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80077264.9

文献号 : CN11007330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渡边祥吾竹内元喜荒田毅

申请人 :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触感良好的操作装置。操作装置(100)中的节制产生机构(90)具备:凸轮构件(40),其具有凸轮面(49)并固定于框体(80);抵接构件(30),其与该凸轮构件(40)抵接;限制构件(60),其对抵接构件(30)的可动方向进行限制;作用力产生单元(10),其将抵接构件(30)向可动方向施力;以及磁传感器(7),其固定于框体(80),限制构件(60)以能够与操作杆(50)连动而进行转动动作的方式支承于框体(80),作用力产生单元(10)具备一对磁性体(11、21),磁性体(11、21)与限制构件(60)连动地进行转动动作,并且被限制构件(60)支承为能够在相互吸附的状态下在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上移动,抵接构件(30)通过磁性体(11、21)之间的吸附力而对凸轮面(49)施力,当操作杆(50)被转动操作时,通过凸轮面(49)与抵接构件(30)的滑动负载变动而产生卡顿感。

权利要求 :

1.一种操作装置,具备操作杆、框体和与所述操作杆连结并收纳于所述框体的节制产生机构,且在对所述操作杆进行操作时产生卡顿感,所述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节制产生机构具备:

凸轮构件,其具有形成有凹部及凸部的凸轮面并固定于所述框体;

抵接构件,其与该凸轮构件抵接;

限制构件,其对所述抵接构件的可动方向进行限制;

作用力产生单元,其将所述抵接构件向所述可动方向施力;以及磁传感器,其固定于所述框体,

所述限制构件以能够与所述操作杆连动而进行转动动作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框体,所述作用力产生单元具备一对磁性体,该一对磁性体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永磁铁,所述一对磁性体与所述限制构件连动而进行转动动作,并且被所述限制构件支承为能够在相互吸附的状态下在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上移动,所述抵接构件通过所述一对磁性体之间的吸附力而被向所述凸轮面施力,当所述操作杆被转动操作时,通过所述凸轮面与所述抵接构件的滑动负载变动而产生所述卡顿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进行转动动作的所述一对磁性体的磁通的变化由所述磁传感器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构件形成为大致环状,所述一对磁性体配设于所述凸轮构件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面在所述凸轮构件形成为一对,一对所述凸轮面分别以相对于假想中心轴呈点对称的方式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传感器配置在所述假想中心轴上。

说明书 :

操作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在操作时产生卡顿感的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公开了一种用于在对搭载有自动变速器的机动车进行操作时产生卡顿感的、利用了机械机构(凸轮)的换档器的结构。
[0003] 图13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自动变速器用换档操作装置900的剖视图。自动变速器用换档操作装置900搭载于带有自动变速器的机动车,从行驶、停止、泊车等各驾驶档位向所需要的驾驶档位进行换档操作。换档杆901例如由金属制的棒状管形成,在上端固定有把手902,在下端固定有支架903,通过配置于壳体940内的第一轴及第二轴以摆动自如的方式被进行轴支承。如图13所示,换档杆901在上端固定有由软质树脂或皮革覆盖并具有模拟选择按钮942的把手902。支架903在下端部穿设有供节制弹簧909及节制体910插入的盲孔903g。被节制弹簧909施力的节制体910压接于在壳体940的内底形成的节制槽904,将换档杆901支承于各档位(P、R、N、D)、或使其自动复位。如图13所示,节制槽904在前后方向上形成有将换档杆901支承于P档的第一节制槽904b、将换档杆901支承于R档的第二节制槽904c、将换档杆901支承于N档的第三节制槽904d、将换档杆901支承于D档的第四节制槽
904e。
[0004] 当对该换档杆901进行操作时,通过被节制弹簧909施力的节制体910能够获得卡顿触感。该操作触感能够通过节制弹簧909的作用力而调整为适当的强度。
[0005] 在先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449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 然而,自动变速器用换档操作装置900是通过节制弹簧使节制体与凸轮面抵接的结构,因此,存在凸轮的节制槽(凹部)处的作用力变得最低,从而操作杆的保持力弱、操作杆晃动这样的问题。另外,若增强该保持力,则凸轮的凸部处的作用力变得过强,而存在操作杆的操作感变差、凸部磨损而使装置的寿命变短这样的问题。
[0010]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触感良好的操作装置。
[0011]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2]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操作装置具备操作杆、框体和与所述操作杆连结并收纳于所述框体的节制产生机构,且在对所述操作杆进行操作时产生卡顿感,所述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节制产生机构具备:凸轮构件,其具有形成有凹部及凸部的凸轮面并固定于所述框体;抵接构件,其与该凸轮构件抵接;限制构件,其对所述抵接构件的可动方向进行限制;作用力产生单元,其将所述抵接构件向所述可动方向施力;以及磁传感器,其固定于所述框体,所述限制构件以能够与所述操作杆连动而进行转动动作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框体,所述作用力产生单元具备一对磁性体,该一对磁性体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永磁铁,所述一对磁性体与所述限制构件连动而进行转动动作,并且被所述限制构件支承为能够在相互吸附的状态下在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上移动,所述抵接构件通过所述一对磁性体之间的吸附力而对所述凸轮面施力,当所述操作杆被转动操作时,通过所述凸轮面与所述抵接构件的滑动负载变动而产生所述卡顿感。
[0013] 在这样构成的操作装置中,由于将磁性体的吸附力作为对抵接构件的作用力,因此,在凸轮构件的凹部处的作用力达到最大,能够抑制操作杆的晃动。另外,即使凹部磨损,由于是作用力进一步增强的方向上的磨损,因而也能够延长寿命。因此,能够获得操作触感良好的操作装置。
[0014]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具有如下特征,即,进行转动动作的所述一对磁性体的磁通的变化由所述磁传感器检测。
[0015] 在这样构成的操作装置中,为了检测由转动操作产生的磁通的变化,也使用了用于产生操作时的卡顿感的磁性体,因而无需用于检测磁通的专用的磁铁。因此,能够廉价地制造操作装置。
[0016]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构件形成为大致环状,所述一对磁性体配设于所述凸轮构件的内部。
[0017] 在这样构成的操作装置中,能够在凸轮构件内部配置一对磁性体,因此能够使空间效率良好。
[0018]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面在所述凸轮构件形成为一对,一对的所述凸轮面分别以相对于假想中心轴呈点对称的方式配置。
[0019] 在这样构成的操作装置中,将一对凸轮面分别以相对于假想中心轴呈点对称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获得更强的卡顿感。
[0020] 另外,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磁传感器配置在所述假想中心轴上。
[0021] 在这样构成的操作装置中,将磁传感器配置在假想中心轴上,因此,能够更高效地检测磁通的变化。
[0022] 发明效果
[0023] 在本发明的操作装置中,将磁性体的吸附力作为对抵接构件的作用力,因此,凸轮构件的凹部处的作用力达到最大,从而能够抑制操作杆的晃动。另外,即使凹部磨损,由于是作用力进一步增强的方向的磨损,因而也能够延长寿命。因此,能够获得操作触感良好的操作装置。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0025] 图2是表示操作装置中的节制产生机构的外观的立体图。
[0026] 图3是操作装置中的节制产生机构的主视图。
[0027] 图4是操作装置中的节制产生机构的、从X2侧观察到的侧视图。
[0028] 图5是表示操作装置中的节制产生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0029] 图6是表示凸轮构件的外观图,是从X2侧观察到的侧视图。
[0030] 图7是表示作用力产生单元的外观图,图7的(a)是从X2侧观察到的侧视图,图7的(b)是其俯视图,图7的(c)是其仰视图。
[0031] 图8是表示限制构件的外观图,图8的(a)是主视图,图8的(b)是从X1侧观察到的侧视图。
[0032] 图9是表示节制产生机构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33] 图10是表示作用力产生单元的动作的说明图,是表示抵接构件收容于凸轮构件的凹部的稳定状态的说明图。
[0034] 图11是表示作用力产生单元的动作的说明图,是表示抵接构件位于凸轮构件的凸部的过渡状态的说明图。
[0035] 图12是以俯视的方式表示图11的状态下的一对磁性体的磁力线的说明图。
[0036] 图13是表示以往的自动变速器用换档操作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实施方式1
[0038]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各附图中对尺寸进行了适当的变更。
[0039]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100的框图,图2是表示操作装置100中的节制产生机构90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操作装置100中的节制产生机构90的从Y1侧观察到的主视图。图4是操作装置100中的节制产生机构90的从X2侧观察到的侧视图,图5表示操作装置100中的节制产生机构90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6是表示凸轮构件40的外观图,是从X2侧观察到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作用力产生单元10的外观图,图7的(a)是从X2侧观察到的侧视图,图7的(b)是其俯视图,图7的(c)是其仰视图。并且,图8是表示限制构件60的外观图,图8的(a)是从Y1侧观察到的主视图,图8的(b)是从X1侧观察到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节制产生机构90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是从Z1侧观察沿图4的B-B线切断而得到的剖面的剖面示意图。
[0040]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100具备操作杆50、框体80和与操作杆50连结并收纳于框体80的节制产生机构90,能够在对操作杆50进行操作时产生卡顿感。
[0041] 操作装置100将操作杆50被操作时的操作杆50的位置作为操作杆50相对于图4所示的假想中心轴90a以向Z1方向垂直地延伸的线为基准的转动角度来检测,并向外部的装置输出。在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100中,通过对操作杆50进行操作时产生的磁通的变化来检测该转动角度的变化。
[0042] 操作装置100的节制产生机构90如图2~图9所示,下面对其具体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操作装置100中,除了如图2~图9所示的节制产生机构90以外,可以根据需要附加用于赋予操作触感的机构,但在本说明书中对于其他部分省略说明。另外,对于操作杆50及框体80的形状、操作杆50与限制构件60的连结机构也省略说明。因此,为了方便起见,操作杆50及框体80的形状在各附图中用双点划线表示为大致长方体。
[0043] 如图1所示,节制产生机构90在框体80内具备凸轮构件40、抵接构件30、作用力产生单元10、限制构件60和信号输出机构70。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力产生单元10具备一对磁性体11、21。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操作杆50与限制构件60连结,在对操作杆50进行操作时限制构件60相对于框体80相对移动。
[0044] 信号输出机构70具备用于输出与操作杆50的位置相关的信息的电子电路。在该电子电路中包含磁传感器7,在对操作杆50进行操作时产生信号并向外部输出。
[0045]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凸轮构件40固定于框体80,在对操作杆50进行操作时限制构件60转动。凸轮构件40由合成树脂形成,且如图5及图6所示那样,具备形成为大致环状的环状部45。在凸轮构件40的环状部45的外侧形成有一对凸轮面49,一对凸轮面49分别以相对于假想中心轴90a呈点对称的方式配置。
[0046] 在一对凸轮面49分别形成有凹部40a(41a、42a)及凸部40b(41b、42b)。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从图5及图6所示的转动的假想中心轴90a观察呈点对称的方式分别各配置四个凹部41a、42a,分别各配置三个凸部41b、42b。另外,如图5所示,在一对凸轮面49上,分别在环状部45的凹部40a(41a、42a)及凸部40b(41b、42b)的X1-X2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设置有在Z1-Z2方向上具有长边的大致长方形形状的开口45a。换言之,一对凸轮面49分别被开口45a分为X1侧及X2侧这两个部分。
[0047] 如图5所示,作用力产生单元10为具有一对磁性体11、21的结构。作用力产生单元10具备支架构件15和支架构件25,该支架构件15一体地保持构成磁性体11的永磁铁12和磁轭13,该支架构件25一体地保持构成磁性体21的永磁铁22和磁轭23。
[0048] 支架构件15由合成树脂形成,如图7所示,具有用于保持永磁铁12的第一保持部15a、用于保持磁轭13(13a、13b)的第二保持部15b和支承抵接构件30的支承部15e。在支承部15e形成有用于供抵接构件30插入的孔15f。
[0049]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构件15的第一保持部15a在Z2侧的面具有供永磁铁12插入的第一开口部15c。另外,第一保持部15a的Z1侧由支架构件15的壁面封堵。由此,在将永磁铁12插入第一开口部15c时,将该永磁铁12压入直至与Z1侧的壁面抵接即可。
[0050] 并且,支架构件15的第二保持部15b在Z1侧的面具有供磁轭13(13a、13b)插入的第二开口部15d,支架构件15配置为第一开口部15c和第二开口部15d彼此朝向不同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从Z1侧观察,磁轭13(13a、13b)及第二开口部15d具有L字形状,兼作向Y2方向的防脱部。另外,第二保持部15b的Z2侧由支架构件15的壁面封堵。由此,在将磁轭13(13a、13b)插入第二开口部15d时,将磁轭13(13a、13b)压入直至与Z2侧的壁面抵接即可。另外,在将磁轭13(13a、13b)插入第二保持部15b之后将永磁铁12插入第一保持部15a时,不必担心磁轭13(13a、13b)从第二开口部15d脱出、或吸附于永磁铁12,极易操作。
[0051]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构件15成为在第一保持部15a的X1-X2方向上设置有开口的形状,以便插入到支架构件15的永磁铁12与磁轭13(13a、13b)相接触。插入到第一保持部15a的永磁铁12以吸引插入到第二保持部15b的磁轭13(13a、13b)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组装后通过磁力而固定。因此,在不使用粘接材料等的情况下将永磁铁12和磁轭13(13a、13b)一体地保持于支架构件15。因此,即使在小型化的情况下,也容易制造。
[0052]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开口部15d的朝向并不限定于图7所示的朝向,只要是除了第一开口部15c的朝向及与磁性体21对置的面的朝向以外的朝向即可。本实施方式的支架构件15配置为第一开口部15c和第二开口部15d朝向相反方向,因此,分别划分它们的壁面兼作作为肋部的加强件。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支架构件15更加不易变形。
[0053] 如前所述,作用力产生单元10具备支架构件25,该支架构件25一体地保持构成磁性体21的永磁铁22和磁轭23。支架构件25由合成树脂形成,且如图7所示那样具有用于保持永磁铁22的第一保持部25a、用于保持磁轭23(23a、23b)的第二保持部25b和支承抵接构件30的支承部25e。在支承部25e形成有用于供抵接构件30插入的孔25f。
[0054] 支架构件25的第一保持部25a在Z2侧的面具有供永磁铁22插入的第一开口部25c。另外,第一保持部25a的Z1侧由支架构件25的壁面封堵。支架构件25的第二保持部25b在Z1侧的面具有供磁轭23(23a、23b)插入的第二开口部25d,支架构件25配置为第一开口部25c和第二开口部25d彼此朝向不同的方向。
[0055]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将构成磁性体21的永磁铁22和磁轭23一体地保持的支架构件25为与支架构件15完全相同的结构。即,支架构件25为使一体地保持有永磁铁12和磁轭13(13a、13b)的支架构件15以Z1-Z2方向为轴旋转180度而得到的结构。这样一来,只要准备两组完全相同的结构的永磁铁和磁轭并以对置的朝向配置,就配置成产生磁吸引力。作用力产生单元10所产生的作用力是一对磁性体11、21彼此间的磁吸引力。
[0056] 如图9所示,构成磁性体11的一部分的永磁铁12由永磁铁12a和永磁铁12b构成,构成磁性体21的一部分的永磁铁22由永磁铁22a和永磁铁22b构成。永磁铁12a和永磁铁12b、以及永磁铁22a和永磁铁22b在从Z1侧观察的情况下,分别以在X1-X2方向上配置有不同的磁极的方式被保持。
[0057] 因此,对于一对磁性体11、21,永磁铁12的磁极配置与永磁铁22的磁极配置反向且对置,磁力线经由磁轭13(13a、13b)及磁轭23(23a、23b)形成闭环,从而磁路也得以高效地配置。其结果是,即使是小的永磁铁12、22,也能够提高磁力。
[0058] 保持磁性体11、21的支架构件15、25与限制构件60连动而进行转动动作,并且被限制构件60支承为能够在借助一对磁性体11、21的吸附力相互吸附的状态下在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上移动。
[0059] 限制构件60由合成树脂形成,且如图2至图5所示那样,配设为固定于框体80的盖62与限制构件60的X1侧的端部以具有微小间隙的方式对置,并被框体80支承为能够与操作杆50连动而进行转动动作。在限制构件60形成有向Z1方向突出形成的连结部66,操作杆50经由连结部66与限制构件60连结。如图4所示,操作杆50通过以假想中心轴90a为中心转动来进行操作。
[0060] 在限制构件60如图8所示那样形成有圆筒壁面60c和限制部60a、60b。限制构件60的圆筒壁面60c形成为与凸轮构件40的环状部45的外周滑接,成为以转动的假想中心轴90a为中心的圆筒面。另一方面,限制构件60的限制部60a、60b形成为与保持有一对磁性体11、21的支架构件15、25滑接。限制部60a、60b具备多处分别向X1侧突出的突出部分,通过这些多个突出部分限制支架构件15、25在Z1-Z2方向上的移动,并且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引导其在Y1-Y2方向上的移动。
[0061] 如图5所示,抵接构件30由金属材料形成为圆柱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分为固定设置于支架构件15的支承部15e的抵接构件31和固定设置于支架构件25的支承部25e的抵接构件32。如前所述,在支承部15e、25e形成有供抵接构件30(31、32)插入的孔15f、25f,如图9所示,通过将抵接构件31、32向该孔15f、25f压入而固定设置抵接构件31、32。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采用在该位置将抵接构件31、32轴支承为能够转动的结构。
[0062] 如图5及图9所示,在上述的凸轮构件40的X1侧的端部安装有配线基板9,凸轮构件40及配线基板9与盖62一起固定于框体80。另外,在配线基板9的中央部搭载有磁传感器7。
因此,磁传感器7位于形成为环状的凸轮构件40内的空间的Y1-Y2方向上的中央的X1侧。磁传感器7是为了检测磁传感器7的附近的磁通的变化而设置的。
[0063] 如前所述,在操作装置100中,通过对操作杆50进行操作时产生的磁通的变化来检测对操作杆50进行操作时的转动角度的变化。在操作杆50被转动操作时,与操作杆50连结的限制构件60转动,随着该限制构件60的转动,磁性体11、21转动。
[0064] 如上所述,磁传感器7位于形成为环状的凸轮构件40内的空间的Y1-Y2方向上的中央的X1侧。即,磁传感器7配置在假想中心轴90a上。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一对磁性体11、21配设于形成为大致环状的凸轮构件40的内部,磁性体11内的永磁铁12(12a、12b)、以及磁性体21内的永磁铁22(22a、22b)配设为彼此具有规定的距离,并且配设为相对于磁传感器7具有规定的距离。换言之,在形成于永磁铁12与永磁铁22之间的磁力线的闭环上高效地配置磁传感器7。
[0065] 这样一来,通过在形成于永磁铁12与永磁铁22之间的磁力线的闭环上高效地配置磁传感器7,能够在操作杆50被转动操作时以良好的精度检测所产生的磁通的变化。其结果是,能够准确地检测操作杆50的转动角度。
[0066] 如前所述,在操作装置100中,具备凸轮构件40、限制构件60、抵接构件30和包含永磁铁12、22的一对磁性体11、21。并且,这些构件是为了产生操作时的卡顿感而设置的。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产生该卡顿感的动作,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0067] 本发明的在操作装置100中,永磁铁12、22用于产生操作时的卡顿感,并且如上所述,还用于检测操作杆50的转动角度。即,兼用于产生操作卡顿感的用途和检测转动角度的用途。因此,在操作装置100中,不需要用于检测由操作杆50的转动操作产生的磁通的变化的专用磁铁。
[0068] 在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100中,节制产生机构90如下进行组装。
[0069] 以使支承部15e、25e向凸轮构件40的开口45a突出的方式,将保持有永磁铁12和磁轭13a、13b的支架构件15和保持有永磁铁22和磁轭23a、23b的支架构件25插入凸轮构件4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两者具有相互吸引的磁力,因此,优选配置间隔工具而使之后的操作容易进行。
[0070] 接下来,在支架构件15的支承部15e的孔15f固定设置抵接构件31,另外,在支架构件25的支承部25e的孔25f固定设置抵接构件32。此时,进行定位,以使抵接构件31、32配置于从转动的假想中心轴90a观察呈点对称的凹部41a、42a。
[0071] 接着,卸下间隔工具,将这些构件收容于限制构件60的圆筒壁面60c。此时,支架构件15、25以被限制构件60的限制部60a、60b的突出部分引导的方式配置于所期望的位置。限制部60a、60b限制支架构件15、25在Z1-Z2方向上的移动,以使支架构件15、25仅能够在Y1-Y2方向上移动。通过对支架构件15、25限制可动方向,从而也可以不用将限制构件60设置在抵接构件31、32的位置,因此,限制构件60的限制部60a、60b的配置容易且易于小型化。
[0072] 最后,通过固定构件(未图示)将盖62、安装有磁传感器7的配线基板9、以及凸轮构件40固定于框体80。操作装置100是将如上那样组装的节制产生机构90与操作杆50、其他构成构件一起配设组装而成。
[0073] 接着,参照图10~图12对本实施方式的节制产生机构90的、在对操作杆50进行操作时产生卡顿感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作用力产生单元10的动作的说明图,是表示抵接构件30收容于凸轮构件40的凹部40a的稳定状态的说明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0是从X1侧观察沿图3的A-A线切断而得到的剖面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作用力产生单元10的动作的说明图,是抵接构件30位于凸轮构件40的凸部40b的过渡状态的说明图。图12是以俯视的方式表示图11的状态下的一对磁性体11、21的磁力线的说明图。
[0074] 如图10所示,抵接构件31配置为与凸轮构件40的凸轮面49的凹部41a抵接,抵接构件32配置为与凸轮构件40的凸轮面49的凹部42a抵接。由此,一对磁性体11、21分开配置于对两个抵接构件31、32分别施力的两个位置,并在假想中心轴90a的附近对置配置。一对磁性体11、21在使抵接构件31、32彼此靠近的方向上产生磁吸引力,因此,成为抵接构件31、32收容于凸轮构件40的凹部41a、42a的稳定状态。因此,即使要使操作杆50进行转动动作,除非抵接构件31、32越过处于凹部41a、42a各自的两侧的凸部41b、42b,否则也会被拉回到图10的稳定位置。
[0075] 通过施加比由一对磁性体11、21产生的磁吸引力强的力,使操作杆50进行转动动作,由此,如图11所示,抵接构件31、32进行相对移动直至成为位于凸轮构件40的凸轮面49的凸部41b、42b的过渡状态。此时,一对磁性体11、21分别与滑接于限制部60a、60b的支架构件15或支架构件25一起向大致Y1-Y2方向的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因此,如图12所示,一对磁性体11、21的磁力线成为闭环被扩大的方向而相对减弱。
[0076] 一对磁性体彼此的位置越远离,图11及图12所示的过渡状态下的磁吸引力F11、F21越小,抵接构件31、32磨削凸轮构件40的凸部41b、42b的力也减弱。需要说明的是,该作用在利用了节制弹簧的伸缩的作用力的情况下是无法获得的,是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配置磁性体11、21而实现的特征性的作用效果。
[0077]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在一对磁性体11、21接近的状态下,磁吸引力变大,因此,与利用了节制弹簧的伸缩的作用力的情况相比,能够获得更强的作用力。能够实现该状态下的作用力越强则晃动越少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构件40的凹部40a处的作用力达到最大,能够抑制操作杆50的晃动。另外,即使凹部40a磨损,由于是作用力进一步增强的方向的磨损,所以不会产生操作杆50的晃动,其结果也是寿命变长。另外,如上述那样,若想要通过节制弹簧来增强作用力,则磨削凸轮隆起部的力也增强,故不优选。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磁性体11、21的磁吸引力来获得与节制弹簧相同强度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可以说是与通过节制弹簧获得的状态相比,能够获得更优选的状态。
[0078]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凸轮构件40的凸轮面49分别各形成四个凹部41a、42a,能够在该四个位置获得稳定状态。即,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100能够在对操作杆50进行操作时在转动方向上产生三次卡顿感,并对应四个位置的操作状态。另外,若增加凹部41a、42a的个数,则能够对应更多的操作状态。
[0079]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以从节制产生机构90的转动的假想中心轴90a观察呈点对称的方式配置凹部40a(41a、42a)及凸部40b(41b、42b),因而不会向偏离假想中心轴90a的方向施力。因此,在操作杆50不会产生多余的作用力,因此操作触感良好。
[008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节制产生机构90的作用力产生单元10以相对于转动动作呈点对称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平衡性良好地产生强保持力。另外,利用了一对磁性体11、21的磁吸引力的作用力产生单元10收容于凸轮构件40的内部,进而凸轮构件40收容于限制构件60的内部,因此,即使在增大可动范围的情况下,也容易实现小型化。因此,与以往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节制产生机构90的小型化。
[0081] 以下,对采用本实施方式所实现的效果进行说明。
[0082] 在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100中,将磁性体11、21的吸附力作为对抵接构件30的作用力,因此,凸轮构件40的凹部40a处的作用力达到最大,能够抑制操作杆50的晃动。另外,即使凹部40a磨损,由于是作用力进一步增强的方向的磨损,因而能够延长寿命。因此,能够获得操作触感良好的操作装置100。
[0083] 另外,为了检测由转动操作产生的磁通的变化也使用了用于在操作时产生卡顿感的磁性体11、21,因而不需要用于检测磁通的专用的磁铁。因此,能够廉价地制造操作装置100。
[0084] 另外,在凸轮构件40内部配置有一对磁性体11、21,因此,能够使空间效率良好。
[0085] 另外,将一对凸轮面49分别以相对于假想中心轴90a呈点对称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获得较强的卡顿感。
[0086] 另外,将磁传感器7配置在假想中心轴90a上,因此,能够更高效地检测磁通的变化。
[0087] 如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的操作装置中,将磁性体的吸附力作为对抵接构件的作用力,因此,在凸轮构件的凹部处的作用力达到最大,能够抑制操作杆的晃动。另外,即使凹部磨损,也由于是作用力进一步增强的方向的磨损,因此能够延长寿命。因此,能够获得操作触感良好的操作装置。
[0088]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
[0089] 附图标记说明
[0090] 7 磁传感器
[0091] 9 配线基板
[0092] 10 作用力产生单元
[0093] 11 磁性体
[0094] 12 永磁铁
[0095] 12a 永磁铁
[0096] 12b 永磁铁
[0097] 13 磁轭
[0098] 13a 磁轭
[0099] 13b 磁轭
[0100] 15 支架构件
[0101] 15a 第一保持部
[0102] 15b 第二保持部
[0103] 15c 第一开口部
[0104] 15d 第二开口部
[0105] 15e 支承部
[0106] 15f 孔
[0107] 21 磁性体
[0108] 22 永磁铁
[0109] 22a 永磁铁
[0110] 22b 永磁铁
[0111] 23 磁轭
[0112] 23a 磁轭
[0113] 23b 磁轭
[0114] 25 支架构件
[0115] 25a 第一保持部
[0116] 25b 第二保持部
[0117] 25c 第一开口部
[0118] 25d 第二开口部
[0119] 25e 支承部
[0120] 25f 孔
[0121] 30 抵接构件
[0122] 31 抵接构件
[0123] 32 抵接构件
[0124] 40 凸轮构件
[0125] 40a 凹部
[0126] 40b 凸部
[0127] 41a 凹部
[0128] 41b 凸部
[0129] 42a 凹部
[0130] 42b 凸部
[0131] 45 环状部
[0132] 45a 开口
[0133] 49 凸轮面
[0134] 50 操作杆
[0135] 60 限制构件
[0136] 60a 限制部
[0137] 60b 限制部
[0138] 60c 圆筒壁面
[0139] 62 盖
[0140] 66 连结部
[0141] 70 信号输出机构
[0142] 80 框体
[0143] 90 节制产生机构
[0144] 90a 假想中心轴
[0145] 100 操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