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治理净化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439495.0

文献号 : CN11009254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桂平

申请人 : 济南市莱芜雪野水库管理处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治理净化方法,包括采用锥形结构的河道水体净化机构将河内沉积的淤积物进行清理,随后采用了河面截留结构对河面的水生藻类进行处理,河面截留结构包括在河两岸设置的两个转盘,一条缆绳绕过两个转盘并且横跨河面,缆绳上系上以一定距离间隔的塑料浮球,随后采用人工曝气的方式为河水复氧,最后在河道中央设立拦水堰,并在河道两岸设立生物去营养化池,通过水流可穿过的网筛隔出鱼类池和水生植物池进行去营养化处理处理,本发明通过多种治理方式综合应用进行针对性处理,降低氮磷含量,有效地对河道进行了治理。

权利要求 :

1.一种河道治理净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河道淤积物处理

采用锥形结构的河道水体净化结构,该水体净化结构包括设置在河道内的截沙部和设在河道旁的沉积槽,其中截沙部包括前端位于水面之下的锥部,锥部两侧形成沉积面,沉积槽设置在岸边,将沉积的淤积物进行清理;

(2)河面水生藻类处理

采用了河面截留结构对河面的水生藻类进行处理,所述的河面截留结构包括在河两岸设置的两个转盘,一条缆绳绕过两个转盘并且横跨河面,缆绳上系上以一定距离间隔的塑料浮球,浮球漂浮在河面上,通过浮球的拦截作用,使水生藻类堆积在缆绳上,转盘转动,依次将浮球和堆在上面的水生藻类拉到岸边并清理;

河面截留结构和前面的水体净化结构依次间隔设置;

(3)人工曝气

在去除河道中淤积物和去除水生藻类后,采用人工曝气的方式为河水复氧,具体为采用10KW的曝气设备,通过气泵将气体通过进气管连接到河中的曝气管中,曝气设备每天运行8~10小时;

(4)去营养化处理

在河道中央设立拦水堰,并在河道两岸设立生物去营养化池,通过水流可穿过的网筛隔出鱼类池和水生植物池,河水被拦水堰拦住,并依次流经鱼类池和水生植物池,其中鱼类池内放养鲢鱼、鳙鱼、草鱼、鳊鱼、鲤鱼多种食性的鱼类,并将步骤(2)中打捞的水生藻类放置在该池中供鱼类食用,其中放养比例为(鲢鱼+鳙鱼):(草鱼+鳊鱼):鲤鱼=10:30:10;水生植物池中种植水葱、茭白、金鱼藻,种植比例为15:10:2。

说明书 :

一种河道治理净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治理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水利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城市或景区中,出于生态环境的健康要求,或出于农林业中灌溉的需求,往往需要利用原有的自然河道,或者采用人工河道的方法,从上游引入水流在当地形成一定的河流,以满足环境改善或工农业生产的需求。目前在城市、城镇或乡村河流中,富营养化是一种常见的水质污染现象,富营养化是由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一般认为,在自然水体中,发生富营养化的条件主要包括:充足的N、P等营养物质,较缓慢的水流速度,以及较高的温度。通常水体形成富营养化的指标包括:水体中TN>0.2~0.3mg/L,TP>0.01mg/L,BOD5>10mg/L,细菌总量达到104个/mL,叶绿素α>10μg/L,水体透明度小于50cm,即非常容易产生富营养化现象。而在人类居住地,大量高氮磷含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河流后,将会使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藻类死亡后沉积于水底,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使河中生物量的种群种类数量发生改变,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针对小型的自然或人工河道,提供了一种河道治理净化方法。
[0004] 本发明完整的技术方案包括:
[0005] 一种河道治理净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 (1)河道淤积物处理
[0007] 采用锥形结构的河道水体净化结构,该水体净化结构包括设置在河道内的截沙部和设在河道旁的沉积槽,其中截沙部包括前端位于水面之下的锥部,锥部两侧形成沉积面,沉积槽设置在岸边,将沉积的淤积物进行清理;
[0008] (2)河面水生藻类处理
[0009] 采用了河面截留结构对河面的水生藻类进行处理,所述的河面截留结构包括在河两岸设置的两个转盘,一条缆绳绕过两个转盘并且横跨河面,缆绳上系上以一定距离间隔的塑料浮球,浮球漂浮在河面上,通过浮球的拦截作用,使水生藻类堆积在缆绳上,转盘转动,依次将浮球和堆在上面的水生藻类拉到岸边并清理。
[0010] 河面截留结构和前面的水体净化结构依次间隔设置。
[0011] (3)人工曝气
[0012] 在去除河道中淤积物和去除水生藻类后,采用人工曝气的方式为河水复氧,具体为采用10KW的曝气设备,通过气泵将气体通过进气管连接到河中的曝气管中,曝气设备每天运行8~10小时。
[0013] (4)去营养化处理
[0014] 在河道中央设立拦水堰,并在河道两岸设立生物去营养化池,通过水流可穿过的网筛隔出鱼类池和水生植物池,河水被拦水堰拦住,并依次流经鱼类池和水生植物池,其中鱼类池内放养鲢鱼、鳙鱼、草鱼、鳊鱼、鲤鱼等多种食性的鱼类,并可将步骤(2)中打捞的水生藻类放置在该池中供鱼类食用,其中放养比例为(鲢鱼+鳙鱼):(草鱼+鳊鱼):鲤鱼=10:30:10。水生植物池中种植水葱、茭白、金鱼藻等,种植比例为15:10:2。
[0015]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为:本发明通过多种治理方式综合应用,并针对性的分布处理,首先去除河内淤积物,使河道得到初步清理,同时对已产生的水生藻类进行拦截去除,防止其进一步繁殖污染水域,通过人工曝气复氧,并最后通过鱼类和植物的综合处理,降低氮磷含量,有效地对河道进行了治理,并不易复发。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的河面水生藻类拦截结构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去营养化处理示意图。
[0018] 图中,1-转盘,2-缆绳,3-塑料浮球,4-水生藻类,5-拦水堰,6-网筛,7-鱼类池,8-水生植物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20]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河道治理净化方法,
[0021] 一种河道治理净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2] (1)河道淤积物处理
[0023] 通常的河道淤积物包括上游带来的泥沙,由于流速减慢造成的沉积,以及沿河的生活垃圾、农作物丢弃物如秸秆等,这些淤积物在河道中,使水质变黑变差,同时也为水生藻类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淤积物过多会使水面升高,流速进一步降低,更利于水生藻类的生长。因此首先要对河道的淤积物进行清理。
[0024] 本发明采用的处理方式为采用水体净化结构,该水体净化结构包括设置在河道内的截沙部和设在河道旁的沉积部,其中截沙部包括前端迎向水流方向并用以分流的锥部,所述锥部的顶部位于水面之下,在垂直方向上由前往后方设有一定的锥角α,所述锥部在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两侧形成沉积面,所述沉积面的横截面形状由两段圆弧组成,其中上段的第一圆弧曲率较大,在与顶部相交的地方形成负向的夹角γ以形成卷积部,下段的第二圆弧的曲率小于第一圆弧;沉积部包括第一沉积槽和第二沉积槽,其中第一沉积槽靠近河岸,第二沉积槽通过隔离坝和第一沉积槽隔开,第一沉积槽和第二沉积槽通过隔离坝隔开,并且底部连通。截沙部的最高高度为水深的0.6~0.8倍,α的取值范围为30°~35°,β的取值范围为40°~60°,γ的取值范围为30°~50°。
[0025] (2)河面水生藻类处理
[0026] 河内的藻类在条件适宜时将会很快地大量繁殖生长,有时候甚至会覆盖将近60%~80%的水面。极易导致河道水中的生态系统崩溃。目前对水生藻类覆盖的河面,主要采用人工打捞的方式进行处理,处理效率低而且要耗费大量的人工。首先因此本发明采用了一种简易的河面截留结构对河面的水生藻类进行处理,如图1所示,在河两岸设置两个转盘1,一条缆绳2绕过两个转盘并且横跨河面,缆绳上系上以一定距离间隔的塑料浮球3,浮球漂浮在河面上,通过浮球的拦截作用,使水生藻类4堆积在缆绳上,转盘转动带动缆绳,依次将浮球和堆在上面的水生藻类拉到岸边并清理掉,这个装置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去除掉河面的藻类,同时不用人工下河去捞,非常方便。
[0027] 河面截留结构和前面的水体净化结构依次间隔设置,可以有效去除掉河底的淤积物和河面的藻类。
[0028] (3)人工曝气
[0029] 在去除河道中淤积物和去除水面藻类后,采用人工曝气的方式为河水复氧,具体为采用10KW的曝气设备,通过气泵将气体通过进气管连接到河中的曝气管中,曝气设备每天运行8~10小时。
[0030] (4)去营养化处理
[0031] 河道富营养化治理的关键是减少其中的氮磷含量,在通过去除河内淤积物和水面藻类,并通过曝气复氧后,如何降低水中的营养盐含量成为河道治理的最后一步。如图2所示,本发明采用在河道中央设立拦水堰5,并在河道两岸设立生物去营养化池,通过水流可以穿过的网筛6隔出鱼类池7和水生植物池8,其中鱼类池内放养鲢鱼、鳙鱼、草鱼、鳊鱼、鲤鱼等多种食性的鱼类,并可将步骤(2)中打捞的水生藻类放置在该池中供鱼类食用,其中放养比例为(鲢鱼+鳙鱼):(草鱼+鳊鱼):鲤鱼=10:30:10。水生植物池中种植水葱、茭白、金鱼藻,种植比例为15:10:2。对氮磷元素有着较好的去除效果。
[003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