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烟道和一种脱硝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325293.3

文献号 : CN11004391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德波

申请人 : 广东电科院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锅炉烟道和一种脱硝系统,锅炉烟道包括:竖直烟道部和拐弯烟道部,且所述竖直烟道部和所述拐弯烟道部连接;所述竖直烟道部的内侧壁上倾斜安装有挡灰板和直板;所述拐弯烟道部安装有弧形板。本申请中通过在竖直烟道部上倾斜安装挡灰板和直板,调节竖直烟道部中烟气的速度及分布,通过在拐弯烟道部设置弧形板,调节拐弯烟道部中烟气的速度及分布,使得整个锅炉烟道中的烟气流速和分布均匀化,从而解决了现有脱硝系统的锅炉烟道中流场不均的技术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锅炉烟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烟道部和拐弯烟道部,且所述竖直烟道部和所述拐弯烟道部连接;

所述竖直烟道部为两端开口的长方体结构;

所述竖直烟道部的第一内侧壁上倾斜安装有挡灰板和直板,所述挡灰板为三棱柱结构;

所述拐弯烟道部安装有弧形板;

所述挡灰板和所述直板均从所述第一内侧壁的第一边缘延伸至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边缘和所述第一边缘互为对边;

所述挡灰板的安装侧面和第一内侧壁焊接;

所述挡灰板的迎风侧面和所述第一内侧壁所成的夹角为25度~35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板通过安装架安装于所述第一内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板具体为长方体结构;

所述直板的底面和所述第一内侧壁之间的夹角为25度~3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的数量具体为三个,三个所述弧形板等间距的分布于所述拐弯烟道部的拐弯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炉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包括:弧形主体、横板和竖板;

所述横板和所述竖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弧形主体的前端和后端。

6.一种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炉烟道。

说明书 :

一种锅炉烟道和一种脱硝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烟道和一种脱硝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日渐严峻的环境形势,各行各业开始注重环保,在电网中,电厂的燃烧烟气中包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该部分物质严重影响环境,因此脱硝技术便应运而生。
[0003] 在现有电厂中增加脱硝系统以来,经过多次优化测试,已取得初步的效果,但是发现现有脱硝系统的锅炉烟道中存在严重的流场不均现象,不均匀的流场影响了脱硝效率,且氨逃逸严重。
[0004] 因此,对现有脱硝系统的锅炉烟道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锅炉烟道和一种脱硝系统,解决了现有脱硝系统的锅炉烟道中流场不均的技术问题。
[000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锅炉烟道,所述锅炉烟道包括竖直烟道部和拐弯烟道部,且所述竖直烟道部和所述拐弯烟道部连接;
[0007] 所述竖直烟道部的内侧壁上倾斜安装有挡灰板和直板;
[0008] 所述拐弯烟道部安装有弧形板。
[0009] 优选地,
[0010] 所述竖直烟道部为两端开口的长方体结构;
[0011] 所述竖直烟道部的第一内侧壁上倾斜安装有所述挡灰板和所述直板。
[0012] 优选地,
[0013] 所述挡灰板和所述直板均从所述第一内侧壁的第一边缘延伸至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边缘和所述第一边缘互为对边。
[0014] 优选地,
[0015] 所述挡灰板为棱柱结构。
[0016] 优选地,
[0017] 所述挡灰板具体为三棱柱结构;
[0018] 所述挡灰板的安装侧面和第一内侧壁焊接;
[0019] 所述挡灰板的迎风侧面和所述第一内侧壁所成的夹角为25度~35度。
[0020] 优选地,
[0021] 所述直板通过安装架安装于所述第一内侧壁上。
[0022] 优选地,
[0023] 所述直板具体为长方体结构;
[0024] 所述直板的底面和所述第一内侧壁之间的夹角为25度~35度优选地,
[0025] 所述弧形板的数量具体为三个,三个的所述弧形板等间距的分布于所述拐弯烟道部的拐弯处。
[0026] 优选地,
[0027] 所述弧形板包括:弧形主体、横板和竖板;
[0028] 所述横板和所述竖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弧形主体的前端和后端。
[0029]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脱硝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锅炉烟道。
[0030]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锅炉烟道,包括:竖直烟道部和拐弯烟道部,且所述竖直烟道部和所述拐弯烟道部连接;所述竖直烟道部的内侧壁上倾斜安装有挡灰板和直板;所述拐弯烟道部安装有弧形板。本申请中通过在竖直烟道部上倾斜安装挡灰板和直板,调节竖直烟道部中烟气的速度及分布,通过在拐弯烟道部设置弧形板,调节拐弯烟道部中烟气的速度及分布,使得整个锅炉烟道中的烟气流速和分布均匀化,从而解决了现有脱硝系统的锅炉烟道中流场不均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锅炉烟道的纵向剖视图;
[0032]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锅炉烟道的拐弯烟道部的纵向剖视图;
[0033]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0034] 1、竖直烟道部;2、拐弯烟道部;3、挡灰板;4、直板;5、弧形板;51、弧形主体;52、横板;53、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炉烟道和一种脱硝系统,解决了现有脱硝系统的锅炉烟道中流场不均的技术问题。
[0036]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0037]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8]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003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锅炉烟道的一个实施例,具体请参阅图1。
[0040] 本实施例中的锅炉烟道包括:竖直烟道部1和拐弯烟道部2,且竖直烟道部1和拐弯烟道部2连接;竖直烟道部1的内侧壁上倾斜安装有挡灰板3和直板4;拐弯烟道部2安装有弧形板5。
[0041]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竖直烟道部1上倾斜安装挡灰板3和直板4,调节竖直烟道部1中烟气的速度及分布,通过在拐弯烟道部2设置弧形板5,调节拐弯烟道部2中烟气的速度及分布,使得整个锅炉烟道中的烟气流速和分布均匀化,从而解决了现有脱硝系统的锅炉烟道中流场不均的技术问题。
[0042]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烟道的实施例二,具体请参阅图1。
[0043] 本实施例中的锅炉烟道包括:竖直烟道部1和拐弯烟道部2,且竖直烟道部1和拐弯烟道部2连接;竖直烟道部1的内侧壁上倾斜安装有挡灰板3和直板4;拐弯烟道部2安装有弧形板5。
[0044]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挡灰板3和直板4均安装在竖直烟道部1靠近拐弯烟道部2的位置处,且直板4与拐弯烟道部2之间的距离大于挡灰板3与拐弯烟道部之间的距离。
[0045] 经研究发现,烟气中的飞灰颗粒经在长方体结构的竖直烟道部1有向右侧烟道壁(远离锅炉侧壁面)富集的趋势,故在竖直烟道的右侧壁上设置挡灰板3和直板4。如图2所示,挡灰板3从第一内侧壁的第一边缘延伸至对边的第二边缘。
[0046] 本实施例中的,挡灰板为棱柱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挡灰板3具体为三棱柱结构,挡灰板3的安装侧面和第一内侧壁焊接;挡灰板3的迎风侧面和第一内侧壁所成的夹角为25度~35度。挡灰板3的底面三角形如图1所示,迎风面边长260mm,背风面边长150mm,底边长300mm。
[0047] 本实施例中,为了调节烟气在烟道中的均匀度,将直板4通过安装架架设在第一内侧壁上,直板4从第一内侧壁的第一边缘延伸至第二边缘,第二边缘和第一边缘互为对边。直板4的底面和第一内侧壁之间的夹角为25度~35度,直板底面的长为400mm。
[0048]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弧形板5的数量具体为三个,三个的弧形板5等间距的分布于拐弯烟道部2的拐弯处。具体的弧形板5包括:弧形主体51、横板52和竖板53。可以理解的是,弧形板5的各部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的弧形主体51的前端(迎风面)接长度为100mm的直板4,后端(尾翼)接长度为400mm的竖板53。
[0049]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为了使得弧形板5的对烟气的导流效果更佳,弧形板5弧形主体51的圆弧度与拐弯烟道部2拐弯的圆弧度差值不宜过大,如图2所示,拐弯烟道部2拐弯的圆弧度为66°,弧形主体51的圆弧度为60°。
[0050] 可以理解的是,弧形板5在拐弯烟道处(主视)贯通安装。
[0051] 采用本实施例中的锅炉烟道,调节了烟气速度、飞灰颗粒分布均匀度,同时又在不改变现有烟道的前提下使进入催化剂层的烟气速度相对标准差合格。结果表明,喷氨格栅上游处烟气速度分布相对标准差为9.62%,最高速度为18.40m/s。催化剂入口处的烟气速度分布相对标准差为6.67%,最高速度为5.23m/s。此外,从脱硝系统入口至脱硝反应器出口,总压损为649.15Pa(含2层催化剂420Pa),与目前的压损结果相比,增加了约20Pa。
[0052]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竖直烟道部1上倾斜安装挡灰板3和直板4,调节竖直烟道部1中烟气的速度及分布,通过在拐弯烟道部2设置弧形板5,调节拐弯烟道部2中烟气的速度及分布,使得整个锅炉烟道中的烟气流速和分布均匀化,从而解决了现有脱硝系统的锅炉烟道中流场不均的技术问题。
[0053]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锅炉烟道的实施例二,以下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脱硝系统的实施例。
[0054] 本实施例中的脱硝系统,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的锅炉烟道。
[0055]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竖直烟道部1上倾斜安装挡灰板3和直板4,调节竖直烟道部1中烟气的速度及分布,通过在拐弯烟道部2设置弧形板5,调节拐弯烟道部2中烟气的速度及分布,使得整个锅炉烟道中的烟气流速和分布均匀化,从而解决了现有脱硝系统的锅炉烟道中流场不均的技术问题。
[0056]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脱硝系统的实施例,以下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锅炉系统的应用验证例。
[0057] 在高中低负荷下,进行了SCR脱硝系统入口流速分布测量。550MW负荷时入口两侧速度分布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11%、16.33%;450MW负荷时入口两侧速度分布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5.79%、18.87%;300MW负荷入口两侧速度分布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39%、23.63%。从现场实际测量结果可以看出,脱硝系统入口流场分布均匀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尤其是在三个不同负荷下,反应器入口流速均匀性都比较好,这个充分说明流场均匀性改造是成功的,为现场喷氨格栅优化调整以及保障反应器出口NOx浓度具有较低的偏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058]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