括第一预设解密算法和第二预设完整性保护算法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若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上一跳设备,第五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若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第五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上一跳设备。
[0052] 若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的服务节点,上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八消息,第八消息包括第七数据。上述获取单元还用于从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第八消息中获取第七数据。上述安全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三预设秘钥和第三预设目标算法,处理上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第七数据。上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终端发送处理后的第七数据;第三预设目标算法包括第二预设解密算法和第三预设完整性保护算法中的至少一种。
[0053] 若第一通信设备为DU,上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九消息,第九消息包括第八数据。上述获取单元还用于从第九消息中获取第八数据。上述安全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四预设秘钥和第四预设目标算法,处理第八数据。上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宿主基站系统的集中式单元CU发送处理后的第八数据。第四预设目标算法包括第三预设解密算法和第四预设完整性保护算法中的至少一种。
[0054]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其中,存储器、通信接口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数据传输装置通过通信接口与其他设备通信,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数据传输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0055] 第四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数据传输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数据传输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0056] 第五方面,还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数据传输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数据传输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0057] 在本申请中,上述数据传输装置的名字对设备或功能模块本身不构成限定,在实际实现中,这些设备或功能模块可以以其他名称出现。只要各个设备或功能模块的功能和本申请类似,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0058] 本申请中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五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并且,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五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有益效果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0059]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宿主基站或宿主基站中的芯片。该数据传输方法为: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包括第一数据以及类型标识的第一消息之后,根据类型标识确定第一数据的类型,并根据第一数据的类型处理第一数据。上述类型标识用于表示第一数据的类型。第一数据的类型包括用户面数据、状态报告、控制面消息以及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中的至少一个。
[0060] 具体的,若第一数据为用户面数据,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以及用户面数据的全局编号SN;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用户面数据归属的终端的数据无线承载DRB。若第一数据为状态报告,第一数据包括终端的DRB承载的用户面数据的全局SN,第一数据用于指示第三通信设备的DRB数据包的传输情况,第三通信设备为终端、中间转发节点或者终端的服务节点。若第一数据为控制面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接口的传输层协议层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终端在第一接口的标识以及第三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接口为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逻辑通信接口,第一接口的传输层协议层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的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P地址、第二通信设备的IP地址、宿主基站或DU的IP地址,第一通信设备的端口号、第二通信设备的端口号、宿主基站或DU的端口号,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的流标识以及SCTP的负载协议标识PPI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设备,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接口;或者,第一消息包括第四指示信息和终端的服务节点的标识,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
[0061] 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采用统一的消息格式传输,这样,可有效的降低宿主基站处理具有该格式的消息的时间。
[0062] 此外,由于第一通信设备向宿主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包括类型标识,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宿主基站在获取到第一消息后,可根据类型标识直接确定出第一数据的类型,进而采用与第一数据的类型对应的方法处理第一消息,进一步提升了宿主基站的处理效率。
[0063] 可选的,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为TEID,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号,目标端口号,终端标识,DRB标识。
[0064] 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设备。若第一通信设备为RN,则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当RN作为UE接入时的UE标识(例如C-RNTI,S-TMSI,GUTI等),也可以为当RN作为UE接入时,上一跳RN为其分配的F1-like接口标识(例如UE F1AP ID,或者UE F1AP-likeID),还可以为当RN作为UE接入后,从UE模式转换为RN模式后的RN ID。可选的,若将RN视为一个DU,则第二指示信息可能与DU标识具有相同的格式。可选的,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一个全局标识,其由RN局部标识和RN跳数组成。可选的,RN局部标识可以为该RN的上一跳节点(例如RN或者宿主基站系统中的DU)分配的。
[0065] 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F1-like接口,以区分不同RN的逻辑F1-like连接。
[0066] 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可选的,该第四指示信息可以为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F1-like接口UE ID(UE F1AP-like ID)、C-RNTI、cell ID、上下文标识(Context ID)等。进一步可选的,第四指示信息为终端标识与RN标识的组合。
[0067]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数据为状态报告时,上述第一数据还包括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DRB。
[0068] 上述第五指示信息为TEID,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号,目标端口号,终端标识,DRB标识。可选的,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与上述第五指示信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0069]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二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或终端的服务节点,第一数据具体包括第二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DRB中的每个DRB承载的第五指示信息。
[0070]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数据为状态报告时,宿主基站根据第一数据的类型,处理第一数据的方法为:宿主基站根据第一数据,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指示的未被成功接收的第二通信设备的DRB数据包。
[0071]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根据第一数据的类型,处理第一数据之前,宿主基站还接收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第六指示信息,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通过第三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指示的未被成功接收的第二通信设备的DRB数据包。
[0072]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为宿主基站或宿主基站中的芯片。具体的,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
[0073] 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单元模块所实现的功能具体如下:
[0074] 上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数据以及类型标识,类型标识用于表示第一数据的类型,第一数据的类型包括用户面数据、状态报告、控制面消息以及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中的至少一个。上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第一消息中的类型标识,确定第一数据的类型,并根据第一数据的类型,处理第一数据。
[0075] 具体的,若第一数据为用户面数据,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以及用户面数据的全局编号SN;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用户面数据归属的终端的数据无线承载DRB。若第一数据为状态报告,第一数据包括终端的DRB承载的用户面数据的全局SN,第一数据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设备的DRB数据包的传输情况,第二通信设备为终端、中间转发节点或终端的服务节点。若第一数据为控制面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接口的传输层协议层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终端在第一接口的标识以及第三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接口为宿主基站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逻辑通信接口,第一接口的传输层协议层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的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P地址、宿主基站的IP地址、第一通信设备的端口号、宿主基站的端口号、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的流标识以及SCTP的负载协议标识PPI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设备,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接口;或者,第一消息包括第四指示信息和终端归属的小区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
[0076]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数据还包括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DRB。
[0077]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二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或终端的服务节点,上述第一数据具体包括第二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DRB中的每个DRB承载的第五指示信息。
[0078]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数据为状态报告时,上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数据,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指示的未被成功接收的第二通信设备的DRB数据包。
[0079]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上述处理单元根据第一数据的类型,处理第一数据之前,接收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第六指示信息,该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通过第三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指示的未被成功接收的第二通信设备的DRB数据包。
[0080]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其中,存储器、通信接口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数据传输装置通过通信接口与其他设备通信,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数据传输装置执行如上述第六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0081] 第九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数据传输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数据传输装置执行如上述第六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0082] 第十方面,还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数据传输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数据传输装置执行如上述第六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0083] 在本申请中,上述数据传输装置的名字对设备或功能模块本身不构成限定,在实际实现中,这些设备或功能模块可以以其他名称出现。只要各个设备或功能模块的功能和本申请类似,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0084] 本申请中第七方面、第八方面、第九方面、第十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第六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并且,第七方面、第八方面、第九方面、第十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六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有益效果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0085]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0086] 图1为5G系统中由CU和DU组成的基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87]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跳中继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0088]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LTE R10Relay的协议栈架构示意图;
[0089]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逐跳架构中各个节点的协议栈架构示意图一;
[0090]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RN与DU的端到端架构中各个节点的协议栈架构示意图一;
[0091]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RN与CU的端到端架构中各个节点的协议栈架构示意图;
[0092]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93]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0094]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N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0095]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宿主基站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0096]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中各个节点的协议层架构示意图;
[0097]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逐跳架构中各个节点的协议栈架构示意图二;
[0098]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RN与DU的端到端架构中各个节点的协议栈架构示意图二;
[0099]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逐跳架构中各个节点的协议栈架构示意图三;
[0100]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逐跳架构中各个节点的协议栈架构示意图四;
[0101]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未被压缩的SCTP数据包的格式示意图;
[0102]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消息的格式示意图一;
[0103]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消息的格式示意图二;
[0104] 图19为本申请时候实施例中未被压缩的GTP-U数据包的格式示意图;
[0105]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图14示出的协议栈中第一消息的格式;
[0106]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图15示出的协议栈中第一消息的格式;
[0107]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节点的IAB功能协议层的配置流程示意图一;
[0108]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节点的IAB功能协议层的配置流程示意图二;
[0109]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节点的IAB功能协议层的配置流程示意图三;
[0110]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0111]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二;
[0112]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113] 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114]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描述。
[0115] 宿主基站系统:为中继节点提供无线接入的基站系统,与中继节点之间通过无线的Un接口连接。宿主基站系统可以为一个独立的宿主基站(Donor evolved Node Base Station,DeNB),也可以由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组成。
[0116] CU主要用于负责集中式无线资源和连接管理控制,具备无线高层协议栈功能,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和PDCP层等。CU也能够支持部分核心网功能下沉至接入网,称作边缘计算网络,能够满足未来通信网络中新兴业务(如视频、网购、虚拟/增强现实等)对于网络时延的更高要求。DU具备分布式用户面处理功能,主要具备物理层功能和实时性需求较高的层2功能。相应的,CU具有RRC层和PDCP层,DU具有RLC层、MAC层和PHY层。
[0117] CU可以集中式的布放,DU的布放取决于实际网络环境。示例性的,对于核心城区、话务密度较高、站间距较小或机房资源受限的区域,例如:高校和大型演出场馆,可以集中式布放DU;对于话务较稀疏、站间距较大等区域,例如:郊县,山区等区域,可以采取分布式的方式布放DU。
[0118] 图1为第五代通信技术(the 5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系统中由CU和DU组成的基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119] 如图1所示,CU与DU之间通过CU-DU接口进行通信,该接口可以用于传输CU与DU之间的控制面消息,或者该基站系统服务的UE的RRC消息,或者该基站系统服务的UE的数据等。为了简化描述,将该CU-DU接口称为F1接口,其控制面称为F1-C,其用户面称为F1-U。F1-C承载的CU与DU之间的控制面消息称为F1应用协议(F1Application Protocol,F1AP)消息。F1AP消息可以分为公共消息(Common Message,或者,Non UE Associated)和UE相关消息(UE Associated)两部分。公共消息可以用于F1接口管理、CU/DU配置更新以及小区管理等。
UE相关消息可以用于建立/管理/更新/删除UE上下文、交互UE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参数以及协议栈配置等。此外,UE相关消息还可以用于传输UE的RRC消息,即将UE的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 Bearers,SRB)1/SRB 2/SRB1S/SRB2S/SRB 3所传输的RRC消息中的PDCP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以及SRB 0所传输的RRC消息中的RRC PDU作为RRC容器(Container)包括于F1AP消息中进行传输。F1-U传输UE的数据。具体的,将UE的PDCP PDU封装在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协议用户面(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Tunneling Protocol-User Plane,GTP-U)数据包中进行传输。这里,可以利用GTP TEID识别UE的DRB
[0120] Un口:RN的回传链路称为Un口。Un口包括RN与宿主基站系统通信的无线传输接口,以及RN与RN通信的无线传输接口。
[0121] Uu接口:RN或宿主基站系统为UE服务的接入链路称为Uu口。
[0122] 多跳中继网络:由终端、多个RN以及宿主基站系统组成。数据或信令从信源(如终端或宿主基站系统)到信宿(如宿主基站系统或终端)之间经过多个RN的转发。
[0123] 服务节点:网络中,与终端直接通过空口相连,并为该终端提供控制面消息和用户面数据传输的节点。
[0124] 中间转发节点:为其他RN提供中继传输的节点和为其他RN所提供服务的终端提供中继传输的节点。
[0125] 一般的,可采用跳数等级描述某一RN在网络中的位置。与宿主基站系统直接通信的RN的跳数等级为1,经由另一RN与宿主基站系统通信的RN的跳数等级为2,以此类推。
[0126]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多跳中继网络包括宿主基站、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4,终端1~终端6。宿主基站与中继节点1和中继节点4直接通信,宿主基站与中继节点1之间的接口为Un1接口,宿主基站与中继节点4之间的接口为Un4接口。中继节点1与中继节点2之间的接口为Un2接口,中继节点2与中继节点3之间的接口为Un3接口。终端1通过Uu1接口与中继节点1通信,终端2通过Uu2接口与中继节点2通信,终端3通过Uu3接口与中继节点3通信,终端4通过Uu4接口与中继节点4通信,终端5通过Uu5接口与中继节点1通信,终端6通过Uu6接口与中继节点4通信。
[0127] 由于宿主基站与中继节点1和中继节点4直接通信,因此,中继节点1和中继节点4的跳数等级为1;中继节点2通过中继节点1与宿主基站通信,因此其跳数等级为2;类似的,中继节点5的跳数等级也为2;中继节点3通过中继节点2和中继节点1与宿主节点通信,因此其跳数等级为3。结合上述描述可知,中继节点1为中继节点2的中间转发节点,中继节点1和中继节点2为中继节点3的中间转发节点,中继节点1和中继节点2为终端3和终端5的中间转发节点等。中继节点1为终端1的服务节点,中继节点2为终端2的服务节点,中继节点3为终端3和终端5的服务节点,中继节点4为终端4和终端6的服务节点。
[0128] 对于跳数为1的中间转发节点,由于其直接与宿主基站或宿主基站系统内的DU通信,因此其上一跳节点为宿主基站或宿主基站系统内的DU。对应的,可以将该中间转发节点称为宿主基站或宿主基站系统内的DU的下一跳节点。
[0129] 第10版长期演进计划(Long Term Evolution Release 10,LTE R10)引入了中继技术。在包括RN的网络中,各个节点均具备完整的协议栈。参见图3,图3示出了包括RN的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协议栈架构。该协议栈架构分为控制面的协议栈架构和用户面的协议栈架构。
[0130] 图3中的A示出了UE、RN、宿主基站和为UE提供服务的移动管理模块(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图中记为MME-UE)的控制面协议栈。UE的控制面协议栈从上至下包括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RN与UE通信的控制面协议栈从上至下包括RRC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与宿主基站通信的控制面协议栈从上至下包括S1应用协议(S1Application Protocol,S1-AP)层、流控制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SCTP)层、网络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宿主基站与RN通信的控制面协议栈从上至下包括S1-AP层、SCTP层、IP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与MME-UE通信的协议栈从上至下包括S1-AP层、SCTP层、IP层、数据链路层(也可以称为L2层)和物理层(也可以称为L1层)。MME-UE的协议栈从上至下包括NAS、S1-AP层、SCTP层、IP层、L2层和L1层。R10Relay控制面有完整的协议栈,UE的RRC消息终结在RN,同时RN为UE提供S1/X2消息的proxy(代理),其中,S1接口为宿主基站和核心网(Core Net,CN)控制面实体之间的接口,X2接口可以为宿主基站和RN(或者RN和RN)之间的接口。
[0131] 图3中的B示出了UE、RN、宿主基站和为UE提供服务的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公用数据网网关(Public Data Network Gateway,PGW)(图中记为SGW-UE/PGW-UE)的用户面协议栈。UE的用户面协议栈从上至下包括IP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RN与UE通信的用户面协议栈从上至下包括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与宿主基站通信的用户面协议栈从上至下包括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协议用户面(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Tunneling Protocol-User Plane,GTP-U)层、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层、IP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宿主基站与RN通信的用户协议栈从上至下包括GTP-U层、UDP层、IP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与SGW-UE/PGW-UE通信的用户面协议栈从上至下包括GTP-U层、UDP层、IP层、L2层和L1层。SGW-UE/PGW-UE中从上至下包括IP层、GTP-U层、UDP层、IP层、L2层和L1层。R10Relay用户面也有完整的协议栈,能够为UE提供空口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传输服务,并且可以将多个UE的数据进行汇聚,通过回传链路一并转发给宿主基站。
[0132] 结合上述图3,在控制面,RN为UE生成UE相关的(UE associated)S1消息;在用户面,RN为UE封装S1接口的GTP格式的数据包。宿主基站为上述S1接口的消息或数据提供代理(proxy)服务,将上述消息或数据发送至对应的核心网节点。
[0133] 若同一个Un接口的DRB中承载有多个UE的用户面数据,可通过GTP隧道进行区分,例如:TEID。若同一个Un接口的DRB中承载有多个UE的控制面S1AP消息,可通过S1AP消息中的UE S1AP ID进行区分。若一个DRB中既承载有用户面数据又承载有S1AP消息,可以通过IP地址区分,即为用户面的GTP-U隧道和控制面的SCTP连接分配不同的IP地址。宿主基站收到RN发来的S1AP消息后,将其中IP地址替换为MME-UE的IP地址,将该消息中Un接口的UE S1AP ID替换为宿主基站/MME在S1-MME为该UE分配的ID。宿主基站收到RN发来的GTP-U数据包后,将其中的IP地址替换为SGW-UE的IP地址,将其中的上行/下行TEID替换为相应的SGW/宿主基站为该UE的演进分组系统承载(Evolved Packet System bearer,EPS-bearer)分配的上行/下行TEID。
[0134] 由于RN具备无线自回传、部署灵活等特点,能够节省传统基站置于有线回传链路时的挖沟埋线成本,其适用于5G网络及演进的通信系统的网络初期铺展。但是,R10RN仅能支持比较简单的置于场景,如单跳单宿主,不支持多跳中继网络,无法满足未来网络多样化的需求。
[0135] 为了能支持多跳中继网络,提供更好的性能,满足未来网络更加多样化的需求,需要研究支持多跳中继网络的RN。
[0136] R10Relay网络中Uu口和Un口有完整的控制面和用户面协议栈,在用户面,对于UE的上下行数据包,都需要经过RN的PDCP层的处理,增加了处理时延。5G网络中可以将UE对等的PDCP层置于宿主基站系统中,UE对等的RLC层置于RN中。这样,对于UE的数据,RN仅完成PHY、MAC、RLC层的处理即可。此时,将该RN的协议架构称为L2架构。
[0137] 上述将UE的对等RLC层置于RN,UE对等的PDCP层置于宿主基站系统的架构与上述CU-DU架构(可以参考上述如图1)类似,宿主基站系统可以视为CU,RN可以视为DU。与上述CU-DU架构不同的是,宿主基站系统与RN之间通过无线接口通信,并且在多跳中继网络中,宿主基站系统与一跳RN直接通信,宿主基站系统与跳数大于1的RN不能直接通信,需要通过位于二者之间的RN进行中转(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位置关系是指在通信连接的位置关系,而不是指地理位置关系)。因此,多跳L2Relay网络的协议栈的设计可以借鉴CU-DU的接口协议设计,例如:基于F1AP流程和信元进行RN与宿主基站系统之间的信令交互,基于F1-U的GTP-U协议栈架构进行用户数据的封装和发送。需要说明的是,RN也可以通过RN的RRC消息与宿主基站系统进行信令交互,用于管理UE的上下文、传递对UE的配置信息等,但是现有的RRC的功能和流程不支持上述RN与宿主基站之间进行UE相关信息的交互,因此需要定义新的RRC流程和信元,增加了实现多跳中继网络的标准化工作,而基于F1接口进行RN-宿主基站系统之间空口的设计可以尽量少引入新的信令流程和信元。
[0138] 对于L2架构的RN,在基于F1接口进行RN与宿主基站系统之间空口的设计的情况下,可以基于逐跳架构(Hop by Hop)或端到端架构完成数据的传输。其中,端到端架构包括RN与DU的端到端架构、RN与CU的端到端架构。
[0139] 本申请实施例以多跳中继网络1为例进行说明。多跳中继网络1包括CU、DU、RN 1、RN 2以及UE,RN 1与DU之间的接口为Un1,RN 1与RN 2之间的接口为Un2,RN 2与UE之间的接口为Uu。
[014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多跳中继网络1仅仅是对多跳中继网络的一种举例说明,并不是对多跳中继网络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跳中继网络可以包括多个RN。
[0141] 对于逐跳架构,图4中的A示出了该架构中多跳中继网络1中各个节点的控制面协议栈,图4中的B示出了该架构中多跳中继网络1中各个节点的用户面协议栈。其中,图4中的Adap.表示适配层。结合上述图3可知,图4中RN的F1AP层与图3中RN的S1-AP层类似,图4中DU和CU的F1AP层与图3中基站的S1-AP层类似。
[0142] 在图4的A中,UE的对等RRC层和PDCP层置于CU上,UE的对等RLC层置于RN 2上。
[0143] 在上行传输过程中,RN 2生成UE相关的F1AP消息,并通过Un2接口将其生成的F1AP消息发送至RN 1。特殊的,对于UE的上行RRC消息而言,RN2在通过Uu接口接收到UE的RRC消息后,将其处理到RLC层,并将RLC SDU或PDCP PDU携带在F1AP消息中发送至RN 1。RN 1通过Un2接口接收到F1AP消息后,对其接收到的F1AP消息进行处理(例如:将F1AP消息体中与UE相关的UE F1AP ID和/或TEID等替换为Un1接口上与UE对应的标识,其他内容保持不变),并将处理后的F1AP消息承载在Un 1接口上发送至DU。DU对其接收到的F1AP消息进行处理(例如:将F1AP消息体中与UE相关的UE F1AP ID和/或TEID等替换为F1接口上与UE对应的标识,其他内容保持不变),并将处理后的F1AP消息进一步承载在F1接口上发送至CU。CU对其接收到的F1AP消息进行处理(例如:提取其中的RRC消息,并进行RRC层处理。可选的,CU在进行RRC层处理之前,先进行PDCP处理)。
[0144] 在下行传输过程中,CU生成UE相关的F1AP消息,通过F1接口发送至DU。DU对其接收到的F1AP消息进行处理(例如:将F1AP消息体中与UE相关的F1接口上的UE F1APID和/或TEID等替换为Un1接口上与UE对应的标识,其他内容保持不变),并将处理后的F1AP消息承载在Un1接口上发送至RN 1。特殊的,对于UE的下行RRC消息而言,CU生成RRC消息后(即RRC PDU)(可选的,RRC消息还经过PDCP层处理),将其携带在F1AP消息中发送至DU。RN 1通过Un1接口接收到F1AP消息后,对其接收到的F1AP消息进行处理(例如:将F1AP消息体中与UE相关的Un1上的UE F1AP ID和/或TEID等替换为Un2接口上与UE对应的标识,其他内容保持不变),并将处理后的F1AP消息承载在Un2口上发送至RN2。RN2对其接收到的F1AP消息进行处理,例如:提取其中的下行RRC消息,并将提取出的下行RRC消息经过与UE对等的RLC层处理后,通过Uu口发送至UE。
[0145] 在图4的B中,UE的对等PDCP层置于CU上,UE的对等RLC层置于RN2上。
[0146] 在上行传输过程中,RN 2通过Uu接口接收到UE的数据,例如:UE DRB承载的数据,将接收到的数据处理到RLC层,并将RLC SDU/PDCP PDCU封装成GTP-U数据,通过Un2接口发送至RN 1。RN 1对其接收到的GTP-U数据进行处理(例如:将Un2接口上UE对应的TEID替换为在Un1接口上UE对应的TEID,UE的数据的内容保持不变),并将处理后的GTP-U数据承载在Un1接口上发送至DU。DU对其接收到的GTP-U数据进行处理(例如:将GTP TEID替换为在F1接口上对应的TEID,UE的数据的内容保持不变),并将处理后的GTP-U数据进一步承载在F1接口上发送至CU。CU对其接收到的GTP-U数据进行处理(例如:提取UE的数据,UE的数据可以为PDCP PDU/RLC SDU),并进行PDCP层处理。
[0147] 在下行传输过程中,CU将UE的数据(例如:DRB PDCP PDU)封装为GTP-U数据,并通过F1接口将GTP-U数据发送至DU。DU对其接收到的GTP-U数据进行处理(例如:将F1接口上UE对应的TEID替换为在Un1接口上UE对应的TEID,UE的数据的内容保持不变),并将处理后的GTP-U数据承载在Un1接口上发送至RN 1。RN 1对其接收到的GTP-U数据进行处理(例如:将Un1接口上UE对应的TEID替换为在Un2接口上UE对应的TEID,UE的数据的内容保持不变),并将处理后的GTP-U数据承载在Un2接口上发送至RN 2。RN 2对其接收到的GTP-U数据进行处理,例如:提取出其中的PDCP PDU/RLC SDU,并经过与UE对等的RLC层处理,通过Uu接口发送至UE。
[0148] 可以看出,图4示出的协议栈(控制面协议栈和用户面协议栈)中,数据传输路径中的每个节点均可以感知每个UE的信息,维护UE的上下文,对UE进行管理和数据统计,以保障UE的QoS。UE标识(例如UE F1AP ID/TEID)为每段传输通道各自维护的,例如:在Un2接口的UE标识为RN 2或RN 1分配的,在Un1接口的UE标识为RN 1或DU分配的,在F1接口的UE标识为DU或CU分配的。因此,两段传输通道的中间转发节点需要做两段UE标识的替换(可选的,其决定/维护两段UE标识的映射关系)。但是,传输路径上的每个节点均需要做F1AP消息/GTP-U数据的解析和封装,降低了UE信令/数据的转发速度。
[0149] 对于RN与DU的端到端架构,图5中的A示出了该架构中多跳中继网络1中各个节点的控制面协议栈,图5中的B示出了该架构中多跳中继网络1中各个节点的用户面协议栈。
[0150] 与上述图4示出的协议栈不同的是,图5示出的协议栈中,数据传输路径中除RN 2、DU和CU之外的其他节点在接收到其上一节点/下一节点发送的数据后,无需进行F1AP协议层/GTP-U协议层的数据处理/解析,直接转发即可。
[0151] 对于RN与CU的端到端架构,图6中的A示出了该架构中多跳中继网络1中各个节点的控制面协议栈,图6中的B示出了该架构中多跳中继网络1中各个节点的用户面协议栈。
[0152] 与上述图4和图5示出的协议栈不同的是,图6示出的协议栈中,数据传输路径中除RN 2和CU之外的其他节点在接收到其上一节点/下一节点发送的数据后,无需进行F1AP协议层/GTP-U协议层的数据处理/解析,直接转发即可。
[0153] 可以看出,与图4示出的协议栈相比,图5和图6示出的协议栈(控制面协议栈和用户面协议栈)中,部分/所有中间转发节点无需处理/解析其接收到的数据,提高了转发效率。但是,图5和图6示出的协议栈中,部分/所有中间转发节点无法感知其他RN服务的UE的信息,也无法对其他RN服务的UE进行数据统计。
[0154] 此外,上述图4、图5以及图6示出的协议栈中,各段空口上传输的F1AP消息没有进行空口加密,数据的安全性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0155] 除了上述转发速度低、无法统计UE的数据的问题之外,目前还未明确上述RN 1以及上述RN2如何识别或处理其接收到的数据的方法。
[0156]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一通信设备中的芯片)在获取到第一数据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包括第一数据以及用于表示该第一数据的类型的类型标识的第一消息。这里,第一数据可以为用户面数据(如终端的PDCP PDU)、状态报告、控制面消息以及终端的RRC消息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采用统一的消息格式传输,这样,可有效的降低多跳中继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处理具有该格式的消息的时间。
[0157] 此外,由于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包括类型标识,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通信设备在获取到第一消息后,可根据类型标识直接确定出第一数据的类型,进而采用与第一数据的类型对应的方法处理第一消息,进一步提升了多跳中继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处理效率。
[0158]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为中间转发节点、终端的服务节点、宿主基站或或宿主基站系统中的DU。当第一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时,第二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的上一跳设备或下一跳设备。当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的服务节点时,第二通信设备为终端的服务节点的上一跳设备。当第一通信设备为宿主基站或者宿主基站系统中的DU时,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
[015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适用于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是5G系统,也可以是LTE系统,还可以是其他包括至少一个RN的通信系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016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参考上述图2。图2中的宿主基站以及任一中继节点均可以为上述第一通信设备。
[0161] 为了便于理解,这里以通信系统包括2个RN为例进行说明。参见图7,该通信系统包括终端70、RN 71、RN 72以及宿主基站系统73。终端70通过Uu接口与RN 72通信,RN 72通过Un2接口与RN 71通信,RN 71通过Un1接口与宿主基站系统73通信。
[0162] 需要说明的是,图7仅仅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举例说明,并不是对该通信系统的具体限定。在实际应用中,RN 71和RN 72均可为多个终端提供服务,或者,该通信系统可以在RN 71与RN 72之间还存在至少一个RN。
[0163]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70可以是指能够与RN 72在控制面和用户面实现数据传输的手机(如图8所示的手机800)、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智能手表、上网本、可穿戴电子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该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
[0164] 如图8所示,以手机800作为上述终端举例,手机800具体可以包括:处理器801、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802、存储器803、触摸屏804、蓝牙装置805、一个或多个传感器806、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装置807、定位装置808、音频电路809、外设接口810以及电源装置811等部件。这些部件可通过一根或多根通信总线或信号线(图8中未示出)进行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硬件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手机8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0165] 下面结合图8对手机800的各个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0166] 处理器801是手机8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手机80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803内的应用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803内的数据,执行手机8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8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在本申请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801还可以包括指纹验证芯片,用于对采集到的指纹进行验证。
[0167] 射频电路802可用于在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射频电路802可以将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801处理;另外,将涉及上行的数据发送至基站。通常,射频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电路802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通用分组无线服务、码分多址、宽带码分多址、长期演进、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等。
[0168] 存储器803用于存储应用程序以及数据,处理器8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803的应用程序以及数据,执行手机800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803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以及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处理功能等);存储数据区可以存储根据使用手机800时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此外,存储器803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还可以包括非易失存储器,例如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等。存储器803可以存储各种操作系统,例如,iOS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等。上述存储器803可以是独立的,通过上述通信总线与处理器801相连接;存储器803也可以和处理器801集成在一起。
[0169] 触摸屏804具体可以包括触控板804-1和显示器804-2。
[0170] 其中,触控板804-1可采集手机800的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事件(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控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在触控板804-1上或在触控板804-1附近的操作),并将采集到的触摸信息发送至其他器件(例如处理器801)。其中,用户在触控板804-1附近的触摸事件可以称之为悬浮触控;悬浮触控可以是指,用户无需为了选择、移动或拖动目标(例如图标等)而直接接触触控板,而只需用户位于设备附近以便执行所想要的功能。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来实现触控板804-1。
[0171] 显示器(也称为显示屏)804-2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800的各种菜单。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器804-2。触控板804-1可以覆盖在显示器804-2之上,当触控板804-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事件后,传送给处理器801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801可以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器804-2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2中,触控板804-1与显示屏804-2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8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板
804-1与显示屏804-2集成而实现手机8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可以理解的是,触摸屏804是由多层的材料堆叠而成,本申请实施例实施例中只展示出了触控板(层)和显示屏(层),其他层在本申请实施例实施例中不予记载。另外,触控板804-1可以以全面板的形式配置在手机800的正面,显示屏804-2也可以以全面板的形式配置在手机800的正面,这样在手机的正面就能够实现无边框的结构。
[0172] 另外,手机800还可以具有指纹识别功能。例如,可以在手机800的背面(例如后置摄像头的下方)配置指纹识别器812,或者在手机800的正面(例如触摸屏804的下方)配置指纹识别器812。又例如,可以在触摸屏804中配置指纹采集器件812来实现指纹识别功能,即指纹采集器件812可以与触摸屏804集成在一起来实现手机800的指纹识别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该指纹采集器件812配置在触摸屏804中,可以是触摸屏804的一部分,也可以以其他方式配置在触摸屏804中。本申请实施例实施例中的指纹采集器件812的主要部件是指纹传感器,该指纹传感器可以采用任何类型的感测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光学式、电容式、压电式或超声波传感技术等。
[0173] 手机800还可以包括蓝牙装置805,用于实现手机800与其他短距离的设备(例如手机、智能手表等)之间的数据交换。本申请实施例实施例中的蓝牙装置可以是集成电路或者蓝牙芯片等。
[0174] 手机8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806,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的,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触摸屏804的显示器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手机8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器的电源。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手机800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0175] Wi-Fi装置807,用于为手机800提供遵循Wi-Fi相关标准协议的网络接入,手机800可以通过Wi-Fi装置807接入到Wi-Fi接入点,进而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Wi-Fi装置807也可以作为Wi-Fi无线接入点,可以为其他设备提供Wi-Fi网络接入。
[0176] 定位装置808,用于为手机800提供地理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该定位装置808具体可以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俄罗斯GLONASS等定位系统的接收器。定位装置808在接收到上述定位系统发送的地理位置后,将该信息发送至处理器801进行处理,或者发送至存储器803进行保存。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装置808还可以是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Assiste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AGPS)的接收器,AGPS系统通过作为辅助服务器来协助定位装置808完成测距和定位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辅助定位服务器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设备例如手机800的定位装置808(即GPS接收器)通信而提供定位协助。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装置808也可以是基于Wi-Fi接入点的定位技术。由于每一个Wi-Fi接入点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MAC地址,设备在开启Wi-Fi的情况下即可扫描并收集周围的Wi-Fi接入点的广播信号,因此可以获取到Wi-Fi接入点广播出来的MAC地址;设备将这些能够标示Wi-Fi接入点的数据(例如MAC地址)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至位置服务器,由位置服务器检索出每一个Wi-Fi接入点的地理位置,并结合Wi-Fi广播信号的强弱程度,计算出该设备的地理位置并发送到该设备的定位装置808中。
[0177] 音频电路809、扬声器813、麦克风814可提供用户与手机8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809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813,由扬声器813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麦克风814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809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802以发送至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803以便进一步处理。
[0178] 外设接口810,用于为外部的输入/输出设备(例如键盘、鼠标、外接显示器、外部存储器、用户识别模块卡等)提供各种接口。例如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与鼠标连接,通过用户识别模块卡卡槽上的金属触点与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用户识别模块卡(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进行连接。外设接口810可以被用来将上述外部的输入/输出外围设备耦接到处理器801和存储器803。
[0179]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800可通过外设接口810与设备组内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例如,通过外设接口810可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进行显示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0180] 手机8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装置811(比如电池和电源管理芯片),电池可以通过电源管理芯片与处理器80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装置811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0181] 尽管图8未示出,手机8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闪光灯、微型投影装置、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装置等,在此不再赘述。
[0182]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N的组成示意图,如图9所示,RN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1,存储器92、收发器93、总线94。
[0183] 下面结合图9对RN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0184] 处理器91是RN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91是一个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0185] 其中,处理器9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9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92内的数据,执行RN的各种功能。
[0186]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9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中所示的CPU 0和CPU 1。
[0187]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RN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9中所示的处理器91和处理器9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0188] 存储器9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92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94与处理器91相连接。存储器92也可以和处理器91集成在一起。
[0189] 其中,存储器9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软件程序,并由处理器91来控制执行。
[0190] 收发器93,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用于与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通信网络通信。收发器93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的全部或部分,以及还可选择性地包括RF处理器。RF处理器用于收发RF信号,基带处理器则用于实现由RF信号转换的基带信号或即将转换为RF信号的基带信号的处理。
[0191] 总线9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0192] 图9中示出的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RN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0193]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宿主基站系统73可以是独立的宿主基站,该宿主基站可以是无线通信的基站(Base Station,BS)或基站控制器等;也可以是由DU 730和CU 731组成。由于宿主基站系统73可能是由DU 730和CU 731组成,因此,上述图7中用虚线框表示DU 730和CU 731。
[0194] 具体的,宿主基站系统73的主要功能包括如下一个或多个功能:进行无线资源的管理、IP头的压缩及用户数据流的加密、终端附着时进行MME的选择、路由用户面数据至SGW、寻呼消息的组织和发送、广播消息的组织和发送、以移动性或调度为目的的测量及测量报告的配置等等。
[0195] 当宿主基站系统73为独立的宿主基站时,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宿主基站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LTE网络(或称为第4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fourth Generation Telecommunication,4G)系统)中,宿主基站的名称为演进的基站(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在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third Generation Telecommunication,3G)系统中,宿主基站的名称为基站(Node B);在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如5G系统)中,宿主基站的名称为gNB。随着通信技术的演进,这一名称可能会变化。此外,在其它可能的情况下,宿主基站可以是其它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
[0196] 当宿主基站系统73为独立的宿主基站时,图10示出了该宿主基站的硬件结构。如图10所示,宿主基站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1,存储器102、收发器103、总线104。
[0197]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1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10中的CPU0和CPU1。
[0198]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该该宿主基站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10中的处理器101和处理器105。
[0199] 图10中所示的各个器件的作用以及其他说明可以示例性的参见上文。
[0200] 此外,图10中示出的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宿主基站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0201] 由于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采用统一的消息格式传输,可有效的降低多跳中继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处理具有该格式的消息的时间。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个RN和宿主基站系统均具备支持生成/解析具有该同一格式的消息的功能。
[0202]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RN和宿主基站系统的协议栈中添加独立的、具有相应功能的协议层或者在现有的某一协议层(如RLC层或PDCP层)中添加相应功能,支持上述生成/解析具有该同一格式的消息的功能。其中,若宿主基站系统由DU和CU组成,则在DU的协议栈中添加独立的、具有相应功能的协议层或者在现有的某一协议层(如RLC层)中添加相应功能。
[0203] 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以在RN和宿主基站系统的协议栈中添加独立的、具有相应功能的协议层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添加的协议层可以称为接入回传一体化(Integrated Access link and Backhaul link,IAB)功能协议层,也可以用其他名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0204]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均以IAB功能协议层为例进行说明。
[0205] 结合上述图7,若宿主基站系统73为独立的宿主基站,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节点的控制面协议栈和用户面协议栈。若宿主基站系统73由DU 730和CU 731组成,图12示出了在逐跳架构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节点的控制面协议栈和用户面协议栈,图13示出了在RN 72到DU 730的端到端架构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节点的控制面协议栈和用户面协议栈。
[0206] 进一步地,若将本申请实施例中RN的PDCP层置于CU 731上,即Un接口传输不执行RN PDCP功能,则IAB功能协议层与PDCP层为两个独立的协议层。在这种场景中,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节点的控制面协议栈和用户面协议栈。
[0207] 若将本申请实施例中RN的PDCP层置于DU 730上,即Un接口传输执行RN PDCP功能,此时,IAB功能协议层可能置于PDCP层中。在这种场景中,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节点的控制面协议栈和用户面协议栈。
[0208] 结合上述描述可知,F1接口提供一个基站系统中的CU与DU交互的方法,而F1AP中定义了信令流程,用于支持F1接口的功能。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在RN与宿主基站系统/上一跳RN之间可以建立类似的接口,用于RN与宿主基站系统/上一跳RN之间的交互,该接口(可以为F1接口,或者具备类似的用于传递UE相关信息以进行UE上下文管理、UE配置等功能的其他接口)的名称不限。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将其称为F1-like接口。
[0209] 对于上述图11~图15示出的协议栈中的IAB功能协议层而言,可采用统一的消息格式传输不同类型的数据。这里,统一的消息格式是指包括类型标识和第一数据,该统一的消息格式具体可以参考后续描述。类型标识用于表示第一数据的类型。第一数据的类型包括用户面数据、状态报告、控制面消息以及终端的RRC消息中的至少一个。
[0210] 现对IAB功能协议层的功能进行详细解释。
[0211] 1、传输用户面数据
[0212] 对应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数据为用户面数据。
[0213] 可选的,用户面数据包括属于终端的DRB的PDCP PDU/RLC PDU/H-RLC PDU,该终端的用户面的数据可以为类似GTP-U格式的数据包。其中,H-RLC是指将现有RLC协议层按照功能划分为多个部分(可以称为子协议层),H-RLC为其中一个部分,负责完成ARQ等功能。
[0214] IAB功能协议层在获取到用户面数据后,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中的其中一种传输用户面的数据:
[0215] 方式一、用户面数据(属于终端的DRB的PDCP PDU RLC PDU/H-RLC PDU)承载在F1-like接口的用户面中传输。
[0216] 可选的,F1-like接口的用户面协议栈可以包括以下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GTP-U层、UDP层和IP层。
[0217] 方式二、用户面数据(属于终端的DRB的PDCP PDU RLC PDU/H-RLC PDU)直接承载在该IAB功能协议层中传输。例如:直接承载在该IAB功能协议层的PDU中。
[0218] 当第一数据为用户面数据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用户面数据归属的终端的DRB。对于上述方式一,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用户面传输层信息,该用户面传输层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TEID,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号,目标端口号。对于上述方式二,IAB功能协议层发送的第一消息则需要包括额外的终端标识和DRB标识信息等。简单的说,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TEID,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号,目标端口号,终端标识,DRB标识。
[0219] 可选的,第一消息还包括用户面数据的全局编号(Sequence Number,SN)。用户面数据的全局SN分为用户面数据在终端的DRB内的SN和用户面数据在RN的DRB内的SN。
[0220] 用户面数据在终端的DRB内的SN由宿主基站系统和终端/该终端的服务节点生成,宿主基站、中间转发节点以及该终端的服务节点进行维护,中间转发节点不更改该SN,因此称为全局SN。
[0221] 示例性的,用户面数据在终端的DRB内的SN可以为终端的PDCP SN和/或HFN,也可以为终端的RLC SN,上述两种SN由宿主基站系统(对应下行数据)和终端(对应上行数据)生成;也可以为GTP-U SN,还可以为一个新定义的SN,例如:IAB功能协议层内部的SN,简称为终端的IAB SN,上述两种SN由宿主基站系统(对应下行数据)和该终端的服务节点(对应上行数据)生成。
[0222] 用户面数据在RN的DRB内的SN为直接通过空口相连的RN和宿主基站系统之间,或者RN与RN之间维护的SN,简称为RN DRB SN。示例性的,RN DRB SN可以为RN PDCPSN(如果Un口的协议栈有RN PDCP协议层,且该IAB功能协议层在RN PDCP协议层之下,或者该IAB功能协议层与RN PDCP协议层共置于,此时在IAB功能协议层中可以识别RN PDCP SN),也可以为一个新定义的SN,例如:IAB功能协议层内部的SN,简称为RN IAB SN。
[0223] 对于终端的数据(例如:PDU Session、QoS流(其标识称为QoS flow identifier,QFI)),一般具有QoS参数要求。例如:GBR(Guranteed Bit Rate,保证比特率)、时延(latency)/端到端时延、抖动、丢包率、转发优先级和语音MOS值等。当终端的数据承载在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侧时,宿主基站系统将上述QoS参数发送至为终端服务的RN和中间节点。另外,每个RAN节点可能会对该终端的Non-GBR的业务进行限速,使其不超过AMBR(Aggregate Maximum Bit Rate,总计最大比特速率)值。因此,当终端的数据经由RAN侧的宿主基站系统以及一个或多个RN时,RAN节点不仅需要获知对应的QoS参数要求;还需要监测终端的数据,以确保能够满足对应的QoS要求,此时各个RN需要能够识别不同终端的数据(以及识别属于一个终端的不同的DRB和/或QFI)。
[0224] 对于GBR,宿主基站系统直接知会各个RN,各个RN自行保障即可。类似的,对于AMBR而言,各个RN可以自行保证。对于时延,则需要宿主基站系统和各个RN进行协商,或者宿主基站系统决定后告知各个RN,从而令各个RN保证与自身相关的Un/Uu接口的时延要求。
[0225] 2、传输状态报告
[0226] 对应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数据为状态报告。该状态报告用于指示终端、中间转发节点、终端的服务节点的DRB数据包的传输情况,这里,DRB数据包的传输情况指DRB数据包的传输状态和/或丢包情况。
[0227] 在上述图11~图15示出的协议栈中,与终端70对等的RLC层置于RN 72上,与终端70对等的PDCP层置于宿主基站系统73上,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RLC状态报告和PDCP状态报告与现有的状态报告不同。以下行为例,终端的数据(例如,在L2架构中以终端DRB为粒度)会先承载在Un接口(例如RN的DRB)上传输给为该终端服务的RN,该RN通过Uu接口将终端的数据承载在终端的DRB上发送至终端。因此,Uu接口的终端的RLC SN与Un接口的RN的RLC SN是独立编号的,因此,针对RLC SN进行反馈的状态报告仅能反馈一段Uu接口或者Un接口的RLC传输状态。终端的PDCP PDU承载在Un接口上传输时,RN可能无法获取终端的PDCP SN,因此,无法基于终端的PDCP SN反馈PDCP状态报告。例如,在上述图4、图5以及图6中,终端的PDCP PDU经过GTP-U/UDP/IP协议栈处理后,承载在Un口中传输,若该GTP-U数据包经过了IP层加密,加密方式RN 1不感知,则RN 1无法获知终端的PDCP SN,即便可以获知PDCP SN,也需要解析GTP-U数据包,引入额外的处理开销。此外,终端的PDCP PDU承载在Un口上传输时,还经过RN DRB的PDCP实体进行处理。而PDCP实体对用户面数据需要进行加密,若该加密方式是宿主基站系统与为该终端服务的RN之间协商的,中间转发节点不感知该加密方式,则中间转发节点无法解析出终端的PDCP SN。此时,可以定义一个宿主基站系统到为该终端服务的RN之间的端到端的SN,中间转发节点和为该终端服务的RN均可以基于该SN进行状态报告的反馈。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宿主基站系统到为该终端服务的RN之间的端到端的SN称为终端的全局SN,例如IAB SN。
[0228]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全局SN可能为PDCP SN(中间转发节点可以感知终端的PDCP SN),也可以为RLC SN。例如:在终端的部分RLC的功能为与宿主基站系统对等的情况下,宿主基站系统与终端之间维护对应的SN,中间转发节点不改变该SN。若该RLC功能为ARQ功能,则该全局SN为用于ARQ的RLC SN。需要说明的是,PDCP SN是指PDCP SDU/PDU对应的SN;RLC SN是指RLC SDU(或RLC SDU segment)对应的SN。
[0229] 综上,第一数据为状态报告时,该状态报告包括终端的DRB承载的用户面数据的全局SN。
[0230] 可选的,第一数据还包括用于指示终端的DRB的第五指示信息。也就是说,状态报告可以为终端的DRB的状态报告,用于提供该终端的DRB所承载的用户面数据是否被成功发送/接收的信息。对于RN而言,该状态报告可以为该RN提供服务的终端的DRB的状态报告,也可以为其它RN提供服务的终端的DRB的状态报告(此时,RN不直接与该终端通过空口相连,但为该终端的数据进行转发)。也就是说,状态报告的传输粒度为终端的DRB。
[0231] 可选的,第五指示信息可以为TEID、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号、目标端口号、终端标识以及DRB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0232] 可选的,终端的DRB的状态报告可以针对终端的一个DRB,此时,该状态报告包括与该终端对应的第五指示信息;或者,IAB功能协议层传输的状态报告可以针对终端的多个DRB,此时,该状态报告包括与该终端相关的多个第五指示信息;或者,IAB功能协议层传输的状态报告可以针对终端的所有DRB,此时,该状态报告包括用于指示终端的第六指示信息。示例性的,该第六指示信息可以为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小区标识,终端上下文标识,终端的F1接口标识,终端的F1-like接口标识,TEID,其他格式的终端标识。可选的,在IAB功能协议层传输的状态报告可以针对终端的所有DRB的情况下,状态报告还包括与该终端相关的所有第五指示信息。若状态报告不包括与该终端相关的所有第五指示信息,则该状态报告可以由多个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终端的DRB的状态报告组成。该顺序可以为协议预设规定,也可以按照DRB标识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0233] 可选的,RN生成针对其服务的终端的DRB的状态报告时,终端的DRB的状态报告可以为终端的RLC状态报告/PDCP状态报告。终端的DRB状态报告可以为IAB功能协议层生成的一个或多个终端的RLC状态报告/PDCP状态报告的组合。
[0234] 可选的,RN生成针对其服务的终端的DRB的状态报告时,或者生成针对其他RN提供服务的终端的DRB的状态报告时,终端的DRB的状态报告还包括该终端的全局SN。这样,宿主基站系统/中间转发节点可根据该全局SN确定终端的数据包的传输情况。
[0235] 具体的,终端的DRB的状态报告包括下行和/或上行数据包的状态。其中,数据包的状态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最大的成功发送/接收的全局SN(Highest Successfully Delivered Sequence Number)、一个传输空洞(指一个或SN连续的多个未成功发送/接收的数据包)的最大全局SN和最小全局SN、传输空洞序号、最大的连续成功发送/接收的全局SN、一个传输成功数据块的最大全局SN和最小全局SN、传输成功数据块序号、成功发送的全局SN、丢失的全局SN、最大的发送/接收的全局SN、终端标识、DRB标识、TEID。需要说明的是,终端的DRB的状态报告包括的具体信息不限于上述SN,例如还可以包括第一个丢失的包的全局SN以及下行下一个即将被发送的包的全局SN。但是由于它们均可通过上述终端的DRB状态报告所包括的信息推断得出,例如:第一个丢失的包的全局SN即为传输空洞中的最小全局SN,下行下一个即将被发送的包的全局SN即为下行最大的发送的全局SN+1,因此,在此不再一一罗列可能的情况。
[0236] 此外,终端的DRB的状态报告也可以是位图(bitmap)的形式,其中,每个bit对应一个SN对应的数据包是否丢失的状态。
[0237] 当中间转发节点生成其与为下一跳节点之间的链路的状态报告时,或终端的服务节点针对该终端的Uu口的传输情况生成状态报告时,上述最大的成功发送的全局SN是指生成该状态报告的节点与其下一跳节点/其服务的终端之间传输该终端的某一DRB的数据时,下一跳节点/其服务的终端成功接收的属于该终端的这一DRB的数据包中,SN最大的包对应的SN。上述最大的连续成功发送的全局SN是指生成该状态报告的节点与其下一跳节点/其服务的终端之间传输该终端的某一DRB的数据时,下一跳节点/其服务的终端成功接收的属于该终端的这一DRB的SN连续的数据包中,SN最大的包对应的SN。
[0238]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输空洞序号是指当可能有多于一个传输空洞时,需要指示不同的传输空洞时,每个传输空洞对应的序号。可选的,成功发送是指发送端收到接收端的确认(Acknowledge,ACK)反馈。可选的,丢失的数据包是指收到对端的否认(Non Acknowledge,NACK)反馈,或者没有收到对端的ACK反馈。可选的,成功接收是指接收端成功收到了发送端发送的数据。
[0239] 传输成功数据块是指大于上述最大的连续成功发送的全局SN的数据包中,成功被接收的一个或SN连续的多个数据包。
[0240] 传输成功数据块序号是指当可能有多于一个传输成功数据块时,需要指示不同的传输成功数据块时,每个传输成功数据块对应的序号。
[0241] 可选的,状态报告可以为RN的DRB的状态报告,用于提供该RN的DRB所承载的用户面数据是否正确发送/接收的信息。对于RN而言,该状态报告可以为自身的Un接口的DRB的状态报告,也可以是RN/DU针对其下一跳RN的Un接口的DRB生成的状态报告。也就是说,状态报告的传输粒度为RN的DRB。
[0242] 可选的,RN的DRB的状态报告可以针对该RN的至少一个DRB中的每个DRB所承载的至少一个终端的DRB的状态报告。此时,该RN的DRB的状态报告还包括终端标识和/或DRB标识,或者包括用于识别终端的DRB的标识(例如TEID、UE上下文context标识、或者其他格式的标识)。若该RN的DRB的状态报告不包括DRB标识,则RN的DRB的状态报告可以由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多个终端的DRB的状态报告组成。这里的排列顺序可以为协议预先规定的,也可以为按照DRB标识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0243]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每个RN的DRB均对应一个IAB功能协议层实体(entity)。或者,RN的DRB的状态报告不区分其承载的终端的DRB,通过携带RN的DRB内的SN,反馈RN的DRB的传输情况。具体的,RN的DRB的状态报告包括以下内容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最大的成功发送/接收的RN DRB SN,一个传输空洞(指一个或SN连续的多个未成功发送/接收的数据包)的最大RN DRB SN和最小RN DRB SN、传输空洞序号、最大的连续成功发送/接收的RN DRB SN、一个传输成功数据块的最大RN DRB SN和最小RN DRB SN、传输成功数据块序号、最大的发送/接收的RN DRB SN、成功发送的RN DRB SN,丢失的RN DRB SN,RN标识,DRB标识,RN DRB标识。
[0244] 可选的,RN的DRB的状态报告可以包括该RN的Un接口的所有DRB的状态报告,也可以为包括其下一跳RN的所有DRB的状态报告。此时,RN的DRB状态报告还包括RN标识和/或DRB标识,或者包括用于识别RN DRB的信息。若不携带DRB标识,则RN的DRB状态报告可以由多个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RN的DRB的状态报告组成。这里的顺序可以为协议预先规定的,也可以为按照DRB标识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0245] 可选的,若将RN视为终端,则RN也可以生成自身DRB的Un口的RLC状态报告,本申请实施例将该状态报告称为RN RLC状态报告。
[0246] RN RLC状态报告包括以下内容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最大的成功发送的RN RLC SN、成功发送的RN RLC SN、丢失的RN RLC SN、一个传输空洞的最大RN RLC SN和最小RN RLC SN、传输空洞序号、RN标识,DRB标识。
[0247] RN基于上述RN RLC状态报告在IAB功能协议层生成RN的状态报告。具体的,RN的状态报告由该RN的部分或全部RN RLC状态报告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RN上有一个IAB功能协议层实体,该RN的所有DRB均对应这个IAB功能协议层实体。可选的,RN的状态报告还包括RN标识和/或DRB标识,或者包括用于识别RN DRB的信息。若RN的状态报告未包括DRB标识,则上述状态报告可以为多个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RN RLC状态报告组成。或者,RN的状态报告仅包含一个RN DRB对应的RN RLC状态报告,此时IAB功能协议层实体可以为per RN DRB的,即一个RN DRB对应一个IAB功能协议层实体。
[0248]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状态报告可以是周期上报的,也可以是事件触发上报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0249] 其中,周期上报可以用于数据锚点(例如宿主基站系统)根据上述状态报告删除已经被成功发送的数据包。示例性的,在数据锚点内部,当与终端对等的PDCP实体(简称为终端的PDCP实体)将PDCP PDU发送给IAB功能协议层后,终端的PDCP实体将上述PDCP PDU删除,IAB功能协议层缓存下行终端的PDCP PDU,当收到的状态报告反馈终端已经正确收到该PDCP PDU后删除该PDCP PDU。此外,周期上报还可以用于数据锚点内部。示例性的,在数据锚点内部,当终端的PDCP实体将PDCP PDU通过下层发送后,终端的PDCP实体继续缓存上述PDCP PDU,数据锚点接收状态报告得知终端已经正确收到该PDCP PDU后会通知终端的PDCP实体删除该PDCP PDU。
[0250] 事件触发上报状态报告的场景中,该事件可以为:终端切换、终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RLF)、RN切换、RN发生RLF或收到polling指示(示例性的,该polling指示为IAB功能协议层生成的指示信息)。
[0251] 示例性的,终端从源节点切换到目标节点时,需要进行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数据转发。此时,若数据锚点缓存了上述需要转发的数据,则该终端的源节点可以向数据锚点反馈该终端的状态报告,或者一个或若干个终端的DRB的状态报告,用于数据锚点向目标节点转发未向该终端发送成功的数据。其中,数据锚点可以为源节点与目标节点的共同的上一跳或上n(n>1)跳RN,也可以为源节点与目标节点共同的宿主基站(例如:与终端对等的PDCP置于在宿主基站,终端没有成功收到的PDCP PDU可能还缓存在宿主基站上)。也就是说,终端切换前后,终端的数据均需要经过该数据锚点的中继传输。可选的,若数据锚点为与源节点与目标节点直接通过空口相连的上一跳RN/宿主基站,则源节点可以向数据锚点反馈该终端的RLC状态报告。其中,源节点可以为RN,目标节点可以为RN或者宿主基站。特殊的,目标节点与数据锚点是同一个节点。由于数据锚点需要将终端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发送到目标节点,以便目标节点发送给该终端,因此,数据锚点需要获知目标节点的信息,可以基于以下方式:方式一、源节点告知数据锚点,例如通过切换准备过程,源节点提前与目标节点进行协商,并将目标节点的信息告知数据锚点;方式二、目标节点告知数据锚点,例如当该终端由该目标节点接入后,目标节点通知数据锚点,从而令数据锚点将终端的数据路径由源节点切换到目标节点。
[0252] 可选的,当终端从目标节点接入后,可以发送针对自身DRB传输情况的状态报告,用于明确告知目标节点/数据锚点其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包。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终端的服务节点或中间转发节点针对该终端的DRB反馈状态报告时,其中指示的终端未成功收到的数据包可能终端已经成功收到,但是还未来得及发送确认(ACK)反馈,因此,终端可以在接入目标节点后提供更加精确的状态报告,避免发送重复数据造成的空口资源浪费。通过终端自己发送状态报告给数据锚点,可以避免数据锚点将终端已经成功收到但是还未来得及发送确认(ACK)反馈的数据包发送给目标节点;或者,若数据锚点将上述终端已经成功收到但是还未来得及发送确认(ACK)反馈的数据包发送给目标节点,通过终端自己发送状态报告给目标节点,可以避免目标节点将终端已经成功收到但是还未来得及发送确认(ACK)反馈的数据包发送给终端。
[0253] 示例性的,当终端发生RLF后,该终端在目标节点提供的小区内进行RRC连接重建立立,目标节点通知原服务节点该终端发生RLF,原服务节点可以将该终端的数据转发给目标节点。此时,若数据锚点缓存了上述需要转发的数据,则该终端的原服务节点可以向数据锚点反馈该终端的状态报告,或者若干个终端的DRB的状态报告,用于数据锚点向目标节点转发未向该终端发送成功的数据。其中,数据锚点可以为原服务节点与目标节点的共同的上一跳或上n(n>1)跳RN,也可以为原服务节点与目标节点共同的宿主基站(例如:与终端对等的PDCP置于在宿主基站,终端没有成功收到的PDCP PDU可能还缓存在宿主基站上)。也就是说,终端的RRC连接重建立前后,终端的数据均需要经过该数据锚点的中继传输。可选的,若数据锚点为与原服务节点与目标节点直接通过空口相连的上一跳RN,则原服务节点可以向数据锚点反馈该终端的RLC状态报告。其中,原服务节点可以为RN,目标节点可以为RN或者宿主基站。特殊的,目标节点与数据锚点是同一个节点。由于数据锚点需要将终端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发送到目标节点,以便目标节点发送给该终端,因此,数据锚点需要获知目标节点的信息,可以基于以下方式:方式一、原服务节点告知数据锚点,例如原服务节点提前配置目标节点给终端,并提前将目标节点的信息告知数据锚点;方式二、目标节点告知数据锚点,例如当该终端由该目标节点接入后,目标节点通知数据锚点,从而令数据锚点将终端的数据路径由原服务节点切换到目标节点。
[0254] 可选的,与终端发生切换的场景类似,当终端从目标节点接入后,可以发送针对自身DRB传输情况的状态报告,用于明确告知目标节点/数据锚点其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包。
[0255] 示例性的,RN从源节点切换到目标节点时,需要完成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数据转发。此时若数据锚点缓存了上述需要转发的数据,则该RN的源节点可以向数据锚点反馈该RN的状态报告,或者一个或若干个RN的DRB状态报告(其中承载了该RN服务的终端的数据),用于数据锚点向目标节点转发未向该RN发送成功的数据。或者,RN切换之后,部分终端的数据(所有DRB或部分DRB)不会继续通过该RN中继传输,或者部分终端不再由该RN服务,则源节点需要向数据锚点反馈这些终端的终端DRB的状态报告。其中数据锚点为源节点与目标节点的共同的上一跳或上n(n>1)跳RN,或者为源节点与目标节点共同的宿主基站(例如:与终端对等的PDCP置于在宿主基站,终端没有成功收到的PDCP PDU可能还缓存在宿主基站上)。即该RN切换前后,RN的数据(例如:包括该RN服务的终端的数据以及该RN服务的下一跳RN的数据)均需要经过该数据锚点的中继传输。若数据锚点为与源节点与目标节点直接通过空口相连的上一跳RN/宿主基站,则源节点可以向数据锚点反馈该RN的RLC状态报告。其中,源节点可以为RN,目标节点可以为RN或者宿主基站。特殊的,目标节点与数据锚点是同一个节点。由于数据锚点需要将终端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发送到目标节点,以便目标节点发送给该RN,因此,数据锚点需要获知目标节点的信息,可以基于以下方式:方式一、源节点告知数据锚点,例如通过切换准备过程,源节点提前与目标节点进行协商,并将目标节点的信息告知数据锚点;方式二、目标节点告知数据锚点,例如当该RN由该目标节点接入后,目标节点通知数据锚点,从而令数据锚点将RN的数据路径由源节点切换到目标节点。
[0256] 可选的,当RN从目标节点接入后,可以发送针对自身的数据传输情况的状态报告,用于明确告知目标节点/数据锚点其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包。这种做法的好处是,RN的服务节点或中间转发节点针对该RN的数据反馈状态报告时,其中指示的RN未成功收到的数据包可能RN已经成功收到,但是还未来得及发送确认(ACK)反馈,因此,RN可以在接入目标节点后提供更加精确的状态报告,避免发送重复数据造成的空口资源浪费。通过RN自己发送状态报告给数据锚点,可以避免数据锚点将RN已经成功收到但是还未来得及发送确认(ACK)反馈的数据包发送给目标节点;或者,若数据锚点将上述RN已经成功收到但是还未来得及发送确认(ACK)反馈的数据包发送给目标节点,通过RN自己发送状态报告给目标节点,可以避免目标节点将RN已经成功收到但是还未来得及发送确认(ACK)反馈的数据包发送给RN。
[0257] 示例性的,当RN发生RLF后,该RN在目标节点提供的小区内进行RRC连接重建立,原服务节点获知该RN发生RLF(例如:目标节点通知原服务节点该RN发生RLF),原服务节点可以将该RN的数据转发给目标节点。此时,若数据锚点缓存了上述需要转发的数据,则该RN的原服务节点可以向数据锚点反馈该RN的状态报告,或者若干个RN的DRB状态报告,用于数据锚点向目标节点转发未向该RN发送成功的数据。或者,RN RRC连接重建之后,部分终端的数据(所有DRB或部分DRB)不会继续通过该RN中继传输,或者部分终端不再由该RN服务,则源节点需要向数据锚点反馈这些终端的终端DRB的状态报告。其中数据锚点为原服务节点与目标节点的共同的上一跳或上n(n>1)跳RN,或者为原服务节点与目标节点共同的宿主基站(例如与终端对等的PDCP置于在宿主基站,终端没有成功收到的PDCP PDU可能还缓存在宿主基站上)。即该RN RRC连接重建立前后,RN的数据均需要经过该数据锚点的中继传输。若数据锚点为与原服务节点与目标节点直接通过空口相连的上一跳RN,则原服务节点可以向数据锚点反馈该RN的RLC状态报告。其中,原服务节点可以为RN,目标节点可以为RN或者宿主基站。特殊的,目标节点与数据锚点是同一个节点。由于数据锚点需要将RN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发送到目标节点,以便目标节点发送给该RN,因此,数据锚点需要获知目标节点的信息,可以基于以下方式:方式一、原服务节点告知数据锚点,例如原服务节点提前配置目标节点给RN,并提前将目标节点的信息告知数据锚点;方式二、目标节点告知数据锚点,例如当该RN由该目标节点接入后,目标节点通知数据锚点,从而令数据锚点将RN的数据路径由原服务节点切换到目标节点。
[0258] 可选的,与RN发生切换的场景类似,当RN从目标节点接入后,可以发送针对自身数据传输情况的状态报告,用于明确告知目标节点/数据锚点其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包。
[0259]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几种情况,若数据锚点不是RN上一跳节点,则RN上一跳节点需要将收到的状态报告作为发送该状态报告的节点的数据向上路由,发送至数据锚点。
[0260] 以图11所示的协议栈和图2所示的连接关系为例,UE3接入RN3,并通过RN2和RN1与宿主基站进行数据传输,RN2生成Un3口的RN3的DRB的状态报告。具体的,一种可能的方式为,RN2的与RN3对等的IAB功能协议层实体生成该状态报告,并将该状态报告发送给RN2的与RN1对等的IAB功能层实体,以便RN2通过Un2口将该状态报告发送给RN1;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为,RN2的与RN1对等的IAB功能层实体生成该状态报告,可选的,RN2的与RN3对等的IAB功能协议层实体将Un3口的数据包的发送/接收状态告知RN2的与RN1对等的IAB功能层实体。由于对于某一个终端的多个DRB在不同的Un口上可能有不同的映射方式,因此上述状态报告的路由方式可能有多种实现方式。对于IAB功能协议层实体是per RN DRB的情况,例如一个终端的DRB1和DRB2承载在Un3口的RN3的DRB1上,但是在Un2口,终端的DRB1承载在RN2的DRB1,终端的DRB2承载在RN2的DRB2,RN2在Un2口发送的状态报告应该为在RN2的DRB1中反馈终端的DRB1的传输状态,在RN2的DRB2中反馈终端的DRB2的传输状态。类似的,RN1收到上述反馈终端DRB传输情况的DRB时,应该在自身的DRB上传输承载在该RN1DRB中的终端DRB的传输状态。即,中间转发节点对状态报告进行转发时,需要对状态报告进行重组,将状态报告中包含的终端DRB状态报告按照自身RN DRB进行聚合,将承载在一个RN DRB中的终端DRB状态聚合成一个状态报告,并在该RN DRB中传输。
[0261] 3、传输控制面消息
[0262] 对应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数据为控制面消息。
[0263] 上述F1-like接口可以传输接口控制面消息,与F1AP类似的,称为F1AP-like信令流程/消息。一种可选的方式是,F1AP-like信令流程和消息与F1AP一致,或者基于F1AP基础上进行扩展。这样能够直接复用现有接口流程,减少标准化工作。
[0264] 与F1AP类似的,F1AP-like消息可以分为两类:公共消息(Common message,或者Non UE-associated)和UE相关(UE associated)消息。
[0265] 可选的,RN与宿主基站系统之间建立F1-like接口后,二者之间存在一个逻辑F1-like连接(logical F1-like connection),不同的RN与宿主基站系统之间的逻辑F1-like连接不同,不同RN的F1AP-like消息可以通过承载的逻辑F1-like连接来区分。可选的,逻辑F1-like连接可以使用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来识别:控制面传输层信息(如果有)、第二指示信息、终端在F1-like接口的标识(UE F1-like ID)、第三指示信息。其中,控制面传输层信息即为F1-like接口的传输层协议携带的信息。示例性的,若F1-like接口的传输层协议层包括IP层,则控制面传输层信息包括:宿主基站系统的IP地址和/或RN的IP地址。示例性的,若F1-like接口的传输层协议层包括SCTP层,则控制面传输层信息包括:宿主基站系统的端口号和/或RN的端口号,SCTP的流标识(Stream Identifier),SCTP的负载协议标识(Payload Protocol Identifier)等。简单的说,控制面传输层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宿主基站系统的IP地址,RN的IP地址,宿主基站系统的端口号,RN的端口号,SCTP的流标识,以及SCTP的PPI等。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与宿主基站系统建立该F1-like接口的RN。示例性的,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当RN作为UE接入时的UE标识(例如C-RNTI,S-TMSI,GUTI等),也可以为当RN作为UE接入时,上一跳RN为其分配的F1-like接口标识(例如UE F1AP ID,或者UE F1AP-like ID),还可以为当RN作为UE接入后,从UE模式转换为RN模式后的RN ID(可选的,该RN ID可以为OAM配置,或者宿主基站系统分配,或者为预配置的)。可选的,若将RN视为一个DU,则第二指示信息可能与DU标识具有相同的格式。可选的,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一个全局标识,其由RN局部标识和RN跳数组成。可选的,RN局部标识可以为该RN的上一跳节点(例如RN或者宿主基站系统中的DU)分配的。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F1-like接口,以区分不同RN的逻辑F1-like连接。
[0266] 可选的,在一个RN与宿主基站系统之间,可以为该RN服务的终端建立一个终端相关逻辑F1-like连接。可选的,该终端相关逻辑F1-like连接可以采用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来区分不同终端:用于指示终端的第四指示信息,终端的服务节点的标识。
[0267] 其中,第四指示信息可以为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F1-like接口UE ID(UE F1AP-like ID)、C-RNTI、cell ID、上下文标识(Context ID)等。进一步可选的,第四指示信息为终端标识与RN标识的组合。
[0268] 需要说明的是,若终端接入某RN提供的小区,或者终端直接与某RN通过空口相连,或者某RN为终端提供Uu口,或者某RN为终端提供空口传输的无线资源,本申请实施例将该RN称为为该终端服务的RN,该终端称为该RN服务的终端。
[0269] 4、传输终端的RRC消息
[0270] 对应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数据为终端的RRC消息。
[0271] IAB功能协议层在获取到终端的RRC消息后,发送包括该终端的RRC消息和与该RRC消息对应的类型标识的第一消息。
[0272] 可选的,UE的RRC消息可以承载于F1AP-like消息中传输,也可以直接通过IAB功能协议层传输,例如,直接承载在IAB功能协议层的PDU中。
[0273] 5、携带路由信息
[0274] 上述第一消息可以包括目标标识,该目标标识用于指示终端的服务节点。第一通信设备根据该目标标识确定控制面消息或用户面数据的目标设备,从而进行处理和/或转发。
[0275] 可选的,目标标识可以为终端的服务节点的标识或终端的服务节点的IP地址。
[0276]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消息还包括第六指示信息,该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属于该终端或第一数据与该终端相关。
[0277] 6、携带类型标识
[0278] 类型标识用于表示第一数据的类型,这样,接收到上述第一消息的设备可基于数据类型进行不同的处理。
[0279] 由上述几个功能的描述可知,IAB功能协议层可以用于传输以下数据类型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F1AP-like控制面消息(可选的,进一步可以分为公共F1AP-like控制面和UE相关的F1AP-like控制面消息),终端的RRC消息,用户面数据,Uu接口的状态报告,Un接口的状态报告。在通过IAB功能协议层传输上述数据时,可以进一步携带其对应的数据类型,用于接收端识别上述数据类型后,依据对应的功能的处理流程处理。
[0280] 7、具备压缩功能
[0281] 上述用户面数据、控制面数据、RRC消息以及状态报告均称为第一数据,IBA功能协议层在获取到第一数据后,根据第一预设压缩算法,压缩第一数据或第一数据中的子信息。其中,子信息包括IP头、SCTP公共头以及SCTP数据块中除目标信息之外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目标信息为用户数据、流标识以及PPI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包括IP头、UDP头以及GTP头中除TEID之外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0282] 当宿主基站系统与RN之间的F1-like接口的控制面协议栈包括传输层协议层时,宿主基站系统/RN生成上述包括传输协议层信息域的F1AP-like控制面消息时,对其传输协议层信息域进行压缩;当宿主基站系统/RN接收上述F1AP-like控制面消息时,对其传输协议层信息域进行解压缩。可选的,对于宿主基站系统,当其由CU和DU组成时,上述压缩/解压缩由DU进行。
[0283] 图16示出了现有的SCTP/IP包的格式,以及SCTP包中各个域的格式。对于S1、NG、F1等现有接口,其中携带了有用信息的域包括: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用于IP寻址;源端口号,目标端口号;流标识,用于区分公共消息或UE相关消息;PPI,用于指示对应的AP类型(例如:S1AP为18,NGAP为60,F1AP为62)。其中,F1AP-like消息体应该承载在图16中的User Data域中。对于除F1AP-like消息体以外的其他域,其信息均为静态的,若中间转发节点不需要获取其包括的信息,则可以将其进行压缩。特殊的,将其压缩具体包括将其压缩为零,或者称为删除/剥离上述被压缩的信息;一种可选方式为,被压缩的信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例如控制面消息)告知对端,相应的,解压缩包括恢复被压缩的信息;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为,被压缩的信息不被对端使用,则相应的,对端无需进行解压缩处理。
[0284] 可选的,对第一数据的第一子信息进行压缩。第一子信息可以为IP头(例如图16中的IPv6Header部分),或者为IP头和SCTP公共头,或者为IP头、SCTP公共头和SCTP数据块中除User Data以外的部分;或者为IP头、SCTP公共头和SCTP数据块中除User Data和流标识以外的部分;或者为IP头、SCTP公共头和SCTP数据块中除User Data、流标识和PPI以外的部分。
[0285] 可选的,上述压缩和解压缩由F1-like接口的两端节点(例如:建立该接口的宿主基站和RN)进行,中间转发节点(例如为上述F1AP-like控制面消息进行中继传输的RN)无需进行。
[0286] 可选的,上述第一预设压缩算法为预配置(例如协议规定),或由宿主基站系统/运营和管理实体(Operation and management,OAM)配置。具体的,可以由宿主基站系统通过RN的RRC消息配置给RN,也可以是在F1-like接口建立过程中配置给RN,也可以是在F1-like接口建立完成后配置给RN。
[0287] 可选的,宿主基站系统向RN发送压缩激活/去激活指示,用于指示RN开始使用/停止使用上述压缩功能。
[0288] 可选的,在传输上述被压缩过的F1AP-like控制面消息时,在数据包中携带压缩指示,用于表示该F1AP-like控制面消息经过了压缩。示例性的,上述压缩指示为1bit信息,“1”为被压缩,“0”为未压缩。
[0289] 可选的,上述压缩指示携带在IAB功能协议层包头中。
[0290] 当宿主基站系统与RN之间的F1-like接口的控制面协议栈不包括传输层协议层时,F1AP-like控制面消息的IAB功能协议层数据包携带消息标识,用于区分公共消息或UE相关消息。可选的,携带F1AP-like控制面消息的IAB功能协议层数据包携带AP类型,用于指示对应的AP类型为F1AP-like。示例性的,若F1AP-like协议层与F1AP协议层相同,当宿主基站CU-DU组成时,DU将F1接口收到的F1AP消息的传输协议层域剥离,仅保留F1AP消息体,用于在Un口传输给RN;类似的,当DU从Un口接收到RN发送的F1AP-like控制面消息时,将其作为F1接口上传输的F1AP消息体,增加传输域,用于在F1接口上传输。
[0291] 类似的,采用上述方式一传输用户面数据时,用户面数据承载在F1-like接口的用户面中传输。
[0292] 当F1-like接口用户面协议栈包括传输层协议层(例如GTP-U/UDP/IP)时,终端的PDCPPDU承载在GTP-U数据包中。宿主基站系统/RN生成上述包括传输协议层信息域的用户面数据时,对其传输协议层信息域进行压缩;当宿主基站系统/RN接收上述用户面数据时,对其传输协议层信息域进行解压缩。可选的,对于宿主基站系统,当其由CU和DU组成时,上述压缩/解压缩由DU进行。
[0293] 图19示出了现有的GTP-U数据包的格式,以及GTP-U数据报中各个域的格式。GTP-U数据报携带的有用信息的域包括: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用于IP寻址;源端口号,目标端口号;TEID用于识别一个UE的DRB。对于除UE PDCP PDU以外的其他域,其信息均为静态的,若中间转发节点不需要获取其包括的信息,则可以将其进行压缩。特殊的,将其压缩具体包括将其压缩为零,或者称为删除/剥离上述被压缩的信息;一种可选方式为,被压缩的信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例如控制面消息)告知对端,相应的,解压缩包括恢复被压缩的信息;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为,被压缩的信息不被对端使用,则相应的,对端无需进行解压缩处理。
[0294] 可选的,对第一数据的第一子信息进行压缩。第一子信息可以为IP头,或者为IP头和UDP头,或者为IP头、UDP头和GTP头中TEID以外的部分;或者为UDP头和GTP头。
[0295] 当F1-like接口用户面协议栈不包括传输层协议层时,F1AP-like用户面数据包括TEID,或者第一指示信息。示例性的,若F1-like用户面数据包携带的TEID与F1接口上的TEID相对应,即对于同一个UE的DRB,其在F1-like接口传输和在F1接口传输时,使用相同的TEID。可选的,当宿主基站系统由CU-DU组成时,DU将F1接口收到的GTP-U数据包的传输协议层域剥离,仅保留TEID和UE的PDCP PDU,用于在Un口传输给RN;类似的,当DU从Un口接收到RN发送的F1AP-like用户面数据包时,将其作为F1接口上传输的F1-U数据包,增加传输域,用于在F1接口上传输。
[0296] 8、提供空口安全保护
[0297] IAB功能协议层为传输的第一数据(例如可以为控制面消息、用户面数据、状态报告)提供完整性保护和/或加密。
[0298] 对于IAB功能协议层传输的终端的RRC消息和用户面的数据而言,下行经由宿主基站系统内与终端对等的PDCP层进行安全保护,上行,经过终端的PDCP层进行安全保护,因此无需进一步安全保护。但是,对于F1AP-like控制面消息,由于其携带了RN和宿主基站系统的配置信息(例如小区配置信息等),以及终端相关的配置信息(例如终端的QoS信息等),为了防止被窃取或篡改,需要进行安全保护。因此,可以由IAB功能协议层对F1AP-like控制面消息进行安全保护。可选的,也可以对其他数据类型进行安全保护。
[0299] 具体的,安全保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加密和/或完整性保护,即发送端的IAB功能协议层对需要进行安全保护的数据进行加密和/或完整性保护,接收端的IAB功能协议层对上述数据进行解密和或完整性校验。其中,发送端和接收端需要使用一样的加密/完整性保护的秘钥和算法,加密和完整性保护的秘钥和算法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0300] 需要说明的是,当IAB功能协议层置于在RN PDCP协议层中,则上述安全保护功能可以使用RN PDCP的安全保护功能,即使用RN PDCP的加密秘钥和算法,以及完整性保护秘钥和算法,对需要进行安全保护的数据进行安全保护。
[0301] 结合上述描述,对于上述图12、图14以及图15示出的协议栈而言,图17示出了其第一消息的格式。对于上述图13示出的协议栈而言,图18示出了其第一消息的格式。
[0302] 对于图14示出的协议栈而言,IAB功能协议层与PDCP层是独立的协议层。特殊的,该IAB功能协议层作为RN RLC层的一部分,例如:作为RN RLC层的子层。此时,IAB功能协议层的数据承载在RN RLC PDU中,例如:作为RLC PDU的内容部分。为了使得RN在读取RLC PDU时能够识别出承载了IAB功能协议层数据的RN RLC PDU,进而按照IAB功能协议层的数据格式解析,在上述RN RLC PDU中添加IAB功能协议层数据指示(例如1比特(bit)指示位),用于指示该RN RLC PDU中包含IAB功能协议层数据。可选的,该IAB功能协议层数据指示可以包含于RLC头中。图20中的A示出了现有的RLC层的数据包的格式,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融合了IAB功能的RLC层的数据包的格式。图20中的Oct表示字节。
[0303] 类似的,对于图15示出的协议栈而言,IAB功能协议层可以置于PDCP层中。若IAB功能协议层为RN PDCP层的一部分,例如:作为RN PDCP层的子层。此时,IAB功能协议层的数据承载在RN PDCP PDU中,例如:作为PDCP PDU的内容部分。为了使得RN在读取PDCP PDU是能够识别出承载了IAB功能协议层数据的RN PDCP PDU,进而按照IAB功能协议层的数据格式解析,因此,在上述RN PDCP PDU中添加IAB功能协议层数据指示(例如:1bit指示位),用于指示该RN PDCP PDU中包含IAB功能协议层数据。可选的,该IAB功能协议层数据指示可以包含于PDCP头中。图21中的A示出了现有的PDCP层的数据包的格式,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融合了IAB功能的PDCP层的数据包的格式。图21中的MAC-1为完整性保护校验位。
[0304] 从上面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在RN和宿主基站系统的协议栈中添加了IAB功能协议层,IAB功能协议层能够实现上述1~8的功能。为了使得RN和宿主基站系统能够实现上述1~8的功能,需对RN和宿主基站系统的IAB功能协议层进行初始配置。
[0305] 现对RN和宿主基站系统的IAB功能协议层的初始配置进行描述。
[0306] 图22示出了RN 1接入网络的场景中,配置IAB功能协议层的流程。
[0307] 下述流程中的宿主基站系统可以为独立的宿主基站,也可以由CU和DU组成。若宿主基站系统为独立的宿主基站,则图22中CU与DU之间的交互均为宿主基站系统的内部交互。需要说明的是,宿主基站系统是否进行了CU-DU的切分对RN 1的处理没有影响。具体的,在RN 1向宿主基站系统发送某一消息时,若宿主基站系统由CU和DU组成,则DU通过空口(例如Un1口)接收RN 1发送的消息,进一步,可能需要将该消息发送给CU。在RN 1接收宿主基站系统发送的某一消息时,若宿主基站系统由CU和DU组成,则RN 1接收到的消息可能是DU生成并通过空口发送给RN 1的,或者是CU生成,并通过F1接口发送给DU,再由DU处理后通过空口发送给RN 1的。
[0308] 如图22所示,该配置方法包括:
[0309] S2200(可选的)、若宿主基站系统由CU和DU组成的情况下,DU与CU之间建立F1接口,并通过该F1接口指示各自是否具备支持IAB功能协议层的功能。
[0310] 若宿主基站系统由CU和DU组成,则会存在该步骤。
[0311] 具体的,对于DU而言,该DU通过F1AP消息向CU指示其具备支持IAB功能协议层的功能。可选的,该F1AP消息包括用于指示DU具有IAB功能协议层的信息。
[0312] CU与DU类似,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0313] S2201(可选的)、宿主基站系统生成与RN接入网络相关的第一配置信息,并发送该第一配置信息。
[0314] 具体的,若宿主基站系统由CU和DU组成,CU和DU均能为RN提供服务,例如DU支持IAB功能协议层的功能,且CU和DU组成的宿主基站系统能将RN的控制面信令和用户面数据路由到为RN服务的核心网节点,则确定该宿主基站系统能够为RN提供服务,宿主基站系统生成第一配置信息。
[0315] 可选的,该第一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用于指示RN的接入控制参数,也可以包括与RN专用的无线资源配置相关的信息(例如:随机接入资源,PUCCH,用于测量的信号的配置,测量上报配置等)。
[0316] 在生成第一配置信息后,宿主基站系统(例如DU)通过空口广播上述第一配置信息。
[0317] 示例性的,第一配置信息为系统消息。
[0318] S2202、RN 1向宿主基站系统发送消息1,以请求接入网络。
[0319] 具体的,RN 1可以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并发送消息1以请求建立RRC连接(具体包含新建、恢复和重建的场景)。
[0320] 消息1可以包括RRC建立请求(RRC Connection Request)消息、RRC连接恢复请求(RRC Connection Resume Request)消息或RRC连接重建立请求(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Request)消息。
[0321] 可选的,在上述随机接入过程,RN 1还可以发送RN指示,以便于宿主基站系统识别出请求建立RRC连接的不是普通的终端,而是一个RN。该RN指示可以包含在MAC数据包中,用于DU解读;或者,RN 1使用RN专用的随机接入资源接入,从而DU可以识别出发起随机接入的不是普通的终端,而是一个RN。
[0322] S2203(可选的)、在宿主基站系统由CU和DU组成的情况下,DU通过F1接口,向CU发送消息1包括的RRC消息。
[0323] 可选的,若DU在随机接入过程识别发起接入的设备为RN,而非普通终端,则判断是否允许该RN接入。若DU确定不允许RN 1接入,则通过F1接口向CU发送通知消息,用于通知CU拒绝RN 1的接入,从而使得CU向RN 1发送用于指示拒绝接入的RRC消息。可选的,DU通知CU拒绝RN 1的接入可采用显示指示,也可隐式指示。
[0324] 若DU未判断是否允许RN 1的接入,在接收到消息1后将该消息1中RN 1的RRC消息通过F1接口转发给CU。
[0325] S2204、宿主基站系统向RN 1发送消息2。
[0326] 其中,消息2用于指示是否允许RN 1接入。
[0327] 可选的,消息2可以包括RRC连接建立(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RRC连接恢复(RRC Connection Resume)消息、RRC重建(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消息、RRC连接拒绝(RRC Connection Reject)消息、RRC连接恢复拒绝(RRC Connection Resume Reject)消息或RRC重建拒绝(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Reject)消息。
[0328] 若宿主基站系统由CU和DU组成,则CU接收到DU发送的消息1中的RRC消息后,确定请求接入设备的为RN,进而判断是否允许该RN 1接入,从而生成指示允许或拒绝该RN 1接入的消息2,并通过DU向RN 1发送消息2。
[0329] 若CU确定允许RN 1接入,则CU生成的消息2用于指示允许RN 1接入。此时,消息2可以包括RRC连接建立(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RRC连接恢复(RRC Connection Resume)消息或RRC重建(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消息。
[0330] 若CU确定拒绝RN 1的接入,则CU生成用于指示拒绝RN 1接入的消息2。此时,该消息2可以包括RRC连接拒绝(RRC Connection Reject)消息、RRC连接恢复拒绝(RRC Connection Resume Reject)消息或RRC重建拒绝(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Reject)消息。
[0331] 可选的,在CU生成消息2之前,还可以接收DU发送的通知消息,用于指示CU拒绝该RN 1的接入,从而CU生成用于指示拒绝RN 1接入的消息2。
[0332] S2205、若消息2用于指示允许RN 1接入,则RN 1向宿主基站系统发送消息3。
[0333] 消息3用于指示RRC建立完成。
[0334] 消息3可以包括RRC连接建立完成(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RRC连接恢复完成(RRC Connection Resume Complete)消息或RRC重建完成(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Complete)消息。
[0335] 可选的,消息3还包括RN 1的标识。
[0336]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消息3仅仅是用于说明某一消息,与现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essage 3不同。
[0337] S2206(可选的)、在宿主基站系统由CU和DU组成的情况下,DU通过F1接口向CU转发消息3中的RRC消息。
[0338] S2207、宿主基站系统向RN 1发送包括第二配置信息的消息4,用于指示RN 1根据第二配置信息配置与宿主基站系统对等的IAB功能协议层。
[0339] 第二配置信息包括安全配置信息和压缩配置信息。
[0340] 可选的,消息4还包含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中继模式(relay mode)激活指示,RB列表,RB的PHY/MAC/RLC配置,小区组配置(cellgroupconfig)RB的PDCP配置,DRB的QoS信息。示例性的,一种可能的情况是,RB的PHY/MAC/RLC配置包含于cellgroupconfig中,cellgroupconfig还包括接入小区的公共配置。
[0341] 可选的,消息4可以为RRC连接重配置(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也可以为RRC重配置(RRC Reconfiguration)消息。
[0342] 在宿主基站系统由CU和DU组成的情况下,CU在接收到上述消息3中的RRC消息之后,通过F1接口向DU发送包括第三配置信息的消息5,第三配置信息用于指示DU完成与RN 1之间对等的IAB功能协议层的配置。
[0343] 示例性的,上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锚秘钥(anchor key)、控制面秘钥、用户面秘钥、加密算法、完整性保护算法、秘钥衍生信息(例如跳数、counter)、压缩激活指示、压缩为零指示、压缩域指示、压缩算法。
[0344] 可选的,消息5可以为F1AP消息,例如:终端的上下文建立请求(UE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或者终端的上下文修改请求(UE context 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
[0345] 消息5还包括:RN1的RB列表以及DRB对应的QoS信息。
[0346] 其中,RB列表包括RB标识。可选的,DRB对应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DRB标识、该DRB的QoS参数以及承载在该DRB的QoS flow的QoS参数。
[0347] 可选的,DU通过F1接口向CU发送包括第四配置信息的消息6,该消息6用于向CU指示RN 1的IAB功能协议层的配置参数,使得CU生成对应的配置消息(例如RRC消息),该配置消息用于向RN 1发送。
[0348] 其中,第四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锚秘钥(anchor key)、控制面秘钥、用户面秘钥、加密算法、完整性保护算法、秘钥衍生信息(例如跳数、counter)、压缩激活指示、压缩为零指示、压缩域指示、压缩算法。
[0349] 可选的,消息6还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RN1的RB列表、RB的PHY/MAC/RLC配置,以及小区组配置(cellgroupconfig)。
[0350] 通过上述CU与DU之间发送消息5和/或消息6可以实现以下三种配置RN 1中IAB功能协议层的配置参数的方式:
[0351] 方式一、CU确定DU中IAB功能协议层的配置信息,并通过消息5向DU发送该配置信息,此时,上述的第二配置信息即为上述第三配置信息;
[0352] 方式二、DU确定该DU中IAB功能协议层的配置信息,并通过消息6向CU发送该配置信息,以便于CU生成对应的RRC消息,用于指示RN 1进行相应配置,此时,上述第二配置信息即为上述第四配置信息;
[0353] 方式三、CU确定DU中IAB功能协议层的第一子配置信息(即上述第三配置信息),并通过消息5向DU发送该第一子配置信息;和/或DU确定第二子配置信息(即上述第四配置信息),并通过消息6向CU发送第二子配置信息;宿主基站系统(可以为CU,或者为DU)基于第一子配置信息和第二子配置信息获得上述第二配置信息。
[0354] 可选的,第一子配置信息可以为锚秘钥、秘钥衍生信息以及是否进行压缩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子配置信息可以为加密算法、完整性保护算法以及压缩算法中的至少一个。
[0355] 对于方式一和方式三,CU需要获取RN 1的能力信息(例如:是否支持的加密算法/完整性保护算法/压缩算法)。对于方式二和方式三,DU需要获取RN 1的能力信息。
[0356] 可选的,上述能力信息可以由RN 1通过RRC消息发送至CU,也可以由核心网通过核心网与基站之间的接口(例如NG接口)发送至CU。CU在获取到RN 1的能力信息后,通过F1接口向DU发送RN 1的能力信息。
[0357] S2208、RN 1根据第二配置信息配置RN 1的IAB功能协议层。
[0358] 可选的,RN 1向宿主基站系统发送消息7,用于请求建立F1-like接口。
[0359] 在宿主基站系统由CU和DU组成的情况下,RN 1根据第二配置信息配置RN 1的IAB功能协议层的方法为:
[0360]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消息7为RRC消息。在这种情况下,DU并不解析该消息7,而是将该消息7通过F1接口发送至CU。CU在接收到消息7后,为RN 1的F1-like接口建立对应的F1接口,以及通知DU为该F1-like接口建立与RN 1之间Uu口的传输通道。
[0361]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消息7为IAB功能协议层/MAC层/RLC层/PHY层消息。在这种情况下,DU解析该消息7,从而为该F1-like接口建立与RN 1之间Uu口的传输通道。
[0362] 可选的,DU为该F1-like接口建立与RN 1之间Uu口的传输通道包括分配用于传输F1-like接口消息的无线资源,例如SRB,DRB,RLC-bearer等。
[0363] 可选的,DU请求CU为该F1-like接口建立对应的F1接口。这种情况下,CU为该F1-like接口建立对应的F1接口包括CU将该RN 1视为一个DU,在CU与DU之间为RN 1建立一个F1接口,DU负责将该F1接口上的消息转发给CU或RN 1。
[0364] 可选的,F1-like接口建立完成后,RN 1开启基站模式,这样,RN 1即可发送系统消息或接收其他节点的随机接入请求(Random Access Preamble)消息。
[0365] 此时该网络中各个节点的IAB功能协议层的配置结束。
[0366]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RRC消息为LTE定义的RRC消息,本申请也适用于其他系统中定义的与上述RRC消息名称不同但功能相同或类似的消息。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步骤也可以分别使用。具体的,S2200-S2201为可选的,本方案的实施不依赖于上述两个步骤;S2202-S2206用于进行宿主基站系统对RN的准入判决,尤其是当宿主基站系统由CU-DU组成时,可能需要CU和DU联合对RN进行准入判决;S2207-S2208用于宿主基站对RN1进行IAB功能的配置,尤其是当宿主基站系统由CU和DU组成时,上述配置需要由CU和DU联合进行,此外,还需要进行DU处与RN1对等的IAB功能层的配置。因此,S2202-S2206与S2207-S2208可以作为两个独立的过程进行应用。
[0367] 结合上述图22,图23示出了在节点2(终端或RN 2)通过RN 1接入网络的场景中,配置IAB功能协议层的流程。
[0368] 如图23所示,该配置方法包括:
[0369] S2300、在接收到RN 1发送的系统消息后,节点2向RN 1发送消息1。
[0370] S2300可以参考上述S2202,此处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0371] S2301、RN 1向宿主基站系统发送消息1中的RRC消息。
[0372] 可选的,RN 1将消息1中的RRC消息承载在IAB功能协议层消息中发送至宿主基站系统。
[0373] 可选的,RN 1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确定出发起接入的设备为RN,而非普通终端,则判断是否允许该节点2接入,若RN 1确定不允许节点2接入,则通过F1-like接口向宿主基站系统发送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拒绝节点2的接入,进而使得宿主基站系统向节点2发送用于指示拒绝接入的RRC消息。
[0374] 可选的,RN 1通知宿主基站系统拒绝节点2的接入可以采用显示指示或隐式指示。
[0375] S2302(可选的)、在宿主基站系统由CU和DU组成的情况下,DU通过F1接口向CU发送其接收到的RRC消息。
[0376] S2302可以参考上述S2203的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0377] S2303、宿主基站系统向节点2发送消息8。
[0378] 其中,消息8用于指示是否允许节点2接入。
[0379] 可选的,消息8可以包括RRC连接建立(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RRC连接恢复(RRC Connection Resume)消息、RRC重建(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消息、RRC连接拒绝(RRC Connection Reject)消息、RRC连接恢复拒绝(RRC Connection Resume Reject)消息或RRC重建拒绝(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Reject)消息。
[0380] 若宿主基站系统由CU和DU组成,则CU接收到DU发送的RRC消息后,确定请求接入设备是否为RN,进而判断是否允许节点2接入,从而生成指示允许或拒绝该节点2接入的消息8,并通过DU和RN 2向节点2发送消息8。
[0381] 具体的,CU通过F1接口向DU发送消息8中的RRC消息,DU向RN 1转发消息8中的RRC消息,RN 1向节点2发送消息8中的RRC消息。
[0382] 若CU确定允许节点2接入,则CU生成的消息8用于指示允许节点2接入。此时,消息8可以包括RRC连接建立(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RRC连接恢复(RRC Connection Resume)消息或RRC重建(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消息。
[0383] 若CU确定拒绝节点2的接入,则CU生成用于指示拒绝节点2接入的消息8。此时,该消息8可以包括RRC连接拒绝(RRC Connection Reject)消息、RRC连接恢复拒绝(RRC Connection Resume Reject)消息或RRC重建拒绝(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Reject)消息。
[0384] S2304、若消息8用于指示允许节点2接入,则节点2向RN 1/宿主基站系统发送消息9。
[0385] 消息9用于指示RRC建立完成。
[0386] 消息9可以包括RRC连接建立完成(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RRC连接恢复完成(RRC Connection Resume Complete)消息或RRC重建完成(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Complete)消息。
[0387] 可选的,若节点2为RN 2则消息9还包括RN的标识,用于指示发送该消息的设备为RN,并非普通终端。
[0388] 若节点2向RN 1发送消息9,则RN 1向宿主基站系统发送消息9中的RRC消息。RN 1向宿主基站系统发送消息9中的RRC消息的过程可以参考上述S2205,此处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0389] S2305(可选的)、在宿主基站系统由CU和DU组成的情况下,DU通过F1接口向CU转发消息9中的RRC消息。
[0390] S2306、宿主基站系统向RN 1发送包括第五配置信息和/或第六配置信息的消息10,用于指示RN 1根据第五配置信息和/或第六配置信息进行配置。
[0391] 可选的,在宿主基站系统由CU和DU组成的情况下,若节点2为RN 2,CU在接收到上述消息9中的RRC消息之后,通过F1接口向DU发送第七配置信息,该第七配置信息用于指示DU进行与节点2对应的IAB功能协议层的配置。
[0392] 示例性的,上述第七配置信息包含与节点2相关的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安全配置信息、压缩配置信息,能力信息。其中,CU获取节点2的能力信息的方式与获取RN 1的能力信息的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393] 可选的,在宿主基站系统由CU和DU组成的情况下,若节点2为RN 2,CU在接收到上述消息9中的RRC消息之后,CU通过F1接口向DU发送第五配置信息,该第五配置信息用于指示RN 1进行与节点2对应的IAB功能协议层的配置。
[0394] 示例性的,上述第五配置信息包含与节点2相关的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安全配置信息、压缩配置信息,能力信息。
[0395] 上述第五配置信息和第七配置信息可以包含在不同的消息中,例如第五配置信息包含在消息11中,第七配置信息包含在消息12中。
[0396] 可选的,上述消息11可能包含于消息12中。这样,第五配置信息与第七配置信息相同,或者第五配置信息为第七配置信息的子集。此时,消息12可以仅包含第七配置信息。
[0397] 可选的,在宿主基站系统由CU和DU组成的情况下,CU还可以向DU发送第八配置信息,该第八配置信息用于向DU指示节点2的QoS信息,便于DU根据承载在RN 1的DRB中的节点2的数据的QoS要求,对RN 1的DRB的PHY/MAC/RLC配置进行调整和更新,从而触发CU发RRC重配置消息给RN 1进行重配。
[0398]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方式下,CU确定节点2的数据如何映射到RN 1的DRB中,并将节点2的数据的QoS要求(例如:DRB的QoS参数或者QoS flow的QoS参数)发送至DU,便于DU决定是否需要更新承载节点2的数据的RN1的DRB的PHY/MAC/RLC配置。
[0399] 第八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节点2的RB列表、节点2的DRB对应的QoS信息、节点2的DRB与RN 1的DRB的对应关系、节点2的QoS flow列表、节点2的QoS flow对应的QoS信息、节点2的QoS flow与RN 1的DRB的对应关系。其中,QoS flow列表包含QoS flow标识(简称QFI)和/或节点2的DRB标识。
[0400] 可选的,CU还可以向DU发送第六配置信息,用于向RN 1指示节点2的QoS信息。
[0401] 第六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节点2的RB列表、节点2的DRB对应的QoS信息。
[0402] 可选的,第六配置信息可以包含在上述消息11/消息12中。
[0403] 特殊的,第六配置信息是第八配置信息的子集,此时,CU发送第八配置信息给DU,DU基于该第八配置信息生成第六配置信息。上述消息11/消息12可以为F1AP消息,也可以为UE上下文设置请求(UE context setuprequest)或UE上下文修改请求(UE context 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
[0404] 可选的,若消息12包含第七配置信息和/或第八配置信息,消息11包含第五配置信息和/或第六配置信息,则消息12包含的UE/RN F1AP ID用于确定RN 1,能够用于指示DU进行与RN 1之间的空口的配置;消息11包含的UE/RN F1AP ID用于确定节点2,能够用于指示DU进行与节点2对应的空口的配置,和/或将配置信息转发给RN 1,用于RN 1进行与节点2之间的空口的配置。
[0405] 需要说明的是,第六配置信息和第八配置信息均包含节点2的数据的QoS信息,二者可能不完全相同。示例性的,对于时延相关的参数,若节点2的RAN侧的时延要求为A,则基站系统(例如CU和/或DU)可以进一步将其分解为承载在RN 1DRB中传输时需要满足的时延要求B和承载在UE DRB中传输是需要满足的时延要求C,并将上述时延要求B包含在第七配置信息中,将时延要求C包含在第八配置信息中。
[0406]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节点2是终端,则CU无需发送第五配置信息和第七配置信息给DU。若节点2是RN,且IAB功能协议层是逐跳的,则DU无需进行与节点2对应的IAB功能协议层的配置,RN 1需要进行与节点2对应的IAB功能协议层的配置,即CU无需发送第七配置信息,但是需要发送第五配置信息。如果IAB功能协议层是端到端的,即CU发送至节点2的IAB功能协议层消息时,RN 1无需对上述消息进行处理(例如,安全保护/加密),因此,CU无需发送第五配置信息给RN 1。
[0407] 可选的,DU基于消息11获取上述第五配置信息和/或第六配置信息,生成消息10;或者,DU接收消息12,并处理消息12(例如:将F1接口的UE/RN F1AP ID更换为F1-like接口上指示节点2的标识,对消息12中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压缩,对消息12中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安全保护,即根据加密算法和/或完整性保护算法对消息12中的全部或部分信息)。
[0408] S2307(可选的)、若网络架构为逐跳架构,且节点2为RN 2,则RN 1根据消息10进行与节点2对等的IAB功能协议层的配置,并向宿主基站系统发送包括第九配置信息的消息13,用于指示宿主基站系统与节点2相关的配置参数,便于宿主基站系统生成对应的配置消息(例如RRC消息)并发送至RN 1。
[0409] 第九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安全配置信息、压缩配置信息,节点2的RB列表以及RB对应的PHY/MAC/RLC配置。
[0410] 消息13可以为F1AP-like消息,也可以为与UE上下文建立响应(UE context setup response)或UE上下文修改响应(UE context modification response)类似功能的消息。
[0411] S2308、在宿主基站系统由CU和DU组成的情况下,DU向CU发送包括第十配置信息的消息14,指示CU与节点2相关的配置参数,用于CU生成对应的配置消息(例如RRC消息)并发送至节点2。
[0412] 第十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安全配置信息、压缩配置信息,节点2的RB列表以及RB对应的PHY/MAC/RLC配置。
[0413] 可选的,DU发送第十一配置信息给CU,其中,第十一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RN1的RB列表以及RB对应的PHY/MAC/RLC配置,用于指示CU生成发送至RN 1的重配至消息,更改RN1的RB的配置。
[0414] 可选的,第十一配置信息可以包含于消息13或消息14中。
[0415] 消息13/消息14可以为F1AP消息,也可以为UE上下文建立响应(UE context setup response)消息或UE上下文修改响应(UE context modification response)消息。此时,消息13中的UE/RN F1AP ID用于确定节点2,用于指示CU与节点2相关的配置信息,消息14中的UE/RN F1AP ID用于确定RN 1,用于指示CU与RN 1相关的配置信息。
[0416] 当节点2为RN时,需要为节点2配置IAB功能协议层,对于其中的安全配置和/或压缩配置可以由CU确定(适用端到端架构,且CU为集中决策锚点),或者DU决定(适用端到端架构),或者CU与DU协商决定,或者由RN 1确定(适用于逐跳架构),或者由CU与RN 1协商决定,或者DU与RN 1协商决定,或者CU、DU与RN 1共同协商决定。
[0417] 在协商决定的几种方式中,秘钥可以由CU或DU决定,算法可以由RN 1决定。通过上述CU、DU与RN 1之间发送消息10、消息11、消息12、消息13、消息14可以实现上述安全配置和/或压缩配置方式。
[0418]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先执行S2306-S2308的过程中,发送具体配置信息的先后顺序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按照上述步骤中描述的先后顺序执行,或者DU先发送第十一配置信息给CU后在发送第五配置信息/第六配置信息给RN 1,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0419] S2309、宿主基站系统向RN 1发送消息15。
[0420] 该消息15包含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与节点2对应的IAB功能协议层的配置(例如安全配置信息,压缩配置信息),RN 1的RB列表,RB的PHY/MAC/RLC配置,RB的PDCP配置,DRB的QoS信息。
[0421] 该消息15可以包括RRC连接重配置(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或RRC重配置(RRC Reconfiguration)消息。
[0422] 可选的,RN 1收到上述消息后,应用新配置,并回复配置完成的响应消息。
[0423] S2310、宿主基站系统向节点2发送消息16。
[0424] 该消息16包含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IAB功能协议层的配置(如果节点2为RN,则该信元出现,否则不出现)、RN mode激活指示(如果节点2为RN,则该信元出现,否则不出现)、节点2的RB列表、RB的PHY/MAC/RLC配置、RB的PDCP配置、DRB的QoS信息。
[0425] 该消息16可以为RRC连接重配置(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或RRC重配置(RRCReconfiguration)消息。
[0426] 可选的,节点2收到上述消息后,应用新配置,并回复配置完成的响应消息。
[0427]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先执行S2309,后执行S2310,也可以先执行S2310,后执行S2309,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0428] S2311(可选的)、若节点2为RN 2,则节点2向RN 1发送消息17,用于请求建立F1-like接口。
[0429] 若消息17为RRC消息,RN 1并不解析该消息17,而是将该消息17通过F1-like接口发送至宿主基站系统。宿主基站系统收到后与图22所示实施例中对消息7的处理类似,即DU通过F1接口发送至CU,CU收到消息17后,为该F1-like接口建立对应的F1接口,以及令DU为该F1-like接口建立与RN 1之间Uu口的传输通道。
[0430] 若消息17为IAB功能协议层/MAC层/RLC层/PHY消息,RN 1解析该消息17,从而为该F1-like接口建立与节点2之间Uu口的传输通道,可选的,DU请求CU为该F1-like接口建立对应的F1接口。可选的,DU为该F1-like接口建立与RN 1之间Uu口的传输通道包括,分配用于传输F1-like接口消息的无线资源,例如SRB,DRB,RLC-bearer等。可选的,CU为该F1-like接口建立对应的F1接口包括CU将该RN1视为一个DU,在CU与DU之间为RN1建立一个F1接口,DU负责将该F1接口上的消息转发给CU或RN 1。
[0431] 进一步地,在F1-like接口建立完成后,节点2开启基站模式,这样,节点2即可发送系统消息或接收其他节点的随机接入请求(Random Access Preamble)消息。
[0432] 此时,该网络中各个节点的IAB功能协议层的配置结束。
[0433]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步骤也可以分别使用。具体的,S2300-S2305用于进行宿主基站系统/RN1对RN的接入进行准入控制,尤其是当宿主基站系统由CU-DU组成时,可能需要CU和DU联合对节点2进行准入判决;S2306-S2311用于宿主基站对节点2进行配置,尤其是当宿主基站系统由CU和DU组成且节点2为RN时,上述配置需要由CU和DU联合进行,此外,还需要进行DU处和/或RN1处的与节点2对等的IAB功能层的配置。因此,S2300-S2305与S2306-S2311可以作为两个独立的过程进行应用。
[0434] 进一步地,结合上述图23,图24示出了上述节点2为RN 2,终端通过RN 2、RN 1接入网络的场景中,配置IAB功能协议层的流程。
[0435] 如图24所示,该配置方法包括:
[0436] S2400、终端通过RN 2和RN 1与宿主基站系统建立RRC连接。
[0437] 具体的,终端向RN 2发送消息3,RN 2将消息3中包含的RRC消息发送给RN 1,RN 1将上述RRC消息发给宿主基站系统。
[0438] S2401(可选的)、在宿主基站系统由CU和DU组成的情况下,CU向DU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用于向DU通知UE相关的QoS信息,便于DU根据终端的QoS要求更新RN 1DRB的PHY/MAC/RLC配置。
[0439] DU根据承载在RN 1的DRB中的终端的数据的QoS要求,对RN 1的DRB的PHY/MAC/RLC配置进行调整和更新,从而触发CU发RRC重配至消息给RN 1进行重配。
[0440]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种方式下,由CU确定终端的数据如何映射入RN 1的DRB中,并将终端的数据的QoS要求(例如,DRB的QoS参数,或者QoS flow的QoS参数)发送至DU,便于DU确定是否需要更新承载上述终端的数据的RN 1的DRB的PHY/MAC/RLC配置。
[0441] 第一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终端的RB列表、终端的DRB对应的QoS信息、终端的DRB与RN 1的DRB的对应关系、终端的QoS flow列表、终端的QoS flow对应的QoS信息、终端的QoS flow与RN 1的DRB的对应关系。
[0442] 可选的,CU通过F1接口向DU发送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RN 1终端的QoS信息,便于RN 1根据终端的QoS要求更新RN 2DRB的PHY/MAC/RLC配置。RN 1根据承载在RN 2的DRB中的终端的数据的QoS要求,对RN 2的DRB的PHY/MAC/RLC配置进行调整和更新,从而触发CU发RRC重配至消息给RN 2进行重配。
[0443]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种方式下,由CU确定终端的数据如何映射入RN 2的DRB中,并将终端的数据的QoS要求(例如DRB的QoS参数,或者QoS flow的QoS参数)发送至DU,令DU转发给RN 1,由RN 1确定是否需要更新承载上述终端的数据的RN 2的DRB的PHY/MAC/RLC配置。
[0444] 第二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终端的RB列表、终端的DRB对应的QoS信息、终端的DRB与RN 2的DRB的对应关系、终端的QoS flow列表、终端的QoS flow对应的QoS信息、终端的QoS flow与RN 2的DRB的对应关系。
[0445] 可选的,CU通过F1接口向DU发送第三配置信息,用于指示RN 2终端的QoS信息,便于RN 2根据终端的QoS要求提供UE DRB的PHY/MAC/RLC配置参数,便于CU将上述配置参数通过RRC重配至消息发送至UE。
[0446]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种方式下,由CU确定终端的数据如何映射至终端的DRB中,并将终端的数据的QoS要求(例如DRB的QoS参数,或者QoS flow的QoS参数)发送至DU,令DU转发给RN 1,进一步由RN 1转发给RN 2,由RN 2确定是否需要更新承载上述终端的数据的RN 2的DRB的PHY/MAC/RLC配置。
[0447] 第三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终端的RB列表,终端的DRB对应的QoS信息、终端的QoS flow列表、终端的QoS flow对应的QoS信息。
[0448] 这里,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三配置信息可以分别包含与第一消息、第二消息和第三消息中。
[0449]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消息、第二消息和第三消息可以为F1AP消息,其中的UE/RN F1AP ID可以分别用于确定RN 1,RN 2和终端,用于DU确定解析第一消息,并基于其中的第一配置信息进行RN 1DRB配置的更新。DU在确定出第二消息的内容为RN 2相关,则将其转发给RN 1处理。同理,DU在确定出第三消息的内容为UE相关,则将其转发给RN 1,便于RN 1转发给RN 2进行处理。
[0450] 可选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三配置信息可以位于第一消息中,DU收到第一消息后,应用第一配置信息,将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三配置信息发送至RN 1。
[0451] 特殊的,第二配置信息和/或第三配置信息可以为第一配置信息的子集,DU基于第一配置信息获得第二配置信息和/或第三配置信息。示例性的,第一消息/第二消息/第三消息可以为UE上下文建立请求(UE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或UE上下文修改请求(UE context 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
[045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三配置信息中均包含终端的数据的QoS要求,三者可能不完全相同。示例性的,对于时延相关的参数,若终端的RAN侧的时延要求为A,则宿主基站系统(例如CU和/或DU)可以进一步将其分解为承载在RN 1DRB中传输时需要满足的时延要求B、承载在RN 2DRB中传输是需要满足的时延要求C和承载在UEDRB中传输是需要满足的时延要求D,并将上述时延要求B包含在第一配置信息中,将时延要求C包含在第二配置信息中,将时延要求D包含在第三配置消息中。
[0453] S2402、宿主基站系统向RN 1发送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三配置信息,以便于RN 1解析第二配置信息,确定是否更改RN 2DRB的配置。若需要更改RN 2DRB的配置,则RN 1与宿主基站系统通信,便于宿主基站系统通过RN 1将新配置发送至RN 2。
[0454] 可选的,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三配置信息可以分别包含于第四消息和第五消息中。示例性的,第四消息和第五消息可以为F1AP-like消息,其中携带的UE/RN ID分别用于识别RN 2、UE,可以令RN 1得知第二配置信息为与RN 2相关的配置,从而进行解析和处理,令RN 
1得知第三配置信息是与UE相关的,需要转发给RN 2处理。
[0455] 可选的,上述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三配置信息可以包含于第四消息中,RN 1从第四消息中获取第三配置信息,并发送至RN 2。特殊的,第三配置信息包含于第二配置信息中,RN 1通过第二配置信息获取第三配置信息。
[0456] S2403、RN 1将第三配置信息发送至RN 2,RN 2基于第三配置信息确定终端的DRB的PHY/MAC/RLC配置参数。
[0457] 可选的,第三配置信息包含于一个F1AP-like消息中,其中携带的UE ID用于识别UE,可以领RN 2得知第三配置信息为与自己服务的UE相关的,进行解析和处理。
[0458] S2404、RN 2发送第四配置信息至RN 1,其中包含终端的RB列表以及RB对应的PHY/MAC/RLC配置。
[0459] 示例性的,第四配置信息可以包含在类似于UE上下文建立响应(UE Context setup response)或UE上下文修改响应(UE context modification response)消息的F1AP-like消息中。
[0460] S2405、RN 1将RN 2发送的第四配置信息发送至宿主基站系统。
[0461] 可选的,RN 1还向宿主基站系统发送第五配置信息,其中携带RN 2的RB列表以及RB对应的PHY/MAC/RLC配置,用于令宿主基站系统通过RN 1将更新后的RB配置发送至RN2。
[0462] 可选的,上述第四配置信息和第五配置信息可以包含与不同的消息中,例如:第六消息和第七消息。示例性的,第六消息和第七消息可以为F1AP-like消息,其中携带的UE/RN ID用于确定UE和RN 2,用于宿主基站系统得知上述两种配置信息分别发送至终端和RN 2。
[0463] 上述第四配置信息和第五配置信息也可以包含在相同的消息中,例如第六消息。示例性的,第六消息/第七消息可以为F1AP-like消息,进一步的,可以为与UE上下文建立响应(UE Context setup response)或UE上下文修改响应(UE context modification response)消息类似的F1AP-like消息。
[0464] S2406(可选的)、在宿主基站系统由CU和DU组成的情况下,DU将第四配置信息和/或第五配置信息发送至CU。
[0465] 可选的,DU向CU发送第六配置信息,其中携带RN 1的RB列表以及RB对应的PHY/MAC/RLC配置,用于令CU将更新后的RB配置发送至RN 1。
[0466] 可选的,上述第四配置信息、第五配置信息以及第六配置信息可以包含与不同的消息中,例如第八消息、第九消息和第十消息中。示例性的,第八消息、第九消息和第十消息可以为F1AP消息,其中携带的UE/RN F1AP ID用于确定UE、RN 2和RN 1,用于宿主基站系统得知上述配置信息分别发送至UE、RN 2和RN 1。
[0467] 上述第四配置信息、第五配置信息以及第六配置信息也可以包含在相同的消息中,例如第八消息。示例性的,第八消息、第九消息和第十消息可以为与UE上下文建立响应(UE Context setup response)或UE上下文修改响应(UE context modification response)消息类似的F1AP-like消息。
[0468] S2407、宿主基站系统基于第四配置信息,向终端发送第十一消息。
[0469] 第十一消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终端的RB列表、RB的PHY/MAC/RLC配置、RB的PDCP配置、DRB的QoS信息。示例性的,该第十一消息为RRC消息,进一步的可以为RRC连接重配置(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或RRC重配置(RRC Reconfiguration)消息。
[0470] 可选的,终端收到上述消息后,应用新配置,并回复配置完成的响应消息。
[0471] 上述第十一消息需要宿主基站系统发送至RN 1,由RN 1发送至RN 2,再由RN 2发送至终端,该过程与宿主基站系统向终端发送RRC消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472] 类似的,终端回复的响应消息也需要由RN 2接收后发送至RN 1,由RN 1发送至宿主基站系统,在此不再赘述。
[0473] S2408(可选的)、当RN 2的RB的配置需要更新的时,宿主基站系统基于第五配置信息,向RN 2发送第十二消息。
[0474] 第十二消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RN 2的RB列表、RB的PHY/MAC/RLC配置、RB的PDCP配置、DRB的QoS信息。
[0475] 示例性的,该第十二消息为RRC消息,进一步的可以为RRC连接重配置(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或RRC重配置(RRC Reconfiguration)消息。
[0476] 可选的,RN 2收到上述消息后,应用新配置,并回复配置完成的响应消息。上述第十二消息需要宿主基站系统发送至RN 1,由RN 1发送至RN 2,该过程与宿主基站系统向RN 2发送RRC消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477] 类似的,RN 2回复的响应消息也需要由RN 1接收到后发送至宿主基站系统,在此不再赘述。
[0478] S2409(可选的)、当RN 1的RB的配置需要更新时,宿主基站系统基于第七配置信息,向RN 1发送第十三消息。
[0479] 第十三消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RN 1的RB列表、RB的PHY/MAC/RLC配置、RB的PDCP配置、DRB的QoS信息。示例性的,该第十三消息为RRC消息,进一步的可以为RRC连接重配置(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或RRC重配置(RRC Reconfiguration)消息。
[0480] 可选的,RN 1收到上述消息后,应用新配置,并回复配置完成的响应消息。
[0481] 在宿主基站系统由CU和DU组成的情况下,上述第十三消息需要宿主基站系统的CU发送至DU,由DU发送至RN 1,该过程与宿主基站系统向RN 1发送RRC消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482] 类似的,RN 1回复的响应消息也需要由DU接收到后发送至CU,在此不再赘述。
[0483]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S2407、S2408以及S2409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另外,对于S2400-S2406步骤中具体配置信息的发送顺序,本申请也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按照上述步骤中描写的顺序执行。或者,DU先发送第六配置信息给CU,再发送第二配置信息/第三配置信息给RN1;RN1先发送第五配置信息给DU,再发送第三配置信息给RN2。
[0484] 上述RN 1与图7中的RN 71等效,RN 2与图7中的RN 72等效。
[0485] 在各个节点的IAB功能协议层配置好之后,通信系统中的各个节点即可基于各自的IAB功能协议层传输数据。
[0486] 现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描述。
[0487] 具体的,结合图7示出的通信系统,如图2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0488] S250、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数据。
[0489] S251、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包括类型标识与第一数据的第一消息。
[0490] 这里,第一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终端的服务节点、宿主基站或者宿主基站系统中的DU。
[0491] 当第一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时,第二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的上一跳设备或下一跳设备。例如,第一通信设备为RN 71,则第二通信设备为RN 72或DU 730。
[0492] 当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的服务节点时,第二通信设备为终端的服务节点的上一跳设备。例如:第一通信设备为RN 72,第二通信设备为RN 71。
[0493] 当第一通信设备为宿主基站或者DU时,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
[0494] 第一数据的类型为用户面数据、状态报告、控制面消息以及终端的RRC消息。
[0495] 结合上述描述可知,若第一数据为用户面数据,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以及用户面数据的全局SN。
[0496] 若第一数据为状态报告,第一数据包括终端的DRB承载的用户面数据的全局SN,第一数据用于指示第三通信设备的DRB数据包的传输情况,第三通信设备为终端、中间转发节点或终端的服务节点。
[0497] 若第一数据为控制面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接口的传输层协议层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终端在第一接口的标识以及第三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这里,第一接口为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逻辑通信接口,即上述F1-like接口。逻辑通信接口与物理接口相反,物理接口可以指空口,如Un接口。第一接口的传输层协议层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的IP地址、第二通信设备的IP地址、宿主基站或DU的IP地址、第一通信设备的端口号、第二通信设备的端口号、宿主基站或DU的端口号、SCTP的流标识以及SCTP的PPI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设备,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接口;或者,第一消息包括第四指示信息和终端的服务节点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
[0498] 结合上述IAB功能协议层的功能描述可知,当第一数据为状态报告时,第一数据还包括于指示终端的DRB的第五指示信息。若上述第三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或终端的服务节点,则第一数据具体包括第三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DRB中的每个DRB承载的第五指示信息。
[0499] 不论第一数据的类似是上述哪一种,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消息还包括目标标识和用于指示终端的第六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目标标识用于指示终端的服务节点。
[0500] 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以及第六指示信息可参考上述描述,这里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0501] 具体的,当第一数据为控制面消息、且第一消息包括终端在第一接口的标识或第四指示信息时,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数据的方法为: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包括第二数据的第二消息,该第二数据包括第七指示信息,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或终端的DRB;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二数据,并将第七指示信息替换为终端在第一接口的标识或第四指示信息,生成第一数据。第一通信设备在生成第一数据后,生成第一消息,并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可以看出,这一过程,第一通信设备实质上是将第七指示信息替换为第一接口的标识或第四指示信息。
[0502]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的服务节点时,上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数据的方法适用于上行传输过程。当第一通信设备为宿主基站或宿主基站系统中的DU时,上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数据的方法适用于下行传输过程。当第一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时,上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数据的方法既适用于上行传输过程,也适用于下行传输过程。
[0503] 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在获取到第一数据之后,还根据第一预设压缩算法,压缩第一数据或第一数据中的子信息。这样,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包括压缩后的第一数据的第一消息。
[0504] 其中,子信息包括IP头、SCTP公共头以及SCTP数据块中除目标信息之外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目标信息为数据、流标识以及PPI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子信息包括IP头、UDP头以及GTP头中除TEID之外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0505]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的服务节点时,上述压缩方法适用于上行传输过程。当第一通信设备为宿主基站或宿主基站系统中的DU时,上述压缩方法适用于下行传输过程。当第一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时,上述压缩方法既适用于上行传输过程,也适用于下行传输过程。
[0506] 若第一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则该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数据的方法为: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四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第二数据;第一通信设备从第三消息中获取第二数据,并根据第二预设压缩算法,解压缩第二数据,得到第一数据。其中,若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上一跳设备,第四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若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第四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上一跳设备。
[0507] 若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的服务节点,则该第一通信设备还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包括第三数据;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三预设压缩算法,解压缩第三数据,并向终端发送解压后的第三数据。
[0508] 若第一通信设备为DU,则该第一通信设备还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五消息,该第五消息包括第四数据;该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四预设压缩算法,解压缩第四数据,并向宿主基站系统中的CU发送解压后的第四数据。
[0509] 若第一通信设备为DU,则该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数据的方法为:该第一通信设备接收CU发送的包括第五数据的第六消息;该第一通信设备从第六消息中获取第五数据,并根据第五预设压缩算法,解压缩第五数据,得到第一数据。
[0510] 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在获取到第一数据之后,还根据第一预设秘钥和第一预设目标算法,处理第一数据,并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包括处理后的第一数据的第一消息。
[0511] 第一预设目标算法包括预设加密算法和第一预设完整性保护算法中的至少一种。因此,上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根据第一预设秘钥和第一预设目标算法,处理第一数据的过程实质上为对第一数据进行安全保护。
[0512]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的服务节点时,上述安全保护的方法适用于上行传输过程。当第一通信设备为宿主基站或宿主基站系统中的DU时,上述安全保护方法适用于下行传输过程。当第一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时,上述安全保护方法既适用于上行传输过程,也适用于下行传输过程。
[0513] 当第一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时,该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数据的方法为:接收第五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七消息,该第七消息包括第六数据;获取第六数据,并根据第二预设秘钥和第二预设目标算法,处理第六数据,得到第一数据。
[0514] 第二预设目标算法包括第一预设解密算法和第二预设完整性保护算法中的至少一种。
[0515] 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上一跳设备,第五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若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跳设备,第五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上一跳设备。
[0516] 若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的服务节点,则该第一通信设备还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八消息,第八消息包括第七数据;该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七数据,并根据第三预设秘钥和第三预设目标算法,处理第七数据;该第一通信设备向终端发送处理后的第七数据。
[0517] 第三预设目标算法包括第二预设解密算法和第三预设完整性保护算法中的至少一种。
[0518] 若第一通信设备为DU,则该第一通信设备还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九消息,第九消息包括第八数据;该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八数据,并根据第四预设秘钥和第四预设目标算法,处理第八数据;该第一通信设备向宿主基站系统的CU发送处理后的第八数据。
[0519] 其中,第四预设目标算法包括第三预设解密算法和第四预设完整性保护算法中的至少一种。
[0520] 对于图7示出的通信系统,图25所描述的实施例描述了中间转发点在上行/下行数据传输过程中传输数据的方法,也描述了终端的服务节点在上行/下行数据传输过程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还描述了宿主基站系统在下行数据传输过程中传输数据的方法。
[0521] 现在对宿主基站在上行数据传输过程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
[0522] 具体的,结合图7示出的通信系统,如图2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0523] S260、宿主基站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包括第一数据以及类型标识的第一消息。
[0524] 类型标识用于表示第一数据的类型,第一数据的类型包括用户面数据、状态报告、控制面消息以及终端的RRC消息中的至少一个。
[0525] S261、宿主基站根据类型标识,确定第一数据的类型。
[0526] S262、宿主基站根据第一数据的类型,处理第一数据。
[0527]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消息与上述第一消息相同,此处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0528] 若第一数据为状态报告,宿主基站处理第一数据的方法为:该宿主基站根据第一数据,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指示的未被成功接收的第二通信设备的DRB数据包。
[0529] 可选的,在S262之前,宿主基站还接收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第六指示信息,该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通过第三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指示的未被成功接收的第二通信设备的DRB数据包。这样,宿主基站处理第一数据的方法为:该宿主基站根据第一数据,通过第三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指示的未被成功接收的第二通信设备的DRB数据包。
[0530] 综上所述,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采用统一的消息格式传输,这样,可有效的降低多跳中继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处理具有该格式的消息的时间。
[053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300,该数据传输装置300为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一通信设备中的芯片。第一通信设备为中间转发节点、终端的服务节点、宿主基站或者宿主基站系统中的DU。该数据传输装置300用于执行以上数据传输方法中的第一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步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300可以包括相应步骤所对应的模块。
[0532]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数据传输装置300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0533]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27示出数据传输装置30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7所示,数据传输装置300包括获取单元30、发送单元31、接收单元32、替换单元33、压缩单元34、解压缩单元35、安全保护单元36、安全处理单元37。获取单元30用于支持该数据传输装置300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S250,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发送单元31用于支持该数据传输装置300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S251,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接收单元32用于支持该数据传输装置300执行“接收包括第二数据的第二消息”,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替换单元33用于支持该数据传输装置300执行“将第七指示信息替换为终端在第一接口的标识或第四指示信息”,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压缩单元34用于支持该数据传输装置300执行“根据第一预设压缩算法,压缩第一数据中的子信息”,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解压缩单元35用于支持该数据传输装置300执行“用于根据第二预设压缩算法,解压缩第二数据”,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安全保护单元36用于支持该数据传输装置300执行“根据第一预设秘钥和第一预设目标算法,处理第一数据”,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安全处理单元37用于支持该数据传输装置300执行“根据第三预设秘钥和第三预设目标算法,处理获取到的第七数据”,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300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模块,例如数据传输装置3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存储单元可以用于存储该数据传输装置300的程序代码。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534] 当数据传输装置300为终端的服务节点或中间转发节点时,上述获取单元30、替换单元33、压缩单元34、解压缩单元35、安全保护单元36以及安全处理单元37可以是图9中的处理器91,发送单元31和接收单元32可以是图9中的收发器93,存储单元可以是图9中的存储器92。
[0535] 当数据传输装置300为宿主基站时,上述获取单元30、替换单元33、压缩单元34、解压缩单元35、安全保护单元36以及安全处理单元37可以是图10中的处理器101,发送单元31和接收单元32可以是图10中的收发器103,存储单元可以是图10中的存储器102。
[0536] 当数据传输装置300运行时,该数据传输装置300执行如图25所示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第一通信设备的步骤。
[0537]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在数据传输装置300上运行时,该数据传输装置300执行如图25所示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第一通信设备的步骤。
[0538]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该计算机执行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数据传输装置300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数据传输装置300实施执行图25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第一通信设备的步骤。
[053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400,该数据传输装置400可以为宿主基站或所述宿主基站中的芯片。该数据传输装置400用于执行以上数据传输方法中的宿主基站所执行的步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400可以包括相应步骤所对应的模块。
[0540]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数据传输装置400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0541]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28示出了本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40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8所示,数据传输装置400包括接收单元40和处理单元41。接收单元40用于指示数据传输装置400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S260,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处理单元41用于支持该数据传输装置400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S261和S262,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400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模块,例如数据传输装置4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存储单元可以用于存储该数据传输装置4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0542] 上述处理单元41可以是图10中的处理器101,接收单元40可以是图10中的收发器103,存储单元可以是图10中的存储器102。
[0543]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一个或多个程序代码,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当数据传输装置400中的处理器在执行该程序代码时,该数据传输装置400执行如图26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
[0544]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该计算机执行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数据传输装置400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数据传输装置400实施执行图26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宿主基站的步骤。
[0545]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的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出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终端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0546]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0547]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0548]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549]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0550]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551]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