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胶囊的制造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80075001.4

文献号 : CN11003603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三代亚沙美山崎大辅

申请人 : 花王株式会社

摘要 :

一种具有核部和壳部的核壳型结构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该核部含有一种以上的功能性化合物。该制造方法包括:工序(1):将一种以上的功能性化合物、水溶性单体(单体(A))、具有两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交联性单体(单体(B))、油溶性聚合引发剂、有机链转移剂和水混合得到单体乳化液的工序;工序(2):加热在工序(1)中得到的单体乳化液,使上述单体聚合,得到微胶囊的工序。其中,上述有机链转移剂的ClogP值为3以下。

权利要求 :

1.一种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为制造具有核部和壳部的核壳型结构的微胶囊的方法,所述核部含有一种以上的功能性化合物,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工序(1):将一种以上的功能性化合物、作为单体(A)的水溶性单体、作为单体(B)的具有两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交联性单体、油溶性聚合引发剂、有机链转移剂和水混合,得到单体乳化液的工序;

工序(2):加热在工序(1)中得到的单体乳化液,使所述单体聚合,得到微胶囊的工序,其中,所述有机链转移剂的ClogP值为3以下,所述有机链转移剂为选自2‑巯基乙磺酸、硫代苹果酸、1‑硫代甘油、N‑乙酰半胱氨酸、巯基乙醇、巯基乙酸、巯基丙醇、3‑巯基丙酸、1,8‑二巯基‑3,6‑二氧杂辛烷、乙硫醇、2‑甲基‑2‑丙硫醇、1‑丁硫醇和苯硫酚中的至少一种,单体(A)的ClogP值为1.0以下,相对于所使用的单体总量100质量%,单体(A)的使用量为25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所述单体(B)为1种二醇化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的二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使用的单体总量100质量%,单体(A)的使用量为30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使用的单体总量100质量份,有机链转移剂的使用量为0.05质量份以上且10质量份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使用的单体总量100质量份,有机链转移剂的使用量为0.1质量份以上且5质量份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单体(A)的使用量100质量份,有机链转移剂的使用量为0.5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单体(A)的使用量100质量份,有机链转移剂的使用量为0.5质量份以上且5质量份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使用的单体总量100质量%,单体(B)的使用量为10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使用的单体总量100质量%,单体(B)的使用量为2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单体(A)具有羧基。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单体(A)具有烯属双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烯属双键的结构为(甲基)丙烯酰基结构、乙烯基结构或烯丙基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A)为选自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富马酸、马来酸、衣康酸、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和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A)为选自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富马酸、马来酸和衣康酸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B)为选自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1,10‑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工序(1)中还使用除单体(A)和单体(B)以外的单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除单体(A)和单体(B)以外的单体为选自ClogP值大于1.0的(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类、烯烃类、卤代乙烯类、乙烯基酯类、乙烯基醚类、和N‑乙烯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卤代乙烯类包括偏二卤乙烯。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除单体(A)和单体(B)以外的单体为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丙酯中的至少一种。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使用的单体总量100质量%,除单体(A)和单体(B)以外的单体的使用量为1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油溶性聚合引发剂为偶氮系引发剂或过氧化物系引发剂。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油溶性聚合引发剂为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二甲基‑2,

2'‑偶氮双(2‑甲基丙酸酯)、过氧化月桂酰、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辛酰、邻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氢异丙苯、叔丁基过氧化氢或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

2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工序(1)中使用的功能性化合物为选自香料、香料前体、油剂、抗氧化剂、冷感剂、染料、色素、有机硅、溶剂和油溶性聚合物中的一种以上。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得到的微胶囊的中位径为0.1μm以上且50μm以下。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得到的微胶囊的中位径为1μm以上且40μm以下。

2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序(1)包括以下工序(1‑1)~(1‑3):工序(1‑1):将一种以上的功能性化合物、作为单体(A)的水溶性单体、作为单体(B)的具有两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交联性单体和油溶性聚合引发剂混合,得到油性溶液的工序;

工序(1‑2):将ClogP值为3以下的有机链转移剂、乳化剂和水混合,得到水性溶液的工序;

工序(1‑3):将在工序(1‑1)中得到的油性溶液与在工序(1‑2)中得到的水性溶液混合并乳化,得到单体乳化液的工序。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工序(1‑3)中,油性溶液和水性溶液的混合比率,以所得到的单体乳化液中的油性溶液的浓度计,为5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

说明书 :

微胶囊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微胶囊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进行了通过将香料、药用成分等包封在微胶囊中并将其混合在产品中来维持其效果的尝试。特别地就纤维处理制品、化妆品、洗涤剂等而言,对衣服和身体赋予香味是
其重要的性能之一,要求香味持续性高的制品。
[0003]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了通过乳化聚合法合成微胶囊的研究。
[0004] 日本特表2011‑515203号公报(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微胶囊,其作为一种含有芳香物质或香料的微胶囊,与现有技术相比,微胶囊的机械稳定性和壳对于核中存在的芳香
物质或香料的保持力得到改善,且该芳香物质或香料被选择使得其可以得到保持力和释放
力。该微胶囊含有核(a)和壳(b),其中,核(a)含有芳香物质或香料;壳b)通过聚合一种以上
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的C1‑C24烷基酯和至少两种不同的双官能性或多官能性单体而得
到。
[0005] 此外,在日本特表2010‑506988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微胶囊,其特征在于,其作为具有小粒径和优异耐久性的微胶囊,含有胶囊核、胶囊壁、以及设置在上述胶
囊壁的外表面上的平均分子量在500g/mol~1千万g/mol的范围的高分子电解质,其中,上
述胶囊壁由相对于所有单体的总质量,10~100质量%的一种以上的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
酸的C1~C24‑烷基酯(单体I)、0~80质量%的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双官能性或多官能性
单体(单体II)和0~90质量%的其他单体(单体III)构成,上述微胶囊的平均颗粒粒径为
1.5~2.5μm,上述颗粒中的90%的粒径≤4μm。
[0006] 在日本特表2015‑506815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微胶囊,其中,微胶囊被分散在液体介质中,例如,在非食用性的消费产品、洗涤产品、个人护理产品或化妆品中
使用的情况下,作为可以减少储存期间核中包含的物质的泄漏的微胶囊,其平均粒径为7.5
~50微米,含有核以及包封该核的聚合物壳,其中上述核含有包含可乳化香料的核材料,上
述聚合物壳以聚合形式包含单体混合物,该单体混合物包含单体(I)和单体(II),上述单体
(I)在上述混合物中的存在的量为单体(I)和(II)总重量的30重量%~80重量%,上述单体
(II)在上述混合物中的存在量为单体(I)和(II)总重量的20重量%~70重量%。
[0007]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6/0108340号说明书(专利文献4)记载了一种微胶囊的形成方法,作为具有改善的物理性质和控制释放的微胶囊的形成方法,其中,壳壁由油相的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壁形成组合物和水相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壁形成组合物形成,
油相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壁形成组合物包含特定单体,低聚物和/或预聚物的组合,水
相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壁形成组合物包含至少一种水溶性或水分散性(甲基)丙烯酸
酯单体和/或低聚物,壳壁通过壁形成用组合物在油相和水相界面同时或顺序聚合而形成。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核部和壳部的核壳型结构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该核部含有一种以上的功能性化合物。该制造方法包括,工序(1):将一种以上的功能性化合物、水溶性
单体(单体(A))、具有两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交联性单体(单体(B))、油溶性聚合引发
剂、有机链转移剂和水混合得到单体乳化液的工序;工序(2):加热在工序(1)中得到的单体
乳化液,使上述单体聚合,得到微胶囊的工序。其中,上述有机链转移剂的ClogP值为3以下。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由于微胶囊本身是非常微小的颗粒并且微胶囊的壳(下文中也称为“壳”)也非常薄,因此发生核成分在壳中的溶解或通过壳中存在的微孔由扩散、渗透作用而核成分泄漏
到外部环境。在通过专利文献1~4的方法得到的微胶囊中,或者由于壳的致密性或强度不
足,香料等功能性化合物的内包稳定性仍然不足。
[0010] 作为深入研究的结果,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在制造微胶囊时使用特定的有机链转移剂并具有源自特定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壳来解决。
[0011]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核部和壳部的核壳型结构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上述核部含有一种以上的功能性化合物,该制造方法包括:
[0012] 工序(1):将一种以上的功能性化合物、水溶性单体(单体(A))、具有两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交联性单体(单体(B))、油溶性聚合引发剂、有机链转移剂和水混合得到单
体乳化液的工序;
[0013] 工序(2):加热工序(1)中得到的单体乳化液,使上述单体聚合,得到微胶囊的工序,
[0014] 其中,上述有机链转移剂的ClogP值为3以下。
[0015] 根据本发明,可以制造香料等功能性化合物的内包稳定性优异的微胶囊。
[0016] 在下文中,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
酯”、“(甲基)丙烯酰基”是指“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
[0017] 在本说明书中,可以任意采用被认为是优选的规定,更优选优选情况的组合。
[0018]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微胶囊的香料等功能性化合物的内包稳定性优异的原因尚不清楚,但认为如下。
[0019] 在本发明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中,使用水溶性单体(单体(A))和ClogP值为3以下的有机链转移剂。可以认为,在制造内包香料等功能性化合物的核壳型结构的胶囊时,亲水
性高的水溶性单体(单体(A))既分布在油相也分布在水相中,ClogP值为3以下的有机链转
移剂容易存在于水相中或油相和水相的界面附近。随着聚合在油相中进行,生成具有交联
结构的聚合物,该交联结构源自水溶性单体(单体(A))和具有两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
交联性单体(单体(B)),由于存在高亲水性官能团(优选羧基)而该聚合物移动到油‑水界
面。聚合物链在油相的最外层露出,有机链转移剂在油水界面附近有效地反应,过度的聚合
物生长被抑制。可以认为,其结果是通过壳体的交联结构的均匀性的增加而提高外壳的致
密性,由于内包物的泄漏被抑制,所以提高了香料等功能性化合物的内包稳定性。
[0020] [微胶囊的制造方法]
[0021] 本发明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是制造具有核部和壳部的核壳型结构的微胶囊的方法,该壳部含有一种以上的功能性化合物。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工序(1)和(2)。
[0022] 工序(1):将一种以上的功能性化合物、水溶性单体(单体(A))、具有两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交联性单体(单体(B))、油溶性聚合引发剂、ClogP值为3以下的有机链转移
剂和水混合得到单体乳化液的工序;
[0023] 工序(2):加热在工序(1)中得到的单体乳化液,使上述单体聚合,得到微胶囊的工序。
[0024] (工序(1))
[0025] 工序(1)是将一种以上的功能性化合物、水溶性单体(单体(A))、具有两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交联性单体(单体(B))、油溶性聚合引发剂、ClogP值为3以下的有机链转移
剂和水混合得到单体乳化液的工序。
[0026] 工序(1)中得到单体乳化液的工序可以在室温下或加热进行。另外,功能性化合物、单体、油溶性聚合引发剂和有机链转移剂的添加顺序没有限制。
[0027] 工序(1)优选包括以下工序(1‑1)~(1‑3)。
[0028] 工序(1‑1):将一种以上功能性化合物、水溶性单体(单体(A))、具有两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交联性单体(单体(B))和油溶性聚合引发剂混合,得到油性溶液的工序;
[0029] 工序(1‑2):将ClogP值为3以下的有机链转移剂、乳化剂和水混合,得到水性溶液的工序;
[0030] 工序(1‑3):将工序(1‑1)中得到的油性溶液与工序(1‑2)中得到的水性溶液混合并乳化,得到单体乳化液的工序。
[0031] 在下文中,工序(1)将分为工序(1‑1)~(1‑3)具体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方法。此外,可以在各工序中进行加热,可以将除有机链转移剂之外的原料混合并乳化后,在
加热下添加有机链转移剂,得到单体乳化液。例如,可以在油性溶液的制备(工序(1‑1))中
加入有机链转移剂,也可以在水性溶液的制备(工序(1‑2))中添加单体(A)。另外,可以在水
性溶液的制备(工序(1‑2))中,不混合有机链转移剂,而在制备单体乳化液(工序(1‑3))后
进行加热,然后添加有机链转移剂。另外,可以在油性溶液的制备中(工序(1‑1)),不混合油
溶性聚合引发剂,但在制造单体乳化液(工序(1‑3))后进行加热,然后添加油溶性聚合引发
剂。
[0032] (工序(1‑1))
[0033] 工序(1‑1)是混合一种以上的功能性化合物、单体(A)、单体(B)和油溶性聚合引发剂,得到油性溶液的工序。
[0034] <功能性化合物>
[0035] 本发明中的功能性化合物是内包在微胶囊的核中的化合物,是具有向微胶囊的被适用对象或被适用物,施加物理或化学作用的功能的化合物。
[0036] 工序(1)中使用的功能性化合物优选为选自香料、香料前体、油剂、抗氧化剂、冷感剂、染料、色素、有机硅,溶剂和油溶性聚合物中的一种以上,更优选为选自香料、香料前体、
油剂、抗氧化剂、冷感剂和溶剂中的一种以上,更优选为选自香料、香料前体和冷感剂中的
一种以上。作为香料,例如,可以列举萜烯系醇、萜烯系酮、芳香族醛、芳香族酯、脂肪酸酯等
的有机化合物。作为萜烯系醇,例如,可以列举L‑薄荷醇。作为香料前体,例如,可以列举和
水反应而释放香料成分的化合物,具体地为具有源自香料醇的烷氧基成分的硅酸酯化合
物、具有源自香料醇的烷氧基成分的脂肪酸酯化合物等。作为功能性化合物,优选萜烯系
醇,更优选L‑薄荷醇。
[0037] <单体(A):水溶性单体>
[0038] 水溶性单体(单体(A))与具有两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交联性单体(单体(B))共聚形成共聚物(X),该共聚物(X)构成微胶囊的壳。这里,水溶性单体是指ClogP值为1.0以
下的单体。由于单体(A)具有亲水性高的官能团,例如羧基、羟基、酰胺基或它们的金属盐型
(COONa等)的官能团,因此通过使用单体(A),在聚合时聚合物移动到油水界面,能够有效地
形成微胶囊的壳,并且能够改善微胶囊的功能性化合物的内包性。
[0039] 水溶性单体优选具有羧基或羟基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优选具有羧基。
[0040] 单体(A)优选为具有羧基的单体,更优选为具有羧基的不饱和化合物。羧基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但从反应控制的观点来看,优选具有一个或两个羧基,更优选具有一个羧
基。此外,单体(A)优选包括具有烯属双键的结构。作为具有烯属双键的结构,具体可以列举
(甲基)丙烯酰基结构,乙烯基结构,烯丙基结构等。其中,从反应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甲基)
丙烯酰基结构。
[0041] 作为单体(A),优选为选自甲基丙烯酸(0.93)、丙烯酸(0.35)、富马酸(0.46)、马来酸(0.46)、衣康酸(‑0.34)、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0.47)、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0.81),
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0.47)、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0.97)和丙烯酸甲酯
(0.80)中的至少一种(括号中的数字表示ClogP值。)。在这些中,从促进壳有效形成,提高微
胶囊中的功能性化合物的内包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的是选自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和甲基
丙烯酸2‑羟乙酯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甲基丙烯酸。
[0042] 从微胶囊的功能性化合物的内包性的观点出发,相对于所使用单体的总量100质量%,单体(A)的使用量优选为2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5质
量%以上,且,优选为8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质量%以下。
[0043] <单体(B):具有两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交联性单体>
[0044] 具有两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交联性单体(单体(B))与水溶性单体(单体(A))共聚,形成共聚物(X),共聚物(X)构成微胶囊的壳。由于单体(B)是具有两个以上反应点的
交联性单体,因此通过使用单体(B)能够形成三维的键合并有效地形成微胶囊的壳,能够提
高微胶囊的功能性化合物的内包性。
[0045] 作为单体(B)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二醇化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的二酯、氨基甲酸酯二丙烯酸酯、以及三元以上的多元醇与(甲基)丙烯酸的二酯、三酯或四酯等。
[0046] 作为二醇化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的二酯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
二(甲基)丙烯酸酯、1,10‑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
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
(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
(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
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
六亚甲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0047] 作为三元以上的多元醇与(甲基)丙烯酸的二酯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三羟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二
(甲基)丙烯酸酯等。作为三元以上的多元醇与(甲基)丙烯酸的三酯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
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等。作为三元以上的多元醇
与(甲基)丙烯酸的四酯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
[0048] 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0049] 在这些中,从提高壳强度和提高微胶囊的功能性化合物的内包性的观点以及反应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为选自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
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1,10‑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
酯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选自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
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0050] 从微胶囊的功能性化合物的内包性的观点出发,相对于所使用的单体的总量100质量%,单体(B)的使用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
质量%以上,且,优选为6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5质量%以
下。
[0051] <其他单体>
[0052] 本发明中,可以使用除单体(A)和单体(B)以外的单体。
[0053] 作为除单体(A)和单体(B)以外的单体,可以列举Clog P值大于1.0的(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类、烯烃类、卤代乙烯类、乙烯基酯类、乙烯基醚类、偏二卤乙烯、N‑乙烯基化合
物等。
[0054] 作为ClogP值大于1.0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等。作为苯乙烯类的具体例子,可以
列举苯乙烯、甲基苯乙烯、氯苯乙烯、甲氧基苯乙烯等。作为烯烃类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乙
烯、丙烯、丁二烯等。作为卤代乙烯类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氯乙烯等。作为乙烯基酯类的具
体例子,可以列举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作为乙烯基醚类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甲基
乙烯基醚等。作为偏二卤乙烯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偏二氯乙烯等。作为N‑乙烯基化合物的
具体例子,可以列举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
[0055] 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0056] 作为ClogP值大于1.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与碳原子数为1个以上24个以下的醇的酯化合物,具体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
(甲基)丙烯酸丙酯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其中,从提高壳强度和改善
微胶囊的功能性化合物的保持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乙
酯,更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此外,甲基丙烯酸甲酯的ClogP值为1.28。
[0057] 在使用除单体(A)和单体(B)以外的单体的情况下,从微胶囊的功能性化合物的内包性的观点出发,相对于所用单体的总量100质量%,其使用的量优选为1质量(质量)以上,
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下。
[0058] <油溶性聚合引发剂>
[0059] 聚合引发剂只要是油溶性的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二甲基‑2,2'‑偶氮双(2‑甲基丙酸酯)等的偶氮引发剂、过氧
化月桂酰、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辛酰、邻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二碳酸二
异丙酯、过氧化氢异丙苯、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等的过氧化物系引发剂
等。优选为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
[0060] 相对于所使用的单体总量100质量份,油溶性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3质量份以上,且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5质量份以下。
[0061] 从提高聚合反应的反应速率以减少残留单体的量并且减少残留在水相中的聚合引发剂的量的观点来看,油溶性聚合引发剂的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优选为10
℃以上,更优选为2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并且优选为100℃以下,更优选为80℃
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下。
[0062] 这里,“油溶性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是在不活泼气体存在下在一定温度下进行10小时热分解反应时油溶性聚合引发剂的浓度达到反应前浓度的一半时的温度。
例如,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为51℃。
[0063] (工序(1‑2))
[0064] 工序(1‑2)是将ClogP值为3以下的有机链转移剂、乳化剂和水混合,获得水性溶液的工序。
[0065] <有机链转移剂>
[0066] 在本发明中,使用ClogP值为3以下的有机链转移剂。当有机链转移剂的ClogP值为3以下时,能够提高香料等功能性化合物的内包稳定性。
[0067] 从控制水溶性单体的反应的观点出发,有机链转移剂的ClogP值为3以下,优选为2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以下。并且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3以上,进一步
优选为‑1以上。
[0068] 作为ClogP值为3以下的有机链转移剂的优选的例子,可以列举硫醇化合物,具体地,可以列举2‑巯基‑乙磺酸(‑1.95)、硫代苹果酸(‑0.88)、1‑硫代甘油(‑0.84)、N‑乙酰半
胱氨酸(‑0.66)、巯基乙醇(‑0.2)、巯基乙酸(0.09)、巯基丙醇(0.29)、3‑巯基丙酸(0.43)、
1,8‑二巯基‑3,6‑二氧杂辛烷(0.66)、乙硫醇(0.78)、硫代乙醇酸‑2‑乙酯(0.81)、乙硫醇
(1.27)、2‑甲基‑2‑丙硫醇(2.14)、1‑丁硫醇(2.28)、苯硫酚(2.52)等(括号内的数值表示为
ClogP值。)。其中,从提高香料等功能性化合物的内包稳定性的观点和容易获得性等观点出
发,优选为选自1‑硫代甘油、N‑乙酰半胱氨酸、3‑巯基丙酸和硫代乙醇酸‑2‑乙酯中的至少
一种。
[0069]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ClogP值是使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提供的EPI Suite(EPIWEB ver.4.1)计算出的值。基于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式计算出聚乙二醇甲基丙
烯酸酯的ClogP值。
[0070] 有机链转移剂的使用量根据所使用的化合物的链转移能力而适合的量有所变化,但是从减少在所得到的香料胶囊中的残留量的观点和提高香料等功能性化合物的内包稳
定性的观点来看,相对于所使用的单体的总量100质量份,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更优选
为0.1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并且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质
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份以下。
[0071] 此外,从提高香料等功能性化合物的内包稳定性的观点出发,相对于所使用的单体(A)100质量份,有机链转移剂的使用量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
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上,并且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
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
[0072] <乳化剂>
[0073] 乳化剂没有特别限制,但可以使用选自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分散剂中的至少一种表面活性剂。
[0074] 作为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选自烷基硫酸酯盐、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酯盐、烯基琥珀酸二钾、碳原子数为8以上22以下的脂肪酸钠等中的至少一种。
[0075] 作为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选自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等中的至少一种。
[0076] 作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选自碳原子数为8个以上22个以下的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脱水山
梨糖醇单硬脂酸酯、脱水山梨糖醇单棕榈酸酯等)、蔗糖脂肪酸酯(糖酯)等中的至少一种。
[0077] 作为高分子分散剂,可以使用选自聚乙烯醇、纤维素化合物(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等)、聚丙烯酸盐、聚甲基
丙烯酸盐、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盐中的至少一种。
[0078] 作为乳化剂,优选高分子分散剂,更优选聚乙烯醇。
[0079] 从获得稳定的乳化液的观点出发,乳化剂的添加量,相对于工序(1‑1)中得到的油性溶液100质量份,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
份以上,并且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8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下。
[0080] (工序(1‑3))
[0081] 工序(1‑3)是将工序(1‑1)中获得的油性溶液和工序(1‑2)中获得的水性溶液混合并乳化,获得单体乳化液的工序。所得到的单体乳化液是水包油型乳液。
[0082] 从生产率的观点和获得稳定的乳化液的观点来看,油性溶液和水性溶液的混合比率,作为所得到的单体乳化液中油性溶液的浓度,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个质
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
下,进一步优选为35%质量以下。
[0083] 用于制备单体乳化液的搅拌装置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具有强剪切力的匀浆器、高压分散器、超声波分散器等。另外,可以使用均质混合器、“Disper”(商品名,Primix 
Corporation株式会社制造)、“CLEAR MIX”(商品名,M Technique株式会社制造)、
“CAVITRON”(商品名,太平洋机工株式会社制造)等。
[0084] (工序(2))
[0085] 工序(2)是加热在工序(1)(优选工序(1‑1)~(1‑3))中得到的单体乳化液使上述单体聚合,得到微胶囊的工序。
[0086] 优选的聚合温度为“比上述油溶性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高5℃的温度”以上、且“比上述油溶性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高20℃的温度”以下。具体而言,从
生产率的观点和提高微胶囊的功能性化合物的内包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50℃以上,更优
选为55℃以上,并且优选为90℃以下,更优选为8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下。
[0087] 从生产率的观点和提高微胶囊的功能性化合物的内包性的观点出发,将反应体系内达到规定的聚合温度时规定为聚合反应的开始时,聚合反应的反应时间优选为0.5小时
以上,更优选为1小时以上,并且优选为50小时以下,更优选为15小时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
小时以下。
[0088] 此外,从降低残留在反应体系中的聚合引发剂的量的观点出发,也优选聚合反应后维持反应体系内的状态进行熟化反应。熟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
60℃以上,并且优选为100℃以下,更优选为9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下。
[0089] 熟化反应的反应时间优选为0.5小时以上,更优选为1小时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小时以上,并且优选为20小时以下,更优选为10小时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小时以下。
[0090] [微胶囊]
[0091] 本发明所获得的微胶囊的中位径,从提高功能性化合物的保持量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1μm以上,更优选为1μm以上,并且,从提高功能性化合物的保持性的观点出发,优选
为50μm以下,更优选为40μm以下。可以通过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测量微胶囊的中位径。
[0092] 微胶囊中的壳的质量比,从提高壳的强度、提高微胶囊的功能性化合物的保持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上,
并且,从提高摩擦时的胶囊的崩解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
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质量%以下。
[0093] 此外,从提高壳的强度、提高微胶囊的功能性化合物的保持性的观点出发,微胶囊中的壳的厚度,优选为10nm以上,更优选为20nm以上,并且,从提高摩擦时的胶囊的崩解性
的观点出发,优选为500nm以下,更优选为300nm以下。
[0094] (微胶囊的用途)
[0095] 由本发明得到的微胶囊可被用于各种用途中,可以适用于例如乳液、化妆液、化妆水、美容液、霜膏、凝胶制剂、头发护理剂、准药品等的香料‑化妆品、洗涤剂、柔软剂、防皱喷
雾剂等的纤维处理剂、一次性尿布等的卫生用品、芳香剂等的各种用途。
[0096] (组合物)
[0097] 含有微胶囊的组合物可用作洗涤剂组合物、纤维处理剂组合物、香料‑化妆品组合物、芳香剂组合物、除臭剂组合物等,优选用作洗涤剂组合物、纤维处理剂组合物。
[0098] 作为洗涤剂组合物,优选用于身体的洗涤剂组合物和用于衣物的洗涤剂组合物,更优选用于衣物的洗涤剂组合物。作为用于身体的洗涤剂组合物的例子,可以列举用于皮
肤的洗涤剂组合物、用于毛发的洗涤剂组合物,优选用于皮肤的洗涤剂组合物。另外,作为
洗涤剂组合物,可以列举粉末洗涤剂组合物、液体洗涤剂组合物,优选液体洗涤剂组合物。
[0099] 作为纤维处理剂组合物,优选柔软剂组合物。作为香料‑化妆品组合物,可以列举用于身体的化妆品组合物、毛发化妆品组合物等。
[0100] 组合物中微胶囊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用途进行各种改变。当本发明的组合物用作洗涤剂组合物或纤维处理剂组合物时,从充分发挥本发明获得的微胶囊的效果
的观点出发,组合物中微胶囊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2质量%以上,并且
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下。
[0101]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还公开了如下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
[0102] <1>一种具有核部和壳部的核壳型结构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上述核部含有一种以上的功能性化合物,该制造方法包括:
[0103] 工序(1):将一种以上的功能性化合物、水溶性单体(单体(A))、具有两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交联性单体(单体(B))、油溶性聚合引发剂、有机链转移剂和水混合得到单
体乳化液的工序;
[0104] 工序(2):加热在工序(1)中得到的单体乳化液,使上述单体聚合,得到微胶囊的工序,
[0105] 其中,上述有机链转移剂的ClogP值为3以下。
[0106]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工序(1)中使用的功能性化合物优选为选自香料、香料前体、油剂、抗氧化剂、冷感剂、染料、色素、有机硅、溶剂和油溶性
聚合物中的一种以上,更优选为选自香料、香料前体、油剂、抗氧化剂、冷感剂和溶剂中的一
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香料、香料前体和冷感剂中的一种以上。
[0107] <3>根据上述<2>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香料是选自萜烯系醇、萜烯系酮、芳香族醛、芳香族酯和脂肪酸酯中的一种以上。
[0108] <4>根据上述<2>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香料前体是选自具有源自香料醇的烷氧基成分的硅酸酯化合物、和具有源自香料醇的烷氧基成分的脂肪酸酯化合物中的
至少一种。
[0109] <5>根据上述<2>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功能性化合物优选为萜烯系醇,更优选为L‑薄荷醇。
[0110] <6>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单体(A)是ClogP值为1.0以下的单体。
[0111] <7>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单体(A)具有一个或两个羧基。
[0112] <8>根据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单体(A)具有一个羧基。
[0113] <9>根据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单体(A)包括具有烯属双键的结构。
[0114] <10>根据上述<9>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具有烯属双键的结构为(甲基)丙烯酰基结构、乙烯基结构或烯丙基结构,优选为(甲基)丙烯酰基结构。
[0115] <11>根据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单体(A)优选为选自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富马酸、马来酸、衣康酸、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缩
水甘油酯、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和丙烯酸甲酯中的至
少一种,更优选为选自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
优选为甲基丙烯酸。
[0116] <12>根据上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相对于使用的单体的总量100质量%,单体(A)的使用量优选为2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上,进
一步优选为35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8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
为60质量%以下。
[0117] <13>根据上述<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单体(B)为选自二醇化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的二酯、氨基甲酸酯二丙烯酸酯、三元以上的多元醇与(甲
基)丙烯酸的二酯、二元以上的多元醇与(甲基)丙烯酸的三酯、和三元以上的多元醇与(甲
基)丙烯酸的四酯中的至少一种。
[0118] <14>根据上述<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单体(B)优选为选自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
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1,10‑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更
优选为选自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
基)丙烯酸酯和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二甲基丙烯酸
乙二醇酯。
[0119] <15>根据上述<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相对于使用的单体的总量100质量%,单体(B)的使用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上,进
一步优选为25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6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
为45质量%以下。
[0120] <16>根据上述<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进一步使用除单体(A)和单体(B)以外的单体。
[0121] <17>根据上述<16>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除单体(A)和单体(B)以外的单体为选自ClogP值大于1.0的(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类、烯烃类、卤代乙烯类、乙烯基酯
类、乙烯基醚类、偏二卤乙烯和N‑乙烯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0122] <18>根据上述<16>或<17>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除单体(A)和单体(B)以外的单体优选为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或(甲基)丙烯酸丙酯中的至少
一种,更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更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甲酯。
[0123] <19>根据上述<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除单体(A)和单体(B)以外的单体的使用量相对于所使用单体的总量100质量%,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
优选为5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下。
[0124] <20>根据上述<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油溶性聚合引发剂优选为偶氮系引发剂或过氧化物系引发剂,更优选为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
双(2,4‑二甲基戊腈)、二甲基‑2,2'‑偶氮双(2‑甲基丙酸酯)、过氧化月桂酰、过氧化苯甲
酰、过氧化辛酰、邻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氢异丙
苯、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进一步优选为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
[0125] <21>根据上述<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相对于所使用单体的总量100质量份,油溶性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3质
量份以上,并且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
[0126] <22>根据上述<1>~<21>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有机链转移剂优选为硫醇化合物,更优选为选自2‑巯基乙磺酸、硫代苹果酸、1‑硫代甘油、N‑乙酰半胱氨
酸、巯基乙醇、巯基乙酸、巯基丙醇、3‑巯基丙酸、1,8‑二巯基‑3,6‑二氧杂辛烷、乙硫醇、硫
代乙醇酸‑2‑乙酯、乙硫醇、2‑甲基‑2‑丙硫醇、1‑丁硫醇和苯硫酚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
1‑硫代甘油、N‑乙酰半胱氨酸、3‑巯基丙酸和硫代乙醇酸‑2‑乙酯中的至少一种。
[0127] <23>根据上述<1>~<22>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相对于使用单体的总量100质量份,有机链转移剂的使用量为0.05质量份以上、10质量份以下。
[0128] <24>根据上述<1>~<22>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相对于使用单体的总量100质量份,有机链转移剂的使用量为0.05质量份以上、5质量份以下。
[0129] <25>根据上述<1>~<22>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相对于使用单体的总量100质量份,有机链转移剂的使用量为0.1质量份以上、5质量份以下。
[0130] <26>根据上述<1>~<22>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相对于使用单体的总量100质量份,有机链转移剂的使用量为0.1质量份以上、3质量份以下。
[0131] <27>根据上述<1>~<22>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相对于使用单体的总量100质量份,有机链转移剂的使用量为0.5质量份以上、10质量份以下。
[0132] <28>根据上述<1>~<27>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相对于单体(A)的总量100质量份,有机链转移剂的使用量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份
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上,并且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更
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
[0133] <29>根据上述<1>~<28>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工序(1)包括以下的工序(1‑1)~(1‑3)。
[0134] 工序(1‑1):将一种以上功能性化合物、水溶性单体(单体(A))、具有两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交联性单体(单体(B))和油溶性聚合引发剂混合,得到油性溶液的工序;
[0135] 工序(1‑2):将ClogP值为3以下的有机链转移剂、乳化剂和水混合,得到水性溶液的工序;
[0136] 工序(1‑3):将在工序(1‑1)中得到的油性溶液与在工序(1‑2)中得到的水性溶液混合并乳化,得到单体乳化液的工序。
[0137] <30>根据上述<29>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工序(1‑3)中,油性溶液和水性溶液的混合比率,以所得到的单体乳化液中的油性溶液的浓度计,优选为5质量%以
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
选为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质量%以下。
[0138] <31>根据上述<1>~<30>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所得微胶囊的中位径优选为0.1μm以上,更优选为1μm以上,并且优选为50μm以下,更优选为40μm以下。
[0139] <32>根据上述<1>~<31>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所得到的微胶囊中的壳的质量比优选为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
以上,并且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质量%以下。
[0140] <33>根据上述<1>~<32>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所得微胶囊中的壳的厚度优选为10nm以上,更优选为20nm以上,并且优选为500nm以下,更优选为300nm以
下。
[0141] <34>根据上述<1>~<33>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其中,含有所得到的微胶囊的组合物优选用作洗涤剂组合物、纤维处理剂组合物、香料‑化妆品组合物、芳香剂
组合物或除臭剂组合物,更优选用作洗涤剂组合物或纤维处理剂组合物。
[0142] <35>上述<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造的微胶囊作为纤维处理剂的使用。
[0143] <36>上述<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造的微胶囊作为洗涤剂或柔软剂的使用。
[0144] <37>上述<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造的微胶囊作为化妆品的使用。
[0145] <38>上述<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造的微胶囊作为护肤产品或护发产品的使用。
[0146] <39>上述<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造的微胶囊作为洗发剂、护发素或头发护理产品的使用。
[0147] 实施例
[0148] 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各种测量。
[0149] (1)中位径
[0150] 使用激光衍射/散射型粒径分布测量装置“LA‑950”(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制造)测量微胶囊的中位径。测量使用流动池,水用作分散介质。关于折射率,分散剂设定为1.333‑
i,分散质设定为1.48‑0i。将含有待测颗粒的分散液加入到流动池中,在透射率显示90%附
近的浓度下进行测量,求得中位径。
[0151] (2)有机链转移剂的ClogP值
[0152] 使用由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提供的EPI Suite(EPIWEB ver.4.1)计算有机链转移剂的ClogP值。
[0153] 实施例1
[0154] 将108克聚乙烯醇水溶液(2质量%)和0.10克1‑硫代甘油(ClogP值=‑0.84)装入300毫升烧杯,加入3.22克甲基丙烯酸(Clog P值=0.93)、2.86克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1.06克甲基丙烯酸甲酯(Clog P值=1.28)、40.6克薄荷醇溶液(L‑薄荷醇:2‑乙基己酸三甘
油酯(花王株式会社制造、“EXCEPARL TGO”)=1:1(质量比))、以及0.13克2,2'‑偶氮双(2,
4‑二甲基戊腈)的混合物,搅拌5分钟进行乳化。
[0155] 将300毫升乳化液转移至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下,在65℃进行5小时聚合反应,并进一步在75℃熟化3小时。之后,加入0.262克黄原胶(DSP GOKYO FOOD&CHEMICAL CO.LTD.
“KELDENT”),在65℃搅拌1小时,冷却后得到内包有L‑薄荷醇的微胶囊的分散液。这种分散
液中的微胶囊颗粒的中位径为5.9μm。
[0156] 实施例2
[0157] 将108克聚乙烯醇水溶液(2质量%)和0.10克硫代乙醇酸‑2‑乙酯(ClogP值=0.81)装入300毫升烧杯,加入3.14克甲基丙烯酸、3.00克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1.00克甲
基丙烯酸甲酯、40.6克薄荷醇溶液(L‑薄荷醇:2‑乙基己酸三甘油酯(花王株式会社制造,
“EXCEPARL TGO”))1:1(质量比))和0.13克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的混合物,搅拌5
分钟进行乳化。
[0158] 除了使用所得到的乳化液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内包有L‑薄荷醇的微胶囊的分散液。这种分散液中微胶囊颗粒的中位径为4.8μm。
[0159] 实施例3
[0160] 将107克聚乙烯醇水溶液(2质量%)和0.50克N‑乙酰半胱氨酸(ClogP值=‑0.66)装入300毫升烧杯,加入3.22克甲基丙烯酸、2.86克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1.06克甲基丙
烯酸甲酯、40.6克薄荷醇溶液(L‑薄荷醇:2‑乙基己酸三甘油酯(花王株式会社制造,
“EXCEPARL TGO”))1:1(质量比))和0.13克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的混合物,搅拌5
分钟进行乳化。
[0161] 除了使用所得到的乳化液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内包有L‑薄荷醇的微胶囊的分散液。这种分散液中微胶囊颗粒的中位径为4.7μm。
[0162] 实施例4
[0163] 将107克聚乙烯醇水溶液(2质量%)和0.10克1‑硫代甘油(ClogP值=‑0.84)装入300毫升烧杯,加入4.16克甲基丙烯酸、3.00克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40.6克薄荷醇溶液
(L‑薄荷醇:2‑乙基己酸三甘油酯(花王株式会社制造,“EXCEPARL TGO”))1:1(质量比))和
0.13克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的混合物,搅拌5分钟进行乳化。
[0164] 除了使用所得到的乳化液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内包有L‑薄荷醇的微胶囊的分散液。这种分散液中微胶囊颗粒的中位径为5.1μm。
[0165] 实施例5
[0166] 将107克聚乙烯醇水溶液(2质量%)和0.10克3‑巯基丙酸(ClogP值=0.43)装入300毫升烧杯,加入3.14克甲基丙烯酸、2.99克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2.99克、1.00克甲基
丙烯酸甲酯、40.6克薄荷醇溶液(L‑薄荷醇:2‑乙基己酸三甘油酯(花王株式会社制造,
“EXCEPARL TGO”))1:1(质量比))和0.13克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的混合物,搅拌5
分钟进行乳化。
[0167] 除了使用所得到的乳化液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内包有L‑薄荷醇的微胶囊的分散液。这种分散液中微胶囊颗粒的中位径为6.1μm。
[0168] 实施例6
[0169] 除了硫代乙醇酸‑2‑乙酯的使用量变为0.05g之外,以与实施例2中相同的方式获得乳化液。
[0170] 除了使用所得到的乳化液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内包有L‑薄荷醇的微胶囊的分散液。这种分散液中的微胶囊颗粒的中位径为5.7μm。
[0171] 实施例7
[0172] 除了N‑乙酰半胱氨酸的使用量变为0.10g之外,以与实施例3中相同的方式获得乳化液。
[0173] 除了使用所得到的乳化液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内包有L‑薄荷醇的微胶囊的分散液。这种分散液中的微胶囊颗粒的中位径为6.5μm。
[0174] 实施例8
[0175] 将107克聚乙烯醇水溶液(2质量%)和0.10克1‑硫代甘油(ClogP值=‑0.84)装入300毫升烧杯,加入4.15克甲基丙烯酸、3.01克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40.6克薄荷醇溶液(L‑
薄荷醇:2‑乙基己酸三甘油酯(花王株式会社制造,“EXCEPARL TGO”))1:1(质量比))和0.13
克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的混合物,搅拌5分钟进行乳化。
[0176] 将该乳化液转移到300毫升的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下,在65℃进行聚合反应5小时,进一步在75℃进行熟化反应3小时,之后冷却得到含有L‑薄荷醇的微胶囊的分散液。这
种分散液中的微胶囊颗粒的中位径为5.7μm。
[0177] 实施例9
[0178] 将107克聚乙烯醇水溶液(2质量%)和0.10克1‑硫代甘油(ClogP值=‑0.84)装入300毫升烧杯,加入4.15克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ClogP值=0.47)、3.00克二甲基丙烯酸乙
二醇酯、40.6克薄荷醇溶液(L‑薄荷醇:2‑乙基己酸三甘油酯(花王株式会社制造,
“EXCEPARL TGO”))1:1(质量比))和0.13克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的混合物,搅拌5
分钟进行乳化。
[0179] 除了使用所得到的乳化液之外,以与实施例8相同的方式获得内包有L‑薄荷醇的微胶囊的分散液。这种分散液中的微胶囊颗粒的中位径为7.7μm。
[0180] 实施例10
[0181] 将107g聚乙烯醇水溶液(2质量%)装入300mL烧杯中,加入3.15克甲基丙烯酸(Clog P值=0.93)、3.00克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1.00克甲基丙烯酸甲酯(Clog P值=
1.28)、40.6克薄荷醇溶液(L‑薄荷醇:2‑乙基己酸三甘油酯(花王株式会社制造,“EXCEPARL 
TGO”))1:1(质量比))和0.13克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的混合物,搅拌5分钟进行乳
化。
[0182] 将乳化液转移至300mL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下加热,并在55℃加入0.12克1‑硫代甘油(ClogP值=‑0.84)。在65℃进行5小时聚合反应,并在75℃进一步熟化3小时,然后冷却
得到内包有L‑薄荷醇的微胶囊的分散液。这种分散液中的微胶囊颗粒的中位径为6.3μm。
[0183] 比较例1
[0184] 除了不添加1‑硫代甘油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内包有L‑薄荷醇的微胶囊的分散液。这种分散液中微胶囊颗粒的中位径为4.8μm。
[0185] 比较例2
[0186] 除了使用一水合次磷酸钠代替1‑硫代甘油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内包有L‑薄荷醇的微胶囊的分散液。分散液中微胶囊颗粒的中位径为4.8μm。
[0187] 比较例3
[0188] 将107克聚乙烯醇水溶液(2质量%)和0.10克1‑硫代甘油装入300毫升烧杯,加入2.86克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4.28克甲基丙烯酸甲酯、40.6克薄荷醇溶液(L‑薄荷醇:2‑
乙基己酸三甘油酯(花王株式会社制造,“EXCEPARL TGO”))1:1(质量比))和0.13克2,2'‑偶
氮双(2,4‑二甲基戊腈)的混合物,搅拌5分钟进行乳化。
[0189] 除了使用所得到的乳化液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内包有L‑薄荷醇的微胶囊的分散液。这种分散液中的微胶囊颗粒的中位径为5.3μm。
[0190] 比较例4
[0191] 除了使用巯基乙醇酸2‑乙基己酯(Clog P值=3.68)代替1‑硫代甘油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内包有L‑薄荷醇的微胶囊的分散液。分散液中微胶囊颗粒的中位径
为6.2μm。。
[0192] 比较例5
[0193] 除了不添加1‑硫代甘油之外,以与实施例9中相同的方式获得内包有L‑薄荷醇的微胶囊的分散液。这种分散液中的微胶囊颗粒的中位径为8.3μm。
[0194] 实施例11
[0195] 将125克聚乙烯醇水溶液(2质量%)和0.12克1‑硫代甘油装入300毫升烧杯,加入4.97克甲基丙烯酸、2.40克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1.20克甲基丙烯酸甲酯、20.0克香料A
以及0.13克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的混合物,搅拌5分钟进行乳化。
[0196] 将乳化液转移至300mL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中在65℃进行聚合反应5小时,并在75℃熟化3小时。之后,加入0.308克黄原胶(DSP GOKYO FOOD&CHEMICAL CO.LTD.,
“KELDENT”),在65℃搅拌1小时,冷却得到内包有香料A的微胶囊的分散液。这种分散液中的
微胶囊的颗粒的中位径为12.5μm。
[0197] <香料A>
[0198] 实施例11中使用的香料A的组成示于表1中。香料A的比重为0.96。
[0199] [表1]
[0200]
[0201] 比较例6
[0202] 除了不添加1‑硫代甘油之外,以与实施例1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内包有香料A的微胶囊的分散液。这种分散液中的微胶囊颗粒的中位径为13.9μm。
[0203] (内包稳定性的评估)
[0204] 使用上述所得到的微胶囊,制备具有表2中所示组成的柔软剂组合物A,并在40℃储存3周。此时,对于内包有L‑薄荷醇的微胶囊,将薄荷醇配合为在柔软剂中浓度为0.05质
量%。此外,对于内包有香料的微胶囊,将香料浓度配合为在柔软剂中为0.15质量%。在表2
中,阳离子系柔软基剂是通过使植物脂肪酸与三乙醇胺以1.65/1摩尔反应,得到酯胺,用已
知方法用硫酸二甲酯使所得到的酯胺进行季铵化而得到的。此外,配合柔软剂组合物A使得
液体柔软整理剂的pH值为3.2。
[0205] [表2]
[0206]
[0207] 通过下述分析方法测定3周后香料含量的值,计算将刚混合后的柔软剂中的香料含量设为100质量%时的3周后的香料含量值,将该值作为残留率。这里,对于内包有L‑薄荷
醇的微胶囊,仅分析了L‑薄荷醇的含量。对于内包有香料的微胶囊,仅分析能够通过分析检
测出的香料成分,根据各香料成分的残留量和香料A中的混合比,计算1周和3周后香料含量
的值。结果如表3~9所示。此外,在实施例6~10和比较例1~5中,测定1周后的香料残留率。
[0208] <分析方法>
[0209] 称取0.2克储存的柔软剂并用50mL离子交换水稀释。将其用1.2μm的Isopore膜过滤器在减压下过滤,将过滤器浸渍在2mL乙腈中,进行超声波处理1小时。将混合物在减压下
利用0.2μm醋酸纤维素型膜过滤器过滤,并通过气相色谱分析滤液。对各储存样品进行三次
分析,并将平均值作为分析值。
[0210] 在表3~9中,描述如下。
[0211] MAA:甲基丙烯酸
[0212] EGDMA: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0213] MMA:甲基丙烯酸甲酯
[0214] PETIA: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0215] HEMA: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
[0216] [表3]
[0217]
[0218] [表4]
[0219]
[0220] [表5]
[0221]
[0222] [表6]
[0223]
[0224] [表7]
[0225]
[0226] [表8]
[0227]
[0228] [表9]
[0229]
[0230] 比较内包有L‑薄荷醇的微胶囊,在比较例1~5中,不组合使用水溶性单体(单体(A))和ClogP值为3以下的有机链转移剂进行制造的结果是,在储存一周后内包物几乎消
失,且香料等功能性化合物的内包稳定性较差。另一方面,在实施例1~10中,可以获得在香
料等功能性化合物的内包稳定性方面优异的微胶囊。
[0231] 此外,比较内包有香料A的微胶囊,在不使用ClogP值为3以下的有机链转移剂进行制造的比较例6中,3周后的香料含量为29质量%。然而,在通过组合使用水溶性单体(单体
(A))与ClogP值为3以下的有机链转移剂进行制造的实施例11中,3周后的香料含量为38质
量%,显著提高了香料的内包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