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226924.6

文献号 : CN11004586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郑净远

申请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盖板和支撑结构;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和围设像素周侧的黑色矩阵;盖板设置在显示面板上;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盖板,支撑结构形成在所述盖板面向显示面板的一面;支撑结构对应于黑色矩阵设置。本申请通过在盖板上形成支撑结构,以保证玻璃盖板与显示面板的最小间隙值;另外,将支撑结构的位置与显示面板的黑色矩阵相对应,避免影响触控显示面板的光学显示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和围设所述像素周侧的黑色矩阵;

触控导电层,所述触控导电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

盖板,设置在所述触控导电层上;

密封框,所述密封框密封设置在所述触控导电层和所述盖板之间的四周区域,所述盖板、所述密封框和所述触控导电层界定形成一填充有非氧化性气体的密封空间;以及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盖板,所述支撑结构形成在所述盖板面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密封空间内且对应于所述黑色矩阵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于所述黑色矩阵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黑色矩阵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一支撑区域,所述支撑区域对应于所述黑色矩阵的设置区域,所述支撑结构间隔的设置在所述支撑区域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一支撑区域,所述支撑区域对应于所述黑色矩阵的设置区域,所述支撑结构连续的设置在所述支撑区域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的材料选自光阻材料、玻璃材料和硅氧材料中的一种及其群组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撑结构为光阻材料制成时,采用光刻工艺形成图案化的所述支撑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上设置有第一对位标记,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二对位标记;所述第一对位标记和所述第二对位标记对应设置,便于所述盖板和显示面板进行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的厚度介于5微米至10微米之间。

9.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意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说明书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一种触控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液晶显示面板加上电容触控屏的方式分为框贴与全贴合两种。特别在大尺寸TV中,多使用框贴来避免成本大幅增加。在框贴制程中,会面临保护盖板与触控面板的间隙无法保持定值,使触控讯号不稳定导致触控功能不灵敏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触控面板在框贴制程中,保护盖板和触摸面板的间隙无法保持在定值的技术问题。
[000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
[0005] 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和围设所述像素周侧的黑色矩阵;
[0006] 盖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以及
[0007] 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盖板,所述支撑结构形成在所述盖板面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所述支撑结构对应于所述黑色矩阵设置。
[0008] 在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支撑结构于所述黑色矩阵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黑色矩阵内。
[0009] 在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盖板包括一支撑区域,所述支撑区域对应于所述黑色矩阵的设置区域,所述支撑结构间隔的设置在所述支撑区域上。
[0010] 在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盖板包括一支撑区域,所述支撑区域对应于所述黑色矩阵的设置区域,所述支撑结构连续的设置在所述支撑区域上。
[0011] 在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支撑结构的材料选自光阻材料、玻璃材料和硅氧材料中的一种及其群组的组合。
[0012] 在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当所述支撑结构为光阻材料制成时,采用光刻工艺形成图案化的所述支撑结构。
[0013] 在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上设置有第一对位标记,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二对位标记;所述第一对位标记和所述第二对位标记对应设置,便于所述盖板和显示面板进行贴合。
[0014] 在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支撑结构的厚度介于5微米至10微米之间。
[0015] 在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导电层,所述触控导电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支撑结构之间。
[0016]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包括一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0017] 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和围设所述像素周侧的黑色矩阵;
[0018] 盖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以及
[0019] 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盖板,所述支撑结构形成在所述盖板面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所述支撑结构对应于所述黑色矩阵设置。
[0020] 在本申请的触控显示装置中,所述支撑结构于所述黑色矩阵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黑色矩阵内。
[0021] 在本申请的触控显示装置中,所述盖板包括一支撑区域,所述支撑区域对应于所述黑色矩阵的设置区域,所述支撑结构间隔的设置在所述支撑区域上。
[0022] 在本申请的触控显示装置中,所述盖板包括一支撑区域,所述支撑区域对应于所述黑色矩阵的设置区域,所述支撑结构连续的设置在所述支撑区域上。
[0023] 在本申请的触控显示装置中,所述支撑结构的材料选自光阻材料、玻璃材料和硅氧材料中的一种及其群组的组合。
[0024] 在本申请的触控显示装置中,当所述支撑结构为光阻材料制成时,采用光刻工艺形成图案化的所述支撑结构。
[0025] 在本申请的触控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面板上设置有第一对位标记,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二对位标记;所述第一对位标记和所述第二对位标记对应设置,便于所述盖板和显示面板进行贴合。
[0026] 在本申请的触控显示装置中,所述支撑结构的厚度介于5微米至10微米之间。
[0027] 在本申请的触控显示装置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导电层,所述触控导电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支撑结构之间。
[0028]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通过在盖板上形成支撑结构,以保证玻璃盖板与显示面板的最小间隙值;另外,将支撑结构的位置与显示面板的黑色矩阵相对应,避免影响触控显示面板的光学显示效果;解决了现有的触控面板在框贴制程中,保护盖板和触摸面板的间隙无法保持在定值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2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0030]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板、盖板和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请参照附图中的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申请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
[0033] 请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板、盖板和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面板11、盖板12和支撑结构13。
[0034] 具体的,显示面板11包括像素111和围设像素111周侧的黑色矩阵112。盖板12设置在显示面板11上。盖板12可以是玻璃盖板12,但不限于此。
[0035] 支撑结构13用于支撑盖板12。支撑结构13形成在盖板12面向显示面板11的一面。支撑结构13对应于黑色矩阵112设置。
[0036] 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00通过在盖板12上形成支撑结构13,以保证盖板12与显示面板11的最小间隙值;另外,将支撑结构13的位置与显示面板11的黑色矩阵112相对应,避免影响触控显示面板100的光学显示效果。
[0037] 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100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框贴工艺。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触控导电层14和密封框15。触控导电层14设置在显示面板11和支撑结构13之间。密封框15密封设置在触控导电层14和盖板12之间的四周区域,以使盖板12、密封框15和触控导电层14界定形成一密封空间16。支撑结构13位于所述密封空间16内。
[0038] 由于密封空间16在真空条件下形成,因此密封空间16内的环境压力小于外部环境的大气压力,使得盖板12会略微向密封空间16内部凹陷,导致盖板12和触控导电层14之间的间隙值变下。因此支撑结构13的存在,保证了二者之间最小间隙值,避免吸附时所带来的彩虹纹问题。
[0039] 其中当密封框15与所述支撑结构13的材质相同时,可以采用同一工艺一体成型,节省工艺步骤,提高效率。当然,二者也可以分步形成。且密封框15的厚度略大于或等于支撑结构13的厚度。可选的,支撑结构13的厚度介于5微米至10微米之间。支撑结构13该范围的限定,满足触控显示面板的阻抗要求。
[0040] 当密封框15的厚度略大于支撑结构13的厚度,使得在真空条件下,支撑结构13与触控导电层14之间具有微小的间隙。一旦框贴完毕的触控显示面板100脱离真空环境,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支撑结构13会随盖板12下降一定的高度与触控导电层14贴合,并支撑盖板12。
[0041] 在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00中,支撑结构13于黑色矩阵112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黑色矩阵112内。这样的设置,使得支撑结构13正对黑色矩阵112,避免影响显示面板11的发光效果。可选的,支撑结构13的宽度小于对应的黑色矩阵112的宽度。这样的设置,便于盖板12和显示面板11进行对位贴合时,进行微调,避免支撑结构13超出黑色矩阵112。
[0042] 在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00中,盖板12包括一支撑区域121。支撑区域121对应于黑色矩阵112的设置区域。支撑结构13间隔的设置在支撑区域121上。支撑结构13的间隔设置,一方面节省了材料,另一方面减少亮度的损失。可选的,支撑结构13可以仅设置在显示面板11的中间区域,也可以在中间区域和四周区域各有设置,等等。只要支撑结构13起到支撑功能即可。
[0043]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包括一支撑区域,所述支撑区域对应于所述黑色矩阵的设置区域,所述支撑结构连续的设置在所述支撑区域上。这样的设置,相对于本实施例,提高了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0044] 在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00中,支撑结构13的材料选自光阻材料、玻璃材料和硅氧材料中的一种及其群组的组合。可选的,光阻材料可以是塑料系的亚克力树脂微粒子。玻璃材料可以是棒状粒子材料。硅氧材料可以是球状粒子材料。三者均为透明材料。
[0045] 当支撑结构13为光阻材料制成时,采用光刻工艺形成图案化的支撑结构13。即在盖板12上采用CVD涂布光阻材料形成膜层,后利用曝光、显影、蚀刻等工艺形成图案化的支撑结构13,以使支撑结构13对应黑色矩阵112。
[0046] 在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00中,显示面板100上设置有第一对位标记,盖板13上设置有第二对位标记。第一对位标记和第二对位标记对应设置,便于盖板12和显示面板11进行贴合。
[0047] 本实施例的制备过程是:
[0048] 提供一触控显示模组,其包括显示面板11和设置在显示面板11上的触控导电层14;显示面板11包括像素111和黑色矩阵112。
[0049] 在盖板12上形成支撑结构13,支撑结构13对应于黑色矩阵112的设置区域。
[0050] 将触控显示模组和形成支撑结构13的盖板12置于真空条件下,进行框贴工艺,以使盖板12和触控导电层14之间形成密封空间16,密封空间16内填充非氧化性气体,比如氮气和惰性气体。
[0051] 进行框贴的过程中,将盖板12上的第二对位标记和滤光基板上的第一对位标记进行对位,即利用CCD摄像判断两者的位置后,做出对位自动贴合。使得支撑结构13支撑在黑色矩阵112和盖板12之间。
[0052] 随后,将贴合完毕的触控显示面板100脱离真空环境。
[0053] 这样便完成了本实施例的制备过程。
[0054]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包括一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0055] 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和围设所述像素周侧的黑色矩阵;
[0056] 盖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以及
[0057] 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盖板,所述支撑结构形成在所述盖板面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所述支撑结构对应于所述黑色矩阵设置。
[0058] 在本申请的触控显示装置中,所述支撑结构于所述黑色矩阵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黑色矩阵内。
[0059] 在本申请的触控显示装置中,所述盖板包括一支撑区域,所述支撑区域对应于所述黑色矩阵的设置区域,所述支撑结构间隔的设置在所述支撑区域上。
[0060] 在本申请的触控显示装置中,所述盖板包括一支撑区域,所述支撑区域对应于所述黑色矩阵的设置区域,所述支撑结构连续的设置在所述支撑区域上。
[0061] 在本申请的触控显示装置中,所述支撑结构的材料选自光阻材料、玻璃材料和硅氧材料中的一种及其群组的组合。
[0062] 在本申请的触控显示装置中,当所述支撑结构为光阻材料制成时,采用光刻工艺形成图案化的所述支撑结构。
[0063] 在本申请的触控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面板上设置有第一对位标记,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二对位标记;所述第一对位标记和所述第二对位标记对应设置,便于所述盖板和显示面板进行贴合。
[0064] 在本申请的触控显示装置中,所述支撑结构的厚度介于5微米至10微米之间。
[0065] 在本申请的触控显示装置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导电层,所述触控导电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支撑结构之间。
[0066]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通过在盖板上形成支撑结构,以保证玻璃盖板与显示面板的最小间隙值;另外,将支撑结构的位置与显示面板的黑色矩阵相对应,避免影响触控显示面板的光学显示效果;解决了现有的触控面板在框贴制程中,保护盖板和触摸面板的间隙无法保持在定值的技术问题。
[0067]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后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