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80004847.3

文献号 : CN110036536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田村直义塚原刚柳原卓

申请人 : 莫列斯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连接器设有一轴元件以及一布线基板。所述布线基板螺旋卷绕在所述轴元件的一表面上。所述布线基板包括一带状的基材、设置在所述基材的一个表面上的多条导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材的另一个表面上的多个接触垫,各导线连接于各自的接触垫,且所述多个接触垫在所述布线基板的一外侧露出,在所述布线基板螺旋卷绕在所述轴元件的表面上的状态下,所述多个接触垫沿所述轴元件的纵向间隔开地布置。

权利要求 :

1.一种连接器,包括:

一轴元件;以及

一布线基板,螺旋卷绕在所述轴元件的一表面上,

其中,所述布线基板包括一带状的基材、设置在所述基材的一个表面上的多条导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材的另一个表面上的多个接触垫,各导线连接于各自的接触垫,且所述多个接触垫在所述布线基板的一外侧露出,在所述布线基板螺旋卷绕在所述轴元件的表面上的状态下,所述多个接触垫沿所述轴元件的纵向间隔开地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基材还包括在横向两端的既无所述导线又无所述接触垫存在的空白边部,且在所述布线基板螺旋卷绕在所述轴元件的表面上的状态下,相邻的基材的空白边部至少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各接触垫还形成为沿所述布线基板的纵向连续地形成且在所述布线基板螺旋卷绕到所述轴元件的表面上的状态下相对所述轴元件的纵向以一预定长度露出在所述布线基板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各接触垫形成为分成沿所述布线基板的纵向间隔地布置的多个垫部分,其中,在所述布线基板螺旋卷绕在所述轴元件的表面上的状态下,所述多个垫部分形成所述轴元件的纵向的一细长的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布线基板还包括螺旋卷绕在所述轴元件的表面上的一本体部以及未螺旋卷绕在所述轴元件的表面上的一自由端部,其中,多个电线连接垫各连接于一对应导线以连接于所述自由端部,多个电线连接垫能够连接一电线的一末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自由端部的纵向还相对所述本体部的纵向倾斜但平行于所述轴元件的纵向,其中,所述自由端部包括一窄部和比所述窄部宽的一折叠部,且所述折叠部匹配纵向延伸的一狭缝并利用所述狭缝折叠成为一折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窄部,一些导线还设置在所述基材的一个表面而其余导线设置在所述基材的另一个表面;且所有的导线和电线连接垫在所述基材的所述另一个表面设置于所述折叠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还包括:

一固定用垫,在所述基材的一个表面形成于所述折叠部,其中,所述固定用垫经由焊接固定于所述轴元件的一端附近。

说明书 :

连接器

[0001] 相关申请
[0002] 本申请主张于2017年1月17日提交的日本申请NO.2017-006007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通过援引其整体上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0003]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4] 常规地,通过将多条导线集合而形成的线束形状的多芯线缆用在输送装置等中,作为装置内的布线或连接一装置本体和显示器。尽管扁平线缆(其中,多条导线以一预定间距并行布置,两端均连接于电连接器)典型地用于这些情况,但是为了使操纵(handling)更容易,有时通过将扁平线缆螺旋卷绕来构成的圆筒状的线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5] 图16是一常规的圆筒状的线缆的一立体图。
[0006] 在图中,801是一扁平线缆,其中并行布置的多条导线851利用一绝缘体已成为一体。扁平线缆801螺旋卷绕在一芯材811的周围,芯材811由由芳族聚酰胺(aramid)纤维等制成的具有优异抗拉性能的一材料制成。此外,螺旋卷绕的扁平线缆801的周围由一圆筒状的圆(rounded)金属带861覆盖,而圆筒状的圆金属带861的周围由一树脂制的护套821覆盖。由此,螺旋卷绕的扁平线缆801可靠地受保护,以免受磨损和损伤。
[0007] 专利文献1:JP H10-134640

发明内容

[0008] 然而,采用该常规的技术,如果扁平线缆801的尺寸制得细小(fine)且导线851由此制得更细小,则难以可靠地将扁平线缆801连接于一电路基板或诸如一连接器等的一配合元件。
[0009] 由此,一目的在于解决该常规中的问题并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甚至能设置在一小直径的狭窄的空间中且能可靠地嵌合一配合连接器。
[0010] 由此,一轴元件以及螺旋卷绕在所述轴元件的一表面上的一布线基板设置于一连接器,其中,所述布线基板包括一带状的基材、设置在所述基材的一个表面上的多条导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材的另一个表面上的多个接触垫,各导线连接于各自的接触垫,且所述多个接触垫在所述布线基板的一外侧露出,在所述布线基板螺旋卷绕在所述轴元件的表面上的状态下,所述多个接触垫沿所述轴元件的纵向间隔开地布置。
[0011] 在另一连接器中,所述基材还包括在横向两端的既无所述导线又无所述接触垫存在的空白边部,且在所述布线基板螺旋卷绕在所述轴元件的表面上的状态下,相邻的基材的空白边部至少部分彼此重叠。
[0012] 在又一连接器中,各接触垫还形成为沿所述布线基板的纵向连续地形成且在所述布线基板螺旋卷绕到所述轴元件的表面上的状态下相对所述轴元件的纵向以一预定长度露出在所述布线基板的外侧。
[0013] 在再一连接器中,各接触垫形成为分成沿所述布线基板的纵向间隔地布置的多个垫部分,其中,在所述布线基板螺旋卷绕在所述轴元件的表面上的状态下,所述多个垫部分形成所述轴元件的纵向的一细长的列。
[0014] 在还一连接器中,所述布线基板还包括螺旋卷绕在所述轴元件的表面上的一本体部以及未螺旋卷绕在所述轴元件的表面上的一自由端部,其中,多个电线连接垫各连接于一对应导线以连接于所述自由端部,多个电线连接垫能够连接一电线的一末端。
[0015] 在仍一连接器中,所述自由端部的纵向还相对所述本体部的纵向倾斜但平行于所述轴元件的纵向,其中,所述自由端部包括一窄部和比所述窄部宽的一折叠部,且所述折叠部匹配纵向延伸的一狭缝并利用所述狭缝折叠成为一折叠。
[0016] 在再有的一连接器中,在所述窄部,一些导线还设置在所述基材的一个表面而其余导线设置在所述基材的另一个表面;且所有的导线和电线连接垫在所述基材的所述另一个表面设置于所述折叠部。
[0017] 在还有的一连接器中,一固定用垫在所述基材的一个表面形成于所述折叠部,且所述固定用垫经由焊接固定于所述轴元件的一端附近。
[0018]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甚至在一小直径的狭窄的空间内能可靠地嵌合一配合连接器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一立体图,示出根据一第一实施例的嵌合之前的一连接器和一配合连接器。
[0020] 图2是一立体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嵌合之后的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
[0021] 图3是一第一视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一布线基板卷绕在一轴元件上的开始的状态。
[0022] 图4是图3的部分A的一放大图,其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布线基板的要部的一放大图。
[0023] 图5是一第二视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布线基板卷绕在轴元件上的开始的状态。
[0024] 图6A和图6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布线基板卷绕在轴元件上的终了的状态,其中图6A是其整体图,而图6B是图6A的部分B的一放大图。
[0025] 图7A和图7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布线基板的侧剖视图,其中,图7A是示出卷绕过程中的一状态的一视图,而图7B是示出卷绕终了之后的状态的一视图。
[0026] 图8示出一线缆连接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布线基板的状态。
[0027] 图9是一视图,示出根据一第二实施例的一布线基板卷绕在一轴元件上的开始的状态。
[0028] 图10是要部的一放大图,示出根据一第二实施例的布线基板卷绕在轴元件上的终了的状态。
[0029] 图11是一视图,示出根据一第三实施例的在一布线基板卷绕在一轴元件上的开始的状态下的一自由端部附近的部分。
[0030] 图12是一视图,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布线基板卷绕在轴元件上的终了的状态下的一自由端部附近的部分。
[0031] 图13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布线基板的自由端部被折叠的状态。
[0032] 图14是根据一第四实施例的在一布线基板的自由端部被折叠的状态下的一线缆连接器的要部的一放大的分解图。
[0033] 图15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在布线基板的自由端部被折叠的状态下的线缆连接器的要部的一放大的立体图。
[0034] 图16是示出一常规的圆筒状的线缆的一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例。
[0036] 图1是一立体图,示出根据一第一实施例的嵌合之前的一连接器和一配合连接器;而图2是一立体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嵌合之后的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
[0037] 在图中,1是一线缆连接器,用作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连接器并连接于设有多条电线91的一线缆90的一末端。只要线缆90用作各种的诸如例如个人计算机、一智能手机等的电子装置、医疗装置、产业装置、运输装置等中的布线,所述线缆可为任何种类,然而,所述线缆在此以电线91的外径为0.01mm以下的一极细小的线缆来说明。
[0038] 此外,101是一嵌合连接器,用作根据本实施例的一配合连接器,且安装在诸如一印刷电路基板、一柔性印刷电路(FPC)等的一基板的一表面上,且在连接于诸如一电线线缆、一柔性扁平线缆(FFC)等的一线缆的一末端之后被使用,然而,所述连接器可为任何种类,只要它能与线缆连接器1嵌合即可。
[0039] 注意的是,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等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中的线缆连接器1和嵌合连接器101的各构件的动作和构成的指示方向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并且尽管线缆连接器1和嵌合连接器101的各构件处于图中所示的姿势时这些表述是恰当的,但是当这些姿势改变时,这些方向应该对应于所述改变而在解释上变化。
[0040] 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嵌合连接器101设有:一配合基座111,由诸如树脂等的一绝缘材料制成;以及多个(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为四个,但不限于此)配合端子151,安装于配合基座111。所述多个配合端子151沿配合基座111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彼此间隔开地设置。此外,配合基座111是从一上表面向上延伸的一细长的棒状的元件,且包括沿配合基座111的纵向延伸的一凸部112。各配合端子151包括设置成从两侧挟持凸部112的一对接触臂部152。
[0041] 线缆连接器1设有:一细长的圆筒状的轴元件11;以及一布线基板51,其本体部52螺旋状地卷绕在轴元件11的周围。轴元件11可由任何材料(诸如例如诸如不锈钢等的一金属或诸如树脂等的一绝缘材料)制成。注意的是,当轴元件11由诸如一金属等的一导电材料制成时,图中未示出的一绝缘层形成在轴元件11的周面上。布线基板51的一基端附近是未卷绕在轴元件11上或未受约束的一自由端部53,而线缆90的末端连接于自由端部53。在卷绕在轴元件11的周围的本体部52的一外表面上的多个部位(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为四个,但不限于此)均露出有一接触垫54。各接触垫54连接于在布线基板51上设置的后述的各自的导线55。
[0042] 此外,如图2所示,当线缆连接器1和嵌合连接器101嵌合在一起时,线缆连接器1被配合端子151的接触臂部152挟持并由此固定于配合基座111,同时各接触垫54与对应的接触臂部152接触并由此导通。由此,对应的导线55和配合端子151导通。
[0043] 下面将详细说明线缆连接器1的构成。
[0044] 图3是一第一视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一布线基板卷绕在一轴元件上的开始的状态;图4是图3的部分A的一放大图,其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布线基板的要部的一放大图;图5是一第二视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布线基板卷绕在轴元件上的开始的状态;图6A和图6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布线基板卷绕在轴元件上的终了的状态;图7A和图7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布线基板的侧剖视图;而图8示出一线缆连接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布线基板的状态。注意的是,图6A是其整体图,而图6B是图6A的部分B的一放大图;以及图7A是示出卷绕过程中的一状态的一视图,而图7B是示出卷绕终了之后的状态的一视图。
[0045] 如图所示,布线基板51是例如熟知的一柔性印刷电路基板的一元件,且是这样一元件,即多条(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为四条,但不限于此)由例如诸如一铜合金等的一导电金属制成的以预定间距并行布置的导线55均沿由诸如一柔软性的树脂等的一绝缘材料制成的一细长的带状的绝缘的基材56的纵向在所述基材56的一个表面上延伸。注意的是,布线基板51不必为一柔性印刷电路基板且由此可为任何种类的元件,只要它是多条导线55设置在带状的柔软的绝缘的基材56的表面上的一元件即可。此外,如果需要,则可形成用于将设置在基材56的表面上的多条导线55的表面覆盖的一绝缘膜。
[0046] 如图3所示,布线基板51的纵向相对轴元件11的纵向倾斜,且基板卷绕在轴元件11上是在设置导线55的所述一个表面为一内表面的一姿势下开始,即是在所述表面面对轴元件11的表面的一姿势下开始,且基板由此螺旋卷绕在轴元件11的周围。此外,当布线基板51卷绕在轴元件11上终了时,基板和轴元件看起来如图6A所示的那样。优选地,卷绕终了的布线基板51利用所述基板的一部分(例如卷绕在轴元件11上的本体部52的两端部等)经由诸如一粘接剂等的固定手段而固定于轴元件11。例如,在轴元件11的周面和卷绕在轴元件11上的本体部52的一内表面之间形成的一绝缘层可具有粘接性。
[0047]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布线基板51设有接触垫54,接触垫54由例如一铜合金等制成,接触垫54设置在基材56的另一个表面(设置导线55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上。如前所述,多个接触垫54为连接于多条导线55的以与导线55的数量正好匹配的数量设置的元件,且多个接触垫54沿基材56的纵向以预定间隔串行(in tandem)布置地设置。注意的是,尽管绝缘层可形成为如果需要则覆盖基材56的另一个表面,然而,甚至在这种情况下,但是多个接触垫54的上表面必须保持未被覆盖。即,多个接触垫54形成为在卷绕在轴元件11上的布线基板51的外侧的表面上露出。
[0048]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开口在基材56上形成为在对应各接触垫54的位置沿一厚度方向贯通,且彼此面对的导线55和接触垫54经由图中未示出的通过该开口的一导电元件连接。例如,如图4和图5所示,一第一导线551和一第一接触垫541连接,一第二导线552和一第二接触垫542连接,一第三导线553和一第三接触垫543连接,而一第四导线554和一第四接触垫544连接。
[0049] 注意的是,如图4所示,优选地,比其它部分宽的一宽部55a在各导线55中形成在与接触垫54连接的部分。这使得窄的导线55容易且可靠地连接于接触垫54。此外,优选地,一末端部55b在各导线55中形成为比宽部55a更靠近一前端(tip)且比末端部55b更靠近前端的部分不存在有导线55。注意的是,宽部55a和末端部55b可适当地省略。
[0050] 此外,优选地,接触垫54的与布线基板51的纵向相关的尺寸大于在本体部52卷绕在轴元件11上终了的状态下螺旋卷绕在轴元件11上的布线基板51的一圈(wind)。例如,如图6B所示,所述尺寸为连续横跨螺旋卷绕在轴元件11上的布线基板51的本体部52的约三圈而露出的尺寸并设定成横跨沿轴元件11的纵向的一预定长度露出。优选地,所述预定长度为与配合端子151中的接触臂部152的沿配合基座111的纵向的长度对应的一尺寸。
[0051] 此外,如图7A和图7B所示,优选地,接触垫54的与布线基板51的横向相关的尺寸小于基材56的横向的尺寸且与多条导线55相对布线基板51的横向存在的一范围的尺寸相同。因为这形成在基材56的横向两端既无接触垫54也无导线55存在的空白边部56a,所以即使布线基板51螺旋卷绕在轴元件11上时相邻的基材56彼此重叠,重叠的部分也不会变厚,这是因为空白边部56a的至少一部分也将彼此重叠。由此,卷绕在轴元件11上的布线基板51的本体部52的厚度变得几乎整体均匀。
[0052] 如前所述,线缆90的末端连接于布线基板51的自由端部53的基端。具体地,如图8所示,一电线连接垫57连接于各导线55的自由端部53的一基端侧。多个电线连接垫57为由例如诸如一铜合金等的一导电金属制成的薄膜状或薄板状的元件且以与多条导线55约相同的间距布置在基材56的一表面上来设置。注意的是,电线连接垫57的表面未被绝缘层覆盖并由此露出。此外,一绝缘覆盖物从线缆90的多条(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为四条,但不限于此)电线91的末端移除,且由此由诸如一铜合金等的一导电金属制成的一芯线92露出。此外,各芯线92经由例如焊接等电气地且固定地连接于一对应的电线连接垫57的表面。
[0053]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1设有轴元件11以及螺旋卷绕在轴元件11的表面上的布线基板51。此外,布线基板51包括带状的基材56、设置在基材56的一个表面上的多条导线55以及设置在基材56的另一个表面上的多个接触垫54,各导线55连接于各自的接触垫54,且多个接触垫54在布线基板51的外侧露出,在布线基板51螺旋卷绕在轴元件11的表面上的状态下,多个接触垫54沿一轴元件11的纵向间隔开地布置。
[0054] 由此,能获得具有与轴元件11同等的外径的细长的线缆连接器1。因为线缆连接器1在直径上小,所以甚至在狭窄空间中线缆连接器1也能被设置。此外,因为接触垫54露出于外侧,所以接触垫54能可靠地与接触嵌合连接器101的配合端子151。
[0055] 此外,基材56包括在其横向两端的既无导线55又无接触垫54存在的空白边部56a,且在布线基板51螺旋卷绕在轴元件11的表面上的状态下,相邻的基材56的空白边部56a至少部分彼此重叠。由此,卷绕在轴元件11上的布线基板51的本体部52的厚度变得几乎整体均匀,且重叠的部分不会变厚。
[0056] 另外,所述多个接触垫54还沿布线基板51的纵向连续地形成且在布线基板51螺旋卷绕在轴元件11的表面上的状态下相对轴元件11的纵向以一预定长度露出在布线基板51的外侧。由此,接触垫54能与嵌合连接器101的对应的配合端子151发生接触并由此导通。
[0057] 此外,布线基板51还包括螺旋卷绕在轴元件11的表面上的本体部52以及未螺旋卷绕在轴元件11的表面上的自由端部53,其中多个电线连接垫57对应地连接于多条导线55以连接于自由端部53,多个电线连接垫57能够连接多条电线91的末端。由此,即使电线91极细,电线91也能连接于一对应的导线55。
[0058] 接下来将说明一第二实施例。注意的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构造的部件通过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此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动作和效果的说明也将省略。
[0059] 图9是一视图,示出根据一第二实施例的一布线基板卷绕在一轴元件上的开始的状态;图10是要部的一放大图,示出根据一第二实施例的布线基板卷绕在轴元件上的终了的状态。
[0060] 尽管根据本实施例的布线基板51正如第一实施例一样设有在基材56的另一个表面(设置导线55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设置的一接触垫54,但是各接触垫54分成多个垫,如图9所示。注意的是,图9是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图5对应的一视图且是布线基板51卷绕在轴元件1上的开始的状态的从基材56的另一侧的表面观察到的视图。
[0061] 如图9所示,沿基材56的纵向以预定间隔串行地布置来设置的第一接触垫541、第二接触垫542、第三接触垫543以及第四接触垫544各分成分别形成一第一垫部分54a、一第二垫部分54b以及一第三垫部分54c的三个部分。
[0062] 此外,尽管第一垫部分54a、第二垫部分54b以及第三垫部分54c各形成如图9所示的一细长的平行四边形形状的平面形状,但是它们的长轴相对布线基板51的纵向倾斜,且在卷绕在轴元件11上开始的状态下,这些部分优选平行于轴元件11的纵向。
[0063] 由此,如图10所示,在布线基板51卷绕在轴元件11上的终了的状态下,第一垫部分54a、第二垫部分54b以及第三垫部分54c形成沿轴元件11的纵向延伸的一细长的列。
[0064] 由此,尽管根据本实施例的接触垫54在卷绕在轴元件11的周围的本体部52的外表面上横跨周向的全范围内露出,但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接触垫54在卷绕在轴元件11的周围的本体部52的外侧的表面上仅在周向的一有限的窄的范围内露出。即,各接触垫54形成为分成多个部分,所述多个部分为第一垫部分54a、第二垫部分54b以及第三垫部分54c,沿布线基板51的纵向间隔地布置,且由此布线基板51螺旋卷绕在轴元件11上的状态下,第一垫部分54a、第二垫部分54b以及第三垫部分54c形成沿轴元件11的纵向延伸的一细长的列。由此,接触垫54仅在本体部52的外侧上沿周向与配合端子151接触所必要的一范围内露出但不在任何其它范围露出,这由此显著地降低了接触垫54与其它导电元件等发生接触引起短路的可能性。
[0065] 因为根据本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1和嵌合连接器101的其它方面的构成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此外,因为用于将根据本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1和嵌合连接器101嵌合的动作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0066] 接下来将说明一第三实施例。注意的是,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构造的部件通过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此外,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动作和效果的说明也将省略。
[0067] 图11是一视图,示出根据一第三实施例的在一布线基板卷绕在一轴元件上的开始的状态下的一自由端部附近的部分;图12是一视图,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布线基板卷绕在轴元件上的终了的状态下的一自由端部附近的部分;而图13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布线基板的自由端部被折叠的状态。
[0068] 尽管根据本实施例的布线基板51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在其基端附近设有自由端部53,但自由端部53经由相对本体部52弯曲的一角部53a连接,如图11所示。换句话说,在本体部52卷绕在轴元件11上的开始的状态下,自由端部53的纵向相对本体部52的纵向倾斜且由此平行于轴元件11的纵向。
[0069] 此外,自由端部53包括:一窄部53b,具有一比诸如本体部52等的其它部分窄的宽度;以及一折叠部,其比窄部53b宽并连接于窄部53b,此外,一狭缝53d形成于折叠部53c,以在横向上在自由端部53的纵向延伸。
[0070] 这样,因为窄部53太窄,所以不是所有的导线55都能并行进行设置。由此,在窄部53b,多条导线55中只有一些(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为一第二导线552和一第三导线553)如图11所示地设置在基材56的一个表面上,而其余的导线(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为一第一导线551和一第四导线554)如图12所示地设置在基材56的另一个表面上。换句话说,在基材56的两侧的表面均有一些导线55设置于窄部53b。此外,在比窄部53b宽的折叠部53c中的所有的导线55设置于基材56的所述另一个表面。
[0071] 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导线551和第四导线554在角部53a和窄部53b之间从基材56的所述一个表面移动至所述另一个表面,且由此在基材56的所述另一个表面上存在于窄部53b和折叠部53c,注意的是,图中未示出的一开口形成为在面向第一导线551和第四导线554在基材56的所述一个表面终了的部位的位置贯通基材56的厚度方向,且连接于第一导线551和第四导线554终了的部位的图中未示出的一导电元件连接于第一导线551和第四导线554在图12所示的基材56的所述另一个表面开始的部位。
[0072] 此外,第二导线552和第三导线553在折叠部53c中的部分靠近窄部53b并从基材56的所述一个表面移动至所述另一个表面,且由此存在于基材56的所述另一个表面上。注意的是,图中未示出的一开口形成为在面向第二导线552和第三导线553在基材56的所述一个表面上终了的部位的位置贯通基材56的厚度方向,且连接于第二导线552和第三导线553终了的部位的图中未示出的一导电元件连接于第二导线552和第三导线553在图12所示的基材56的所述另一个表面上开始的部位。
[0073] 多条导线55在折叠部53c中设置在狭缝53d的两侧。在图12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导线551和第二导线552在图中设置在狭缝53d的下侧,而第三导线553和第四导线554在图中设置在狭缝53d的上侧。此外,电线连接垫57连接于各导线55中的折叠部53c的一基端侧(图12的左端侧),而在与线缆90对应的电线91的末端上露出的芯线92电气地且固定地连接于电线连接垫57。
[0074] 如图12所示,在本体部52卷绕在轴元件11上的终了的状态下,自由端部53的纵向平行于轴元件11的纵向。自这个状态,当使得自由端部53的至少一部分(该部分包括所有的窄部53b和一部分的折叠部53c)抵接轴元件11的周面且折叠部53c利用狭缝53d被折叠而成为一折叠,自由端部和折叠看起来如图13所示。即,线缆90及布线基板51的自由端部53能够实现与轴元件11相轴线地直线延伸的状态。
[0075] 在这种方式下,根据本实施例,自由端部53的纵向也相对本体部52的纵向倾斜但平行于轴元件11的纵向,且自由端部53包括窄部53b以及比窄部53b宽的折叠部53c,且折叠部53c匹配纵向延伸的狭缝53d并利用狭缝53d折叠成为一折叠。此外,一些导线55在基材56的所述一个表面上也设置于窄部53b而其它的导线55设置在基材56的所述另一个表面上,而所有的导线55和电线连接垫57在基材56的所述另一个表面上设置于折叠部53c,由此,因为使自由端部53的至少一部分抵接轴元件11的周面且折叠部53c能被折叠,所以自由端部53的整个外径变得小到与轴元件11的外径同等的程度。由此,线缆连接器1整体能变成具有一非常小的外径的一棒状元件。
[0076] 因为根据本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1和嵌合连接器101的其它方面的构成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此外,因为用于将根据本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1和嵌合连接器101嵌合的动作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0077] 接下来将说明一第四实施例。注意的是,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相同构造的部件通过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此外,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相同的动作和效果的说明也将省略。
[0078] 图14是根据一第四实施例的在一布线基板的自由端部被折叠的状态下的一线缆连接器的要部的一放大的分解图,而图15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在布线基板的自由端部被折叠的状态下的线缆连接器的要部的一放大的立体图。
[0079] 与第三实施例一样,根据本实施例的布线基板51的自由端部53相对本体部52弯曲地连接,且包括窄部53b以及已形成狭缝53d的折叠部53c。此外,与第三实施例一样,在基材56的两侧均也有多条导线55中的一些设置在窄部53b,且所有的导线55在基材56的所述另一个表面设置于折叠部53c中。此外,与第三实施例一样,在本体部52卷绕在轴元件11上的终了的状态下,使自由端部53的至少一部分抵接轴元件11的周面且折叠部53c利用狭缝53d被折叠成为一折叠。
[0080] 同时,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轴元件11设有在轴元件11的与布线基板51的自由端部53对应的一侧的一端附近的表面上未形成一绝缘层的一金属露出部11a。注意的是,除一绝缘层未形成在轴元件11的表面上的金属露出部11a外的部分为一绝缘膜覆盖部11b。
[0081] 此外,由一金属制成的一固定用垫在与金属露出部11a面向的一对向部分53e(其为基材56的一个表面(该表面未设置导线55)的一部分)上形成于折叠部53c。此外,如图15所示,在本体部52卷绕在轴元件11上的终了的状态下使自由端部53的至少一部分抵接轴元件11的周面且折叠部53c处于在折叠部53c利用狭缝53d被折叠成为一折叠的状态下固定用垫固定地连接于形成在轴元件11上的金属露出部11a。注意的是,如图15所示,当进行焊接时,通过施加热到金属露出部11a露出在折叠部53c的两端之间的部位,能进行利用熔融焊料的焊接。
[0082]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固定用垫在基材56的一个表面形成于折叠部53c,且固定用垫在轴元件11的一端附近经由焊接固定于金属露出部11a。由此,因为自由端部53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轴元件11的周面,所以自由端部53由此可靠地固定于轴元件11。
[0083] 注意的是,本说明书的公开内容说明了与优选实施例及示范性实施例相关的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总结本说明书的公开内容自然会构思出处于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各种其它实施例、修改以及变形。
[0084] 本发明能适用于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